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记录表1

合集下载

教师完整读书笔记摘抄(3篇)

教师完整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前言《教育的艺术》是英国教育家、哲学家、作家罗素的作品。

本书以罗素独特的视角,探讨了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以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

通过阅读本书,我对教育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对本书的读书笔记摘抄。

二、教育的本质1.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罗素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德、情感、思维和创造力。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体成为有道德、有智慧、有情感、有创造力的社会成员。

摘抄:“教育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唤醒智慧,激发情感,培养品德,引导个体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2. 教育是一种艺术。

罗素强调,教育不是机械的过程,而是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教育的艺术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摘抄:“教育是一种艺术,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教学技巧,发现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能。

”三、教育的目的1.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罗素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摘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2.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罗素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创造力。

罗素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摘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创造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敢于挑战的人。

”四、教育的方法1. 因材施教。

罗素认为,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摘抄:“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使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2. 启发式教学。

罗素强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读“与现象搏斗”的感悟——《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笔记王屋一中李杰小小一片云的《我和学生的两次交锋》非常精彩,王老师的点评更让人惊叹。

教育学生,不要停留在“与现象搏斗”的水平,就是要走进学生心灵、触及事物本质。

而好多时候,我之所以与现象搏斗,并屡屡有挫败感,就是因为“管理的冲动”和“道德的冲动”,唯独没有研究的冲动。

发生的今天下午的事件进一步说明了自己的无知。

第二节课刚刚结束,学校正准备组织学生问卷调查活动。

我接到我们班英语老师周老师的电话,她话语沉重、严肃,且有些急迫,问我能不能抽空出来一下。

正在开会的我,内心一紧,不得不回到办公室。

一会儿,看见满脸怒气的女英语老师,后面跟前一位高个男生。

看来又是师生冲突!英语老师径直走到我面前,把手里的一份英语试卷交给了我,说让我看看试卷上写的东西。

英语试卷上老师批语后面,写有一句极其粗俗的话,看似对老师批评的回答。

我大该明白了问题的起因经过:英语老师在阅卷时,对每份试卷都做了辛苦的点评,在课堂上又要一一查看同学们是否改正了试卷,在查看时发现了这句话,认为是对自己的辱骂,于是告到了我这里。

看到这句话时,我内心五味杂陈,理解英语老师的气愤,真想立马给这个学生两巴掌,但我知道我不能打他。

再看看这个学生,他涨红着脸,身姿笔直。

我感觉他内心充满着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时间有限,让英语老师平静后,我呵斥了一通这个学生,然后责成他自己反省,并联系家长通报情况。

匆匆离开办公室,我去组织学生问卷调查活动。

活动结束后,我带着这个学生再一次来到了办公室。

时间离下节课还有15分钟。

这一次我还是没有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本质,依然与现象搏斗:向这个学生询问了整个事件过程,他说是在和同学相互说笑时随手写下那句惹事的话的。

不能不说他的理由很充分,这里乡风粗俗,有些粗话已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就像网络中有些人动不动说的“sb”一样。

偶尔在校园的公共场合也会听到同学之间的这样恶语。

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3篇)

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教育的艺术》摘抄:1. “教育是一项艺术,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成为独立思考、有道德品质的人。

”(第3页)2. “教育者的任务不仅是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目标。

”(第10页)3.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第15页)4. “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第20页)5. “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在团队中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第25页)二、《教师的修炼》摘抄:1. “教师修炼的第一步是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第4页)2. “教师修炼的核心是专业成长,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10页)3. “教师修炼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学生的不同表现,能够保持冷静、理智,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第15页)4. “教师修炼要注重人际关系,与同事、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20页)5. “教师修炼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反思、总结,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进步。

”(第25页)三、《教学的艺术》摘抄:1.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能力的过程。

”(第3页)2. “教学者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10页)3. “教学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

”(第15页)4. “教学者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第20页)5. “教学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25页)四、《教师的幸福》摘抄:1. “教师幸福来源于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热爱,以及在工作中不断取得的成就。

2023年教师读书笔记_1

2023年教师读书笔记_1

2023年教师读书笔记2023年教师读书笔记1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在《博物馆》里写道,“王冠的寿命比头长。

