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水安全使用说明

合集下载

氨水使用技术说明

氨水使用技术说明

氨水使用技术说明一、氨水的基本性质氨水,化学式为 NH₃·H₂O,是氨气的水溶液。

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氨水易挥发,随着温度升高和放置时间延长,氨气的挥发速度会加快。

氨水呈弱碱性,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二、氨水的用途1、工业领域用于化工生产,如制造化肥(硝酸铵、氯化铵等)、化纤、塑料、染料等。

作为金属表面处理剂,用于清洗和脱脂金属表面。

在废水处理中,调节废水的 pH 值,以促进某些污染物的沉淀和去除。

2、农业领域作为氮肥直接施用于农田,为作物提供氮元素。

用于防治病虫害,具有一定的杀菌和杀虫作用。

3、实验室领域用于化学分析和实验,如作为酸碱滴定的标准溶液。

用于生物实验中的细胞固定和染色。

三、氨水的使用安全注意事项1、防护措施使用者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和口罩,以防止氨水溅入眼睛、接触皮肤和吸入氨气。

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操作,避免氨气积聚导致中毒。

2、储存安全氨水应储存于阴凉、通风、干燥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

储存容器应密封,防止氨气挥发和泄漏。

3、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然后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然后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四、氨水的使用方法1、稀释在使用氨水前,通常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稀释。

稀释时应将氨水慢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以防止溶液局部过热和飞溅。

注意稀释比例,避免过度稀释或稀释不足。

2、施用在农业上,氨水可通过灌溉系统、喷雾器等方式施用,但要注意均匀分布,避免局部浓度过高对作物造成损害。

在工业上,根据具体工艺要求,通过管道、泵等设备将氨水输送到指定位置。

3、检测与调整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测溶液的浓度、pH 值等参数,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氨水的使用量和操作条件。

五、氨水使用后的处理1、废液处理含有氨水的废液不能直接排放,应进行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氨水使用技术说明

氨水使用技术说明

氨水使用技术说明
氨水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试剂,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

下面是氨水使用的技术说明:
1. 安全使用氨水:
- 使用氨水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护目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

- 在使用氨水时,要确保使用区域通风良好,避免氨气积聚。

- 氨水是一种腐蚀性物质,应远离可燃物和氧化剂,并避免与酸性物质接触。

- 在处理氨水时,要小心避免眼睛和皮肤接触,如有接触,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2. 氨水在家庭清洁中的应用:
- 氨水可以用于清洁玻璃、镜子和不锈钢表面。

将少量氨水稀释在水中,用布蘸取后擦拭表面即可。

- 氨水也可用于去除家具和地板上的顽固污渍。

将少量氨水稀释在温水中,用湿布擦拭目标区域,然后用干布擦拭干净。

3. 氨水在工业领域和实验室中的应用:
- 氨水可用于调节水的酸碱度。

在实验室中,可以用pH计测量酸碱度,并根据需要逐渐加入氨水来调整pH值。

- 在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氨水还可以用作中和剂、水处理剂和氨水蒸发器的冷冻介质。

4. 氨水作为氨源的应用:
- 氨水是一种常见的氨源,可用于合成其他化合物。

例如,氨水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

- 在农业中,氨水也可以用作氮肥的来源。

合理使用氨水可以帮助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总结:
氨水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化学试剂,具有多种用途。

在使用氨水时,必须注意安全措施,并避免与可燃物和氧化剂接触。

在家庭清洁、工业生产和实验室实验中,氨水都有不同的应用。

此外,氨水还可用作氨源,在合成化合物和提供氮肥方面发挥作用。

氨水氨水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氨水氨水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氨水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氨水(氨气水溶液)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制品,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氨水性质特殊,容易发生危险事故,因此,操作时必须注意安全规范。

本文将介绍氨水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一、安全操作规程1.个人防护氨水具有刺激性致癌性,工作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

