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体系结构第四章练习题参考解答说课讲解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4章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第4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正确Y,错误N)1.现代通信指的是使用电波或光波传递信息的技术。
通信的任务就是传递信息。
2.现代通信就是传递信息,因此书、报、磁带、唱片等都是现代通信的媒介。
3.通信系统中的发送与接收设备称之为“终端”。
4.在通信系统中,计算机既可以用作信源也可以用作信宿,接收和发送的都是数字信号。
5.通信系统中信源和信宿之间必须存在信道,才能实现信息的传输。
6.光纤是绝缘体,不受外部电磁波的干扰。
7.微波可以按任意曲线传播。
8.微波可以经电离层反射传播。
9.与同轴电缆相比,双绞线容易受到干扰,误码率较高,通常只在建筑物内部使用。
10.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它们的任务都是传递信息,只是其传输介质和技术各有不同。
11.微波中继站之间的距离大致与塔高平方成正比。
一般为50公里左右。
12.中低轨道通信卫星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13.同步轨道上的卫星数目是有限的。
14.卫星通信是微波接力通信向太空的延伸。
15.传输信息量与传输速率是相同的概念。
16.模拟信号是随时间而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包含无穷多个值。
17.信道的带宽总是指信道上所能通过的信号的频带宽度。
18.FDM和TDM是指将任意多路信号复合在同一个信道中传输。
19.无线电广播中的中波段和短波段都采用调幅方式用声音信号调制载波信号,而且都利用电离层反射传输信号。
20.调频广播比调幅广播的声音质量好,原因是调频广播的传输频带较宽,且外界信号不会对声音的频率形成干扰。
21.在有线电视系统中,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多路电视信号所采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是频分多路复用。
22.采用频分复用技术传输的多路信号一定是模拟信号。
23.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所有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之间均通过光纤传输信息。
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后习题答案 第4章 计算机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

串行比特传输
EIA-232/v.24接口
DTE-B
DCE-A (Modem)
DCE-B(Modem) 13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
2、数据链路层
(每步如何走)
数据链路---由实现协议的软硬件加到 物理链路(Link)上,构成可传输帧的 数据链路(右图) 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将从物理层来的
PSN1 Pt PSN2 Pt
原始数据打包成帧,并通过链路管理,
帧传输,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在不太 可靠的物理链路上实现数据帧的无 差错传递。 基本服务:透明传输; 链路管理;帧同步; 差错检测与控制;流量控制;将数据 和控制信息分开;寻址。
Data Frame Buffer Buffer
DataLink Layer
15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
4、运输层 (对方在何处) 运输层的任务: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逻辑通信.包括: 向高层提供两种服务(连接的和不连接的); 对高层来的数据(报文)分段,为高层应用封装数据; 采用客户机和服务器的端口号标识运行于同一主机内的不同进程,控制 运行于不同主机上的两个进程之间的端到端的通信。 运输层的作用:通过协议屏蔽了互连网中各类通信子网的差异,并以报 文为数据单位进行传送,为以上各层提供运输服务,最终确保端到端的 可靠通信。
17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
