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出理想的D类数字功放
D类功放原理与设计

D类功放原理与设计D类功放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来增强音频信号的功率的放大器。
它是一种以数字方式来放大音频信号的功放,以取代传统的A、B、AB类功放。
相较于传统的类A、B、AB功放,D类功放具有更高的效能和更小的体积。
它的设计原理基于PWM(脉宽调制)技术和一个能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模拟-数字转换器(ADC)。
D类功放工作在开关状态,将输入的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这个数字信号经过时钟和滤波器的处理,输出的是一个PWM波形。
PWM波形有两个状态,即高电平和低电平。
这两个状态之间的切换频率即为PWM频率。
高电平和低电平的占空比(高电平的时间占总周期的比例)根据输入音频信号的幅度进行调整。
PWM波形输出通过一个低通滤波器进行平滑处理,得到放大后的音频信号。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D类功放开关状态的工作,功率损耗很小,效率非常高,达到了90%以上,远高于传统功放的30%~60%。
D类功放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效率上,还包括尺寸小、重量轻、发热量少等。
这使得D类功放非常适合应用在便携式电子设备、汽车音响和家庭影院等领域。
另外,由于D类功放的输出波形是PWM波形,因此它对输出的音频信号几乎没有非线性失真,能够提供高保真的音质。
在设计D类功放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选择合适的ADC和PWM控制器。
ADC应具有高精度和高采样率,能够准确地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PWM控制器应具有稳定的时钟频率,能够产生高质量的PWM波形。
其次,要设计合适的滤波器。
滤波器的作用是平滑PWM波形,去除其中的高频成分。
设计滤波器时需要考虑的参数有截止频率、阶数和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如二阶有源滤波器)。
另外,还需要设计适当的保护电路。
因为D类功放工作在高频开关状态,过电流、过压和过热都可能对电路造成严重损害。
因此,需要设计过电流保护电路、过压保护电路和过热保护电路来确保功放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能。
最后,输出级的功率管选取也是设计D类功放时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D类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与调试

D类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与调试D类放大器(数字音频功率)是一种将输入模拟音频信号或PCM数字信息变换成PWM(脉冲宽度调制)或PDM (脉冲密度调制)的脉冲信号,然后用PWM的脉冲信号去控制大功率开关器件通/断音频功率放大器。
D类放大或数字式放大器,是利用极高频率的转换开关电路来放大音频信号的,经常被用于高效率的音频放大器中。
在高保真音响设备和更高档的家庭影院设备中,往往需要几十瓦甚至几百瓦的音频功率,这时,低失真、高效率的音频放大器就显得颇为重要,本文从实用角度出发,设计了一款低失真、高效率的音频放大器,与传统放大器相比,本放大器在效率、体积以及功率消耗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产生的热量小且为传统放大器的一半,其效率在78%以上,而传统的放大器效率仅在50%左右。
1 系统设计1.1 总体设计分析本系统由高效率功率放大器(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信号变换电路、外接测试仪表组成,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方框图1.2 D类功放的设计D类放大器的架构有对称与非对称两大类,在此讨论的D类功放针对的是对功率、体积都非常敏感的便携式应用,因此采用全电桥的对称型放大器,以充分利用其单一电源、系统小型化的特点。