操作人员必须戴上防护手套、防护口罩、安全镜等防护用品。

脸部、眼睛和皮肤一旦触碰到氨水,立即用清水冲洗。

2.设备审查在操作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审查,检查氨水储存容器和管道设备的密封性是否良好,以确保不会出现泄漏或腐蚀。

3.污染防范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氨水会污染环境,应该采取污染防范措施。

对于可能产生氨水溅落的部位应铺设吸收材料。

在操作结束后,要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危害。

4.操作环境氨水储存和使用的场所必须通风良好,如操作人员需要进入封闭区域,必须有合适的通风设备。

5.操作流程(1)先排除氨水容器内的压力,在氨水的通风条件下,才能打开容器。

(2)氨水操作时必须缓慢进行,不能一气呵成,不然容易引起泡沫或氨气排放。

(3)使用后及时密封好储存容器。

6.废液的处理操作人员需要定期清理勾标池、收集柜,将结晶体和废水分开存放,各自进行处理。

二、氨水的保养规程1.储存氨水必须隔离,存放在独立的氨水储存室内,并严格按照危险品管理规范进行标识,以便非专业人员无法误操作。

2.包装与运输为防止容器爆炸和泄漏,每个储存容器内不能充满100%的氨水。

必须安装安全气垫,以防止容器破裂。

3.容器检查氨水存放容器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如发现异物可用稀酸清洗。

存放容器应立即更换如被容器表面破坏可导致泄油、泄漏和泄气。

4.清洗及保养氨水储存容器及管道应做到清洗保养,避免沉淀生锈和氨水的固体物作用及长期存储造成的各种问题,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测和维护。

三、安全救护措施1.人员伤害如遇人员感染,应立即拿出中和剂和加强呼吸进行救治,如伤口很严重可以先包扎救治。

2.事故应急在氨水泄漏事故发生时,操作人员要立即关闭所有与储存容器连接的设备,并及时向专业人员报告,避免事故的扩大发生。

安全周知卡-氨水

安全周知卡-氨水

安全周知卡-氨水氨水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品,在许多工作场所和家庭中使用。

然而,如果不正确地使用或储存,氨水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为了确保大家的安全,请大家务必遵守以下安全措施和预防措施。

安全措施1. 在使用氨水之前,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包括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保护您的皮肤和眼睛免受氨水的伤害。

2. 在使用氨水时,确保工作场所有足够的通风。

氨水蒸气有刺激性,因此应尽量避免吸入高浓度的氨水蒸气。

3. 当处理氨水时,务必小心谨慎。

避免将氨水溅到皮肤上,如果不慎溅到皮肤上,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4. 使用氨水之后,要彻底清洗工具和设备。

避免氨水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以防止意外反应和危险的化学品释放。

5. 遵循正确的储存方法。

将氨水存放在密封的中,远离火源和易燃物品。

确保储存区域干燥、通风良好,并远离儿童和宠物。

预防措施1. 在使用氨水之前,务必阅读产品标签和安全数据表。

了解氨水的性质、危害和正确使用方法。

2. 在工作场所,应提供紧急喷淋设备和洗眼设备,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能够立即冲洗受伤的部位。

3. 定期进行员工培训,教育他们有关氨水的安全和预防知识。

培训内容应包括正确使用和储存氨水的方法,应急响应和急救措施等。

4. 定期检查氨水存储区域的密封性和储存条件,确保没有泄漏或环境污染的风险。

5. 如果发生氨水泄漏或意外,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包括迅速撤离危险区域、通知相关人员和进行必要的急救。

通过遵守以上安全措施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氨水带来的风险和危害,保障工作场所和家庭的安全。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与安全主管或相关人员联系。

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请在具体情况下谨慎行事,并遵循当地法律法规。

氨水化学品安全指南(MSDS)

氨水化学品安全指南(MSDS)

氨水化学品安全指南(MSDS)氨水化学品安全指南(MSDS)简介这份文档是关于氨水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指南,旨在提供氨水化学品的相关信息以及安全操作的建议。

