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统计与测量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35(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3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测验总分的分布呈正偏态,说明测验整体难度A.偏难B.偏易C.适中D.无法判断正确答案:A解析:若测验项目的难度普遍较大,则测验分数集中在低分段,分数分布将呈现正偏态。
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2.当测验的题目要么过难,要么过易时,分数的分布将会A.较广B.较窄C.适中D.无法判断正确答案:B解析:当测验的题目过难或者过易时,会导致大多数受试的分数一致,即对于过难的题目都无法回答,对于过易的题目都能够回答出来,因此分数的分布将会较窄。
因此本题选B。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3.在有100名学生参加的测验中,答对某项目的人数为80人,则该项目的项目难度P为A.0.80B.0.20C.0.40D.0.60正确答案:A解析:题中的测验项目是二分法记分测验项目,其难度通常以通过率来表示,即以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的百分比来表示,即P=R/N,P代表项目难度,N为全体被试数,R为答对通过该项目的人数。
从这个公式来看,P值越大,说明难度越小。
因此本题应选A。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4.三个测验项目A、B和C的P值分别是0.30、0.50和0.90,那么A.项目C的难度最大B.项目C和项目B的难度差是项目B是项目A难度差的2倍C.项目C和项目B的难度差与项目B和项目A难度差的比值大于2D.项目C和项目B的难度差与项目B和项目A难度差的比值小于2正确答案:C解析:P值越大,说明难度越小,因此项目C的难度最小。
难度值属于顺序变量,不具有相等单位,因此项目难度差0.2和0.4之间不具有倍数关系,但是当样本容量很大时,测验分数接近正态分布,此时可将难度值转换为标准分布。
根据正态分布的规律,难度0.50时,Z值为0。
根据正态分布的规律,难度0.7和难度0.3时Z值的绝对值相同。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试卷25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试卷25(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关于测验题目区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项目鉴别指数法大于0.2的题目一般可以保留√B.各种方法计算出的区分度可以相互比较C.区分度的大小与样本特点无关D.项目鉴别指数不会受被试分组影响解析:解析:不同方法计算的区分度是不能直接比较的;区分度大小受样本群体的多少以及异质性程度的影响;使用项目鉴别指数作为区分度的指标时,是会受到被试分组大小的影响的。
故本题选A。
3.在确定问卷中的题目是否保留时,符合下列哪种情况的题目最易被保留(分数:2.00)A.难度值越大的题目B.区分度值越大的题目√C.难度越小的题目D.区分度越小的题目解析:解析:在项目分析中,应保留难度值中等、区分度较大的题目。
故本题选B。
4.在真分数理论中,真分数意味着(分数:2.00)A.欲测量的心理品质B.包含随机误差的欲测心理品质C.包含系统误差的欲测心理品质√D.包含随机和系统误差的欲测心理品质解析:解析:经典测验理论或真分数理论假定实测分数中分为真分数和随机误差,而不区分欲测心理品质和系统误差。
故本题选C。
5.用两个平行或等值的测验,间隔适当时距施测于同一组被试得到两组测验分数,求这两组测验分数的相关,其相关系数就是(分数:2.00)A.复本信度√B.重测信度C.评分者信度D.内部一致性信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复本信度的概念。
本题选A。
6.使用同一测验间隔适当时距施测于同一组被试得到两组测验分数,所得的相关系数是(分数:2.00)A.复本信度B.重测信度√C.评分者信度D.内部一致性信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重测信度的概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5(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假设检验的陈述中,正确的是A.研究中要优先考虑不要犯I类错误B.研究中要优先考虑不要犯Ⅱ类错误C.I类错误和Ⅱ类错误呈互补关系D.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要减少犯I类错误的概率,就会增加犯Ⅱ类错误的概率正确答案:D解析: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是不可绝对避免的,但在什么情况下更应避免哪类错误,则应根据所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决定。
两类错误的概率相加并不等于1,所以两者不是互补关系。
选项D的表述是正确的。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2.一个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已知F(2,24)=0.90。
则F检验的结果A.不显著B.显著C.查表才能确定D.此结果是不可能的正确答案:A解析:单因素方差分析中,F等于组间均方除以组内均方,在本例中,所计算的F值等于0.90小于1,说明组间变异在总变异中所占比重很小,由此可以推断结果不显著。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3.在上题中,假定自变量是被试间操纵的,则研究样本的容量为A.25B.26C.27D.28正确答案:C解析:在上题中,设组数为尼,样本量为n,则df组间=k一1,df组内=(n 一1)一(k一1),根据题意,可知df组间=2,df组内=24,因而可求n=27。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4.在一项实验研究中,研究者想要将样本量由30增加到60,下列选项会增大的是A.统计功效B.效应大小C.αD.β正确答案:A解析:研究的样本量增加,会导致样本抽样分布的标准误减小,统计功效增加。
