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环境状况公报(2016)

合集下载

镇江市水污染现状、原因及策略

镇江市水污染现状、原因及策略

镇江市水污染现状、原因及策略作者:骆园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6年第07期摘要:最近城市水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城市水源污染突发事件逐年增加,其具有危害性、不确定性等特征,将可能爆发城市停水、企业停产、饮水中毒等严重问题。

镇江市地处长江下游地区,城市居民饮用水大部分来源于长江。

一旦长江水源遭遇污染,镇江市的供水系统出现问题可能导致经济、社会及生态安全问题。

因此需迫切分析水污染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水污染;现状;原因,策略一、镇江市水污染现状人类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发展不但加剧了资源的浪费,更威胁到城市区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镇江市地处江苏中西南部,位于长江三角洲的顶端,处于长江、运河的交界处,地表的水资源十分丰富。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的用水需求逐渐增加,工业、农业的废水及生活污水污染也愈加严重。

环境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及农药的过度使用,等等这些使土壤里重金属Ni和Hg等污染物含量超标,进而土壤营养缺失,呈酸性,降低了农作物的生产率,严重损坏土壤的生态安全。

(一)水污染宏观现状随着城市技术进步的发展壮大,城市水资源将变得短缺、生态环境将变得严峻,防洪排涝的需求量加大。

硬地面积的增加往往导致河道、湿地、绿地等面积大量缩减,致使城市用地发生巨大转变,雨水的急剧增加,加大了城市排水压力及内涝风险。

近几年,镇江市化工等行业中循环经济与清洁效果不明显,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依旧存在,低污染高效益的产业才刚起步,工业园区还没达到国家的标准。

(二)水污染微观现状镇江作为一个历史名城,其污水管道的铺设速度远不及城市技术进步发展的脚步,污水管网的普及率极低,生活污水不能完全被截流,致使部分污水最终排入水域中,城市水体的污染负荷呈上升趋势。

随着城市的技术进步与建设发展,大量居民区的排污总量日益增加。

由于镇江市目前拥有金山湖、古运河及运粮河这三个污水截流系统工程和七个污水提升泵站,镇江主城区排水管道大多为合流制,大约占据整体排水管道的53.0%,分流十分困难,不能对污水形成分、截流系统,造成污水直接进入水域,同时受经济体制的制约,泵站引、换水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河道的水质愈加恶化。

2016年镇江国控污染源监督监测年报

2016年镇江国控污染源监督监测年报

2016年镇江市国控污染源监督监测年报一、2016年度监测概况(一)监测范围根据《关于印发<2016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的通知》(环办[2015]116号),镇江市2016年国控废水污染源8家,国控废气污染源10家,国控污水处理厂21家、危险废物国控企业18家。

(二)监测项目废水监测项目按照行业或地方排放标准以及该企业环评报告书规定的项目确定;执行综合排放标准的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中表6-2所列的项目和该企业环评报告书要求的监测项目确定;废水监测项目均包括废水流量。

废气监测项目按照行业或地方排放标准以及该企业环评报告书规定的项目确定;执行综合排放标准的参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附录二和该企业环评报告书确定;废气监测项目包括废气流量。

污水处理厂监测项目除镇江市水业总公司新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按照《化学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939-2006)的要求确立,其余均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要求确定(表1和表2的19项为必测项目,表3项目为选测项目);并监测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等的去除效率。

危险固废监测项目按该企业环评报告书规定的项目确定,对危险废物产生、存放、处置过程中外排的废水或废气开展监督性监测;执行排放标准参照该企业环评报告书中标准确定。

(三)数据上报情况我市现有废水国控污染源企业8家,其中京口区2家,新区4家,丹徒区1家,丹阳市1家。

8家废水国控污染源企业有2家废水排入污水处理厂,6家排入外环境水体。

2016年我站每季度按照《2016年全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废水国控污染源企业开展监督性监测。