7、应用层 (做什么) 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符合用户的请求;负责用 户信息的语义表示,并在两个通信者之间进行语义匹配。 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无需通过SAD)所需的信 息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作为相互作用的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4章精品PPT课件

▲
4/1344.1 指令来自并行1. 循环级并行:使一个循环中的不同循环体并行执行。 ➢ 开发循环体中存在的并行性
最常见、最基本
➢ 是指令级并行研究的重点之一 ➢ 例如,考虑下述语句:
for (i=1; i<=500; i=i+1) a[i]=a[i]+s; 每一次循环都可以与其他的循环重叠并行执行; 在每一次循环的内部,却没有任何的并行性。
(ILP:Instruction-Level Parallelism)
➢ 本章研究:如何通过各种可能的技术,获得更多 的指令级并行性。
硬件+软件技术 必须要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互相配合,才能够最大 限度地挖掘出程序中存在的指令级并行。
▲
3/134
4.1 指令级并行
1. 流水线处理机的实际CPI ➢ 理想流水线的CPI加上各类停顿的时钟周期数:
▲
5/134
4.1 指令级并行
1. 最基本的开发循环级并行的技术 ➢ 循环展开(loop unrolling)技术 ➢ 采用向量指令和向量数据表示
2. 相关与流水线冲突 ➢ 相关有三种类型:
数据相关、名相关、控制相关
➢ 流水线冲突是指对于具体的流水线来说,由于相关 的存在,使得指令流中的下一条指令不能在指定的 时钟周期执行。
➢ 读操作数(Read Operands,RO):等待数据冲 突消失,然后读操作数。
(out of order execution)
IS
RO
检测结构冲突 检测数据冲突
▲
16/134
4.2 指令的动态调度
1. 在前述5段流水线中,是不会发生WAR冲突和WAW冲突 的。但乱序执行就使得它们可能发生了。
第4章 指令级并行
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第四章习题标准答案

第 4 章 习 题 答 案3. 已知某机主存空间大小为64KB,按字节编址。
要求: (1)若用1K×4位的SR AM芯片构成该主存储器,需要多少个芯片? (2)主存地址共多少位?几位用于选片?几位用于片内选址? (3)画出该存储器的逻辑框图。
参考答案:(1)64KB / 1K×4位 = 64×2 = 128片。
(2)因为是按字节编址,所以主存地址共16位,6位选片,10位片内选址。
(3)显然,位方向上扩展了2倍,字方向扩展了64倍。
下图中片选信号CS 为高电平有效。
A 15A 10A 9A 0D 0D 7……WE…4. 用64K×1位的DRAM 芯片构成256K×8位的存储器。
要求:(1) 计算所需芯片数,并画出该存储器的逻辑框图。
(2) 若采用异步刷新方式,每单元刷新间隔不超过2ms,则产生刷新信号的间隔是多少时间?若采用集中刷新方式,则存储器刷新一遍最少用多少读写周期? 参考答案: (1)256KB / 64K×1位 = 4×8 = 32片。
存储器逻辑框图见下页(图中片选信号CS 为高电平有效)。
(2)因为每个单元的刷新间隔为2ms,所以,采用异步刷新时,在2ms 内每行必须被刷新一次,且仅被刷新一次。
因为DRAM 芯片存储阵列为64K=256×256,所以一共有256行。
因此,存储器控制器必须每隔2ms/256=7.8µs 产生一次刷新信号。
采用集中刷新方式时,整个存储器刷新一遍需要256个存储(读写)周期,在这个过程中,存储器不能进行读写操作。
A 17A 16A 15A 0D 0D 7………5. 用8K×8位的EPROM 芯片组成32K×16位的只读存储器,试问:(1)数据寄存器最少应有多少位? (2) 地址寄存器最少应有多少位? (3) 共需多少个EPRO M芯片? ﻩ (4) 画出该只读存储器的逻辑框图。
计算机系统结构 第四章(习题解答)讲解

1. 假设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分为“取指令”、“分析”和“执行”三段,每一段的时间分别是△t 、2△t 和3△t 。
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分别写出连续执行n 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表达式。
⑴ 顺序执行方式。
⑵ 仅“取指令”和“执行”重叠。
⑶ “取指令”、“分析”和“执行”重叠。
