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课后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①他身材很高大;②青白脸色,③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④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孔乙已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孔乙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这特点表明了什么?2、文中标出的①②③④句是对孔乙己的_____________描写,各句的作用是:①句“身材很高大”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句“清白脸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句“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句“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一说孔乙己为什么把“偷书”说成“窃书”,这表明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4、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二、阅读《孔乙己》选段,完成1—3题。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孔乙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孔乙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孔乙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塑造孔乙己这个角色,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悲剧。
下面是对《孔乙己》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1. 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物?答:孔乙己是一个出身贫寒的酒肆伙计,他长相猥亵,背部有些驼,但他内心善良、热爱诗词,喜欢在酒肆里吟诗作对。
他性格懦弱,容易受人欺负,但他从不与人争斗,只能默默忍受。
2. 孔乙己为什么会被人欺负?答:孔乙己因为出身贫寒,长相猥亵,性格懦弱,容易被人欺负。
他在酒肆里吟诗作对,引起了别人的嘲笑和讥讽,使他更加孤立。
3. 孔乙己与其他人的关系如何?答:孔乙己与其他人的关系并不好。
酒肆的主人阿Q黄四对他态度冷淡,经常欺负他。
其他客人也看不起他,嘲笑他的吟诗作对。
只有一个小姑娘小福对他友善,但她也只是因为同情他的贫困而给他一些零碎的食物。
4. 故事的主要冲突是什么?答:故事的主要冲突是孔乙己的善良与社会的冷漠之间的矛盾。
孔乙己善良而热爱诗词,但他的长相和贫困使他在社会中备受歧视和欺负。
二、细节理解题1. “他的诗虽然不好,却从不卖弄,只是在灯下默默吟诵。
”这句话揭示了孔乙己的哪种性格?答:这句话揭示了孔乙己的谦逊和低调的性格。
尽管他的诗不好,但他从不卖弄,只是默默吟诵,不图名利,只是单纯地享受自己的爱好。
2. “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脸上也露出极奇怪的神气,直视着他的敌人。
”这句话揭示了孔乙己的哪种心态?答:这句话揭示了孔乙己的胆怯和无助的心态。
尽管他面对敌人时显得高兴,但他的神气是奇怪的,说明他内心其实是害怕和无助的。
三、论述题1. 孔乙己的悲剧是如何形成的?答:孔乙己的悲剧是由于社会的不公和他自身的懦弱所导致的。
他出身贫寒,长相猥亵,容易受人欺负。
他热爱诗词,但他的诗不好,只能在酒肆里默默吟诵。
社会对他的歧视和嘲笑使他更加孤立,无法融入社会。
最终,他被逼上绝路,在无法忍受的压力下选择了自杀,以结束自己的悲惨生活。
《孔乙己》课后题及答案

《孔乙己》课后题及答案《孔乙己》研讨与练习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一、小说中有哪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本题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小说内容,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小说有四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一处是第四段,一处是第六段,一处是第八段,一处是倒数第三段。
四次哄笑,描写的实际上是众人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让他们很开心。
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由此可见一斑。
封建秩序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在这样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下,民众的活力、热情、同情心都被扼杀,变得麻木不仁,自私冷漠。
在短衣帮的心目中也以为既然“学而优则仕”,那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孔乙己当然是劣货,只值得奚落和取笑。
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样在封建秩序中处于倍受压迫的社会底层,同样可悲可怜,所以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在他们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的苦人和弱者,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样一个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这种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
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二、细读课文,探究下面的问题。
1、小说对孔乙己的描写,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由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2、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小伙计“我”的眼光来讲述孔乙己的故事?体会一下这种写作角度与直接用第三人称描写的不同效果。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小说的表现手法,了解小说的艺术特点。
)1、正面描写的地方比较多,如对孔乙己外貌和绰号来历的描写,对孔乙己面对众人嘲弄时语言、表情和动作的描写等都属于正面描写。
孔乙已课后题答案

孔乙已课后题答案1.小说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答:四次。
实际上是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
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让人很开心,可见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
在封建等级制度下,民众的活力,热情和同情心都被扼杀了,变得麻木不仁,自私冷酷。
以笑衬悲,突出了浓浓的悲剧性。
揭示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突出了孔乙己地位的低下。
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这样作品的反封建意义就加深了。
小说有四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一处是第四段,一处是第六段,一处是第八段,一处是倒数第三段。
四次哄笑,描写的实际上是众人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让他们很开心。
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由此可见一斑。
封建秩序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在这样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下,民众的活力、热情、同情心都被扼杀,变得麻木不仁,自私冷漠。