我市8家企业均满足全年4次的监测频次要求。

我市现有废气国控污染源企业10家,其中京口区4家,新区2家,丹徒区2家,句容市2家。

2016年我站每季度按照《2016年全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废气国控污染源企业开展监督性监测,每次监测3次,获得各监测项目的小时平均浓度和小时废气排放量。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镇江市关于2016年西南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镇江市关于2016年西南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镇江市关于2016年西南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4.29•【字号】镇政办发〔2016〕95号•【施行日期】2016.04.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镇江市关于2016年西南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镇政办发〔2016〕95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镇江市关于2016年西南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4月29日镇江市关于2016年西南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生态领先,特色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关于2016年西南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请遵照执行。

一、工作目标推进企业污染治理和转型升级,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完善基础配套功能,推进科技研发、健康产业、旅游休闲等项目,实现西南片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二、主要任务(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 243省道(镇江至句容)快速通道镇江市区段。

完成互通部分的征地拆迁和建设,并启动戴家门—石马段主体部分。

责任单位:市城建产业集团。

配合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农委。

2. 312国道镇江城区改线段。

基本完成道路主体工程,实现道路贯通(路基路面、桥梁、排水等),剩余部分附属工程(照明、绿化、少量结构扫尾等)于2017年完成。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交通产业集团。

配合单位:丹徒区政府、润州区政府。

3. 主城西南地区燃气管网建设。

根据道路建设进度,及时铺设高压燃气管道和建设高中压站,进行其他燃气配套建设。

责任单位:镇江华润燃气、市住建局。

配合单位:丹徒区政府、润州区政府。

4.边城片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镇江市水环境专项和污水处理项目的报告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镇江市水环境专项和污水处理项目的报告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镇江市水环境专项和污水处理项
目的报告
【法规类别】污染防治
【发文字号】镇政办发[2006]140号
【发布部门】镇江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09.08
【实施日期】2006.09.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镇江市水环境专项和污水处理项目的报告
(镇政办发〔2006〕140号)
商务部外资司、亚洲司:
镇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是江苏省13个省辖市之一,下辖丹阳、句容、扬中三个县级市,丹徒、京口、润州三个区和镇江新区,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人口296.2万。

其中,市区面积1082平方公里,人口112.6万。

镇江地处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水秀丽,以“真山真水、山水形胜”闻名海内外,是一座清新秀丽、个性鲜明的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

近年来,镇江的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发展,2005年共完成地区生
1 / 1。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修编)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修编)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修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8.21•【字号】镇政发[2008]60号•【施行日期】2008.08.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修编)的通知(镇政发〔2008〕60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修编)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八年八月二十一日《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修编)自2004年《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以来,镇江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为进一步加快镇江生态市创建步伐,镇江市委、市政府决定按照国家最新修订的生态市建设指标,对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进行适时修编。

本规划属于战略性、指导性的概念规划和目标建设规划,通过行政和法定程序审批后作为镇江市生态市建设的重要依据,全面指导镇江生态市建设。

一、生态市建设的基础条件(一)镇江生态市建设的优势1.丰富的自然资源镇江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丘陵山区占51%、圩区占19.7%、平原占15.5%,水面占13.7%。

地表径流丰富,地下水蕴藏量充沛,全市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16.3亿立方米;拥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和非金属矿产资源;镇江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

长江镇江段自然岸线较长,是江苏省深水岸线资源最丰富的市。

良好的深水岸线为镇江依江建港,依港兴市,提供优越条件。

2.独特的景观资源镇江北临长江,处于宁镇低山丘陵与长江三角洲平原两大地貌单元交界处,地形西高东低。

境内近东西走向、弧形分布的宁镇山脉和近南北走向的茅山山脉构成“丁字型构造”。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镇江市关于2016年高资片区环境整治工作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镇江市关于2016年高资片区环境整治工作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镇江市关于2016年高资片区环境
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镇政办发[2016]96号
【发布部门】镇江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04.29
【实施日期】2016.04.2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镇江市关于2016年高资片区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镇政办发〔2016〕96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镇江市关于2016年高资片区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4月29日
镇江市关于2016年高资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生态领先,特色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关于2016年高资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请遵照执行。

