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现代汉语颜色词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颜色词语义分析引言颜色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视觉感知,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现代汉语中,有许多用于描述颜色的词语,每个词语都承载着独特的语义。
本文将对现代汉语中的颜色词语义进行分析,探讨其语义特征与文化含义。
颜色词语义的基本特征在现代汉语中,颜色词语义的基本特征包括色彩、亮度和饱和度。
其中,色彩指的是颜色的种类,如红色、蓝色、黄色等;亮度指的是颜色的明暗程度,如浅色、深色;饱和度指的是颜色的纯度,如鲜艳、暗淡。
这些基本特征构成了现代汉语中颜色词语义的核心。
颜色词语义的文化含义现代汉语中的颜色词语义不仅仅是描述色彩的基本特征,还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含义。
一些颜色词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如红色象征着喜庆和祥瑞,黑色象征着悲痛和死亡。
这些文化含义与中国传统思想、宗教信仰和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因此,在使用颜色词时,需要考虑其文化含义,以避免造成误解或冒犯。
颜色词语义的差异与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现代汉语中的颜色词语义也发生了一定的差异与变化。
一些新词汇的出现,如粉色、绿茶色等,丰富了颜色词语义的表达;而一些传统的颜色词,如青色,虽然保留了基本特征,但语义上逐渐发生了变化。
除此之外,颜色词的语义还可能因地域、民族和个人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异。
颜色词语义在语境中的应用颜色词语义在语境中的应用是丰富和多样的。
例如,红色可以表示激情和爱情,在描述红色鲜花时带有浪漫的意味;黑色可以表示神秘和恐惧,在描述黑夜时带有诡异的感觉。
在文学作品、广告宣传和视觉设计等方面,颜色词语义的灵活运用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视觉冲击力。
结论现代汉语颜色词语义的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汉语语言文化,揭示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颜色词语义也在不断变化与丰富。
在使用颜色词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其文化含义与语境,并在文化差异和个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解读和运用。
参考文献:1.李华. (2009). 现代汉语颜色词语义分析[D]. 南京大学.2.王明. (2015). 中国文化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J]. 江苏社会科学, (5), 44-45.3.陈晓明. (2012). 中国汉字颜色词语的文化差异研究[J]. 外语研究与教学, (S1), 61-64.。
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概念隐喻研究

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概念隐喻研究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认知能力的提高,语言作为一种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颜色词作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概念隐喻的研究对于理解汉语词汇的语义特点和构建具有丰富内涵的语言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概念隐喻进行研究,揭示颜色词在汉语中的语义特点,为进一步探讨汉语词汇的演变规律和语言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本文将对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概念隐喻进行梳理和分类,明确各类颜色词所涉及的概念隐喻类型。
其次通过对具体颜色词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揭示颜色词在汉语中的语义特点和功能。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探讨颜色词概念隐喻的形成机制,以期为其他类似词汇的研究提供借鉴。
本文将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颜色词概念隐喻差异,以期为促进汉语与其他语言之间的交流与互鉴提供参考。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颜色的认知和运用越来越丰富。
在汉语中颜色词作为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然而颜色词在语言学领域尚处于较为薄弱的地位,对其概念隐喻的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深入研究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概念隐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从理论角度来看,研究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概念隐喻有助于揭示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内在联系。
