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导游词800字

合集下载

湖南马王堆的导游词

湖南马王堆的导游词

湖南马王堆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南的马王堆,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的古墓群。

我将为大家介绍这个独特的古墓群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景区概况马王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西郊马王堆村,始建于西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整个古墓群包括三座墓室,分别是南、中、北墓,其中南墓最为著名。

马王堆的发现,填补了我国西汉文化史、位阶制度和古代医学史上的一大空白,被誉为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

二、南墓南墓是马王堆中最大、最为精美的墓室,是一座漏斗形的人工挖掘坑墓。

这座古墓的出土文物规模之大、价值之高、内容之丰富、品种之多,堪称中国古代墓葬中的“国宝级”陵墓。

进入南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精美的石门。

石门上雕刻着马车、牛车、战车以及各种神魔。

这些雕刻细致入微,生动逼真,给人一种置身于古代文化盛世的感觉。

南墓的内部可谓瑰丽非凡。

首先是长达40多米的通道,周围壁画绘制了当时生活的场景,如宴会、乐舞、游艇等,栩栩如生,犹如穿越时空。

接着是中央墓室,这里是墓主人的安放之处。

墓主人是一位身份高贵的女性,她的身份地位由她身上的衣物和饰品显露出来。

陪葬品包括金银饰品、玉器、青铜器、陶瓷器等,数量之多、精美程度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在南墓的北墓室中,我们还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代人类尸体,被称之为“马王堆女尸”。

这具尸体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对研究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死亡仪式以及医学知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墓中墓是马王堆的中等规模的墓室,也是一座漏斗形坑墓。

虽然规模比南墓小一些,但中墓中出土的文物同样珍贵、精美。

在中墓内,我们可以欣赏到大量的玉器和陶瓷器。

这些文物不仅呈现了古代的审美风格和工艺水平,还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四、北墓北墓是马王堆的最小的一个墓室,其规模与南、中墓相比,要小很多。

然而,北墓同样出土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如铜镜、木雕、陶瓷器等,展示了西汉时期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文化水平。

五、医书和文化遗产马王堆古墓群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出土的医书《墓经》。

湖南长沙马王堆导游词五篇

湖南长沙马王堆导游词五篇

湖南长沙马王堆导游词五篇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

下面是搜集的湖南长沙马王堆导游词五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湖南长沙马王堆导游词(一)欢迎大家来到湖南马王堆!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马王堆汉墓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

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

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结蒂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

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

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

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

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

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

《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

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

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

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

有一件素纱禅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

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

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三号墓出土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导游词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导游词
(文物:冠人男俑)
一、三号墓出土了300多件木俑,他们是軑侯家各种奴仆的替身。形体最为高大的冠人俑头戴高高的帽子,身着丝绸长袍,在鞋子的底部刻着“冠人”两字,出土时身后率领着几十个彩绘木俑。他应该就是軑侯家的家丞,即总管。女侍俑身材修长,衣着华丽,绣花长袍上还用纹锦镶边,应该是主人的贴身丫鬟。与它们相比,彩绘立俑形体最为矮小,出土的数量也最多,造型千篇一律,表情都是愁眉苦脸的。他们是軑侯家中地位最为低下、从事各种杂务劳动的奴婢。再加上后面的歌俑、舞俑和奏乐俑等,可以说各类奴仆形形色色、应有尽有。
(文物:“妾辛追”印)
利苍的夫人葬于一号墓,根据墓中出土的一枚“妾辛追”的印章可以得知,她的姓名叫辛追。虽然贵为侯爵夫人,她却经历了早年丧夫、晚年丧子的伤心之痛,于汉文帝后元一年(公元前163年)左右撒手人寰,死时大约50多岁。根据女尸和T型帛画上辛追的形象,我们请中国警官大学的赵成文教授利用“警星-3人像摹拟复原系统”复原了四张軑侯夫人7岁、18岁、30岁和50岁左右的头部像,并制作了一个中年軑侯夫人的蜡像,再现了辛追当年的风采。
该馆编辑出版有《湖南省博物馆》 (大型图录《中国博物馆》丛书第2卷)、《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大型发掘报告)、《马王堆汉墓研究》、《湖南考古辑刊》(1~3集)、《新民学会资料》等书刊30多种。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有一件素纱样衣,薄如蝉翼,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非常高超。三号墓出土了10多万字的帛书以及外面已经失传的佚书。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绘制技巧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评价极高。 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组织尚有弹性,是防腐学上的奇迹。
来到长沙不可不来博物馆一睹二千多年前的灿烂文明。

