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林县红旗渠景区导游词

合集下载

林州红旗渠导游词(精选3篇)

林州红旗渠导游词(精选3篇)

林州红旗渠导游词(精选3篇)林州红旗渠导游词(精选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

那么优秀的导游词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林州红旗渠导游词(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林州红旗渠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徐敏,欢迎大家来到古都安阳,这里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是甲骨文的发源地。

还有许多名胜古迹:世界文明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文字博物馆、岳飞庙……数不胜数。

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

红旗渠是党和人民刻在太行山岩上的一座丰碑,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的传家宝。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不断赋予红旗渠精神新的内涵,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实现了林州由山区贫困县向现代化新兴城市、生态旅游城市的跨越。

红旗渠景区,主要以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以及太行山集华山之险、峨媚之雄、三峡之奇、黄山之秀为一体的自然风光而开发建设的风景名胜区,现在以妖娆多姿的风采,向世人展示其独具的特色和巨大的魅力。

林县人民在建设这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工程中,锻造了气壮山河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红旗渠在安阳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滤山中,地势险峻,工程宏伟。

它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为林滤山自然风光增添了一大胜景,被中外游人誉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

20世纪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总理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和河南人民伟大创业精神的真实写照,这种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激励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创造人间奇迹。

好了,关于红旗渠的讲解到此结束了,希望红旗渠精神能成为大家以后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动力,并能发扬光大。

安阳红旗渠的导游词

安阳红旗渠的导游词

安阳红旗渠的导游词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此工程改变了林县历史上严重缺水的状况,使当地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安阳红旗渠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安阳红旗渠导游词1游客朋友们,大家好!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林州市参观游览。

我是你们的导游员,大家能够叫我小洪。

这天我们要参观的是——红旗渠。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此工程改变了林县历史上严重缺水的状况,使当地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1990年,林州开始开发红旗渠景区,历时十几年,透过科学规划,建成了分水苑、青年洞、络(luo)丝潭三个景区,使昔日的荒草坡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分水苑景区,当地原名坟头岭,由于红旗渠总干渠在那里分为三条干渠,故改名为分水岭。

走进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巨型浮雕。

这组浮雕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袁建国同志设计,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

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象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

整个浮雕分为四个场面:1.林县县委发出引漳人林的动员号召;2.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3、凌空除险;4、千军万马战太行。

安阳红旗渠导游词2在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右侧,是红旗渠主要工程壁画,共有六幅。

第一幅是“红旗渠源”。

红旗渠源头位于山西省平顺县,是将漳河水引入红旗渠的枢纽工程。

1960年3月,承担截流任务的林州人民,在无大型机械,又无先进技术的状况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跳人冰凉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红旗渠内。

第二幅是“青年洞”,关于青年洞的大致状况我们在后面会给大家做详细的讲解。

第三幅是“空心坝”。

该工程是以坝上过河水,坝中过渠水,解决了河水与渠水在一个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两用坝,故称空心坝。

5篇介绍河南红旗渠的导游词范文.doc

5篇介绍河南红旗渠的导游词范文.doc

5篇介绍河南红旗渠的导游词范文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河南安阳市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河南红旗渠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河南红旗渠的导游词范文(一)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相聚是缘,大家有缘在那里相聚,我感到十分的高兴,一路走来,大家都辛苦了!首先我代表青年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是本次旅程的导游员胡新帅,大家能够叫我小胡、小帅或者帅导,感觉怎样顺口就怎样叫吧!但是呢我推荐大家叫我帅导,这是以前的游客送我的称号,我很喜欢,同时呢我也期望送大家一段很帅的旅游行程。

坐在我身旁的这位是司机李师傅,李师傅是位驾驶经验很丰富、驾驶技术很娴熟的司机,所以,安全问题大家尽可放心,直观尽情地欣赏沿途的美景吧。

我们都十分高兴为大家服务,如果有什么要求,就直接向我们提出来,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满足大家的要求,当然,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或是意见的话也尽管提出来,我们都会虚心的理解。

