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合集下载

箱变使用中湿度对设备的危害

箱变使用中湿度对设备的危害

箱变使用中湿度对设备的危害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气温逐年上升,大气环境因素逐步变差,诸如高温,高湿等多变气候,使室内配电设施面临的威胁越来越明显。

在电气自动化运行时空气的温湿度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安全运行就会产生很多的影响。

一、温湿度产生的现象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湿度与温度: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空气的物理性质。

我们知道,上海地区属于暖温区。

温度范围:-5℃~+35℃,日温差:10℃,相对湿度:相对环境温度20±5℃,月平均值:≤75%,海拔高度:≤5m。

空气的吸湿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

温度越高,空气的吸湿能力越大;温度越低,空气的吸湿能力越弱。

所以,由于白天温度升高,空气吸收水分;到夜间,由于温度降低,空气释放水分,使得空气的相对湿度增大。

例如夏季,当地气象台预报,一天内的相对湿度,多为65%-95%以上。

空气的最大湿度应当发生在夜间温度最低的时候。

然而,我们又知道,电器设备要求的相对湿度不能超过90%(25℃及以下)。

由此可见,在夜里设备发生事故,湿度过高是产生设备事故的主要因素。

过去,很多人认为是由于深夜,负载减轻,电压升高的缘故,现在看来是不成立的。

因为现代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电压总是稳定的。

所以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当相对湿度大于80%时,则称为高湿。

二、温湿度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影响1、湿度过高,降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绝缘强度。

一方面湿度过高,使空气的绝缘性能降低,开关设备中很多地方是靠空气间隙绝缘的。

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水分附着在绝缘材料表面,使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绝缘电阻降低,特别是使用年限较长的设备,由于内部有积尘吸附水分,潮湿程度将更严重,绝缘电阻更低。

设备的泄露电流大大增加,甚至造成绝缘击穿,产生事故。

2、湿度与霉菌:潮湿的空气有利于霉菌的生长。

实践表明当温度为25-30度,相对湿度为75%~95%时,是霉菌生长的良好条件。

所以,如果通风不好将会加快霉菌的生长速度。

霉菌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使设备的绝缘性能将大大降低。

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气温逐年上升,大气环境因素逐步变差,诸如:高温,高湿等多变气候,使室内配电设施面临的威胁越来越明显。

在电气运行时空气的温、湿度对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就会产生很多、很大的影响。

对于长期从事电气工作的人来说,很容易认识到这样的规律:1.配电设备突发事故往往发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2.机电设备的故障多发季节在潮湿的春季;3.气温骤变(骤然降低或升高)的季节交换时节,往往也容易使电气设备发生故障。

一、温湿度产生的现象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湿度与温度: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空气的物理性质。

我们知道,上海地区属于暖温区。

温度范围: -5℃~+35℃,日温差:10℃,相对湿度: 相对环境温度20±5℃,月平均值:≤75%≤5m。

空气的吸湿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

温度越高,空气的吸湿能力越大;温度越低,空气的吸湿能力越弱。

所以,由于白天温度升高,空气吸收水分。

到夜间,由于温度降低,空气释放水分,使得空气的相对湿度增大。

例如夏季,当地气象台预报,一天内的相对湿度,多为65%-95%以上。

空气的最大湿度应当发生在夜间温度最低的时候。

然而,我们又知道,电器设备要求的相对湿度不能超过90%(25℃及以下)。

由此可见,在夜里设备发生事故,湿度过高是产生设备事故的主要因素。

过去,很多人认为是由于深夜,负载减轻,电压升高的缘故,现在看来是不成立的。

因为现代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电压总是稳定的。

所以在电气工程中,当相对湿度大于80%时,则称为高湿。

二、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湿度过高,降低电气设备的绝缘强度。

一方面湿度过高,使空气的绝缘性能降低,开关设备中很多地方是靠空气间隙绝缘的。

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水分附着在绝缘材料表面,使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降低,特别是使用年限较长的设备,由于内部有积尘吸附水分,潮湿程度将更严重,绝缘电阻更低。

设备的泄露电流大大增加,甚至造成绝缘击穿,产生事故。

电气室温度湿度标准

电气室温度湿度标准

电气室温度湿度标准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电气室温度湿度标准的重要性,分析了不同温度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并提出了如何保持合适温度湿度的方法。

通过对电气室温度湿度标准的深入了解,有助于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一、电气室温度湿度标准概述电气室温度湿度标准是根据《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等相关法规制定的。

电气室温度湿度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严格控制电气室的温度湿度在规定范围内是非常必要的。

二、温度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1.温度影响:-温度过高:可能导致设备过热,加速设备老化,降低设备绝缘性能,甚至引发火灾事故。