D类功率放大器由PWM电路、开关功放电路及输出滤波器组成,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组成框图采用了由比较器和三角波发生器组成的固定频率的PWM电路,用输入的音频信号幅度对三角波开展调制,得到占空比随音频输入信号幅度变化的方波,并以相反的相位驱动上下桥臂的功率管,使功率管一个导通时另一个截止,再经输出滤波器将方波转变为音频信号,推动扬声器发声。
采用全桥的D类放大器可以实现平衡输出,易于改善放大器的输出滤波特性,并可减少干扰。
全桥电路负载上的电压峰峰值接近电源电压的2倍,可采用单电源供电。
实现时,通常采取2路输出脉冲相位相反的方法。
2 硬件电路设计2.1 原理分析D类功率放大器的工作过程是:当输入模拟音频信号时,模拟音频信号经过PWM调制器变成与其幅度相对应脉宽的高频率PWM脉冲信号,控制开关单元的开/关,经脉冲推动器驱动脉冲功率放大器工作,然后经过功率低通滤波器带动扬声器工作。
毕业设计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

摘要本项目涉及高效节能、数字化、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的D类功率音频放大器。
适应便携设备高效及节能的客观要求。
顺应了市场的客观要求。
从而在音频集成领域具有很大的优势。
随着设计技术不断进步D类功率放大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本文通过基于CMOS工艺的D类功率音频放大器构成、驱动实现、失真度等方面的特性来进行电路的设计。
本课题的目标是设计一个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能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放大器的通频带达到300~3400HZ,输出功率1W,输出信号无明显失真。
根据D类功放的原理分别设计了前置放大模块、三角波产生模块、比较器模块、驱动模块、H 桥互补对称输出及低通滤波模块等。
其中三角波产生器及比较器共同组成脉宽调制(PWM)模块,H 桥互补对称输出电路采用驱动电流小、低导通电阻及良好开关特性的VMOSFET 管,滤波器采用两个相同的四阶 Butterworth 低通滤波器。
关键词 : D类功率放大器 H桥驱动脉宽调制AbstractThis project involves a high efficiency and energy saving, digitization, small volume, light weight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lass D audio power amplifier. Adapt to the portable device and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high efficiency energy saving. Comply with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the market. Thus in the audio integrated field has a great advantage.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design technology of D type power amplifier requirements are also rising, based on CMOS technology class D audio power amplifier structure, drive, distor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rcuit desig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sign a class D audio power amplifier, can amplify the audio signal, the amplifier pass band to achieve 300 ~ 3400HZ, 1W output power, output signal without significant distortion.