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接续与测试施工作业标准

合集下载

光缆接续与测试施工作业标准

光缆接续与测试施工作业标准

第一部分
第四节
一、封装前的准备
一、熔接法
刀刃进行清洁,慎防端面污染。

(二)光纤熔接
A熔接机操作注意事项
从光缆束管中取出光纤,清洁干净后实施下列基本步骤:〉接通电源后开机
〉检查
光纤上。

耗)
损耗的同时,请制备好第二号光纤左右端面。

内。

注意拿接线子不要压其上盖,只能拿住接线子两端。

单独盘绕:如有特殊光器件时,可将其另盘处理,且特殊光器件尾纤不可太长,若与普通光纤共盘时,应将其轻置于普通光纤之上,两者之间加装缓冲衬垫,以防挤压造成断纤。

实际盘纤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
序号1
米(抢修
行光缆外护层开剥。

在光缆开剥过程中,随时检查光纤有无受到损伤,
一致;光纤芯径失配;纤芯截面不圆;折射率差;纤芯与包层同心度不
可选用与原光缆特性一致的光纤光缆,以求光纤的特性尽量匹配,使模
0.1DB
电电流、主放电时间等)
整理成束,用胶带或专用胶管保护好,安置舒展。

带在金属紧固板上折叠压实,用聚乙烯胶带缠紧。

切不可将余长钢带剪除。

缆聚乙烯管保护,固定卡固定。

第二部分一、光缆开剥工具器材:
三、光纤熔接接续工具仪表及材料:


1
第四部分共10
附表一:光纤衰减系数及偏振模色散系数参考表光纤类别
附表二:目测不良接头的状态及处理不良状态。

光缆盘测、熔接作业指导书

光缆盘测、熔接作业指导书
⑹接通熔接机电源,确认并选择接续及加热,条件与准备熔接的光纤一致;
⑺将已切好的光纤分别放置熔接机的左、右纤夹上,端面距放电针0.5-1.5mm;
⑻关闭防风盖,按熔接键,机器自动进行熔接,认真观察屏幕上的显示状态,取出接续好的光纤,将热缩管移到接头处,使裸光纤处于管的中间部位,测试合格后放入加热器中加热;
使参加工作的人员明确工作程序、技术要求及其他注意事项。
1.2
器材准备
⑴按清单准备材料;
⑵准备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工作服、手套等;
⑶按清单备齐工器具;
⑷对仪器仪表进行通电检查,并充电。
2
开盘测试
⑴核对单盘光缆的规格长度是否符合订货合同及设计要求。根据铭牌记录光缆的长度、类型、芯数、盘号、厂家名称;
⑵光缆的外观检查,应首先检查缆盘包装是否有损坏,然后开盘检查光缆外护层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对于包装严重损伤或光缆外皮有损伤的,应作详细记录,并在光缆测试时,进行重点检查;
光缆盘测、熔接作业指导书
1、人员构成
工作组成员
作业人员共4人,工作负责人1人,工作班成员3人。
作业人员职责
工作负责人:对本工作安全、质量和文明施工负责,对技术资料的完整性负责。
工作班成员:严格服从工作负责人的指挥,遵守劳动纪律,文明施工,认真填写安装记录,施工中要做到“三不伤害”。
2、所需仪器、仪表、工具
⑼接续时站内测试人员应及时测量并报告测试结果,当熔接衰耗过大时,应重新熔接,当连续3次熔接数值较大时,可判定为是光纤的本征原因,熔接质量标准为熔接损耗≤0.08db;
⑽盘纤工作从一侧开始,逐个固定光纤保护热缩管置槽内,将余纤盘在余留盘内。盘纤过程中要防止光纤受挤压、拐急弯等现象,纤芯弯曲半径不得小于38 mm;

光缆接续作业指导书

光缆接续作业指导书

站后“四电”系统集成通信工程光缆接续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目录1适用范围及编制依据 (2)2作业准备 (2)3技术要求 (2)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3)5施工要求 (4)6劳动组织 (9)7材料要求 (9)8设备机具配置 (10)9质量控制与检验 (10)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1)1适用范围及编制依据1.1适用范围1.2 编制依据◆《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5-2010】》◆控、信息及相关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和相关图纸;◆工程进度、现场实际情况以及相关会议纪要;◆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2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明确光缆的型号、芯数、接续地点,准备相应的接续材料。

