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复习讲义 明代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复习讲义 明代部分知识梳理1.散文刘基《楚人养狙》—— 《庄子·齐物论》,启示(统治者/老百姓+老年青年对比)方孝孺《吴士》—— 株十族《逊志斋集》张士诚轻于用人,吴士浮夸之风(典型性)归有光《项脊轩志》—“唐宋派” 复古 母亲、祖母、妻子(日常生活场景)宗臣《报刘一丈书》—“后七子” 复古 方城山人(干谒者、门者、权者)上下相孚李贽《又与焦弱侯》—“童心说”“异端”批判程朱理学(圣人、山人)袁宏道《虎丘记》—宗宏中“公安派”反复古“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六次游虎丘钟惺《浣花溪记》—“竟陵派”反复古(性灵,孤深峭拔)(自己,达官显贵,赞赏 杜甫)张岱《柳敬亭说书》—行情人(柳敬亭、王月生)欲扬先抑、侧面烘托、细节描写夏完淳《狱中上母书》—17 岁死,绝笔信,民族气节、大无畏精神(记叙、议论、抒情、用典)2.散曲:王磐《古调蟾宫》—南曲之冠,元宵的今昔对比,社会每况愈下陈铎《水仙子·瓦匠》—小令,七一居士,《滑稽余韵》小令集(勤劳,富贵不足羡)冯惟敏《玉芙蓉·喜雨》:小令,久旱逢甘霖、关心民生疾苦王世贞《登太白楼》—“后七子”(宗臣)复古,崇敬李白,高士难求。
陈子龙《小车行》—“几社”创始人(复古)新乐府 /白描,对饥民的同情。
3.传奇(三大传奇:《浣纱记》《宝剑记》《鸣凤记》)—————— 剑杀凤(临川四梦:《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紫钗记》)—南韩母子梁辰鱼《浣纱记》—南北合套、昆腔(范蠡、西施)功成身退、忧患政治汤显祖《牡丹亭》—浪漫主义杰作,(杜丽娘、柳梦梅)杜丽娘受《诗经·关雎》启发4.杂剧徐渭《狂鼓史渔阳三弄》—《南词叙录》(南戏)青藤道人,选自《四声猿》祢衡阴间骂曹操 影射严嵩杀害沈链(狂傲的反抗精神)5.短篇小说(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改编自宋懋澄《负情侬传》杜十娘形象(美丽善良、聪明机智、反抗精神)—侧面描写,“百宝箱”线索。
古代文学明代PPT整理

01 明代文学概说(1368-1644)一绪论二《三国演义》三《水浒传》四明代诗文五《西游记》六《金瓶梅》七“三言”、“二拍”八明代戏剧与《牡丹亭》绪论一、明代文学的总体特征二、明代文学繁荣的原因一、277年明代文学的总体特征:1、整个明代文学的发展轨迹,以嘉靖元年(1522)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作为元代文学的余波和明代中后期文学突变的准备,是中国中古文学的最后阶段;后期,中国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近古的新时代。
2、各种文体具备,并达到了成熟。
通俗文学——小说、戏曲创作勃兴,形成空前繁荣的局面,代表明代文学最高成就。
二、明代文学繁荣的原因1、明代中期开始,手工业和城市商业(包括印刷业)不断繁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表现市民的生活、思想情趣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人们的艺术趣味也趋向世俗化,其基本特点就是题材重日常琐事,表现多率真自然,语言尚俚俗明白,效果求怡心娱目。
文学创作进一步商品化。
二、明代文学繁荣的原因2、明代中后期兴起的心学,促使人们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发生变革,开始用批判的精神去对待传统、人生和自我,肯定情、欲,为明代掀起复苏人性、张扬个性的思潮提供了理论武器。
这一思潮对于在文学创作中强化主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使明代文学呈现出一种新气象。
当然其非理性、非道德的倾向也给文学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二、明代文学繁荣的原因3、明人对文学价值和特性认识的深化促进了俗文学的繁荣发达和雅俗文学的互动交融。
章回小说在明代发展、定型。
以昆腔为主导的传奇,在明代达到繁荣。
二、明代文学繁荣的原因1)明人对文学价值和特性的认识:(1)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2)清晰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3)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刻画;(4)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
二、明代文学繁荣的原因2)中国长篇小说艺术发展历程:(1)成书过程从世代累积到文人独立撰写;(2)创作意识从借历史演义、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人生;(3)表现题材从着眼战争兴废等国家大事到注目现实生活;(4)描写的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二、明代文学繁荣的原因2)中国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过程:(5)塑造的典型从突出的性格特征到用多色、动感的笔触去刻画人物的性格(6)情节结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的交叉;(7)小说的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02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一章 明前中期诗文

《送东阳马生序》是广为传颂的
名篇。
《王冕传》
▪ 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 冕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 种豆三亩,粟倍之,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 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 屋。尝仿《周礼》著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更深 人寂,辄挑灯朗讽。既而抚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 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 休,皆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人至,不为宾主礼,清谈 竟日不倦,食至辄食,都不必辞谢。善画梅,不减杨补之, 求者肩背相望,以缯幅短长为得失之差。人识之,冕曰: “吾藉是以养口体,岂好为人家作画师哉!”