-温度过低:可能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增加设备的故障率。

2.湿度影响:-湿度过高:容易导致设备表面凝露,引发电气设备故障,加速设备腐蚀,影响设备绝缘性能。

-湿度过低:可能导致空气过于干燥,产生静电,增加设备故障率。

三、如何保持电气室温度湿度标准1.安装智能温湿度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电气室的温度湿度,确保其在规定范围内,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控制通风换气:合理设置通风设备,保持电气室内的空气流通,有利于调节温度湿度。

3.采用除湿设备:在湿度较高的季节,采用除湿设备降低电气室内的湿度。

4.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理电气室内的灰尘和杂质,有利于降低设备故障率。

5.定期检查维护: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在良好的运行状态下工作。

总结:严格控制电气室的温度湿度在标准范围内,有利于保障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通过安装智能温湿度监测系统、控制通风换气、采用除湿设备、保持室内清洁和定期检查维护等方法,可以有效实现电气室温度湿度的恒定控制。

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高温可能会导致电气设备的过热,从而降低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热量可以影响电阻、电容和电感的特性,进而影响电路的稳定性和功能性能。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运行的电容器可能出现电流泄漏或电容值降低的问题,影响电路的工作效果。

此外,高温还会增加设备的能耗,因为内部电子元件的电阻增加,导致器件工作需要更多的能量。

另一方面,低温环境下也会对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在极低温度下,电子元件的导电性可能会降低,从而导致电压和电流的不稳定。

此外,低温还可能导致一些部件(如玻璃、塑料等)脆化,损坏设备的物理结构。

除了温度,湿度也是电气设备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考虑因素。

高湿度环境可能导致电路板表面和部件的腐蚀,进而降低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

湿度还可能导致电路板上的绝缘材料变得潮湿,从而导致电路短路或断路。

此外,湿度还会导致绝缘材料的特性变化,如电阻和电容的改变以及绝缘材料损坏等。

为了应对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设备的散热设计:确保设备有足够的散热能力,以防止因高温而造成设备的过热。

2.耐高温材料选择:使用适合高温环境的电子元件和材料,以保证设备在高温下的正常运行。

3.控制湿度:采取措施控制湿度,如使用湿度传感器和除湿机等设备,以防止设备受潮。

4.防护涂层:对电路板和部件进行防护涂层处理,以防止湿气对其产生腐蚀和损害。

5.温湿度监控:安装温湿度监测设备,及时探测和报警高温和高湿度环境,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总之,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不容忽视,而且可能对设备的性能、寿命和可靠性产生负面影响。

在设计和使用电气设备时,必须考虑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应对温湿度变化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这样才能确保设备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并具有长寿命。

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设备温度与湿度控制规范

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设备温度与湿度控制规范

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设备温度与湿度控制规范电气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温度与湿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恰当的温湿度控制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寿命,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将介绍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设备温度与湿度控制的规范。

1. 温湿度控制的重要性电气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设备过热,影响设备性能,甚至引起设备损坏、火灾等安全问题。

另外,高温还会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

同时,湿度也对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有重要影响。

高湿度可能导致电气设备受潮、绝缘性能下降,甚至触电危险。

2. 温湿度控制的规范2.1 温度控制规范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电气设备的特性,电气工程中的温度控制一般遵循以下规范:2.1.1 设备工作温度范围不同类型的电气设备有不同的工作温度范围。

根据设备的工作温度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控制策略,保持设备在安全的温度范围内运行。

例如,某型号电机的工作温度范围为-20℃至40℃,则应保持设备的工作温度在该范围内。

2.1.2 温度传感器为了准确监测设备的温度,需要安装温度传感器。

传感器应位于设备重要部位,能够及时感知设备温度的变化,并将数据传输给温控系统。

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热敏电阻等。

2.1.3 温度控制设备根据设备的工作温度范围和实际需求,选用合适的温度控制设备。

温度控制设备可根据温度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自动调节环境温度,使之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2.2 湿度控制规范电气工程中的湿度控制同样重要,以下是湿度控制的规范:2.2.1 设备工作湿度范围不同类型的电气设备对湿度的要求也不同。

根据设备的工作湿度范围,选择合适的湿度控制策略,确保设备在安全的湿度范围内运行。

例如,某型号开关电源的工作湿度范围为20%RH至80%RH,因此应保持设备的工作湿度在该范围内。

2.2.2 湿度传感器为了准确监测设备的湿度,需要安装湿度传感器。

传感器应安置在设备周围环境区域,能够及时感知湿度的变化,并将数据传输给湿度控制系统。

温度、湿度与电气绝缘的影响电子版本

温度、湿度与电气绝缘的影响电子版本

温度、湿度与电气绝缘的影响温度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气温逐年上升,大气环境因素逐步变差,诸如高温,高湿等多变气候,使室内配电设施面临的威胁越来越明显。

