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物开花期种群构件的生物量分配
福建柏混交林幼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

第49卷第4期2022年12月福建林业科技JourofFujianForestrySciandTechVol 49 No 4Dec ,2022doi:10.13428/j.cnki.fjlk.2022.04.011福建柏混交林幼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格局苏宝川(泉州市国有林场发展中心,福建泉州362000)摘要:于2020年10月,在福建省安溪丰田国有林场以5种福建柏混交林幼林(T1:2018年营造的7福建柏2红锥1桉树混交林、T2:2018年营造的7福建柏2杉木1桉树混交林、T3:2019年营造的4福建柏4刨花楠2杉木混交林、T4:2018年营造的4福建柏4杉木2红锥混交林、T5:2019年营造的4福建柏4杉木2红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福建柏生长、单株生物量及各构件生物量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福建柏混交林营建提供参考。
结果表明:2018年营造的7福建柏2杉木1桉树混交林的福建柏地径、树高、冠幅、根幅、叶生物量、茎干生物量、根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等形态生长指标在所有处理中最大,分别为3 84cm、2 58m、1 01m、68 83cm、0 68kg、1 13kg、0 41kg、2 26kg,根深、枝生物量也相对较大;2019年营造的4福建柏4杉木2红锥混交林的福建柏地径、树高、冠幅、根幅、叶生物量、茎干生物量、根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等形态生长指标在所有处理中最小,分别为2 63cm、1 16m、0 61m、20 33cm、0 19kg、0 15kg、0 07kg、0 26kg,根深也相对较小。
对福建柏13个生长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5种试验处理的福建柏生长性状及质量由高到低为:T2>T4>T1>T3>T5。
关键词:福建柏;混交林;形态指标;生物量;主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S791 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2022)04-0059-05StudyonGrowthandBiomassDistributionPatternsofYoungForestsinFokieniahodginsiiMixedForestsSUBaochuan(QuanzhouState ownedForestFarmDevelopmentCenter,Quanzhou362000,Fujian,China)Abstract:Taking5treatmentsofyoungFokieniahodginsiimixedforests(T1(7Fokieniahodginsii,2Castanopsishystrixand1Euca lyptusrobustamixedforestbuiltin2018),T2(7Fokieniahodginsii,2Cunninghamialanceolataand1Eucalyptusrobustamixedfor estbuiltin2018),T3(4Fokieniahodginsii,4Machiluspauhoiand2Cunninghamialanceolatamixedforestbuiltin2019),T4(4Fokieniahodginsii,4Cunninghamialanceolataand2Castanopsishystrixmixedforestbuiltin2018),T5(4Fokieniahodginsii,4Cun ninghamialanceolataand2Castanopsishystrixmixedforestbuiltin2019))astheresearchobjectsinOctober2020andAnxiFeng tianNationalForestFarmofFujianProvince,thegrowthofFokieniahodginsii,theindividualbiomassanditscomponentbiomassof5treatmentswerecomparedinordertoprovidescientificreferencefortheconstructionofFokieniahodginsiimixedforest Theresultsshowedthatthemorphologicalgrowthindexessuchasgrounddiameter,treeheight,crownwidth,rootwidth,leafbiomass,stembio mass,rootbiomassandsingleplantbiomassof7Fokieniahodginsii,2Cunninghamialanceolataand1Eucalyptusrobustamixedforestbuiltin2018werethelargestamongalltreatments,whichwere3 84cm,2 58m,1 01m,68 83cm,0 68kg,1 13kg,0 41kgand2 26kgrespectively,andtherootdepthandbranchbiomasswerealsorelativelylarge Thegrounddiameter,treeheight,crownwidth,rootwidth,leafbiomass,stembiomass,rootbiomassandsingleplantbiomassof4Fokieniahodginsii,4Cunninghamialanceo lataand2Castanopsishystrixmixedforestbuiltin2019werethesmallestamongalltreatments,whichwere2 63cm,1 16m,0 61m,20 33cm,0 19kg,0 15kg,0 07kgand0 26kgrespectively,andtherootdepthwasalsorelativelysmall Throughthe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of13growthindexesofFokieniahodginsii,thegrowthcharactersandqualityofFokieniahodginsiiinfiveexperi mentaltreatmentsareT2,T4,T1,T3andT5fromhightolow Keywords:Fokieniahodginsiimixedforests;morphologicalgrowth;biomass;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高效混交林的营造和培育是当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提倡阔叶树种、乡土树种等与珍贵树种的多树种发展,依据树种的生态位、种间关系与立地质量等多种元素营建复层混交林[1-2]。
