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药理学课件第3章
兽医药理学(全套课件439P)

剂量过大、长期用药、伍用不当
药物
毒物
在一定的条件下(较低剂量、适当加工等)
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
4.了解药物的历史、来源和理化性质 5. 掌握药物的临床应用:适应症 6. 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禁忌症
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提高药效、减少 不良反应,进行临床前药理试验研究、 开发新药及新制剂。
兴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使精神振奋;兴奋中脑、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
中枢;兴奋心脏,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对支气管平滑肌的影响麻黄碱
对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较肾上腺素弱而持久;增加代谢的作用;对骨胳肌有抗疲
劳作用,能促进箭毒所抑制的神经肌肉间的传导,可用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 ;还有升
高血糖、收缩脾脏、增加红细胞等作用 ;还可使疲劳的骨胳肌紧张度显著且持久地升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What the body does to a drug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What a drug does to the body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Factors affecting drug efficacy): How to use a drug rationally
上腺素受体密度高;而静脉和大动脉的肾上腺素受体密度低,故作用 较弱)。
3.血压: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变或下降(治疗量时,由于心脏兴 奋,心输出量增加而骨骼肌血管舒张作用对血压的影响,抵消或超过 了皮肤粘膜血管收缩作用的影响)
4.支气管 :激动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舒张作用强大。并能抑制肥 大细胞释放过敏性物质如组胺等,还可使支气管粘膜血管收缩,降低 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
兽医药理学教案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第一节全身麻醉药三、吸入麻醉药氟烷(Halothane)【性质】无色透明挥发性液体【药理作用】诱导期短,麻醉起效快,苏醒快,麻醉作用强,但肌肉松弛及镇痛作用弱。
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使呼吸道阻力减小。
无黏膜刺激性。
当呼吸中枢逐渐抑制时,呼吸浅而快,潮气量与通气量下降,二氧化碳蓄积,易发生呼吸性酸中毒。
浅麻醉对心血管影响不明显,但麻醉加深血压下降,心率迟缓,心肌收缩力减弱,总外周阻力下降,可直接抑制窦房结,提高心脏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诱发心率失常。
【应用】兽医上常用的麻醉药,麻醉作用迅速强大,诱导期与苏醒期均短,麻醉时要掌握麻醉深度.【用法】闭合式或半闭合式给药.牛用硫喷妥钠诱导麻醉后再用;犬猫先吸入不含氟烷的70%氧化亚氮和30%氧,经1min后,再加氟烷于上述合剂中;犬、猫预先须肌内注射阿托品。
麻醉乙醚(Aether pronarcosi)【性质】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
【应用】安全范围较大,麻醉深度由吸入量控制,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类似箭毒样作用,主要用于中,小动物的麻醉.【用法与用量】犬吸入乙醚前注射硫喷妥钠、硫酸阿托品,然后用麻醉口罩吸乙醚,直至出现麻醉体征。
