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幼儿教育理论
杜威课程理论探析

杜威课程理论探析杜威课程理论是约翰·杜威提出的教育理念,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杜威简介约翰·杜威,长大在佛蒙特州柏林顿市附近的农村,祖先三代都就是佛蒙特州的农民。
柏林顿市人口将近一万五千人,其中约半数为本地人,半数源自爱尔兰和魁北克。
本地长大的人包含在佛蒙特州或新英格兰其他地方定居好久的盎格鲁撒克逊中产阶级新教徒家庭的后裔。
杜威就是在这样一个群体的传统中蜕变出来的。
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和社会》()、《儿童与课程》()、《民主主义与教育》()、《明日之学校》()、《经验与教育》()和《人的问题》()等。
解析: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这一著作存有很多地方的书名为《民本主义与教育》,使大多数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实《民主主义与教育》全名《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哲学导论》,旧有译作《民本主义与教育》。
约翰·杜威(john dewey,-),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19世纪流行的是殖民时期沿袭下来的旧教育,再加上19世纪后期从德国传入的赫尔巴特教学方法逐渐刻板化,使得当时的学校陈陈相因,缺乏生气。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是当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思想内容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一)教育即为“生活”、“生长”和“经验改建”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以儿童中心,师生民主平等,这一思想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师生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时教育理论界的大多数人都主张批判师道尊严,强调要解放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向学生学习,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实施启发教育。
一、学习的意义我们应借鉴那时的理论与经验,反思现在的师生关系,认真思考如何处理外来与本土、传统与现代、师生地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及其它一些与师生关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构建比较科学的师生关系理论,建立更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杜威教育思想发展历程西方现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流派。
19世纪末出现于美国。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J.杜威是其倡导者和最主要的代表。
杜威与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C.S.皮尔斯和W.詹姆斯不同,他不倾向于把哲学看作纯学术的东西,而主张把它同人类的实际事务联系起来。
杜威力图把实用主义哲学应用于教育理论,为美国学校教育的改造设计一张蓝图。
在他的教育著作中,实用主义哲学与教育理论交融在一起。
杜威说,如果把哲学看作必然有影响于人的行为,把教育看作塑造人的理智和情感的倾向的过程,那么我们可以给哲学下的一个最深刻的定义,即"哲学乃是教育的一般理论",同时"教育乃是使哲学上的各种观点具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
因此在美国,认为实用主义哲学基本上是教育哲学的一派。
(一)杜威是唯心主义经验论者,他所使用的" 实用主义"、"实验主义"、"工具主义"或"经验的实验主义"等哲学名词,基本上都是同义的,其中心概念是" 经验 "。
实用主义者认为世界上最根本的东西是纯粹的经验,正如В.И.列宁所指出的,"它宣扬经验而且仅仅宣扬经验……"。
与传统的经验主义不同,杜威认为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杜威课程理论中的儿童意识及其启示

杜威课程理论中的儿童意识及其启示[摘要]杜威依据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心理观和社会观,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课程观,对20世纪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课程理论中的儿童意识鲜明,表现在课程目的中的生命意识、课程向度中的儿童地位和课程形态中的儿童需求等方面。
而这些方面所透析出的杜威的儿童观念与儿童意识对于思考我们当今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无疑有重要的启示与影响。
[关键词]杜威课程理论儿童意识启示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
他依据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心理观和社会观,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课程观,对20世纪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的发展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没有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学科分得过细,脱离生活实际。
他主张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实施中应倡导以儿童的活动和生活为中心编制课程。
杜威课程理论中的儿童意识鲜明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其作粗浅阐释。
一、课程目的中的生命意识生命是教育的原点。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的事业。
所以,真正的教育应该从生命论的高度去关注人。
然而,这种为“人”的教育在不知不觉间却常常失落了“人”,遗忘了“人”,正如杜威所言,我们“在教育中反而把教育遗忘了”。
杜威的课程观正是基于对儿童生命关注的基础上而建构起来的,有了对生命的关注意识才会有课程取向的儿童转向、课程内容的生活转向等思想和行动。
在杜威的课程观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对生命的关爱、善待和呵护,他发现了人,发现了人的生命与教育的本质联系,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事业,把人的生命作为教育的唯一目的。
因为教育是个体精神生命的成长过程,不能被理解为知识的堆积,而应该是生命的点化。