▪ 何景明(1483—1521)所长为七律,许学夷甚至推为“国朝七 言律第一。李梦阳学杜崇尚雄浑的格调,何景明则偏于俊逸、闲 雅的风格。 ▪ 汉水东驰入楚来,长沙秋望洞庭开。江清楼阁中流见,日落帆 樯万里回。去国尚思王粲赋,逢时空惜贾生才。湘南两度曾游地, 惆怅烟花暮转哀。
▪ 其时诗坛另一重要群体是吴中诗派,代表人物有唐寅、文徵明等。
制义序》),所作八股文开创了一代文风。
三、八股文在正、嘉间臻于鼎盛
▪ 与成化、弘治时期注重八股文的文体规范相比,这一阶段更 偏重八股文的气格和篇章技法。技法方面,古文章法尤其是 唐宋八大家的文法被广泛运用于八股文写作, ▪ 嘉靖时期八股文的显著特点是“以古文为时文”。这一风气 由唐顺之等人开启,至归有光达到顶峰。
▪ 李东阳被视为台阁体代表作家之一,既缘于他长期身处馆阁 的人生境遇,又与他论文与杨士奇等人立场相近有关。
▪ 真正在理论、创作两方面洗尽台阁习气的,是继李东阳而起 的李梦阳、康海等前七子。针对台阁体熟烂、肤廓的流弊, 他们提倡“文必秦汉”,目的是从审美层面对古文的特征予 以强调,倡导文辞质朴。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代文学

3、何景明: “前七子”领袖,提倡复古
与李一致,言论偏激:
《杂言十首》说:“秦无经,汉无骚,唐无赋, 宋无诗”。
《与李空同论诗书》说:“近诗以盛唐为尚。 宋人似苍老而实疏卤,元人似秀峻而实浅俗。”
在学古途径、方法上,何不像李那样“尺寸 古法”,而主张“领会神情”、“不仿形迹”, 提出学古要“舍筏登岸”,“不相因袭,而相发 明”,从而达到“自创一堂室,一户镛,成一家 之言”的目的。(《与李空同论诗书》)
李梦阳诗文创作:总体成就不高。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李梦阳“其诗才力富健,实足以笼罩一时。 而古体必汉魏,近体必盛唐,句拟字摹,食古不 化,亦往往有之。所谓武库之兵,利钝杂陈者也。 其文则故作聱牙,以艰深文其浅易。明人与其诗 并重,未免怵于盛名。”
歌行诗《石将军战歌》《林良画两角鹰歌》, 讲究结构章法,描议结合,笔力雄健。散文《游 庐山记》《梅先生墓志铭》,或写景状物,或刻 画商人,清新生动,是较好之作。
第一章 明代诗文
2、刘基 元末进士,明朝开国功臣,明初
著名诗文家。
寓言体散文最具影响,《卖柑者言》是传世 名作。文中深刻揭露封建官僚“金玉其外,败絮 其中”的腐朽本质,构思巧妙,讽刺辛辣,语言 犀利。
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共18章,195篇,写 于元末。《狙公》章较为著名。
长篇神话诗《二鬼》,隐喻自己和宋濂遭遇, 曲折表现壮志难酬的苦闷,想象丰富,风格雄浑, 颇具浪漫色彩。
• (二)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
• 传统文学观念向来视诗、文等雅文学为正宗, 而视小说、戏曲等俗文学为鄙野、淫邪。
• 承平日久,帝王对小说、戏曲兴趣越来越浓, 朝臣、文人也开始喜好。
• 从前期李梦阳到后期李贽、袁宏道、汤显祖、 冯梦龙等,都为俗文学大声疾呼。李贽称《西厢》 《水浒》:“古今之至文”(《童心说》)。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之明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之明代文学1、诗文①宋濂、刘基(刘伯温)、高启、方孝孺。
②“台阁体”的三杨:杨荣、杨溥、杨士奇。
③李东阳与“茶陵派”④“前七子”代表: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等⑤“后七子”代表:李攀龙、王世贞、宗臣等⑥唐宋派:归有光(其文章成就被誉为“明文第一”)、唐顺之、王慎中等提倡唐宋古文,此派作者被称为“唐宋派”。
⑦公安派:“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三兄弟为湖北公安人)⑧竟陵派:钟惺、谭元春(湖北竟陵人)2、散曲王磐,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人。
著有《王西楼乐府》,代表作《朝天子·咏喇叭》3、小说“四大奇书”明朝人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罗贯中,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
《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描写和歌颂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
《西游记》吴承恩,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神魔小说。
《金瓶梅》兰陵笑笑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以现实社会和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直接描写世态人情。
描写了官、商、恶霸三位一体的典型人物西门庆罪恶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小说伪托宋代,实写明代,展现了一幅十六世纪中国的现实生活画卷。
4、明代其他小说①历史演义小说:冯梦龙《新列国志》、熊大木《唐书志传》(又名《秦王演义》)袁于令《隋文遗史》。
②英雄传奇小说:熊大木《北宋志传》(写杨家将)、《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写岳飞)、纪振伦《杨家将演义》。