猫、兔、大鼠、小鼠、蛙类、鸡、鸽等可直接吸入乙醚,至达到麻醉体征为止。
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毒性小,作用快,无兴奋期,镇痛作用强。
应用氧化亚氮主要危险是缺氧,故较少使用全封闭形式的吸入麻醉,另外在停止麻醉后,应给予吸入纯氧。
【用法】麻醉小动物用75%氧化亚氮与25%氧混合,通过面罩给予2~3min,然后再加入氟烷,使其在氧化亚氮与氧混合气体中达3%浓度,直至出现下颌松弛等麻醉体征为止。
恩氟烷(Enflurane,Ethrane)麻醉诱导与苏醒皆迅速,马停止给药后,即可站立。
为强效吸入性麻醉药。
对神经肌肉的阻断作用强于氟烷,对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有抑制作用。
对肝,肾损害性轻微。
对胃肠蠕动及子宫平滑肌有抑制作用.甲氧氟烷(Methoxyflurane)麻醉与镇痛作用,诱导期比氟烷长,可用做兔、大白鼠、小白鼠的麻醉药(诱导和维持麻醉用)。
动物药理第三章课件

常用药物配伍禁忌
1、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磺胺类、盐 酸四环素、氟苯尼考。
2、红霉素、泰乐菌素、泰妙菌素:莫能菌素、 盐霉素等聚醚类。
3、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卡那霉素、青霉素、链 霉素、Vb等。
4、硫酸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类、红霉素、 磺胺嘧啶、VC等。
常用药物配伍禁忌
5、土霉素等四环素类:青霉素、头孢类、红霉 素、磺胺嘧啶等。
2、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在细胞内寄生, 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衣原体广泛寄 生于人类、鸟类及哺乳动物。沙眼、包涵体包膜炎、 泌尿生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四体
3、立克次氏体:立氏立克次氏体可引起人类患 落基山斑点热、普氏立克次氏体可引起人类患 流行性斑疹伤寒、穆氏立克次氏体可引起人类 患地方性斑疹伤寒、伯氏考克斯氏体可引起人 类患Q热以及恙虫热立克次氏体可引起人类患恙 虫热。
如何正确地联合用药
药物分类: Ⅰ 繁殖期杀菌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类 Ⅱ 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多粘菌素类 Ⅲ 快效抑菌药: 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 Ⅳ 慢效抑菌药: 磺胺类
Ⅰ + Ⅱ:协同 Ⅰ + Ⅲ:拮抗 Ⅰ + Ⅳ:无关或相加
Ⅱ + Ⅲ: 相加或协同 Ⅱ + Ⅳ:无关或相加 Ⅲ + Ⅳ:相加
5.抗菌药后效应 (PAE)
抗菌药在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最低抑 菌浓度以下,但在一定时间内细菌仍受到持 久抑制的效应。
6.耐药性(抗药性)
病原体对反复应用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 低或消失的现象。分为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 药性 。
二、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1.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2.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3.抑制核酸的合成 4.抑制细菌叶酸的代谢 5.抑制细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兽医药理学》PPT课件

7、抑制病毒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干扰素
8、诱导干扰素的合成---干扰素诱导剂
三、抗球虫药