二、课程向度中的儿童地位1.儿童、知识和社会相统一的课程设计观杜威是自卢梭提出自然教育理论后,又一位重视儿童、解放儿童的教育家,他十分重视儿童的价值。
当传统教育不重视儿童在教育和课程中的地位时,杜威明确地提出,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正是不成熟的儿童,儿童的不成熟性恰恰正是他不断生长的条件。
《杜威的教育理论》课件

杜威提倡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实验器材、网络资源等 ,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杜威认为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具备独立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4
杜威的课程与教材观
课程设计的原则
生活化原则
课程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相结合,反映学生的生活背景
杜威认为教育应关注个体的职业发展 ,培养其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和 素质。
教育与民主社会的建设
杜威认为教育是实现民主社会的重要 途径,通过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责 任感,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实用主义哲学与教育
实用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实用主义强调实践和经验的价值,认为真理是相对的,与实践效 果相关联。
实用主义哲学对教育的影响
03
批评与反思
然而,也有一些人对杜威的教育理论提出批评和反思,认为其过于强调
实用主义,忽视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科性,同时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也存
在一些偏颇之处。
THANKS
感谢观看
强调实用主义
杜威的教育理论强调实用主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教育公平
杜威的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公平,提倡教育资源应该平等分配,促进了 美国教育的公平性。
对世界教育的影响
引领教育潮流
杜威的教育理论对世界 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引领了现代教育潮流。
传播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理论在全球 范围内传播,影响了其 他国家的教育思想和教 育实践。
《杜威的教育理论》ppt课件
• 杜威简介 • 杜威的教育哲学 • 杜威的教学理论 • 杜威的课程与教材观 • 杜威的教师观与学生观 • 杜威教育理论的影响与评价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论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论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为依据,对知与行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举世闻名的“从做中学”的理论。
在《明日之学校》一书中,他明确提出:“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在杜威看来,“从做中学”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也就是知与行的结合。
一、“从做中学”的依据与传统学校所采用的被动的“静坐”、“静听”方式相反,杜威明确提出“从做中学”的方式。
他认为,在“教室中,……在仅是教科书和教师才有发言权的时候,那发展智慧和性格的学习便不会发生;不管学生的经验背景在某一时期是如何贫乏和微薄的,只有当有机会从其经验中作出一点贡献的时候,他才真正受到教育。
”因此,正如杜威自己所说的,在他的思想发展中早就建立了一种信念,确信在所使用的方法与获得的结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和持久的联系。
在杜威看来,“从做中学”的提出有三个方面的依据:第一、“从做中学”是儿童的自然发展进程的开始。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杜威十分清楚地写道:“在第一阶段,学生的知识表明为聪明、才力,就是做事的能力。
”“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例如怎样走路、怎样谈话、怎样读书、怎样写字、怎样溜冰、怎样骑自行车、怎样操纵机器、怎样运算、怎样赶马、怎样售货、怎样待人接物,等等。
……应该认识到,自然的发展进程总是从包含着从做中学的那些情境开始。
”在《哲学的改造》一书中,他又指出:“经验变成首先是做的事情。
有机体决不徒然站着,一事不做。
”通过“从做中学”,儿童能在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因而开始他的自然的发展进程;而且,只有通过这种富有成效的和创造性的运用,才能获得和牢固地掌握有价值的知识。
也许在成人的心目中,儿童经常不停地活动似乎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但是,杜威强调指出:当成人对于“儿童不停的活动而感到不耐烦时,就力图使他安静下来,他们不仅干扰了儿童的快乐和健康,而且把他寻求真正知识的主要途径切断了。
第二章 著名的幼儿教育思想

原理
强调游戏对幼儿的作用通过游戏让幼儿发展,将游戏运用到教学中去
游戏 理论
①(地位)福禄贝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 与福禄贝尔家庭有关,父亲
是宗教,福禄贝尔也认为玩
②制作的玩具取名为“恩物”,意为‘神恩赐之物’。 具是神恩赐的。
③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 通过游戏发展自我需求,自我活动表现
幼儿 ①良好的秩序是蒙台梭利引以为豪的“儿童之家”特征之一。
的自 ②教师在为幼儿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也要设置必要的纪律。
由和 ③自由、工作、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幼儿营造的三根主要支柱。
作业
的组
织相
结合
原则
重视 ①她认为 3~6 岁是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
感觉 敏感期。
(感 ②专门设计教具,教具特点是简单,幼儿能自我纠正错误,教师容易掌握
幼儿 自我 学习 的法 则 重视 教育 环境 作用
①视教育为促进幼儿内在力量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幼儿自由活动,允许幼儿个别 学习活动。 ②蒙台梭利教育原理以“儿童生命”为其出发点,是关于“生命”的原理。
强调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有内部要求,并且这个内部要求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的 需求、学习内容进程不一样,因此强调幼儿自由活动、个别活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好的环境有一下特点:) (1)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