颜色词作为一种视觉词汇,其语义往往与人们的视觉感知紧密相关。
通过对颜色词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可以揭示人们在理解和表达颜色时的心理过程和思维方式,从而为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其次从实践角度来看,研究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概念隐喻对于提高汉语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颜色词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学生运用颜色词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通过对颜色词的概念隐喻进行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策略,有助于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此外研究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概念隐喻还对于跨文化交流和传播具有积极作用。
“红”“白”“黑”三颜色词中西方文化内涵意义研究

“红”“白”“黑”三颜色词中西方文化内涵意义研究在中西方文化中,红、白和黑这三个颜色词具有不同的内涵意义。
1.红色:
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和热情。
例如,中国人在过年
和结婚等庆祝活动中常常使用红色装饰物,如红包和红灯笼等。
红色还与
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和国家的主权和力量相关联。
在其他东亚国家,如日本
和韩国,红色也具有类似的文化内涵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红色通常与爱情、情绪和激情相关联。
红色常用于情
人节、婚礼和浪漫场合等,表示爱和热情。
此外,红色还被用作警示和危
险的颜色,如红灯表示停止或危险。
2.白色:
在西方文化中,白色一般被视为纯洁、无罪和清洁。
白色常常被用于
婚礼上的婚纱,表示新娘的纯洁和美好。
此外,白色还与和平和祥和有关,如白鸽被广泛视为和平的象征。
3.黑色:
在中国文化中,黑色通常与神秘、深沉和悲伤有关联。
黑色在丧葬仪
式中经常被使用,黑色衣服也代表丧事和哀悼。
在西方文化中,黑色常常被视为正式、庄重和高贵的颜色。
黑色被广
泛使用在正式场合的服装中,如西服、晚礼服等。
此外,黑色也与神秘和
未知有关,如黑夜、黑洞等。
总的来说,红、白、黑三个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内涵意义。
这些意义是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等因素产生的。
汉语“绿色”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探究

党 莉 邱大平汉语“绿色”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探究一、引言语言学科将颜色词定义为用来描述事物特定颜色的词语。
颜色词不仅展现了事物的物理属性,更反映出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级制度、审美情趣等社会属性,与各民族的文化发展密切关联,并产生丰富的文化内涵。
不同的颜色词反映不同的文化内涵,如汉语中的红、黄、黑、白、紫、绿等颜色词,都有各自丰富的文化内涵,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汉语言文化。
其中,“绿色”作为汉语中最活跃的颜色词之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且与环保等概念紧密相关,而在古代,“绿色”一词在当时的官服制度、正色观念等影响下,具有不同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绿色颜色词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其发展变化进行探究。
二、“绿色”文化的历史渊源表示“绿色”的词语最早在殷商时期就已出现,考古发现甲骨文中对“绿”字已有记载,而“绿”字最早有记录是在《诗经》中,《诗经·邶风·绿衣》里写道:“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说文解字》中对“绿”的解释是:“绿,帛青黄色也,从糸,录声。
”这里的“绿”指的是青黄色的帛的一种丝织品,这便是“绿”的来源。
自先秦时代人们就十分喜爱绿色,并用其装饰重要建筑物、贵重物件等,由于古代染料的匮乏,“绿色”一度成为权贵的象征,如在周代,绿色是诸侯大夫棺材内特定的装饰色,是等级的象征,而在秦汉时期,“绿绶”是皇室、相国等级的标志,而“绿车”是皇孙专用车辆。
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受古代观念以及制度等影响,绿色衍生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古代汉语中“绿”色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古代汉语中,“绿色”及其相关颜色词文化内涵既有褒义,又有贬义,这一方面与人的生理认知有关,即“绿色”使人联想到生命的朝气蓬勃,象征万物生长,给人一种恬静舒适的感觉。
另一方面,受古代等级观念、服饰色彩制度以及正色观的影响,“绿色”常带有低贱、卑微、淫秽的感情色彩。
1.表示淫贱、卑微等感情色彩受封建等级思想的影响,我国古代社会严格区分正色与间色,形成了正色观。
色彩词的文化内涵事迹材料