3技术要求3.1 光缆接续不应在雨天、雾天和环境温度低于0℃情况下进行。

应搭建帐篷或在专用接续车内进行接续,不得露天作业。

3.2 分歧光缆引出设置于接头盒的接续侧。

3.3 光纤端面制备时其端面倾斜度宜小于0.5°。

3.4 光纤接头双向平均损耗单模光纤应不大于0.08dB(1310mm、1550mm),多模光纤应不大于0.2dB。

3.5 光纤盘留时盒内光纤的弯曲半径不小于40mm。

3.6 接头盒安装完毕,对盒体进行密封性检查,确保无漏气(水)现象。

3.7光缆在机房上光纤配线架(ODF)成端前,应对光缆进行绝缘处理,室内、室外金属护层及金属加强件应断开,彼此绝缘。

3.8光缆收容盘材料报验合格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施工程序施工准备→光缆端头制备→开剥并清洁→光纤接续→接续测试→光纤盘留→接头盒组装、固定。

光缆线路施工规范(标准版)

光缆线路施工规范(标准版)

光缆线路施工规范(标准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028光缆线路施工规范(标准版)光缆线路施工是建设高质量光纤通信系统的重要环节与电缆相比较,光缆质量轻、直径小,给施工带来便利,但光纤直径小、韧性差,又对施工机具、仪表和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中继光缆施工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路由复测、光缆敷设、光缆接续、工程测量,我公司将严格按照按以下规定、措施进行保障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一、路由复测路由复测是以施工图为依据进行复核。

通过复测,确定光缆敷设的具体路由位置、丈量地面的准确距离,为光缆配盘、敷设和明确地段等提供必要的依据。

保障措施如下:1、按设计要求核定光缆路由走向、敷设方式、环境条件及中继站站址。

2、丈量、核定中继间的地面距离(管道路由要测出各人孔间距离)3、核定穿越铁路、公路、河流、水渠以及其它障碍物的技术措施及地段,并核定设计中各具体措施实施的可能性。

4、核定“三防”(防机械损伤、防雷、防白蚁)地段的长度、措施及实施可能性。

5、核定青苗、园林等赔补地段、范围以及对施工困难地段“绕行”的可能性。

6、初步确定接头位置。

7、为光缆配盘、分囤及敷设提供必要的数据资料。

8、核定、修改施工设计。

9、绘图绘图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核定复测的路由、中断站(光放站)位置与施工图设计有无变动。

电力通信光缆工程施工规范标准

电力通信光缆工程施工规范标准

电力通信光缆工程施工规范电力通信光缆工程施工规范一总则本规范规定了电力通信用光缆运输和仓储、到货开盘检验、安装和施工、竣工和验收要求,是电力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的依据。

适用于本系统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电力光缆线路工程。

各种光缆线路工程所用器材的规格、质量等均应符合本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工程中不准使用未经鉴定合格的器材。

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操作规程应贯彻本规范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电力光缆通信线路,包括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和普通光缆。

本规范未包含的内容按设计文件办理。

二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

本规范实施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2357 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GB/T 9771-2000(所有部分)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GB/T15972-1998(所有部分)光纤总规范(eqv IEC 60793-1-1995)GB/T 7424.1-1998 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eqv IEC794-1-1-1996)GB/T 7424.4-2003 光缆-第4部分:分规范光纤复合架空地线GB/T 12507.1-2000 光纤光缆连结器第1部分:总规范DL/T 832-200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DL/T 788-2001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DL/T 767-2003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预绞丝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DL/T 766-200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用预绞丝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YD 5102-2005 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 5137-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 5138-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 5148-2007 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YD/T 908-2000 光缆型号命名方法YDJ 44-89 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JB/T 8137-1999 电线电缆交货盘IEC 60794-4-1-1999 光缆第4-1部分:用于高压架空电力线的光缆IEC 60794-4:2003 光缆第4部分:分规范-沿电力线架设的光缆IEEE Std 1138-1994 用于公用电力线路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IEEE标准三定义3.1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OPGW-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具有普通架空地线和光纤通信能力双重功能的复合线缆。