马王堆汉墓陈列导览词(全)

马王堆汉墓陈列导览词(全)

马王堆汉墓陈列导览词谈起马王堆汉墓文物,总有说不完的话,因为这里蕴藏着太多神奇的传说与故事。

驻足于这批精美绝伦的文物中,我相信愉悦的不仅是眼睛,还有心灵。

下面就请跟我一道,步入这与艺术的殿堂,去追寻2100年前中国文明的神奇与辉煌!前言--------略(墓坑模型处)马王堆共有三座墓,按发现的次序的先后,分别编为一、二、三号墓。

其中一、二号墓东西方向平行并列,三号墓在一号墓南侧。

一号墓三号墓形制相同,都是墓口呈方形,下面为斗形墓坑,是典型的西汉墓葬形式。

二号墓墓口和中部为圆形,下面3米处为方形。

马王堆汉墓的地理位置: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五里牌,距市中心约4公里。

它建在浏阳河二级阶地一个高约十五米的台地上,四周为开阔的平原。

站在马王堆上环顾四周有一种四面临风兀然而立的感觉。

古人在选择墓地时讲究“风水”,有“信八字望走好运,信风水望坟山贯气”的说法。

如此看来,马王堆这地方确实是挺有“贯气”,“风水”蛮不错的。

马王堆的传说:马王堆究竟是哪位达官贵人的墓地?历史上说法也不一样。

据北宋《太平寰宇记----长沙县》的记载,马王堆坟高七尺,是西汉初年长沙王刘发(刘发---汉景帝的儿子)埋葬他母亲唐姬及其程姬的墓地,叫做“双女冢”。

其后的《大清一统志》、《长沙县志》、《湖南通志》都沿袭这种说法。

《湖南通志》还引用了《汉书----长沙王传》中的一个故事来证明“双女冢”说法是正确的。

故事的大意是:唐姬是汉景帝爱妃程姬的侍女,长得异常漂亮。

一天,汉景帝召程姬侍寝,而此时恰巧程姬身体不适,于是就叫侍女唐儿冒名入侍。

当夜汉景帝因酒醉不辩真伪,(而宠幸了唐儿,(仅此一次宠幸过)唐儿因此怀上了景帝的“龙种”,被封为妃子。

随后,唐儿生一皇子,取名刘发,被封为长沙王。

景帝死后,刘发将程、唐二姬接到长沙国奉养。

二姬死后,就葬在了马王堆这一带。

此为一说。

马王堆的命名:清嘉庆《长沙县志》:而清嘉庆年间所修《长沙县志》却认为,马王堆与唐末五代时楚王马殷父子有关(公元852—930年)。

【2018最新】长沙马王堆汉墓导游词-word范文 (14页)

【2018最新】长沙马王堆汉墓导游词-word范文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长沙马王堆汉墓导游词导语: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的长沙市。

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先后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南省博物馆参观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陈列!谈起马王堆汉墓,总有说不完的话,因为这里蕴藏着太多神奇的传说与动人的故事。

驻足于这批精美绝伦的文物中,我相信愉悦的不仅是眼睛,还有心灵。

下面,就请跟我一道,步入这历史与艺术的殿堂,去追寻2100年前中国文明的神奇与辉煌!前言(模型:马王堆汉墓墓坑)马王堆共有三座汉墓,按发现次序的先后,分别编为一、二、三号墓。

其中,一、二号墓呈东西方向平行并列,三号墓在一号墓的南侧。

一号墓墓口呈方形,下面为斗形墓坑,是典型的西汉墓葬形式。

墓口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7.8米,从封土到墓底有20.5米深。

自墓口向下有4层台阶,墓室北面有一条由地面几乎直达墓底的斜坡墓道。

墓中共出土漆木器、纺织品、帛画等各类文物1800余件及一具保存十分完好的女尸。

二号墓墓口和中部为圆形,下面3米处为方形,由于曾经多次被盗,且白膏泥密封较差,故整个墓葬已严重坍塌,仅残存200余件文物。

三号墓与一号墓形制相同,因该墓保存得较好,出土了帛书帛画、简牍、漆木器、纺织品等1000多件文物。

遗憾的是,该墓尸体已经腐烂,仅残存一具骨架。

经鉴定,墓主人是一位身高约1.85米、年龄在30岁左右的男性。

(照片:马王堆汉墓外景图)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部五里牌地区,距市中心约4公里。

