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人种志研究方法应用於产品开发之使用需求研究

合集下载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化的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工具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化的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工具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化的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工具人工智能技术在如今的商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之一就是在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领域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智能化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工具,企业可以更加准确、高效地了解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的动态。

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并介绍一些相关的案例。

一、智能化市场调研工具的应用市场调研是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和产品规划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结果往往不够精准。

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市场调研工具可以通过处理大数据和自动分析的方式,提供更准确、全面的市场信息。

1. 数据采集与分析智能化市场调研工具能够自动从互联网等多个渠道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

这些工具能够识别和收集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信息,包括消费者需求、竞争对手的市场表现、行业趋势等。

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商业决策。

2. 用户调研与行为分析智能化市场调研工具可以通过对用户行为的追踪和分析,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偏好。

通过监测用户的搜索记录、购买行为、社交媒体互动等数据,工具可以建立用户画像,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目标受众分析。

这样的工具还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情感分析等技术手段,自动解析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评论和意见,从而帮助企业改进产品或服务的缺陷。

3. 市场趋势预测与预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市场调研工具还可以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

工具可以识别市场中的新兴产品或服务,识别关键竞争者的动向,并预测市场变化的可能影响。

这样的工具还可以及时发出预警,让企业可以及早作出调整和应对。

二、智能化竞争分析工具的应用竞争分析是企业制定竞争战略的重要依据之一。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智能化竞争分析工具,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竞争对手的策略、产品和市场表现,从而制定更具竞争力的战略。

人工智能研发智能产品和提高人工智能应用

人工智能研发智能产品和提高人工智能应用

人工智能研发智能产品和提高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作为当下科技领域的热点话题,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不断取得突破,智能产品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大。

本文将就人工智能研发智能产品和提高人工智能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且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人工智能研发智能产品在人工智能研发智能产品方面,首先需要明确产品的定位和目标。

根据题目的描述,我们可以将智能产品的方向定位为服务行业。

例如,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开发一款智能客服系统,用于提供用户的在线咨询服务。

其次,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

通过与目标用户的深入交流,收集用户需求并进行整理,这样才能确定产品的功能和特点,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在智能客服系统的例子中,可以考虑添加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功能,以提升用户体验。

接下来,进行人工智能算法与技术的研发。

在智能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人工智能算法和技术起到核心的作用。

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人工智能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等,结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对系统进行训练和优化,实现智能化的响应和解答。

最后,进行产品的测试和上线。

在完成智能产品的开发之后,需要经过全面的测试和评估,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对于智能客服系统而言,可以通过模拟用户场景,测试系统的响应速度、准确性等指标。

当产品通过测试后,即可进行上线发布,供用户使用。

二、提高人工智能应用除了研发智能产品,提高人工智能应用也是目前的热点之一。

以下是几个有针对性的方法:1. 数据集的优化:人工智能应用依赖于大量的数据集,因此数据集的优化对于提高人工智能应用非常关键。

可以通过数据清洗、去噪、标注等手段,确保数据质量和准确性,提高模型的智能水平。

2. 算法的创新:人工智能算法的创新对于应用的推动至关重要。

在算法研发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数学模型和思想,结合人工智能的特点,提出新的算法和模型,进一步提高应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对产品开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市场调研、创意发掘、生产流程、用户体验等方面,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一、市场调研传统的市场调研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而且结果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迅速收集并分析各种市场信息,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预测市场趋势,帮助企业更快地抓住市场机会。

二、创意发掘产品开发的第一步是创意发掘,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提供宝贵的帮助。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人工智能可以挖掘出潜在的创新点,挑战传统思维模式。

此外,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人工智能还可以生成创新的设计灵感,为产品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三、生产流程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例如,借助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实现对产品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减少人为的错误和浪费。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智能监控、预测维护等技术手段,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四、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用户体验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实时了解用户需求和偏好,进而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体验。

举个例子,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智能音箱可以根据用户的语音指令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从而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五、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产品开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人工智能技术在这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可以根据用户画像和行为分析,精准定位目标用户,制定更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智能客服、聊天机器人等形式,提供即时的客户服务,增强用户黏性。

六、质量控制产品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质量控制方面提供有效的支持。

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和优化,提升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生产效率的研究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生产效率的研究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生产效率的研究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其中之一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生产效率。

本文将探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生产效率的研究。

1. 人工智能介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中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和开发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

与传统的计算机程序不同,人工智能技术使机器能够自主地从经验中学习、理解、推断和决策。

2.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生产效率的意义传统的生产方式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这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而且还容易出现人为因素导致的生产故障。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优化生产流程,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能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减少人为干预导致的错误。

