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合集下载

修辞手法和答题格式

修辞手法和答题格式
•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反复)。
常见旳修辞手法详细答题思绪
• 1、比喻
• 答题思绪:利用比喻旳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 象+特征,体现了(谁,什么样旳)(哪些)感情。
• 课内例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旳……(朱自清《春》)
• 答:利用了比喻旳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旳优美 姿态(1分),体现了作者对春旳喜爱之情(1分)。
• 答:利用了拟人旳修辞手法,使胡杨人格化,形 象地描绘了胡杨与霜风和沙尘抗争旳姿态,体现 了胡杨顽强旳精神和硬朗旳本色。
• 3、排比
• 答题思绪:使文章旳节奏感更强,气势更强烈, 强调(什么)内容,或突出(什么)感情。
• 课内例一:
• 他们旳品质是那样旳纯洁和高尚,他们旳意志是那样旳坚
韧和刚强,他们旳气质是那样旳淳朴和谦逊……(《谁
• 如:他们旳品质是那样纯洁和高尚,他们旳意志是 那样旳坚韧和刚强,他们旳气质是那样旳淳朴和谦逊, 他们旳胸怀是那样旳漂亮和广阔。
• 5、对偶:字数相等,构造形式相同,意义对称旳一对 短语或句子,体现两个相对或相近旳意思。
•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 皮厚腹中空。
•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反复某 个词语或句子。反复旳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 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旳词 语。
• 课外例二: • ……只能看到巴掌大旳一块天地。 • 答:利用了夸张旳修辞手法,突出了场地小旳特
点,使场地旳小体现得愈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 课外例三: •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注:根据详细语境回答)
• 答①:利用了夸张旳修辞手法,突出了她不胜酒 量旳特点,使她不善喝酒旳特点愈加鲜明,使人 印象深刻。

(完整版)常见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完整版)常见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1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_ 比喻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 之情•
2比拟(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___ 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把什么人格化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
______ 之情.
3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 之情.语
调铿锵,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表现力•
4设问:概括该修辞手法表现(引出)的内容+ 引起思考和注意,兴趣(格式:设问手法引出
/强调 ______ ,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反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_____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发人深省,语气更强烈,激发读者思考.
6夸张:强调/突出 ________ ,给人留下深刻
印象,表达效果突出.
7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的表现了
(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地表达(句子表达的情感)
8对比: 与对比,
强调了突岀了
9通感: 是觉。

一是觉
两种感觉相通,生动形象写出了。

18种常用修辞手法的答题格式

18种常用修辞手法的答题格式

18种常用修辞手法的答题格式18种常用修辞手法的答题格式修辞手法是文学中常见的一种手段,用于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在中文考试中,常常要求学生使用修辞手法来写作,因此掌握这些方法十分重要。

下面,我将介绍18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答题格式。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运用“像”、“如”等词语将两个不同事物进行叙述、对比、比较、交叉等方式,表现出来的充满生活情趣和诗意的修辞手法。

写比喻要注意几个要点:先列举被比喻物的特点和自己要表达的主题,然后寻找类似、相似的“代入最佳”,由此展开你的比喻句,最后看是否对意境的营造和主题的表述起到更好的补充点缀。

二、拟人拟人是把无生命或抽象事物描绘成有生命和行动能力的人,常用于写景和描绘人物心理活动,也可用于谈论政治、经济、文化等抽象对象。

写拟人时,要注意将描述主体清晰地呈现出来,尽可能使拟人与人类生命体有所不同,从而取得自然、生动的效果。

三、夸张夸张是在实际出现的情况之上,无理取闹地或牵强附会地夸大或缩小某种特定特征,产生一种强烈印象的修辞方法。

写夸张需要激发想象力,强调特定事物的某种特性或表现方式,以此吸引读者的注意,达到预设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四、排比排比又称对仗,是在文章中使用一系列相似的词、短语或句子进行策略性罗列,以继承先前提出的观点或想法,加强表达的呈现力和表现力。

写排比时需要注意句子结构的对称和平衡,以达到音乐化的语言美感。

五、反复反复是在文章中反复使用相同的词或短语,以表现强烈的感情、加强说服力,或是追求节奏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复的使用需要注意情感表达和信息强调的尺度,避免过度使用造成读者审美疲劳。

六、比较比较是把本来相异的两个事物在某种方面进行对比,凸显出它们的共性或差异性,用这种关系强化主题或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较时尽量选择简明易懂的示例,避免过多的原因和解释,保证文章流畅通顺。

七、反问反问是在文章中自问自答,表示强烈的反驳、否定或讽刺,以加强表现力或示范说服力的一种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答题格式在语文学习和考试中,修辞手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不仅能让我们的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而在回答与修辞手法相关的问题时,掌握一定的答题格式可以让我们的答案更加清晰、准确和有条理。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常见修辞手法的答题格式。

