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林分林下植被的多样性特征及生物量研究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林下灌木和草本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林下灌木和草本物种组成 及多样性分析*
刘佳哲 1,2 谭长强 1 申文辉 1 郑 威 1 彭玉华 1 何 峰 1 谭一波 1 何琴飞 1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 广西漓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 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 广西 南宁 530002;2. 广西大学 林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2)
2018 年 11 月,在广西融水贝江河林场选择临 近分布、立地条件相同、长势良好的 3、7、13、 17 a 共 4 个发育阶段的 2 代杉木人工林样地,在 4 个不同林龄林分中各设置 3 个 30 m×30 m 的样 地。在各样地中调查胸径 1.0 cm 以上所有杉木, 调查杉木树高、胸径、林分密度等。在调查样方 内设置 5 m×5 m 样方,调查灌木种类、高度、基 径、冠幅等参数。在调查样方内设置 1 m×1 m 小 样方,调查草本种类、株丛数、盖度、高度等参 数。同时测定各样地海拔、坡向、坡位、坡度等 环境因子,采集样地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 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土壤 pH(表 1)。 1.3 试验分析 1.3.1 指数计算 通过在样地采集灌木层和草本层 的频度、盖度和高度信息,计算物种的重要值 。 [13]
Key words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understory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stand age
杉 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为 常 绿 针 叶 乔 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树种之一 。 [1-2] 杉木 具有生长快、用途广、效益高的优点,木材有香 气,材质易加工、耐腐蚀、纹理优美,是一种优 良的建筑用材,也可用于人造板、家具和纸张的 生产 [3]。因此长江流域以南大量种植,杉木林占 我国人工林总面积的 26.6%[4-5]。然而在长期的人 工林种植中过度追求速生和丰产,集约经营和连 栽对森林生态结构造成了一定影响 [6]。
三种类型森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比较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1): 229-234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0064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重点项目(2007-1);海南金华林业有限公司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24B02);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3DB3J116);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7031);海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Hjkj2008-17);海南大学科技基金项目(Rnd0721)作者简介:太立坤(1984年生),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工林培育及人工林生态研究。
E-mail: tailikun@ *通迅作者,E-mail: yuxuebiao@ 收稿日期:2008-11-19三种类型森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比较太立坤1,2,余雪标1,2*,杨曾奖3,时忠杰4,周卫卫1,2,郭俊誉21. 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 儋州 571737;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尖峰试验站,海南 乐东 572542;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520;4.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北京 100012摘要:对相同立地条件下海南天然次生林、桉树和马占相思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进行调查,通过比较,灌木植物的物种丰富度S 、多样性Simpson 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Margalef 指数、均匀度Pielou 指数为:天然次生林>桉树人工林>马占相思人工林,方差分析前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后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而草本植物的变化趋势为:桉树人工林>天然次生林>马占相思人工林,方差分析结果前二者间除均匀度Pielou 指数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多样性指数间差异极显著,后二者间差异不显著。
灌木植物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天然次生林>桉树人工林>马占相思人工林,草本植物的变化趋势为:桉树人工林>马占相思人工林>天然次生林。
2种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

2种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目的]调查闽北丘陵地区不同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
[方法]以2种不同的杉木人工林(杉木纯林、杉木米槠混交林)林下植被为研究对象,调查灌木层、层间层、草本层的组成及多样性。
[结果]杉木米槠混交林灌木层植被共41种,层间层12种,草本层10种;杉木纯林灌木层有21种,层间层6种,草本层12种。
[结论]杉木米槠混交林多样性指数高于杉木纯林,发展针阔混交林套种模式有利于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杉木;人工林;多样性杉木在我国南方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造林面积约占全国人工林总面积的24.1%,在福建省林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以南平市和三明市的延平、建瓯、沙县等11个县市区的杉木林生长较好,这些地区是杉木的中心产区,属于闽江上游三大支流的流域范围[1]。