3. 人工智能在生产中的应用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

下面以三大方面来介绍人工智能在生产中的应用。

3.1 智能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机器人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智能机器人技术(Intelligent Robot Technology)正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机器人赋予了更智能化、自适应性和灵活性。

利用智能机器人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如物流自动化、库存管理与预测、智能制造等。

此外,智能机器人技术还能够对生产流程中的一些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如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数量、质量等。

3.2 智能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技术(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的结合,成为一种新型的智能化生产方式,被称为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智能物联网技术通过无线传感器、智能设备等各种物联网技术设备,实现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使工业生产系统具有更高的可视化、自适应性和智能化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3.3 大数据分析技术随着数据量的剧增,如何将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以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成为了生产企业的关注焦点。

软件工程中的敏捷开发方法研究与应用

软件工程中的敏捷开发方法研究与应用

软件工程中的敏捷开发方法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软件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软件开发结果的质量和效率。

近年来,软件工程领域中敏捷开发方法的兴起引起了敏捷开发这一思想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围绕敏捷开发方法的兴起与应用以及各类敏捷方法的比较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敏捷开发简介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增量的软件开发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以人为本、强调实效、注重团队合作和客户满意的软件开发方法,在敏捷开发过程中,软件开发人员通过快速、灵活地满足客户需求,来解决需求变更、时限压力和团队组织等问题。

敏捷开发方法追求最终的用户满意度,通过持续交付和反馈机制,使得软件迭代周期更短,软件质量更可靠。

在敏捷开发方法中,开发团队通过迭代实现软件的开发,并且通过不断的改进过程和不断的交付验证产品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因此,敏捷开发方法更侧重于开发人员的个人和团队能力,更关注解决实际的问题,追求团队协作,更强调快速、适应性开发,以客户的满意度评估开发过程和结果。

二、敏捷开发发展历程敏捷开发方法起源于1995年,当时17位软件精英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宣言,“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可用的软件胜过详尽的文档”“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

这个宣言引发了软件行业的一场变革,即敏捷开发运动的兴起。

随着敏捷方法的逐渐发展,包括Scrum、XP、Kanban、极限编程等多种敏捷方法被开发出来。

各种敏捷方法结合了不同的操作规范、实践和流程,适用于不同的软件开发场景。

三、敏捷开发方法的比较1.ScrumScrum方法是敏捷开发中最受欢迎的开发方法之一,它主要关注团队间的协作和快速迭代。

Scrum方法强调工作时要把工作顺序化、清晰化,让各种工作同时开展不仅能提高开发效率,还能减少工作出错率。

同时,Scrum中更加注重工作任务、进度和反馈。

新产品开发与需求研究的方法

新产品开发与需求研究的方法

新产品开发与需求研究的方法摘要现代市场营销学理论中非常在产品开发中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这源于当今市场环境中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者越来越多,而消费者在充分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需求层次发生了变迁,整个群体也分化为不同消费特征的集合。

因此,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或者改进产品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和客户需求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强调外部知识资源对于企业创新过程的重要性。

新经济时代的特征之一是科技与科技间的不断融合,善于整合内外部资源的企业将拥有更多的创新机会,也更具有优势。

对于企业来说,用户就是非常重要的外部资源,为了能够快速地响应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需要用户能够积极参与新产品的开发过程,将其整合到企业的价值创造中,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关键词:新产品开发客户需求创造消费AbstractModern marketing theory very in product development in customer demand-driven, it originated in the current market environment in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market players more and more, and consumers in fully meet basic needs, on the basis of the demand level changes happened, whole populations also divided for different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 Therefore, the enterprise in developing new products or product improvement process, fully understand and customer demand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more and more emphasis external knowledge resources for enterprises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 process. The new economic era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tween constantly fusion, good at integrat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of enterprises will get more innovation opportunity, also have an advantage more. For companies to, the user is very important external resources, in order to be able to quickly respond technology and the change of market demand, the enterprise needs to user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incorporate them into enterprise value creation, and thus enhanc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 and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usersKey wordsNew product development customer demand create consumption引言用户参与新产品开发是指企业在产品开发的概念阶段或者设计阶段让用户参与进来,满足新产品开发各阶段知识需求的过程。

人工智能让医药研发变得更快更准确

人工智能让医药研发变得更快更准确

人工智能让医药研发变得更快更准确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医药领域也开始逐渐融入这一领域。

