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公开课课件.docx

合集下载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和判断课件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和判断课件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
B.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⑥
• 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2 mol B放入2L密闭 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 →2C(s)+ 2D(g) △H<0,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测 得生成C为0.8 mol,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 ()
C.A的质量不再改变
D.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4)从体系颜色变化角度进行判 断。
可逆反应∶2NO2→2NO+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2n 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 的同时,生成
2n mol NO ③用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
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 A.容器压强不变 • B.混合气体中c(A)不变 C.2v正(B)=v逆(D • D.c(A)=c(C) E.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
F.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G.A:B:C:D=1:2:1:1
• 若换成另一2L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
(II)当有非气体物质参与时 恒容:ρ为一定值时,可作平衡标志。 恒压:ρ为一定值时,可作平衡标志。
(1)从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M考虑
M
m总 n总
(I)若各物质均为气体
对于非等体反应,如2SO2+O2 2SO3,M 一定可做为平衡标志。
对 于 等 体 反 应 , H2+Cl2=2HCl , M 一 定 不 能做为平衡标志。
(II)若有非气体参与,无论等体非等体 反应,如C(s)+O2(g) CO2(g), CO2(g)+C(s) 2CO(g),M一定可标志达到 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ppt课件

化学平衡状态ppt课件
催化剂
2SO2+O2 △ 2SO3
0
c(生) 时间


v(正)


v(逆)
0
t1
时间(t)
v(正)减小,v(逆)增大
v(逆)≠0,v(正)>v(逆)
反 应 v(正) 速 率 v(逆)
0
t1
时间(t)
v(正)=v(逆) ≠0
任务二 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
在可逆反应中,当 v正 = v逆 时, c反 和 c生 都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
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SO2和O2,在一定条件 下发生反应生成SO3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反应 “停止”了。可以说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的判 断是( D ) A.反应生成了SO3 B.SO2和O2消耗完了 C.只有SO2和O2共同存在 D.SO3、SO2和O2和共同存在
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
高温
Fe2O3 + 3CO 2Fe + 3CO2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什么叫化学平衡?
在一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2mol SO2 和 1mol
O2 ,并加入适当催化剂发生反应,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催化剂
2SO2 + O2
2SO3
可逆反应
1、刚开始反应有什么特点?
2、反应进行后有什么特点?
3、反应达到平衡有什么特点?
(1)开始
c(反SO应2)物、浓c(度O2最)最大大,,
SO3
0 0.3 0.5 0.65 0.8 0.9 0.9 0.9
•此条件下进行到什么时候达到了这个反应的限度?
•此时的反应是否停止了?
•此时为何3种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任务二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精品课件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精品课件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
一、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NH3+H2O NH3· 2O H
特点:同一条件,同时进行,不能进行 到底,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
二、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 溶质的饱和溶液。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逆:可逆反应
(2)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 (3)等: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4)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
不变,各组分的含量一定。
(5)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速率:v正=v逆 同一种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其消耗速 率 不同物质速率之比等于系数比,且一 个表示正向,另一个表示逆向。
【例4】 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 P(气)+Q(气) R(气)+S(气) , 在恒温下已 达平衡状态的是( B ) A. 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 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C. 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 D. 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 变化
【例5】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 — 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A(固)+3B(气) — 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2C(气)+D(气)已达平衡 ( BC ) B.混合气体的密度
且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这时,CO、H2O的消耗量等于CO2、H2 反应生成的CO、H2O的量,
速 率 正反应 速率 逆反应 速率
相等
时间
反应仍在进行,但是四种物质的浓度均保 持不变,达到动态平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重点研究的重要概念—化学平衡状态
三、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 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 状态。

2.2.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课件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2.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课件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练习
【练习7】【2019远东一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在恒温恒容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
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g)+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A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v(C)与v(D)的比值 ⑦混合气体的总质量
练习
【练习2】【双选】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 ⇌2NH3达到平衡 状态的是( AC )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平衡状态的判定
PART TWO
平衡状态判定
平衡状态的判定 速率相等,变量不变 1、看速率(看正逆,除系数) (1)同一物质:V正=V逆≠0(断键=成键) (2)不同物质:速率之比=系数之比(一正一逆)
V正表述:反应物消耗速率、生成物生成速率、反应物断键、生成物成键 V逆表述:反应物生成速率、生成物消耗速率、反应物成键、生成物断键
2、看变量(变量不变则平衡)
(1)对同一组分,c、n、w(质量分数)、X%(物质的量分数)等,保持 不变则平衡。 特例:NH4Cl(S)=NH3(g)+HCl(g) w、X%一定时,不能判定平衡
练习
【练习6】【2019师大附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
是可逆反应A(g)+3B(g)⇌2C(g)+2D(s)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C)
恒温恒压
Δn(g)≠0 √
有非气体 参与
恒温恒容 恒温恒压

