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课程期末结课论文

合集下载

犯罪心理学方面免费论文

犯罪心理学方面免费论文

犯罪心理学方面免费论文犯罪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与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刑法学等密切相关。

作为一个较为独立的学科,犯罪心理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极强。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犯罪心理学方面免费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犯罪心理学方面免费论文篇1浅谈女性犯罪心理摘要提及女性,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善良、温柔、贤淑,然而古往今来都不乏“坠落天使变恶魔”的故事。

在现代社会,女性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妻子”“母亲”“女儿”的角色,她们正逐步走出家庭,走向社会。

然而,女性在取得成就和地位的同时也出现了违法犯罪日趋增多的问题。

也许是无知让她们误入歧途,也许是物欲让她们坠入深渊,也许是畸爱让她们迷失方向,每一起女性犯罪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背后都有她们特殊的心理过程。

本文在近年来女性刑事案件办理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女性犯罪特点及犯罪心理,希望能为预防女性犯罪提供思路。

关键词犯罪情感心理一、基本情况从案件类型来看,女性犯罪罪名较为集中,主要为侵财型犯罪(盗窃、诈骗),故意伤害、性犯罪和毒品犯罪。

据统计,上述四类犯罪约占我市女性犯罪案件总数的50%以上。

女性由于体力上明显弱于男性,心理上胆小怕事,因此多实施轻体力、隐蔽性的智力型犯罪,较少实施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

同时,女性属于弱势群体,多为被保护对象,因此社会上对女性的警惕心理容易降低,女性更为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并且女性也善于利用该性别优势,因而女性实施诈骗等侵财犯罪活动与男性相比容易得手。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女性罪犯多集中于小学、初中文化。

文化程度是影响犯罪机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化教育对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文化程度低则认识水平也相应较低,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导致性格偏激、狭隘,遇事容易感情用事,易采取片面的方式解决问题。

同时,受教育水平与法律意识水平成正比,低文化水平人群多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甚至不知自己的行为已触犯法律。

有关犯罪心理的论文(2)

有关犯罪心理的论文(2)

有关犯罪心理的论文(2)有关犯罪心理的论文篇二《论犯罪心理的生成机制》[摘要]任何犯罪行为是以犯罪主体的犯罪心理为基础的,而犯罪心理的产生又总有一定的规律和机制。

从犯罪心理的产生过程来看,需要有其根源和基础。

当需要与具体的满足对象、工具和手段结合时,即构成动机推动个体去实施满足需要的行为;当个体的行为方式经常、反复、稳定地出现时,既构成一个人的人格特征。

在需要基础上生成的犯罪人格就是犯罪心理的具体体现。

对于犯罪的研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对犯罪的研究中,需要在犯罪的主客观因素的相互关系中分析犯罪现象,需要阐明各种导致犯罪的心理机制。

隆布罗索的天生犯罪者理论,将犯罪者看作与平常人有本质上的不同是错误的。

应当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知识,对犯罪动机的形成过程、心理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从犯罪心理学角度看,犯罪行为的产生必然要受到各种相关心理因素(如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价值观、态度、自我意识等)的影响,以特定的心理活动(如认识活动、情绪情感活动、意志活动、注意活动等)和心理特征(如性格特征、气质特征、能力特征等)为基础。

对于犯罪的研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对犯罪的研究中,需要在犯罪的主客观因素的相互关系中分析犯罪现象,需要阐明各种导致犯罪的心理机制。

隆布罗索的天生犯罪者理论,将犯罪者看作与平常人有本质上的不同是错误的。

应当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知识,对犯罪动机的形成过程、心理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从犯罪心理学角度看,犯罪行为的产生必然要受到各种相关心理因素(如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价值观、态度、自我意识等)的影响,以特定的心理活动(如认识活动、情绪情感活动、意志活动、注意活动等)和心理特征(如性格特征、气质特征、能力特征等)为基础。

支配和影响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和有关心理因素被称为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是犯罪行为生成的前提,也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而犯罪心理的生成有总有一定的规律和机制。

有关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

有关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

有关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为了进一步提高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水平,就必须审视犯罪心理学的学科自身。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犯罪探析》摘要: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理论教学内容落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犯罪心理学教学方法后于司法实践现实需要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笔者主要从犯罪心理学课堂教学着手,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和完善措施。

