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第七章医院监测指标信息

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第七章医院监测指标信息(一)申报材料要求说明1、本报告申报项目以2011版三甲评审标准第七章为蓝本,适当进行了规范整理。
2、各医院只需按所列表格进行填报。
3、凡填报数据中的简易折线图呈负向趋势的指标、未达到国家或省级管理标准的指标,则需分别附上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报告;指标;无异常情况的,只需按表格填报数据。
4、各医院应将数据填报中有涉及的病案号做好准备,备各组专家随时检查,凡检查时无法提供病案资料的,按申报数据不真实处理。
(二)数据明细1、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1.1资源配置※近三年完整年度数据1.2工作负荷※近三年完整年度数据1.3治疗质量1.4工作效率1.4.1医院整体1.4.2科室情况※近三年完整年度数据1.5患者负担※近三年完整年度数据1.6资产运营1.7科研成果2、住院死亡类指标相关指标统计标准参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第七章、《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卫办医政函〔2011〕54 号)2.1近三年指标统计与趋势医院近三年住院死亡类指标统计与趋势分析指标名称年年年趋势(简易折线图)3.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住院死亡率 %其中: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住院死亡人数同期手术患者出院人次4.介入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 %其中:介入手术患者住院死亡人数同期介入手术患者出院人次5.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其中: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人数同期新生儿患者出院人次6.产妇住院死亡率 %其中:产妇住院死亡人数同期产妇出院人次备注:各指标统计标准见申报材料要求说明附简易折线图参考模板:2.2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仅针对简易折线图呈负向趋势的指标、未达到国家或省级管理标准的指标开展原因分析)3、重返类指标相关指标统计标准参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第七章、《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卫办医政函〔2011〕54 号)3.1近三年指标统计与趋势医院近三年重返类指标统计与趋势分析3.2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仅针对简易折线图呈负向趋势的指标、未达到国家或省级管理标准的指标开展原因分析)4、手术并发症类指标相关指标统计标准参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第七章、《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卫办医政函〔2011〕54 号)4.1近三年指标统计与趋势医院近三年手术并发症类指标统计与趋势分析备注:各指标统计标准见申报材料要求说明4.2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仅针对简易折线图呈负向趋势的指标或未达到国家及省级管理规定的指标开展原因分析)5、医院感染类指标6、患者安全类指标6.1住院患者病区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排除病例】(1)住院日<5天的患者。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一、资源配置:
1、实际开放床位、应急扩展床位数;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中:医师数、专 / 兼职心理治疗师数、医疗社会工作者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员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
1、年门诊人次、年急诊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开展基层和社区公共精神卫生服务指导 / 督导人次。
4、年培训综合服务医院医师以及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项目数、受训人次
5、年纳入管理治疗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档案的患者人数。
三、治疗质量:
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
2、住院治愈好转率;
3、住院患者抢救例数、死亡例数占同期住院人次的比率
四、工作效率:
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1、门诊人次平均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住院人次平均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 /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 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7、人员经费支出 /业务收入。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5年):
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 收录论文数;
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数
3、获得国家、省市级科研基金额度。
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

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为了便于各科室对内蒙古自治区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评价指标和监测指标的掌握和达标,质控办将各章节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指标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汇总,设立我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作为科室自我评价与改进参考之用。
将指标分为以下九类:指标分类一、医院运行评价指标注:*为医院运行基本评价指标二、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一)资源配置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中: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三)治疗质量1.手术冰冻与石蜡病理诊断符合率。
2.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
3.患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率。
4.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5.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6.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7.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四)工作效率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
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 收录论文数。
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