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class D power amplifier are respectively designed preamplifier module, triangle wave generating module, comparator module, drive module, H bridge complementary symmetry output and low pass filter module. The triangle wave generator and comparator is composed of pulse width modulation ( PWM ) module, H bridge complementary symmetry output circuit adopts the drive current is small, low resistance and good swit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VMOSFET tube, filter using two identical four order Butterworth low pass filter.Key words: class D power amplifier H bridge driver pulse width modulation目录摘要 (I)第1章任务与要求 (1)1.1课题概述 (1)1.2 设计内容与要求 (1)1.3 参数要求 (1)第2章绪论 (2)2.1 研究背景 (2)2.2 论文研究目标和意义 (2)2.3 论文章节安排 (3)第3章方案论证与设计 (4)3.1 总体设计分析 (4)3.2 原理分析 (4)3.2.1 D类放大器的原理 (4)3.3 系统设计 (5)3.4 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5)3.4.1 三角波模块方案的设计 (5)3.4.2 高速开关电路 (5)3.4.3 滤波器的选择 (6)3.4.4 信号变换电路 (6)3.4.5 功率测量电路 (6)第4章硬件电路设计 (8)4.1硬件电路 (8)4.1.1 三角波发生器 (8)4.1.2 放大电路 (8)4.1.3 脉宽调制比较器 (9)4.1.4 驱动电路、H桥及低通滤波电路 (10)4.1.5 保护电路 (11)4.1.6 信号变换电路 (12)4.1.7 真有效值转换电路 (12)第5章电路调试 (14)5.1 调试的设备 (14)5.2 硬件电路调试步骤 (14)5.2.1 不通电检查 (14)5.2.2 通电检查 (14)5.2.3 测试和调整 (14)5.2.4 整机联调 (15)5.3 实际测试的参数 (15)5.3.1 三角波发生器电路 (15)5.3.2 脉宽调制比较器 (16)第6章使用说明与总结 (17)6.1 使用方法 (17)6.1.2 注意事项 (17)6.2 故障分析 (17)6.3 总结 (17)6.2.1 原理图设计中要注意的事项 (17)6.2.2 安装过程总结 (17)6.2.3 单元电路调试总结 (17)6.2.4 PCB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8)6.2.4 整机指标测试总结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附件A:总原理图 (21)附件B:PCB图 (22)附录C:元件清单 (23)第1章任务与要求1.1课题概述设计并制作一个高效率音频功率放大器及其参数的测量、显示装置。
D类功放的设计原理

D类功放的设计原理D类功放,全称为“数字功率放大器”,是一种电子功率放大器的类型,它的设计原理基于数字信号的处理和模拟功率放大电路的协同工作。
相比于传统的A类、B类、AB类功放,D类功放具有更高的功率效率,更小的尺寸和重量,更好的线性度,以及更低的功率损耗。
下面将详细介绍D类功放的设计原理。
1.PWM调制原理D类功放的核心设计原理是采用脉宽调制(PWM)技术。
PWM是一种通过调整信号的脉冲宽度来控制平均输出功率的方法。
D类功放通过将原始的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比较器产生一个与模拟信号频率相同的矩形波,然后根据输入音频信号的幅值调整矩形波的脉宽,最后通过滤波器将调制后的PWM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输出。
2.数字信号处理D类功放的设计中需要进行数字信号处理。
首先,输入的模拟音频信号需要经过模数转换器(ADC)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进行数字信号的滤波、均衡、增益控制等处理,最后再经过数字模数转换器(DAC)转换回模拟信号。
3.比较器比较器是D类功放中的一个关键组件,用于将模拟音频信号与产生的PWM矩形波进行比较。
比较器的作用是根据输入信号的幅值调整PWM信号的脉宽,从而控制输出功率。
比较器通常由操作放大器和参考电压产生器组成。
4.滤波器在PWM调制之后,需要通过滤波器将调制后的PWM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输出。