化学品简介- 名称:氨水名称:氨水- 化学式:NH3化学式:NH3- 外观:无色液体外观:无色液体- 气味:辛辣气味气味:辛辣气味危害性- 引燃性:氨水在接触到火源时可引发爆炸。

引燃性:氨水在接触到火源时可引发爆炸。

- 腐蚀性:氨水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具有腐蚀性。

腐蚀性:氨水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具有腐蚀性。

- 毒性:吸入过量的氨水蒸气可以引起呼吸系统损伤和中毒。

毒性:吸入过量的氨水蒸气可以引起呼吸系统损伤和中毒。

安全操作建议1. 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氨水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化学防护手套、护目镜和呼吸防护设备。

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氨水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化学防护手套、护目镜和呼吸防护设备。

2. 储存与处理:将氨水存放在密封的中,远离火源和明火。

在处理氨水时,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序并避免产生气体泄漏。

储存与处理:将氨水存放在密封的容器中,远离火源和明火。

在处理氨水时,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序并避免产生气体泄漏。

3. 急救措施:如意外接触氨水,请立即用清水冲洗受伤部位,并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急救措施:如意外接触氨水,请立即用清水冲洗受伤部位,并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4. 紧急情况处理:在氨水泄漏或泄露时,立即撤离受影响的区域,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理。

紧急情况处理:在氨水泄漏或泄露时,立即撤离受影响的区域,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理。

请按照以上安全操作建议使用和处理氨水化学品,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和预防意外发生。

如需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考相关的氨水化学品安全数据表(MSDS)。

氨水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水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水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一、氨水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1.物质特性氨水(Ammonia Solution或Ammonium Hydroxide)是一种无色、清澈、有刺激气味的水溶液,其成分为氨气和水(质量分数分别为5% -25% 和95%-75%),PH值在11.6到12.5之间。

氨水还具有很强的化学性质,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具有腐蚀性,可以被用来清洁硬性水垢污垢和污水处理等。

2.可燃性氨水是非易燃的材料,但与易燃物混合时非常危险,存在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3.皮肤接触氨水会使皮肤刺激,长期被暴露会使皮肤干燥,出现发痒,瘙痒,潮红。

手部、眼部或语言接触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或清洗肿胀分散。

4.眼睛接触氨水会使眼睛灼伤,可能引起视力障碍,如接触到眼部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20分钟,并紧急就医。

5.吸入氨水会使上呼吸道受到刺激,对呼吸道嗅觉神经最直接,有刺激性的症状,如有吸入请速脱离现场;通风现场,获得空气;立即就医。

6.食入氨水若不慎食入,会严重伤害食道、胃粘膜,引起胃反流、呕吐、腹痛、疼痛等症状,立即食用蛋白饮料不过分作用,立即就医;7.对环境氨水对环境有污染问题,慎重使用,及时清洁污染源,防止污染扩散,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注意事项1.使用前应做充分的实验和试验,及时充分的预防和技术措施;2.使用用具要崭新,干净,绝不采用污染物;3.严禁发生火灾或爆炸;4.在使用过程中遵守当地的安全使用规定;5.使用氨水的环境要通风良好,接触到眼部、身体、衣服要及时冲洗;6.如不慎接触、吸入或食用,应立即采取紧急急救措施。

氨水安全使用说明

氨水安全使用说明

氨水安全使用说明氨水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品,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并且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其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清洗、脱氧剂、氨水水溶液等。

在使用氨水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安全事项,以避免可能的危险。

1.存储:氨水应该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阳光直射,以免引起爆炸或起火。

同时,氨水的储存区域应与酸、氧化剂等化学品分开,以避免产生有毒的气体或发生不可控的反应。

2.运输:在搬运或运输过程中,要小心防止氨水的泄漏。

使用专门的容器,并确保容器密闭可靠。

在运输氨水时,要避免碰撞或摩擦,以免引起泄漏。

3.使用:在使用氨水时,应戴上合适的防护装备,包括化学护目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

