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复习纲要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观察生物复习资料

第二章观察生物一、生物与非生物1.我们周围的物体可分为和两大类。
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的特征也就是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最基本标准,即、、、、、、。
在以上这些特征中最基础的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根本的区别(本质区别)是3、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从外界摄取养活自己;植物从外界吸收,通过制造有机物;动物能进行,植物却不能。
请写出动物与植物之间的本质区别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观察蜗牛,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笔尖触碰蜗牛的各个部位,你认为蜗牛的_________最敏感,________有保护作用。
它的摄食器官是________。
(2)蜗牛的运动器官是________。
(3)通过实验,我知道蜗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感觉,但是没有________。
(4)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即具有______________。
二、常见的动物1、根据有无,动物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3、脊椎动物可分为五大类:(1)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的是:_____________;(2)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卵生的是:_____________;(3)体表有角质鳞片,适应陆地生活,卵生,有卵壳的是:_____________;(4)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上陆生活,用肺呼吸的是:____________;(5)体表有鳞片,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的是:____________。
4、动物中成员最多的是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动物。
它们的身体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有______对足,一般有______对翅。
5、节肢动物门的特征:6、由于哺乳动物具备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生殖发育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复习(共74张ppt)

1、指出右图显微 镜中各结构名称
8
9
8、镜筒
9、镜 臂 10
10、通光孔 11
11、压片夹 12 12、载物台
13、镜 柱 13
14、镜 座
返回
14
1 1、目镜 2 2、粗准焦螺旋 3 3、细准焦螺 旋
4、物镜转换器
4
5、物镜
5
6、遮光器
6 7、反光镜
7
2、显微镜的使用
液泡 :内有液体,叫细胞液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
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细菌的结构
细胞质
鞭毛
遗传物质-核区
细胞膜 细胞壁
细菌细胞的最大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细胞分裂
染色体 母细胞核内出现染色
体,染色体会平均分配
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两细胞 四细胞 细胞团
母细胞 分裂
生长
同时进行生长和分化
同时进行生长和分化
充满细胞液 细胞质 能流动,加速细胞内
外物质的交换
真菌细胞结构
细胞壁
液泡 细胞质 细胞核
真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最大差别是没有叶绿体
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动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物
细
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
胞
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在这里进行
真
植
菌
物
细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胞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接 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 薄膜上,避免盖玻片 下出现气泡。
(3)临时装片的制作:
1.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
①取载玻片滴一滴清水。
七年级上第二章观察生物(复习提纲)

第7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都知道生物是能够适应环境的,为了适应环境有各种不同表现。
2、学生复习使用温度计,学生能正确使用温度计。
3、初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的基本含义能力目标:1、学生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学生能设计实验方案,学会控制实验条件。
学生会观察实验并进行记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情感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学生具有实证意识。
2、通过小组共同合作实验,学生具有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3、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并探究蝎子在沙里藏身的原因,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探究蝎子在沙里藏身的原因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情景展示:在沙漠中,白天在强烈阳光的照耀下,沙漠表面的温度很高,有时高达80℃.这种环境条件下,动物是不能存活的.但是,到了夜晚,却能看见许多动物在活动,这些动物白天是如何躲过高温的呢?观察发现,沙漠中的许多小动物(如蝎子)白天就藏在较深的沙里.(从问题的情景始课,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切入口,从问题情景开始,互动过程容易建立。
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学会提问,敢于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提出后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猜测性的解答,充分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请一位学生朗读师:听了这段话以后,你有什么话要说呢?生回答,(小动物为什么要把自己藏在沙里)师:你如何作出假设?(可能是因为深度越深,温度越低)要验证你的假设,需要如何设计实验?(二、新课教学)探究:小动物为什么要把自己埋在沙里。
设计实验。
师:有人设计了这个实验,用灯光模拟阳光,装在烧杯中的细沙代表沙漠,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将两个烧杯放在白炽灯下加热5分钟。
测得第一次数据,再过5分钟测得第二次数据。
干细沙的温度湿泥土的温度表面27 ℃30 ℃26 ℃27 ℃2厘米处26 ℃27 ℃25℃26 ℃4厘米处25 ℃25 ℃24 ℃25 ℃6厘米处24 ℃24 ℃24 ℃24 ℃问:根据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思考回答,总结:深度越深,温度越低。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复习提纲

第二章“观察生物”复习提纲姓名:班级: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1、生活中的物体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生物和非生物的本质区别是。