我们的宗旨是为你们带给优质的服务,我们的目标是让你们享受在那里的每一刻。

总之,我们会共同努力,让大家在那里度过一段完美的时光,留下一段完美的回忆。

我们这天的旅游目的地红旗渠位于安阳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虑山中,地势险峻,工程雄伟。

此刻我们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安阳及红旗渠的概况。

安阳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河南省的北大门,交通便利,气候宜人。

安阳是中华礼貌古老文化的的发祥地之一。

自甲骨文被发现后,便撩起了殷商古都的面纱。

把一个灿烂的殷商文化呈此刻世人面前,让世人明白安阳。

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安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既是国家历代文化名城,又是甲骨文的故乡,以及《周易》,岳飞故里,红旗渠精神等的发源地。

在古都安阳,您能够找回对中国古代的深刻记忆:全国第一个甲骨文档案库,青铜器之冠司母戊大方鼎,第一个女将军妇好墓,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墓袁林。

河南红旗渠导游词(精选14篇)

河南红旗渠导游词(精选14篇)

河南红旗渠导游词(精选14篇)河南红旗渠篇1林州红旗渠景区官方旅游网创建于20__年,是用于发布红旗渠景区旅游信息的专门网站,版权所有为红旗渠风景区。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林州市(原林县)境内,开凿于太行山腰,西起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的浊漳河侯壁断下,干、支、斗渠全长1500公里。

历史上这里是个山穷、水穷、地穷、人穷的贫瘠山区。

全境地势国西高东低,总面积为2046平方公里,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0%。

1993年底有17个乡镇,536个行政村,总人口为97.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1.2万人,实有耕地面积80.69万亩。

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陡峭,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流水漏失,缺乏良好的隔水层。

在山地丘陵地区,虽有裂隙山泉分布,但涌水量很小。

几处盆地内大部分地下水埋藏较深,水量不太丰富。

漳河(浊漳河)、露水河、洹河、淅河、淇河五条河流皆为山地型,大多数发源于境内西部山地或邻近县山地,基流很小,河床纵坡大,水量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冬春干涸无水,汛期山洪暴发,泛滥成灾,开发利用难度大、效益小。

唯独流经林县北部边界的浊漳河,水量比较丰富,沿林县境一段长15公里全是峡谷陡壁,河床低下,在天桥断处修渠引水,不能通过海拔470米的分水岭,素有“守着漳河种旱地”之说。

全县不仅水源匮乏,而且自然灾害经常发生。

自明正统元年(1436)到1949年的514年中,林县发生各种自然灾害100多次,仅大旱绝收就有30次,小旱小灾连年不断。

因此,广大劳动人民不仅深受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而且饱尝缺水的苦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县550个行政村,就有307个村人畜吃水非常困难,人们经常翻山越岭,往返几公里、十几公里远道取水。

一遇干旱,广大农民不仅逃粮荒,而且逃水荒。

据旧志和碑文记载:“林县每遇干旱,河干井涸,地裂禾焦,颗粒无收,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因为缺水,难讲卫生,地方病和传染病时而流行。

红旗渠的导游词

红旗渠的导游词

红旗渠的导游词大家会不会对林州有更深刻的了解呢?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此工程改变了林县历史上严重缺水的状况,使当地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1990年,林州开始开发红旗渠景区,历时十几年,通过科学规划,建成了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使昔日的荒草坡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好了,情况大致就是这样,景区也到了,现在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管好车窗,排队下车,有小孩的游客请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大家在这里集合,我们即将进入景区,开始今天的云台山之旅。

【红旗渠的导游词二】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分水苑景区,当地原名坟头岭,由于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故改名为分水岭。

走进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巨型浮雕。

这组浮雕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袁建国同志设计,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

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象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

整个浮雕分为四个场面:1.林县县委发出引漳人林的动员号召;2.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3、凌空除险;4、千军万马战太行。

在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右侧,是红旗渠主要工程壁画,共有六幅。

第一幅是红旗渠源。

红旗渠源头位于山西省平顺县,是将漳河水引入红旗渠的枢纽工程。

1960年3月,承担截流任务的林州人民,在无大型机械,又无先进技术的情况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跳人冰凉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红旗渠内。

