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明代文学整理
明朝文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明朝文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背景介绍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其文学成就丰富多样。
明朝文学以古文为主,继承了唐宋时期文学的传统,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和特点。
二、文学流派 1. 戏曲明代的戏曲是中国戏曲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发展了许多戏曲剧种,如京剧、湘剧、评剧等。
其中,京剧是明代的主要剧种,它融合了唐宋元明的戏曲艺术,并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唱腔。
2.诗歌明代的诗歌继承了唐宋诗的传统,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明代诗人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他们的作品常常充满了豪放的气息和真实的感受。
著名的明代诗人有杨慎、杨基、杨慎堂、王世贞等。
3.散文明代的散文注重纪实和议论,散文作品常常是对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的观察和思考。
明代散文的代表人物有唐寅、袁宏道、冯梦龙等。
4.小说明代小说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
明代小说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寓意而闻名于世。
三、文学主题 1. 忠诚和孝顺明代文学注重儒家伦理观念的传播,强调忠诚和孝顺。
许多明代文学作品中都有表现忠诚和孝顺的主题,如《孝经》、《百善孝为先》等。
2.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故明代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故成为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
明代文人常常通过描写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生活来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和批判。
3.个人情感和人生哲理明代文人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他们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对爱情、友情、家庭等的思考和感悟。
同时,明代文人也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一些人生哲理。
四、艺术特点 1. 古文风格明代文学以古文为主,注重文学语言的庄重和严谨。
明代文人常常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模仿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修辞手法明代文学中广泛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3.情感真实明代文学作品注重真实感和情感的表达,文人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素材,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五、影响与价值明代文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完整word版)明代文学精华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

明代文学授课目录:第一章《三国志通俗演义》与《水浒传》第二章汤显祖与明代戏曲第三章《西游记》与《金瓶梅》第四章明代短篇小说第五章明代诗文第一章《三国志通俗演义》与《水浒传》一、《三国志通俗演义》二、《水浒传》李贽《童心说》:“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
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
”金圣叹以《水浒传》、《西厢记》为“才子之书”,将其与《庄》、《骚》、《史记》、“杜诗”相提并论,并高度赞誉《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推崇其为“第一才子书”。
一、《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作者、版本罗本,明罗圻《稗史汇编》:“有志图王”。
明庸愚子(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自汉灵帝中平元年,终于晋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损益,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
”明初《录鬼簿续编》:“罗贯中,太原人。
号湖海散人。
与人寡合。
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与余为忘年交。
遭时多故,各天一方。
至正甲辰(1364年)复会,别来又六十馀年,竟不知其所终。
”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最早有明嘉靖年间24卷本,240则,每则前有七字则目,“嘉靖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整理的120回本,有增删修改,“毛本”,最流行(二)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颠峰之作1、历史素材:正史,陈寿《三国志》、裴松之《三国志注》;野史,《魏武传》等。
隋代,“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唐代,“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刘知几《史通·采撰》)。