一、工作目标
加强企业污染治理和转型升级,完善基础配套功能,从2016年起,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解决高资片区大气污染问题,实现高资片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16年上半年度环境质量状况

2016年上半年度环境质量状况

2017年上半年度环境质量状况一、大气环境质量2017年上半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共得有效监测数据181天。

在有效的监测数据中日空气质量优良率96.7%,其中空气质量为优67天占37.0%,空气质量为良108天占59.7%,轻度污染6天占3.3%,中度污染0天占0%,重度污染0天,占0%。

2017年上半年酸雨污染仍较严重。

上半年共采集大气降水样品32个,总降雨量为622.1mm,其中酸雨(PH<5.6)31个,占总降雨数的96.9%,酸雨量601.2mm,占总降雨量的96.6%。

PH测值范围4.49~5.67,均值为4.84。

二、水环境质量我县列入县控以上的断面包括小高亭水库、洛沙湾水库、枫树长河、中塘翻水站、桂太长河等五个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其中小高亭水库、洛沙湾水库、中塘翻水站监测断面水质保护目标均要求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枫树长河监测断面水质保护目标要求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桂太长河景观用水水质保护目标要求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

2017年上半年监测结果表明小高亭水库、洛沙湾水库、枫树长河、桂太长河均符合相应标准要求;中塘翻水站监测断面超过相应标准要求,县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0%。

我县列入常规监测的县级以上及重要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库为小高亭水库、黄官泥岙水库(1月份清淤未监测)、洛沙湾水库(3月份开始清淤未监测)、塘岙水库(1月份清淤未监测)、枫树长河、磨心水库。

根据省生态办《生态市建设任务书》的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标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

2017年上半年监测结果表明六个水库均符合该标准要求,县级以上及重要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

三、声环境质量1、城市功能区噪声2017年上半年岱山县各城市功能区定点噪声监测结果均符合各相应声环境功能区标准限值要求。

2、区域环境噪声2017年区域噪声监测统计结果表明平均等效声级为53.9dB(A),低于55dB(A)的标准限值要求。

镇江2015年环境状况公报

镇江2015年环境状况公报

镇江市2015年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发布《镇江市2015年环境状况公报》。

镇江市环境保护局局长:2015年6月5日综述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改善环境质量,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环保重点工作。

全年地表水优于Ⅲ类水的比例为68.2%,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例达到72.1%(按AQI 统计);长江干流水质保持在优良状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总体来看,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一、空气环境(一)废气排放情况镇江市关于能源消耗主要以燃煤、燃油和天然气为主。

2015年,全市工业煤耗总量为2360.34万吨;燃料油消耗量为0.88万吨;天然气消耗总量为120.70亿立方米。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2749.61亿立方米,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45299.13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44027.67吨,烟(粉)尘排放量为25309.58吨。

(二)城市和城镇空气镇江市区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优于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为42微克/立方米、82微克/立方米、59微克/立方米,均劣于国家二级标准,其中细颗粒物同比下降13.2%;一氧化碳日均浓度范围为0.210-2.594毫克/立方米,优于国家二级标准;臭氧最大8小时均值浓度范围为2-319微克/立方米,超标率为17.8%。

丹阳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分别为21微克/立方米、22微克/立方米,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为81微克/立方米、56微克/立方米,均劣于国家二级标准;一氧化碳日均浓度范围为0.266-2.382毫克/立方米,优于国家二级标准;臭氧最大8小时均值浓度范围为6-225微克/立方米,超标率为4.4%。

句容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9微克/立方米、34微克/立方米,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为73微克/立方米、48微克/立方米,均劣于国家二级标准;一氧化碳日均浓度范围为0.290-2.151毫克/立方米,优于国家二级标准;臭氧最大8小时均值浓度范围为4-243微克/立方米,超标率为1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江市环境状况公报(20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发布《镇江市2016年环境状况公报》。

镇江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刘正泰2017年5月31日2016年,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生态环保职责,以推动绿色转型、深化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严格环境监管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市政府颁布实施《镇江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明确“十三五”时期全市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及重点工程;制定实施年度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完成G20峰会期间空气质量保障任务。

