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历史与社会八上第三单元复习 ppt课件

统
一
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时期
是
我
国
历
史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 政权分立与民族
立和发展
融合
发
展
的
趋
开放革新、经 多元文化碰撞、
势
济文化繁荣
文明高度发pp展t课件
1
第一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1、秦朝建立及疆域:建政立灭六时国间建:立公统元一前的22中1年央秦集王权嬴
指发生在什么时代的历史事件?
发生在秦统一六国之后的历史事件。
这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交
流有着重要意义。 ppt课件
6
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秦超统治者穷奢极欲,大 兴土木;赋税、徭役繁重; 刑罚严酷,使人民生活在 水深火热之中,激起民众 的反抗。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 次巡游驾崩于河北沙丘(今 邢台市),二世继位。
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大起 义。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只存在了14年。
ppt课件
阿房宫(复制) 骊山陵墓(兵马俑)7
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1、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大 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楚汉之争: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将近 四年的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之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采
用,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促进
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等。
ppt课件
5
如果“言语生异,文字异形”你会遇 到哪些问题和困难?
国家政令难以通行,文化交流出现障 碍,经济贸易往来不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系列知识点汇总

第三单元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秦国为什么能顺利统一六国?①国力:商鞅变法后,社会经济发展。
②民心:长期频繁的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③个人: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1.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最高统治者:皇帝;中央政府: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政府:郡守,县令。
郡县制成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基本结构。
2.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至南海,北达长城一代。
3.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割据争雄的局面,有利于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评价秦始皇:功:(1)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新纪元。
(2)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后世影响深远。
过:(1)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2)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承受的限度。
(3)制定严酷的刑法。
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第二课:清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简历1.秦朝灭亡的原因(秦末农民起义原因)(1)秦朝实行严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赋税,严重剥削百姓;(2)穷奢极欲,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3)秦二世,胡亥,延续了秦始皇的统治方式,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焚书坑儒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原因:直接原因:戎边未能及时到达,按秦法要被处死;根本原因:秦的暴政使国内矛盾激化影响:起义虽然失败,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消息传遍了南北,痛恨秦朝统治的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
3.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朝的苛法,赢得了民心;善于用人,得到众人的辅佐,战场上逐渐优劣转优;富饶的关中作为根据地4.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八上社会复习提纲第三单元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1.秦朝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建立者:嬴政定都:咸阳(2)意义:结束了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2.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建立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首创“皇帝”一词成为两千多年中国王朝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实行郡县制)法律上:颁布大量律令文化上:统一文字,将秦的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半两铜钱。
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所有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
思想上:焚书坑儒(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但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
)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达长城一带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1. 秦朝亡于暴政。
秦朝的暴政(统治者的残暴,滥用民力;沉重的兵役、徭役;繁重的赋税;刑罚严酷;秦二世更加残暴),激起民众的反抗,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暴政举例大肆修建骊山陵墓、兵马俑、长城,株连九族等)2. 秦末农民起义(1)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蕲县大泽乡影响: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2)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刘邦率军入咸阳,秦朝灭亡。
3. 楚汉之争与汉朝建立(1)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前202年项羽、刘邦(2)汉朝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建立者:刘邦(汉高祖)定都:长安史称:西汉4. 西汉初年的统治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