李商隐《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宋代,“说三分”,张耒的《明道杂志》:“京师有富家子,少孤专财,群无赖百方诱导之。
而此子甚好看弄影戏,每弄至斩关羽辄为之泣下,嘱弄者且缓之。
”苏轼《志林》:涂巷中“薄劣小儿”听说三国, “闻刘玄德败,颦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明代文学归纳汇总

明代文学归纳汇总第一章:明代诗歌:1、高启: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为“吴中四杰”的是(2013.10):高启刘基写的最好的文章类型是(2015.10):寓言性杂文高启的诗众体兼工,最长于(2015.10):七言歌行明代堪称“诗人之翘楚”的是(2015.10):高启明初诗歌创作成就最高的诗人是(2012.10单选):高启2、台阁体明永乐到成化数十年间,诗歌发展进入了一个低谷,当时的流行诗风,在朝者为“台阁体”,在野者为(2013.01):“性理诗”茶陵诗派(2009.10名解):茶陵(今属湖南)人李东阳,成化至弘治年间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追随者趋之若鹜,形成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
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明代宣扬“真诗乃在民间”的诗人是(2015.10单选):李梦阳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四人被称为(2014.04单选):弘正四杰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
市民色彩,以唐寅、祝允明诗歌为代表。
“吴中四才子”中,唐寅号(2012.10单选):六如居士唐寅《把酒对月歌》。
祝允明《丁未年生日序》,自我意识觉醒。
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李攀龙文集的名称是(2014.04单选):《沧溟先生集》明代后期诗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由他提出。
竟陵派诗歌:竟陵派的小品文特色是(2013.10):孤峭幽冷,深曲寂静明代散曲:魏良辅:被称为“昆曲之祖”的戏曲家是(2013.10和2012.10单选):魏良辅梁辰鱼:散曲集《江东白苧》全部用昆曲写成,大为流行,被称为“白苧派”。
开创集曲、犯调等新形式,很快成为散曲的主流。
代表明代散曲最高成就作家:王磐、陈铎、冯惟敏、杨慎王磐:《西楼乐府》,北曲之冠陈铎:时人称为“乐王”。
《滑稽余韵》展示民俗风情,是难得的社会风俗材料。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之明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之明代文学1、诗文①宋濂、刘基(刘伯温)、高启、方孝孺。
②“台阁体”的三杨:杨荣、杨溥、杨士奇。
③李东阳与“茶陵派”④“前七子”代表: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等⑤“后七子”代表:李攀龙、王世贞、宗臣等⑥唐宋派:归有光(其文章成就被誉为“明文第一”)、唐顺之、王慎中等提倡唐宋古文,此派作者被称为“唐宋派”。
⑦公安派:“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三兄弟为湖北公安人)⑧竟陵派:钟惺、谭元春(湖北竟陵人)2、散曲王磐,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人。
著有《王西楼乐府》,代表作《朝天子·咏喇叭》3、小说“四大奇书”明朝人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罗贯中,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
《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描写和歌颂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
《西游记》吴承恩,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神魔小说。
《金瓶梅》兰陵笑笑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以现实社会和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直接描写世态人情。
描写了官、商、恶霸三位一体的典型人物西门庆罪恶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小说伪托宋代,实写明代,展现了一幅十六世纪中国的现实生活画卷。
4、明代其他小说①历史演义小说:冯梦龙《新列国志》、熊大木《唐书志传》(又名《秦王演义》)袁于令《隋文遗史》。
②英雄传奇小说:熊大木《北宋志传》(写杨家将)、《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写岳飞)、纪振伦《杨家将演义》。
③神魔小说:许仲琳《封神演义》,罗懋登《西洋记》(写明初郑和、王景弘等人下西洋通史三十余国的经历)。
5、明代短篇小说①《清平山堂话本》:洪,字子美,嘉靖年检的藏书家兼出版家,他精校精刻图书多种,版心均有其堂号“清平山堂”四字。
②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③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6、杂剧①朱权,朱元璋第十七子,世称宁献王。
最新明代文学整理

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演义一、基本知识1、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形式。
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
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2、“七实三虚”:这是关于《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一种说法。
章学诚在《章氏遗书外编?丙辰札记》中说《三国演义》具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构思特点。