色彩词的文化内涵事迹材料色彩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用色彩词来形容事物,以达到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目的。
色彩词不仅仅是对颜色的简单描绘,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有关色彩词文化内涵的事迹材料:1.中国红:中国红是中国传统的代表色彩,象征着中国的繁荣和伟大。
它经常被用来形容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坚定的意志。
例如,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红成为一种象征,代表着全国人民的团结和勇敢。
2.金色:金色在多个文化中都代表着财富、权力和荣耀。
在古埃及文化中,金色象征着太阳神的力量和统治权。
在现代社会,金色常常用来形容成功人士和富有阶层。
例如,当一位企业家取得突破性的成功时,媒体可能会形容他们是金子般的人物。
3.绿色:绿色在自然界中代表着生命、希望和平静。
在不同的文化中,绿色还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绿色常常被用来形容嫉妒和不安。
而在中国文化中,绿色代表着春天和新生。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人们会赏花踏青,享受绿色生活。
4.蓝色:蓝色是一种冷静和安静的颜色,常被用来形容宁静、思考和深度。
在西方文化中,蓝色也是忧郁、悲伤的象征,例如“蓝调音乐”代表着忧伤的情感。
然而,在东方文化中,蓝色一般代表着稳重和坚定。
比如中国人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形容后辈超过前辈的情况。
5.黑色:黑色在不同的文化中带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黑色通常象征着悲伤、丧失和死亡。
但在东方文化中,黑色多被看作是成熟、稳重和庄重的象征。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端庄、稳重的成年人经常喜欢穿着黑色的服装。
这些例子只是其中一部分,不同文化对于色彩词的理解和运用会有所不同,因此色彩词的文化内涵也是多元且丰富的。
通过使用色彩词,人们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感、描绘事物,并同时传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精品】浅析中西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浅析中西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江露(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10804班湖北434023)摘要: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深层的文化内涵异常丰富,它们除了表示大自然中的绚丽色彩外,同时也体现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给人以不同的联想和想象,既可以用来描述不同的心理和情绪,又能体现历史文化、礼仪习俗、政治、经济等。
两者的相似之处很多,但不同之处更多,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的语义及其引申意义差异性,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翻译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试图以不同于之前的研究和论文,从颜色词体现社会风俗、经济文化、政治文化、权利等级和身份职业、情绪和人品等相关方面这一角度进而阐述中西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英汉;颜色词;文化内涵一、引言人类的的语言从一开始就深深扎根于文化中,浸入了文化的内涵。
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民族的文化对民族的语言有着深刻、全面的影响。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一种交际工具,无论从广义还是狭义角度讲,都理所当然地成为文化的载体,并在诸多方面体现文化。
总之,文化与语言是共生并存、相互依赖、互为关照的。
而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大系统赖以生存的支柱,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词汇这个层次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涉及面也最为广泛。
人类生活的这个世界中,自然界万物以其色彩首先进入人们的视野,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
因而语言中也就有了描写事物各种颜色的词,即颜色词。
颜色词作为语言文化词语的一部分,除了表示物体颜色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联想意义。
但由于英汉的文化背景、文化习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迥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表现出语言差异,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颜色所产生义联想及其隐含的寓意也不尽相同,即不同民族的人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与应用有差异,很容易引起文化含义和象征意义的误解和误用。