答:⑴ 顺序执行方式12 ......1 2 12T =∑=++n1i i i i )t t t (执行分析取址=n(△t +2△t +3△t)=6n △t⑵ 仅“取指令”和“执行”重叠12 ......1 212T =6△t +∑=+1-n 1i i i )t t (执行分析=6△t +(n-1)(2△t +3△t)=(5n +1)△t⑶ “取指令”、“分析”和“执行”重叠12 34 ......1 2 3 41234△t2△t3△t△t2△t3△t△t2△t3△tT =6△t +∑=1-n 1i i )t (执行=6△t +(n-1)(3△t)=(3n +3)△t2. 一条线性流水线有4个功能段组成,每个功能段的延迟时间都相等,都为△t 。
开始5个任务,每间隔一个△t 向流水线输入一个任务,然后停顿2个△t ,如此重复。
求流水线的实际吞吐率、加速比和效率。
答: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我们可以看出,在(7n+1)Δt 的时间内,可以输出5n 个结果,如果指令的序列足够长(n →∞),并且指令间不存在相关,那么,吞吐率可以认为满足:)n (t75t )n /17(5t )1n 7(n 5TP ∞→∆=∆+=∆+=加速比为:)n (720n /17201n 7n 20t )1n 7(t 4n 5S ∞→=+=+=∆+∆⨯=从上面的时空图很容易看出,效率为:)n (75n /1751n 7n 5t )1n 7(4t 4n 5E ∞→=+=+=∆+⨯∆⨯=3. 用一条5个功能段的浮点加法器流水线计算∑==101i i A F 。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后详解 王志英

第1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1.1 解释下列术语层次机构:按照计算机语言从低级到高级的次序,把计算机系统按功能划分成多级层次结构,每一层以一种不同的语言为特征。
这些层次依次为:微程序机器级,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汇编语言机器级,高级语言机器级,应用语言机器级等。
虚拟机:用软件实现的机器。
翻译:先用转换程序把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转换为低一级机器上等效的程序,然后再在这低一级机器上运行,实现程序的功能。
解释:对于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中的每一条语句或指令,都是转去执行低一级机器上的一段等效程序。
执行完后,再去高一级机器取下一条语句或指令,再进行解释执行,如此反复,直到解释执行完整个程序。
计算机系统结构:传统机器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在计算机技术中,把这种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但从某种角度看又好像不存在的概念称为透明性。
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含物理机器级中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
计算机实现: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信号传输,电源、冷却及整机装配技术等。
系统加速比:对系统中某部分进行改进时,改进后系统性能提高的倍数。
Amdahl定律:当对一个系统中的某个部件进行改进后,所能获得的整个系统性能的提高,受限于该部件的执行时间占总执行时间的百分比。
程序的局部性原理:程序执行时所访问的存储器地址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相对地簇聚。
包括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
CPI:每条指令执行的平均时钟周期数。
测试程序套件:由各种不同的真实应用程序构成的一组测试程序,用来测试计算机在各个方面的处理性能。
存储程序计算机: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
其基本点是指令驱动。
程序预先存放在计算机存储器中,机器一旦启动,就能按照程序指定的逻辑顺序执行这些程序,自动完成由程序所描述的处理工作。
系列机:由同一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系统结构、但具有不同组成和实现的一系列不同型号的计算机。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第4章习题答案要点-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基本知识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第四章练习题答案详解4.1 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哪两个组成部分?简述每个部分的功能作用答:计算机网络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包括服务器,网络适配器,网络工作站,网络互连设备,网络软件系统。