1、天然离子载体类抗生素:马杜拉霉素、盐 霉素、莫能霉素、拉沙霉素、那拉霉素、塞杜 霉素、海南霉素钠(混饲)
• 杀菌药与抑菌药联用,先用杀菌药,再用抑菌 药才不会拮抗
• 疗程要足,少则3天,多则5天或7天
• 对于全身感染而言,注射好于口服,饮水好于 拌料,饮水给药浓度要抵于拌料给药的一半。 感染部位不同用药途径不一样,肠道感染口服 好,全身感染注射好。
• 一般药品半衰期3—4小时,每天用药3—4次, 半衰期长的药物如蒽诺,一天一次
头孢噻吩等);新β-内脂酰胺类即 β-内脂酰胺 酶抑制剂(棒酸、硫霉素、诺卡霉素);大环 内脂类(红霉素、泰乐菌素等)
b、主要抗革兰氏阴性菌抗生素(立克次氏体、 螺旋体、弯曲杆菌、假单胞菌、布氏菌、波氏 菌、嗜血杆菌、巴氏杆菌、放线杆菌、拟杆菌 属、梭杆菌属、奈氏球菌属、摩氏杆菌属、肠 杆菌科、费氏球菌属等):氨基糖甙类(链、 庆大、卡那、新);多黏菌素类(多黏菌素B、 多黏菌素E等)
5、禽类无汗腺,用解热镇痛药抗热应激,效果 不理想。多选用维生素C、小苏打等代替。
• 目前临床上的常用敏感药: 1、抗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药
先锋、氟苯尼考、安普、丁胺卡那 2、抗病毒药
金刚烷胺、利巴韦林、吗啉呱等 3、抗球虫药
妥曲珠利、地克珠利、马杜拉霉素 盐霉素、球痢灵、磺胺氯吡嗪钠、磺胺喹恶 啉钠
12、根据不同季节用药。秋冬防感冒,夏季防肠 道感染和热应急。夏季饮水多,给药时要适当 降低浓度;夏季采食少,拌要时要加大浓度。
执业兽医培训课件【兽医药理学】

舌下 直肠
注射给药
皮下
肌肉
静脉
动脉 局部注射 呼吸道吸入
脂溶性药物经毛细血管迅速吸 无首过效应,不被胃肠道破坏,
收
用量小
适用于极少数药物
经直肠黏膜吸收
无首过效应
大分子药物、脂肪、 蛋白质、多糖类不吸
收,给药不方便
经毛细血管吸收,较均匀、缓 慢
水溶液吸收较快,植入片剂吸 收慢而持久,常被采用
刺激性、油性药物不 宜;不宜注射大容量 药液;易疼痛、发炎、
3.体清除率(ClB):指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楚药物的血
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
除。 单位:ml/min或 L/h。
4、表观分布容积(Vd)
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分 布所需的总容积。是一个数学概念,反应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 Vd越大,药物穿透入组织越多,分布越广,血中药物浓度越低。
➢ 乳汁排泄:大部分药物可以从乳汁排泄,一般为被动扩散机制。 乳汁的pH(6.5-6.8)较血浆pH(7.4)低,所以碱性药物在乳 中的浓度高于血浆,如红霉素、TMP; 奶废弃期
总论
四、药物的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 定义: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称为生物转化。 ❖ 后果:代谢失活或代谢活化,毒性增加 ❖ 步骤:
需特殊设备,对气雾 剂颗粒大小有要求
二、药物的分布
总论
分布是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总 体分布不均匀,但血液中分布均匀。
影响分布的四个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高,非解离型、小分子物质分布广。 血浆蛋白结合率 组织的血流量 药物对组织的亲和力 体液pH和药物的解离度 体内屏障
兽医药理学(全套课件341P)

在古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所用药物都来源于自然界,主要是植物药,其次是动物药和矿物药。
随着人类不断实践经验的积累及社会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药物的种类不断的增加,药物的来源也 不断的扩大,药物的治疗经验等都不断的丰富和提高。这一时期从远古时代直到了19世纪初。
2020/12/30
13
生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到19世纪初,由于生物学、化学、生理学等科学的发展,人们能利用化学的
知识和技术,开始从生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及化学合成药物。