由于杉木多代连栽现象日益加剧,造成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和土壤肥力下降,直接威胁着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2]。
近年来国内外林业工作者高度关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恢复问题,其中包含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研究[3-5]。
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是评估人工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该指标可为优化人工林林分结构、健全经营管理、提高物种多样性指数提供参考依据[6]。
笔者调查了闽北丘陵地区不同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以期促进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
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地概况研究地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延夏林场太平工区,地处闽北丘陵地区,气候类型为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19.0 ℃,年降水量约1 650 mm。
1.2研究对象2015年4月份在该研究地选择林地环境相似、杉木年龄结构基本一致的2种类型杉木人工林:杉木纯林、杉木米槠混交林。
这2种林分采用近自然抚育管理,近8年未受到任何人为干扰。
1.3研究方法1.3.1样地设置及调查。
选择典型的标准样地对2种杉木人工林林分进行调查研究,样地基本情况见表1。
在每种林分中设置3块坡度、海拔基本一致的20 m×20 m乔木样方,在每个乔木样方内按对角线设置4个5 m×5 m小样方。
湿地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特征

湿地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特征湿地松人工林是指将湿地进行固沙造林,种植湿地松等林木,使原本贫瘠的湿地变成了一个茂盛的人工森林。
而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是指在森林地面下,生长的植物种类繁多,数量众多,生态系统复杂。
本文将探讨湿地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特征。
1. 物种多样性湿地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
根据调查统计,湿地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包括草本植物、灌木和苔藓植物等多种生物类型,其中有些植物是湿地松的伴生植物,可以和湿地松共同生长,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群落。
在湿地松人工林林下,不同类型的植被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
湿地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结构多样性也非常丰富。
林下的植被包括了不同高度、形态和生长方式的植物,如针叶植物、阔叶植物、草本植物等,它们在不同的生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群落结构。
这些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
湿地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功能多样性也是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特征。
在湿地松人工林林下,各种植被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如一些草本植物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有机质,而一些灌木植物则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丰富了该生态系统的功能。
4. 稀有种和特有种湿地松人工林林下植被中还包括了一些稀有种和特有种。
由于湿地松人工林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生境,很多植物种在这种生境下得到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因此在这一特定区域形成了独特的植物群落。
这些稀有种和特有种的存在,不仅提高了湿地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丰富程度,也为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湿地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特征非常显著,包括物种多样性丰富、结构多样性丰富、功能多样性齐全、稀有种和特有种丰富等。
这些特征不仅反映了湿地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独特性,也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植被资源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也提醒我们在湿地松人工林的保护和管理中,要注重对林下植被的保护和利用,从而更好地维护和提升湿地松人工林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广东不同林龄乔木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