关键词:犯罪心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犯罪心理学主要是研究犯罪人与犯罪有关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是犯罪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也是法律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犯罪心理学着重研究罪犯行为的心理原因,尤其是罪犯的心理特点、心理动机、个体人格和情绪特征;对其个人成长背景、家庭、学校、社会的致犯罪因素等方面也要进行调查研究。

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犯罪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历了数十年的历程,在参与社会改革和科研、教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揭露、打击和治理犯罪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笔者发现这些成就多侧重于基本理论和犯罪及司法心理一般问题的研究总结,而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目前司法实际部门对毕业生提出了较高的应用能力的要求。

可以说,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以前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偏死,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纯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实践中缺乏应有的动手能力,特别是理论课教学内容严重落后于司法实践的现实需要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是新的挑战。

积极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在此,笔者着重就犯罪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并就如何改进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分享与讨论

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分享与讨论

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分享与讨论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行为的心理学领域,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分析罪犯的心理特征、动机和影响因素,旨在深入了解犯罪现象并为犯罪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分享一个犯罪心理学范文,并对该范文进行讨论和分析。

范文如下:标题:犯罪心理学研究在犯罪预防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其在犯罪预防中的应用。

犯罪心理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罪犯心理的机会,同时也为有效预防和治理犯罪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借鉴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我们可以制定出更加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提高社会安全水平。

1.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框架犯罪心理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框架主要包括罪犯心理特征、犯罪动机和犯罪环境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犯罪行为的本质和形成机制。

2. 犯罪心理学在犯罪预防中的应用犯罪心理学在犯罪预防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通过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罪犯的心理特征和动机,从而识别潜在的犯罪者。

例如,一些心理特征如冷漠无情、行为冲动等可能与犯罪行为有关,这些特征可以作为预防措施的参考因素。

其次,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比如,一些研究表明,家庭教育环境和人际关系问题与青少年犯罪有着密切的关联。

因此,通过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和加强人际关系建设,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

另外,犯罪心理学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犯罪事件的心理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案件背后的原因。

通过了解罪犯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我们可以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和治疗工作,防止类似犯罪事件的再次发生。

3. 犯罪心理学应用的案例分享为了更好地展示犯罪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我们分享一个成功案例:某地区青少年犯罪预防项目。

该项目利用犯罪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当地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于犯罪心理学的相关论文

关于犯罪心理学的相关论文

关于犯罪心理学的相关论文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作为犯罪实施者的犯罪人的犯罪心理是个体犯罪行为的内在因素,是在行为人犯罪心理活动的支配影响下进行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犯罪心理学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犯罪心理学的相关论文篇一《犯罪人及其犯罪心理分析》摘要: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作为犯罪实施者的犯罪人的犯罪心理是个体犯罪行为的内在因素,是在行为人犯罪心理活动的支配影响下进行的。

不同的犯罪人具有不同的犯罪心理,女性犯罪人除具有一般犯罪人所具有的犯罪心理和犯罪因素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因此,本文主要以不同环境、不同特质以及不同因素作用下的女性犯罪人为视角阐述其特殊的犯罪心理。

关键词:犯罪人犯罪心理女性犯罪女性犯罪心理作者简介:李攀,华东政法大学2012级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犯罪学。

一、犯罪心理概述(一)犯罪尽管不同国家、同学者对犯罪概念的界定有一些不同之处,但笔者认为,无论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犯罪的概念都应该是由这个国家的法律所决定并且由刑法加以明确的。

我国《刑法》第13条从犯罪的阶级实质和法律特征的有机结合上,科学地界定了犯罪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以及应受刑法惩罚性的实质性内涵,是关于犯罪的一种科学定义。

“犯罪”亦是犯罪心理学中的一种核心概念。

缘于犯罪心理学关于犯罪人及其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等概念都必须以犯罪概念为理论基础,对犯罪概念的正确把握决定了学科的严谨性以及学科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在犯罪心理学研究中我们所说的犯罪的外延大于刑法学概念中犯罪的外延。