光缆接续与测试

光缆接续与测试

光缆接续与测试----2c2b5428-7157-11ec-b2d3-7cb59b590d7d光缆制造和运输时,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制造的过长,施工中受地形条件的限制也不能敷设的过长,要按实际情况分段敷设。

另外,要根据用户的需要架光缆要进行分线。

在施工中要把这些光缆段连接起来,就需要进行光缆芯线接续工作,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接头,因为每一个接续点都是一个可能出现的障碍点,并增加因此,应测试连接电缆的各种传输参数,以保持低且稳定的传输损耗,避免或减少接头故障。

以满足通信设备的要求。

由此可见,光缆的连接和测试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光缆接线应符合以下规定1.电缆连接前,应检查光缆方案和接头位置,并根据接头预留长度的要求预留足够的光缆。

2、核对光缆的端别,检查两边光缆的光纤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接续。

3.光缆连接必须认真执行操作流程要求。

4、光缆接续工具、材料、光缆接续环境必须清洁,严禁露天作业。

5.对于光纤连接,禁止用刀片去除一次涂层或用火焰法处理端面。

6、对填充型光缆,接续时应采用专用清洁济去除填充物,禁止用汽油清洗。

7.光缆应连续连接,不得受潮,以保证连接质量,使光缆接头的平均损耗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二、光缆接续1.光缆连接的基本要求⑴光缆接续部位应有良好的水密、气密性能。

(2)光缆接头装置与光缆外护套的连接部分应密封良好,并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光缆不应变形。

⑶光缆接续部位应避免光纤受力。

(4)光缆接续装置应完整美观,内部整洁,满足施工设计及相关工艺要求。

2、光缆接头盒的要求(1)良好的水密性、气密性和牢固性。

⑵连接方式具有通用性,原则上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安装方类型光缆连接。

⑶连接部位机械强度不低于光缆机械强度的70%,光缆无变形。

(4)施工作业应确保光纤和光缆的质量和安全。

3、光缆接续的工艺流程光缆连接准备光缆剥离光缆金属构件电气试验光缆接头盒组装光缆金属构件的连接或相应处置光纤接续第四节}光缆连接和测试光缆制造和运输时,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制造的过长,施工中受地形条件的限制也不能敷设的过长,要按实际情况分段敷设。

光缆线路施工规范(3篇)

光缆线路施工规范(3篇)

光缆线路施工规范一、前期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方案:依据工程设计方案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光缆线路的施工方案,包括线路走向、敷设方式、挖沟方案等。

2.土壤勘察:对线路敷设区域进行土壤勘察,了解地质情况,评估施工的可行性,确保光缆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施工图设计:根据实地勘察结果,制定详细的施工图设计,包括线路走向、敷设深度、沟槽开挖宽度等。

4.材料准备:根据施工需求,准备好光缆、各类接头盒、光缆管道、护套管等材料。

二、施工过程1.开挖沟槽:根据施工图设计,开挖沟槽,保证沟槽的宽度、深度和平整度,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同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铺设光缆:根据设计要求,先铺设护套管,然后将光缆从起点到终点逐段拉入护套管中,注意保持光缆的良好弯曲半径,避免对光缆产生损伤。

3.连接光缆:按照设计要求,在光缆的终点及每个连接点处进行光缆的接续和连接。

连接前,需先清洁光缆及接头盒的内部,确保连接的质量。

4.固定光缆:在光缆铺设完成之后,根据设计要求,使用适当的固定设备将光缆固定在护套管内,避免光缆因外力而移位或受损。

5.测试和调试:在完成光缆线路的敷设和固定后,进行光缆线路的测试和调试,验证线路的正常运行。

三、施工验收及注意事项1.施工验收:在光缆线路施工完成后,进行施工的验收工作。

包括检查光缆的敷设质量、接头端面质量、连接的稳定性、光缆系统的传输性能等。

2.维护保养:完成光缆线路的施工后,应及时进行线路的维护保养工作。

定期进行光缆维护和清洁,确保线路的正常运行。

3.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同时,要注意施工现场的环保要求,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4.遵循相关规范:在光缆线路施工过程中,需遵循国家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如《通信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通信建设工程土方工程技术规范》等。