一、比喻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比喻通常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组成。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本体)比作_____(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本体的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的情感。

例如:“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这句话把“苹果”比作“灯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苹果又大又红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苹果的喜爱之情。

二、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____(事物)以人的_____(动作/情感/神态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的情感。

比如:“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赋予小鸟“歌唱”这一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鸟欢快的样子,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三、夸张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_____(夸大/缩小)了_____(事物的特点),突出强调了_____,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用“三千尺”夸大了瀑布的长度,突出强调了瀑布的雄伟壮观。

四、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更整齐,节奏更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突出强调了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的情感。

比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语文修辞答题模板

语文修辞答题模板

语文修辞答题模板一、修辞手法辨析1、比喻: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来突出这个事物的特点。

比喻通常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例如:她的皮肤像雪一样白。

2、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使它们具有人的情感和行为。

例如: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点,来突出这个事物的本质特征。

例如:他的声音震耳欲聋。

4、对偶:将两个结构相似或意义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对比,来表达某种情感或观点。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排比:通过排列多个结构相似或意义相近的词语或句子,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效果。

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反复:通过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例如:一遍又一遍,他们反复歌唱着。

二、作用分析1、强调表达效果:修辞手法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个事物的本质特征。

2、增强诗意感染力: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优美、生动,增强语言的诗意感染力。

3、深化文章主旨:修辞手法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结合语境理解1、把握整体语境:在理解修辞手法时,要把握整个文章的语境,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理解具体语境:在理解具体语句时,要注意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了解作者在此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意图和效果。

四、常见修辞手法辨析与作用分析1、比喻与拟人辨析:比喻是通过相似性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而拟人是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

比喻重在表现事物的特点,而拟人重在表现事物的情感和行为。

2、夸张与对比辨析:夸张是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点来突出其本质特征,而对比则是将两个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其中一个事物的特点。

夸张重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而对比重在突出两个事物的差异和特点。

3、对偶与排比辨析:对偶是将两个结构相似或意义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对比,以表达某种情感或观点,而排比则是通过排列多个结构相似或意义相近的词语或句子,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答题模式

修辞手法答题模式

一、常见修辞手法答题格式1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比喻成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之情.2比拟(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___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把什么人格化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3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语调铿锵,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表现力.4设问:概括该修辞手法表现(引出)的内容+引起思考和注意,兴趣〔格式:设问手法引出/强调_______,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5反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_____(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发人深省,语气更强烈,激发读者思考.6夸张:强调/突出_______,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达效果突出.7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的表现了______(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地表达_______(句子表达的情感)。

二、例题精讲又见鹭鸶陈忠实①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黄昏,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散步。

绕过一道河石垒堆的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便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

哦!鹭鸶又飞回来了!②在顺流而下大约30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弯儿拐得不急不直随心所欲,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

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移步悠然雅然;一会儿此前彼后,此左彼右,一会儿又此后彼前,此右彼左;断定是一对儿没有雄尊雌卑或阴盛阳衰的纯粹感情维系的平等夫妻……③于是,小河的这一片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流淌,两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娃三对角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平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_____ 比喻成___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 特征/ 特点, 表达了(谁, 什么样的)(哪些)感情/ 之情。

②议论文中,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比拟)拟人: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赋予_____ 以人的情感或动作/ 把或使_____ 人格化了。

生动形象地写出或描绘了 ________ (<…〉什么做什么的< 什么> …态/ 春天到来时小草生长的可爱姿态/ 果树之花争相斗艳的姿态/ 胡杨与霜风和沙尘抗争的姿态)特点/ 情态/ 形态/ 姿态, 表达了作者(谁, 什么样的)(哪些)感情/ 之情。

3 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对象+ 特征/ 特点)(表达了谁_________ 之情)+①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②用排比叙事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③运用排比说理, 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④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⑤ a 语调铿锵, 句式整齐;b 增强语气语势;c 使条理分明;d 节奏和谐,感情洋溢,富有气势;f 句式整齐, 音律和谐, 气势如虹;g 突出情感, 增加表现力;h 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4 对比:①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②运用对比手法,把XX 和XX 进行对比,突出/ 强调了+对象+特性,(有时还表达/ 抒发了谁 ________ 之情)5 夸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 突出 __________ (特点/ 特征),① 使(什么形象)更加鲜明,给人印象深刻②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与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③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6 设问: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出/ 强调 _________ (提问的内容),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自然地引出下文)。

赏析修辞答题模板

赏析修辞答题模板

赏析修辞答题模板一、比喻1. 答题模板-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本体]比作[喻体]。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情感/表达效果]。