众所周知,医药研发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而且研发过程需要深入了解人体生理学、疾病发展等知识,才有可能开发出有效的药品。

然而,如今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所具有的高精度、高效率和自动化等特性,成为医药研发的有力工具,使医药研发更快、更准确。

一、人工智能在医药研发中的应用目前,人工智能在医药研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筛选传统的药物筛选方式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大量的试验和数据分析,成本高、效率低。

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和机器学习的方法筛选出潜在的药物候选物,减少了实验室实验的过程,提高了效率。

Pharmaceutical Intelligence等公司已经开发了可以做到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潜在药物相对于目标蛋白的亲和性进行预测,从而帮助化学家更有效和快速的筛选药物候选物的程序。

2. 药物设计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对药理学和蛋白质形态学进行深度挖掘和快速识别的能力。

结合生物信息学、计算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进行分子模拟和药物设计。

这些方法相较于传统方法大大缩短了开发新药的时间。

比如, 酷宝手持AI药物设计平台是一款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药物设计的平台,据公开资料显示,该平台极大的提高了药物设计效率,使药物设计的时间缩短了至少一个量级。

3.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符合多个条件,并且还需要不断调整以满足进一步的研究需求。

传统的试验方式需要在人力和物质资源上投入大量的成本,但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优化和完善临床试验的设计、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等环节,减少人力和资金投入,提高试验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行动和炎症性肠病方面的临床试验, AI 项目的目标是利用机器学习技术预测患者有无炎症性肠病,并开发针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案,以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和临床医生的生活。

人工智能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人工智能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1.2 人工智能的发展和现状人工智能诞生于上世纪中期。

1950,一位名叫Marvin Minsky的学生,后来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他的同学Dunn Edmun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神经网络计算机。

巧合的是,在1950年,计算机之父Alan Turing提出了一个世界闻名的想法,图灵测试。

根据图灵的观点:如果一台机器能与人交谈,不能被识别为机器身份,那么机器就是智能的。

同年,图灵还大胆预测了拥有智能机的可行性。

1956年召开的一个会议上,由达特茅斯学院计算机专家John Macarthy提出了“人工智能”。

后来,它被看作是人工智能正式诞生的标志。

在这次会议后不久,麦卡锡搬到了麻省理工学院达特茅斯。

同年,明斯基也搬到了这里,后两人共同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MIT人工智能实验室。

1956年会议结束后,人工智能迎来了快乐时光的第一阶段。

十多年来,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数学和自然语言领域,以解决代数、几何和英语问题。

这使得许多研究人员能够看到机器对人工智能发展的信心。

甚至在那个时候,许多学者都认为:“二十年后,机器就能完成人类所能做的一切。

”20世纪70年代,人工智能进入了痛苦和困难时期。

由于人工智能研究缺乏项目难度的预测,与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的合作计划失败了。

与此同时,舆论压力也开始放缓到人工智能,这导致了大量的研究资金转移到其他项目。

1980年,卡内基梅隆大学设计了一个“专家系统”被称为数字设备公司XCON。

所领导的是一套完整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计算机智能系统。

该系统每年可节省四千零一美元以上的公司1986。

这个商业模式,它是硬件如Symbolics,Lisp机器,和IntelliCorp,AION等软件公司。

此时,只有专家系统行业的价值高达5亿美元。

可以计算获胜的游戏。

对于人工智能而言,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行为的各种任务,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