但效应大小是由所研究的问题本身所决定的,不受样本量大小影响。
显著性水平α是由研究者事先决定的,不受样本量影响。
统计功效等于1-β,统计功效增加,β错误会减小。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5.两变量X,Y之间满足方程Y=a+bX,X对Y的回归系数为0.85,已知变量Y的变异中有64%可由X的变异解释,那么回归系数b的值为A.0.75B.0.85C.0.80D.1.33正确答案:A解析: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存在如下关系,由题意可知,X对Y的回归系数为0.85,设其为b’,则变量Y的变异中有64%是由X的变异引起,即r2=0.64,则r=0.8。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试卷5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试卷5(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有规律变化的误差叫做(分数:2.00)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被试产生的误差D.主试产生的误差解析:解析:系统误差是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有规律变化的误差。
它既可以由被试引起,也可以由主试产生。
本题选B。
3.关于测验的信度、效度、项目难度与区分度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增加测验长度,信度会增大B.增加测验长度,效度会增大C.测验项目的难度越大越好√D.测验项目的区分度越大越好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测验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这几个指标的掌握情况。
题目较难,因为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且多为细节。
A、B、D都是正确的,C选项正确的说法是测验项目的难度接近0.5较为理想。
故本题选C。
4.信效度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信度高,效度一定高B.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C.信度低,效度一定低D.效度高,信度不一定高解析:解析: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是: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换言之,信度高,效度未必高,而效度高,则信度必定高。
因此,本题选择B。
5.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化无规律的误差叫做(分数:2.00)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被试产生的误差D.主试产生的误差解析:解析:测量中的随机误差是指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
因此,本题选择A。
6.一位研究者使用智力测验对一个孩子进行了三次测量,每次的分数都不同,请问,这里智力分数的不同反映的是(分数:2.00)A.测量的随机误差√B.测量的系统误差C.测量的信度D.测量的效度解析:解析:测量中存在着随机误差,导致每一次测量的分数都会有变化。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试卷17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试卷17(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 )。
(分数:2.00)A.散点图B.圆形图√C.条形图D.线形图解析:3.两列正态变量,其中一列是等距或等比数据,另一列被人为地划分为多类,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应采用( )。
(分数:2.00)A.积差相关B.多列相关√C.斯皮尔曼等级相关D.点二列相关解析:4.对于下列实验数据:1,108,11,8,5,6,8,8,7,11,描述其集中趋势用( )最为适宜,其值是( )。
(分数:2.00)A.平均数;14.4B.中数;8.5C.众数;8 √D.众数;11解析:5.积差相关是英国统计学家( )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计算相关方法。
(分数:2.00)A.斯皮尔曼B.皮尔逊√C.高斯D.高尔顿解析:6.在次数分布中,曲线的右侧部分偏长,左侧偏短,这种分布形态可能是( )。
(分数:2.00)A.正态分布B.正偏态分布√C.负偏态分布D.常态分布解析:7.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同时减少α和β错误的最好的办法是( )。
(分数:2.00)A.控制α水平,使其尽量减小B.控制β水平,使其尽量小C.适当加大样本容量√D.完全随机取样解析:8.在回归分析中,考察回归效果使用的指标是( )。
(分数:2.00)A.内部一致性系数B.决定系数√C.概化系数D.列联系数解析:9.计算列联相关系数的适应资料为( )。
(分数:2.00)A.等级资料B.计数数据√C.二分变量D.等距数据解析:10.高分组在某一项目的通过率为0.70,低分组的通过率为0.48,则该项目的鉴别指数为( )。
心理学统计方法

心理学统计方法引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而统计方法则是心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统计方法可以帮助心理学家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释。