因此,通过对比分析汉、英语言中颜色词在社会风俗、经济文化、政治文化、权利等级和身份职业、情绪和人品等相关方面使用时所体现出来的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差异,我们就可以解读出在不同语言不同领域里中西颜色词所反射出的独特文化内涵。
越汉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及教学策略

越汉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及教学策略
中国颜色词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浓厚的民俗在世界文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中,中国颜色词文化与汉族颜色词文化的对比研究也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首先,在语义上,中国颜色词和汉语越语词文化有着本质的差异。
中国颜色词是以“五色”为基础,最大程度地反应世界色彩的多元性,而汉语越语颜色词则不同,它表达了从社会意义上到宗教礼仪、道德规范的广泛思想和观念,这种以象征性颜色表达主题特点的文化认知,反映出汉族文化中情感、情绪和观念意象之间的独特关系。
其次,在历史上,中国颜色词和汉语越语的对比不仅体现在文化的发展中,在历史变迁的过程中,也反映出其各自的文化背景和变化性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颜色词及其相关表述在不断演变和深化,成为一个千变万状的多种体裁;而汉语越语则在历史上始终保持着完整性,这种颜色用法的文化继承得到了世代的延续。
最后,在教学策略方面,实施针对中国颜色词和汉语越语颜色文化语境的比较学习,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深入的文化考察,引发更多的思考和激发趣味;同时,引入国外颜色词文化内涵相关的资料,也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颜色词文化裔的理解。
总之,通过就中国颜色词文化内涵与汉族颜色词文化内涵之间的对比研究及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增强学习者文化意识,促进颜色词文化民族传承,从而造福更多的民族文化研究。
浅析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

浅析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一、本文概述颜色,作为一种视觉感知的基本元素,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文化、艺术、心理等多个领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颜色词所承载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往往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旨在浅析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揭示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历史和心理因素,以期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颜色词的理解和认知。
本文将首先介绍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基本含义和象征意义,然后从文化、历史和心理三个层面探讨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
在文化层面,我们将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在历史层面,我们将追溯颜色词在中西方历史中的演变过程,探讨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迁;在心理层面,我们将分析颜色词对个体心理的影响,以及它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心理效应。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差异的视角,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颜色词使用,进而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二、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基本含义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用来描述和区分不同的色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和象征意义。
这些含义和象征意义往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等密切相关。
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被视为吉祥、繁荣和幸运的象征,常常用于庆祝重要节日和喜庆场合,如春节、婚礼等。
红色也代表着勇气、热情和活力,常被用于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
相反,在西方文化中,红色通常与危险、愤怒和暴力相关联,如在交通信号灯中,红色表示停止和危险。
在西方文化中,红色也常用来象征爱情和激情,如情人节和婚礼中常用的红色玫瑰。
白色在中国文化中通常与纯洁、宁静和哀思相联系。
它常被用于表达庄重、肃穆的情感,如在葬礼上穿着白色衣服以示哀悼。
而在西方文化中,白色通常象征着纯洁、无辜和神圣,常被用于教堂和婚礼等场合。