2 人工智能的研究方法智能的定义和本质是什么?到目前为止,尽管各种说法很多,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 動 的 階 層 層 次
活動層級
行為層
操作層級
第二章 文獻探討-cont.7
2.6. 劇本法 劇本法是以敘事形式,對活動做有形的描述。 本研究透過劇本法的描述,來詮釋產品概念的適用情境。 設計師都是說故事的人,設計師述說的故事是由設計品帶出 的行為,設計由某角度而言是說故事的產出物。 (余德彰等,2001)
第三章 研究方法-cont.1
研究流程
第三章 研究方法-cont.2
3.1. 人種誌研究調查 本研究之人種誌研究調查主要分為兩大階段。 第一階段剛進入本研究時,對其內容與範疇尚不明確,先透 過與老師的訪談,以及對學生在學校一天的生活觀察,了解 他們在學習場所的基本生活型態。 透過這樣的初步了解,有助於下一階段研究的實施規劃。 第二階段,我們選定一特定課程-社會課,針對老師及學 生在教學與學習過程中的活動,做深入觀察。
第三章 研究方法-cont.3
3.1.1. 第一階段田野調查 第一階段田野調查的主要目的,是初步了解現今小學生在學 校的作息情況。 本研究選擇的觀察對象為台北縣三重市的集美國小五年級五 、七、八班的學生,其每班的人數大約35人左右。 本研究為了得到較客觀的研究觀察,針對觀察對象,從早自 習、上課、午休、放學,做各階段性的錄影採集。
第一章 緒論-cont.2
1.4. 論文架構 本研究採用快速人種誌的方法,透過兩階段的田野調查來蒐 集資料。
第一階段: 透過與老師的訪談,以及觀察學生在學校一天的生活狀況,了解 他們在學校的基本生活型態。 第二階段: 透過參與觀察,獲得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記錄,透過家長以家庭 紀錄工具蒐集學生在家學習的家庭記錄,以及針對學生的學習用 品做書包內容調查。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傳統人種誌研究 人種誌在描述一個種族或一個團體中人的生活(Creswell, 1998),並解析其與文化中的人、事、時、地、物各因素之 交互影響過程。 研究者必須「長時間參與」,或以「一對一的訪談」方式蒐 集資料。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1. 研究方法 訂 定 研 究 問 題 集 析 誌 蒐 分 種 料 料 人 資 資 寫 撰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結果
4.1. 資料分析 本研究將第一階段田野調查所得的資料,編碼成觀察記錄表 ,再經由分析以獲得初步的使用者需求資訊,同時能作為第 二階段田野調查規劃時的參考。 第二階段田野調查所得的資料,包含參與觀察所得的觀察記 錄、學生使用的文件資料和環境的觀察資料等。 本研究將這上所獲資料透過議題分析,整理成活動的主題, 並從中獲得設計的觸發。
第三章 研究方法-cont.12
3.1.2.4. 書包內容調查 書包內容調查主要是希望從物的使用,來建構出學習活動中 的行為模式。 書包內容調查的方式是請學生,將當天所攜帶的所有物品擺 出來,再對每件物品加以編號,然後以相機拍照記錄,同時 針對較特殊的攜帶物品,對學生做訪談。 其中物品編號的目的是為方便與學生溝通和日後記錄。
第三章 研究方法-cont.16
3.2 活動理論解析 活動理論的發展,提供一個完整的架構用以描述使用者之使 用活動(Nardi,1996)。 該理論在自然的情境下分析人類的行為,並考慮到人類心智 成長的因素和社會文化的影響。
活動理論分析步驟
第三章 研究方法-cont.17
以活動理論分析步驟進一歩解析田野調查的資料,分成幾個 步驟: 1.分類: 活動理論解析的第一步,就是將活動做分類,本研究將田野 調查初步分析的重要議題,歸納整理成如下圖所示之分析矩 陣圖。
第三章 研究方法-cont.8
3.1.2. 第二階段田野調查
針對本研究的內容 對老師及家長作詳盡的說明
正式觀察的前一週 進入該班作探索性的觀察 以了解該班課堂上的學習概況
第二階段田野調查流程
第三章 研究方法-cont.9
3.1.2.1 研究說明 人種誌研究中最困難的部分,就是研究者在初期要進入一個 陌生的領域時,該領域的族群對於外來的入侵者,總有絕對 的排斥心理。 所以詳細和誠懇的研究說明,以及研究人員圓融的溝通手法 與技巧,將是研究成功進行的關鍵。
本研究透過書包內容調查,從「物」的角度了解使用者。 書包內容分析圖所示,先調查學生會使用哪些「物」;再探 討這些物品對學生而言,提供了什麼樣的「用途」;這些物 品的使用,是為了什麼樣的「目的」;以及「為什麼」學生 會這麼使用。
書包內容分析圖
第三章 研究方法-cont.15
透過一連串的脈絡分析,由現有活動的脈絡,可以反向推 演,針對特定的學習目的,產品設計必須提供哪些用途(功 能),配合這些用途(功能),則可以發展出什麼樣型態的 產品。
第三章 研究方法-cont.20
以活動理論做初步解析 記 錄 表