在短衣帮的心目中也以为既然"学而优则仕",那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孔乙己当然是劣货,只值得奚落和取笑。
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样在封建秩序中处于倍受压迫的社会底层,同样可悲可怜,所以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在他们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的苦人和弱者,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样一个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这种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
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2.细读课文,探究下面问题。
(1)小说对孔乙己的描写,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由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外貌,动作,语言是正面描写;听别人叙述为侧面描写。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5.孔乙己》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2)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穷苦人 和弱者,用人们的“笑”来贯穿这样一个令人悲酸的故事,烘 托和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这种笑是麻木的笑,使孔乙己的 悲剧更笼上了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 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 乐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 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一、 孔乙己是一个穷困潦倒却又想保持读书人的清高,善良而又懒 惰、虚荣、无能,可怜又可气的人。 文中对他正面描写的地方比较多,如对孔乙己外貌和绰号 来历的描写,对孔乙己面对众人嘲弄时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 写等。此外还有侧面描写,如第五段和第十段由别人之口交代 了孔乙己的经历,丰富了人物的性格。 孔乙己在咸亨酒店中,既不融于短衣帮,也不融于长衫客, 连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也不理解他、不亲近他。他的腿被丁 举人打折了,无人关心,反被嘲笑,可见当时的世态炎凉。综 上可见,孔乙己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也是当时冷酷社会的牺牲品。
三、 1. “排”字写出了孔乙己想在“短衣帮”面前摆阔的心理。“摸”
字表明孔乙己再也没有多余的钱了,暗示他已到了无路可走的境地。 2. “捞”字显示了问话人的不屑与嘲讽,他们认定孔乙己是没有用 的人,即使得到秀才的功名也纯粹是偶然,何况孔乙己根本考不上 功名。“笼”字揭示了孔乙己在灵魂深处的伤疤被戳痛时难以掩饰 的痛苦心理。 3. 掌柜并不关心孔乙己的死活,只关心他的账目,他的酒钱。表明 掌柜的冷漠无情,揭示当时的世态炎凉。 4. 不矛盾。因为“我到现在”一直没再见过孔乙己,也没有得到一 点儿关于他的确切消息,所以用“大约”表猜测。但依据孔乙己最 后一次离开酒店时的悲惨状况,在那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的 死又是确定无疑的,所以在“大约”后用“的确”来表明“我天累得要死,可是看到孔
部编九下语文5 《孔乙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5 《孔乙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联系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孔乙己贫困潦倒却又想保持读书人的姿态,善良而又无能,可怜而又可气,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和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也是当时冷酷社会的牺牲品。
他“站着喝酒”已说明自己根本就没有资格像那些身穿长衫的阔绰者一样,踱进酒店去慢慢地“坐喝”,只能与“短衣帮”为伍;但他却始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说明他迷恋于自己头脑中虚幻的“高人一等”的身份。
他那“满口之乎者也”的说话方式,那“窃书不能算偷”的歪理谬论,那见缝插针地向“我”卖弄学识的沉醉神态,都足以显示出他对自己读书人身份的固守与痴迷。
但孔乙己却没有丁举人那样的幸运,读了一辈子圣贤书却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中,这就决定了他只能挣扎在社会的底层。
而长期为应试科举埋头苦读的生活已使他手无缚鸡之力,不管孔乙己本人是否意识到,他实际上连加入“短衣帮”的本钱与资格都已丧失,成了人人轻视与耻笑的对象。
而他越是在现实生活中屡次碰壁,越是受到人们的取笑和嘲弄,就越是渴望在“高人一等”的幻想中得到心理支撑与平衡。
这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
二、小说多次写到人们的“笑”,找出具体语句,看看人们每次都是为什么而笑的。
作者用“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参考答案:小说有四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一处是第四段,一处是第六段,一处是第八段,一处是倒数第三段。
四次哄笑,描写的实际上是众人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让他们很开心。
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由此可见一斑。
封建秩序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在这样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下,民众的活力、热情、同情心都被扼杀,变得麻木不仁、自私冷漠。
在短衣帮众人的心目中也是“学而优则仕”,那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孔乙己当然是劣货,只值得被奚落和取笑。
《孔乙己》课后题及答案

《孔乙己》课后题及答案《孔乙己》课后题及答案《孔乙己》研讨与练习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一、小说中有哪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本题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小说内容,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小说有四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一处是第四段,一处是第六段,一处是第八段,一处是倒数第三段。
四次哄笑,描写的实际上是众人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让他们很开心。
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由此可见一斑。
封建秩序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在这样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下,民众的活力、热情、同情心都被扼杀,变得麻木不仁,自私冷漠。
在短衣帮的心目中也以为既然“学而优则仕”,那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孔乙己当然是劣货,只值得奚落和取笑。
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样在封建秩序中处于倍受压迫的社会底层,同样可悲可怜,所以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在他们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的苦人和弱者,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样一个令人悲酸的故事,烘不争。