它是以犯罪发生前的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的,它应该是指所有严重危害社会的应受制裁的行为。

(二)犯罪人对犯罪人的认识是从对犯罪概念的理解中得来的,两者具有实质上的相关性。

具体来说,“犯罪人”就是指实施了具有违法性、社会危害性,依照刑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并被法院定罪判刑的人。

犯罪人作为犯罪行为的实施者,是犯罪现象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础。

犯罪心理学结课论文

犯罪心理学结课论文

犯罪心理学课结课论文当初就是感觉这门课特别有用才报的,同时却觉得课堂应该十分严肃,毕竟是讨论有关犯罪的问题。

但是没想到课堂如此轻松,几乎每节课都放电影,每次7,8节下课都很迫不及待地来上这节课。

不过对于理论的东西虽然我记了点但是还是感觉没什么大的所得。

所以我决定这篇论文就说说每节课的电影吧。

最开始放的是《沉默的羔羊》。

这是几部影片中相对最吓人也是最难懂的一部了。

开始时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勇敢的女警官,一个变态却聪明并知识渊博的精神病专家汉尼拔,还有那个罪犯“野牛比尔”,以及他们之间的追查关系。

最不明白的就是为什么影片叫“沉默的羔羊”,这到底暗含着什么意思?听了老师的话加上网了解后,才明白:这不仅仅是指史达琳童年的那段羊羔在要被宰杀之前惊恐的叫声,它代表了弱者的呼唤。

史达琳自己由于失去父亲寄人篱下也是一个弱者,她自己不要再这样只能弱小地惊恐,她逃走了,但是她却救不了别人,连那匹母马“汉娜”也不能。

所以,现在无论多么艰难她都要找出这个变态杀手拯救同样是弱者的女性们。

而医生汉尼拔则是不折不扣的一个变态,他的乐趣就是刺探别人隐私,以别人的痛苦为代价来给还别人想从他那儿想知道的信息,他去常常玩弄别人与股掌,在那儿欣赏别人的痛苦!虽然没有谁这样说,但是我觉得其实汉尼拔医生也是和史达琳或者是和所有人一样,也是经历过非常痛苦不幸的事之后才变成这种明知是犯罪明知是变态却依旧从容地危害着社会。

为什么这样说?看看“野牛比尔”就知道了。

他着实是一个令人恶心,令人咬牙切齿的变态。

他有易性癖,是一个想变成女人的人。

原书中说他吃过药先变成女性,但是效果不明显,于是就去申请变性手术,但是却屡遭拒绝。

我当时想,是不是因为他心理不够女性化才被拒,电影中汉尼拔好像也是这么说的,但是原书中说是由于他少年的犯罪记录才拒绝的。

这令我们不得不了解一下他的童年。

他原名詹姆·伽姆,幼时就不知父亲是谁,母亲是个美女,但是在一次选美失败后就酗酒一蹶不振,并将其寄养,十岁被祖父母接回,但是他去在两年后杀了祖父母,关入少管所,之后少管所关门,他便流入社会,从而心理更加往不正常方向发展。

《犯罪心理学》课程期末结课论文

《犯罪心理学》课程期末结课论文

《犯罪心理学》课程期末结课论文——童年经历对变态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软件工程142班_142874_邢文静犯罪心理学做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

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什么导致人犯罪,也研究人犯罪后的反应,以帮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及预防犯罪等。

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对象是犯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包括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机理、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犯罪心理变化的规律及怎样对犯罪心理结构施加影响和加以教育改造等。

通过这一期课程的学习,关于犯罪心理学,泛泛而谈不如取其一点,所以这里我选择的论题是:童年经历对变态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

首先,我想以一部经典美剧中的人物作为案例分析说明。

《嗜血法医》(Dexter,又名嗜血判官),改编自杰夫·林赛的小说《暗夜噩梦戴克斯特》,该剧讲述的是主角Dexter·Morgan白天以迈阿密警局法医身份为掩护,黑夜降临时追捕罪犯的故事。

这里我们要讨论的主角有二。

首先是主角Dexter·Morgan,Dex很小的时候亲眼目睹了自己的母亲被恶徒用电锯分尸,他和他的哥哥被关在母亲死去的集装箱里,被警察发现的时候,他们已经在两英寸的鲜血里泡了两天。