白色在西方文化中也代表着清新、简约和时尚,因此在时尚界中备受欢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摘要:人类生活与颜色息息相关,在人类语言中有着大量的表示色彩的颜色词。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因而这些颜色词除表示基本色彩意义外,还被赋予了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
然而“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的发展变化,归根结底是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语言既然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的发展变化就必然会在语言中有所表现。
”①颜色词作为语言词汇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保持其基本文化内涵的同时,必然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发生一些变化。
颜色词也以它们解释角度的不同包容了多重甚至相矛盾的文化内涵。
本文主要从不同时空和不同视角来探讨红、白、黑、黄、绿五种常见中国颜色词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国;颜色词;文化内涵;发展;矛盾一、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一)红色提到中国,提到颜色,很多人想到的词就是“红色”:红色的中国结、红色的对联、红色的汉服、红色的国旗、红色的灯笼、红色的结婚场面……红色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民间有俗语说“紫多发恶,红主新”,②因此在新婚婚礼上和辞旧迎新的春节人们都喜欢用红色来装饰。
“开门红”“红双喜”“生意红火”“走红”,这些词都表达了中国人认为红色是能带来运气的颜色。
红色在中文中最早也被称为“赤”色,代表着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
中国人以红为贵,古书上的记载,几乎每一位皇帝都会被附会出一段这种神秘的故事,罩上一层九五之尊的光环。
红色从而演化为高贵、尊严的意义。
古代宫殿室内色彩以红色为主色调,帝王宫殿叫丹墀、朱阙、丹楹等,象征喜庆和富贵。
古代高贵人家叫朱门,杜诗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还有朱户、朱邸、朱轮皆是尊贵者、有权有势者专有词。
红色服饰自古也显得尊贵,“《诗经·七月》:‘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礼记·月令·孟春三月》:‘天子居名堂太庙……衣朱衣,服赤玉。
’中古时代以朱赤为高官之服色也与此一脉相承。
”③这种自古以来的意识观念一直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传统的中国婚礼上,新娘要穿大红衣服,盖红头巾,门窗上要贴大红喜字,桌上点上红蜡烛,这样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更让人联想到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春节点红蜡烛、贴红对联、新衣以红色为主。
逢年过节,送的是红包……出现了“红娘(促成他人美好姻缘的人)”、“红颜(女子美艳的容颜)”、“红人(得到上司崇信的人)”等一系列很“红”(很流行)的词。
这种影响也反映到了现当代的政治生活中。
“红色”寓意进步、发展的力量,象征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例如红军,红色基地,红色政治,红旗等。
在文革期间,红卫兵“将大街小巷的商店门面、房屋墙壁都刷成红色油漆”,要把中国变成“红海洋”。
④当然,由于和血的颜色一样,红色也容易让人联想到血腥。
红色信号灯常表示注意﹑危险等,因而“亮红灯”往往成了很让人忧虑的事情。
可以说,红色是个让人欢喜又让人烦忧的颜色词。
(二)白色中国人常说“红白喜事”,这里“白”和“红”是相对而言的:“红”指的是“婚礼”,“白”指的是“葬礼”,这里“白喜事”是指比较老的人死去时,福享尽了,“升仙”了,所以谓之为“喜事”。
但是更多的时候,对人们而言,丧事还是不幸的,白也就成了一个禁忌颜色词。
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凶兆。
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要穿白色孝服办“白事”,要设白色灵堂,出殡时要打白幡。
与“红色”象征着“共产党革命政权”相对,“白色”象征资产阶级、反革命等,例如反动势力占据地被称为“白区”,反动势力对革命的疯狂镇压被称为“白色恐怖”。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白色的象征源跟它自身的色体源有联系”,⑤如白色与白云、白雪、白花、白玉之色相连,故有纯洁、纯净、素雅、明亮等意义。
这一点和西方文化很相似——在圣经中,white象征上帝,天使、幸福、欢乐和美德,西方人认为 white是纯粹的、优雅的,所以他们崇尚白色。
在西方国家,孩子都穿着白色进行洗礼。
新娘穿着传统洁白的婚纱,因为白色代表纯洁和贞操。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白色的西服、礼服、婚纱、鞋子等服装、首饰等也逐渐流行开来。
白色在中国文化中的内涵正在变化发展着,不同角度看似矛盾的文化内涵却并行不悖。
(三)黑色和白色一样,中国人把黑色也认为是凶色,两者在服饰方面都有所忌讳。
黑、白两色都与死人的事相关联,或者能够令人想起阴间的勾魂鬼——黑无常、白无常来。
举办丧事,都带黑纱,或穿白色孝服,佩戴白纸花等。
所以白色、黑色都容易使人联想到凶祸丧葬等不详之事,故而一般人忌讳穿着,尤其是在婚嫁、生育、过年,过节等喜庆日子里更是忌讳穿纯白、纯黑的衣裳,唯恐大不吉利。