在电气运行时空气的温湿度对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就会产生很多的影响。

对于长期从事电气工作的人来说,很容易认识到这样的规律:配电设备突发事故往往发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机电设备的故障多发季节在潮湿的春季;气温骤变(骤然降低或升高)的季节交换时节,往往也容易使电气设备发生故障。

在这些时节里,设备运行管理人员,更加关注设备的安全性能。

加强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实时监测能力,及时排除设备运行中的异常情况,保障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对电设施系统的安全运行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温湿度产生的现象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湿度与温度: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空气的物理性质。

我们知道,迁安地区属于暖温区。

温度范围:-20℃~+45℃,日温差:20℃,相对湿度:相对环境温度20±5℃,月平均值:≤90%,日平均值:≤95%,海拔高度:≤2000m。

空气的吸湿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

温度越高,空气的吸湿能力越大;温度越低,空气的吸湿能力越弱。

所以,由于白天温度升高,空气吸收水分;到夜间,由于温度降低,空气释放水分,使得空气的相对湿度增大。

例如夏季,当地气象台预报,一天的内的相对湿度,多为65%-95%以上。

空气的最大湿度应当发生在夜间温度最低的时候。

然而,我们又知道,电器设备要求的相对湿度不能超过90%(25℃及以下)。

由此可见,在夜里设备发生事故,湿度过高是产生设备事故的主要因素。

过去,很多人认为是由于深夜,负载减轻,电压升高的缘故,现在看来是不成立的。

因为现代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电压总是稳定的。

所以在电气工程中,当相对湿度大于80-%时,则称为高湿。

二、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1、湿度过高,降低电气设备的绝缘强度。

一方面湿度过高,使空气的绝缘性能降低,开关设备中很多地方是靠空气间隙绝缘的。

设备噪声、温湿度规定

设备噪声、温湿度规定

设备噪声、温湿度规定
电气设备噪音、环境温湿度工作规定:
电气设备受潮,首先表现在设备的绝缘性能下降,绝缘老化加速,根据目前的介质理论,环境湿度增加使得电介质的电导率、相对介电系数、介质损失角正切值相应增大,击穿场强降低,值得注意的是,绝缘的破坏过程往往是在热的作用下变脆,受振动后开裂,潮气进入裂缝后,很低的电压也会引起放电,造成绝缘材料击穿,其次,裸露的金属导体随着湿度的增加,一般来说其氧化腐蚀会加快(特别是在其粘附粉尘的情况下),使导体联接处接触电阻增大,造成局部过热,因而,长期处在潮湿环境中的电气设备,如不采用防潮措施,设备会产生噪音,其使用寿命会大为降低,并引发严重的电气事故。

中小型开启式和防护式交流电动机较易受潮,可在其铁芯通风口处安装移动式红外灯泡,停机时对电动机进行烘烤,开机前将其取出,对于大型电动机可将烘烤装置固定安装于铁芯周围,停机时自动进行烘烤,对于封闭式及无法放置烘烤装置的电动机,一般通过三相调压器把低压接入绕组进行烘烤,此法应谨慎使用,严格按操作规定的步骤进行接线,开机前必须拆除低压连线,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温度、湿度与电气绝缘的影响

温度、湿度与电气绝缘的影响

温度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气温逐年上升,大气环境因素逐步变差,诸如高温,高湿等多变气候,使室内配电设施面临的威胁越来越明显。

在电气运行时空气的温湿度对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就会产生很多的影响。

对于长期从事电气工作的人来说,很容易认识到这样的规律:配电设备突发事故往往发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机电设备的故障多发季节在潮湿的春季;气温骤变(骤然降低或升高)的季节交换时节,往往也容易使电气设备发生故障。

在这些时节里,设备运行管理人员,更加关注设备的安全性能。

加强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实时监测能力,及时排除设备运行中的异常情况,保障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对电设施系统的安全运行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温湿度产生的现象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湿度与温度: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空气的物理性质。

我们知道,迁安地区属于暖温区。

温度范围:-20℃~+45℃,日温差:20℃,相对湿度:相对环境温度20±5℃,月平均值:≤90%,日平均值:≤95%,海拔高度:≤2000m。

空气的吸湿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

温度越高,空气的吸湿能力越大;温度越低,空气的吸湿能力越弱。

所以,由于白天温度升高,空气吸收水分;到夜间,由于温度降低,空气释放水分,使得空气的相对湿度增大。

例如夏季,当地气象台预报,一天的内的相对湿度,多为65%-95%以上。

空气的最大湿度应当发生在夜间温度最低的时候。

然而,我们又知道,电器设备要求的相对湿度不能超过90%(25℃及以下)。

由此可见,在夜里设备发生事故,湿度过高是产生设备事故的主要因素。

过去,很多人认为是由于深夜,负载减轻,电压升高的缘故,现在看来是不成立的。

因为现代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电压总是稳定的。

所以在电气工程中,当相对湿度大于80-%时,则称为高湿。

二、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1、湿度过高,降低电气设备的绝缘强度。

一方面湿度过高,使空气的绝缘性能降低,开关设备中很多地方是靠空气间隙绝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气温逐年上升,大气环境因素逐步变差,诸如:高温,高湿等多变气候,使室内配电设施面临的威胁越来越明显。