第二幅是青年洞,关于青年洞的大致情况我们在后面会给大家做详细的讲解。

第三幅是空心坝。

该工程是以坝上过河水,坝中过渠水,解决了河水与渠水在一个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两用坝,故称空心坝。

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库。

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既起到调节汛期洪峰,又可补充红旗渠水源,现在已被开发成太行平湖风景区。

第五幅是桃园渡桥。

该桥是座三用渡桥,上面是公路,可以行汽车;中间是涵洞,可以流渠水;下面是河床可以过洪水。

红旗渠导游词讲解5篇

红旗渠导游词讲解5篇

红旗渠导游词讲解5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旗渠导游词讲解5篇,欢迎阅读参考!红旗渠导游词讲解(一)游客朋友们,大家好!相聚即是缘分!首先我代表我们河南青年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是大家此次旅程的导游员,大家能够叫我小何或何导。

下面呢,隆重的给大家介绍我们这位后脑勺最帅的司机——王师傅,王师傅拥有十几年的驾龄,驾驶技术精湛,有他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就能够放下心来简单游玩了。

这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然我们上了同一辆车也算是一家人了。

所以呢,在我们的旅途过程中,大家对我们的服务有什么意见或要求请尽管提出来,我们都会尽心尽力去解决。

在此,我预祝大家游得尽兴,玩得开心。

下面我把咱们这天的行程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此刻由郑州出发,走京珠高速,途径新乡、鹤壁,就到达咱们这天的目的地——红旗渠了。

朋友们,此刻围绕在我们四周的是郑州市区,我们来简单认识一下郑州:郑州古属豫州,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灭殷后封此地为管国,东汉时此地成为管城,此刻还有管城区的称号,直到隋文帝三年,才有郑州的称号,并沿用至今。

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后,郑州成为"二七名城"。

此刻城中还保存有二七纪念塔,是郑州的标志性建筑。

郑州因良好的绿化和发达的商贸素有“绿城”和“商城”之称。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驶入新乡原阳,原阳大米自不必说。

有一首儿歌唱的是“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三层”,这玲珑塔就在原阳县境内。

大家可能明白外国有个比萨斜塔,但是大家肯定不明白中国也有个斜塔,那就是玲珑塔。

它与地面成七十七度夹角,登上塔身可南望黄河碧涛,北见太行山峦,东观浩瀚云海,西揽万顷碧波,可谓妙趣横生!车过鹤壁,我们就进入了安阳境内。

安阳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周易》的发祥地,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和文物可考的长期稳定的都城。

河南红旗渠的导游词(三篇)

河南红旗渠的导游词(三篇)

河南红旗渠的导游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我是你们的导游员____,这天将由我来陪同大家一齐游览这座雄伟的红旗渠。

红旗渠位于安阳以西____多公里的林州林虑山中,地势险峻,工程雄伟。

它是林县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一锤一悭,坚持苦干出来的一大水利工程胜景。

被中外游人誉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____世纪____年代初,红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来总理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其历史地位可见一斑。

此刻我们已经来到了红旗渠景区的大门口,首先我们参观分水苑景区,分水苑所在地分水岭,原名坟头岭。

红旗渠总干渠在那里分为三条干渠,改名为分水岭。

走进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巨型浮雕。

组这浮雕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袁建国同志设计,长____米,高____米,雕塑大小人物近____个。

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象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既有凌云壮志的豪迈气概,又有雄伟壮观的战斗场面,站在浮雕前使人感到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总干渠分水闸楼顶高悬郭沫若亲笔书写的“红旗渠”三个苍劲有力的朱红大字,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绕过分水闸,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红旗渠纪念亭。

这是____年建成的仿古建筑。

纪念亭匾额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

亭内悬挂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红旗渠的题词,红旗渠通水和红旗渠效益图片;还有当年民工修渠时用过的工具及充饥吃的野菜标本。

这些都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课堂。

由分水苑景区乘车上行____公里,我们就到达了青年洞景区。

那里山高水险,八米宽的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水山中穿过,一派雄险秀丽的景色。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于渠的咽喉工程之一,洞长____米,高____米,宽6,____米,于____年____月动工,当年____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被迫停工。