服务器是网络的核心控制计算机:主要作用是管理网络资源并协助处理其他设别提交的任务,它拥有可供共享的数据和文件,为网上工作站提供服务。
网络适配器也称网卡,作用是将通信介质和数据处理设备之间用网络接口设备进行物理连接。
网络工作站是网络用户的工作终端,一般是指用户的计算机。
网络互连设备连接成网络。
网络软件系统包括网络协议软件,通信软件和网络操作系统。
4.2构成计算机网络的3个要素是什么?答:3要素是计算机,通信线路和通信协议。
4.3分析描述信息在OSI模型的各个层次之间是如何流动的。
答:如图,信息由发送端应用层经过层层封装到达物理层,然后到接受端从物理层接受,然后到应用层。
4.4如何区别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答:局域网是指范围在几百米到十几公里内办公楼群或校园内的计算机相互连接所构成的计算机网络。
城域网是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所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一般覆盖十几公里到几十公里。
广域网通常跨接很大的物理范围,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几个大洲。
他们之间并没有严格定义,根据它们的作用范围大小而定。
4.5在网络互连中,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的作用有何区别。
答:中继器用于连接拓扑结构相同的两个局域网或延伸一个局域网,所起作用只是信号的放大和再生。
网桥工作再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用于连接两个是用相同协议的局域网,网桥具有“帧过滤”功能。
它能够解析由它收发的数据,并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来判断该数据包是否要转发到另一个网段。
路由器工作再OSI模型的网络层,它的作用包括连通不同的网络,选择信息传输的线路,同时完成数据帧的格式转换从而构成一个更大规模的网络。
网关用于连接使用不同协议或物理结构的网络,使数据可以在这些网络之间传输。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与解答讲解

本文所有的习题均来自教师上课布置的题目和书上,答案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第一章计算机概论1.术语解释计算机网络网络拓扑结构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通信子网资源子网2.计算机网络的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3.以一个你所熟悉的因特网应用为例,说明你对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功能的理解。
4.计算机网络如何分类?请分别举出一个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实例,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
5.何为计算机网络的二级子网结构?请说明它们的功能和组成。
6.常用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哪几种?各自有何特点?试画出它们的拓扑结构图。
7.计算机网络具有哪些功能?8.目前,计算机网络应用在哪些方面?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1.解释下列术语网络体系结构服务接口协议实体协议数据单元数据封装数据解封装2.在OSI参考模型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个层次上完成的?CA.数据连路层B.网络层C.传输层D.会话层3.数据的加密和解密属于 OSI 模型的功能。
BA.网络层 B.表示层 C.物理层 D.数据链路层4.O SI 参考模型包括哪 7 层?5.同一台计算机之间相邻层如何通信?6.不同计算机上同等层之间如何通信?7.简述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8.简述数据发送方封装的过程。