正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能较好的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3、“三绝”:《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塑造了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最具智慧的诸葛亮、忠义之士关羽以及奸诈的曹操。
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2、阅读作品:《三国演义》全书。
三、思考与练习1、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应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史学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存在着孰为正统的不同看法;二是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中融入了人民希望出现明君仁政的愿望;三是小说创作中主题思想的需要。
(要求举出具体的材料事例加以论析)2、《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有什么特色?《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上的成就十分突出。
作者笔下的战争写的丰富多彩、变化无穷。
充分表现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另外,在战争描写中,不仅写出了两军相斗勇者胜,而且,还写出了两勇相斗智者胜。
重点表现统帅人员的运筹帷幄、分析决策,给予读者许多启示。
3、《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是什么?《三国演义》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
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
第二章水浒传一、基本知识1、繁本和简本:指的是《水浒传》的版本可分为两大系统。
繁本文繁事简,均无平王庆、田虎情节。
简本文简事繁,有平王庆、田虎事。
2、金本:指的是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金人瑞对《水浒传》进行评改,砍掉七十二回以后的部分,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七十回繁本《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明朝文学总结

晚明时期
公安三袁、张岱、
短小精炼,体裁上不拘一格。创作上趋于生活化、个人化;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
作为晚明散文创作一大特色的小品文在这一阶段趋于兴盛,它体制短小精炼,风格轻灵隽永,反映了晚明时期文人文学趣尚的某种变化。这些小品文大多小写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及趣味,真实生动的表现他们新的生活情调与审美意趣,形成了个人化、生活化以及求真写实的创作特征。
“性灵说”,反映在创作上则是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
接受李贽学说的同时,提出“性灵说”为内核的文学主张,肯定了文学真实的表现人的人性化情感与欲望的重要性,并力矫前后七子文学复古难以克服的拟古蹈袭的弊病。但是公安派特别在具体创作中也存在矫枉过正的弱点,从“读书性灵”走向俚俗肤浅的极端,客观上淡化了文学创作的艺术审美特性。
明朝文学总结
名称
产生时期
代表人物
创作基调和主要特点
主要创作主张
主要文学成就及影响
明前散文
元末明初,他们大多生活在元明交替时期,经过元末动荡的战乱和明初整饬政策下的高压统治。
宋濂、刘基
他们的一些人物传记、寓言散文及记事写景之作成绩突出,尤具代表性。
继韩愈、欧阳修等唐宋古文学家“文以明道”的观点,注重“以道为文”的文道一元论,以为“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强调“文”要贯穿“圣贤之道”的内核。这些实质上是将表现作者对生活个性化体验和独特文采的文学创作排斥早体道之“文”以外,从而使他的文学观念散发出浓烈的卫道气息。
复古主张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李梦阳等前七子的文学思想,在复古过程中特别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
积极影响:在复古的旗帜下,努力的为文学寻求一席独立的地位;在重视文学独立地位的基础上,前后七子增强了对文学本质的理解,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他们对旧的文学价值观念和创作实践发起了一定的冲击。
明代文学整理知识讲解

明代文学整理明代社会绪论●背景:一:明代政治——专制独裁1.大兴党狱,雄猜好杀诛戮功臣;2.八股取士,千篇一律,钳制士人;3.宦官专权,锦衣、厂卫特务统治;二:明代经济——商业经济繁荣:文人市民化1.景德镇万余人从事陶业;2.苏州“比户皆工织造,转贸四方”;3.文人兼职从商:凌濛初、陈云龙等兼营印刷业;4.很多著名文人均出身商家:屠隆、唐寅、顾宪成等三:社会思潮——理学失控心学兴起1.王守仁(阳明先生)——倡导心学泰州学派:王艮、李贽、徐阶2.王艮(初名银):提出“百姓日用即道”3.李贽(卓吾):主张“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4.汤显祖——师承泰州学派成员罗汝芳;★四:明代社会思潮下明代文学1.俗文学在理论上得到肯定:2.俗文学创作高潮时期到来:四大奇书与“临川四梦”;★3.俗文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于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A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情有者理必无B清晰地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C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变化;D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八股文格式(歇后语)——千篇一律八股文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写成,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内容限制——从洪武到永乐年间,经义考试的思想标准已由官方明确规定下来,那就是《四书五经大全》,由礼部刊行天下。