2、植物与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是:能否进行。
3、生物的特征:、、、、和。
4、通过观察蜗牛,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笔尖触碰蜗牛的各个部位,你认为蜗牛的_________最敏感,________有保护作用。
它的摄食器官是________。
(2)蜗牛的运动器官是________。
(3)野生的蜗牛是农业的_________(填害虫或者益虫)。
(4)通过实验,我知道蜗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感觉,但是没有________。
第二节细胞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1665年,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首先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了并命名为“细胞”;(2)1831年,英国科学家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3)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和共同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4)20年后,另一位德国科学家进一步提出:。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⑴;⑵;⑶。
2、细胞结构:⑴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和。
①细胞膜:。
②细胞质:。
③细胞核:。
⑵植物细胞:除了含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外,还有、和等结构。
①细胞壁:位于细胞膜之外,主要由组成,主要的作用。
使植物细胞具有。
②液泡:植物细胞常有较大的液泡,内有液体,叫。
③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叶绿体内含有,是进行的场所。
3、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填序号,横线填名称①安放: 一手握[ ] , 一手托[ ] ,放在体前略偏。
安装好[ ] 和[ ] 。
②对光: 转动[ ] ,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 ] ,选取一个大小适宜的光圈, 左眼观察目镜,右眼必须睁开,用手转动[ ](光线强时用,光线暗时用), 当观察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对光完成。
七年级上浙教版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浙教版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期末复习提纲生物具有多种特征,包括呼吸、生长、繁殖、应激性、新陈代谢、遗传变异、适应和影响环境等。
其中,新陈代谢是最基础的特征。
蜗牛具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在于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
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属于自养;而动物则需要通过摄取食物获得养料,属于异养。
德国科学家___和___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完善的细胞学说包括三个方面: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
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而植物细胞的结构则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这六个结构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细胞膜可以保护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起到传宗接代的作用;细胞质则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使细胞维持一定的形状;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则内含细胞液。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包括安放、对光、放片和调焦。
安放时要将显微镜安放在接近光源的位置,对光则需要转换器和遮光器来调节光线强度。
放片时要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并通过粗准焦螺旋来调整物镜的位置。
调焦则需要通过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来调整镜筒的位置,使物像清晰可见。
为了改变视野的明暗,可以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用平面镜和较小光圈可以使视野变暗,而使用凹面镜和较大光圈则可以增强视野的明亮度。
物的分类可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
按照五大类群,可以分为: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
植物的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和叶,而生殖器官则包括花、种子和果实。
被子植物是结构最复杂、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类群,具有种子植物的特征;而裸子植物则是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的植物,如松、苏铁、侧柏、银杏和水杉等。
消化系统是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组成的。
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知识点1】生物与非生物思考:婴儿会生长吗?汽车会生长吗?猫吃东西吗?鹅卵石吃东西吗?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特征和区别:生物非生物对刺激有反应(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能生长、发育不能生长、发育需要营养不需要营养能繁殖后代不能繁殖后代能遗传和变异不能遗传和变异能适应并影响环境不能适应并影响环境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结构能进行新陈代谢(主要区别)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知识点2】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⑴蜗牛的生活习性:①陆生动物,有冬眠和夏眠的习性。
②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暖的环境内,喜欢夜间活动。
③主要吃植物的茎、叶,是一种农业害虫。
⑵放大镜的使用①结构: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②作用: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③使用:靠近物体。
(可移动放大镜也可移动被观察物体)⑶观察蜗牛的外形:标出图中壳、足、触角、眼、口等部分。
⑷观察蜗牛的爬行①蜗牛爬行了吗?②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吗?足有足腺,能分泌黏液,有痕迹③粘液有什么作用?润滑,有助于蜗牛爬行⑸观察蜗牛是否有视觉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本遮盖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观察到蜗牛爬向阴影部分。
结论:蜗牛能对光线的强弱产生反应(有视觉)。
⑹观察蜗牛是否有触觉①用铅笔头轻触蜗牛的触角;②用铅笔头轻触蜗牛的足;③用铅笔头轻触蜗牛的壳;④为何要轻触?避免对蜗牛造成伤害,同时可检验出蜗牛身体各处的敏感程度结论:蜗牛有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触角⑺观察蜗牛是否有听力离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0.5米处,用力鼓掌,蜗牛无明显反应。