三、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 周与1 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表1: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 周与1 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这18种重点疾病的具体ICD-10编码请参照下发的评审标准中相关章节*2 周与1 月内再住院例数指那些出院后2 周与1 月内以相同诊断再次住院的患者(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表2: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三)麻醉质量监测指标表3:麻醉质量监测指标统计表(四)手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表3:手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安全监测指标四、单病种(特定病种)质量指标表4:单病种(特定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五、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表5:ICU监测指标统计表表5:ICU监测指标统计表表5:ICU监测指标统计表表5:ICU监测指标统计表表5:ICU 监测指标统计表表5:ICU 监测指标统计表表5:ICU监测指标统计表*危重程度:按照中国医院协会统计口径,经咨询上海市ICU 质控中心,采用APACHE Ⅱ评分系统进行划分,15—25分为危重,25分以上为极危重。
二甲医院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统计表(第七章)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ICD10: K25-K28伴有。0—.2,。4—。6亚目编码,K29.0,K92。2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ICD10: T00—T07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ICD10: J10.0,J11。0,J12—J18 (不包括J17*)
3.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4。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5.资产负债率(%)
6.固定资产总值(万元)
7。医疗收入药品收入比率(%)
8.医疗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9。人员费用支出/百元业务收
(七)科教成果(评审前五年)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总计
国内论文数 ISSN(篇)
SCI 收录论文数(篇)
4。 产伤发生率。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年度
年度
1季
2季
3季
4季
合计
1季
2季
3季
4季
合计
1
产伤——新生儿
2
产伤——器械辅助阴道分娩
3
产伤—-非器械辅助阴道分娩
5. 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年度
年度
1季
2季
3季
4季
合计
பைடு நூலகம்1季
2季
3季
4季
合计
1
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
6。 输血/输液反应发生率
AMI—9 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1.1.7
自其他医院转入时有压疮的患者
1.1.8
自其他来源入住时有压疮的病人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详细

7-1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7-1-1资源配置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7-1-2工作负荷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7-1-3治疗质量1.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例数2.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3.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4.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5.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6.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7.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7-1-4工作效率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3.床位使用率(%)4.床位周转次数7-1-5患者负担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7-1-6资产运营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4.资产负债率5.固定资产总值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7-1-7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收录论文数/每百张开放床位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7-2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7-2-1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有以下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编码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诊断ICD10:I21-I22编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患者2.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二诊断ICD10:I50编码为心源性心力衰竭的非产妇出院患者,不包括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并除外心功能Ⅱ级3.脑出血和脑梗死主要诊断ICD10:I60-I63编码为脑出血、脑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操作的患者4.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诊断ICD10:S06编码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K25-K28伴有.0-.2,.4-.6亚目编码,K29.0,K92.2为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主要诊断编码为ICD10:T00-T07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 J10.0,J11.0,J12-J18(不包括J17*)编码为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诊断编码ICD10: J44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所有非产妇、非创伤的出院患者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1)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短期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透压、昏迷)(2)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长期并发症(肾脏、眼睛、神经、循环或其他未特指并发症)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3)主要诊断ICD10: E10-E14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下肢截肢且任意诊断编码为糖尿病的非产妇出院患者(4)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未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无短期或长期合并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10.