手输给了手套。

右脚的鞋打败了右脚。

”肉体终将被岁月消耗,容颜从未到达永恒。

就像是陈道明在江一燕的新书《我是爬行者小江》序言里写的,“不少演员费尽周折地美化自己的样子,我却宁可你花更多的时间来涵养你的才情。

比如像现在这样,写一本书……”江一燕是谁?走进公众的视线,她是女明星、女演员、女文青、女歌手、旅行者、公益者……总之,是风光旖旎的俏姑娘,生活在一个浮躁奢?的圈子里。

人人都是说文艺圈是个大染缸,好姑娘也好得不够长。

可是,在这本书里,我们遇见的是江小爬、江软软、江不怕、江老师、灰姑娘小江。

她不是《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里的周蒙;不是《南京、南京》里的江香君;不是《双食记》里的COCO;这一次,她要做成她自己!“请允许我做我自己”,她以行动冲着阳光大声宣誓,背起行囊,打开心房,向属于她的世界出发!去收集路上的比物质更宝贵的经历、体验和思想。

从未试着打碎银屏上的边框去审视一位女明星,断想水银灯下的光鲜是她们享用一生的甜蜜。

然而,江小爬说,“悲伤和快乐一样美好”。

小江文艺女青年的气质是她一生逃脱不掉的宿命,就像如来佛是孙悟空的宿命一样。

宿命的眷顾充满爱意,她是天生的写作者,她用墨迹倾诉爱恋与孤独、清醒与迷失、纯洁与污浊、渴望与寂寞,这些情绪像泛滥的河流,冲入她的身体,每七年一次轮回,为她的蜕变成长提供给养。

那篇《红》,就是一见钟情与长厢斯守在岁月的苍穹下倾尽一生的博弈,真丝红裙是他们争夺的信物。

书中那些明艳的、灰暗的、欣喜的、悲伤的照片是所有感情的注脚,它们陪小江一起走过日本、坦桑尼亚、肯尼亚、德国,陪她流浪在青春路上。

小嘎村,是江一燕魂牵梦萦的地方,甚至连下一场大雨,她都念念不忘,“我的孩子们藏好了吗?”如今的公益事业仿佛是一处逗秀场,充满喧闹和匪夷所思。

在人们一边痛骂裸捐,一边泡酒吧逛夜店的时候,小江开始了她的公益爬爬之旅。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1利用空余时间,细细研读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读后真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

这本书从教师的思维方式入手,通过90个案例讨论教师思维方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帮助教师“认识自我”。

这本书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那里面许多发人深省的语句深深吸引着我,从许多的教学案例中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

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如一缕春风让教师们呼吸到春的气息,如丝丝细雨滋润着教师的心田,给迷茫中前行的我们指明了方向。

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

“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

”此时,我的眼前又出现了这样一幕:有次排队做操时,我发现一位男生在交头接耳,于是批评了他,男孩羞愧得低下了头,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我心软了,问他:“以后还讲废话了吗?”男孩委屈极了,“老师,我是提醒同学戴上红领巾,才讲了这句废话的。

”我顿时为自己的简单粗暴的做法后悔不已!如果早看到这句话,我也许就不会好心办坏事了。

“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

”读到这,我想到了去年我班转来的一名新同学。

上课时,他总爱把手伸进抽屉里做小动作。

刚开始时,我看到时轻轻地叫一下他的名字后,他就坐端正了。

过了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

几天下来,总不见起色。

我想,是不是我方法上出了问题。

后来,我说:“这几天我发现某某同学比以前上课用心听讲了,作业也做得很棒了。

希望他做个永远的乖孩子。

”听了我的表扬,他很端正地坐好。

几天下来,尽管有时还要做一下小动作,但比以前少多了。

在以后的几次默写中,空格也少了很多。

好多次早晨,他看扫地的同学没来,都主动打扫着,看着他认真的背影,我的心里一阵激动。

是啊,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记录表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记录表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记录表书籍或《给幼儿园教师的一把钥匙》文章名称作者刘明轩阅读时间2019年11月23日精彩摘录:一、怎样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教育策略)1、帮助幼儿建立合理的一日常规2、对幼儿生活和卫生习惯的培养可以采取游戏化的方式,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督促。