结论:蜗牛无听力⑻观察蜗牛的嗅觉和味觉①在蜗牛前3厘米处放一点米醋,蜗牛有反应,两对触角回缩或身体缩回壳内。
②蜗牛前方滴几滴蔗糖溶液,蜗牛会尝蔗糖溶液。
结论:蜗牛有嗅觉和味觉。
蜗牛小结:(1)外形体外有一个螺旋状的外壳,具有保护作用。
触角:有两对,一对长,一对短,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
蜗牛头部眼:长触角的顶部,具有视觉作用。
口:有摄取食物的作用。
腹部:有肥大的足,是运动器官,足内有足腺,能分泌粘液,爬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
七年级上第二章观察生物(复习提纲)

第二章复习提纲1.蜗牛身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壳、足、口、眼点、两对触角2.蜗牛是有感觉的生物体,它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但没有听觉3.生活中的物体可以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①.有应激性②.能生长③.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④.有严整的结构⑤.能生殖和发育⑥.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4.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怎么理解? 龙生龙,凤生凤怎么理解?5.植物与动物的最主要的两个区别是:①、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可以,而动物不能。
②、能否自由或快速地运动。
动物可以,而植物不行6.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无机盐,又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光照条件下,在植物体内的一个结构——叶绿体中合成自身需要的营养物质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
7.地球上生存的动物已确定名称的约有125万多种,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8.脊椎动物根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9.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躯干、尾,体表覆有鳞片,鳞片上有一层粘液,有侧线,运动器官是鳍,呼吸器官——鳃、鳔,卵生、变温,10.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卵生、变温,代表动物:大鲵、青蛙;11.爬行类,真正的陆生动物,皮肤上有鳞片或甲,呼吸器官——肺,卵生、变温,代表动物:鳄鱼、蛇、蜥蜴;12.鸟类、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适于飞行,身体呈纺锤形,有羽毛,前肢变成翼,骨骼中空,没有牙齿,卵生、恒温,鸟的喙和脚有多种形态,膀胱退化以适应空中飞行,鸡鸭鹅属于鸟类;13.哺乳类,最高等的脊椎动物胎生、哺乳、恒温,雌性哺乳动物有乳腺,以乳汁哺育后代,呼吸器官——肺,有发达的运动器官,适宜陆地奔跑。
其中啮齿类动物的门牙一辈子都在生长,蝙蝠是会飞的哺乳动物,鲸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
七年级上浙教版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浙教版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复习提纲1.生物具有的特征:生物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有应激性、新陈代谢、遗传变异、能适应和影响环境等特征;生物最基础的特征是新陈代谢。
蜗牛具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2.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属于自养;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要通过摄取食物获得养料,属于异养。
3.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完善的细胞学说: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③细胞是细胞分裂产生的。
4.⑴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的基本结构)⑵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⑶6个结构的功能:细胞膜:保护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使细胞维持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内含细胞液。
5.(一)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1)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将显微镜安放在接近光源,身体的左前侧;(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
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张开,同时调节反光镜, (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3)放片:1)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要观察的部分对准通光孔;2)从侧面观察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慢慢靠近载玻片。
(物镜不能碰到载玻片)(4)调焦::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慢慢上升。
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然后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物像清晰为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观察生物复习纲要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应激性生殖发育遗传变异适应环境生物有能能有能有能
非生物无不能不能无不能无不能根本区别:生物能新陈代谢,即生物有生命。
二.动物与植物的区别:
能否进行光合作用细胞内有无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动物不能无
植物能有
植物与动物的最主要的两个区别是:
①能否进行光合作用(根本区别)。
植物可以,而动物不能。
②能否自由或快速地运动。
动物可以,而植物不行
三.蜗牛:
蜗牛的身体:壳、眼、触角、口、足
蜗牛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的地方;有触觉(触角)、视觉(眼)、嗅觉、味觉(口),但没有听觉;腹足用来爬行,爬过的地方有粘液。
四.放大镜的使用
第二节常见的动物
一.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无脊椎动物
单细胞(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
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涡虫、血吸虫)
多细胞有口无肛门
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水母、水螅、海蜇)
有口有肛门线形动物:身体线形,不分节(蛔虫、蛲虫)
环节动物:身体有许多体节(蚯蚓、蚕)
软体动物(有贝壳):身体柔软,有贝壳(蛤、螺、蜗牛、乌贼)
棘皮动物:体具棘皮(海星)
节肢动物:身体、足分节,有外骨胳(蝴蝶、虾、蜈蚣)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是动物中种类最多的;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二.对生物的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进行,并由于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第三节常见的植物
一、植物的分类:
被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花、果实(苹果、豌豆)