Harry·Morgan是发现他们的警察之一,他收养了年幼的Dex并将他抚养成人。

长大后的Dex对幼时的遭遇完全没有记忆,但却不断地表现出对血的渴望。

Harry知道后引导Dex的嗜血本性,教导他如何成为一个谨慎,细心高效率的杀手,教导他如何掩盖证据,如何融入社会,并为他订立了Harry法则,正是这个法则没有让Dex 成为一个单纯嗜血的monster,而是只杀曾有过谋杀罪行的人,用自己的方式维护心中的正义。

二是主角的哥哥Brian,与年仅三岁的Dex不同,在目睹母亲死亡过程的时候他已经懂事。

Brian没有被Harry收养,而是被送进了孤儿院。

犯罪心理学论文3000字

犯罪心理学论文3000字

犯罪心理学论文3000字犯罪心理学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犯罪心理学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犯罪心理学3000字论文篇一《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的实践和展望》摘要:如何在发挥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价值的同时,增强其在揭露、惩治、预防犯罪和改造罪犯的应用价值,增强犯罪心理学教学的实用性、实战性和操作性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探讨了应用案例教学所带来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关键词: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实践;展望犯罪心理学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犯罪人的行为、动机、犯罪人格的形成以及不同类型犯罪人和不同阶段犯罪人的心理特征,揭示犯罪心理的实质,为揭露、惩治犯罪和改造罪犯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更好地预防犯罪。

犯罪心理学又是一门或然学科,即是说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结论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也不是对不同情境下的同一个人永远的应验。

增强犯罪心理学教学的实用性、实战性和操作性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别是纯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成为一种必然。

案例教学(casemethodofinstruction)是指通过具体情境、事件的描述、解剖,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事件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当前在国内,由于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的学习氛围而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由于案例教学自身的一些特点和局限性,国内的案例教学目前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主要运用于法学、医学、商业领域的教学。

下面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就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的开展谈一点管窥之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犯罪心理学课程期末结课
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犯罪心理学》课程期末结课论文
——童年经历对变态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
软件工程142班_142874_邢文静犯罪心理学做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

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什么导致人犯罪,也研究人犯罪后的反应,以帮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及预防犯罪等。

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对象是犯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包括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机理、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犯罪心理变化的规律及怎样对犯罪心理结构施加影响和加以教育改造等。

通过这一期课程的学习,关于犯罪心理学,泛泛而谈不如取其一点,所以这里我选择的论题是:童年经历对变态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

首先,我想以一部经典美剧中的人物作为案例分析说明。

《嗜血法医》(Dexter,又名嗜血判官),改编自杰夫·林赛的小说《暗夜噩梦戴克斯特》,该剧讲述的是主角Dexter·Morgan白天以迈阿密警局法医身份为掩护,黑夜降临时追捕罪犯的故事。

这里我们要讨论的主角有二。

首先是主角Dexter·Morgan,Dex很小的时候亲眼目睹了自己的母亲被恶徒用电锯分尸,他和他的哥哥被关在母亲死去的集装箱里,被警察发现的时候,他们已经在两英寸的鲜血里泡了两天。

Harry·Morgan是发现他们的警察之一,他收养了年幼的Dex并将他抚养成人。

长大后的Dex对幼时的遭遇完全没有记忆,但却不断地表现出对血的渴望。

Harry知道后引导Dex的嗜血本性,教导他如何成为一个谨慎,细心高效率的杀手,教导他如
何掩盖证据,如何融入社会,并为他订立了Harry法则,正是这个法则没有让Dex成为一个单纯嗜血的monster,而是只杀曾有过谋杀罪行的人,用自己的方式维护心中的正义。