由于氨水具有刺激性气味,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适当的通风。

防护装备应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并在使用前检查是否有破损。

4.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氨水具有腐蚀性,可能导致皮肤和眼睛的灼伤。

如果意外接触到氨水,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的区域,并尽快就医。

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将氨水溅入眼睛或接触到皮肤。

5.灭火措施:如果发生氨水泄漏或火灾,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灭火。

可以使用二氧化碳、泡沫或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但不要使用水来灭火,以免引起更严重的危险。

6.废弃物处理:当氨水用完或过期时,应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理。

不要将氨水倒入下水道或排放到环境中,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7.急救措施:如果发生意外伤害,应立即进行急救,并及时就医。

在等待急救时,可将受伤部位用清水冲洗,并尽量移动到通风良好的地方。

总之,氨水是一种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的化学品,在使用时需要特别小心。

正确的存储、运输和使用方法是保证安全的前提。

只有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危险并确保安全。

在操作过程中,如果遇到任何意外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理。

新版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参考]

新版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参考]

新版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参考] 新版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一、产品介绍氨水是一种无色、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化学式为NH3。

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消防等领域的化学品。

氨水具有较强的碱性和溶解力,可以与酸性物质反应,产生盐和水。

二、安全注意事项1. 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化学品安全知识,了解氨水的性质、危害和应急处理方法。

2. 使用氨水时,应戴上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防止氨气吸入。

3. 氨水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易燃物质。

4. 禁止与酸性物质、氧化剂和可燃物混合储存,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5. 在使用氨水时,应避免直接吸入氨气,可通过通风或佩戴呼吸器等方式进行防护。

6. 使用氨水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溅入眼睛或皮肤,如不慎接触,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7. 氨水泄漏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清除,避免扩散和污染环境。

8. 在使用氨水时,应注意防止其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以免产生危险物质。

三、事故应急处理1. 发生氨水泄漏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迅速清除泄漏物,并封控泄漏源。

2. 在清除泄漏物时,应佩戴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物。

3. 将泄漏物收集到合适的容器中,封存并妥善处理。

4. 对泄漏区域进行通风,以降低氨气浓度。

5. 有必要时,使用吸附剂或中和剂进行处理,如酸性物质用碱性中和剂中和。

6. 对于大面积泄漏或无法控制的情况,应立即撤离人员,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四、急救措施1.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到污染的皮肤,至少持续15分钟,然后就医。

2.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持续15分钟,然后就医。

3. 吸入氨气:将受害者迅速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呼吸困难,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4. 食入氨水:立即给受害者大量清水漱口,不要催吐,立即就医。

五、环境保护1. 氨水的泄漏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应立即采取措施清除泄漏物,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水安全使用说明
1、总则 (2)
2、介质特性 (2)
2.1氨水物理特性 (2)
2.2危险特性 (3)
2.3健康危害 (4)
3、容易发生事故的设备部位 (5)
4、装备与器材 (5)
4.1消防装备与器材 (5)
4.2防护器材 (5)
4.3设备物资储备 (5)
4.4其他 (5)
5、紧急处置 (6)
5.1发生泄漏时响应 (6)
5.2泄漏处置及堵漏方法 (6)
5.3现场洗消处理 (7)
5.4现场恢复 (7)
6、安全防护 (8)
6.1处理氨水设备泄漏时安全注意事项 (8)
6.2伤员处置 (8)
6.3人员清点 (9)
7、附则 (9)
1、总则
为了及时控制和消除液氨设备泄漏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公司脱硝系统范围内氨水储罐、管道、汽车罐车等设备发生事故时的应急作业指导。

2、氨水特性
2.1氨水物化特性
氨气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小于空气,易液化,在常压下冷却至-33.5℃或在常温下加压至700~800kPa,气态氨就液化成无色液体,液氨通常用作制冷剂,属于中毒类化合物,为易溶于水的碱性物质。