本教案将介绍心理学统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和应用,以及如何正确地解读统计结果。
一、心理学统计方法概述心理学统计方法是指将数学和统计学的原理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中,以帮助心理学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法。
统计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心理现象的普遍规律,验证假设,以及进行科学的决策和预测。
二、数据收集与整理1. 测量与变量在心理学研究中,我们需要对心理现象进行测量。
测量的结果可以用来表示心理现象的变量。
变量可以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通过实验或观察操纵或测量的变量,而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
2. 数据收集方法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实验、问卷调查、观察等。
实验是一种控制自变量并观察因变量变化的方法。
问卷调查则通过询问被试者的意见、态度和行为来收集数据。
观察是指直接观察和记录被试者的行为和反应。
3. 数据整理与描述统计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描述统计。
数据整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编码和数据录入等过程。
描述统计是通过计算数据的中心趋势和变异程度来总结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三、统计推断与假设检验1. 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统计推断是指通过从样本中收集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过程。
总体是指我们感兴趣的整个群体,而样本是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个体。
统计推断的目标是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2.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一种方法,用于检验研究者提出的关于总体特征的假设。
假设检验包括建立零假设和备择假设,选择合适的统计检验方法,并计算得到的统计量的显著性水平。
四、常用的统计方法1. 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的方法。
常用的描述统计方法包括频数分布、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集中趋势和变异程度。
心理学统计与测量

心理学统计与测量
心理学统计与测量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
它主要涉及到数据的收集、分析与解释,以便从中得出科学结论。
统计学方法可以帮助心理学家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解释。
测量则是用来测量和评估心理特征或现象的方法和工具。
心理学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问卷调查、实验法、观察法、面谈法等。
通过统计学方法和测量工具,心理学家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解释心理学现象,并为心理学实践和应用提供科学的支持和指导。
2019年考研心理学实验统计与测量真题试卷_真题-无答案

2019年考研心理学(实验统计与测量)真题试卷(总分300,考试时间180分钟)单选题1. 1.误差变异越大,信度越低;误差变异越小,信度越高。
这里的误差指的是( )A. 抽样误差B. 随机误差C. 系统误差D. 计算误差2. 2.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量表(MMPI)采用的编制方法是( )A. 理论推演法B. 经验效标法C. 因素分析法D. 序列系统法3. 3.心理测验实质上测量的是( )A. 人的行为指数B. 人的行为整体C. 人的行为标准D. 人的行为样本4. 4.在心理学实验准备阶段,使用心理测验对被试进行测试的主要目的是( )A. 心理诊断B. 描述评价C. 控制观察D. 取样分组5. 5.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中,不属于四种合成分数指数的是( )A. 言语理解指数B. 知觉推理指数C. 数量关系指数D. 加工速度指数6. 6.根据样本数据推理总体时,可能犯如下错误:虚无假设正确,但被拒绝。
假设检验中的这类错误被称为( )A. Ⅰ型错误B. Ⅱ型错误C. H0型错误D. H1型错误7. 7.运用方差分析原理估计信度的方法是( )A. 荷伊特信度分析B. 克伦巴赫α系数分析C. 弗朗南根信度分析D. 库德一理查德逊信度分析8. 8.一项研究收集了一批大学新生的高考分数,入学一学期后测量了他们的学习成绩,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42,这个相关系数表示的是( )A. 再测信度B. 同时效度C. 预测效度D. 内部一致性信度9. 9.观察分数X的方差可分解为SX2=SV2+SI2+SE2,如测验要具备较高的效度,应使( )A. SV2尽可能大B. SI2尽可能大C. SE2控制在合理范围D. SI2控制在合理范围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第题。
下表列出了高分组100人和低分组100人在两道四选一选择题的各个选项上的选答人数,第①题的正确选项为A,第②题的正确选项为B。