结节性甲状腺肿主要诊断ICD10: E04编码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主要诊断ICD10: K35.0,K35.1编码为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12.前列腺增生主要诊断ICD10: N40编码为前列腺增生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13.肾衰竭主要诊断ICD10: N17-N19编码为肾衰竭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14.败血症(成人)主要诊断ICD10: A40-A41编码为败血症(成人)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15.高血压病(成人)主要诊断ICD10编码为I10-I15高血压病(成人)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操作的患者及诊断为Ⅰ~Ⅳ期肾疾病且有血液透析准备(透析通路手术)操作的患者16.急性胰腺炎主要诊断ICD10: K85编码为急性胰腺炎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主要诊断ICD10: Z51.101编码出院患者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主要诊断ICD10: Z51.201、Z51.103编码出院患者7-2-2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1.髋、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操作编码为ICD-9-CM-3:81.51-55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所有出院患者2.椎板切除术或脊柱融合相关手术手术/操作为ICD-9-CM-3编码为03.01、02、09,80.50、51、59,81.00、01-08,81.30、31-39,81.62-66,84.60、61-69,03.0、03.1-2、03.4-7椎板切除术或脊柱融合术等相关手术的所有出院患者3.胰腺切除手术手术/操作编码为ICD-9-CM-3:52.6或52.7的出院患者4.食管切除手术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中有42.4,42.40-42.42,42.5,42.51-42.56,42.58-42.59或42.6,42.61-42.69或主诊断编码为所选择的编码且手术/操作编码为43.99的出院患者5.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中有ICD9-CM-3:51.23、24任何诊断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中有36.1的出院患者7.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0066,36.01,36.02或36.05,36.06,36.07的出院患者8.颅、脑手术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01.02-06,02.0、02.1-的颅、脑手术的出院患者9.子宫切除术手术/操作编码为ICD9-CM-3:68.4-68.7子宫切除术的所有女性出院患者10.剖宫产手术/操作编码为ICD9-CM-3:74.0,74.1,74.2,74.4,74.99确定为剖宫产的出院患者11.阴道分娩手术/ 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72,73.0-73.2,73.4-73.9(伴ICD10:Z37)阴道分娩的出院患者12.乳腺手术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85.4的出院患者13.肺切除术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32.4、32.5的出院患者14.胃切除术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43.5-43.9的出院患者15.直肠切除术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48.4-48.6的出院患者16.肾与前列腺相关手术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55.4-6,60.3-5前列腺手术的出院患者17.血管内修补术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中有38.34,38.44,38.64或39.71-74血管内修补术的出院患者18.恶性肿瘤手术是指主要诊断ICD10 C00-C97,伴手术/操作ICD.9-CM-3“某器官全切除术”、或大部分(或部分)切除术者18.1 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 ICD9-CM-3: 06.2-06.518.2 喉癌联合根治术 ICD9-CM-3: 30.418.3 肺叶切除术 ICD9-CM-3: 32.4 002 ,全肺切除术 ICD9-CM-3: 32.5,胸腔镜肺癌切除术18.4 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 ICD9-CM-3: 42.5 ,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 ICD9-CM-3: 42.5 18.5胃远端切除术ICD9-CM-3:43.6、43.7;胃近端切除术ICD9-CM-3:43.5;全胃切除术ICD9-CM-3:43.99;根治性全胃切除术ICD9-CM-3: 43.9918.6肝叶切除术ICD9-CM-3:50.301;半肝切除术CM-3:50.302;肝段切除术CM-3:50.2203;肝肿物不规则切除术(部分切除术)CM-3: 50.2 20118.7左半结肠切除术CM-3:45.27501;右半结肠切除术CM-3:45.27301;直肠前切除术CM-3:48.6301;腹会阴直肠切除术CM-3: 48.5 01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18.8 惠普尔氏术(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ICD9-CM-3: 52.7 ; 胰体尾切除术 ICD9-CM-3: 52.5 90218.9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ICD9-CM-3: 85.4 ; 乳腺癌保留乳房术 ICD9-CM-3: 85.2 10318.10 肾癌根治术 ICD9-CM-3: 55.5; 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 ICD9-CM-3: 55.318.11 前列腺癌根治术 ICD9-CM-3: 60.518.12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8.13 双侧输卵管-卵癌切除术ICD9-CM-3: 65.618.14 全子宫切除术ICD9-CM-3: 68.418.15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ICD9-CM-3: 40.597-2-3麻醉1.麻醉总例数/季/年(含:全身麻醉例数/季/年、体外循环例数/季/年、脊髓麻醉例数/季/年、其他类麻醉例数/季/年)2.由麻醉医师实施镇痛治疗例数/季/年(含:门诊患者例数/季/年、住院患者例数/季/年、手术后镇痛/季/年)3.由麻醉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季/年 ;复苏成功例数/季/年4.