滤波器的作用是去除PWM信号中的高频分量,保留音频信号的低频成分。
常见的滤波器类型包括低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
5.输出级D类功放的输出级通常采用开关管(如MOSFET)构成。
开关管的特点是具有较低的开通电阻和较高的关断电阻,从而实现更小的功率损耗和更高的功率效率。
输出级通常由多个开关管组成,根据功率需求可以并联或串联排列。
输出级的设计需要考虑电压和电流的控制,包括过电压和过电流的保护。
6.反馈控制为了提高D类功放的线性度和稳定性,通常需要采用反馈控制。
通过对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调整PWM信号的脉宽和幅值,以使输出信号尽可能接近输入信号。
D类功率放大的高效率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

D类功率放大的高效率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1.1 整体计划计划①:数字计划。
输入信号经前置放大调理后,即由A/D采入举行处理,三角波产生及与音频信号的比较均由软件部分完成,然后由单片机输出两路彻低反向的波给入后级功率放大部分,举行放大。
此种计划硬件容易,但会引入较大数字噪声。
计划②:硬件电路计划。
三角波产生及比较、PWM产生仍由硬件电路实现,此计划噪声较小、且幅值能做到更大,效果较好,故采纳此计划。
1.2 三角波产生电路设计计划①:利用NE产生三角波。
该电路的特点是采纳恒流源对线性冲、放电产生三角波,波形线性度较好、频率控制容易,信号幅度可通过后加衰减电位器控制。
计划②:对方波积分产生三角波。
积分器与级联,通过对照较器产生的方波积分得到三角波,频率与幅值控制只需调节某些值,控制容易。
但考虑积分电路存在积分漂移。
此处采纳挑选计划①。
1.3 PWM波产生计划设计计划①:挺直比较。
取偏重与输入音频信号信置相同,幅度略大的三角波信号与音频信号挺直比较,产生PWM波,后再经反向器产生一路与之彻低反向的PWM波信号给后级放大电路。
计划②:双路比较。
用两路偏置不同的三角波信号与音频信号的上下半部分离比较。
此种计划可削减后缀H桥电路中管的开合次数,削减功率损耗,提高效率。
计划③:将音频信号挺直反向。
在对音频输入信号举行放大调理后挺直将其反向,再对处理后信号分离举行三角波比较,从而产生两路反向的PWM波。
因计划②的效率较高且对抑制共模噪声有一定作用,故选用计划②。
1. 4 短路庇护计划设计第1页共2页。
D类功放的设计原理

D类功放的设计原理在音响领域里人们一直坚守着A类功放的阵地。
认为A类功放声音最为清新透明,具有很高的保真度。
但是,A类功放的低效率和高损耗却是它无法克服的先天顽疾。
B类功放虽然效率提高很多,但实际效率仅为50%左右,在小型便携式音响设备如汽车功放、笔记本电脑音频系统和专业超大功率功放场合,仍感效率偏低不能令人满意。
所以,效率极高的D 类功放,因其符合绿色革命的潮流正受着各方面的重视。
由于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原来用分立元件制作的很复杂的调制电路,现在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价格上均已不成问题。
而且近年来数字音响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D类功放与数字音响有很多相通之处,进一步显示出D类功放的发展优势。
D类功放是放大元件处于开关工作状态的一种放大模式。
无信号输入时放大器处于截止状态,不耗电。
工作时,靠输入信号让晶体管进入饱和状态,晶体管相当于一个接通的开关,把电源与负载直接接通。
理想晶体管因为没有饱和压降而不耗电,实际上晶体管总会有很小的饱和压降而消耗部分电能。
这种耗电只与管于的特性有关,而与信号输出的大小无关,所以特别有利于超大功率的场合。
在理想情况下,D类功放的效率为100%,B类功放的效率为78.5%,A类功放的效率才50%或25%(按负载方式而定)。
D类功放实际上只具有开关功能,早期仅用于继电器和电机等执行元件的开关控制电路中。
然而,开关功能(也就是产生数字信号的功能)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研守的不断深入,用于Hi—Fi音频放大的道路却日益畅通。
20世纪60年代,设计人员开始研究D类功放用于音频的放大技术,70年代Bose公司就开始生产D类汽车功放。
一方面汽车用蓄电池供电需要更高的效率,另一方面空间小无法放入有大散热板结构的功放,两者都希望有D类这样高效的放大器来放大音频信号。
其中关键的一步就是对音频信号的调制。
第一部分为调制器,最简单的只需用一只运放构成比较器即可完成。