字数限制●王学左派——即泰州学派:王艮、李贽、徐阶王艮(初名银):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主张人际间地位之平等;李贽(卓吾):《童心说》A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答耿中丞》)B提出《童心说》:童心即真心。
他认为,童心,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了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了真人;C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汤显祖——师承泰州学派成员罗汝芳主张“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是谓“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是有主情如《牡丹亭》《紫钗梦》,厌世如《邯郸梦》《南柯梦》之作;泰州学派师承:王艮→徐樾→颜均→罗汝芳→汤显祖●明代社会思潮下明代文学——俗文学的发展及特点1.俗文学在理论上得到肯定:李梦阳:《西厢记》与《离骚》并列;——徐渭《曲序》唐顺之等人:《水浒传》与《史记》并称;——李开先《词谑》李贽:又将“西厢记”“水浒传”“史记”等相并列;——周晖《金陵琐事》卷一冯梦龙:“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叙山歌》)这些言论,在当时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形成了为小说、戏曲、民间歌谣等俗文学争文学地位的高潮;2.俗文学创作高潮时期的到来:一是:小说的勃兴最为引人注目,特别是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唯一的体裁——章回小说的发展和定型,是明代社会对中国文学最大的贡献;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清晰地展示了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历程;二是:俗文学兴盛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戏曲在元代高度繁荣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潮;明代戏曲主要是传奇,经典之作:汤显祖的“临川四梦”;3.俗文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于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A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与肯定自我、弘扬个性的思想相一致,明代文学家甚至将情感作为品评作品美学意义的社会功能准则;B.清晰认识文学“虚”“实”关系;如谢肇淛云:凡为小说及杂剧戏文,须是虚实相半,方为游戏三昧之笔。
明代文学

李梦阳的散文,在当时也树立了一种新的范式。如 《梅山先生墓志铭》: 正德十六年秋,梅山子来。李子见其体腴厚,喜握其 手,曰:‚梅山肥邪?‛梅山笑曰:‚吾能医。‛曰: ‚更奚能?‛曰:‚能形家者流。‛曰:‚更奚能?‛曰: ‚能诗。‛李子乃大诧喜,拳其背曰:‚汝吴下阿蒙邪? 别数年而能诗能医能形家者流!” 李子有贵客,邀梅山。客故豪酒,梅山亦豪酒。深觞 细杯,穷日落月。梅山醉,每据床放歌,厥声悠扬而激烈。 已,大笑,觞客;客亦大笑,和歌,醉欢。李子则又拳其 背曰:‚久别汝,汝能酒又善歌邪!‛客初轻梅山,于是 则大器重之。…… 李梦阳不像通常墓志铭作空洞谀辞,而是围绕归来、宴饮 等事件展开细致、生动的描绘。‚握其手‛、‚拳其背‛ 及对话,使梅山先生的音容笑貌宛在目前。墓志铭中出现 如此重视文学性的作品,表明一种新的文学观正在形成。
入明后,高启曾对新王朝抱有期待。如应召赴南京时, 写有《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诗:‚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 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歌颂国家统一,也包含着对统一给人民带来安定富足的期 望。但新朝的所作所为,已在他心中投下阴影,这种阴影 越来越浓重。他曾作《宫女图》诗,讽刺明初宫闱混乱的 私生活,引起忌恨,据说这是他被杀的原因。不管此说是 否确实,这样的讽刺诗总是大胆而容易招致危险。 辞官后,他仍感受到沉重的精神压抑和痛苦。如《步 至东皋》:‚斜日半川明,幽人每独行。愁怀逢暮惨,诗 意入秋清。鸟啄枯杨碎,虫悬落叶轻。如何得归后,犹似 客中情?”诗中表现的不是闲适,而是阴暗幽凄。五、六句: 枯杨被鸟啄碎,虫子用一根细丝悬荡半空,这似乎是生命 遭摧残而且毫无着落与安全感的象征。这期间,他给自己 起了‚槎轩‛别号,意谓‚随所遭水之势‛,‚安乎天而 已‛。 高启被杀,加剧了明初诗风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演义一、基本知识1、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形式。
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
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2、“七实三虚”:这是关于《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一种说法。
章学诚在《章氏遗书外编?丙辰札记》中说《三国演义》具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构思特点。
正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能较好的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3、“三绝”:《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塑造了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最具智慧的诸葛亮、忠义之士关羽以及奸诈的曹操。
