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护理标识的规定
护理相关标识管理制度

护理相关标识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医院内部各项管理工作有序、科学、规范开展,本制度旨在明确医院内部护理相关标识的管理要求和流程,规范护理工作的进行,保障护理服务的质量。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与护理相关的标识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患者身份标识、医疗器械标识、药品标识等。
三、管理责任1. 院长:负责全院各部门标识管理的监督和指导工作;2. 护理部主任:负责制定、审定并落实本制度;3. 护士长/住院护士长:负责监督护士落实本制度,并及时纠正不符合要求的行为;4. 护士:负责具体执行标识管理的相关工作。
四、标识管理要求1. 患者身份标识:(1)每位患者入院时应核对身份信息并发放病历号,佩戴患者身份标识;(2)在进行护理服务时,需核对病历号与患者身份信息;(3)标识需放在显眼处,确保其他医护人员能够清晰辨认。
2. 医疗器械标识:(1)医疗器械应标注清晰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维护保养等信息;(2)使用时需核对器械标识与实际使用器械是否匹配,避免误用;(3)使用后应及时清洁、消毒并存放在指定位置。
3. 药品标识:(1)药品应标注明确的药名、用法用量、生产日期等信息;(2)使用药品时需核对药品标识是否正确,避免误用或擅自更改;(3)使用后需及时记录药品使用情况,并进行妥善存放。
五、标识管理流程1. 患者身份标识管理流程:(1)患者入院,前台核对身份信息,发放病历号及患者身份标识;(2)护士查询病历号,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并确保患者佩戴标识;(3)护理过程中需要核对病历号与患者身份信息,确保患者安全。
2. 医疗器械标识管理流程:(1)医疗器械使用前,护士核对器械标识,并与实际使用器械匹配;(2)使用后进行清洁、消毒并存放在指定位置;(3)护士长每月检查医疗器械标识情况,并进行记录。
3. 药品标识管理流程:(1)药品出库前,护士核对药品标识,确保药名、用法用量等信息准确;(2)使用前再次核对药品标识是否正确,避免误用;(3)使用后进行记录,并妥善存放药品。
临床护理标识管理规定

临床护理标识管理规定一、为了统一医院临床护理标识,保证临床护理质量与安全,特制定以下规定。
二、病室编号标牌挂于病室门外,床号标识于床头卡上。
三、各工作间、贮物柜、抽屉等贴标签,要求规范、标识内容清晰。
四、各科室消毒液容器应贴醒目的标签,注明药名及浓度。
五、病历架和病历牌上应有醒目的床号标识,病历牌上的床号统一写在左上角。
六、床头卡:各病区使用统一制定的床头卡,卡上已注明床号、科主任及护士长的姓名。
其余空白处由当班护士统一用黑色记号笔在相应的位置填写姓名、性别、住院号、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入院日期、诊断、护理级别、饮食类别、药物过敏。
一、安全警示床头标识:为了保证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护理人员在病人入科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对病人进行“高危因素的评估”,若存在护理风险,在床头卡上插安全警示标识。
二、药物过敏或皮试阳性用在床头卡上插相应警示标识。
并于体温单备注栏人注明药物过敏(药物名称)。
三、患者一览表标识:红色圆形 _________ 病危黄色圆形 _________ 病重蓝色三角形_________一级护理红色三角形_________ 特级护理红色长条形 _________ 手术病人各病区的各种记录应有醒目的标识。
四、电子护士工作站患者一览表标识:黄色 ___ 病重;深绿色 ___ 病危;上面浅绿色、下面深绿色___ 手术;蓝色字体 ___ 一级护理。
五、新生儿标识:手(足)腕带、胸牌:母亲的床号、姓名,婴儿性别。
六、腕带标识:为确保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做各项治疗、护理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要求各病区在收治新入患者时统一使用“腕带”。
“腕带”上所填写的内容包括科别、床号、姓名、住院号。
急诊科在收治患者入院前应在腕带上填写上患者的姓名、性别后送入病房,以便与病房护士的交接。
各种护理标识管理制度