不同物候期苦马豆生殖构件及生殖分配的研究

摘要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外缘绿洲 区中苦 马豆种 群地上 部分各 构件数量 、 生 物量 、 能值 和营养成分 的测定 , 旨在 揭示不
同物候期 苦马豆种群生殖构件特征及生殖分配规律 。结果表 明 : ( 1 ) 随物候期 的变化 , 苦马豆生殖分配逐 渐升高 , 在成熟期达
到最高( 4 0 . 7 5 %) ; 叶和茎生物量分配都 随物候期而 降低 。( 2 )营养 构件数量 特征 的表型可 塑性普遍 低于生 殖分配 , 生殖分
第2 5卷 第 4期 2 0 1 3年 1 2月
塔
里
木
大
学
学
报
V0 l _ 2 5 NO . 4
De c . 2 0 1 3
J o u ma l o f T a r i m Un i v e r s i t y
文章 编号 : 1 0 0 9— 0 5 6 8 ( 2 0 1 3 ) 0 4— 0 0 5 7— 0 7
[ S p h a e r o p h y s a s a l s u l a( P a l 1 ) D C . ]i n D i f f e r e n t P h e n o l o g i c a l S t a g e s
Z h o u Xi a o l i n g , J i a n g Hu i , Xi L i n q i a o , S h a n g K e w e i Ma Xi n e Ma C h u n h u i ,
植物生物量分配的调节机制

植物生物量分配的调节机制作者:郭海霞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第22期摘要:生物量分配调整是植物适应资源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关于生物量分配调整机制的理论主要包括激素调节假说、糖调节假说、源汇假说和C-N平衡假说。
其中,由于C-N平衡假说抓住了C、N两个决定生物量分配的关键因子,因而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支持。
该文从C-N平衡假说的模型、发展以及局限等方面做了综述。
关键词:生物量分配;C基质;N基质;C-N平衡中图分类号 Q9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2-0020-02Abstract:The adjustment of biomass allocation is one of the way plant adapts to resource variation. Four main theories on the drive of biomass allocation have been proposed:hormonal regulation hypothesis,sugar regulation hypothesis,source-sink hypothesis and C-N balance theory. C-N balance theory is widely supported because it is based on C,N substrate,which are two factor decide the biomass allocation of the plant. In this paper,the C-N balance model,its development and limit was discussed.Key words:Biomass allocation;C substrate;N substrate;C-N balance生物量分配是研究植物对环境适应策略的一个重要方向。
轮叶百合不同器官生物量差异与模型构建

轮叶百合不同器官生物量差异与模型构建牛世丹;张晓;陈佳刚;王薇薇;黄俊汉【摘要】以长白山区针阔混交林下生长的轮叶百合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各器官不同时间生物量分配差异,并构建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调查期内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鳞茎生物量始终高于其他器官,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鳞茎、茎叶及全株生物量均在7月15日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244 2 g、4.842 3 g和8.654 2 g;根最大生物量出现在6月30日,可达0.199 1 g.以株高为自变量,构建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模型,所拟合的幂函数模型可以准确地估测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期刊名称】《吉林林业科技》【年(卷),期】2017(046)005【总页数】4页(P8-11)【关键词】轮叶百合;器官;生物量;估测模型【作者】牛世丹;张晓;陈佳刚;王薇薇;黄俊汉【作者单位】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吉林长春 130022;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吉林长春 130022;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吉林长春 130022;吉林省国艺建筑有限公司,吉林长春 130000;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吉林长春1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71+8.23生物量是整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研究基础,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产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1-4]。
林下灌草植物生物量虽然在森林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变化幅度较大,在准确估算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成分[5-7]。
