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108例临床分析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分析

[ 2 ] 郭佳 勇. 肝肺综合症 [ J ] . 临床肝胆病杂志 , 2 0 1 4 , l ( 1 0 ) : 1 2 8 — 1 3 0 . [ 3 ] 王宇 明. 严 重肝病动力循环所致脏器病变叨. 中华传染病杂 志, 2 0 1 3 , 8
( 2 ) : 1 6 4 — 1 6 6 .
肝 衰竭合并 肺部感染 , 特别是肺 炎和肺水肿时进一步加剧
感染病 死率 1 4 . 8 8 %, 2组 比较差 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 < 0 . 0 5 ) 。故
低氧血症 及 内毒 素血症, 使肝细胞 坏死加 严重 , 进 一步诱 发或
加重各种并 发症 , 使患者病情恶 化而死亡。本文 中肝衰竭合并 肺部感染 患者血清 白蛋 白 、 甲胎 蛋 白、 凝血 酶原活动度 明显低 于 肝 衰竭 未 合 并 肺 部感 染 患者 , 2组 比较 差 异具 有显 著 性
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 尸 > 0 . 0 5 ) , 与 有 关 文 献 报 道 相 同 。本 文 肝 衰
【 4 】 高素征. 病 毒性肝 炎防治研 究[ M I . 3 版. 北京 : 人 民卫生出版社 , 2 0 1 2 :
1 7 5.
( 收稿 日期 : 2 0 1 7 — 0 1 — 0 2 )
( P > 0 . 0 5 ) 。
在 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 ; 观察组 患者 F i B、 E T 一1以及 P A I 一 1水
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5 L ( P < 0 . 0 5 ) 。结 论 引
发 慢性脑供血 不足的 因素有 血管 、 血压 以及 年龄 等 , 予 以养血 清脑颗粒的治疗效果确切 , 在临床 上具有推 广与应 用价值 。
养血清脑颗粒辅助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效果分析

养血清脑颗粒辅助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效果分析冯道娟【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年(卷),期】2018(016)009【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养血清脑颗粒辅助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四川省建筑医院收治的108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4例患者.为两组患者应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治疗组患者应用养血清脑颗粒进行治疗,然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脑供血不足症状消失的时间、用药的总时间、治疗的总有效率、用药前后其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改善情况及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接受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脑供血不足症状消失的时间和用药的总时间均较短,其血清PAI-1的水平较低,其血清t-PA的水平较高,其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其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养血清脑颗粒辅助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较快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其血栓前状态,而且可降低其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总页数】3页(P117-119)【作者】冯道娟【作者单位】四川省建筑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8+1【相关文献】1.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效果分析 [J], 孙波2.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J], 刘志荣3.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疗效观察 [J], 贾少泳4.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疗效观察 [J], 上官瑛;赵蔚5.养血清脑颗粒与尼莫地平比较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Meta分析 [J], 阳世贤;邓芳文;孙德贵;胡建华;廖国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102例疗效分析