这里地势平坦,地面有土冢两个。

它们大小相仿,平地兀起,中间相连,形状颇似马鞍。

相传这里是五代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

湖南马王堆汉墓导游词

湖南马王堆汉墓导游词

湖南马王堆汉墓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南马王堆汉墓!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介绍这座中国古代文化遗址的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

马王堆汉墓是中国著名的汉代墓葬之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汉代墓地。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座神秘而古老的墓地吧!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总面积约为14000平方米,是一座汉墓群,主要由西汉贵妃墓、太监墓和次贵妃墓三个部分组成。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汉代社会生活、文化艺术以及西汉乃至战国时期墓葬风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里是西汉贵妃墓,是马王堆汉墓群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西汉贵妃墓于1972年于昌华里南方非法已山的南坡发现,墓冢直径约为30米,由地面防护建筑和地下主墓室构成。

墓室主要分为东西两堆,东堆内为贵妃陈根据墓主人的题名,专门设立了报告厅,收藏和陈列了许多与贵妃有关的文物。

西堆内则为墓主人的陪葬品,如玉雕、木雕、铜器、金器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贵妃墓出土的距月琴,它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的距月琴。

距月琴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琴身上的图案和文字描绘了当时的音乐文化和社会习俗,是我们研究汉代音乐史的重要证据。

这里是太监墓,太监在古代朝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一方面是皇帝的亲信和幕僚,另一方面也是宫廷管理和维护秩序的重要力量。

太监墓的发现,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汉代宫廷内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

太监墓内出土了大量的陶瓷、铜镜和玉石器等陪葬品,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一幅出土的汉代壁画,描绘了古代宫廷的生活场景和仪式,是研究汉代宫廷文化和壁画艺术的重要宝藏。

这里是次贵妃墓,次贵妃是贵妃之下的地位,次贵妃墓的发现为我们还原了汉代宫廷内的权力游戏和宫廷生活。

次贵妃墓主室内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玉石器和金银器等贵重物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精美的玉石椅子,椅子造型考究,雕刻精美,显示了贵妃的尊贵身份。

我们从这些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汉代宫廷内华美而讲究的生活方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马王堆导游词

马王堆导游词
这件产品也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大家看他的形状是不是很像英文字母T啊,它T型帛画的名字也是因此而来。据考证,它是在出葬是,由人举着走在依仗之前,用以引魂升天的。这幅帛画分为天上,人间,地狱三个部分。在最上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首舍身的大神,据 山海经 上所述,他正是威力无穷的烛龙神,在他的右方,有九个红色的太阳,其中最大的一个里面画了一只年,他的名字叫做金乌,其实,它是古代人民研究太阳黑子的结果。在人间最显著的位置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衣着华贵,气质高贵的老妇人,在他的身前跪着两名方士正在给她献上丹药。在地狱部分,பைடு நூலகம்们可以看到地神手握着两条不安分的鳌鱼,以防止地裂山崩的发生。纵观整幅图,它是一副神话,想象与生活完美统一的杰作,体现了古人对天界的想象和对长生的幻想,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难得的杰作,堪称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一号墓的主人,辛追夫人,距今已经2100余年,她是长沙国丞相轪侯的第一代夫人。她出土时,身高1.53,体重34.3kg。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头部,颈部,驱赶,四肢保有完整的外形,她刚出土时,皮肤湿润,而且覆盖完整,皮肤黄褐色,摸上去有油腻感。辛追夫人的遗体为我们真是的讲述了穿越2000年的不朽神话,其保存年代之久远,程度之好,在世界尸体保存记录史中都是十分罕见的,由于他明显不同于木乃伊与似蜡模型的尸蜡,也不同于谷歌脱落与断裂的柔尸,因此国际上已经认同,应把马王堆这类把年代久远,软组织仍有弹性,内脏俱在的湿尸命名为马王堆尸。经过对尸体的解剖,发现辛追夫人生前是多病之人,在其肠胃中发现138粒甜瓜子,推断其可能是她吃了甜瓜之后,因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而引起的死亡,他死亡是的年龄为50岁左右。
好了,我为大家的讲解就到这了,谢谢大家。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我们陈列馆的镇馆之宝,他的名字叫做素纱襌衣,素纱是还没有染色的啥,单一是没有里衬的衣服。一号墓中共出土了素纱襌衣两件,他们的重量分别是48克,49克,也就是说还不到一两,如果把袖口和领口的园边去掉的话,那他就只有半两多一点了,正所谓“轻如烟雾,薄如蝉翼”。那这么薄的衣服,汉代的妇女们是怎么穿着的呢?原来,它是套在颜色亮丽的锦袍之上的衣服,是锦袍上华丽的纹饰若隐若现,以增加朦胧之美感。