广东不同林龄乔木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黄柳菁;林欣;刘兴诏;庄长伟;肖荣波【摘要】以广东的4个自然保护区和2个生态功能区的5种林龄的林分为研究对象,用样地调查法、生物量实测方法结合植物冠层分析仪对各样方的总生物量、乔木层的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和叶面积指数进行测定,分析其分布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总生物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其中乔木层成熟林的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龄组,生物量关系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过熟林>幼龄林,呈单峰型变化,在成熟林阶段达到峰值.乔木层LAI值在0.77~4.19;乔木层随着林龄的变化,LAI差异依次为中龄林>成熟林>近熟林>过熟林>幼龄林,呈倒"U"型变化;乔木层LAI与乔木层生物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显著;中龄林的乔木层LAI显著高于幼龄林和过熟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乔木层LAI差异不明显.不同林龄乔木层Shannon-Winner指数为近熟林>中龄林>过熟林>成熟林>幼龄林,总体趋势呈"S"型变化;不同林龄乔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过熟林>幼龄林,总体趋势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在成熟林阶段;乔木层Shannon-Winner指数、乔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与乔木层生物量呈线性显著正相关.因此,不同林龄下乔木层生物量、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乔木层叶面积指数均存在差异;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与乔木层生物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乔木层叶面积指数与乔木层生物量存在正相关关系.%Forests under five different stand ages in four nature reserves and two eco-functional regions in Guangdong province were chosen as research objects. Total biomass, biomass of tree, biodiversity of tree and LAI were measured by field investigation. It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rrelatio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order of total biomass was:tree layer > shrub layer > herb layer, and the tree layerbiomass of mature fores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s. The order of tree layer biomass was:mature forest >near mature forest > middle age forest > over mature forest > young forest, which showed a unimodal variation and reached apeak at mature forest stage. The tree layer LAI inthe range of 0. 77-4. 19. The order of tree layer LAI was:middle age forest > mature forest >near mature forest >over mature forest >young forest, which showed an inverted"U"type change. There was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ly correlation between LAI and biomass in tree layer. LAI of middle age fores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young forest and mature forest. The differences of tree layer LAI be-tween middle age forest, near mature forest and mature forest were not obvious. The order of Shannon-Winner index was:near mature forest > middle age forest > over mature forest > mature forest > young forest, which showed a"S" type change. The order of Pielou evenness index was:mature forest >near mature forest >middle age forest >over mature forest > the young forest, which showed a unimodal curve, and the peak in the mature forest stage. ShannonWinner index, Pielou evenness index of tree layer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ree layer biomass. Therefore, 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biomass,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and leaf area index of tree layer in different age stands;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iomass and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of tree layer;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af area index and biomass of tree layer.【期刊名称】《西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7)006【总页数】8页(P91-98)【关键词】乔木层;林龄;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多样性指数【作者】黄柳菁;林欣;刘兴诏;庄长伟;肖荣波【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福建福州350002;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广东广州510045;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广东广州51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5近年来世界各国逐渐重视对林业的科学管理,中国在该领域的实践和研究也不断加强,但仍存在许多问题[1]。
陕北半湿润黄土丘陵区不同森林群落林下植物多样性比较分析