Δn(g)=0

《化学平衡状态》课件

《化学平衡状态》课件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反应速率受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 因素影响。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浓度越高,反 应速率越快;压力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适当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的方向
总结词
反应方向决定了化学平衡的移 动方向。
详细描述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 影响平衡的条件,平衡就会向 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在制药工业中,化学平衡状态对于药物的合成和分离过程至关重要,通过调节平衡 条件可以获得高纯度的药物。
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化学平衡状态在环境保护中也有着重 要的应用,例如在大气污染控制中, 通过化学反应原理来降低大气中的污 染物浓度。
在土壤污染修复中,通过调节土壤中 的化学平衡来降低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的活性,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
用率。
促进环境保护
通过研究化学平衡状态,可以减少 有害物质的排放,促进环境保护。
推动科学研究
化学平衡状态是化学反应动力学和 热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深 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02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化学反应的速率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反应速率是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关键因素 。
化学反应速率决定了反应进行的快慢,对 于可逆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平衡状 态的特征之一。
《化学平衡状态》ppt课件
目录
• 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 •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 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 • 化学平衡状态的应用 • 化学平衡状态的实验验证
01
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
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
01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 ,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 率相等且不再改变的状态。
02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课堂ppt课件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课堂ppt课件

(1)对于非等摩反应,如2SO2 + O2
2SO3
总压强若不变,一定可做为平衡标志!
(2)对于等摩反应,如H2 + I2
2HI
总 压 强 若不变,不能做为平衡标志,因始终不变 。
5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5、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⑷
项目 mA(g)+nB(g)
pC(g)+qD(g)
是否平衡
反应物、生成物全为气体,定容时, 密度一定
不一定 平衡
密度 反应物、生成物全为气体,
(ρ)
m + n≠ p + q ,等压、等温,气 体密度一定时
有纯固体或纯液体参加的反应物或 生成物,定容时,气体密度一定
一定 平衡
(二)从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考虑
若各物质均为气体
M=
(1)对于非等摩反应,如2SO2 + O2 2SO3
M若不变,一定可做为平衡标志!
m总 n总
(2)对于等摩反应,如H2 + I2
2HI
M若不变,不能做为平衡标志,因始终不变。
(三)从气体密度r考虑
若各物质均为气体
r
=
m v
恒容:ρ总为恒值,不能做平衡标志。
五、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可
根据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 量、密度、压强是否不再改变来判
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4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一)从体系的内部压强考虑:PV=nRT

化学平衡状态 课件

化学平衡状态  课件

催化剂为什么对化学平衡移动没有影响?
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因此对化 学平衡移动没有影响,但可以缩短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 间。
1.什么是化学平衡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什么?
1.由于条件的改变导致旧平衡破坏新平衡建立的过程, 称平衡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条件的改变造成v正≠v逆
热方向移动。
解释: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升高温度,不管是吸热
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吸热反应增 大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增大的倍数,故平衡向吸热反 应的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N2 + 3H2 实验数据:
2NH3
压强(MPa) 1
5 10 30 60 100
NH3 % 2.0 9.2 16.4 35.5 53.6 69.4
增大FeCl3和KSCN溶液的浓度, Fe(SCN)3 的浓度增大。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Fe(SCN)3的浓度减小。
1.上述两个实验中,化学平衡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你 是如何判断的? 2.从中你能否推知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1.化学平衡状态发生了改变。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可知物 质的浓度发生了变化。 2.能。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 应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
平衡就向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注意
只能用来解释与平衡移动(反应进行程度)有关的 问题。


v正
v逆
时间
注意
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微观实质: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宏观特征: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ppt(微课)(3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ppt(微课)(3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

平衡 不一定平 衡 平衡 不一定平 衡
温 度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
平衡
气体的密度 密度一定
不一定 平衡
平衡
颜 色
反应体系内有色物质的颜色稳定不变
四、例题分析:
【例题1】可逆反应:2NO2(g)⇌ 2NO(g) + O2(g), 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 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 的状态 ④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⑦ B. ②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 ---霍伯斯[英国作家] 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克尼雅日宁[俄国剧作家・诗人] 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 ---法奇(法国科学家) 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 ---麦考利[英国作家] 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 ---伯克[美国想思家]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 ---华盛顿(美国政治家) 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 ---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高尔基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 ---雪莱(英国诗人)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富兰克林 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伏尔泰(法国哲学家、文学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
第2课时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教学H标:
1.掌握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重点)
2.通过密度、平均摩尔质量、压强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复习:(1)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笠时,反应体系屮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軽或潅度保持恒定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的特征
化学平衡的特征可以概扌舌为逆、等、动、定、变,B|j:
①逆: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等:化学平衡的条件是y正和卩逆相等。