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2、阅读作品:《三国演义》全书。
三、思考与练习1、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应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史学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存在着孰为正统的不同看法;二是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中融入了人民希望出现明君仁政的愿望;三是小说创作中主题思想的需要。
(要求举出具体的材料事例加以论析)2、《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有什么特色?《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上的成就十分突出。
作者笔下的战争写的丰富多彩、变化无穷。
充分表现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另外,在战争描写中,不仅写出了两军相斗勇者胜,而且,还写出了两勇相斗智者胜。
重点表现统帅人员的运筹帷幄、分析决策,给予读者许多启示。
3、《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是什么?《三国演义》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
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
第二章水浒传一、基本知识1、繁本和简本:指的是《水浒传》的版本可分为两大系统。
繁本文繁事简,均无平王庆、田虎情节。
简本文简事繁,有平王庆、田虎事。
2、金本:指的是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金人瑞对《水浒传》进行评改,砍掉七十二回以后的部分,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七十回繁本《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金本流传广泛,成为通行本。
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水浒传》第三十一回。
2、阅读作品:《水浒传》全书。
三、思考与练习1、《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与《三国演义》有哪些不同?《三国演义》主要采用的是类型化的写法,而《水浒传》已经开始注重个性化特征的描写(要求结合作品的实际来论述)。
2、《水浒传》前半部分的结构有何特色?这种结构与内容有何关系?《水浒传》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连接成一个整体。
前段分别写几个主要人物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实为一个个英雄传记,而这些小传又都围绕起义斗争这条主线,一方面反映了梁山起义队伍的逐步发展,另一方面又如同一条链上一个个紧紧相扣的环,既使主要人物不失其完整性和连续性,又使全书有机地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三章西游记一、基本知识神魔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次提出“神魔小说”的概念,他说:“且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互相容受,乃曰‘同源’,所谓义利邪正善恶是非真妄诸端,皆混而又析之,统于二元,虽无专名,谓之神魔,盖可赅括矣。
”后来,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又进一步指出:“当时的思想,是极模糊的。
在小说中所写的邪正,并非儒和佛,或道和佛,或儒释道和白莲教,单不过是含糊的彼此之争,我就总括起来给他们一个名目,叫神魔小说。
”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西游记》第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回。
2、阅读作品:《西游记》全书。
三、思考与练习1、《西游记》从情节上看,可划分为几个部分,这些部分在表达思想内容上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小说由两个文学母题及相应的故事构成:一个是有关人性的自由本质与不得不接受约束的矛盾处境。
这主要表现在前十二回对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的描写上。
在这一部分里,孙悟空象征着人的自由本性;玉皇大帝、生、死及一切清规戒律,象征着对人的自由本性的束缚。
把大闹天宫看成是通过神话形式、投影式地反映人民反封建正统、反皇权尊严的叛逆思想和叛逆情绪的一种折光,应当是恰当的。
一个是历险记式的,它一方面反映了人的冒险精神,另一方面也隐喻着人必须历经艰辛才能获得成功。
这主要表现在《西游记》的后半部孙悟空护送唐僧取经,克服八十一难,终成正果的故事上。
虽然前后两个部分描写的内容不同,但都是通过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生动地反映了人民驾驭自然、征服邪恶的愿望和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
2、《西游记》在人物塑造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西游记》的几个主角如孙悟空、猪八戒等,都写得异常生动,惹人喜爱。
这些人物之所以刻画得很成功,是因为作者在塑造他们时,往往是将神性、人性、动物性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把他们当人来写,使之具有人的思想、行为的人性的特点,同时又有神的威力和动物的外貌等特点,既亲切又具有超现实的色彩。
3、《西游记》在情节构思上有什么特点?在情节的设计上,《西游记》往往戏笔与幻笔相间,将事件写得波澜起伏,峰回路转,离奇而不悖情理,奇幻而自有逻辑,引人入胜(结合作品来论述)。
第四章《金瓶梅》及明代其他长篇小说一、基本知识1、世情小说:即写世态人情为主的小说。
所谓世态,指的是整个社会状况和各种社会矛盾冲突;所谓人情,包含人的思想、情感、心理、愿望和理想等整个精神世界。
2、词话本与崇祯本:指的是《金瓶梅》版本的两个主要系统:一为现存最早的有万历四十五年(1617)东吴弄珠客及欣欣子序的《金瓶梅词话》,一百回,所谓“词话”是指书中插有大量的诗词曲赋和韵文,这个本子及其传刻本,统称词话本。