?
_ _
鹬 1 ̄5 6 7 1 ,1
3 , 2 2 - 1 0 戳k2 914 30 j 1- 2 ̄2 . 0 ̄
者在性别 、 年龄 、 程 、 病 既往病史等方面差
异 无 显 著 性 ( 0 0 ) 具 有 可 比性 。 P> .5 ,
基 底萄酶
稚动脉
4 ,2 鬟7 15 4 3 . -
础治疗 , 伴高 m压 , 尿病 等基础 疾病 对 糖 患 者 , 常 规 降 、 糖 等 治 疗 。治 疗 组 行 降 基础冶疗 的I , 时 给 养 m 清 脑 颗 粒 L 】
服 ,g 次 , 4/ 3次/日, 程 1个 月 。埘 照 组 疗
650 66 0武 警 云 南 边 防 总 队普 洱 边 防 支 队
疗 效判 定标准 : 痊 愈 : 痛 、 晕 、 ① 头 眩
头晕重等临床症 状消失 ; ② 效 : 头痛 、 眩 晕、 头晕重等症状 明 减轻 , 眠障碍 、 睡 情
绪 低 落 等 现 象 消 失 , 者 可 常 生 活 和 患 作 , 有效 : ⑧ 头痛 、 晕 、 晕 蕈减 轻 , 伴 眩 头 仪 有 轻微 的 睡 眠 障 碍 、 绪 低 落 等 症 状 , 情 患 者 生 活 和 T作 受 剑影 响 , ④无 效 : 痛 、 头 眩
晕 、 晕 重 等 临 床 症 状 无 改 善 或 加 重 。 痊 头
患 者 临 床 总 有 效 率 、 流 变 学 和 T D 指 血 C 标 改善 情 况 明 显优 于 对 照 组 , 两组 间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结论 : 血 清 脑 颗 粒 治 养
疗 C C 安全可靠 . CI .
临 『 效 : 疗 观察 期 间 均无 不 良 反 未疗 治 应 。治 疗 绀 痊 愈 l 0例 , 效 l 5例 , 效 有 2 O例 , 有 效 率 8 . % ; 照 组 痊 愈 4 总 65 对 例 , 效 9 例 , 效 l 例 , 有 效 率 有 8 总 5 . % , 组 总 有 效 率 比较 , 显 著 性 差 96 两 有 异 ,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具 P<00 ) 表 1 .5 , 。
慢性脑供血不足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与治疗全网发布:2013-03-24 21:36 发表者:马任飞(访问人次:15555)慢性脑供血不足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低于生理需求量而引起的轻度脑功能障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诊断“慢性脑供血不足”,上述症状至少应持续2个月以上。
慢性脑供血不足最早是在1990年由日本医学家提出来的,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
慢性脑供血不足发病率高,据统计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中老年人的多发病。
国内、外医学家经大量研究还发现,在“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病前期都曾长期有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存在。
如果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不及时进行治疗,那么还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生。
因此,慢性脑供血不足被称作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慢性脑供血不足后果严重,易发生脑梗死和认知功能障碍→痴呆。
但是可以预防,且早期症状是可逆的,正确的治疗会获得较好的效果,如果忍耐拖延,不及时治疗常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应注意身体的细微变化。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则说明已患上了脑供血不足,要重视及时治疗。
一:病因:1.血管因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等都是引起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其次还有动脉炎,动脉狭窄等。
2.血流动力学因素:如收缩压超过160mmHg或舒张压低于80mmHg均会引起大脑血流量的减少。
3.血液成份的变化:如血脂的紊乱,血小板增多,高血压,糖尿病均可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减少脑组织的正常供血。
4.微血栓形成: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在血流中形成微栓子,随血流到脑部小动脉而堵塞小血管,出现局部脑供血不足。
二:脑生理定位正常脑些流量为50~55ml/100g脑组织/min.。
当血流处于约40ml/100g脑组织/min左右时,葡萄糖利用发生障碍。
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108例临床分析

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108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CCCI)患者的临床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CCCI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及病因等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本组108例慢性脑血供血不足患者中,颈内动脉系统供血不足30例,占27.8%;椎基动脉系统35例,占32.4%;两系统混合出现43例,占39.8%。
结论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病因复杂,多由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糖尿病等引起,要合理控制血压,积极治疗。
标签: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分析;脑血管痉挛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又称慢性脑循环不足,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其病因复杂、症状反复,多由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糖尿病等引起,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头重,可伴有视力模糊、四肢无力、麻木等,临床研究发现,若CCCI進一步发展可能会导致痴呆等诸多疾病的发生[1]。
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8例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门诊及部分住院病例资料完整并排除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以及内耳、前庭疾病,单纯脑血管供血不足的108例,全部病例均符合脑血管供血不足诊断标准[2],其中男68例,女40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5±6.5)岁,病程2~20年。
既往有糖尿病史者45例,高血压病史者30例,心脏病病史者10例,颈椎病病史者8例。
1.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头晕,轻度到中度,发作性眩晕,部分伴有恶心、闷胀性头痛,头痛多在两侧、头顶和后头部,程度较轻,多可耐受,记忆性减退、睡眠障碍或伴有情绪低落,部分伴有肢体麻木等症状。
1.2方法全部病例均常规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入院后均经颅超声多普(transcranial dopple,TCD)检查,部分病例行脑电图、头颅CT检查。
舒血宁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分析

舒血宁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观察探讨舒血宁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4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48例)与对照组(248例),观察组采取舒血宁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舒血宁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头晕、头痛、头重的临床症状,并且在临床观察中发现,舒血宁对脑血管循环亦能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标签:舒血宁;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疗效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的疾病。
该病若不能及时进行积极的防治将有可能发展为“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
舒血宁是一种由银杏叶提取物制成的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黄酮苷类和银杏叶内酯。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1]。
为进一步了解舒血宁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安全性,笔者选取我院49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舒血宁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对患者进行治疗,现将其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4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48)与观察组(n=248)。
其中对照组男性154例,女性94例,年龄为48~78岁,平均(65.8±8.7)岁,病程2~7年,平均(3.3±0.4)年;观察组男160例,女88例,年龄为48~80岁,平均(66.1±9.0)岁,病程2~7年,平均(3.4±0.6)年。
患者均有头痛、头晕、头重等症状,CT检查显示:未见脑血管器质性改变;经神经系统检查显示:未见阳性神经体征;脑循环检查示:脑血流量减慢。
脑动脉供血不足病历范文