把原始音频信号加上一定直流偏置后放在运放的正输入端,另通过自激振荡生成一个三角形波加到运放的负输入端。
TPA36D2的D类数字功放设计与制作

TPA36D2的D类数字功放设计与制作
1.设计电路原理图:根据TPA3116D2的数据手册,设计出合适的电路原理图。
主要包括电源电路、输入接口、TPA3116D2芯片和输出电路。
2.PCB设计:根据电路原理图进行PCB设计,将各个元件的布局和连接线路进行布局和打板。
3.制作PCB板:可以使用PCB软件进行打板,然后通过电路板厂商进行制作。
4.元件安装:将打板完成的PCB板上的元件进行安装,包括
TPA3116D2芯片、电容、电阻等。
5.调试:完成元件安装后,将电路连接好,接入电源,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测试电路的工作状态,调试电路参数。
6.输出电平和音质调节:根据需要,可以根据TPA3116D2的数据手册进行调节输出电平和音质。
7.外壳制作和装配: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制作适合的外壳,将电路装入外壳中。
8.接口和连接:设计合适的输入输出接口,连接扬声器和音源。
9.测试:对制作完成的数字功放进行测试,例如测试输出功率、音质等指标。
10.最后调整:根据测试结果对电路进行最后的调整和优化。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TPA3116D2的D类数字功放设计和制作的流程,需要具备电路设计和制作的基础知识和技术,以及相关测试设备和工具。
同
时,还需要熟悉TPA3116D2的技术规格和参数,以确保设计和制作的功放具备良好的性能和音质。
d类功放的原理及电路设计

d类功放的原理及电路设计
D类功放是一种数字功放,采用全数字化的技术来放大音频信号。
它的工作原理是将输入的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利用PWM(脉宽调制)技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高频的数字脉冲信号,接着利用低通滤波器将高频信号滤除,得到放大后的模拟音频信号。
D类功放的电路设计包含以下主要组成部分:
1. 输入级:负责将模拟音频信号输入功放电路,通常采用差分输入,以提高抗干扰能力和动态范围。
2. ADC(模数转换器):将输入的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通常采用高速的Σ-Δ调制器,将音频信号转换为高速脉冲流。
3. PWM(脉宽调制器):接收ADC输出的数字信号,并将其转换为一系列高频的数字脉冲信号。
脉宽的宽度根据输入信号的幅度来调节。
4. 输出级:将PWM输出的高频脉冲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恢复为模拟音频信号。
一般采用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信号,保留放大后的音频信号。
5. 功率放大器:将输出级的模拟音频信号放大到足够的电平,以驱动扬声器。
D类功放相比于传统的A类、B类功放具有高效率、低热量、小尺寸等优势,适用于各种音频放大应用,如音响系统、汽车音响、无线通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功放仍需模拟功夫 —如何设计出理想的D类放大器? 在多通道和数字音源时代,采用D类放大器以简化前级线路、提高功放效率从而降低对电源及散热的要求,这已是大势所趋。
但D类功放虽然也被称作数字化功放,但在电路设计上绝不像纯粹的数字电路那么简单,也不是直接采用一两块芯片就可以大功告成的。
以数字手段实现模拟功能,仍然需要考虑许多模拟方面的因素,但考虑的因素和角度与传统的线性功放又有很大差异。
本文除了介绍D类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好处之外,还着重讲解了输出级设计、功放管选择、电源、电磁兼容,以及电路板布局方面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这些实用知识有助于设计师减少走弯路的麻烦。
D类放大的好处 凭借诸如极佳的功率效率、较小的热量以及较轻的供电电源等优点,D类放大器正在音频世界掀起风暴,这一点儿也不令人惊奇。
的确,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其所达到越来越好的声音重现效果,看起来继续使用D类放大器向市场渗透是一个颇有把握的赌注,以往在这个市场上只有传统的线性(A类、B类或AB类)功率放大器能够提供令人满意的性能。
环绕声格式的不断进步加速了这种趋势。
由于越来越多的家庭和车内娱乐系统、DVD播放器以及AV接收机需要驱动六个或更多的扬声器,线性放大器及其电源的尺寸增大了,并且产生了更多的热量。