麻醉复苏(Steward苏醒评分)管理例数/季/年: 进入麻醉复苏室例数/季/年、离室时Steward评分≥4分例数/季/年5.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年: 麻醉中发生未预期的意识障碍例数/季/年、麻醉中出现氧饱和度重度降低例数/季/年、全身麻醉结束时使用催醒药物例数/季/年、麻醉中因误咽误吸引发呼吸道梗阻例数/季/年、麻醉意外死亡例数/季/年、其他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季/年6.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季/年:(1)ASA-Ⅰ级例数/季/年、术后死亡例数/季/年;(2)ASA-Ⅱ级例数/季/年、术后死亡例数/季/年;(3)ASA-Ⅲ级例数/季/年、术后死亡例数/季/年;(4)ASA-Ⅳ级例数/季/年、术后死亡例数/季/年;(5)ASA-Ⅴ级例数/季/年、术后死亡例数/季/年7-2-4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1.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1)患者入院前已有压疮 (季度),包括: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自家庭入住时、自养老院入住时、自其他医院转入时、自其他来源入住时有压疮的病人;(2)住院期间发生压疮(季度),包括: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例数;(3)住院期间压疮发生率(季度),包括发生在骶尾椎骨、坐骨、股骨粗隆、跟骨、足踝、肩胛骨、枕骨处压疮发生率以及同一次住院期间多处压疮发生率2.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1)住院患者的跌倒与不同原因的发生率,包括:因患者健康状况、因治疗、药物和(或)麻醉反应、因环境中危险因子等其他因素而造成跌倒比率;(2)跌倒造成伤害程度分级比例,包括:1级、2级、3级、二次及二次以上发生跌倒比率3.择期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谢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4.产伤发生率5.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6.输血/输液反应发生率7.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8.医源性气胸发生率9.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率7-3单病种质量指标7-3-1急性心肌梗死AMI(ICD10 I21.0-I21.3,I21.4,I21.9)7-3-2急性心力衰竭(ICD10 I05-I09,I11-I13,I20-I25,伴I50)7-3-3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成人(ICD10 J13- J15,J18.1)7-3-4脑梗死STK(ICD10 I63)7-3-5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 81.51-52)、膝关节置换术(ICD9-CM-3 81.54)7-3-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ICD9-CM-3 36.1)7-3-7围术期预防感染(PIP) 指标,包括:手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符合规范要求、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手术前一小时内使用、手术超过三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择期手术在结束后24、48、72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手术野皮肤准备与手术切口愈合例数;适合该项指标的手术种类有:(1)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ICD9-CM-3:06.2。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标准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标准指标一、解读通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监测与了解医院日常运行的基本情况。
二、监测指标(一)资源配置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职业健康体检人次。
4.职业病诊断人次。
(三)诊疗质量1.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2.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3.急诊室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4.诊断质量指标。
5.治疗质量指标。
(四)工作效率(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三年)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收录论文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
第二节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一、解读为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总体情况,是以重返率、死亡率、安全指标三类结果质量为重点(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二)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各科室:按照原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2011年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V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的通知》(卫办医政函1 2011) 54号)、国家卫计委《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2015年版)》及《国家卫计委V关于印发麻醉等6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的要求,现结合医院实际,对我院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现印发给各科室,请各科室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
该指标有九部分,第一部分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第二部分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第三部分单病种质量指标;第四部分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第五部分急诊科监测指标;第六部分临床检验监测指标;第七部分病理科监测指标;第八部分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第九节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以上指标由信息科牵头负责进行数据的收集,分析由相关科室负责。
各科室必须按照监测指标开展定期评价活动,解读评价结果,持续改进医疗管理工作(有显示持续改进效果的记录)。
医院将不定期的对科室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