脑动脉供血不足病历范文# 脑动脉供血不足病历。
一、基本信息。
姓名:[患者姓名]性别:[患者性别]年龄:[X]岁。
职业:[具体职业]住址:[详细住址]联系方式:[电话号码]就诊日期:[年/月/日]二、主诉。
“大夫啊,我这脑袋啊,最近老是晕乎乎的,就像里面有个小迷糊虫在捣乱似的。
有时候还感觉脑袋发沉,就跟顶了个大石头一样,可难受了,这种情况都持续了[X]天啦。
”三、现病史。
患者于[X]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头晕症状,自述头晕呈间断性发作,非旋转性,程度时轻时重。
在劳累、长时间低头(如看手机超过半小时左右)或者突然改变体位(像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时头晕症状会加重,休息后可稍有缓解。
伴有头部沉重感,如同脑袋被裹了一层湿毛巾,不清爽。
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耳鸣、听力下降,无肢体麻木、无力,无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症状。
患者自行在家测量血压,血压波动在正常范围,未予特殊处理。
但头晕症状一直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我院就诊。
患者发病以来,精神状态一般,食欲尚可,睡眠质量稍有下降,因为老是担心头晕是不是得了啥大病,大小便正常。
四、既往史。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X]年,最高血压达[具体血压数值]mmHg,平时规律服用[降压药名称],血压控制在[控制后的血压范围]。
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
否认头部外伤史、手术史。
否认药物过敏史。
五、个人史。
患者有吸烟史[X]年,平均每天吸烟[X]支,近期未戒烟。
偶尔饮酒,多为社交场合少量饮用白酒,每周饮酒次数不超过[X]次,每次饮酒量约[X]两。
生活规律一般,经常熬夜看手机或者电视,每晚睡眠时间大约[X]小时。
职业为办公室文员,平时工作以伏案为主,缺乏体育锻炼。
六、家族史。
患者父亲患有高血压,母亲身体健康。
否认家族中有遗传性疾病史。
七、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体温:[具体体温数值]℃,脉搏:[具体脉搏数值]次/分,呼吸:[具体呼吸数值]次/分,血压:[具体血压数值]mmHg。
一般情况:神志清楚,精神可,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慢性脑供血不足