目前,有关灌草植物生物量的研究发现,小叶芹各器官生物量达到最大值时间不一致,茎叶在6月初,新根在6月末,老根在8月末,且生长过程中地上生物量大于地下生物量[8]。
帽儿山地区六种灌木以地径和株高为自变量,拟合地上生物量最优方程均为幂函数,且估测结果准确[9]。
不同森林灌草植物的生物量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林下灌草层总生物量由大到小分别为针阔混交林、栓皮栎林和油松林[10],但对轮叶百合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差异及模型构建的研究相对较少。
植物种群自疏过程中构件生物量与密度的关系

植物种群自疏过程中构件生物量与密度的关系黎磊;周道玮;盛连喜【摘要】不论是在对植物种群自疏规律还是在对能量守衡法则的研究中,个体大小(M)大多针对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和构件生物量及其动态十分重要又多被忽视.以1年生植物荞麦为材料研究了自疏种群地下部分生物量、包括地下部分的个体总生物量以及各构件生物量与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平均地上生物量和个体总生物量与密度的异速关系指数(γabove-ground和γindividual)分别为-1.293和-1.253,与-4/3无显著性差异(P>0.05),为-4/3自疏法则提供了有力证据;平均根生物量-密度异速指数γroot(-1.128)与-1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最终产量恒定法则一致;平均茎生物量-密度异速指数γstem(-1.263)接近-4/3(P>0.05),平均叶生物量-密度异速指数γleaf(-1.524)接近-3/2(P> 0.05),分别符合-4/3自疏法则与-3/2自疏法则;而繁殖生物量与密度的异速关系指数γreproductive(-2.005)显著小于-3/2、-4/3或-1(P<0.001).因此,不存在一个对植物不同构件普适的生物量-密度之间的关系.光合产物在地上和地下构件的生物量分配格局以及构件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间特异的异速生长关系导致不同构件具有不同的自疏指数.无论对于地上生物量还是个体总生物量,荞麦种群能量均守衡,而对于地下生物量,荞麦种群能量不守衡.【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2(032)013【总页数】11页(P3987-3997)【关键词】异速指数;生物量-密度关系;能量守衡法则;-3/2自疏法则;-4/3自疏法则【作者】黎磊;周道玮;盛连喜【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4;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012;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4【正文语种】中文自疏,即同龄植物种群的密度制约死亡现象[1],是一个重要的植物种群数量动态过程[2- 3],普遍存在于自然和人工植物种群[4]。
不同物候期胀果甘草生物量和营养物质生殖分配研究

于生 殖分 配 的估算 , 同的研究 者 常有 不 同的理 解 , 不 目前仍 以采用 现存 生物量 生殖 分配 较为 普遍 。
胀 果 甘草 ( l c rh z nlt ) 豆科 蝶形 花 亚 科 甘草 属 植 物 , G y y r iaifaa 为 多年 生 草 本 或半 灌 木 。主要 分 布 于 甘肃 河
西 走廊 和 新疆 、 亚 的盐渍 化 沙地 。胀果 甘草 是 甘草 药材 的 主要来 源之 一 , 本身 具有 抗寒 、 热 、 旱 、 盐 碱 、 中 其 耐 耐 抗
喜 光等 优 良特 性 , 应 性强 、 适 生命 力 旺盛 , 多生 长 在干旱 、 干旱 的荒 漠草 原 、 半 沙漠边 缘 和黄土 丘 陵地带 , 在浩瀚 的 荒 漠上 , 果甘 草具 有 防风 固沙 、 胀 绿化 荒 漠 的作 用 , 在新 疆 南疆地 区分布广 泛 。笔者 通过 实际 观察 发现 , 胀果甘 草
第 2 卷 1
第 4期
草
业
学
报
2 5— 3 2
Vo1 21, . No. 4
ACT A PRA TA CU LTU RA E N I SI CA
21 0 2年 8月
不 同 物 候 期 胀 果 甘 草 生 物 量 和 营 养 物 质 生 殖 分 配 研 究
周 小 玲 , 新 娥 尚可 为 , 春 晖 。 马 , 马
( . 里 木 大 学 动 物 科 学 学 院 , 疆 阿 拉 尔 8 3 0 ;2 新 疆 生 产 建 设 兵 团 塔 里 木 畜 牧 科 技重 点 实 验 室 , 疆 阿 拉 尔 8 3 0 ) 1塔 新 430 . 新 4 3 0
摘 要 : 过 测 定 新 疆 极 端 干 旱气 候 下 野 生 胀 果 甘 草 种 群 在 不 同 的 物 候 期 ( 蕾 期 、 花 期 、 荚 期 、 熟 期 ) 同构 通 现 盛 结 成 不 件( 、 、 、 果) 茎 叶 花 荚 中生 物 量 、 量 和 营 养 元 素 ( P K) 能 N、 、 的含 量 , 探 索 随 物 候 期 的变 化 , 物 量 、 量 以 及 营 养 元 以 生 能
生态系统中植物生物量及生态位分配研究

生态系统中植物生物量及生态位分配研究在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生物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能够反映出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植物的生态位分配则是影响植物生物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植物生物量及生态位分配两个方面展开,探讨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植物生物量的意义植物生物量是指生长在一定区域内的植物体积和重量。
植物生物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出生态系统的变化。
例如,在一个充满大面积野草的草原上,如果野草的生物量增加,那么它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如果草原中某些植物的生物量下降,那么它可能会造成野生动物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引起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的波动,甚至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因素植物生物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生态位的分配。