德国化学家塞提纳(F.W.Ser turner,1783---1841)于1805年首先从鸦片中提出吗啡,通 过对狗的实验证明其有镇痛作用,而后,士的宁(1818年)由马钱子中提取的生物碱,咖啡因 (1819年)由茶叶(含1%—5%)或咖啡豆(1%—2%)中提取的生物碱,奎宁(1820年)由茜 草科植物金鸡纳树皮中提取的生物碱,阿托品(1831年)由茄科植物颠茄、曼佗罗、莨菪等中提取 的生物碱,以后有许多天然植物的有效成分先后被提取出来。
2020/12/30
20
➢ 兽医药理学阶段。国际兽医药理学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它以药物作用不同对象从药理学分化成
为独立学科。这一观点是于2000年8月北京全国药理毒理第七次学术讨论会,由兽医药理学会理 事长陈仗榴提出的,他认为1917年美国康乃尔大学兽医学院ks教授出版的 《Veterin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为标志。
2020/12/30
77
➢ “动物医药品”和“动物保健品”是近年来被世界许多国家使用的新词汇,它的职能是取代兽药或者 “兽用医药品”等词。
《畜牧兽医药理》ppt课件

第三章 抗微生物药物
应用注意
青霉素G钠或钾
内服易被胃酸破坏,半衰期较短。 毒性小,但局部刺激性强,可产生疼痛反应。 犬、猪等动物可发生过敏反应。 应用时现配现用。 本品与氨基糖苷类合用呈现协同作用;与四环素类 、氟苯尼考、红霉素等快效抑菌剂合用,抗菌活性 降低。
大剂量或注射速度过快,可引起高钾性心跳骤停。 休药期:禽、畜0d;弃奶期3d。
人工合成抗菌药
酰胺醇类药物
氯霉素类药物基本结构是以苯基1,3-丙二醇为基本骨架。苯环上对 位引入硝基、甲磺酰基、乙酰基抗菌活性增强,但硝基引入可致再生 障碍性贫血,3位上的羟基被氟取代,抗菌活性增强。 常用的药物有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等。
第三章 抗微生物药物
第二节 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抗生素
青霉素G钠或钾
作用与用途
本品为窄谱型抗生素,对繁殖期细菌抗菌活性 强,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阴性球菌敏 感。其中,对由葡萄球菌、链球菌、猪丹毒杆菌、 放线菌、化脓棒状杆菌、破伤风梭菌、炭疽杆菌和 气单胞菌等所致感染最有效,但可被青霉素酶水解 而失效。
对放线菌、钩端螺旋体和密螺旋体等所致的感 染有效。
第三章 抗微生物药物
人工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基本 结构为4-喹诺酮环。结构中 的A环和3位的羧基、4位的氧 为抗菌作用必需基团;6位侧 链引入氟,增加脂溶性,使组 织细胞穿透力增强,抗菌作用 明显增强。
常用的药物有诺氟沙星、环 丙沙星、恩诺沙星、培氟沙星 、达氟沙星、沙拉沙星、二氟 沙星等。
《畜牧兽医药理》ppt课 件
2020/10/13
第三章 抗微生物药物
第一节 抗菌药物概述 第二节 抗生素 第三节 合成抗菌药 第四节 抗真菌药及抗菌药物
兽医药理学ppt课件

• 多粘菌素:酸性溶液中稳定,内服不吸收, 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尤其 对绿脓杆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与其它抗 菌素之间无交叉耐药,但与粘菌素之间有 交叉耐药。 杆菌肽:性质稳定,内服不吸收,对革兰 氏阳性菌杀菌作用,抗菌作用不受环境中 脓、血、坏死组织或组织渗出液影响。锌 盐可作饲料添加剂。
抗菌药物的分类
• 根据药物作用特性及机理,将药物分为以下四大类: Ⅰ类——繁殖期或速效杀菌剂(作用于细胞壁)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作用于DNA螺旋酶)。 Ⅱ类——静止期或慢效杀菌剂(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氨基苷类、多粘菌素类、喹诺酮类(作用于DNA螺旋酶)。 Ⅲ类——速效抑菌剂(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四环素类、林可霉素。 Ⅳ类——慢效抑菌药(抑制叶酸代谢) 磺胺类、TMP、DVD。