病例分享
• 201542180,陈鸣,男性,63岁,因头晕, 头胀半年入院。头部CT显示:腔隙性脑 梗死。脑动脉彩超显示:右侧大脑中动 脉M1段50%狭窄。入院后诊断慢性脑动 脉供血不足。予以0.9%生理盐水150Ml, 盐酸法舒地尔30Mg日3次静点,疗程半 个月,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抗动脉硬 化治疗。
病例分享
201540872,刘成兰,女性,75 岁,因长期的头晕,头沉,记 忆力减退入院。头部CT显示双 侧基底节,放射冠多发腔隙性 脑梗死。脑彩超检查显示颈内 动脉多发斑块,脑血流量减低。 诊断慢性脑动脉供血不足。入 院后0.9%生理盐水150Ml,盐 酸法舒地尔30Mg日3次静点, 疗程半个月,症状好转出院。
(一)动物实验
实验1CCCI大鼠的行为学及病理改变
—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对大鼠进行双侧的颈动脉结扎 *因为大鼠的willis环非常丰富,所以双侧的
颈动脉结扎大脑不会马上梗死,但是由于双 侧的颈动脉结扎,大脑血液供应减少,出现 了大脑全脑均匀的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 *大鼠出现了和人类非常相似的CCCI的症状
CCCI的症状
1.发病年龄多在45岁以上; 2.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的慢性头晕、头痛、头 沉的表现 3.有不同程度的眼底动脉硬化表现 4.无神经缺损定位体征的出现 5.无头颅CT/MRI异常的发现 6.TCD可显示脑动脉狭窄或闭塞
CCCI的发病机制
血管因素:如脑动脉硬化、动脉炎、
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因素:如体循环低血压 •血液成分变化:如血液粘稠度增加 (高血脂、高血糖等) ,血容量减低
大鼠结扎1个月后
对大鼠进行实验发现: “迷宫实验”(水迷宫、等臂迷宫)发现大 鼠 的记忆力和计算力、判断力减退 “眩晕仪实验”发现大鼠从眩晕仪中出来无 法 站立 “穿梭箱实验”发现大鼠的记忆力减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10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CCCI)患者的临床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CCCI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及病因等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本组108例慢性脑血供血不足患者中,颈内动脉系统供血不足30例,占27.8%;椎基动脉系统35例,占32.4%;两系统混合出现43例,占39.8%。
结论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病因复杂,多由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糖尿病等引起,要合理控制血压,积极治疗。
标签: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分析;脑血管痉挛
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又称慢性脑循环不足,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其病因复杂、症状反复,多由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糖尿病等引起,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头重,可伴有视力模糊、四肢无力、麻木等,临床研究发现,若CCCI進一步发展可能会导致痴呆等诸多疾病的发生[1]。
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8例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门诊及部分住院病例资料完整并排除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以及内耳、前庭疾病,单纯脑血管供血不足的108例,全部病例均符合脑血管供血不足诊断标准[2],其中男68例,女40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5±6.5)岁,病程2~20年。
既往有糖尿病史者45例,高血压病史者30例,心脏病病史者10例,颈椎病病史者8例。
1.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头晕,轻度到中度,发作性眩晕,部分伴有恶心、闷胀性头痛,头痛多在两侧、头顶和后头部,程度较轻,多可耐受,记忆性减退、睡眠障碍或伴有情绪低落,部分伴有肢体麻木等症状。
1.2方法全部病例均常规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入院后均经颅超声多普(transcranial dopple,TCD)检查,部分病例行脑电图、头颅CT检查。
排除内耳、前庭器官病变,排除腔隙性脑梗死,并排除颅内肿瘤、短暂脑缺血发作、眼部疾病等其他疾病所致眩晕。
1.3相关检查神经系统查体基本正常,血尿粪常规正常。
76例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28例头颅磁共振检查仅可见脱髓鞘改变,35例颈部血管B超检查,26例未见血管狭窄或动脉斑块,8例可见血管狭窄及斑块形成。
80例TCD检查有血管痉挛改变,血流速度增快。
32例血流检查偶见甘油三酯升高。
2 结果
108例中颈内动脉系统包括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TCD 显示供血不足30例,占27.8%;椎基动脉系统包括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 A)、基底动脉(BA)供血不足35例,占32.4%;两系统混合出现43例,占39.8%。
多数患者(65%)为2~3支血管供血不足,3支以上者占35%。
3讨论
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其主要发病基础是脑动脉硬化,正常成年人的平均脑血流为每分钟100g脑组织40~60ml,同时大脑对血液供应不足非常敏感,当血液供应降到正常值的75%~85%时人就会产生判断错误和意识障碍,降到正常值的51%~65%时即可出现昏迷。
因此,保持连续不断的充足稳定的血液供应对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非常的重要。
临床上将脑血管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慢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部血管慢性供血不足,导致脑代谢障碍和功能衰退,症状隐袭,逐渐发展为慢性脑供血不足、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等。
其中,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多发于中老年人,危害较大。
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最早于1990年由日本医学家提出[3],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
国内外医学家经大量研究还发现[4],在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病前期都曾长期有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存在,如果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不及时进行治疗,那么还可能引发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其中CCCI诊断标准有:①由脑循环障碍引起的自觉症状(头痛、眩晕等)。
②CT 或MRA检查无脑血管器质性病变。
③无脑的局灶性定位体征。
④确切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上述症状。
⑤多伴有高血压。
⑥有眼底动脉硬化。
⑦有时可在脑的灌流动脉听到血管杂音。
⑧脑血管造影、颈部超声波等检查有时可发现脑灌流动脉狭窄或闭塞。
⑨脑循环检查提示脑血流量降低。
凡符合上述①~④项即可诊断,其余5项为参考项。
CCCI可引起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葡萄糖利用减少蛋白质合成异常,神经递质改变,脑蛋白损害,神经元缺失等,进而导致脑功能损害。
医学家研究还发现,引起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实质是脑动脉硬化症,防止动脉硬化进展要从科学规律的生活习惯,合理丰富的饮食营养,预防治疗药物控制等多方面入手。
在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时还应积极治疗血脂代谢紊乱、控制糖尿病、治疗高血压,并应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从而增强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脑供血不足。
参考文献:
[1]香山科学会议第91次学术讨论会纪要.跨世纪脑科学,老年性痴呆致病机理与防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8,17(3):133-135.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6.
[3]近藤.无症状性脑血管病变~の对应颈动脉病变の治疗[J].日内会杂志,2000,86(4):781.
[4]余能伟,杨友松.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诊断和治疗[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417-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