附件: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2016年修订)附件第一部分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资源配置、工作负荷三、治疗质量四.工作效率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七、科研成果第二部分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住院重点疾病(监测指标包含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住院重点手术(监测指标包含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三、麻醉四、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一)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二)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三)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第二部分单病种质量指标.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三、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四、脑梗死髅、膝关节置换术八.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七围 防 感 染 术 期预九、剖宫产术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卜一、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第四部分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第五部分急诊科监测指标第六部分临床检验监测指标第七部分病理科监测指标第八部分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第九部分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1.资源配置(季报)
2.工作负荷(月报/年报)
2。
治疗质量(月报)
4、工作效率(月报)
4、患者负担(月报) (1)门诊
(2)住院
6.资产运营
7、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
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1.住院重点疾病(16个病种)(季报/年报)
2.住院重点手术(15类手术)(季报/年报)
3、麻醉(季报/年报)
4。
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季报/年报) (1)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2)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
(3)择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单病种质量指标(季报/年报) ICU质量监测指标(季报/年报)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季报/年报) (一)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季报/年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一、解读通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监测与了解医院日常运行的基本情况。
二、监测指标(一)资源配置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职业健康体检人次。
4. 职业病诊断人次。
(三)诊疗质量1.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2.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3.急诊室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4. 诊断质量指标。
5. 治疗质量指标。
(四)工作效率(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三年)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收录论文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
第二节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一、解读为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总体情况,是以重返率、死亡率、安全指标三类结果质量为重点(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 周与 1 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二)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 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以下每一项目与数据指标可通过住院病历首页采集,现分别作简要说明。
二、监测指标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 周与 1 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解读】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种病种期内总例数、死亡例数、15 日内再住院率、31 日内再住院率等监测指标,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的总体情况。
分母:年龄≥18 岁的全部因某疾病出院总例数。
分子(符合分母的标准,且符合以下一项者):①某病种的“死亡”出院患者;②属于同一疾病出院后 2 周与 1 月内再住院患者。
有以下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 编码:(一)矽肺ICD10:(二)尘肺待诊ICD10:(三)煤工尘肺ICD10:(四)职业性噪声聋ICD10:(五)职业性苯中毒ICD10:T(六)职业性铅中毒ICD10:T(七)职业性汞中毒ICD10:T(八)职业性外照射慢性放射病ICD10:T第三节单病种质量指标一、概述病种质量管理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可以进行纵向(医院内部)和横向(医院之间)比较,采用在诊断、治疗、转归方面具有共性,某些医疗质量指征是具有统计学特性的指标,可用来进行质量管理评价。
病种的选择原则:根据我国职业病人群发病和患病情况、危害程度,对医疗资源消耗情况。
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常见与多发疾病的诊疗过程(核心)质量。
可以用作考核医院总体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管理状况。
病种过程质量指标的选择:以国内、外权威的指南为依托,专家具有共识。
选择具有循证医学结论——经多中心、大样本论证推荐的1 类A、B 级指标为重点的核心质量为指标。
参考国际上目前在使用的核心质量指标。
邀请本专业权威专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讨论,并在医院实地临床试用与验证。
实施单病种过程质量监控目的:对疾病诊疗进行过程质量控制。
是反映出全院在医疗质量管理整体能力与层次的一个重要的新途径。
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医疗质量的变化趋势。
在医院评审中是评价医疗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途径。
是医院提高医疗技术、进行持续改进的方法。
是评价医师诊疗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及其合理性的方式之一。
按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 年版)》的模式,根据卫生部发布的相关的指南与临床路径,以国际上相关职业病诊疗指南等文献,将以下住院治疗的五种职业病病种作为质控管理(试行)。
二、监测指标解读(一)矽肺病(ICD10:)。