栎林 ( 0 8 ~ 3 . 0 ) 油松 林 、 3.O 2 6 > 白桦 林 、 树 林 、 东栎 林 ( 6 2 ~ 2 . 5 / > 荒坡 草 地 杨 辽 1. 7 2 3 6 9) ( 1 5 ) 华 山松林 、 山松 +辽 东栎林 ( . 0 ~ 1 3 ) 1. 8 > 华 1 O . 4 。灌 木 层 第一 优 势 种 类 因地 而 异 , 并
要 标 识和 林地 管理 的 重要 依 据 。 关键 词 : 湿润黄 土丘 陵 区; 工林 ; 然林 ; 物 多样 性 半 人 天 植 中 图分类 号 :7 8 5 ¥ 1.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17 6 ( 0 9 0 —0 10 1 0 —4 1 2 0 ) 20 0 —6
s mih mi o l g l e sr go f o t e n S a n i ief r s e tu o n eg o h i s o e t o e — u d r l n o s e ino rh r h a x ,l o m p cr m fu d r r wt n mo tf r ssd i n f
物 种 多样性 指数 和 大 小顺 序 为 : 落叶松 林( . 7 > 油松 十辽 东栎 林 、 柏 林 、 8 3) 侧 白桦 林 、 油松 林 ( . 9 6 O
~
64 ) . 3 >侧 柏 +辽 东栎 林 ( . 5 > 华山松 +辽 东栎 林 、 树 林 ( . 8 4 7 ) 华 山松 林 、 5 5) 杨 45~ .3> 刺槐 +
云台山不同生境马尾松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

进森林 养分循 环及维 护林 地土壤 质量 中起 着不 可忽视 的作
用, 对维护整个系统 的物种 多样性 十分重要 。 。本研 究分 析了施 秉县云台山喀斯特 区不 同生境马尾松林 物种 多样性及 其群落稳定性 , 探讨不同生境 条件对马尾 松林物种 丰富度及 多样性水平 的影 响 , 旨在为 云台山 白云岩 喀斯特地 区物种多 样 性保 护提供依据 。
态教学 与 研 究 工 作。T e l : ( 0 8 5 1) 6 7 0 2 5 4 1 ; E—m a i l : p e i y u n h@
1 6 3. e o m。
江苏农 业科 学 2 0 1 4年第 4 2 卷第 2 期 富 度
4 结 论
由表 2可知, 阴坡马尾松林下 草本层物种 丰富度 比阳坡 高得多 , 阴坡 平均物种数为 9种 , 阳坡平均 物种数只有 4种。 阳坡光照 、 水分及养分等条件充 足 , 乔木层及灌木层树木生长
表 1 不 同生境马尾松林下灌木层物种丰富度
采用样 方调查 法 , 将 3 0 m× 3 0 m标准 样地划 分成 3个 4 m× 4 m 的小 样方 调查灌 木层 , 然 后沿对 角线 方 向设 3个 1 m×1 m 的小样方调查 草本层 。统计分析各样地灌木层 、 草 本 层的物种 多样性 , 因所选样 地的乔木层均为马尾松 , 故不进
层 S i m p s o n多样性指数 大于阴坡。 关键 词 : 云 台山; 马尾松 ; 物种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 ¥ 7 1 8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1 3 0 2 ( 2 0 1 4 ) 0 2— 0 3 2 7— 0 2
云台山喀斯 特地 区位 于我 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 自治 州施秉县境 内 , 是 目前贵州省 乃至全 国少 数较为原 始的喀斯 特生态区的代表 , 该 区特殊 的 自然地理条 件孕育 了丰富 的物 种多样性 , 是我 国南方亚热带 地区喀斯特 森林植被保 存较为 完好 、 动植物种类较为复杂的地区之一 , 是十分珍贵的物种基 因库u 。林下植被是森林 生态 系统 的重 要组成 部分 , 在促
不同近自然林分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研究

不同近自然林分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研究程伟【摘要】以牡丹江市青梅林场4种近自然化程度不同的林分(红松阔叶林、过伐林、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和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比较了4种林分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和生活型的组成。
【期刊名称】《中国林副特产》【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3页(P29-30,33)【关键词】红松阔叶林;过伐林;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落叶松人工林【作者】程伟【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第一森林调查规划设计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9【正文语种】中文森林除提供木材外,还为人类提供着各种食物、药材和工业原料等资源;此外,森林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丰富生物种类等方面也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森林发挥各种作用的根源是森林生物多样性,只有森林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森林才有可能持续的提供各种资源,并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林业发展在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密切关系,诸如森林可持续经营、自然保护、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与遗传改良、退化森林的恢复与重建、森林的效益评价等。
尽管如此,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仍非常滞后,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和体系仍然沿用上世纪40年代生态学家辛普森等人建立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等计算方法。
该生物多样性评价体系虽然从物种层面研究生物多样性,但却无法对具体物种进行有效准确的评价,而生物多样性主要保护的是珍稀濒危物种、重点开发利用的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物种。
为此,本文将采用森林近自然化程度和植物功能群的研究方法,对牡丹江地区近自然化程度不同的林分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旨在确定本地区林下植被近自然化程度最高、组成最优的近自然林模式,完善我国近自然林业体系。
1 研究区概况本研究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青梅林场进行。