环境中的材料由幼儿自己选择、决定
(2)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安静而有规律的生活。
强调蒙氏教具操作有规则
(3)生机勃勃的环境,幼儿充满生机欢乐,精神饱满的活动。
因为幼儿是自由活动的,不是老师要求的
官)教 指导时机。
浅谈杜威的主要教育理论

浅谈杜威的主要教育理论摘要: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哲学家,一生从事教育活动与教育理论的研究工作,他依据美国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其当时的背景提出了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对美国及整个世界的现代教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被美国人肯定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谈到杜威的教学论,“从做中学”是其中心,可以说“从做中学”渗透了教学论的许多方面,下面我就谈谈杜威的主要教学理论。
关键字:实用主义、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现代教育价值一、杜威的主要教育著作1896年,杜威创办了“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在4岁至13岁的儿童中实验自己的教育主张,即进行课程、教材和教法的教育实验工作。
这个实验学校虽然仅存在8年,但却构成了杜威的全部教育理论的实验基础。
杜威一生写了许多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著作和论文,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经验与教育》(1938)和《<教育资源的使用>一书的引言》(1952)。
具体来说,《我的教育信条》是杜威的早期著作,是他的教育思想的纲领性论述,《学校与社会》是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中对学生家长所作的报告,在其中,他第一次提出了“传统教育”的概念,并对传统教育的做法进行了批判。
《儿童与课程》是记述了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的实验结果,强调要把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作为课程的中心。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最系统和最集中的论述,杜威本人称之为他的教育哲学的最完全而又最详细的说明。
《经验与教育》是杜威为了应付其他教育思想流派的各种指责而在理论上作的辩解和论述。
《<教育资源的使用>一书的引言》则是杜威的最后一篇教育文章,回顾了他与进步教育运动的联系和对进步教育运动的希望。
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一)论教育本质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解读杜威儿童中心理论

解读杜威儿童中心理论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
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
正因为杜威本身在这三个领域都有着很大成就,使得他对教育的方法和教育本来应具备的面貌更加的了解。
杜威再教育领域中有大致有以下几个观点,教育及生活、学校及社会、儿童中心论和教育无目的论。
其中,儿童中心理论是最受争议的理论,人们对儿童中心理论也有着许多误解。
那么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到底是什么呢,?又给当今教育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呢?我们知道杜威并不是儿童中心理论的首创者,杜威所提倡的儿童中心理论的思想源于卢梭。
追溯“儿童中心”观的历史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十四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
至今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
首先是从“人的发现”到“儿童的发现”,这也是儿童中心观确立的前提。
当时的代表人物伊拉斯莫斯和拉伯雷,都主张以儿童的自然天性为基础,革新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判断儿童。
人们逐渐意识到儿童不是成人的雏形。
夸美纽斯则是从“人的发现”走到“儿童的发现”的第一人。
在其之后,卢梭将其继续发扬。
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就在于使儿童的自然本性得到发展,这是教育史上的一个大转弯,它确立了近代教育的原则。
而杜威也将卢梭的教育思想概括为“教育及自然发展”。
后来逐步发展,人们把儿童放在世界的中心,后又逐步走向科学化。
但是在十八世纪,儿童中心观又走向了弱化,当时由于对效率的极大关注,人们认为教育是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杜威并不反对教育为未来做准备。
“并不是说教育不应该预备将来”,然而“预备将来应试教育的结果,不是教育的目的,在杜威看来教育应该是无目的的。
接着就到来了杜威的时代,他的儿童中心观是现代教育的旗帜,那么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一下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
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是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在杜威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四方面的兴趣是天赋的资源, 是未投入的资本,儿童的生动活泼的 生长,是依靠这些天赋资源的运用而 获得的。”
(3)儿童的本能、能力的生长是 通过其经验不断改组或改造的活动而 得以完成和实现的。
2、教育即生长的含义
正确的教育必须从研究儿童心理 开始,应当提供机会让儿童生动地表 现自己的生命力;要求教育不是单纯 的灌输,而应根据受教育者的天赋能 力,使之成为儿童自身的本能、兴趣 和能力的生长过程;教育方法论的中 心须从教师方面转移到儿童方面。
(二)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 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 又能提高指导原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经验表现为主体与客体、有机体 与环境的一种相互作用,同时这种相 互作用也是连续的。
杜威理论中“经验”的意义,有 以下特点:
1、克服了经验与理性的对立;
经验的过程就是一个实验的过程、 运用智慧的过程、理性的过程。