第三章 研究方法-cont.21
3.3 劇本法發展 透過活動理論的解析,可以建構出學習型態的整體架構,並 挖掘出使用者在學習活動的潛力需求。 本研究以活動理論解析的活動動機為設計切入點,透過描述 學生學習的活動、習慣、環境,建構出活動的輪廓,再考慮 配合此一活動的潛在需求,很自然的就可以將學習工具的形 式發展出來。
第一章 緒論-cont.1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以「小學生數位學習產品」為研究案例,故研究目標 以國小高年級的學童為主。 研究探討的範圍,在於透過觀察、訪談、物品的使用調查等 資料收集(人種誌研究方法),分析整理出設計方針(活動理 論),最後以劇本法做設計方針的詮釋。 研究限制,由於人力、資源及時間有限,本研究必須藉錄影 方式來輔助研究者觀察,透過反覆的檢視資料,提高獲得有 效資料的機會。
第三章 研究方法-cont.6
3.1.2. 第二階段田野調查 完整學習活動流程的觀察
了解老師與學生準備的過程與內容
了解課堂上進行的活動、課後學生做作業的過程
了解學生的作品呈現狀況
第三章 研究方法-cont.7
3.1.2. 第二階段田野調查 本階段田野調查,蒐集多方面的資料。 • 以攝影機記錄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師生互動、教室資源利 用的參與觀察。 • 請家長以本研究所設計的家庭記錄工具,來記錄學生的在 家學習情形資料。 • 透過作業、聯絡簿等文件資料,了解學習過程的資料。 • 透過學生書包內容調查,及訪談學生對各物品的使用方式 、使用目的、使用動機、使用時機等。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結果-cont.1
4.1.1. 第一階段田野調查資料分析
觀察記錄表
更 進 一 步 的 研 究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結果-cont.2
4.1.2. 第二階段田野調查資料分析
第三章 研究方法-cont.4
3.1.1. 第一階段田野調查 從拍攝記錄的資料中,透過文字做情境的描述詮釋,再透過 行為的概略分類解析,對小學高年級生一天的學習生活型態 ,做初步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此階段調查的結果分析,同時提供了第二5
3.1.2. 第二階段田野調查 第二階段田野調查的主要目的是針對特定課程施行的觀察, 來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發生的活動。 此階段以台北縣三重市的集美國小五年五班,進行社會科第 十二單元「乾燥地區居民的生活方式」的教學,作為田野調 查的主要範圍。
第二章 文獻探討-cont.2
2.2.1 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是透過幾個基本的方式進行資料的蒐集: 1.訪談:研究者可以游擊式的搜尋受訪者,在透過非正式的聊天
方式來獲得研究的資訊。
2.視覺化的故事:研究者可以從目標對象中,挑選比較會表達或
比較會說故事的人,較容易獲得關鍵的資料。
3.快速人種誌:此方法主要是透過長時間,在目標對象不自覺的
第三章 研究方法-cont.11
3.1.2.3. 家庭記錄 家庭記錄主要是為了採集學生在家裡的學習生活,所使用的 研究方法。 此方法主要是提供一套記錄工具給家長,家長依循工具所提 供的任務與功能做成記錄,研究者由此記錄,採集研究所需 要的資料。
記錄工具: 即可拍相機一台 任務說明書一本 研究說明書一本
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cont.1
2.2. 快速人種誌研究 在質化研究中,人種誌研究成為社會研究的一種普遍的途徑 ,它被許多學科或應用領域所採用。 (Hammersley & Atkinson,1995) 快速人種誌是一種田野蒐集的方法,在有限的時間和相當的 時間壓力下,它能夠提供對於使用者和他們行為上合乎道理 的了解。(David R.,2000)
第三章 研究方法-cont.10
3.1.2.2. 參與觀察 本研究參考第一階段田野調查的觀察結果,決定以課堂互動 較高的五年五班師生,作為本研究的觀察對象。 本研究針對以下的活動與行為,作為主要觀察的重點:
課堂上的教學活動、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學生在課 堂上的學習行為、學生對於學習空間的使用、教學活動中工具的使用、 教學活動的相關教材、學生的學習成果,包括海報、作業、資料等。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快速人種誌的方法,透過田野調查蒐集資料,來 了解國小高年級學生的學習狀況。 其主要分為兩階段: 第一階段的田野調查是對觀察目標的初步探索。 第二階段才是重點範疇的田野調查。 最後的資料分析,主要是以活動理論的方法解析資料,並以 劇本法來詮釋由分析所得發展出電子書包的設計方針。
快速人種誌研究方法應用於 產品開發之使用需求研究
-以小學生數位學習產品為例
指導老師:劉以琳 老師 學生:林青照 (M97F0202) 許琳琬 (M97F0214)
出處介紹
• 學校: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碩士論文 • 作者:王思如 • 指導教授:莊明振 博士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四章、研究分析與結果 第五章、劇本法發展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調查了15位高年級學生的書包內容,包括了6位東門國小及9位集美國小 的學生,其中男生與女生的比例約為1:1。
第三章 研究方法-cont.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