河南林县红旗渠旅游景区导游词

河南林县红旗渠旅游景区导游词

一河南林县红旗渠旅游景区导游词朋友,有一首歌曲您还记得吗?“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势把山河重安排。

”这首激昂雄壮的歌曲,把我们引到那艰苦创业的岁月。

20世纪60年代,英雄的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持和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坚持苦干十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滤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在安阳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滤山中,地势险峻,工程宏伟。

它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为林滤山自然风光增添了一大胜景,被中外游人誉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

20世纪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来总理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红旗渠景区,主要以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以及太行山集华山之险、峨媚之雄、三峡之奇、黄山之秀为一体的自然风光而开发建设的风景名胜区,现在以妖娆多姿的风采,向世人展示其独具的特色和巨大的魅力。

红旗渠景区的主要景点有:分水苑、青年洞等,首先我们参观分水苑景区,分水苑所在地分水岭,原名坟头岭。

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改名为分水岭。

走进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巨型浮雕。

这组浮雕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袁建国同志设计,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

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象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

其中,既有凌云壮志的豪迈气概,又有雄伟壮观的战斗场面,站在浮雕前使人感到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整个浮雕分为四个场面:1.林县县委发出引漳人林的动员号召;2.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3、凌空除险;4、千军万马战太行。

在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右侧,是红旗渠主要工程壁画,共有六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林县红旗渠景区导游词
朋友,有一首歌曲您还记得吗?“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势把山河重安排。

”这首激昂雄壮的歌曲,把我们引到那艰苦创业的岁月。

20世纪60年代,英雄的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持和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坚持苦干十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滤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在安阳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滤山中,地势险峻,工程宏伟。

它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为林滤山自然风光增添了一大胜景,被中外游人誉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

20世纪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来总理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红旗渠景区,主要以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以及太行山集华山之险、峨媚之雄、三峡之奇、黄山之秀为一体的自然风光而开发建设的风景名胜区,现在以妖娆多姿的风采,向世人展示其独具的特色和巨大的魅力。

红旗渠景区的主要景点有:分水苑、青年洞等,首先我们参观分水苑景区,分水苑所在地分水岭,原名坟头岭。

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改名为分水岭。

走进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巨型浮雕。

这组浮雕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袁建国同志设计,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

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象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

其中,既有凌云壮志的豪迈气概,又有雄伟壮观的战斗场面,站在浮雕前使人感到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整个浮雕分为四个场面:1.林县县委发出引漳人林的动员号召;2.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3、凌空除险;4、千军万马战太行。

在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右侧,是红旗渠主要工程壁画,共有六幅。

第一幅是“红旗渠源”。

红旗渠源头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是将漳河水引入红旗渠的枢纽工程。

1960年3月,承担截流任务的任村公社青年民工,在一无大型机械,又无先进技术的情况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跳人冰凉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红旗渠内。

第二幅是“青年洞”。

该工程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红旗渠最艰险的工程。

是当年青年突击队员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开凿的。

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

“青年洞”风景名胜区,被国家六部要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三幅是“空心坝”。

该工程是以坝上过河水,坝中过渠水,解决了河水与渠水在一个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两用坝。

