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机十九条归纳表

合集下载

病机十九条详解

病机十九条详解

“病机十九条”详解★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本条所讲到的是因“风”所至的“掉眩”病,所谓的掉眩,就是指眩晕病。

并且把病位所在落实到肝脏。

肝属木,五气属风。

风性动摇无定,所以中医上把一些动摇无定的病,都称为风病。

但临床上来看,动摇不定的眩晕病,不全是在于肝,但说到肝,主要指的是以肝风内动等病情而论。

如:肝热生风,肝阳化风,郁怒生风等等。

从病机上来说,主要是肝失所养,以至于肝中相火上冲为病,比如现在一些高血压病人。

乙癸同源,乙指木,是肝;癸指水,是肾。

指的是肝肾同源。

肝藏血,但肝中之血得有肾精所化生,肾精不足,肝血必不足。

有的人说枸杞子补眼睛,枸杞子是一味滋肾养精的药,肾精足了,肝血才能足,肝有血所养才能制约相火,相火潜于下,不上冲,才不会有肝风内动等病情发生。

掉眩病在其它方面的,《内经》就有“有上气不足,头为之苦晕,目为之眩”,这咱眩晕病的病因就是在于中气不足了。

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虚则中气不能上升,清阳不升,头不能得养,所以眩晕。

所以对于这种中气不足的眩晕病治疗,就不能以清肝潜阳来治了,得用相反的方向的治疗,可用补中益气汤来治临床上还有一种眩晕病的病机是因为湿,在《金匮要略》有“泽泻汤”利湿治晕的方法。

本人治疗过好些“美尼尔综合症”的病人,从病机上来看,主要也是因为痰湿为患,以六君子汤重用茯苓200克,再加牛膝等药为治,一般服药后一小时就可以缓解。

对于上述眩晕病的病机上来说,不仅仅是肝的问题。

所以治疗时得辨别出那种病机至关重要。

肝阳化风、肝风内动等肝脏所引起的眩晕病,临床上必还存在有心烦易怒等症状;而对于中气不足所至的眩晕,病人同时还会有气短、神疲无力、眩晕的感觉,是头里空空的等等鉴别;而对于因痰湿所至的,这种眩晕,头必重,是头上重重的晕。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寒是病之因,“收引”,是指人的筋脉关节活动不利索的感觉。

冬天寒冷了,我们会觉得人会笨起来,活动也不方便,这都是因为寒的原因。

本条指出病位在于肾。

病机十九条快速记忆法

病机十九条快速记忆法

病机十九条快速记忆法
病机十九条快速记忆法
病机十九条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

以下是一种快速记忆病机十九条的方法:
五脏病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郁,皆属于肺,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

上下病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厥固泄,皆属于下风寒湿病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火病机五:诸热警瘦,皆属于火(心);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病附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热病机四: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可以通过理解和联想的方式来快速记忆病机十九条,如果你需要更加详细的解释或学习方法,可以向中医医生或专业人士咨询。

病机十九条,法必仲景,理必内经

病机十九条,法必仲景,理必内经

病机十九条,法必仲景,理必内经经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

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

○神有余则笑不休,不足则悲。

○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

○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百病之生。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素问》)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患问所便。

○何谓五夺?形肉已夺,是一夺也;大夺血之后,是二夺也;大汗出之后,是三夺也;大泄之后,是四夺也;新产及大血之后,是五夺也。

○何谓五逆?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着痹不移,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淫而夺形,身热,色夭然白,及后下血,是四逆也;寒热夺形,脉坚搏,是五逆也。

(《灵枢》)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

(《周礼》)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为正邪。

(《难经》)哲言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也。

病机十九条解读

病机十九条解读

病机十九条解读病机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等方面的规律。

病机被认为是中医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本内科经典,其中“病机十九条”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这十九条进行详细解读,供读者参考。

1. 伤寒之始,得之易愈。

“伤寒”指的是一类急性传染病,如感冒、流感、登革热等。

这条规律意味着,若在疾病初期及时治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容易治愈。

2. 有汗不解则为风,解而後愈。

风热感冒等病因多由外邪入侵,致使人体阳气失于固摄,发汗可以通过开窍发散,温通经络,利于驱邪,但治疗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因汗出过多,正气受损的情况,造成病情加重。