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环境信访明显下降,顺利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环境质量(一)空气环境2016年,镇江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空气质量达标率较2015年上升11.4个百分点,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或保持稳定,其中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15.3%、较2013年下降30.6%,达到国家提出的“在2013年基础上下降13%,同时比2015年下降3%”的目标要求。

受颗粒物、臭氧和二氧化氮影响,7个辖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均未达二级标准要求。

1、城市空气市区环境空气中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为50微克/立方米、80微克/立方米、24微克/立方米和38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和臭氧(最大8小时)按年评价规定计算,浓度分别为0.878毫克/立方米和96微克/立方米。

与2015年相比,PM2.5、PM10、臭氧(最大8小时)和二氧化氮浓度分别下降15.3%、2.4%、8.6%和9.5%,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浓度保持稳定。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进行年评价,7个辖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均未达标,超标污染物为PM2.5、PM10、臭氧。

其中,7个辖市区PM2.5均超标;除丹阳以外,各辖市区PM10均超标。

按日评价,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76.4%,较2015年上升4.2个百分点,7个辖市区达标率范围为67.6%~80.9%。

2016年,市区共发生6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共发布预警快报5期,预警短信六十余条。

2、酸雨全市酸雨平均发生率为5.9%,降水年均pH值为6.09。

镇江市区、丹阳市、扬中市酸雨发生率分别为2.7%、10%、15%,句容市未采集到酸雨样品。

与2015年相比,全市酸雨平均发生率下降0.7个百分点。

(二)水环境2016年,镇江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轻度污染。

列入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的8个断面中,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的断面比例为75%,Ⅳ类水质断面比例为25%。

列入江苏省“十三五”水环境质量目标考核的20个流域地表水断面中,水质符合Ⅲ类的断面比例为60%,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35%,劣Ⅴ类断面比例为5%。

1、饮用水源市区金山水厂和金西水厂2座集中式供水厂共用的1个长江征润州取水口,是我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地,丹阳市和扬中市的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亦取自长江,句容市集中式饮用水主要取自北山水库和句容水库。

2016年,镇江市区征润州水源地水量达标率为100%。

4个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丹阳市长江江心洲水源地、扬中市二墩港水源地水量达标率均为100%;句容市北山水库和句容水库水源地达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取水量为2956万吨,占取水总量的92.3%。

2、太湖流域采用水质自动站监测数据,以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3项指标评价, 2016年我市太湖流域7个重点断面水质达标率为66.7%,较2015年下降4.7个百分点。

3、长江流域镇江市长江干流水质为优, 4个监测断面水质类别均为Ⅱ类,与2015年相比水质保持稳定。

主要入江支流总体水质为良好,10个控制断面中,除运粮河永庆桥断面因河道整治,未参与统计,其余9个断面水质符合Ⅲ类、Ⅳ类和Ⅴ类断面分别占77.8%、11.1%、11.1%。

与2015年相比,符合Ⅲ类标准的水质断面比例上升7.8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30个百分点,总体水质明显改善。

(三)土壤环境2016年,根据省厅要求,我市共布设土壤监测点位127个,其中国控点位117个,省控点位10个。

国控点位中,基础点位47个,风险点位61个,背景对照点位9个。

2016年对12个土壤监测点位开展了监测,其中风险点位9个(主要针对污染企业周边土壤),背景对照点位3个。

监测结果表明,12个监测点位中,有10个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占83.3%;超标点位中,处于轻微和中度污染的点位分别为1个,各占8.33%。

超标项目为汞和苯并[a]芘。

(四)声环境2016年,全市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各类声源声强及分布情况无明显变化。

声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交通路网建设等息息相关,生活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仍是影响全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1、区域环境噪声全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昼间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5dB(A)。

根据《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640-2012)评价,市区和扬中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二级水平。

丹阳和句容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三级水平。

影响全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声源仍为生活噪声,所占比例为74.3%;其余依次为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施工噪声,所占比例分别为19.4%、6.1%和0.2%。

2.功能区噪声依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评价,全市1~4类功能区声环境昼间达标率分别为96.9%、97.9%、100%、100%,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3.7%、97.9%、97.2%、85.0%。