如:汉高祖将田租定为十五税一;汉文帝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减轻刑罚废除肉刑;汉景帝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进一步减轻刑罚等。
初中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1:1、爱琴文明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起,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历时约800年,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2、古希腊最重要的两个城邦:雅典、斯巴达。
3、雅典民主制在公元前5世纪达到极盛,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最高司法机构是陪审法庭。
4、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衰弱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直到16世纪。
人们把这段历史时期叫做“中世纪”(即3世纪到16世纪)。
知识点2:古希腊文明 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雅典:海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使城市繁荣起来。
雅典的民主制:①全体男性公民大会 ②“五百人议事会”③官员抽签产生 ④陪审员抽签产生 ⑤陶片放逐法保证民主民主制的评价(实质):①使公民主动积极地参政议政 ②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斯巴达的军事:①一生都服从军事需要 ②男孩7岁开始军事训练 ③女孩也要练习跑步、投矛彼此争战,消耗很大,公元前5世纪晚期以后,古希腊就衰弱下去。
古罗马 王政时代:公元前700年左右,罗马在地中海沿岸的亚平宁半岛兴起,经历了200年的王政时代。
共和国时代:公元前500年左右,建立了罗马共和国。
①共和国的执政官权利很大,扈从肩上有“法西斯”。
②罗马人崇尚武力,军队作战英勇,战术高超。
军团有青年兵、壮年兵、后备兵,又分工兵、机械兵和骑兵,具有集团军的优势。
帝国时代: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罗马共和国“元首”,独揽大权,实际上成为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①2世纪,地跨三洲,戏称地中海为“罗马人的小澡盆”②3世纪,分裂为东、西罗马,476年,西罗马在日耳曼人打击下灭亡。
从王政时代进入共和国时代,在屋大维建立帝国后迅速扩张,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查理曼帝国 法兰克王国: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
查理统治时期征服了西亚绝大部分地区。
查理曼帝国:①800年,在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仪式,查理曼帝国诞生,查理是第一个皇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精编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精编版第一单元史前时代一、基础知识1.史前时代: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
2.人从古猿进化来。
3.进化的先后顺序: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产生人脑形成4.直立行走:促进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人类进化的直接因素。
5.劳动:在进化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6.制造和使用工具: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
人类诞生的标志。
7.元谋人: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距今170万年。
8.北京人:距今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群居。
9.山顶洞人:距今3万年,体貌与现代人基本一样。
以打制石器为主并使用少量磨制石器,拥有钻孔技术,人工取火,氏族(由血缘关系结合)。
10.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
从事采集、狩猎。
(代表:北京人、山顶洞人)11.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陶器。
从事原始农业、畜牧业。
(代表: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12.最早的农业村落:西亚地区。
13.原始人的几种意识①宗教意识:尸体周围撒红色粉末。
②审美意识:山顶洞人的项链。
③科学知识萌芽:小口尖底瓶④狩猎生活: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14.山顶洞人的骨针:体现磨光和钻孔技术。
15.《吉尔伽美什》:古代西亚或两河流域的史诗。
16.《荷马史诗》:古希腊的史诗——如特洛伊木马的故事。
几个重要人物的贡献:17.炎帝(神农氏):农耕、医药、陶器、集市。
18.黄帝(轩辕氏):宫殿、车船、衣裳、打井。
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19.嫘祖:养蚕抽丝技术。
20.禹:①划定“九州”,铸造“九鼎”;②涂山召见首领;③诛杀防风氏。
21.启:①建立军队;②制定刑法;③设置监狱22.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尧 舜 禹(禅让)。
禹 启(世袭)。
23. 大禹治水方法:疏导法。
启示:顺应自然规律、成功改造自然。
24.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世界文化遗产。
二、大问题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一、基础知识1. 公元前15世纪,埃及地跨亚、非。
八上历史与社会 第三单元与第四单元知识重点归纳

为三,分别发展为意大利、法兰克、德意志。 为三,分别发展为意大利、法兰克、德意志。 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经典是《圣经》。 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经典是《圣经》 中世纪前期占统治地位思想是基督教。 中世纪前期占统治地位思想是基督教。 欧洲封建社会的基础是封建庄园。中世纪的欧洲社会的主 欧洲封建社会的基础是封建庄园。 要财富是土地。 要财富是土地。 在日常生活中,与中世纪欧洲人关系最密切的是教会。 在日常生活中,与中世纪欧洲人关系最密切的是教会。 从11世纪起,欧洲城市开始兴起。在众多的城市中,巴黎、 世纪起,欧洲城市开始兴起。在众多的城市中,巴黎、 伦敦成为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 伦敦成为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 行会是为了保护同业手工业者的利益不受外来侵犯的一种 新的社会组织。 新的社会组织。
第四单元 从封建邦国到一统天下
•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其它小国,在牧野展开大战伐纣 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 周朝改革了商朝的制度发展并完善了古代礼乐文明。 •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 • 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 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 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 统治阶级以分封制、宗法制及礼乐制度为工具,用来维持 社会秩序,巩固其统治。
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
• 古希腊、罗马文明衰落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直到16世 古希腊、罗马文明衰落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 纪。人们把这段历史称为中世纪(5世纪至16世纪)。 世纪)。 人们把这段历史称为中世纪( • 西罗马灭亡以后日耳曼人的国家纷纷建立,最强大的国家 西罗马灭亡以后日耳曼人的国家纷纷建立, 是法兰克;800年查理帝国诞生,843年,查理帝国一分 年查理帝国诞生, 是法兰克; • • • • •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农耕人民时代(上)】的知识总结一、希腊文明1、古代希腊包括希腊本土、爱琴海地区和小亚细亚西海岸三个部分,爱琴文明是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