病人出现汗后仍未见好转,则需要加强药物的治疗。

3. 而呕不止,去其热者亦可愈。

这条规律指的是,对于有呕吐不止的病人,应该去除体内的热邪,以调和胃气。

常用的方法包括清热解毒,或通过调整饮食、休息等,使病人得以恢复。

4. 脉浮者,病在外;脉沉者,病在内。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条规律指出,如果病人的脉象较浮,那么疾病可能在人体的表层;反之,如果脉象较沉,则表明疾病可能存在于人体的内部。

5. 大热病者三日可治;若过三日,即为难治。

大热病是指高热不退、口渴、汗出等表现突出的急性热病。

这条规律意味着,对于大热病患者,必须在疾病早期予以有效治疗,否则后果可能很严重,甚至不易治愈。

6. 不可多食,令胃气并逆。

对于病人而言,饮食是恢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条规律指出,病人在进食时,应该避免过度饮食、暴饮暴食等行为,以免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7. 空洞不可捏,弦者为石。

这条规律指的是病人的脉象。

若脉象空虚,不能随意按压;如果脉象弦硬,就像石头一样,说明疾病的发展已经非常严重。

8. 无根之草,不可久留。

这条规律强调了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一个有根的草才有可能生长得健康,同样,一个病人也需要及早地接受有效的治疗,而不是拖延时间或自行调节。

9. 邪在分肉之间,当痛当痒。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摘要:1.病机的概念2.病机的分类3.十九条病机的具体内容3.1 诸风掉眩3.2 诸痛痒疮疡3.3 诸疟3.4 诸寒热3.5 诸气膹郁3.6 诸呕吐3.7 诸症瘕3.8 诸痞3.9 诸满3.10 诸痿3.11 诸痹3.12 诸痉3.13 诸厥3.14 诸逆3.15 诸癃3.16 诸淋3.17 诸砂3.18 诸劳3.19 诸损4.病机的应用和意义正文:病机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种器官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当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从而引发疾病。

病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疾病的成因和发展规律,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病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十九条病机。

这十九条病机涵盖了中医临床常见的各种疾病,为我们分析病情、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这十九条病机。

1.诸风掉眩:风邪侵犯人体,使气血运行失常,导致头晕、眩晕等症状。

2.诸痛痒疮疡:疮疡、皮肤病等疼痛、瘙痒症状,多由火热邪气所致。

3.诸疟:疟疾的发病与疟邪侵入人体有关。

4.诸寒热:外邪入侵,导致人体出现寒热症状。

5.诸气膹郁:气的郁结,可导致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

6.诸呕吐:胃失和降,导致食物反流而出的症状。

7.诸症瘕:瘕是指腹中结块,症瘕是指妇女的月经病。

8.诸痞:痞块是指腹内结块,痞是指胸腹部胀满不适的症状。

9.诸满:满是指腹内充实,常见于水湿停滞、痰饮等症状。

10.诸痿:痿是指肌肉失去弹性,痿弱无力。

11.诸痹:痹是指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症状。

12.诸痉:痉是指肌肉痉挛、抽搐等症状。

13.诸厥:厥是指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昏厥等症状。

14.诸逆:逆是指气机上逆,如呃逆、呕吐等症状。

15.诸癃:癃是指小便不利,常见于水肿、淋证等症状。

16.诸淋: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疼痛等症状。

17.诸砂:砂是指结石,如胆结石、肾结石等。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中医病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许多疾病的发生机理和治疗方法。

在中医病机的研究中,不仅需要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和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能。

以下是中医病机的十九条内容。

一、寒凝内停:指由于寒邪侵入人体,导致经络气血凝滞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寒性痛经、胃痛、腹痛等。

二、热盛内蕴:指由于外感邪气或内部疾病引起的热证,如发热、口渴、便秘等。

三、湿邪内阻:指由于湿邪滞留在人体内部,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的疾病,如湿热黄疸、湿病、痰饮等。

四、燥邪内伤:指由于干燥的气候或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体内阳气不足,引起疾病,如干咳、燥喉、口干等。

五、风寒犯肺:指风寒邪气侵入人体而引起的肺部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

六、风热犯肺:指风热邪气侵入人体而引起的肺部疾病,如痰喘、肺热喘促等。

七、痰湿困脾:指由于痰湿侵入人体而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脘胀满、腹泻等。

八、火热伤阴:指由于内部火热侵袭人体阴液而引起的阴虚症状,如日晒脱皮、口燥咽干等。

九、津亏营衰:指消耗了人体津液和气血,导致身体机能减退,如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

十、五志不调:指由于情志不稳定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头痛、失眠、妇科疾病等。

十一、气血失和:指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引起各种疾病,如气血不足、气机郁滞等。

十二、血虚阳亢:指由于体内血液不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引起头痛、失眠、耳鸣等。