例如,Dolby Digital(杜比数字)格式要求六个独立的输出级,而更新推出的Dolby Digital EX要求更多的8声道。
鉴于此,D类放大技术的优势显得比以往更加突出。
输出级数模转换机制 所有D类系统的共同特点及其超群的功率效率的奥秘就在于输出级(通常是MOSFET)的电源器件总是要么全通要么全关。
这与线性放大器形成对比,线性放大器输出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随时间变化。
晶体管消耗的功率是其压降与流过电流之积(P=IV),通常占到线性放大器消耗的总功率的50%或更多。
在D类系统中不是这样。
由于所有输出晶体管要么压降为零(处于“通”状态)要么流过的电流为零(处于“关”状态),理论上根本不会损失能量。
回到现实世界中,安装在数以百万计的微处理器之上的冷却风扇表明即使是纯数字系统也会以发热的形式浪费能量,D类放大器达到的功率效率在85至90%之间。
不过,如何使一个天生只能产生方波的开关器件再现音乐中多种多样的波形呢?某些类型的高频“数字”信号可以通过低通滤波产生平滑的“模拟”输出。
最广泛使用的就是脉宽调制(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技术,其中矩形波的占空比与音频信号的振幅成正比。
通过与一个高频锯齿波比较,可以很容易地将模拟输入转换为PWM(参见图1)。
图1 具有模拟输入的D类系统 但是,从CD和DVD光盘到数字广播和MP3,大多数当今的媒体格式都是数字的,在进行D类放大之前将其转换为模拟信号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噪声并提高系统复杂性。
在数字域将信号变换为PWM避免了这个问题,并且还消除了比较器和锯齿波发生器,这是两个天生会产生噪声和干扰的模拟元件(参见图2)。
图2 具有数字输入的D类系统利用现有芯片功能 利用这种工作原理,Wolfson Microelectronics最近推出了一款PWM控制器。
WM8608构成了具有多达6.1个输出声道的数字输入D类解决方案的基础。
该方案采用了I2S或类似标准格式的数字输入,将每个声道转换为一个高频PWM信号,驱动由四个功率MOSFET组成的输出级。
然后由低通重建滤波器平均PWM信号,显现由原始数字信号代表的模拟电平。
然后再将该经过滤波的信号传送到扬声器(参见图3)。
图3 以WM8608为特色的系统方框图 为了产生PWM输出,WM8608首先生成一个内部时钟,其256个周期构成一个PWM周期。
根据数字输入,PWM输出在12至244时钟周期之间保持为高,在其它地方则保持为低(最初12个周期总为高,最末12个周期总为低)。
因此在一个PWM周期之内可以产生232 (244-12)个不同的输出电平。
实际上,这就是一个232级数模转换器(DAC),分辨率为7.86 bits (log2 232)。
不过,这还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由于典型的PWM频率为384或352.8kHz,存在8种可以代表各个音频采样的PWM周期。
WM8608发挥了这种过度采样(oversampling)的优势,利用了线性化和噪声整形技术,这些技术最初是为将西格玛-德尔塔DAC的有效分辨率提高到高于16 bits而开发的。
高于100dB(A-权重)的信噪比已经得到验证。
保持内部时钟“清洁”至关重要,因为任何抖动都会引起PWM信号边缘定时的随机变化,这会以噪声的形式出现在模拟输出中。
因此内部时钟由一个芯片内低噪声锁相环(PLL)通过系统主时钟产生。
只要主时钟适当地清洁,这样就会消除掉大多数抖动。
理想情况下,主时钟也应该由WM8608产生。
因为这样可以把振荡器和PLL之间的连接保留在芯片内,就防止了来自开关输出级或其它来源的干扰破坏时钟。
此外,不需要外部PLL滤波元件,降低了对PCB布局的敏感性。
为了使噪声不影响给PLL供电的3.3V模拟电源,在接近电源引脚处插入了一个去耦滤波器。
输出级设计 与模拟放大器非常类似,D类输出级可以每声道与两个晶体管单端连接,或者构成四晶体管桥接类型。
后者通常是首选,因为它提供了无需隔直流电容器的单电源操作(参见图4)。
图4 “H”桥接输出级 而单端连接的输出级要么要求很大的电容器来消除输出的直流偏置,要么需要更多昂贵的分立电源。
桥接配置的另一个优点是将输出振幅(Vpk-pk)从Vs(电源电压)加倍到2VS,使得给定电源电压能够提供的理论最大功率Pmax提高到四倍: 实际上,PWM控制器的占空比范围仅限于5%到95% (12/256及244/256),将输出振幅限制在2VS到1.8VS,而由于阻性损耗功率输出进一步降低。
可以计算如下: 其中RParasitic包括一个NMOS和一个PMOS器件的“通”电阻以及电源的内电阻、滤波电感器的串联电阻和PCB迹线电阻。