其实,黑色并非一直都被视为凶色。
“《礼记·月令》记载,周天子在冬季也要‘居玄堂’,‘乘玄路’,‘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
《论语·乡党第十》:‘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这是写孔子的服饰,‘缁’就是‘黑色’”。
⑥古书有记载“商尚白,周尚赤,秦尚黑”。
⑦黑具有邪恶的涵义是在六朝的时候,佛教色界善业一向名白,白业即善业,而黑业就是恶业,“《俱舍论》卷十六云:诸不善业,一向名黑,染污性故”。
随着佛教影响扩大,黑的邪恶涵义就为人们接受了。
黑色容易引起沉重、深厚、幽深、摸不着、失落、厚硬、焦苦、黑烟、煤炭等联想。
现在黑色的象征意义有非法性、灾难性、耻辱、反常、阴险、狠毒等,如黑市、黑色星期五、黑色幽默、黑心肠、黑枪、黑帮、黑话、黑势力。
它在精神分析学中表示完全失去意识,堕入黑暗和哀伤,穿黑衣的人、阴影中的房屋都是令人绝望的东西。
但是另一方面,它又象征严肃、正义,如民间传说中的黑脸包公,传统京剧中的张飞、李逵等正义人物都是黑色脸谱。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黑色具有了高贵、稳重、科技的意象,许多科技产品的用色,如电视、跑车、摄影机、音响、仪器的色彩,大多采用黑色;在其他方面,黑色的庄严的意象,也常用在一些特殊场合的空间设计,生活用品和服饰设计大多利用黑色来塑造高贵的形象,深受大众喜爱。
黑色逐渐突破了传统禁忌,已成为一种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
(四)黄色提到黄色,中国人很容易就想到了象征着皇权的黄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色寓意着神圣、尊贵和权势。
黄色是一直被历代帝王所推崇和垄断的颜色,“据《清稗类抄》云:‘皇子得服金黄蟒袍,诸王则菲特此者不得服’。
”⑧皇上登基称“黄袍加身”。
所以黄色也称帝王颜色。
皇宫寺院用黄、红色调。
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源于古人对土地的崇拜:黄是土地的本色,华夏民族就发祥于这黄色的土地。
横贯于中原的黄河也是这种与黄土地一样的黄色的河。
先民崇拜土地,进而崇拜黄色。
而这和土地和阳光同色的黄色象征着地上的黄金、丰收的喜悦、生命的源头,常引起明朗、希望、贵重、喜悦、黄金、收获、富丽的联想。
黄色因为为皇家所垄断,因而象征着权势和威严。
对普通人而言还象征着金色的作物,象征着收获。
但是,现在“黄”也成了“扫”的对象,所谓“扫黄打非”,其中“扫黄”指清理黄色书刊、黄色音像制品及歌舞娱乐场所、服务行业的色情服务,就是指扫除淫秽色情、封建迷信等危害人们身心健康、污染社会文化环境的文化垃圾。
这里“黄”的“淫秽、媚俗”文化内涵主要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黄色的文化内涵不止再局限在冲过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内涵之中,黄色既可以是“高贵”,也可以是“低俗”。
(五)绿色绿在自然界是青春和生机的表象,所以绿色是生命和环保的色彩,大自然除了天空和海洋,绿色所占的面积最大,绝大部分植物是绿色,象征宁静、和平与安全,同时也常令人想到活力、希望、新鲜、青春、春天、年轻等文化内涵。
尤其是和平、希望的文化内涵,和世界各地基本是相通的。
另一方面,绿色还象征低贱,如汉朝时的仆役带着绿色头巾,元朝以后凡娼妓也都得带绿头巾,以示地位低下,因妻子又外遇而使丈夫脸上无光,低人一等叫给丈夫戴绿帽子。
此外,绿林泛指结伙聚集山林之间反抗政府或抢劫财物的有组织集团,他们是占山为王、拦路抢劫、骚扰百姓的盗匪或是聚集山林、劫富济贫的人儿女绿林好汉。
从某种意义上讲,绿色成了安宁和不安定因素都可寓之于内的一个颜色词。
二、结束语通过对以上五个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时代的变化和当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进一步丰富了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颜色词因其理解角度和色彩源的多样性,其文化内涵本身就可能包含着矛盾对立的内容,它们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对待颜色词,一定要多探究其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掌握一种语言,从而更好地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更好地理解世界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①陈昌来.《应用语言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367②周大正.《敦煌壁画与中国画色彩》.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19③易思羽.《中国符号》.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426④武斌.《百年流行时尚》.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96⑤易思羽.《中国符号》.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450⑥易思羽.《中国符号》.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454⑦邓启耀.《衣装秘语——中国民族服饰文化象征》.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253⑧仁骋.《中国民间禁忌》.北京:作家出版社,1990: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