要采取适合孩子的方式将枯燥的习惯养成变成符合孩子需要的、轻松有趣的活动。

如:吃完饭后由用布袋木偶做的“小老鼠偷油吃” 的游戏,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逐渐养成饭后擦嘴的习惯。

3、家园要协同一致地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

4、从成人自身做起,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树立榜样。

有意识地与幼儿一起做好个人卫生工作。

如:外出游戏、解大小便后对孩子说“来,我们一块洗手,把该死的细菌洗掉!” “准备吃饭,大家一起去洗手吧!”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

成人要有不影响别人的好习惯,才能要求孩子做到,如说话轻轻,走路轻轻,拿放东西也轻轻。

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不应按成人的意志而随意改变。

如:要养成午睡的习惯,午睡时间到了就要让孩子午睡。

5、通过多种途径,使幼儿明白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的好处。

学习有关良好卫生习惯的儿歌、故事。

如:将《白雪公主》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如果白雪公主参加宴会时,穿的衣服脏兮兮,手脸都不干净,王子就不会喜欢她了。

直接告诉孩子该怎样做。

饭后用纸巾擦嘴,尽量保持桌面清洁,保持衣服的整洁等。

不随地乱丢纸屑,这些行为不仅自己舒服,而且还保持了环境卫生。

6、幼儿在生活习惯的养成中遇到困难时,成人要适当帮助而不是替代。

二、怎样让幼儿成为一个自理能力强的人(教育策略)1、给予幼儿自己做事的机会,不包办代替,满足幼儿自己做事的愿望的愿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

2、留心观察、研究幼儿当幼儿发生消极情况时,要了解原因并及时进行针对性教育3、尊重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接纳幼儿做事的过程中的不完善4、帮助幼儿逐步掌握自理生活的方法。

《做不抱怨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

《做不抱怨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

《做不抱怨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
《做不抱怨的教师》是孙兆礼老师针对当前教育环境中教师普遍存在的压力与挑战所编写的书籍。

书中通过多个实际案例和生动故事,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该书强调了教师心态的重要性,鼓励教师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从而实现自我成长和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该书从教师的压力源、抱怨的危害、如何停止抱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专业发展、寻找职业幸福感等方面进行阐述。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对这本书有着深刻的共鸣。

教育确实是一种智慧,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我们有良好的心态和情感管理能力。

《做不抱怨的教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态度和行为。

首先,心态决定一切。

教师的心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氛围和效果。

一个积极乐观的教师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而一个充满抱怨的教师则可能让学生感到压抑和不安。

其次,教育需要爱心和耐心。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耐心,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成长。

最后,寻找职业幸福感。

幸福感来源于对工作的认可和成就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享受
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成功,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职业幸福。

总之,《做不抱怨的教师》是一本值得每位教师阅读和思考的书籍。

它提醒我们,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不要忘记初心,保持积极的心态,用心去教育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艺术,只有用心去做,才能真正做好。

教师读书笔记记录表

教师读书笔记记录表

教师读书笔记记录表读书笔记20篇1.《老人与海》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在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却拉不上来。

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

后来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弃,最终突出重围,将大鱼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

2.《童年》这本书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写照,高尔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再现了黑暗统治下的孩子从觉醒到长大的苦难历程。

阿廖沙是一个悲惨、可怜的小孩,他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过的,他的生活可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幸福,充满阳光和爱。

他的外祖父性情暴躁,贪婪、自私;两个舅舅也很自私、粗暴,这些都在年幼的阿廖沙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当时沙皇统治时期的困苦生活,让我知道了现在的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热爱生活,努力学习,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把这个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3.《海底两万里》这几天,我看了一本《海底两万里》,这本书非常有意思。

其中,我被《海底两万里》中的冰山这一节内容深深打动了。

他们在南极地区航行,在回来的路上,不幸被冰山困住,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的生命。

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刻啊想想他们,在危险的情况下,他们头脑清醒,用智慧战胜了困难。

那我呢我从小到大都很胆小,而且在困难来临的时候没有勇气去面对、去战胜它。

而《海底两万里》给了我一些勇气,我应该学习他们的那种不畏艰险的精神《海底两万里》虽然只是一本冒险小说,但它却给了我许多的勇气,它让我勇敢地去面对现实,不能胆小怕事4.《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记录的是海伦.凯勒一生的事。