青梅林场位于牡丹江市东郊,地理坐标为E 129°39′~129°54′,N 44°35′~44°3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林分林下植被的多样性特征及生物量研究摘要:对承德市山区土壤含水率与不同林分林下草本层植物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森林群落类型中,土壤含水率的高低顺序为油松-落叶松混交林>落叶松中龄林>落叶松幼龄林>油松成熟林>油松幼龄林,其林下草本层的地上生物量表现为油松-落叶松混交林大于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在纯林中也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生物量增大。
对土壤含水率与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林下草本植被在林分处于幼龄林时期,土壤含水率对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林分的成熟,土壤含水率虽然增加,但对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促进作用逐渐丧失。
在油松-落叶松混交林中土壤含水率虽然较高,但对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却产生了抑制作用。
关键词:林下植被;土壤含水率;生物量;多样性abstract:therelationshipofsoilmoisturewithbiomassandspeciesdiversityofundergrowthvegetationinmountainousareaofchengdecitywasstudi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soilmoistureinthe5foreststandsrankedfromhightolowaslarixgmelinii(rupr.)rupr.-pinustabulaeformiscarr.mixedforest,middle-agedforestofl.gmelinii,youngforestofl.gmelinii,matureforestofp.tabulaeformis,youngforestofp.tabulaeformis.theabovegroundbiomassofunderstoryherbaceouslayerinl.gmellini-p.tabulaeformismixedforestwasgreaterthanthatinpurep.tabulaeformisforestorl.gmelliniforest.thebiomassincreasedwiththeincreaseofsoilmoistureinpureforests.correlationanalysisonsoilmoistureandunderstoryherbaceousspeciesdiversityshowedthatsoilmoisturepromotetheincreaseofonunderstoryherbaceousspeciesdiversityduringyoungforestperiod.soilmoisturewouldincreaseastheforestmatured;however,itseffectonunderstoryherbaceousspeciesdiversitymightgraduallylose.soilmoisturewashighinl.gmellini-p.tabulaeformismixedforest,but it had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understoryherbaceousspeciesdiversity.keywords:underforestvegetation;soilmoisture;biomass;diversity土壤水分是土壤物质循环和流动的主要载体,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植物进行水分代谢的水源基地。
土壤水分不但直接影响土壤的特性和植物的生长,而且间接影响植物的分布。
长期以来,土壤水分都是森林、草原和农田等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
目前国内外对土壤水分的报道多集中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研究了植被覆盖变化对土壤水分循环的影响[1]、土壤水分变化动态模拟[2]等方面;而对于土壤水分对林下植被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
人工林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天然林相比,不仅生物多样性低,而且还具有不稳定性。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在森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积累与循环、改善林内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以及森林的演替、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生态作用[3-10],同时对于人工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正常发挥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试验以承德市北部山区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5种森林群落(林分)类型,研究了土壤水分对林下草本层植物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这不仅可以为分析人工林的生产性能、评价森林生态系统能量利用率和养分循环以及森林的多途径利用提供基础数据,还能为以后人工林的生产、管理和健康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地点概况研究地点在河北省承德县北部的北大山林场,其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海拔平均在1300m,森林覆盖率48.1%,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0℃,历年平均降水量在500~600mm,雨量多集中在7~9月份。
土壤以棕壤土为主,土层较厚,土壤肥力较高,适宜多种林木生长。
1.2研究方法2011年春季,在北大山林场选取环境条件(如坡度、坡向、郁闭度等)相似的5种落叶松[larixgmellini(rupr.)rupr.]或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森林群落类型(落叶松幼龄林,落叶松中龄林,油松幼龄林,油松成熟林,油松-落叶松混交林),分别设置面积为30m×30m和1m×1m的样方各3个,调查记录样地的基本状况,分别进行:①乔木调查,对高度1.3m的乔木进行每木检尺,记载其胸径、树高、冠幅和生长状况;②草本调查,记载草本的种类、盖度、株数,并用收获法测定样方地上部分的生物量。
③土壤调查,在样方内取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分析。
1.2.1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采用经典的烘干法(恒温烘箱法)对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