9.O SI 参考模型中每一层数据单元分别是什么?10.在 TCP/IP协议中各层有哪些主要协议?11.试说明层次、协议、服务和接口的关系12.计算机网络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13.试比较 TCP/IP 模型和 OSI 模型的异同点。
计算机网络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要点提示】采用层次化体系结构的目的是将计算机网络这个庞大的、复杂的问题划分成若干较小的、简单的问题。
通过“分而治之”,解决这些较小的、简单的问题,从而解决计算机网络这个大问题(可以举例加以说明)。
2.81.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与无连接的网络服务解析: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与无连接的网络服务就相当于生活中的电话系统和普通邮政系统所提供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体系结构第四章练习题参考解答第 四 章4.52 浮点数系统使用的阶码基值r e =2,阶值位数q=2,尾数基值r m =10,尾数位数p ′=1,即按照使用的二进制位数来说,等价于p=4。
计算在非负阶、正尾数、规格化情况下的最小尾数值、最大尾数值、最大阶值、可表示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及可表示数的个数。
解: 最小尾数值:r m -1 = 10-1 = 0.1最大尾数值:1- r m -p ′ =1-10-1 = 0.9 最大阶值:2q -1=3可表示数的最小值:1×r m -1 = 10-1 = 0.1可表示数的最大值:r m 2q-1×(1- r m -p ′)=103(1-10-1)= 900可表示数的个数:2q ×r m p ′(r m -1)/r m = 22×101(10-1)/10 = 364.53 一台机器要求浮点数的字长的精度不低于10-7.2,表数的范围正数不小于1038,且正负对称。
尾数用原码、纯小数表示,阶码用移码、整数表示。
设计这种浮点数的格式。
解 依题意,取表数范围N =1038,表数精度δ=10-7.2。
由式(4-4)得:37log(log10log 21)log 2q +> = 6.99,上取整,得到阶码字长q=7。
由式(4-5)得:16log1053.2log 2p -->=,上取整,得到尾数字长p=24。
从而加上一个尾数符号位和一个阶码符号位,浮点数的总字长为:p+q+2=24+7+2=33。
实际浮点数总字长应为8的倍数,故取浮点数总字长为40位。
多出的7位可以加到尾数字长p 中用于提高浮点数的表数精度,也可以加到阶码字长q 中来扩大浮点数的表数范围。
暂且让p 增加6位,q 增加1位,即p=30,q=8。
如图4-8所示是设计出来的浮点数格式。
图4-8 例4.2浮点数的设计格式4.58 用于文字处理的某专用机,每个文字符用4位十进制数字(0~9)编码表示,空格用︼表示。
在对传送的文字符和空格进行统计后,得出它们的使用频度如下:︼:0.20 0:0.17 1:0.06 2:0.08 3:0.11 4:0.08 5: 0.05 6:0.08 7:0.13 8:0.03 9:0.01(1)若对数字0~9和空格采用二进制编码,试设计编码平均长度最短的编码。
(2)若传送106个文字符号,且每个文字符号后均自动跟一个空格,按最短的编码,共需传送多少个二进制位?若传送波特率为9600bPS ,共需传送多少时间?(3)若对数字0~9和空格采用4位定长码编码,重新计算问题(2)。
解:(1)∵操作码编码的平均长度最短为Huffman 编码,生成的Huffman 树,如图所示,相应的Huffman 编码如表所示。
l=∑=ni i p 1×l i = 3.23(位)。
(2)根据题意,每个字符的二进制码的平均长度为:3.23×(4+1)=16.15(位)。
若要传输106个字符,则要传输二进制位数为:106×16.15 =1.615×107(位)若波特率为56Kb/s ,则传输时间为:1.615×107/(56×103)=288(s )。
(3)当采用四位定长编码时,则需要传输二进制位数为:106×4(4+1)=2×1079 84.60 一台模型机共有7条指令,各指令的使用频度分别为:35%,25%,20%,10%,5%,3%,2%,有8个通用数据寄存器,2个变址寄存器。
(1)要求操作码的平均长度最短,请设计操作码的编码,并计算操作码编码的平均长度。
(2)设计8位字长的寄存器—寄存器型指令3条,16位字长的寄存器一存储器型变址寻址方式指令4条,变址范围不小于正、负127。
请设计指令格式,并给出指令各字段的长度和操作码的编码。
解:(1)∵操作码编码的平均长度最短为Huffman 编码,生成的Huffman 树如图所示,相应的Huffman 编码如表所示。
l=∑ni p ×l i = 2.35(位)(2)由于通用寄存器有8个,则指令中通用寄存器字段应为3位;操作码字段2位可有4个码点,用三个码点表示三条指令,另一个码点则作为扩展标志。
