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3)(1)
第十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整合教案

全球航路的开辟
复习时把握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过程:一个动因、两个阶段:
(1)一个动因:从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导致的对金银财富的追求、寻找到东方的新航路、传播基督教、人类航海技术的进步等几个方面,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2)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船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探险活动;第二阶段是15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人类在北至北冰洋、南到大洋洲的航海探险活动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复习时要强调两点认识、突出中国地位:
(1)两点认识:一方面,新航路把整个世界初步连接为一个整体,各区域文明初步摆脱分散孤立的发展局面,原有世界格局发生大变化;另一方面,这种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一开始是建立在西方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势基础上的,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全新的资本主义时代到来
高中历史教案-走向整体的世界

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案+试题试卷)教案部分课题名称:走向整体的世界(课本详案)教学目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重点难点:重点——电气时代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紧密;世界连接成为一体。
难点——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教学方法:比较观察法;个人学习档案法;辩证评价法。
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新课引入:本课首先列举了电气时代到来的重大科技发明以及它们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大影响,用地图和表格标出列强瓜分世界的焦点和斗争,分析了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世界走向整体世界的表现,揭示了世界市场联系的物质条件、殖民运行机制和整体世界形成的内涵。
教学过程:专题五第4课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影响)一.电气时代的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1)政治: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2)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3)科技: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如电磁感应原理),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2.第二次工业革命最主要的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参见课本p102“成果表”)(1)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
(2)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3)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钨丝灯泡,改进了贝尔发明的电话,试验电车成功,发明了留声机,并与乔治?伊斯曼共同发明了电影放映机。
(4)电力广泛使用的影响:①电作为高效率的新能源逐步应用于工业、照明及城市公用事业等领域,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②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③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钢作为制造业和建筑业等方面的新材料风行全球)。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8fd026a300a6c30d229f27.png)
第四节走向整体的世界浙师大附中庞威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从世界交流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
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科技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举例说明自己身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整体化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了解科学家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导入:材料: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通用汽车的庞蒂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付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用来购买台湾和新加坡的各式零件,250美元付给美国的广告与营销服务,余下近4000美元给底特律与纽约的银行家、保险公司的……这代表了当今全球产业的复杂关系。
——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提问:罗伯特·赖克的这个数学分析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怎样的重要趋势?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引入主题:走向整体的世界新课讲授: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1)政治条件: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2)资本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国际货币的出现,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5.4《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

《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各师说课课标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态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上,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教材的重点,要根据第二次业革命成果分析世界连接成一体的原因;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体现了一体化过程的两面性,要指导学生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一体化进程。
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已经学过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过程和影响,但对问题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揭示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决定性影响,对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原因理解得也不到位,教师要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作正确引导,实现课标要求。
教学方法1.在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史实和影响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学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用比较的万法掌握历史知识的习惯。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图表资料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阐明科学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3.引导学生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归纳阶段特征,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世界一体化进程。
学习方法1.预习教材,按照原因、进程、重大成果、影响的顺序列出知识要点,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增强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
2.积极思考问题,与同学展开讨论,交流意见,在合作中主富、充实、完善自己的看法,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3.以世界一体化进程为题,写历史小短文,概括新航路开辟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锻炼自己调动运用已学知识论证观点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2.了解科技革命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认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
3.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54走向整体的世界优秀教学案例1

3.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使学生对世界整体化进程的认识更加全面。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一道关于世界整体化进程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撰写。
2.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作业,进一步深化对世界整体化进程的理解。
1.通过播放相关历史纪录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世界整体化的进程。
2.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地区在近代以来的联系和互动。
3.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扮演历史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增强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
4.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让他们亲手触摸历史实物,感受历史的真实存在。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提高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2.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对历史事件的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教师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Hale Waihona Puke ,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思考能力等。
4.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师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走向整体的世界”的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展示地图和图片资料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世界整体化的过程,使历史事件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世界整体化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必修)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第一局部: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
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便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我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学生初中的根底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
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开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根底之上。
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根底;又缺乏必要的学习才能和方法的培养。
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好,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络不严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
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好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络。
在有限的时间是是里,如何深化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根本史实,讨论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场开展的影响。
2021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根底会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试行〕: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工厂制度的出现、瓦特改良蒸汽机和蒸汽时代到来的史实;理解石油能源的使用、电能应用的重大创造和电气时代的到来的史实;理解垄断组织的产生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场体系的影响,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场开展的影响。
学习要求:知道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列举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火车、轮船等工业革命的重大创造;理解工厂制度的出现和影响;认识工业革命逐渐促成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场的初步形成;概述石油的开发、电的应用等史实,从消费关系、国际关系和世界场方面评价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走向整体的世界 公开课教学设计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课标要求: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科技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搜集科学家为科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的故事,在班级进行交流;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通过整体世界到来后世界经济的互补性增强,认识开放地和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人格;结合人类对世界的分割从暴力手段逐渐向和平方式过渡,树立和平与发展并重的意识。
教学课时:2课时重点难点:重点:电气时代的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世界连接成为一体。
难点: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教学建议:(1)关于“电气时代的来临”一目,介绍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条件、成果、经济结构和资本主义生产组织的变化四个问题。
①条件:可引导学生与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从政治、经济、科技和国际环境四方面分析。
②成果:19世纪70年代,以美国和德国为发源地和“中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科学出现突破,技术不断创新,新发明涌现,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世界市场形成。
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设计