③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此时反应并未停止。

④定: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为一定值。

⑤变:若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可能发生改变,并在新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①等:卩正“逆(本质)
②定: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催化刑、
例1:对于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N2(g) + 3H2(g)、昭沁2NH3(g) 判断以下哪些叙述说明V(正)=V(逆)?
(1)单位时间内,消耗ImolN?,同时生成lmolN2
(2)单位时间内,消耗lmolN2,同时消耗2molNH3
(3)单位时间内,消耗lmolN2,同时有2molNH3生成
(4)1个N三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5)3个H—H键形成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例2:—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lmolX和ImolY进行反应2X (g) +Y 二Z(g),下列叙述能1正明该反应盛避毗学平衡状态的是()
A.X的百
B.c(X) : c(Y) : c(Z) = 2 : 1 : 1
C容器中原子总数和姓蜒
D.同一B寸间内消耗2n molX的同时生成n molZ
2•间接标志
讨论:恒温恒容下,气体总物质的量,或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时,能否说明下列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A (g) +
B (g) 2C(g)
A (g) +
B (g)寺』3C(g) A (s) +2B (g) 2C(g) A (s) +B (s) 2C(g) 思考1:从压强的角度怎么考虑?
思考2:从密度角度怎么考虑? 思考3:从平均摩尔质量角度怎么考虑?
2例3.工业上常用煤和水作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制得氢气,其中一步反应的原理为 CO(g) + H 2O(g)
CO 2(g) + H 2(g),下列选项的条件中可判断该反应达到平
衡状态的是() A. 单位时间内消耗2 mol 的CO 同时生成2 mol 的CO 2
B. 两个H —O 键断裂的同时有一个H —H 键断裂
C. 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D. 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发生变化
例4.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g 二 + 2C(g),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A 的质量不变.②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③ 容器中压强不变④B 的体积分数不变
⑤ 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C 的同时消耗2 mol B
⑥ 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3•特殊标志
① 对于有色气体物质参加或生成反应,如果体系颜色不变,反应达到平彳
② 对于吸热或放热反应,如果体系温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必须是与外界无 热交换的体系)
例5. —定条件下,将NO?与SO2以体积比1 : 2置于恒压容器中发牛反应:NO 2(g) + SO2 壬亠 3(g)+NO(g)
41.8 kJ-mol 1,下列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
衡状态的是() ①
②③④论
士口

A.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a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消耗1 mol NO2
达标检测:
1.下列关系屮能说明反应N2(g) + 3H2(g) =2NHs(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 B:(N2)= V正(出)
B.v iE(N2) = v 逆(NH3)
C.2v 正(出)=3卩逆(NH3)
D.v 正(N2)=3U逆(H?)
2.298 K 时,W 20 mL 3x mol-L_I Na3AsO3> 20 mL 3x mol L-1 I2和20mLNaOH
溶液混合,发生反应:AsOr(aq)+l2(aq) + 2OH~(aq) 汀(叫)+2厂(吗)+
H2O(1),溶液中c(AsO】)与反应时间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A.溶液的pH不再变化
B.v(r)= 2v(AsO3_)
C.c(AsOr)/c(AsOr)不再变化
D.c(「) = 2y mol-L-1
3.—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s) + 二 + D(g)o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不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B.B的物质的量浓度
C.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D.混合气体的密度
4.已知N2O4 二2(g) AH>0,现将1 molNzOs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 下列示意图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y Z
/
/
y
O
L



(
-OS
V
X
5.__________________ 可逆反应:2NO2二+O2(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 o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o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
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
态⑧N02的转化率不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⑨NO与0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⑩«(N02) : ;?(N0) : “(02)=2 : 2 : 1 2・
6•下列说法可以证明H2(g) + l2 二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①单位吋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吋,生成n mol HI
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吋有两个H—I键断裂
③百分含量yv(HI) = vv(I2)
⑤c(HI) : C(H2): C(I2)=2:1 :1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牛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
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7.在一个绝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加A(g) + 〃二pC(g) +
qQ(g)(m、斤、p、q为任意整数)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⑤反应速率V A * V B:VC • VQ=m rt • p • q⑥ 单位时间内tn mol A断键的同时有p mol C也断键
A.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⑥
&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①混合气体的压
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
量,⑤混合气体的颜色,⑥各反应物或牛成物的浓度之比等于系数之比,⑦ 某种气
体的百分含量
⑴能说明2SO2(g) + O2二3(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o
(2)能说明I2(g)+H2二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o
(3)能说明2NO2二2O4(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_____________ o
⑷能说明C(s)+CO2二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o
(5)能说明3Fe(s)+4H2O = Fe3O4(s)+4H2(g)ii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 。

(6)能说明NH2COONH4 二3(g)+CO2(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o
课后思考:若上述题目改成一定温度下的恒压密闭容器,结果乂如何?
(1) ________ (2) _________ (3) __________ (4) __________
(5) 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