十三、痰热壅肺:指由于痰湿和火热相结合,阻塞了肺部气血运行,引起各种疾病,如痰喘、肺气肿等。

十四、肝郁气滞:指由于情志不畅或生活不规律,导致肝气郁结不畅,引起头痛、胸痛、失眠等。

十五、脾虚湿盛:指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湿邪积聚,引起各种疾病,如脾虚泄泻、痰饮、水肿等。

十六、肾气虚亏:指由于年龄增长或生活不规律等原因,肾脏功能减退,引起各种疾病,如腰痛、遗精、头晕等。

十七、心脾不交:指由于心脏和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不畅,引起各种疾病,如心悸、胸闷、腹泻等。

中医病机十九条解释

中医病机十九条解释

中医病机十九条解释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本唐容川《医经精义?诸病所属》
诸病归属:属者,所统属也。

知其所属,则纲领既得,而其条目,可例求矣。

五行(五脏自病正病):
○0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为风脏,凡病皆属于肝。

诸风,谓中风伤风惊风疠风之类,所该之证多矣。

掉,谓转动,凡猝倒痉痫抽掣摇战之类皆是。

肝主筋,此皆筋之为病也。

眩,是昏晕,凡昏花妄见头目旋转皆是。

肝开窍于目,故有此病也。

西医谓目眩惑昏花痉痫抽掣,皆脑髓筋为病,谓目系通脑,故昏眩。

脑气用力太过,则肉缩伸抽掣。

究问脑气何故病此,则西医茫然。

岂知肝脉通于脉,开窍于目,而主筋。

凡西医所谓脑气皆肝脉所司,而脉筋所以致病,则又肝风为政也。

故凡掉眩,皆属于风,而诸风为病,总属于肝。

○02诸痛疮痒,皆属于心。

此言诸疮或血分凝结,阻碍其气,气与血争则痛。

或血虚生热,兼动风气,风火相扇则痒。

皆属心经血分为病,治宜和血。

又凡病不干血分,皆不发痛,故痞臌肿等,均不见痛。

凡是腹痛肢体痛,盖无不关于血分,故皆属心。

○03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肿在皮肤四肢,满在腹内胀塞,皆湿气壅滞,水不下行,停走于膈膜中也。

然则湿证尚不止此,故曰诸湿。

1。

"病机十九条"诠释及针方

"病机十九条"诠释及针方

"病机十九条"诠释及针方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五脏上下风寒湿,火五热四要记清”五脏病机: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3、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5、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

上下病机:1、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2、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风寒湿病机:1、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2、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3、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火病机五:1、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

2、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3、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4、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5、诸燥狂越,皆属于火。

热病机四:1、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2、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3、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4、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这十九条病机归纳起来:五脏病机五条;上、下病机各一条;属于火者五条;热者四条;风、寒、湿的病机各一条。

以下按此顺序进行针灸处方并简要析之。

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转动,指猝倒痉痫抽搐震颤之类;眩,目眩,视物发黑缭乱,此指眩晕。

肝为风木之脏,凡风病皆属于肝。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舒畅。

肝开窍于目,足厥阴肝经上连目系、通脑与督脉会于颠,故眩晕从肝论治。

若情志不遂,郁而化火,火盛生风,灼津伤血,则见肢体震颤抽搐,猝然昏仆。

治则:息风清热,平降肝阳。

针灸处方:百会、风池、外关、足临泣、合谷、太冲。

释义:风为阳邪,头为诸阳之会,肝风内动之证最易上犯清阳而头晕目眩;且肝经上连目系与督脉会于颠顶,故针刺百会,息风宁神以清上、平降肝阳而治眩晕;风池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之会,针刺既疏散外风而清热,又降少阳胆火而息内风;外关、足临泣属八脉交会穴,交叉取之针用泻法,同经同气一以贯之,疏泄少阳而清头目;取手阳明经原穴合谷泻头面之热,针对肝阳上亢取太冲足厥阴肝经原穴直折其火,且两穴配合谓之开四关,开闭通窍,对头晕目眩、阳亢面赤者效果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17.皆属于肺。
19.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06.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07.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08.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09.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10.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11.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12.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13.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14.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15.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中医病机十九条归纳表
中医病机十九条归纳表
中医病机十九条,古文难背,只要记住这一句话,数量就丢不了,内容按如下归类也好记。
“上下风寒燥湿,火热试试(四四)五脏”。
01.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02.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03.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04.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05.诸涩枯涸,干劲皱揭,皆属于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