各种护理标识管理制度1、病人护理标识管理制度病人护理标识是指标注在病人身上或使用的物品上,用以标识病人身份、疾病类型、治疗方案等信息的标识物品。
病人护理标识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病人标识的制作与使用:病人标识应制作精美,字迹清晰,不易磨损和变色,标识应注明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等重要信息,并应不易掉落或修改。
标识使用时应统一规范,病人在住院期间应始终佩戴病人标识,避免擅自更换或丢弃。
(2)标识的更新与管理:病人病情变化时,病人标识应及时更新,标识更新由责任护士或医务人员负责,更新后应立即与原标识对应。
病人出院或转科时,应及时收回病人标识,妥善保管或销毁,以免造成信息泄露。
(3)病人标识的使用规范:病人标识应在医务人员看护下正确使用,禁止私自更改、涂抹或盗用他人标识,病人标识仅限于医务人员使用,严禁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使用。
2、药品标识管理制度药品标识是指标注在药品包装上,用以标识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等信息的标识物品。
药品标识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药品标识的制作与使用:药品标识应制作精美,字迹清晰,不易褪色和剥落,标识应注明药品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等信息,并应在药品包装上紧贴牢固,以免掉落或损坏。
(2)标识的更新与管理:药品有效期届满、批号变更或规格改变时,药品标识应及时更新,更新后应与原标识对应,药品标识的更新由药品管理员负责,药品标识更新后,应及时通知有关医务人员。
(3)药品标识的使用规范:医务人员在使用药品时应仔细查看药品标识,确认药品名称、规格与用法用量是否与医嘱一致,严禁使用已褪色、损坏或失效的药品标识,如有异常应及时上报并更换。
3、器械标识管理制度器械标识是指标注在医疗器械上,用以标识器械名称、型号、厂家信息等物品。
器械标识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器械标识的制作与使用:器械标识应制作精美,字迹清晰,不易掉落和磨损,标识应注明器械名称、型号、生产日期、厂家信息等,严禁私自更改或擅自涂抹,确保器械标识的准确和清晰。
护理药物标识管理制度

护理药物标识管理制度一、药品标识1. 药品标签的内容在医疗机构中,每一瓶或一盒药品都应有专门的标签,标签上应包含药品的通用名称、剂量、生产厂家、批号、过期日期等信息。
护理人员在使用药品时,应仔细查看药品标签,确保药品的信息准确无误。
2. 药品标签的制作药品标签应由专门的药品管理人员负责制作,确保标签的质量和准确性。
在制作药品标签时,应注意标签的字体清晰、排版合理、不易褪色等要求,以便护理人员和患者能够清楚地识别药品信息。
3. 药品标签的更新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药品标签进行更新和更换,及时更新变更信息,确保药品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所有已过期的药品标签都应予以清除和更换,以免造成混淆和误用。
二、药品存放1. 药品存放的环境医疗机构的药房应具备较好的环境条件,保持干燥、通风和清洁,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等不利影响。
药品存放的货架应按照药品种类和剂型分类,避免混乱和混用。
2. 药品存放的温度不同药品对温度的要求各不相同,医疗机构应根据药品的要求设置不同的存放温度,确保药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同时,还要定期监测和记录药品存放的温度变化,避免药品在不适宜的温度下存放而导致药效降低。
3. 药品存放的区域医疗机构的药品存放区域应专门设立,确保没有明显异味和污染。
药品存放区域应远离火源、化学品、有毒品等危险物质,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三、药品配备1. 药品配备的程序在医疗机构中,药品的配备应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范进行。
医疗机构应有专门的药品管理人员负责药品的配备工作,确保药品的数量和种类能够满足护理工作的需要。
2. 药品配备的时限药品的配备时限不能过长,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月。
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药品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新配备的药品,确保患者用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 药品配备的记录医疗机构应对药品的配备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登记,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数量、配备日期等信息。
通过记录和登记,可以及时了解药品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为药品管理和采购提供参考依据。
护理服务标识管理制度