一为崇祯年间刊行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又称《原本金瓶梅》,故一般称这个本子及其传刻本为崇祯本。
二、主要作家作品阅读作品: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许仲林的《封神演义》等。
三、思考与练习1、《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有何新的成就与贡献?第一、《金瓶梅》是与过去的“世代累积型”不同的第一部“个人独创型”长篇小说。
第二,在取材上,变以前的历史题材为现实题材。
成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小说。
第三,在人物塑造方面,以社会上的普通人物为小说的主人公,不再象过去的小说那样,都是以写非凡人物(英雄、神)为主。
第四,《金瓶梅》则淡化了情节,以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在大量生活琐事中展示人物性格,将小说叙事的重心由情节转到了人物形象。
同时,变细节描写的夸张、粗略为细腻不避琐屑。
2、明代还有哪些著名的长篇小说?明代的其他长篇小说约可以分为历史小说、神魔小说、家庭小说三大类。
历史小说主要有《列国志传》、《北宋志传》、《英烈传》等。
神魔小说主要有《封神演义》、《西游补》、《四游记》、《西洋记》等,其中《封神演义》最为著名。
世情小说主要有《侠义风月传》,还有《玉娇梨》、《平山冷燕》。
这类作品在写才子佳人的“才”与“色”时,又十分强调“真情”,这是明代思潮的特点。
第五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一、基本知识1、三言二拍:指的是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简称“三言”。
它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凌濛初对“三言”的模仿之作。
2、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的一些新小说。
这类白话短篇小说,人们称之为“拟话本”。
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3、《今古奇观》:“姑苏抱瓮老人”见“三言”与“二拍”“卷帙浩繁,观览难周”(《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
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4、三灯丛话:是明代三部文言小说的合称。
包括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馀话》以及邵景詹的《觅灯因话》。
瞿佑的《剪灯新话》和李昌祺的《剪灯馀话》是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警世通言》)。
2、阅读作品:《卖油郎独占花魁》(《醒世恆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喻世明言》)等。
三、思考与练习1、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思想内容。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作为爱情作品中最出色的篇章,写杜十娘发现自己又被李甲转卖时,毅然与百宝箱怒沉江底,用生命来维护自己的爱情理想、人格尊严。
其中张扬女性意识和婚恋自主的特点显而易见。
这类描写无疑使人明显地感受到晚明社会涌动的人文思潮。
2、“三言”“二拍”在选材上,表现出与前期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它向读者展示的是一幅市井社会的风情画,其特点是:一是商人成了最活跃的形象。
二是张扬女性意识和婚恋自主。
另外“清官”形象也较多的带有市民化色彩。
第六章明代戏曲一、基本知识1、四声猿:是徐渭的杂剧作品。
《四声猿》,包括四部杂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被誉为“明曲第一”。
王骥德《曲律》称《四声猿》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
2、明清传奇:“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们也有人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之一在于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3、三大传奇:即明中叶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的三部传奇作品。
它们分别是忠奸剧的定型、历史剧的新篇、时事剧的发轫,三大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明代传奇创作的新时期的到来。
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徐渭的《四声猿》。
2、阅读作品: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
三、思考与练习1、徐渭的《四声猿》在杂剧史上有何成就?《四声猿》在思想内容上,打破了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洋溢着狂傲的反抗思想。
体制音律上,有不少创新:一是写成最早的一部杂剧合集。
二是徐渭是大量写作短剧的第一个作家,或一出,或二出,或五出,长短不一,从此短剧大为盛行。
三是在音乐上或用北曲,或用南曲,不拘一格,首开以南曲写杂剧的先例。
2、临川派和吴江派有什么主要分歧?临川派和吴江派两大派别的主要分歧在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分歧。
临川派主张“以情格理”的至情论,反对封建的理学思想和礼教观念,而吴江派则重视封建伦理的宣扬,正如吴江派的重要作家吕天成说沈璟的戏曲“命意皆主风世”。
二是对曲律的看法不同。
吴江派是强调“合律依腔”,主张格律至上,认为戏曲第一位的是作品是否合律,为了合律可以牺牲抒情表意。
所以他说:“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叶,是曲中之工巧”。
而临川派主张内容重于曲律。
三是重文采还是重本色的不同。
吴江派主张本色,反对过于重文藻骈俪,临川派注重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