在电气运行时空气的温、湿度对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就会产生很多、很大的影响。

对于长期从事电气工作的人来说,很容易认识到这样的规律:
1.配电设备突发事故往往发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2.机电设备的故障多发季节在潮湿的春季;
3.气温骤变(骤然降低或升高)的季节交换时节,往往也容易使电气设备发生故障。

一、温湿度产生的现象
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湿度与温度: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空气的物理性质。

我们知道,上海地区属于暖温区。

温度范围: -5℃~+35℃,日温差:10℃,相对湿度: 相对环境温度20±5℃,月平均值:≤75%≤5m。

空气的吸湿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

温度越高,空气的吸湿能力越大;温度越低,空气的吸湿能力越弱。

所以,由于白天温度升高,空气吸收水分。

到夜间,由于温度降低,空气释放水分,使得空气的相对湿度增大。

例如夏季,当地气象台预报,一天内的相对湿度,多为65%-95%以上。

空气的最大湿度应当发生在夜间温
度最低的时候。

然而,我们又知道,电器设备要求的相对湿度不能超过90%(25℃及以下)。

由此可见,在夜里设备发生事故,湿度过高是产生设备事故的主要因素。

过去,很多人认为是由于深夜,负载减轻,电压升高的缘故,现在看来是不成立的。

因为现代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电压总是稳定的。

所以在电气工程中,当相对湿度大于80%时,则称为高湿。

二、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湿度过高,降低电气设备的绝缘强度。

一方面湿度过高,使空气的绝缘性能降低,开关设备中很多地方是靠空气间隙绝缘的。

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水分附着在绝缘材料表面,使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降低,特别是使用年限较长的设备,由于内部有积尘吸附水分,潮湿程度将更严重,绝缘电阻更低。

设备的泄露电流大大增加,甚至造成绝缘击穿,产生事故。

湿度与霉菌:潮湿的空气有利于霉菌的生长。

实践表明当温度为25-30度,相对湿度为75%~95%时,是霉菌生长的良好条件。

所以,如果通风不好将会加快霉菌的生长速度。

霉菌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使设备的绝缘性能将大大降低。

对一些多孔的绝缘材料,霉菌根部还能深入到材料的内部,造成绝缘击穿。

霉菌的代谢过程中所分泌出的酸性物质与绝缘相互作用,使设备绝缘性能下降。

潮湿凝露现象
湿度与金属锈蚀:潮湿空气将使电力设备中的导电金属,导磁硅钢片,以及金属外壳锈蚀。

将降低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甚至造成电气故障。

潮霉腐蚀
温度过高的影响:设备由于内部损耗使设备具有一定的温度。

如果周围环境温度过高,或空气流动性差,使设备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开,将会使设备由于过热跳闸,甚至烧坏设备。

配电箱内的电子产品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电子型计量表,在高温下运行时就会严重影响到产品的使用寿命,还会影响到保护器性能的稳定性和动作的可靠性以及
计量的准确性. 在高温下运行的无功补偿电容器、熔断器也会缩短寿命。

短路现象
对导体材料的影响:温度升高,金属材料软化,机械强度将明显下降。

如铜金属材料长期工作温度超过200℃时,机械强度明显下降。

铝金属材料的机械强度也与温度密切相关,通常铝的长期工作温度不宜超过90℃,短时工作温度不宜超过120℃。

温度过高,有机绝缘材料将会变脆老化,绝缘性能下降,甚至击穿。

对电接触的影响:电接触不良是导致许多电气设备故障的重要原因,而电接触部分的温度对电接触的良好性影响极大。

温度过高,电接触两导体表面会剧烈氧化,接触电阻明显增加,造成导体及其附件(零部件)温度升高,甚至可能使触头发生熔焊。

由弹簧压紧的触头,在温度升高后,弹簧压力降低,电接触的稳定性变差,容易造成电气故障。

凝露现象
凝露现象
积水现象
在这些时节里,设备运行管理人员,更加关注设备的安全性能。

加强
现场工作人员的实时监测能力,及时排除设备运行中的异常情况,保障电力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对电设施系统的安全运行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