所以3条8位长的寄存器—寄存器型指令格式如下: 由于变址寄存器有2个,则指令中变址寄存器字段应为1位;变址范围-127~+127,则指令中相对位移字段应为8位;操作码字段前2位可有4个码点,用三个码点表示三条指令,另一个码点则作为扩展标志。
扩展2位正好可表示四条指令,操作码字段则为4位。
所以4条16位长的寄存器—存储器型指令格式如下:特别地,当采用3/4扩展编码时,使用频度高的用短码表示,使用频度低的用长码表示,其相应的编码如表所示。
4.65 某模型机9条指令使用频度为:ADD (加) 30% SUB (减) 24% JOM (按负转移)6% STO (存) 7%JMP (转移)7% SHR (右移)2% CIL (循环左移)3% CLA (清除)20% STP (停机)1%要求有两种指令字长,都按双操作数指令格式编排,采用扩展操作码,并限制只能有两种操作码码长。
设该机有若干通用寄存器,主存为16位宽,按字节编址,采用按整数边界存储,任何指令都在一个主存周期中取得,短指令为寄存器--寄存器型,长指令为寄存器--主存型,主存地址应能变址寻址。
(1)仅根据使用频度,不考虑其它要求,设计出全Huffman 操作码,计算其平均码长;(2)考虑题目全部要求,设计优化实用的操作码形式,并计算其操作码的平均码长; (3)该机允许使用多少可编址的通用寄存器?(4)画出该机两种指令字格式,标出各字段之位数;(5)指出访存操作数地址寻址的最大相对位移量为多少个字节?解:(1)根据给出的使用频度,在构造Huffman 树的过程中,有两个结点可供合并,因此可生成不同的Huffman 树,其中给出一棵如图所示,相应的Huffman 编码如表所示。
∴ Huffman 编码的平均长度为:l=∑=ni i p 1×l il=0.3×2+0.24×2+0.2×2+0.07×4+0.07×4+0.06×4+0.03×5+0.02×6+0.01×6=2.61(位)STP SHR(2)任何指令都在一个主存周期中取得,那么短指令字长为8位,长指令字长为16位。
又指令都是二地址指令,所以短指令寄存器--寄存器型的格式为: 长指令为寄存器--主存型的格式为: 由题意可知:指令操作码采用扩展编码,且只能有两种码长。
从指令使用频度来看,ADD 、SUB 和CLA 三条指令的使用频度与其它指令的使用频度相差较大,所以用两位操作码的三个码点来表示三条指令,一个码点作为扩展码点,且扩展三位来表示六条指令,即采用2--4扩展编码构成3/6编码,2--4扩展编码如表所示。
∴ 2--4扩展编码(3/6)的平均长度为:l=∑=ni i p 1×l i =2.78(3)(4)由短指令寄存器--寄存器型的格式可知,寄存器号字段长度为3位,寄存器个数为8个。
则各字段长度如图格式所标识。
而对于长指令寄存器--主存型,一般变址寄存器是某通用寄存器,则变址寄存器号的字段长度为3位,则各字段长度如图格式所标识。
(5)由于相对位移字段长度为5位,因此访存地址寻址的最大相对位移量为25=32字节。
4.79 下面是一段数据块搬家程序。
在RISC 处理机中,为了提高指令流水线的执行效率,通常要采用指令取消技术。
START :MOVE AS ,R1 ;把源数组的起始地址送入变址寄存器R1MOVE NUM ,R2 ;把传送的数据个数送入R2LOOP : MOVE (R1),AD -AS (R1) ;AD -AS 为地址偏移量,在汇编过程中计算INC R1 ;增量变址寄存器 DEC R2 ;剩余数据个数减1 BGT LOOP ;测试N 个数据是否传送完成HALT ;停机NUM: N ;需要传送的数据总数(1)如果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分解为“取指令”和“分析”两个阶段,并采用两级流水线。
为了采用指令取消技术,请修改上面的程序。
(2)如果N=100,采用指令取消技术后,在程序执行过程中,能够节省多少个指令周期?(3)如果把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分解为“取指令”、“分析”(包括译码和取操作数等)和“执行”(包括运算和写回结果等)三个阶段,并采用三级流水线。
仍然要采用指令取消技术,请修改上面的程序。
解:(1)START:MOVE AS,R1MOVE NUM,R2MOVE (R1),AD-AS(R1)LOOP:INC R1DEC R2BGT LOOPMOVE (R1),AD-AS(R1)HALTNUM:N(2)解决转移指令引起的流水线断流可插入一条无效的空操作指令(NOP)。
空操作指令也要占用一个机器周期,又不执行任何实际的操作。
当N=100时,则要浪费100个机器周期(50个指令周期)。
采用指令取消技术后,仅在转移不成功时取消指令,浪费1个机器周期(0.5个指令周期)。
因此可节省49.5个指令周期。
(3)START:MOVE AS,R1MOVE NUM,R2MOVE (R1),AD-AS(R1)INC R1LOOP:DEC R2BGT LOOPMOVE (R1),AD-AS(R1)INC R1HALTN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