2. 题目解析- 例如:“月亮像个大圆盘挂在天空。

”-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比作“大圆盘”。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又大又圆的特点,给人以直观的视觉感受。

二、拟人1. 答题模板- 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 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情感/神态等],生动地表现出[事物的特点/作者情感]。

2. 题目解析- 例如:“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当作人来写。

- 赋予春天“害羞”的神态,“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春天初到时那种若隐若现、轻柔的特点,也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排比1. 答题模板- 该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由[几个结构相似的句子组成部分]构成排比。

- 增强语势,强调了[事物的某个特征/表达的某种情感],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

2. 题目解析- 例如:“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由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心灵是……)构成排比。

- 增强语势,强调了心灵的包容、宁静又丰富的特征,使文章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四、夸张1. 答题模板- 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了[夸大/缩小]的描写。

- 突出了[事物的某种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情感]。

2. 题目解析-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对瀑布的高度进行了夸大的描写。

- 突出了瀑布落差极大、水流湍急的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壮观景色的惊叹与赞美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比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写景咏物文)。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例:孩子们像花朵。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例: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例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

例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文中出处: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老舍《济南的冬天》))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1分),表达了作者对
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1分)。

例3: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胡杨死后依然挺立的悲壮姿态(1分),表现了胡杨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1分)。

拟人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1分)。

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1分)。

例2: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使小草人格化,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小草生长的可爱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1分)。

例3: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

(选句出处: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

他们为精神而从容就义,他们为信念而慷慨赴死。

虽断臂折腰,仍坚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累,仍显现着那一腔硬朗朗的本色。

)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胡杨人格化,形象地描绘了胡杨与霜风和沙尘抗争的姿态,表现了胡杨顽强的精神和硬朗的本色。

反复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强调了……(或:强烈地表达了……的情感)。

例: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盼望”,强烈表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临近了。

排比:
使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强化语势,使语言精炼、有力,强调了……
叙述:运用排比,形成语势,铺叙了……,强烈地表达了……
抒情:运用排比,形成语势,强烈地表达了……情感,使抒情更加真挚感人。

景物描写:运用排比,形成语势,铺写了……,渲染了……气氛(或:突出了……的美),表达了……
议论:运用排比,形成语势,强烈(层层深入)地表达了……,增强了说理力
量,有雄辩的气势。

例1: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
答: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例2: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谁是最可爱的人》)
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气势更强烈,强调了志愿军战士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之情。

例3: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气势更强烈,强调了美无处不在的特点。

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就叫做设问句。

①开头设问:点明写作对象(内容),吸引读者注意,引出下文
②中间设问:承上启下,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③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进一步深入,使文章脉络清晰。

例1: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
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问只问不答,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

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强调了……强烈地表达了(什么)之情。

例1:这能全怪我吗?
答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

夸张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怎么样,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1: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静,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2: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老舍《骆驼祥子》)
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天气的酷热,使北京的夏天给人的热的感觉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例3:……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场地小的特点,使场地的小表达得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例4: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注:根据具体语境回答)
答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她不胜酒量的特点,使她不善喝酒的特点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答②:……突出地表现了她面对幸福突然来临时的感觉,使她的陶醉感表现得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对偶(骈句、对仗,汉语特有)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的景物(或:抒发了……的情感;或:阐述了……的哲理),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例:雪茫茫雨霏霏
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雨雪纷飞的景象,语言凝练,句式整齐,
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几种特殊形式的比喻
我们知道,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明喻、暗喻和借喻。

其实,比喻还有若干种形式。

了解和掌握这些形式,对于灵活运用比喻,提高语言表达技巧,是大有好处的。

一、博喻:又名复喻,即运用多个不同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同一个本体。

这种比喻能够充分地描写事物的特征,形象地揭示事物多方面的内涵,又能大大地增强文章的气势。

如:……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白、蓝、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天山景物记》)
二、倒喻:又名逆喻,即故意将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倒过来使用,它能使本体得到最大限度的凸现,而且意趣盎然。

如: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

(《反对党八股》)
三、反喻:即从本体的反面设喻,来说明本体不具备某种性质或特征。

这种比喻具有正反对照的效果,能够加强观点和感情的鲜明性。

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显耀自己。

(《致橡树》)
四、引喻:即运用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来引出并比喻另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

它的前面是喻体部分,后面是本体部分。

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
五、互喻:又名回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

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天上的街市》)
六、较喻:又称强喻,是指本体不仅像喻体,而且超过喻体。

如: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为了忘却的记念》)
七、饰喻:是指本体和喻体间构成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

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喻体作定语,本体作中心语,如: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闪烁着白光。

(《天山景物记》)二是本体作定语,喻体作中心语,如:有时,望着莽莽苍苍的大地,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