③神魔小说:许仲琳《封神演义》,罗懋登《西洋记》(写明初郑和、王景弘等人下西洋通史三十余国的经历)。
5、明代短篇小说①《清平山堂话本》:洪,字子美,嘉靖年检的藏书家兼出版家,他精校精刻图书多种,版心均有其堂号“清平山堂”四字。
②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③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6、杂剧①朱权,朱元璋第十七子,世称宁献王。
明代文学

明代社会与文学
(一)商品经济的繁荣发达与 市民思想的空前活跃 (二)统治者实行的文化专制 和禁锢政策以及其对理学的 提倡
第二编
明代文学
(1368—1644)
第一章
绪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明代是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昌 盛而正统诗文相对衰微的时期。明代 文学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后两 个大的阶段,从明初到正德年间为前 期,从嘉靖年间到明亡为后期。前后 两个阶段的文学有着显著的变化,表 现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综观明代文学,小说成就最高,戏 曲次之,诗文相对衰微。《三国志通俗 演义》可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高峰, 《水浒传》则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 《西游记》可说是神魔小说的楷模, 《金瓶梅》在人情小说中揭露封建社会 黑暗方面也是前无古人的。明代的白话 短篇小说,是宋、元话本的继续和发展, 其成就也很高,它犹如昙花在明后期一 现,弥足珍贵。
关于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 一种专门文体,又叫制艺、制义、 时艺、时文(相对于古文而言)、 八比文等。它要求文章必须有四段 对偶排比的文字,总共包括八股, 所以称八股文。“股”或“比”, 都是对偶的意思。
八股文的基本特点
(1)、题目一律用《五经》、《四书》 中的原文。
(2)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 (3)体裁结构有一套固定的格式。
明代文学概况 本科明代文学

2020/10/28
定义 从公元1368——1644间发生的文学现
象。 明王朝(1368—1644)历16帝,有
国277年。可以嘉靖(明世宗朱厚熜1521 年5月27日-1567年1月23日 ,明朝第十 一位皇帝)为界分前后两期。
2020/10/28
读书不多
对文人又敬又爱,又怕又防。 秘诀:一是网罗天下名士(刘基、宋濂 等) ,二是恪守九字方针(高筑墙、广积 粮、缓称王)。
2020/10/28
2、哲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王学左派的兴起对明代的文学创作起到了 一种推动的作用。
2020/10/28
王守仁→阳明哲学
王守仁(1472~1529) , 字伯安,曾筑室绍兴阳 明洞,因别号阳明子, 世称阳明先生。是中国 古代主观唯心主义之集 大成者。其学说世称阳 明哲学,其学派则称阳 明学派。
2020/10/28
心学=王学
明代弘治、正德年间,王守仁对宋代陆九渊 的“心学”理论进行修正和发展。
“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外无理, 心外无事,心外无物”(《传习录》)。并在 此基础上提出“良知”说,即“我心之良知, 无有不自知者”;“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 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文
2020/10/28
继公安派之后,以锺惺、谭元春为代 表的竟陵派崛起于文坛,同公安派浅率轻 直的风格异趣,竟陵派的文风流于幽深孤 峭。其诗及创作都有忽视内容的倾向。
明末,在天崩地解的时候,张粕言、 陈子龙、夏完淳等用血泪凝成的诗文,表 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充满了爱的热情。
2020/10/28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晚明文坛上,晚 明小品文盛极一时,以张岱、王思任等为 代表的小品名家,或表现闲情逸致,或感 悟人生趣味、或抨击时政,大都率真直露 ,韵昧隽永,堪称晚明文坛的一朵奇葩。
明朝文学十大代表作

明朝文学十大代表作明代是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昌盛而正统诗文相对衰微的时期。
然而这种力量消长的变化并不表现于诗文数量的减少,而是表现在作品思想和艺术质量的蜕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朝文学十大代表作,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书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相信《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用多说,它不仅是明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扛鼎之作,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丰碑。