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

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为一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特殊的强烈刺激性臭味。

(1)刺激性:因水溶液中存在着游离的氨分子;
(2)挥发性:氨水易挥发出氨气,随温度升高和放置时间延长而增加挥发率,
且浓度增大挥发量增加;
(3)不稳定性:见光受热易分解而生成氨和水;
(4)弱碱性:氨水中水和氨能电离出OH-,所以氨水显弱碱性;
(5)腐蚀性:氨水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对铜的腐蚀比较强,钢铁比较差。

氨的化学性质
2.2危险特性
液氨的危险类别为:第2.3类有毒气体;8类腐蚀品;火灾爆炸危险性为乙类。

常温常压下,氨水是不燃烧、无爆炸危险的液体,但在温度较高时,从氨水中分离的氨气具有强烈的气味、有毒、有燃烧和爆炸危险。

氨在空气中可燃,但一般难以着火,连续接触火源,且温度要在651℃以上才可燃烧。

氨气与空气混合物的浓度在15%~28%时,遇到明火会有燃烧和爆炸的危险,如果有油脂或其他可燃性物质,则更容易着火。

氨与强酸、卤族元素(溴、碘)接触发生强烈反应,有爆炸、飞溅的危险;氨与氧化银、汞、钙、氰化汞及次氯酸钙接触,会产生爆炸物质。

氨对铜、铟、锌及合金有强烈侵蚀作用,氨区需严格杜绝上述物质。

本SNCR系统采用质量比为15~20%工业级氨水,该物质具有比较稳定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危险系数相对较低。

本SNCR系统中,氨气分子会通过泵(离心泵、螺杆泵等)的缝隙、管道焊缝缝隙、法兰密封端面缝隙、仪表与管道连接处的缝隙等处逸出;卸氨时,氨水车的顶盖是敞开的,会逸出氨气;氨水储罐顶盖、液封桶等处也会有氨气逸出。

针对上述
氨气逸出点,为防止氨气爆炸,在SNCR车间内应禁止使用火柴、打火机、电焊机等明火设施。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常温常压下,由于密封不严而逸出的氨气会往罐顶或车间顶部流动,因此在屋顶、罐顶等部位应禁止使用火柴、打火机、电焊机等明火设施,若需使用明火,应在空罐条件下操作。

2.3健康危害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1)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眼、口有辛辣感,流涕、咳嗽,声音嘶哑、吐咽困难,头昏、头痛,眼结膜充血、水肿,口唇和口腔、眼部充血,胸闷和胸骨区疼痛等。

重度中毒:吸入高浓度的氨时,可引起喉头水肿、喉痉挛,发生窒息。

外露皮肤可出现II度化学灼伤,眼脸、口唇、鼻腔、咽部及喉头水肿,粘膜糜烂、可能出现溃疡。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的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要特别注意清洗腋窝等潮湿部位,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就医
3、容易发生事故的设备部位
3.1氨水储罐的进出口、排污口、回流口、液位计接口、超声波接口等接管、阀门、法兰连接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漏。

3.2氨水管道法兰、阀门、法兰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

3.3氨水罐车装卸用软管泄漏或爆裂。

3.4氨水储罐顶部所有孔位密封不严,导致氨气逸出且往上流动,氨气在空气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或者高温会发生爆炸。

3.5氨水储罐若为玻璃钢材质,则禁止在储罐附近进行焊接、点明火等用火操作,玻璃钢遇明火容易发生熔融。

4、装备与器材
4.1消防装备与器材
消防装备与器材包括消防水枪、砂土等。

4.2防护器材
防护器材应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空气呼吸机、湿毛巾、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全密封阻燃防化服、防冻衬纱橡胶手套、工作靴等。

4.3设备物资储备
应储备的设备物资包括风向仪、救援绳索(30—50米,用于救援中毒伤员)、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器材和工具、防爆电筒、密封胶、稀盐酸等。