从做中学,即从经验中学,从活 动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 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教材的统治地 位。
即这种教学方式倡导通过各种 “作业”(杜威的“作业”一般是指 模仿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职业性活动, 如园艺、烹饪、木工、缝纫、印刷、 纺织、油漆、绘画、唱歌、演剧等)、 各种活动、即从做事情(而不是由读 死书或听人解释)而获得各种知识技 能。
四、论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 的过程,而不是遥远的将来生活的预 备,而且,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 中学习”。
怎样的学校生活才算是理想的呢? 杜威认为:
首先,学校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 生活相契合;
其次,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 社会生活相契合。
所以,教育既要合乎儿童需要亦 要合乎社会需要。
2、拓宽了经验的外延,经验不再 被视为感觉作用和感性认识,而是一 种行为、行动;
3、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
经验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单 是有机体受着环境塑造,还存在着有 机体对环境的主动的改造。
(三)教育即生长
1、杜威生长论的主要观点 (1)生长是一个连续性和阶段性 相联结的动态的心理发展过程;
不能急于要得到生长的结果,忽视生 长的程序、阶段,导致“拔苗助长”。
(2)生长必须以儿童的本能、能 力为依据;
儿童与生俱有四种本能(或称冲 动、兴趣):
其一表现为社交的本能,或称社 会的冲动;
其二表现为制造的本能,或称建 造的冲动;
其三表现为研究和探索的本能, 或称探究性的冲动;
其四表现为艺术的本能,或称表 现的冲动。
《经验与教育》(1938)
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实用主义 哲学
1、实用主义表现在真理论上为 “工具主义”;
2、实用主义表现在认识论上为主 观经验论。
经验表现为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 用。
观念、知识、经验都是主客体相 互作用的过程,即行动中得来-- “行动处于观念的核心”。
三、论教育中的“双中心”
(一)儿童中心论
杜威主张把儿童放在教育的中心, 使儿童成为教育的主宰。
“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 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 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 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 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 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 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
(二)社会中心论
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变革而我行我 素,因此杜威进一步提出“学校即社 会”的命题。
总结:教育不应是生活的预备, 而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应把学校 改造成简化、净化的雏形社会,学校 中的课程不应着眼于文字科目,而应 着眼于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教学应 从学习者现有的经验开始,注重培养 儿童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教育即生长”“教育 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即生活”是彼 此联系的:
“教育即生长”侧重从心理学的 角度探讨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侧重从哲 学认识论的角度探讨教育的本质;
二者在“教育即生活”“学校即 社会”的观点中得到集中的体现。
五、思维与教学方法
(一)思维五步与教学五步
(二)教学方法论原则――从做中学
第二节 杜威的幼儿教育理论 一、生平活动与著作
杜威(1859-1952)是20世纪影 响最大的美国教育家。
1896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 校”,一般通称为“杜威学校”。
杜威研究教育问题的特点: 一是起点高; 二是对社会问题的关切。
杜威教育方面的主要著作有:
《我的教育信条》(1897) 《学校与社会》(1899) 《儿童与课程》(1902) 《明日之学校》(1915) 《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最 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 论。
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 革的基本方法。
教育要以社会为中心,要把儿童训 练成社会的成员。
“在杜威的心目中,儿童中心是就 心理的因素,也即就方法论来说的; 社会中心是就社会的因素,也即就目 的论来说的。”
“一切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协调。这 种协调要求儿童能表现自己,但必须 按照社会的目的来表现自己。”
杜威从教育的心理因素及民主观 着眼,主张教育应建立在儿童的天性、 本能的基础上。
杜威对传统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抨 击:
的划一。概 括地说,学校的重心是在儿童之外, 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在其它你所高 兴的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 本能和活动之中。在那样的条件下, 就说不上关于儿童的生活;也许可以 谈一大套关于儿童的学问,但认为学 校不是儿童生活的地方。”
六、简评
1、杜威是现代(20世纪)西方教 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一位教育家,顺应 时代和工业发展的趋势,对传统教育 的弊病进行了批判,强调教育与生活、 与社会的联系,强调儿童心理的发展 和研究以及思维能力的训练,主张教 育的一切措施都应有利于儿童的生长, 有其合理性;
2、杜威所阐述的一般教育原理, 如“儿童中心论”、“教育即生 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即 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 等理论,曾被各国的许多幼儿教育工 作者作为幼儿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或加以借鉴、利用,从而对幼儿教育 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