二是主角的哥哥Brian,与年仅三岁的Dex不同,在目睹母亲死亡过程的时候他已经懂事。

Brian没有被Harry收养,而是被送进了孤儿院。

他在那里经历了孤独而又痛苦的童年时代,最后他自己学会了在人前隐藏他暴虐的本性。

成年后的Brian成为一位颇有名气的整形医生,但是他内心依旧住着一个痛恨社会的杀人狂魔,这促使他成为了“冰柜杀手”。

他不分好坏残忍地杀害妓女,放干她们的血液,进行及其精准的分尸后像礼物一样包扎,更是找到了在警局工作的Dex,试图让他加入他的屠戮行动中,做一对“杀人兄弟”。

先不论剧情中或浅或深的艺术手法,虽然现实中连环杀手成长到如此地步的机会微乎其微,但剧中人的性格、犯罪心理形成过程及通过暴力安抚内心的现象确实值得讨论。

Dex虽然对儿时的遭遇浑然不知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在起作用——即通过扭曲事实或遗忘来消弭残酷现实带来的悲痛,但血腥的经历确实存在于他的记忆深处。

成年后的Dex喜欢独处,因为这样可以不必紧绷神经隐藏本性;不能理解普通人的情感,讨厌需要表现悲伤的葬礼;认为性欲是猥琐的事情,将女朋友Rita视为掩护;内心的渴望只能通过人体流出的“滚烫肮脏的血液”缓解。

正是童年曾置身血海的经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Dex“与众不同”,也正是它造成了Dex对血液强烈、畸变的需要。

Brian与Dex类似,他同样是由于幼年时的血腥经历变得残忍暴虐,但
又不完全相同。

Brian遭遇这一切时已经懂事,他心中一直充满了对母亲复杂的感情以及对凶手和迟来的警察的痛恨,再加上在孤儿院孤独痛苦的生活经历,他逐渐形成了反社会的心理人格。

这让他能够毫不犹豫的杀死一个又一个妓女,甚至能够为了自己的目的与Dex的妹妹Debra恋爱之后毫不手软的将她绑在架子上试图杀掉。

他对童年经历更深刻的印象直接导致了他更加扭曲的道德观、外表温和内心冷酷的气质以及消极的心理人格。

其次,我想就另一部经典电影对童年经历导致的变态心理做一些分析。

《少年汉尼拔》是好莱坞出品的一部犯罪惊悚电影,亦是《沉默的羔羊》系列电影的第四部,该片主要讲述了从小因妹妹被人杀吃而留下心理阴影的Hannibal与其东方寡婶之间发生的故事。

片中因涉及惊骇的杀人画面,在中国大陆被禁止公映。

Hannibal童年之初充满明媚与温馨,可爱的妹妹就像他的小尾巴,是他最爱的亲人。

然而战争带走了一切,他的父亲、母亲还有他的家园。

可是这仅仅是噩梦的开始,真正的毁了他一生的是妹妹的死——残忍的德军,吃了他的妹妹。

妹妹的死成了Hannibal永远的梦魇,妹妹的脸庞和声音常常在他的梦里出现。

Hannibal决定去寻找他最后的亲人,叔叔的妻子,他的婶婶,一个神秘的东方女人,紫夫人。

紫夫人教会了Hannibal搏击的技术,也让他见识到东方世界生吃文化的精髓。

Hannibal似乎找到了走出童年阴影的出口,他开始杀人,吃人,在血腥中得到灵魂的暂时安宁。

同样的,虽然这只是一部电影,但这绝对是艺术对战争残酷,对社会
冷漠的有力反击。

Hannibal只是一个艺术载体,但在这并不平静的世界上,如他一般的创伤群体绝不少见。

Hannibal童年的经历让我们能理解了他为何对遭受虐待的女性充满同情,为何会毫无预兆的凄厉惨叫。

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人性的暴虐、嗜血、自私自利都被无限放大,Hannibal在孤儿院没有得到应有的爱与关怀,没有得到及时的创伤后心理干预,这都是造成他扭曲的心理及无法释怀的怨恨的重要理由。

从上面几个例子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形成虽然是个长久的过程,但在这之中童年的经历绝对占了很大比重,犯罪心理也不能例外。

孩童时代是人一生最纯真的时期,任何细微的影响都可能造成一生的惯性。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单纯的、容易受到影响的,在健全的人生观还未形成的之前,亲眼目睹血腥暴力、毫无人性的画面,只能给幼小的心灵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因此对变态犯罪心理的研究与预防,关注犯罪对象儿时的经历或许能提供新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