2、作者以一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让人体会到,连这样一个小孩子都这样冷漠,可见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而且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比第三人称显得更为真实亲切。
三、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也可以另外圈点几个精彩的句子进行分析、体味)。
1、(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一处用“排”,一处用“摸”,意味有什么不同?)2、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捞”字显示了问话人怎样的口吻?“笼”字又揭示了孔乙己怎样的心态?)3、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A、模.范模.样模.子模.拟B、哄.笑起哄.哄.骗一哄.而散C、侍.候服.侍侍.卫侍.奉D、差.错出差.差.事差.强人意2、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倘若荤菜笔砚门槛B、惋惜阔绰附合羼水C、不屑踱步蘸酒无聊D、大抵绽出拭去舀水3、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2)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3)“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4、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2)这一会,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
(3)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
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
”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
看时又全没有人。
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已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
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已,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已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研讨与练习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一、小说中有哪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本题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小说内容,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小说有四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一处是第四段,一处是第六段,一处是第八段,一处是倒数第三段。
四次哄笑,描写的实际上是众人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让他们很开心。
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由此可见一斑。
封建秩序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在这样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下,民众的活力、热情、同情心都被扼杀,变得麻木不仁,自私冷漠。
在短衣帮的心目中也以为既然“学而优则仕”,那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孔乙己当然是劣货,只值得奚落和取笑。
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样在封建秩序中处于倍受压迫的社会底层,同样可悲可怜,所以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在他们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的苦人和弱者,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样一个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这种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
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二、细读课文,探究下面的问题。
1、小说对孔乙己的描写,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由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2、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小伙计“我”的眼光来讲述孔乙己的故事?体会一下这种写作角度与直接用第三人称描写的不同效果。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小说的表现手法,了解小说的艺术特点。
)1、正面描写的地方比较多,如对孔乙己外貌和绰号来历的描写,对孔乙己面对众人嘲弄时语言、表情和动作的描写等都属于正面描写。
而第五段和第十段则从侧面,由别人之口交代了孔乙己的经历,丰富了人物性格。
由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己贫困潦倒却又想保持读书人的架势,善良而又无能,可怜而又可气,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和封建科举制的牺牲品,也是当时冷酷社会的牺牲品。
作者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
2、作者以一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让人体会到,连这样一个小孩子都这样冷漠,可见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而且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比第三人称显得更为真实亲切。
三、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也可以另外圈点几个精彩的句子进行分析、体味)。
1、(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一处用“排”,一处用“摸”,意味有什么不同?)2、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捞”字显示了问话人怎样的口吻?“笼”字又揭示了孔乙己怎样的心态?)3、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道题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词语,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
这些词语反映了孔乙己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酷自私。
答案可依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自由发挥。
)四、对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有多种看法:有的说他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有的说是冷酷无情的社会害了他,有的说也要归咎于他自己的不争气……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同学们探讨一下。
(本题主要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
要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