生态位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植物和动物为了获取资源和避免捕食而发展出的一系列行为模式和适应性特征。
在固定的资源环境下,不同物种的生长效率不同,导致它们在生态位上的分配也不同。
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态位分配根据其在生态位上的分配,植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能够获取空间优势和能够获取资源优势的植物。
能够获取空间优势的植物追求减少适应竞争对手的生长,在生态位上占据更多的空间,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境稳定性。
能够获取资源优势的植物则追求利用资源的效率最大化,在生态位上以数量大、生长快、资源利用效率高等方式占据资源优势位置,影响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水循环。
不同环境之间的生态位分配生态位的分配也会随着不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例如,在干旱地区,植物往往需要快速生长,以尽快完成繁殖的生命周期。
因此,在这种环境下,优势植物就会更多地占据生态位,以便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光、水和营养物质。
而在湿地环境下,植物生长的速度较慢,因此,相对较慢的植物也会在生态位上占据一定的位置。
植物生物量的测量与评估为了准确评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生物量,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测量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目视估计法、样地调查法和遥感技术。
不同林龄油茶林分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研究

不同林龄油茶林分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研究蒙青松(贵港市覃塘林场,广西贵港537100)摘要本文以贵港地区陆川油茶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建立其生物量模型,分析幼林期(林龄3年)、初产期(林龄6年)和盛产期(林龄9年)3种林分生物量,并探索生物量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幼林期、初产期、盛产期油茶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11.20、41.83、95.56t/hm 2,总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其占比表现为盛产期>初产期>幼林期。
不同林龄油茶林分根系的生物量均以根桩为主体,占全根系生物量的59.51%~76.76%。
细根的生物量占比最小,为3.61%~4.65%。
不同林龄油茶林分根系各部分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根系生物量的占比依次为根桩>粗根>中根>细根。
幼林期、初产期、盛产期油茶林分林下生物量分别为3.02、2.30、3.46t/hm 2。
林下生物量各指标间占比差异不大,占比为19.65%~44.51%。
关键词陆川油茶;生物量;分配特征中图分类号S79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21-0107-05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3.21.028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Biomass and Al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mellia oleifera Stands of Different AgesMENG Qingsong(Guigang Qintang Forest Farm,Guigang Guangxi 537100)Abstract This paper took the artificial forest of Luchuan Camellia oleifera in Guigang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established its biomass model,analyzed the biomass of three kinds of stands in young forest stage (forest age was 3a),primary production stage (forest age was 6a)and full production stage (forest age was 9a),explored the variationregulation of biomas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biomass of Camellia oleifera stands in the young forest stage,primary production stage and full production stage was 11.20,41.83,95.56t/hm 2,respectively.The total biomas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forest age,and its proportion was manifested as full production stage>primary production stage>young forest stage.The root biomass of different ages of Camellia oleifera stands was mainly composed of rootpiles,accounting for 59.51%-76.76%of total root biomass.The proportion of fine root biomass was the smallest,ac-counting for 3.61%-4.65%.The biomass of each part of the root system in Camellia oleifera stands of different forest ages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forest age,and the proportion