10. 10.第①题的难度是( )A. 0.30B. 0.32C. 0.60D. 0.6411. 11.根据艾贝尔(L.Ebel)提出的区分度指数的评价标准,第②题的区分度属于( )A. 优秀,可以使用B. 良好,修改更好C. 尚可,必须修改D. 劣等,必须淘汰12. 12.用来估计速度测验的信度的方法是( )A. 奇偶分半法B. 等级相关法C. 反应时法D. 重测法13. 13.已知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体重平均数21kg、标准差3.2kg,身高平均数120cm、标准差6.0cm,则下列关于体重和身高离散程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体重离散程度更大B. 身高离散程度更大C. 两者离散程度一样D. 两者无法比较14. 14.已知某正态总体的标准差为16,现从中随机抽取一个n=100的样本,样本标准差为16,则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误为( )A. 0.16B. 1.6C. 4D. 2515. 15.如果学生参加压力量表测试的分数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数为5,标准差为2,那么分数处在5和9之间的学生百分比约为( )A. 34%B. 48%C. 50%D. 68%16. 16.对样本平均数进行双尾假设检验,在α=0.10 K平上拒绝了虚无假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统计与测量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方法。
2.掌握有关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能正确解释统计分析结果。
3.掌握各种测量理论和各种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测验,并对其结果进行解释。
一、描述统计
(一)统计图表
1.统计图
2.统计表
(二)集中量数
1.算术平均数
2.中数
3.众数
(三)差异量数
1.离差与平均差
2.方差与标准差
3.变异系数
(四)相对量数
1.百分位数
2.百分等级
3.标准分数
(五)相关量数
1.积差相关
2.等级相关
3.肯德尔等级相关
4.点二列相关与二列相关
5.Φ相关
二、推断统计
(一)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
1.概率
2.正态分布
3.二项分布
4.t分布
5.F分布
6. 样本平均数分布
7. 抽样原理与抽样方法
(二)参数估计
1.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2.总体平均数的估计
3.标准差与方差的区间估计(三)假设检验
1.假设检验的原理
2.样本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3.两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检验4.方差齐性的检验
5.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四)方差分析
1.方差分析的原理与基本过程
2.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
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4.协方差分析
5.多因素方差分析
6. 事后检验
(五) 统计功效与效果量
(六)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检验及应用2.可化为一元线性回归的曲线方程(七)卡方检验
1.拟合度检验
2.独立性检验
(八)非参数检验
1.独立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
2.相关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
(九)多元统计分析初步
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主成分分析
3. 因素分析
三、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测量的基础
l.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心理测量的特征与分类
(二)经典测量理论
1.经典测量理论模型
2.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信度的定义;信度系数的估计;信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
效度的定义;效度的估计;效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3. 心理测量的误差
测量误差的定义;测量误差的来源及控制;测量误差的估计。
4. 心理测验的项目分析
难度;区分度;项目的综合分析和筛选。
(三)项目反应理论
1. 单维性假设与项目特征曲线
2. 单参数模型、双参数模型和三参数模型
3. 项目信息函数与测验信息函数
(四)概化理论
1. 方差分量的估计
2. 概化系数与可靠性指数
3. G研究与D研究
四、心理测验及其应用
(一)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
1.心理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
2.测验目标与命题双向细目表3.题目编制技术
4. 测验标准化
5. 测验等值技术
(二)心理测验的施测
1.测验的设计
2.施测的程序和步骤
(三)测验常模
1.常模与常模团体
2.分数转换与合成
3.常模的编制
4.几种常用的常模
(四)标准参照测验
1.标准参照测验的定义与作用2.标准参照测验的题目分析3.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4.标准参照测验的分数解释
(五)常用心理测验
1. 成就测验
2. 智力测验
3. 能力倾向测验
4. 特殊能力测验
5. 创造力测验
6. 人格测验
7. 态度测验
8. 兴趣测验
9. 心理健康量表
10. 发育量表
(六)心理测验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