护理服务标识管理制度第一节护理单元及设施标识1、门诊、急诊科护理单元应有导医、分诊台,各处置间应有标识挂牌。
2、各病区大门上方应标明科室名称,各处置及附属间应有标识,各病室门上有床号挂牌。
3、每张病床固定床号,床号标识在床头上方。
4、每张病床的病历夹上标明床号,病历车按序标明床位号。
第二节设备标识1、各类设备上应标有科室名称,编号。
2、瓶装氧气须挂有氧或无氧标记,氧气瓶挂“严禁烟火”警示牌。
3、仪器、设备应有标识。
如:“完好”、“待修第三节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标识1、无菌物品的外包装上应有已消毒标识及有效期限。
无菌物品须分类放置在指定的地点,各类无菌物品的储放柜,不得储放在非无菌物品。
3、待消毒的或非无菌物品应放置在指定区域并有明确标识。
第四节药品标识1、内服用药的标签为蓝色,外用药、消毒剂的标签为红色。
以方便辨认。
2、内服、外用药不得放置在同一柜内,必须固定位置分类放置。
3.高危药品、特殊药物、贵重药品、毒、麻、限剧及贵重药品应加锁专柜专人保管。
(常规高危药品放在指定位置;毒、麻、限保险柜专人管理)第五节护理服务过程标识1、分级护理服务标识:病员一览表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为红色标识,二级护理为绿色标识、三级护理无需标识。
(病员床头卡、一览表标识统一)2、病员标识:ICU、危重、昏迷、手术、急诊、无名氏等病人入院后,当班护士应为病员戴上手腕标识带,手腕标识带注明姓名、年龄、性别、科室、床号、住院号、药物过敏等。
3、新生儿标识:新生儿出生后由接生的助产士给新生儿系戴上手腕标识带,标识注新生儿性别、母亲姓名、体重、出生时间。
4、禁食标识:病人禁食时床头卡上标明。
5、输血标识:病人输血时应根据不同血型悬挂病人血型相符标识牌(活动牌子),输血完毕血袋送检验科备查。
6、病理标本标识:住院病人手术后的病理标本(专用病理标本袋)由手术室护士写明病区、病人姓名、性别、住院号、标本名称、负责留标本护士姓名。
7、药物皮试标识:病人药敏阴性时,在医嘱单上填写黑色(一)或(续)注明,体温单其他栏内作阴性标识:病人药敏阳性时,由经手护士在病历牌、床头牌、药物医嘱单、体温单、护理记录单及其它(门诊病历、交班报告)上做红色标识(+ )。
手术标识制度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为避免手术部位错误,根据《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22版)》、《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2023版)》等,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手术部位标识标准(WS/T813-2023)》制定本制度。
各手术科室必须遵守《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识。
一、标识原则:1.主刀医师对确保在正确的手术部位进行手术负最终责任。
2.患者和/或家属、授权委托人、监护人宜参与标识。
3.患者由接送人员转运到手术室前,病房护士核实,应标识而未标识的患者不能转运,核对正确后送达手术室交接区。
在交接区手术室护理人员再次核对并确认标识情况。
在手术室内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遵循三方核查制度。
4.涉及左右侧的器官(如:左右侧的眼、耳、鼻腔、胸壁、肺、肾、附件等)、多重结构(如:四肢、足趾、关节等)和多节段部位(如:脊柱等)以及非正常解剖部位的器官或组织的手术,在患者身体的相应位置分别进行标识。
5.患者消毒前,手术部位标识应清晰可见。
6.不做手术部位标识的情况:a.需紧急抢救手术时;b.单孔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消化道内镜、支气管镜、膀胱镜、宫腔镜等);C.开放性骨折、损伤;d.经人体自然腔道(阴道、尿道、直肠)的手术;e.心脑血管介入;f.唯一正中的器官或组织。
二、标识人员:主刀医师或经主刀医师授权执行手术部位标识的手术医师。
三、标识时间:进入手术室之前完成手术标识。
四、标识工具:外科手术皮肤记号笔。
五、标识方式:1.在手术部位上以标识,直径23cm;2.一般标识于体表;3.眼科手术标识于患侧眉弓上方正中;4.口腔手术可在相对应的面部皮肤进行标识;5.患处已有纱布、石膏、牵引器等,统一标识于包扎物上;若在进入手术室之前已去除包扎物,宜在患处标识。
护理标识管理制度

护理标识管理制度1、护理级别标识。
特级护理(危重)—黑色;I级护理—红色;II级护理—黄色;新入院—绿色2、禁食标识—黑色。
3、隔离标识。
黄色—空气隔离;蓝色—接触隔离;粉色—飞沫隔离。
4、各引种引流管要有标识:①输入性管道为绿色(如:鼻饲管)②输出性管道为红色(如:导尿管)5、护理安全警示标识:①凡危重、一级护理、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极度消瘦、高度浮肿等应“预防压疮”警示标识。
②凡需绝对卧床者应有“绝对卧床”标识③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等有可能发生坠床的应有“预防坠床/摔倒”标识;带有各种引流管的有可能发生意外脱管的应有“预防导管脱出”标识。
6、药品及器械、设备、用品的标识。
(1)设备标识。
①护理测量设备应标有校准标记。
②瓶装氧气、输液泵、吸痰器须挂状态标识牌。
(2)药品标识。
①内服用药的标签为蓝色,外用药、消毒剂的标签为红色。
②内服、外用药必须分别固定位置,分类放置,标识明显。
③特殊药物、贵重药物,剧、毒、麻药,必须置于专柜上锁存放,专人保管且有交接使用记录。
④针剂原装原盒盛放,标签药名明显,有批号盒有效期。
⑤静脉输液有输液卡。
⑥溶剂标签有药名、溶度、批号及启用时间。
(3)无菌物品及非无菌物品标识。
①无菌物品的外包装上应有已消毒标识及有效时间,无菌物品须分类放在规定地点。
②各类无菌物品的储放房间/柜,不得储放非无菌物品。
(4)药物试敏标识。
患者药敏阴性时,在药敏医嘱单及注射单上要作阴性标识;患者药敏阳性时,由经手护士在药敏医嘱单上、床头卡标识牌、病历牌封面、门诊病历封面、交班报告等处作阳性的红色标识,并口头通知患者及家属。
(5)清洁、卫生用具标识。
医院环境卫生所用的拖把、水桶、扫把,须标上专用范围标识。
治疗室、换药室、办公室用白色;配餐室用绿色;病区、走廊用红色;厕所用黄色。
(6)垃圾袋标识。
①医院内垃圾按生活与医疗垃圾分开放置,生活垃圾用黑或蓝色塑料桶、塑料袋存放。
②医用垃圾按有关条例规定用黄色专用垃圾袋存放。
医院标识管理制度