2、《水浒传》《水浒传》是大家熟悉的明朝四大名著之一,书中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3、《西游记》如果问明朝有哪些文学名著能称得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定要投《西游记》一票,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其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鸦片战争以后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等多种语言。
4、《封神演义》《封神演义》是有名的明代文学著作之一,前三十回着重写纣王的暴虐,姜子牙归隐,文王访贤,得姜子牙之辅佐,武王才完成讨伐纣王的大业,后七十回主要写商、周两国的战争,并且掺杂有宗教的斗争,阐教帮助周,截教帮助商,各显道术,互有杀伤,结果截教失败,纣王凶而自焚,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姜子牙回国封神,使有功于国的人和鬼各有所归,本书集史实与传闻之大成,将商纣王的暴君形象作了最后的定型,它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巨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历史演义:《三国演义》朱一玄、刘毓忱:《三国演义资料汇编》,百花文艺出版社 沈伯俊、谭良啸:《三国演义大辞典》,中华书局丘振声:《三国演义纵横谈》,漓江出版社陈其欣选编:《名家解读三国演义》,山东人民出版社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的特点是分章叙事、标明回目、故事连贯、首尾完整。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一)本事的起源晋陈寿《三国志》;六朝刘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二)故事的流传与演变:(三)文本的修订:宋代的讲史话本,对《三国演义》小说的产生有直接的影响。
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三国故事的话本,是元代至治年间《全相三国志平话》(见文学史第三卷第一章话本小说p247),从内容和结构上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规模。
元末明初,罗贯中整理提炼,创作出了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
二、《三国演义》的版本1、现存此书的最早刊本,是嘉靖元年(1522)刊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2、万历以后的多种翻刻本:3、毛氏修订评刻本《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清初康熙年间,苏州人毛纶、毛宗岗父子加工、整理、评点,是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关于拥刘反曹倾向1、明君贤相的理想。
《三国演义》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把魏国的曹操等作为“霸道”的代表,形成了全书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2、“正统观”及其与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意识的影响。
3、此倾向经过毛氏父子的改定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四、《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1、歌颂统一,反对分裂2、歌颂仁政,反对奸伪3、重视智谋,歌颂英勇五、《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1、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
2、类型化的塑造人物形象方法。
《读三国志法》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
历稽载籍,贤相林立,而名高万古者莫如孔明。
其处而弹琴抱膝,居然隐士风流,出而羽扇纶巾,不改雅人深致。
在草庐之中,而识三分天下,则达乎天时;承顾命之重,而至六出祁山,则尽乎人事。
七擒八阵,木牛流马,既已疑鬼疑神之不测,鞠躬尽瘁,志决身歼,仍是为臣为子之用心。
比管、乐则过之,比伊,吕则兼之,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
•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如云长。
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
秉烛达旦,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
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醐恩之谊重。
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