作用机理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杆菌肽
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多肽类(多粘菌素、硫粘菌素)、多烯类(两性霉素、制霉菌素)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
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
喹诺酮类、新霉素、利福平
影响叶酸的合成
磺胺类
抗菌药分类
• 抗生素类 • 化学合成药
4、氯霉素类
• 氯霉素:主要用于肠道感染,碱性容易中易破坏, 内服吸收良好,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强于阳性 菌,尤其对沙门氏菌作用最强,抑制骨髓造血机 能及记忆性免疫应答。 • 甲砜霉素:抗菌谱、抗菌活性等与氯霉素相似, 不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但可一直红细胞、白细 胞及血小板生成,程度轻 • 氟苯尼考:动物专用光谱抗生素,抗菌谱与氯霉 素相似,抗菌活性优于氯霉素及甲砜霉素,不引 起骨髓抑制或再生障碍性贫血,但有胚胎毒性, 妊辰动物禁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疼痛: 是多种原因(疾病、伤害刺激)所致的常 见症状,使患者产生痛苦的感觉,影响病人情绪, 尤其是剧痛,还可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休克, 适当选用镇痛是必要的
镇痛药: 消除或减轻疼痛的药物,镇痛 时病人意识清醒,其他感觉不受影响。
伤害性刺激使受损组织细胞释放致痛化学物质,它们来自: ①直接从受损细胞溢出,如 K+ 、组织胺、Ach、5-HT、ATP等; ②在溢出物中酶的作用下产生缓激肽、PG等; ③由伤害性感受体本身释放如P物质。 P物质可造成血管舒张,组织水肿,使组织胺进一步堆积, P物质还可 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和5-HT,激活邻近伤害性感受器,造成持久性疼痛和痛过敏。
兽医药理学课件(第3章)
1.麻醉前给药 在麻醉前先给予某些药物,以减少麻醉药的副作用或增强麻醉药的作用。可根据不同的情况从以下几类药 物中选取合适的药物以达到目的: ⑴ 安定镇静药:如氯丙嗪、乙酰丙嗪等。因氯丙嗪等有抗节律不齐、抗组胺、抗呕吐效果。 ⑵ α2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如赛拉嗪,随着剂量的增加能引起镇静、镇痛和肌肉松弛。 ⑶ 抗胆碱药:如阿托品等,在麻醉前给药时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上呼吸道和唾液腺的分泌作用。并可防止迷 走神经兴奋所致心率减慢。 2.基础麻醉 先应用一种作用较持久的全麻药使动物进入浅麻醉,作为基础,然后再用吸人麻醉药以维持麻醉作用。具 有缩短兴奋期,加强麻醉强度作用。 3.混合麻醉 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混合在一起进行麻醉,以增强麻醉效果减低药物的毒性,如水含氯醛—硫酸 镁注射液。 4.配合麻醉 以某种麻醉药为主,同时配合其他药物进行麻醉。例如,先用水合氯醛以达到浅麻醉,在手术时再用普鲁 卡因,这样,可降低水合氯醛的用量和毒性。 中枢神经系统各个部位对麻醉药有不同的敏感性,其作用的顺序是大脑皮层、间脑、中 脑、桥脑和脊髓,最后为延脑。麻醉结束后,血药浓度下降,中枢神经系统各个部位以相反 顺序恢复其兴奋性,表现动物的苏醒。 由于吸人麻醉是通过吸气使药物进入循环,又经呼吸从循环排出体外。因此,只要机体的呼吸与循环保持 正常,麻醉药可迅速排出。由此可见,脑组织中血药浓度的上升产生的麻 醉作用是一个由浅人深的连续过程,通过吸人麻醉,可以观察到麻醉分期的存在,而注射麻 醉中,因血药的迅速上升,而没有明显的麻醉分期表现。
菲类:吗啡和可待因,镇痛作用。 异喹啉类:罂粟碱,松弛平滑肌
吗啡的中枢抑制作用有明显的种属差异,人及犬等表现为镇静,猫、马等表现为兴奋;另外,小剂量有抑制作 用,大剂量则表现为兴奋作用。
猫因缺乏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途径而使消除半衰期延长,约为3h,而马为88min。 在临床上主要做犬、猫镇痛药和犬的麻醉前给药。吗啡对各种疼痛都有效,但易成瘾,且价格贵,一般仅用于