医院标识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进一步规范医院标识的管理,提高标识的科学性和统一性,便于医院的管理和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标识的管理,包括医院名称标识、医院Logo标识、科室标识、楼栋标识、导向标识等。
三、标识的设计与使用1.标识设计(1)医院名称标识医院名称标识的设计应符合医院的形象定位,名称一般采用医院全称或统一缩写,同时考虑易识别、易读、易记。
(2)医院Logo标识医院Logo标识应与医院名称标识相配合,设计简洁明了,以突出医院的特色和形象。
(3)科室标识科室标识的设计应与医院Logo标识相协调,具有辨识度和代表性,并能直观显示科室名称。
(4)楼栋标识楼栋标识应设计简洁明了,易于识别,标明楼栋名称、楼层分布、主要科室等信息。
(5)导向标识导向标识的设计应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设置,明确指示就医者所需的方向。
2.标识的使用(1)医院名称标识医院名称标识统一使用医院名称或标准缩写,位于医院大门、门诊楼、楼栋入口等醒目位置。
(2)医院Logo标识医院Logo标识分别设置在医院大门、门诊楼、医疗设备上等适当位置,宣传医院品牌。
(3)科室标识科室标识统一设置在科室门口位置,标明科室名称和相应的专业领域。
(4)楼栋标识楼栋标识设置在楼栋正门口,标明楼栋名称和楼层信息,以便就医者迅速找到目的地。
(5)导向标识导向标识设置在医院内外各重要节点位置,标明主要科室、药房、病房楼、急诊中心等方向。
四、标识的管理与维护1.标识管理(1)设立标识管理专职人员,负责标识的规划、设计、制作、安装等工作,并保持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2)建立标识档案,详细记录标识的类型、设计规范、安装位置等信息,方便标识的管理和追溯。
(3)定期检查标识的质量和使用情况,确保标识的清晰度、稳定性,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2.标识维护(1)加强标识的清洁和维护工作,保持标识的整洁、清晰和可读性,定期检查标识是否破损、褪色或老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护理标识的规定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医院护理标识的规定
1、各种标识管理制度能提高医务人员对病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提醒临床各科室医务人员在医嘱开具与执行、发药、手术等过程中,认真查对,有效的防止医疗过失,消除安全隐患。
2、腕带标识:手术、危重、急诊抢救、新生儿等病人施行“腕带”管理,“腕带”标识由病区护士正确填写,双人核对无误后为病人佩戴。
3、过敏标识:药物过敏的病人要有三种过敏标识分别警示医务人员注意:床尾挂药物过敏警示牌;床头卡、病历夹及病人一览表有红色药物过敏标识;护理记录单中注明具体过敏药物。
4、各种管道标识:有导管的病人要在管道的适当位置上贴有全院统一的相应名称管道标识,并在床尾悬挂防导管脱落的警示牌。
5、各种护理安全标识:临床各科根据需要,提醒护士重点观察的项目在病人床尾挂各种相关警示标识:如“防坠床”、“防跌倒”、“防压疮”、“药物过敏”、“防管道滑脱”等。
6、特殊输液治疗明显标识:化疗药物“黄色”标志,高危药物“红色”标志,均贴于输液袋外。
7、各种护理级别标识:一级护理:红色标识;二级护理:绿色标识;三级护理:白色标识;病危:大红色标识。
护理部
2015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