导游资格证【导游词】马王堆汉墓

导游资格证【导游词】马王堆汉墓

【导游词】马王堆汉墓导游词马王堆西汉古墓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参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

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

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三棺及垫木所组成。

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

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

此外,还出土有保存完好的女尸1具,以及方剂书籍帛书《五十二病方》。

2013年5月3日,国家文物局将马王堆汉墓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

2016年6月,马王堆汉墓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原来的马王堆乡,距市中心大约有4千米。

经过考古发掘,我们发现马王堆是西汉初期轪侯家族的墓地。

马王堆共有三座墓,其中一号墓中出土各类文物1800余件以及一具保存得十分完整的女尸。

一号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原因在于采取了深埋密封的筑墓方式,加上2000多年以来长沙地区没有发生大的地震,因此一号墓中的尸体以及大量随葬器物才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

要见到墓主人的面目,先揭开裹在外面的丝绸物品,人们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

墓主人身上裹了20层衣物,有丝绸、麻织品,春夏秋冬的衣服几乎都全了。

大家看到的这件衣服可是我们陈列馆的镇馆之宝了。

它的名字叫素纱襌衣,素纱是指没有染色的纱,襌衣就是没有衬里的衣服。

从墓中一共出土了两件素纱襌衣,它们的重量分别为48克和49克,也就是说还不到1两,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较重的缘边,它的重量就只有半两多一点,可谓“轻若烟雾,薄如蝉翼”。

这样轻薄的衣物,汉代的妇女又是怎样穿着的呢?当时人们是罩在色泽艳丽的丝棉袍上穿,使绣袍上华丽的纹饰若隐若现,给人一种非常朦胧的美感。

大家看到的这幅从一号墓中出土的T型帛画也是陈列馆的镇馆之宝。

因为这幅帛画的外形和英文大写的“T”非常相似,因此把它称为“T”型帛画。

据考证这是出葬的时候,由人高举着走在仪仗的最前面,用以“弓魂升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王堆导游词800字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下面从三个部分给大家进行讲解。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属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

黄山山系中段,是黄山的精华部分,也就我们要游览的黄山风景区,面积约 154平方公里。

它在黄山市境内,南邻歙县、徽州区、休宁县和黟县,北连黄山区;这五个县、区也都属
于黄山市管辖。

前言(略)、照片、模型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原马王堆乡,距市中心约4千米。

这里地势平坦,地
面有土冢两个,它们大小相仿,平地兀起,中间相连,形状颇似马鞍。

相传这里是五代时
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

但根据北宋《太平寰宇记——长沙县》的记载,这里
是西汉初年长沙王刘发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墓地,号曰“双女冢”。

究竟马王堆这座神奇
古墓的墓圭人是谁呢?在未发掘之前,实为千古之谜。

现在,我们已经把苏州园林的几个名园都参观完了。

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游览这些
名园,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再见!
1971年底,湖南省军区366医院决定在此修建地下病房和仓库。

为了配合基建,我们对此进行了考古发堀,这才揭开了这座千年地官的神秘面纱。

庐山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你们自己去游赏吧!希望我还是你们的导游,
祝你幸福,祝你们一路顺风!再会!
(模型)马王堆汉墓墓坑模型
马王堆共有三座墓,按发现秩序的先后,分别编为一号、二号、三号。