2、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前1200年,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为中心形成了爱琴文明。
3、城邦时代: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进入城邦时代,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重要代表5、雅典的民主制:①全体男性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构)②“五百人议事会”③官员抽签产生④陪审法庭(最高司法机构),陪审员抽签产生⑤陶片放逐法保证民主。
民主制的评价(实质):①使公民主动积极地参政议政②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6、雅典、希腊衰落原因:由于雅典和斯巴达的长期争霸战争,希腊逐渐衰落下去。
古希腊文明的两个城邦的强盛与衰弱带来的启示: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要增强军事实力,注重国防建设。
③注重身体锻炼,提高全民素质,提倡全民健身。
④要发展社会政治民主,让人民真正当主人。
⑤不能搞霸权主义,争霸的结果只会导致灭亡。
⑥要搞好内部团结,处理好区域间、城市间的矛盾。
二、从共和国到大帝国(古罗马)1、王政时代:公元前700年左右,罗马在地中海沿岸的亚平宁半岛兴起。
公元前700年,罗马进入“王政时代”。
共和国时代:公元前509年左右,建立了罗马共和国。
①共和国的执政官权利很大,扈从肩上有“法西斯”。
②罗马人崇尚武力,公元前2世纪,罗马取得了地中海世界的霸权。
帝国时代: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罗马共和国“元首”,独揽大权,实际上成为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①2世纪,罗马成为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戏称地中海为“罗马人的小澡盆”。
②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危机。
③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成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④476年,西罗马在日耳曼人打击下灭亡。
三、查理曼帝国1、法兰克王国: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
查理统治时期征服了西亚绝大部分地区。
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一课第一框家住平原——稻作文化的印记P58-60(图册42页)(湄公河平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特点)1、世界上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平原,平原主要分布在江河的中下游,大都由河流冲击而成,地势平坦或起伏较较小。
2、湄公河平原在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地跨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主要作物是水稻。
3、水稻种植需要的自然条件:(1)地形:河流冲积平原,地势低平(2)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温度适宜,雨量充沛(3)水文:水网密布,灌溉方便(4)土壤:深厚而肥沃(5)纬度:地处低纬,阳光充足4、湄公河平原的生产方式(农业特色或水稻生产的特点):精耕细作,人工劳作5、水稻生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稻作文化留下了哪些印记?)(1)水稻生产影响人口分布:水稻生产需要大量人力,因此人口稠密(2)水稻生产影响人们生活:物质生活:饮食——主食为米饭,因为这里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居住——高脚屋,又称干栏式建筑,因为这里气候潮湿交通——水上交通发达,因为这里水网密布精神生活:人们崇尚“谷神”“稻母”等神灵,能够团结互助,关爱弱者,以共度难关。
春耕礼(祭祀谷神、稻母,祈求风调雨顺,牛是主要的劳动帮手,因此对牛特别有感情)、“御耕节”等是当地人们的传统节日,因为水稻生产是人们的主要生产活动,人们期望农业获得好收成。
第一课第二框家住平原——用机械种庄稼P61-631、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美国的中部大平原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区之一。
2、地理位置:该地位于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和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
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贯穿平原东部。
3、农作物:该地是美国玉米、大豆和小麦的主产区。
4、美国大平原的自然环境:(1)地形:平原广阔,地形平坦(2)气候:处于中纬度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较少(3)水文:美国境内有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灌溉较方便(4)土壤:土壤肥沃5、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因此它的农业是一种商品性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见学生用书P62] 一、单元年代尺
二、单元知识结构
三、单元重点知识归纳
1.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方面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统治的异同。
政治两人都加强中央集权。
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加强了中央
集权
经济两人都采取了具有重大影响的措施。
秦始皇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了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汉武帝下令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极大增加了中央的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思想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态度截然不同。
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汉武帝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文化秦始皇统一文字。
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
军事两人对待匈奴的态度相似。
秦始皇对匈奴进行有效打击的同时,修筑长城,以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定。
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给匈奴以致命打击,使其不能与西汉抗衡
2.以秦汉为例,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和启示。
(1)统一国家的建立,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促进民族交融,巩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统一是历史的进步,是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保障。
(2)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国文明史和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3)统一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维护祖国统一,完成统一大业是我们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