种子植物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松、侧柏、水杉、苏铁、银杏)
种子裸露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蕨、胎生狗脊)
苔藓植物:有茎、叶(葫芦藓、地钱)
无种子植物
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衣藻、水绵、海带、紫菜) 结构最简单
二、生物分类等级由高到低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第四节细胞
一、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英国罗伯特﹒胡克发现)。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保护并控制物质交换作用
细胞核:含遗传物质
细胞质: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
二、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
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液泡(内含细胞液)
动物细胞没有这些结构。
三、细胞学说
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
德国施莱登和施旺提出
四、细胞分裂:
一个母细胞经过复杂的变化,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在分裂过程中,母细胞核内会出现染色体,最后这些染色体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五、细胞生长:
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的过程。
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六、细胞分化:
有的细胞停止分裂,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
七、显微镜的结构(P54图)
(1)镜座(2)镜臂(4)载物台(5)压片夹(6)遮光器(上面有光圈)(7)反光镜(平面镜、凹面镜)(8)物镜转换器(9)粗准焦螺旋(10)细准焦螺旋(11)目镜、物镜
八、显微镜的使用:
a.安放
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b.对光
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通
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反光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
c.放片和调焦距
①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察的物体要正对通光孔;
②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
物镜碰到载玻片;
③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
像,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九、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口腔上皮细胞(P58-60) 十.显微镜的放大率=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
显微镜里看到的像是倒像。
显微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能力,推动了微观领域研究的发展。
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第五节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一.单细胞生物的特点:
(1) 个体微小;
(2) 生物个体由一个细胞组成; (3) 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4) 一般生活在水中。
二.
:衣藻 (判断依据:体内有叶绿体,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
)
少数)例:草履虫(判断依据:体内没有叶绿体,体内的口沟摄取食物、食物
泡消化食物、伸缩泡参与排泄
单细胞 (部分)例:酵母菌
三、微生物
螺旋菌
细菌—————— 球 菌
杆 菌(酸奶就是在鲜奶中加入乳酸杆菌经过发酵后制成)
霉 菌(面包霉,青霉)-----多细胞生物
真菌—————— 酵母菌-----------------------------单细胞生物
食用菌(如香菇、木耳)----多细胞生物 四、生物归类:
微生物 细菌: 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
真菌
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
五、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是:(P68-69)
大量细菌在一起形成
的细菌团,即菌落,我
们肉眼可以看到。
微生物 (需要现成的 有机物生成) 动物 植物
营养、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所以,食物保存的方法有:干藏法、冷藏法、真空保存法、加热法等
六、组织:
1.概念:细胞分化后,形成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
2.特点:构成一种组织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相同或相似。
七、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
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功能)----------------叶的表皮
输导组织(输送物质功能)---------------- 叶脉以某一
植物组织营养组织(制造、储存营养物质功能)----------叶肉植物为例机械组织(支撑、保护功能)----------------茎
分生组织(分裂、产生新细胞功能)------------ 幼嫩部分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功能) --------人的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
和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
结缔组织(运输、支持功能)------- 血液、软骨、肌腱
心肌:心脏的肌肉以人体动物组织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功能)-----骨骼肌:人的四肢、躯体上为例
的肌肉
平滑肌:胃、肠等器官上的
肌肉
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 脑、脊髓、神经
八、人的皮肤是器官,
原因:皮肤由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层
表皮:由上皮组织构成
真皮:由血管中的血液-------结缔组织
触觉小体等--------神经组织
立毛肌--------肌肉组织
皮下组织:脂肪-------结缔组织
第六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如皮肤是器官
二、植物的器官:
动物的器官:人体内的器官很多,如心脏、肺、脑等
果实
被子植物花生殖器官
的六大器种子
官根
茎营养器官
叶
三、系统:
1、概念:由各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能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
2、人体八大系统: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内分泌系统
四、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个体
第七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植物叶茎的向光性、根的向水性。
动物的保护色、拟态、警戒色。
二、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
三、研究表明,大多数生物的灭绝都是因为丧失了栖息地而造成的。
四、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应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