其中一号、二
号墓东西方向平行并列,三号墓在一号墓南侧。

一号墓墓曰呈方形,下面为斗形墓坑,是
典型的西汉墓葬形式。

墓口南北长19 ̄5米,东西宽178米,从封土算有20 ̄5米深。


墓口向下有4级台阶,墓室北面有一条由地面几乎直达墓底的斜坡墓道。

墓中共出土漆本器、纺织品、帛画等各类文物1800余件及一具倮存十分完整的女尸。

二号墓墓口和中部
为圆形,下面3米处为方形,由于曾经多次被盗,且白膏泥密封较差,故整个墓葬已严重
坍塌,仅残余200余件文物。

三号墓与一号墓形制相同,因该墓保存得较好,出土了帛书、帛画、简牍、漆木器、纺织品等1000多件文物。

遗憾的是,该墓尸体已经腐烂,仅残存
一具骨架。

经鉴定,墓主人是一个身高约185米,年龄30岁左右的男性。

一号墓填塞物模型
一号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墓室底部铺垫15厘米厚的白
膏泥,棺椁上部及四周填塞厚度约为斗0厘米、重5000多千克的木炭,再在木炭外面填
放1.3米厚的白膏泥,白膏泥之上的填土又每隔半米厚时用夯锤夯实一次。

墓中放置木炭
主要起防潮、干燥作用,墓中少量水分可以被它吸附。

白膏泥的学名叫微晶高岭土,是制
造瓷器的原料,它有较强的防渗漏和密闭特性。

正由于当时采取了这样的筑墓方式,即深
埋密封,该墓的尸体、葬具及大量随葬器物才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

纪年木牍
这里山峰瑰丽,清泉甘冽,风景绝妙。

神农顶雄踞“华中第一峰”,风景垭名跻“神
农第一景”;红坪峡谷、关门河峡谷、夹道河峡谷、野马河峡谷雄伟壮观;阴峪河、沿渡河、香溪河、大九湖风光绮丽;万燕栖息的燕子洞、时冷时热的冷热洞、盛夏冰封的冰洞、一
天三潮的潮水洞、雷响出鱼的钱鱼洞令人叫绝;流泉飞瀑、云海佛光皆为大观。

三号墓出土的这支纪年木牍上有这样一段文字“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家丞奋移主
藏郎中,移藏物一编,书到先质,具奏主藏君。

”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卜
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管家奋将随葬品及其一份清单递呈主藏郎中。

主藏郎中收到清单后,先后对照实物——唱读和验收,最后将结果启奏主葬君。

”在这支给墓主人去阴曹地府开
具的“通行证”上,有“十二年二月乙巳朔”的记录。

经考证指的是汉文帝十二年二月二
十四日,即公元前168年2月24日,这就是三号墓墓主人下葬的准确日期。

“利苍”玉印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沈阳,我是你们的导游,沈梦,大家可以叫我沈导游,也可
以叫我梦导,我更喜欢你们加我梦导,好了,先简答给大家介绍一下,在繁华的沈阳古城
中心,有一座巍峨庄严的清代宫殿建筑群。

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沈阳故宫。

庄严、雄伟的岱庙,殿宇辉煌,文物荟萃。

这里的每一处建筑都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
艺术的风采,每一件文物都反映了泰山的文明发展。

漫步在这艺术的世界里,抬眼望到的,举手触到的都是民族的瑰宝,无不使观者动力容,令游人感慨。

巍巍岱庙,是一座熔建筑、园林、雕刻、绘画和祖国传统于一体的古代艺术博物馆。

经过考古发掘,我们发现马王堆是西汉初期驮侯家族的墓地。

从二号墓出土的“利苍”玉印、“软侯之印”(铜印〉和“长沙丞相”(铜印)来看,二号墓墓主人应该是第一代皲侯、长沙国丞相利苍。

他生于战圄末年,死于西汉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

早年利苍曾
跟随汉高祖刘邦参加过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初他升任长沙圄丞相,极力巩固中央政权,维护祖圄统一大业,据《史记》和《汉书》记载,于惠帝二年四月(公元前193年)以功再封驮侯。

f社,是地名,在现在的河南省罗山
县和光山县之间。

食邑为七百户,与陈平、张良等万户侯相比,是个不太大的侯。

但是由
于利苍处在长沙国的位置独特,所以家族成员生前甘食美服,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死后
也得到厚葬。

“妾辛追”印
利苍的夫人葬于一号墓,根据墓中出土的一枚“妾辛追”的印章可以得知她的姓名叫
辛追。

虽然贵为侯爵夫人,她却经历了早年丧夫、晚年丧子的锥心之痛,于汊文帝后元一
年(公元前163年)左右撒手人寰,死时大约50多岁。

根据女尸和T形帛画上辛追的形象,我们请西安超人雕塑研究院复原了一个中年驮侯夫人的蜡像,再现了辛追当年的风采。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