书中感人心腑的故事,总是在我受到困难和挫折是鼓励我,不要后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济阳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假期读书记录表
书籍名称及作者
《学习的本质》安德烈·焦尔当
摘录章节
第一部分学习的重要性
阅读教师
吴雪
阅读时间
精 彩 摘 录
每一个认真听取孩子答案的人都是具有革命性思想的人。
—弗朗索尔·多尔托
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习者个人才能进行学习,别人不能取而代之。这么说会让支持知识的简单传递的人感到不悦,他们一再重复:“要想让学生学习,只需好好教课。”
阅 读 感 悟
通过阅读学习的重要性这一部分内容,我有以下几方面的感受。
首先,只有学生愿意学习了,学生才能学好。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更多地是如何教,而很少考虑到学生是否愿意学习,如果学生学不会,我们就会去批评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通过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认真的研究教材,充分的备课,让学生愿意上我所教的学科,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学,这样学生就能够学好。
另外,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后,学生很容易混淆,原因就是学生分不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所以学生在做题时才会经常出错。如果我们在教学时,不只是让学生周长和面积的概念,而是学生指一指哪是它的周长,哪是它的面积。学生就很容易区分出来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要只想着考试考不考,而是想着怎样学生更好的学会所学知识,为孩子提高整体素质来考虑,如果我们这样考虑了,我们在教学中就不会因为怕麻烦,而直接告诉学生结论了。
对学习者的先有概念的考虑必须成为一切教育计划的出发点。
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一个人会听不进别人说的话。换句话说,我们只会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和强化我们原有信念的东西,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但如果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东西,不就不存在“学习”这回事了吗我们要解决的是后面这个悖论。其实,这一现象意味着我们只有借助自己的概念才能学习,但同时,这些概念必须被改变。如果学习只是记忆,那么这些困难、不足和错误就不重要了,可是我们要面临选择,要决定我们的生活,要形成自己的概念。
其次,老师教了并不等于学生学会了。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这里我都讲过了,学生怎么还不会呢在考试的时候,当老师看到试卷时,觉得题并不难,在平时的教学中都反复讲过了,但学生考出的成绩往往并不理想。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老师教了并不等于学生学会了。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上课老师讲的时候,听得很明白,但是孩子年龄小,不知道及时的进行复习,到第二天或者过了几天,又不会了。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重点、难点的知识要反复进行强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读了这一部分内容之后,我的收获还是颇多的,当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时我们因为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太麻烦,就把这一过程省略了,直接把结论告诉了孩子,让孩子根据结论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为学生不理解,所以学生在做题时就会出现很多错误。比如,我们在教学认识方向时,如果实际中的方向和地图上的方向,我们都讲,有很多学生就会混淆,于是,有的老师叫干脆只教怎样看地图上的方向,这样就不会混淆了,而且考试也不考生活中的方向。但是学生学了方向之后,只会应对考试,这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吗有一次,我带着儿子和邻居家的小男孩到大堰上去玩,邻居家的小男孩站在大堰上说:“我上大堰上来,找不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了。”是啊,他只会看地图,不管走到哪里,他都找不到东西南北啊。
一系列关于学习的错误想法限制、束缚了教学实践和文化实践,他们使人们走上了歪路,甚至教师自身也未能幸免。虽然人指出这一点会让他们不快,但我们还是要说,他们中的很多人把“教”和“告诉”混为一谈了。
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把他认为过难得知识砍掉,把能够证明他所要传达的信息的论据收集起来,从而完成意义的炼制。他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在无意中让学习者失去了最具有教学意义的方面之一。
有一个观点是大家的共识,那就是教和学之间并无之间关系。我们早就知道,学生从来不可能吸收老师教的所有东西,否则也就不会出现考试和测验中的“及格线”。
当教学被当作一种简单的知识传递时,他便不能引发学习,甚至还会阻碍学习。有多少人在二十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后,才重新拿起一本小说或者一首诗来读学校让他们兴致全无。80%的人表示,他们对学校里的理科内容很厌恶。对于许多人来说,科学方法只是一种筛选手段。对于另一些人而言,科学知识会导致很多非理性的做法,他们很快就在日常生活中把科学和生态灾难联系在一起,或者把科学和失业联系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