在体内存在有“抗痛系统”,它由脑啡肽神经元、脑啡肽及阿片受体共同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约有 20%~30%的阿片受体与脑啡肽结合,起着疼痛感觉的调控作用,维持正常痛阈,发挥生理性止痛机能, 镇痛药的作用是激动阿片受体,激活了脑内“抗痛系统”,阻断痛觉传导,产生中枢性镇痛作用。 吗啡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则可能是通过与不同脑区的阿片受体结合,模拟内阿片肽而发挥作用的 。而脑啡 肽可能通过抑制感觉神经末梢释放一种兴奋性递质(P物质),从而干扰痛觉冲动传入中枢。
其他镇痛药无效时的急性锐痛如严重创伤、烧伤等。
赛拉唑(静松灵)
【药理】 本品为我国合成的一种镇痛性化学保定药。据研究者称,其药理作用与赛拉嗪相同,有安定、镇痛和中
枢性肌肉松弛作用。静脉注射后lmin或肌内注射后10min显效。动物用药后,出现镇静和嗜睡状态,表现头低 垂,上眼睑和唇下垂,流涎和舌松弛,四肢抖动,站立不稳,针刺反应迟钝。据研究,本品与等量乙二胺四 乙酸(EDTA)合用能增强镇痛作用,更适用于马属动物。反刍动物对本品较敏感,猪、犬、猫、兔敏感性较 差【用途】
兽医临床主要用于配合局部麻醉药或全麻பைடு நூலகம்进行各种手术,以达骨骼肌的松弛。也用于野生动物的捕捉、 保定、据茸、兽医诊疗等。
谢谢观赏
镇痛药包括:
镇痛药——作用CNS(成瘾,麻醉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作用外周(镇痛弱) 局麻药;抗抑郁药;卡马西平等
镇痛药分类:阿片受体激动药、部分激动药、其它药。
阿片受体激动药
阿片(opium):罂粟未成熟蒴果桨汁的干燥物,公元16世纪已被广泛用于镇痛、止 咳、止泻;含 20多种生物碱,按化 学结构分为
镇痛药: 是选择性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以消除或缓解疼痛的药物。在镇痛时,动物意识清 醒,其他感觉不受影响。典型的镇痛药为阿片生物碱类及其合成代用晶,其特点是镇痛作 用强大,但反复应用易于成瘾,又称为成瘾性镇痛药或麻醉性镇痛药。另一种镇痛、镇静 药是国外应用很多的二甲苯胺噻嗪及国内合成的二甲苯胺噻唑,它们的药理特性与吗啡有 许多共同之处。 疼痛: 是多种疾病的症状,同时伴有恐惧、紧张、不安等反应。剧痛不仅使动物痛苦万分, 还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休克。因此适当应用镇痛药以缓解剧痛并防止休克是完全必 要的。但疼痛的性质与部位往往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因此诊断未明的患畜不宜贸然使 用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 此外,还应依照国家有关条例与法规,对麻醉性镇痛药严加保管、控制使用。
药效学 主要抑制脑干网状结构,阻滞神经冲动的传导,阻抑觉醒反应。具有镇静、安定、肌松和抗惊厥作用。地
西泮镇静作用较强,能使兴奋不安的动物安静,使有攻击性的狂躁动物变为驯服,易于接近和管理。如猪、牛 肌内注射1h或静脉注射5min后,即出现镇静、催眠与肌松现象。
目前认为本类药物的作用可能是掩盖GABA(y-氨基丁酸)受体的调控蛋白质结合,而使GABA受体活化, 活化后受体即可与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结合,从而增强GABA神经的抑制作用。
疼痛感受器(神经末梢)→传入神经→中枢(整和) →皮层(边缘系统)→疼痛、紧张焦虑。
含脑啡肽的神经元与疼痛
疼痛刺激使感觉神经末梢兴奋并释放兴奋性递质(可能为P物质),该递质与接受神经元上 的受体结合,含脑啡肽的神经元释放脑啡肽,后者与阿片受体结合,减少感觉神经末梢释放P 物质,从而防止痛觉冲动传入脑内。E:脑啡肽;SP:P物质
Pain stimulation
analgesia
morphia
E:脑啡肽 SP:P物质
①吗啡激活中枢感觉神经元末梢的阿片受体,抑制腺苷酸环化酶,进而抑制钙内流,抑制P物质的释放; ②激活中枢传入神经元的阿片受体,促进钾离子外流,传入神经元超极化; ③通过激活中枢感觉神经元末梢和传入神经元的阿片受体抑制痛觉冲动的传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