of root biomass was in the order of root pile>coarse root>medium root>fine root.The understory biomass of Camellia oleifera stands in the young forest stage,primary production stage and full production stage was 3.02,2.30,3.46t/hm 2,respectively.The proportion difference amongvarious indicators of understory biomass was not significant,accounting for 19.65%-44.51%.KeywordsLuchuan Camellia oleifera ;biomass;allocation characteristic第一作者蒙青松(1978—),男,本科,工程师,从事森林培育研究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植物开花期种群构件的生物量分配
一、实验目的:1.认识不同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能量分配与权衡的生活史对策;
2.认识物种能量分配对于植物种族延续的意义;
3.学习测量生物量的一般方法和统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称生活史对策。
能量分配与权衡对策是生物在生存过程中用于一
方面的能量不能再用于另一方面,即生物不可能使其生活史的每一组分都达到最大,而必须在不同的生活史组分间进行权衡,即生长和繁殖间能量输出的权衡;
2、种群可以由单体生物或构件生物组成。
在由单体生物组成的种群中,每一个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直
接发育而来,个体的形态和发育都可以预测,哺乳类、鸟类、两栖类和昆虫都是单体生物;构件生物是指由一个合子发育的形成一套构件组成的个体,如一株树有许多树枝,并且构件数很不相同,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高等植物是构件生物,大多数动物属单体生物;
3、生物构件是指植物的根、叶、花、果实等构件或各部分组成的集合。
生物生长过程中,必须对名组
分进行能量分配。
然而不同植物生物能量分配的趋势有所不同,反映了植物不同的生活史对策。
三、实验用具和器材
开花期植物、电热烘箱、电子分析天平、铲子、尺子
四、实验方法
1.取材:(1)选取每组选取1种开花期入侵植物地耳草,在样地中随机设置 5个 1 m × 1 m的小样方, 每个样方选取 4株开花植株, 共20株;
(2)将其根系全部挖出, 把根系上的土一起带回实验室, 水中浸泡去掉根部泥土,
冲洗干净后将植株的根、茎、叶、花各器官分离(按株), 分别装袋, 在105℃
下烘10分钟;80℃下烘3-10小时或至恒重;
(3)将地耳草的根、茎、叶、花各器官按株分离, 分别装袋, 在105℃下烘10
分钟;80℃下烘3-10小时或至恒重;
(4)用精确度为 1 /10000电子天平逐株、逐项称重,并记录各项数值。
注:植物样品的烘干程序:105℃,10分钟;80℃,3-10小时或至恒重。
2.统计与分析:(1)测量和统计20株地耳草植物的高度变幅、平均高度、个体生物量变幅、
平均生物量、标准差、变异系数;
最大值和最小值来反映观测样本的实际大小范围;
平均数 (M)代表样本各性状整体水平特征;
标准差 ( SD)反映样本的绝对变异度;
变异系数 (CV ) 反映样本的相对变异度,变异系数是样本标准差占其相应平均
数的百分数。
(2)各构件生物量(最大、最小、平均);各构件生物量分配(最大、最小、平均),
各构件的生物量占该株总生物量的百分比作为生物量分配的数量指标,即某一构件
生物量分配 = (该构件生物量 /该构件所在植株的总生物量 ) × 100%。
五、实验结果
1、各构件数量特征分析:所测20株地耳草的高度变幅、平均高度、个体生物量变幅、平均生物量、各
构件生物量大小排序、各构件变异系数;
地耳草各构件数据分析
地耳草各构件生物量大小排序
地耳草各构件生物量分配
2、以相关性分析对构件生物量与植株高度的关系进行分析;
3、以相关性分析构件生物量分配与总生物量的关系
六、分析讨论
1、植物种群花期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
答:从地耳草各构件数据分析,可知花的
变异系数最高,且开花期地耳草种群的生物量分配大小为:叶﹥茎﹥花﹥根。
通过各构件生物量分配与总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根的生物量分配与总生物量的分配的相关性为-0.355,呈负相关的;茎为.657,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而且为正相关;叶为-0.580,为负相关;花为0.487,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而且为正相关;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知道,生物量的分配主要集中在花和茎上,少部分在叶,根较少。
2、花期各构件生物量与株高的关系及其原因?
答:通过各构件生物量与株高关系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根、茎、叶、花的生物量分配与株高的相关性分别为0.348,0.660,0.22,0.643,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而且都呈正相关。
茎是植物结构中最重要的营养器官之一,起着运输、支撑、储藏和合成等重要功能,为地耳草的生殖阶段起着关键的作用。
由于所选取的植物地耳草处于开花阶段,植物将部分生物量投入到花构件中去,这也是造成花构件的生物量远远大于叶和根的原因之一。
3、各构件生物量分配之间的关系及其原因?
答:综上分析,表明各构件生物量分配之间呈大部分负相关。
这可能与遗传和环境相关因素有关。
植物各构件需要随着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改变,而总生物量是一定的,无法给植物体分配无限的生物量,这就导致各构件生物量间的此消彼长。
对于研究材料地耳草,由于周围环境中有蔓花生等优势种的存在,迫于对环境的适应及生存压力,该植物只有采取一定的生态对策进行应对,以提高适应环境,并繁衍后代。
资料可知,在花期,地耳草各构件生物量的投入与株高和总生物量有很显著的相关性。
这种差异,反映出地耳草在空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自身生存发展才采取的一种策略,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和生存,反映出生物量分配与
生殖生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