《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连接为一体等知识要点,揭示了世界市场联系的物质条件、殖民运行机制和整体世界形成的内涵。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涉及到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连接为一体等内容,知识点较多,而且理论性较强,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可以通过搜集科学家为科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的故事,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究的精神;引导学生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本课结构与前节一致,可以采取范例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化对教材知识的认知与掌握,通过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得出自己的历史感悟。
学生通过对前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内容的学习,对工业革命的必须具备的条件(政治、市场、资金、技术)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因此可以从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两次工业革命特点的认识。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2.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以培养认识和概括问题的能力;3.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个阶段的基本特点,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举例说明自己身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2.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2.了解科学家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标要求: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科技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搜集科学家为科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的故事,在班级进行交流;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通过整体世界到来后世界经济的互补性增强,认识开放地和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人格;结合人类对世界的分割从暴力手段逐渐向和平方式过渡,树立和平与发展并重的意识。
教学课时:2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电气时代的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世界连接成为一体。
难点: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教学建议:
(1)关于“电气时代的来临”一目,介绍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条件、成果、经济结构和资本主义生产组织的变化四个问题。
①条件:可引导学生与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从政治、经济、科技和国际环境四方面分析。
②成果:19世纪70年代,以美国和德国为发源地和“中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科学出现突破,技术不断创新,新发明涌现,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世界市场形成。
1866年,德国科学家兼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自激式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开辟了“电力时代”。
③经济结构变化:电气时代的到来,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汽车工业、石油工业、近代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也发展起来的,塑料、绝缘物质、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
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④垄断:伴随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日渐成为工业组织的支配形式。
公司内部的生产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也发生变化,1917年在福特汽车公司建成自动生产流水线。
1863年纽约股票交易所建立。
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为企业兼并创造了条件。
(2)关于“瓜分世界的狂潮”一目,讲述了资本主义对外瓜分世界的条件、概况、争夺的焦点和美国的新殖民主义四个问题。
①条件: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高潮。
②概况:到19世纪末,德、美、日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所建立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强大竞争对手,它们重新瓜分世界的呼声最高,夺取殖民地的欲望最为贪婪,侵略扩张活动最为疯狂,世界绝大部分土地被瓜分。
③争夺的焦点:伊朗、阿富汗、埃及、尼罗河、刚果、中国东北、朝鲜等地区成为争夺的焦点。
④美国的新殖民主义:美国在建立美洲体系的基础上,把拉美变成自己独占的势力范围,成立了“泛美同盟”。
90年代,提出“海上力量”论,即“海权论”;发动了“美西战争”,夺得菲律宾、关岛和波多黎各,古巴沦为美国的保护国。
20世纪初,美国确立了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
美国倡导和设计新殖民主义。
(3)关于“世界连接为一体”一目,讲述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使世界发展成为整体性世界的表现。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科书,师生共同解决。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有何新发展?为什么?让学生了解世界市场有了进一步发展。
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工业的发展与交通通讯手段使之然。
最后请学生思考世界怎样从分散、孤立状态连成一体的?大体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在世界连成一体的过程中,有哪些因素起了关键作用?以此作为本课的小结,也是对本单元的总结。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种迁徙与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过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工业文明地区与非工业化地区的交流,不仅仅是物质的流动,更重要的是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交流。
尽管这种交流是不平等、有时甚至是暴力强制的,但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是不可忽视的潮流,引起程度不同的文化冲击与重组。
世界的整体化到来,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
殖民地与列强的矛盾激化,并最终导致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