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库”。

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原是乱石堆坝,其坝高雄踞亚洲第三位。

设计总库容775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530万立方米。

后经过沥青处理大坝印水面和高压混凝土岩缝灌浆,现大坝性能良好。

它既起到调节汛期洪峰,又可补充红旗渠水源,现在已被开发成“太行平湖”风景区。

第五幅是“桃园渡桥”。

该桥是座三用渡桥,上面是公路,可以行汽车;中间是涵洞,可以流渠水;下面是河床可以过洪水。

现在为了解决林州城市人口用水,又在涵洞里铺设了管道,把弓上水库的水逆红旗渠水引入市内,所以又成了四用桥。

第六幅是“红英汇流”。

红旗渠一干渠沿林滤山南下,英雄渠沿淅河东流,至合涧镇西汇合,形成了一处优美的飞流直泻奔腾图。

有诗赞曰:“珠溅花飞雪裹玉,流激瀑泻浪逐波。

闸开倾进琼浆液,两韵一渠唱凯歌”。

总干渠分水闸,是红旗渠分水枢纽工程,分水苑也以此而得名。

总干渠分水闸楼顶高悬郭沫若亲笔书写的“红旗渠”三个苍劲有力的朱红大字,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闸门内奔泻出两股激流,向西南方向流去的是红旗渠一干渠,沿林滤山东峦至合涧镇与英雄渠汇流,浇灌着姚村、城关、合涧等35.2万亩土地;二干渠沿山坡东南方向到横水镇马店村,浇灌着姚村、河顺、横水等11.6万亩。

三干渠在分水岭双孔隧入口处,距分水闸500米,向东到东岗乡东芦寨村,浇灌着任村、东岗、河顺等4.6万亩土地。

1997年,分水闸实现了计算机遥控观察调节水位,使红旗渠灌区达到了国内自动化管理先进水平。

在分水闸的后面,有一座“红旗渠”纪念亭。

这是1973年建成的仿古建筑。

纪念亭匠额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

亭内悬挂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红旗渠的题词,反映林县干旱历史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的图片;红旗渠通水和红旗渠效益图片图表;还有当年民工修渠时用过的工具及充饥吃的野菜标本。

这些都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课堂。

接下来我们将去参观青年洞景区。

由分水苑景区乘车上行30公里,就到达青年洞景区。

这里山高水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八米宽的红旗渠从山中穿过,一派雄险秀丽的景色!
“鹰咀山”是进入青年洞景区的第一景。

在红旗渠之上有段崖壁,书有“鹰咀山”三个大字。

举目静观,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极目远望,意欲展翅腾飞。

看到雄鹰展翅,就不会忘记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继续努力奋斗,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虎口崖位于凌云亭东,崖峰刺天,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势险恶、高耸入云。

修建红旗渠时,山崖上时有被开渫炮震松散的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民工。

为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需要有大智大勇,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人腰系大绳,下堑除险。

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伙伴们,像腾飞于苍穹的雄鹰,在崖上荡秋千,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这种举动叫“虎口拔牙”。

但这伙“虎口拔牙”的勇士们有时也会被虎咬上一口,除险队长任羊成有一次摔在圪针窝里,差点送掉性命。

神工铺位于虎口崖下,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崖。

由于当时修渠民工多达三四万人,漳河沿岸村庄又少,修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宿山崖,山崖住满了,他们就搭席棚,打地洞。

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度过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

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在崖壁上留下了豪迈的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

神工铺就是当年修渠民工居住过的地方。

山碑是《山碑》摄制组于1990年请前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片名。

《山碑》是一部反映林县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发展三部曲的电视片。

碑就是山,山就是碑。

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孙后代永远不忘当年修建红旗渠,改变干旱缺水面貌的艰苦奋斗历程,激励他们继承和发挥红旗渠精神。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于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青年洞景区主要景点。

青年洞位于任村镇卢家拐村西,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

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设计流量为23秒立方米,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总投工13万个。

该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当年10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被迫停工。

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建渠干部群众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坚持继续施工。

当时每天每人只有六两粮,为了填饱肚子,民工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

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

他们还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瓦缸窑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日进度由0.3米提高到2米多。

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在1961年7月15日将洞凿通。

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红旗渠工程指挥部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

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工程亲笔题写了洞名。

1996年6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了红旗渠。

他沿渠观看了雄伟的红旗渠工程,详细看了碑刻等文物,听了讲解员的实地情况介绍后感慨地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居然能保持那么乐观的情绪,就是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

所以,我昨天在抗大纪念会上讲不要忘记创业时期的艰难岁月。

在这里,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山中岁月、洞中岁月,不要忘记那些修渠的人。

”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林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题词镌刻在太行石壁上,激励全市人民将红旗渠艰苦创业精神作为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好了,关于红旗渠的讲解到此结束了,希望红旗渠精神能成为您以后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动力,并能发扬光大。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