心则赵忭焚香告帝之心,而磊落过之;意则阮籍白眼傲物之意,而严正过之: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
历稽载籍,奸雄接踵,而智足以揽人才而欺天下者,莫如曹操。
听荀或勤王之说而自比周文,则有似乎忠;黜袁术僭号之非而愿为曹侯,则有似乎顺;不杀陈琳而爱其才,则有似乎宽;不追关公以全其志,则有似乎义。
王敦不能用郭璞,而操之得士过之;桓温不能识王猛,而操之知人过之。
李林甫虽能制禄山,不如操之击乌桓于塞外;韩惋胄虽能贬秦桧,不若操之讨董卓于生前。
窃国家之柄而姑存其号,异于王莽之显然弑君;留改革之事以俟其儿,胜于刘裕之急欲篡晋: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
3、历史演义的独特叙事结构,宏伟而严密完整。
4、波澜壮阔的全景战争描写。
5、文白相杂的语言。
六、地位和影响1、《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古代历史演义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小说。
2、《三国演义》中波澜壮阔的全景战争描写,直接为后世战争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从而成为战争特别是农民战争的教科书。
3、对民间信仰的影响。
第六章英雄传奇:《水浒传》朱一玄、刘毓忱:《水浒资料汇编》,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
汪远平:《水浒艺术探胜》,山东人民出版社萨孟武:《水浒与中国社会》,岳麓书社丘振声:《水浒传纵横谈》,广西教育出版社竺青选编:《名家解读水浒传》,山东人民出版社一、《水浒传》的成书(一)本事的起源史实:北宋宋江起义(二)故事的流传与演变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基本具备《水浒传》的雏形。
(三)文本的修订二、《水浒传》的版本1、繁本系统(文繁事简本)万历十七年(1589)天都外臣序《忠义水浒传》万历三十八年(1610)容与堂刊《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繁简综合本):明末袁无涯刊《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全传》(百廿回本)(腰斩本):崇祯年间贯华堂刊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七十回)2、简本系统(文简事繁本):多出征田虎、王庆的情节。
万历二十二年(1594)双峰堂刊《水浒志传评林》三、《水浒传》的内容与主题《水浒传》是一部描写社会政治动乱的小說,在皇权至上的时代,它以鲜明的倾向显示了民众对社会公正的愿望。
主题:忠义说;为豪杰立传说;诲盗说;农民革命战争的史诗说;为市井细民写心说等。
四、《水浒传》的艺术成就1、人物性格从类型化向性格化过渡。
2、串珠式的结构方式。
3、活泼灵动、惟妙惟肖的白话语言。
五、《水浒传》与江湖文化六、地位和影响《水浒》与《三国》同为元末明初产生的中国长篇小说的双子星座,它们共同奠定了中国通俗长篇小说的艺术形式和民族风格。
1、英雄传奇的范本,对后世的英雄传奇和侠义公案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其他文艺样式如戏剧、曲艺、绘画、电影等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2、后世农民起义以及绿林豪杰起义,往往以“替天行道”标榜,学习其战术战略,乃至借用其绰号等。
第七章神魔小说《西游记》•朱一玄、刘毓忱:《西游记资料汇编》,中华书局•刘荫柏编:《西游记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刘勇强:《奇特的精神漫游——〈西游记〉新说》,三联书店•张锦池:《西游记考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陆钦选编:《名家解读西游记》,山东人民出版社一、《西游记》成书过程(一)本事的起源唐僧西行(二)故事的流传与演变南宋时刊印的“讲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最迟在元明之际出现了一部《西游记平话》(三)文本的修订二、《西游记》的版本现存最早刊本是明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的《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
著名的清代刊本有汪象旭笺评《西游证道书》。
三、《西游记》的内容及意义《西游记》与心学“心猿”:比喻躁动心灵。
小说中用作孙悟空别称,意在表明把悟空作为人心幻相来刻画。
(一)社会意义:描写世态,批判现实(二)哲理意义(三)神话寓意四、西游人物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形象五、艺术特点1、奇特的想象奇诡变幻的神话世界2、塑造形象的手法“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3、喜剧性幽默、风趣、讽刺的语言风格。
六、地位与影响1、《西游记》在我国小说史上开拓了神魔小说的新领域,确定了神魔小说在长篇小说中的独立地位。