总结:光缆线路施工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保证线路的质量和可靠性。

铁路通信 第十七章 光缆接续作业指导书

铁路通信 第十七章  光缆接续作业指导书

第十七章 光缆接续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通信工程光缆接续施工作业。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1)熔接机、OTDR 经过报验合格报验合格。

(2)光缆接头盒报验合格。

(3)光缆接续测试人员必须进行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4)光缆接续所需要达到的技术指标明确。

2.2 外业技术准备 (1)线路光缆敷设完成。

(2)光缆接头位置确定,接头坑开挖完成,接头防护槽到位。

3. 技术要求 3.1 光缆接续及引入(1)光纤接续时应按光纤排列顺序对应接续;光纤接续部位应进行热缩加强管保护,加强管收缩应均匀、无气泡。

(2)直埋光缆的金属外护套和加强芯应紧固在接头盒内。

同一侧的金属外护套与金属加强芯在电气上应连通。

两侧的金属外护套、金属加强芯应绝缘。

(3)室内光缆应终端在光配线架或光终端盒上。

光配线架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4)接头装置应以一个中继段为单位自上行往下行方向顺序编号。

(5)管道光缆及其接头,应放在人孔铁架上予以固定保护。

(6)光缆接续后的光纤收容余长单端引入引出不应小于0.8m ,两端引入引出不应小于1.2m 。

光纤收容时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50mm 。

(7)光缆接续后应余留2~3m ;光缆接头处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护套外径的20倍。

(8)光缆进入通信站引入室后,上下行标识应清晰、准确。

3.2 光缆线路性能检测(1)在一个光缆中继段内,每根光纤接续损耗平均值应符合下列指标: 单模光纤dB c 08.0≤α(1310nm 、1550nm ); 多模光纤dB c 2.0≤α。

(2)光缆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值a ,应满足下述公式要求:m n L l n c αααα++=0(dB )式中α0—光纤衰减标称值(dB/km );c α—光缆中继段每根光纤接头平均损耗(dB ),单模光纤≤0.08dB (1310nm 、1550nm ),多模光纤≤0.2dB ;an —光纤活动连接器平均损耗(dB ),单模光纤≤0.7dB ,多模光纤≤1.0dB ; L —光缆中继段长度(km ); n —光缆中继段内每根光纤接头数;m—光缆中继段内每根光纤活动连接器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
第四节
一、封装前的准备
一、熔接法
刀刃进行清洁,慎防端面污染。

(二)光纤熔接
A熔接机操作注意事项
从光缆束管中取出光纤,清洁干净后实施下列基本步骤:〉接通电源后开机
〉检查
光纤上。

耗)
损耗的同时,请制备好第二号光纤左右端面。

内。

注意拿接线子不要压其上盖,只能拿住接线子两端。

单独盘绕:如有特殊光器件时,可将其另盘处理,且特殊光器件尾纤不可太长,若与普通光纤共盘时,应将其轻置于普通光纤之上,两者之间加装缓冲衬垫,以防挤压造成断纤。

实际盘纤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
序号1
米(抢修
行光缆外护层开剥。

在光缆开剥过程中,随时检查光纤有无受到损伤,
一致;光纤芯径失配;纤芯截面不圆;折射率差;纤芯与包层同心度不
可选用与原光缆特性一致的光纤光缆,以求光纤的特性尽量匹配,使模
0.1DB
电电流、主放电时间等)
整理成束,用胶带或专用胶管保护好,安置舒展。

带在金属紧固板上折叠压实,用聚乙烯胶带缠紧。

切不可将余长钢带剪除。

缆聚乙烯管保护,固定卡固定。

第二部分一、光缆开剥工具器材:
三、光纤熔接接续工具仪表及材料:


1
第四部分共10
附表一:光纤衰减系数及偏振模色散系数参考表光纤类别
附表二:目测不良接头的状态及处理不良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