全市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表现出与城市日常生产、生活和作息规律相似的变化特征,昼间平均等效声级6~8时上升明显,8~18时维持在较高水平,18~21时逐步减弱。

3.道路交通噪声全市道路交通昼间声环境质量总体评价为好,平均等效声级为66.1dB(A),达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一级。

全市超过70dB(A)(国家昼间标准限值)的路段长度占监测道路总长比例为0.5%。

(五)生物环境我市长江、京杭大运河等主要水体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我市生物环境状况总体保持稳定。

主要内陆河流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评价等级均为贫乏。

与2015年相比,我市河流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不变。

采用《大气微生物污染级别划分标准》评价,2016年我市环境空气中细菌含量评价为清洁的测点比例为100%,较2015年无变化;霉菌含量评价为清洁的测点比例为100%,较2015年无变化。

(六)生态环境生态遥感监测结果显示,2016年我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65.7,各辖市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处于61.7~64.2之间,生态环境状况均处于良好状态。

与2015年相比,我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不变,生态环境状况无明显变化。

(七)辐射环境2016年全市辐射环境3个国控点和14个省控点监测结果表明,环境γ辐射吸收剂量率监测结果、空气中氡浓度监测值、土壤中主要放射性核素浓度与1989年江苏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测量结果处于同一水平;重点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水中放射性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

环境中电磁辐射监测结果均低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2014)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的要求。

(八)危险废物2016年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12.81万吨,综合利用量7.6万吨,处置量3.9万吨,贮存量1.3万吨。

截止2016年底,全市共建成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3座,其中焚烧处置设施1座,焚烧处置能力3.24万吨;填埋处置设施2座,填埋处置能力4万吨,全市基本建成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和集中处置网络。

2016年全市完成网上转移联单8412份,审批危险废物跨市转移申请215份,医疗废物转移审批177份,办理危废跨省转移手续20份,按要求发放沿途省辖市环保局告知函,从总体上看,2016年全市危废跨省移出总量明显大于移入总量。

二、措施与行动(一)生态文明建设2016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生态领先、特色发展”战略路径,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大力推进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省级生态文明综合改革试点市建设。

1、强化绿色发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一是狠抓低碳城市建设。

应邀参加第七届APEC清洁能源部长会议、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举办首届镇江国际低碳技术产品交易展示会。

全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72%。

二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全年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23家,其中新增13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9.1%,连续五年保持全省第1。

三是加快产业转型步伐。

2016年,新兴产业完成销售收入4090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工业销售比重达46.2%。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7.6%,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高效设施农业占比达20%。

四是推动资源能源高效利用。

37家企业完成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

非化石能源利用量同比增长10%以上,清洁能源利用量同比增长15%以上。

实施水污染减排项目约40个、大气污染减排项目约70个。

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全年关闭禁养区养殖场439家。

2、强化红线管控,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一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严格落实《镇江市主体功能区实施规划》、《关于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意见》及6个配套政策性文件,构建功能定位清晰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二是严守生态红线。

完成省级生态红线区域优化调整工作,对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区域进行调整优化,生态红线区域占国土面积比例保持在22.3%。

加大监管力度,全年未发生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三是优化生产力布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管控国土、岸线、山体和水系等各类资源,努力实现保护最严化、配置最优化、效益最大化,构建集约高效的空间格局。

3、强化环境整治,打造美好宜居城市一是加强生态新城建设。

生态新城启动区建设全面展开,初步完成《空间管控规划》等近10个规划。

平安养老生态新城产业基金等一批项目签约落户。

官塘低碳新城入选APEC低碳示范城镇试点项目。

二是推动城乡环境改善。

谏壁片区完成46个整治工程和17家企业污染治理工作,西南片区完成43项整治工程。

城市生活垃圾清运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三是加强生态资产储备。

全年造林面积1.03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200%;完成森林抚育面积6.1万亩。

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达100%。

开展“2016年镇江市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共向长江投放胭脂鱼、鲢鱼、鳙鱼等共计1700万尾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