2、它以游戏笔墨讽刺、批判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诙谐幽默的笔调对我国讽刺小说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第八章金瓶梅与明代长篇小说•朱一玄编《金瓶梅研究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白维国编《金瓶梅词典》,中华书局•马征著《金瓶梅中的悬案》,四川人民出版社•《黄霖说金瓶梅》一、《金瓶梅》的版本词话本系统崇祯本系统张评本系统“洁本”二、《金瓶梅》作者之迷三、中国十六世纪后期社会风俗史1.全面暴露了封建末世经济腐败与政治黑暗。
小说从西门一家而写及了“天下国家”,尊者如朝廷,卑者如奴婢,雅者如士人,俗者如市井,无不登台亮相。
2.生动展示了中国十六世纪新兴商人势力的崛起和农本势力的日趋没落。
3.客观反映了当时的人性思潮。
作者直指人性的弱点,悲剧性的展示了人性的贪欲。
四、人物形象西门庆形象的文化意蕴潘金莲形象解读五、《金瓶梅》的产生及其文学史意义1、作为文人独立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极大地推动了后代作家的独创性。
2、世情小说的先河。
小说取材视角转向普通社会、琐碎家事、平凡人物,叙事的重心由情节转向人物形象。
3、《金瓶梅》的语言成就。
第九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一、明代短篇小说的繁荣明代之前话本小说没有专门的集子,只是单篇流传,嘉靖时洪楩编印的“六十家小说”(后称《清平山堂话本》),成为现存最早的话本专集。
明代文人看到话本小说受欢迎,便有人模拟话本小说的体例、风格创作白话短篇小说,这种小说成为专供案头阅读的小说,被称为“拟话本”。
二、“三言”“二拍”明代天启年间,冯梦龙整理修订、润色并创作了大批白话短篇小说,分三次出版,即《今古小说》,(后改称《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每集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总称“三言”。
崇祯时凌濛初仿“三言”而编成《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
抱瓮老人编《今古奇观》选“三言”“二拍”中优秀作品四十篇,流行极广。
此外,明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还有陆人龙的《型世言》,天然痴叟的《石点头》,东鲁狂生的《醉醒石》,周清源的《西湖二集》等。
明代文言小说p164三、“三言”“二拍”思想内容市民生活商品经济活动官场百态世道人心婚姻家庭文人逸事四、“三言”“二拍”艺术成就1、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故事回环曲折,引人入胜;情节丰富细致,严密完整,是“三言二拍”的最大特色。
2、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性格刻画。
3、通俗活泼的语言风格,适宜普通人案头阅读。
《三言》篇目:•《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金王奴棒打薄情郎》《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施润泽滩阙遇友》•《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灌园叟晚逢仙女》《滕大尹鬼断家私》•《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唐解元一笑姻缘》《苏小妹三难新郎》•文学史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章回体小说2、世情小说3、《三国演义》毛本4、《水浒传》腰斩本5、拟话本6、“三言二拍”7、《今古奇观》8、传奇9、《四声猿》10、《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11、台阁体12、前七子、后七子13、公安派14、“性灵说”15、唐宋派16、竟陵派17、“汤、沈之争”18、吴江派19、临川派二、问答题:1、简述明代章回体小说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2、简述明代“四大奇书”为代表的章回体小说艺术发展历程。
3、略述《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4、试谈《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5、举例分析《三国演义》类型化人物形象的塑造。
6、《三国演义》在历史小说方面的创作成就是什么?7、以“赤壁之战”为例,分析《三国演义》出色的战争描写艺术。
8、简述《水浒传》的成书过程。
9、简述《水浒传》的版本情况。
10、《水浒传》到底是一部反映什么的书?“农民起义说”有无道理?11、有人说《水浒传》是一部“诲盗”之书,你的意见是什么?12、宋江是《水浒》中最受争议的人物,他是阴险奸诈,还是忠义两全?是道貌岸然,还是江湖好汉?试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13、结合作品,谈谈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14、林冲、杨志、鲁智深同是军官出身,但三人性格不一,试作比较分析。
15、谈谈《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女性观。
梁山好汉为何“不近女色”?16、《水浒传》在艺术上有哪些成就?17、简述《西游记》的成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