1.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矽肺病(ICD-10:)2.诊断依据:根据《GBZ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1)可靠的生产性粉尘矽尘接触史(2)以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3)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健康监护资料,参考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4)排除其它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诊断3.标准住院日为40天。
4.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尘肺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5.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沉;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高千伏胸片、心电图、肺功能、腹部超声;(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痰培养;影像学检查(CT或MRI);指端血氧饱和度、免疫功能检查;肺癌四项;凝血四项。
6.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据“急性期病因治疗、慢性期康复治疗”的原则。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的情况、全身状况采取个性化的综合治疗。
(1)纤维支气管镜肺段灌洗治疗或全肺灌洗治疗。
(2)肺康复治疗。
(3)抗感染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抗菌治疗。
(4)对症支持治疗。
可选用解痉、平喘、抗纤维化治疗的药物,适当选用调节免疫药物、改善血液循环类药物作为辅助用药。
(5)抗肺纤维化治疗。
可选用抗纤维化药物。
(6)中医中药治疗,针灸理疗、穴位注射、中医中药辨证治疗7.出院标准。
1.主诉胸闷憋气症状好转,呼吸系统各项指标好转。
2.康复治疗满1疗程。
3.肺灌洗治疗结束。
(二)、职业性噪声聋(ICD-10:)。
职业性噪声聋是指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而出现的进行性感音性听力损失,双耳对称,早期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逐渐累及语频,听力损失程度与接触噪声的时间、强度及噪声作业工龄等密切相关。
1.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ICD-10:)。
2.诊断依据。
根据GBZ49-2014《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确定为职业性噪声聋。
3.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GBZ49-2014《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详细询问病史和职业史,尽早诊断、治疗。
(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并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
(3)神经营养类药物。
(4)其他治疗,如混合氧、高压氧等治疗。
(5)中医、中药治疗4.标准住院日为40天。
5.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职业性噪声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6.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胸片、心电图;纯音听阈测试。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清病毒学检测;声阻抗检查:包括鼓室压曲线和镫骨肌反射;耳蜗电图;听性脑干反应,40Hz相关电位(或多频稳态诱发电位);耳声发射检测(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或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前庭功能的相关测试;影像学检查(CT或MRI);语言测听。
7.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的纯音听阈受损程度、并发症的情况、全身状况采取个性化的综合治疗。
(1)静脉或口服药物治疗。
改善血液循环类、神经营养药物药物:根据患者纯音听阈严重程度及全身状况选择用药。
(2)可选用高压氧治疗。
(3)对症处理。
(4)针灸理疗、穴位注射、中医辨证治疗8.出院标准(1)主诉听力好转。
(2)综合治疗满1疗程(三)职业性慢性铅中毒(ICD10:T)。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是由于长期接触铅烟或铅尘所致的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诊断标准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是由于接触铅烟或铅尘所致的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参照国家职业性铅中毒诊断标准(GBZ37-2002),根据确切的职业史及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为主的临床表现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参考作业环境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2、入院标准(1)有职业性铅接触史,血铅、尿铅增高,需驱铅治疗者。
(2)职业性铅中毒患者定期康复治疗。
3、住院时间(1)职业性轻、中度铅中毒住院时间一般不超过40天。
(2)重度住院时间一般不超过2个月。
4、临床检查(1)一般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血生化、血铅、尿铅、尿δ-氨基-r-酮戊酸、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EP)、尿?2微球蛋白、红细胞锌原卟啉(ZPP)、血型、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肌电图等检查。
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分析、心电图检查、肝胆肾超声检查。
(2)选择性检查心脏及周围血管多普勒、脑电图、颅脑CT、骨髓细胞学检查等。
5、临床西医治疗(1)轻度、中度铅中毒治疗①一般疗法:适当休息,给予合理营养、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族等。
增加膳食钙、铁、锌、铜等的摄入。
②驱铅治疗:依地酸钙(EDTA)、二巯丁二钠(DMSA)等,依地酸钙钠加入10%葡萄糖液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3-4天为一疗程。
③对症与支持疗法: 10%葡萄糖酸钙、阿托品,口服钙剂及维生素C、微量元素。
有抽搐发作时,给予安定或鲁米那等药物控制抽搐。
有颅内压增高情况,注意脱水治疗,改善脑组织供氧。
可以应用纳洛酮、钙拮抗剂等药物。
④活血化淤:银杏制剂、丹参、丹参酮等活血化淤药。
酌情应用。
⑤周围神经病变:维生素B1、B6、B12, ATP、辅酶A,神经生长因子等。
同时给运动康复治疗。
⑥铅性贫血治疗:铁剂和维生素B12等治疗纠正贫血。
⑦如合并肾脏损害、肝脏损害、高血压等情况应给予积极治疗,治疗原则同原发病。
⑧清除氧自由基: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清除氧自由基。
6、中医辩证治疗(1.针灸、红外线、穴位敷贴、耳穴压豆治疗等。
(2)中药熏洗。
(3)拔火罐。
(4)药物治疗。
7、康复治疗(1)神经系统康复治疗。
(2)心理康复治疗。
8、出院标准(1)尿铅、血铅检查在正常范围。
(2)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好转。
(3)康复治疗疗程结束。
(四)职业性慢性苯中毒(ICD10:T)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较长时期接触苯蒸气引起的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