4.4其他
医疗救护车、2-3%硼酸溶液、生理盐水,其它常用就护药品。

5、紧急处置
5.1发生泄漏时响应
抢险救援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1)报警
通知公司管理、维修、应急抢险等相关人员立即到场。

拨打119、120向消防、医疗等部门报警。

通知供水部门对事故发生地段管线增压,并根据事故情况及时报告当地质监、安监等有关部门。

(2)关阀、断源
工程技术人员或熟悉现场的人员关闭输送物料的管道阀门,切断事故源。

消防人员在上风口负责用喷雾水枪进行掩护、协助操作。

关阀人员的防护用品必须穿戴齐全。

(3)抢救伤员、设定区域、疏散人员
A救援小组:穿好全封闭防化服,戴上氧气呼吸器,在消防水幕的掩护下,查找泄漏发生的部位及形态,寻找和抢救伤员。

B疏散小组:根据地形、风向、风速、事故设备内液氨量、泄漏程度、以及周边道路、重要设施、建筑情况和人员密集程度等,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专家的指导下设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

C堵漏小组:根据救援小组现场侦查获得的信息,会同专家组确定堵漏方案。

5.2泄漏处置及堵漏方法
(1)大量泄漏时,用带压力的水和稀盐酸溶液,在事故现场布置多道水幕,在空中形成严密的水网,中和、稀释、溶解泄漏的氨气。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废水。

对附近的雨水口、地下管网入口进行封堵,防止可燃物进入,造成二次事故。

(2)器具堵漏
A、管道壁发生泄漏,又不能关阀止漏时,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胶、堵漏带等器具实施封堵。

B、微孔泄漏可以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入孔内的办法封堵。

C、罐壁撕裂泄漏可以用充气袋、充气垫等专用器具从外部包裹堵漏。

D、带压管道泄漏可以用捆绑式充气堵漏袋,或使用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E、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发生泄漏,可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注射密封胶的方法实施封堵,也可直接使用专用阀门堵漏工具实施堵漏。

5.3现场洗消处理
根据液氨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的具体情况,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处理,或对污染区暂时封闭等,待环境检测合格后再行启用。

5.4现场恢复
经有关部门、专家对事故现场的安全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允许人员进入事故现场清理、维修设备、恢复生产等。

6、安全防护
6.1处理氨水设备泄漏时安全注意事项
(1)实施堵漏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并配备专门的堵漏器材和工具,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防火、防静电、防中毒等安全技术要求。

(2)佩戴防毒面具。

空气呼吸器、穿全密封阻燃防化服。

堵较大泄漏时,应内穿棉衣裤,外穿防化服,在处理液态氨泄漏时应佩戴防冻伤防护用品。

无防护用品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鼻嘴,向上风口方向转移。

(3)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堵漏方案、如现场情况变化,应重新制定方案,不得随意蛮干。

(4)事故救援应以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6.2伤员处置
(1)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负责事故现场接触人群的检伤分类。

分类类别为:表症呼吸停止;重度中毒;轻度中毒;重伤;轻伤等。

(2)对表症呼吸停止者,事故现场给予吸氧、人工呼吸及挤压术,并立即由120急救人员转送医院。

重度中毒、重伤者现场简易清洗,并立即由120急救转送医院。

轻度中毒、轻伤人员事故现场清洗、包扎护理并根据情况转送医院。

(3)对现场接触人群,有不适感的,进行现场观察至转为正常。

6.3人员清点
应委派一人专门负责清点进出事故现场抢险人员的人数和名单,以及事故现场人员及伤残人员的人数和名单。

7、附则
7.1应急工作结束后,应急作业单位应总结本次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在应急工作结束后的15日内提出总结报告,送交公司安全科备案。

7.2应急带压堵漏人员需经过培训,持有相应的作业资格证书。

高考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我们要学会给高三的自己加油打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