一个使输出功率最大化的简单办法是使用低阻抗扬声器。
例如,对于同样的供电电压,一个4Ω的负载所汲取的功率是一个8 Ω扬声器的两倍。
但是,这会略微降低功率效率,因为与负载自身相比寄生电阻变的更重要。
动态峰值抑制是一种使音频信号无需更强输出级就可以发声更响的技术。
本质上,它在数字域放大信号,动态调节增益来预防削波。
WM8608利用了一个具有频率相关延迟的特别峰值抑制器来避免低频失真。
选择合适的晶体管 为输出级选择适当的元件非常关键,因为其特性对系统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功率MOSFET必须能够承受其所期望处理的电压和电流。
由于快速开关的PWM信号会在输出滤波电感器上引起反向电动势(EMF),最大的额定漏-源电压应该至少比供电电压高25到50%。
其次,功率MOSFET的“通”电阻导致发热并降低功率效率,因此应该尽可能低。
常用的具有4或8Ω阻抗的扬声器要求RON远低于0.2 Ω,以保证阻性损耗适度地低。
开关延迟是选择输出器件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WM8608产生脉宽范围为122ns到2.7μs的PWM信号。
为了保持信号完整性,输出级(功率MOSFET加上电平转换器)的开关延迟与最小PWM脉宽相比应该很小。
一个较不明显的潜在问题是晶体管之间开关特性的匹配。
例如,如果一个NMOS器件的开启比其对应PMOS的关闭快的多,两种器件的“通”时期就可能在信号边缘出现短时间的重叠。
在两种器件都导通的情况下,供电电源本质上是短路的,导致功率效率降低,热耗散增加,并且可能降低供电电压,这将使音频信号失真。
最后,设计人员还应该关注MOSFET门电容。
大电容会引起RC延迟,放慢晶体管开关速度。
此外,这也增加了功率耗散,并使驱动MOSFET的电平转换器发热。
由于同样的原因,电平转换器的输入电容也应该很小。
某些制造商提供集成输出级,可以直接连接到WM8608输出。
这些集成电路(IC)通常包含四个匹配功率MOSFET,并且还控制PWM信号从3.3V(在WM8608输出)到更高电压的电平转换,以便能够正确地开关功率器件。
此外,他们还提供内置的短路和过载保护。
电源因素 线性与开关电源的对比 在很多方法中,开关电源相对于传统线性电源越来越多的被使用反映了D类放大器的发展。
两者普及性的不断增长都得益于其高功率效率、小尺寸和更低的冷却要求。
因此,使用开关电源帮助设计人员得到了D类技术的全部好处。
不过,在成本是最重要考虑因素的情况下,D类放大器也可以由常规线性电源供电。
开关电源的一个潜在问题是由于快速倒换大电流而引起的电磁干扰(EMI)。
当电源和放大器中的不同开关频率发生交调时,这个问题就会恶化,产生在输出中可能听得到的音调。
作为PWM控制器中的独特产品,WM8608提供了同步外部电源和芯片上PWM调制器的能力,消除了交调。
整流 无论使用何种类型的电源,D类放大器都比线性器件对电源供电质量敏感得多。
因此,尽管D类技术几乎肯定能够降低电源要求达50%或更多,实际的电源设计往往还是宁愿更复杂一些。
理由很简单:如果在电源和输出之间只有开关(功率MOSFET全通或全关),供电线上的任何电源或音带波动都将调制输出信号。
换句话说,所有数字D类放大器都具有一个0dB的电源供电抑制比;它们本质上将电源用做电压参考。
因此,好的负载整流,不仅仅是针对直流而是对于整个音带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不良整流的电源会导致谐波失真。
许多制造商提供浮动整流器,可以附加到现有的电源上,以便在必要时改善负载整流。
在每个放大器输出使用一个独立的整流器具有降低音频声道之间串扰得额外好处。
瞬态行为 供电电源的另一个关键指标是其处理瞬态的能力。
为了使输出级精确地重现PWM信号,电源必须能够非常快地提高或降低其电流,并且不产生阻尼或降低输出电压。
由于输出级的带宽限制在音频范围,线性放大器在这方面的要求更少。
因此,一个在线性系统中表现良好的电源可能不适合D类技术。
存储电容器是确定电源瞬态行为的最关键元件。
首先,其必须保持足够的电荷来防止电流冲击引起供电电压下降,直到整流器发生作用(快速整流器有助于使电容器适当地小)。
其次,由于任何寄生电阻或电感都阻止存储电荷的快速传递,必须使用低ESR(有效串联电阻)电容器。
添加一个与大的常规电解电容器并联的小的低ESR电容器是不够的:因为所有的输出功率都以短的突发形式提供,所以所有电容都必须是低ESR的。
PCB铜迹线上的寄生电阻和电感同样有害,应该通过将存储电容器尽可能靠近输出级放置来尽量降低存储电容。
通过安排不同输出级中的MOSFET在不同时间开关,可以缓解对电源瞬态行为的要求。
对于这个目标,WM8608的内置“PWM输出阶段”功能在各个输出声道的PWM信号之间引入了160ns的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