采用挖掘土壤剖面法分别在不同森林群落类型中采取土壤样品,采集0~30cm土层的土壤样品,并迅速带回室内,取代表性样品15~20g,装入已知重量的铝盒内,盖好称重,每样品重复3次。
于105℃烘箱内烘干至恒重,通过烘干前、后的差值求得各个样地的土壤含水率。
1.2.2草本层地上生物量的测定草本层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测定采用收获法,即在每个30m×30m样方地内设置1m×1m的小样方3个,将地上部分的草本齐地收割,并带回实验室进行烘干处理。
首先于105℃的烘箱中进行1h左右的杀青处理,然后将烘箱温度调至80℃烘干至恒重,即可得干物质的重量。
1.2.3植物多样性的测定植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植物与植物或其他生物、环境有规律地结合所形成的所有形式、层次、组合的多样化综合体。
试验范围内的植物多样性测定分别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来表述,①simpson指数,为一种简便的测定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指数,计算公式[2,3]为:d=1-■pi2;式中,pi为物种i的相对重要值,相对重要值=(相对高度+相对多度+相对频度)/3,s为物种i所在样方的物种总数;d值越大,表示优势度物种越少,亦表示奇异度越高。
②shannon-wiener指数,是基于物种数量反映群落种类多样性的指数,当群落中物种增多,则代表群落的复杂程度增高,计算公式[2,3]为:h′=1-■pi ln pi;式中,pi和s的表述同上;h′值愈大,则群落所包含的信息量愈大。
③pielou指数,是反映群落均匀度的指数,其利用各观测点(样方)的h′值估计该群落物种分布的均匀度,计算公式[2,3]为:j=(1-■pi ln pi)/lns;式中,pi和s的表述同上。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的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受降雨、蒸发、气温以及植物生长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各种因素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程度随研究地点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
通过对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的土壤含水率进行测定,得到了5种森林群落类型林下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情况,具体见表1。
从表1中可以明显看出,不同的林分类型其土壤含水率的高低顺序为油松-落叶松混交林>落叶松中龄林>落叶松幼龄林>油松成熟林>油松幼龄林,其中油松-落叶松混交林的林下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油松纯林和落叶松纯林的土壤含水率,说明混交林的土壤保水能力要强于纯林;而在落叶松纯林和油松纯林中发现,落叶松林分高于油松林分,说明不同的植物种类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程度不同,进而造成土壤含水率的差异。
在调查中发现,落叶松幼龄林的林下存在4~5cm厚的枯落物,这相对于油松幼龄林来说,使土壤的保水能力得到增强,故落叶松幼龄林的土壤含水率高于油松林的。
2.2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的草本层地上生物量的发生情况通常森林里的草本植物种类繁多,是组成林下植物的主要种类之一,本次调查的5种森林群落类型的草本层地上生物量构成见表2。
从表2可见,5种森林群落类型在林下的草本层地上生物量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存在。
其中油松-落叶松混交林的草本层生物量要明显高于纯林的草本层生物量。
对于油松林来说,油松幼龄林和油松成熟林的草本层生物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而落叶松中龄林的草本层生物量明显高于落叶松幼龄林的。
在落叶松幼龄林中,地表有比较厚的枯落物覆盖,所以林下草本植物较少,这可能是种群间产生抑制作用的一种表现。
2.3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的草本层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分析森林群落类型草本层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对于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过程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通过统计分析,不同森林群落类型草本层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情况分别见图1和表3。
由图1和表3可以看出,土壤含水率对草本层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较明显,并且土壤含水率和林下草本层地上生物量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在相同的森林群落类型下,草本层地上生物量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
油松纯林和落叶松纯林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
油松-落叶松混交林的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油松纯林和落叶松纯林(表1),其草本层的地上生物量也明显高于各纯林(图1)。
尽管落叶松幼龄林的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油松纯林,但其林下草本层地上生物量要低于油松纯林,主要原因是落叶松林下的植被较少,可能与枯落物覆盖地表有关,当然落叶松对林下植被的抑制作用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来证实。
由表3还可以发现,落叶松中龄林和油松-落叶松混交林的土壤含水率与草本层地上生物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其他林分类型,这说明不同林分类型中的土壤含水率对草本层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是很不同的。
2.4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的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情况调查选取的5种森林群落类型均为人工林,林下植被(草本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计算结果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