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ppt课件

⑤离子方程式: 2Cl-+2H2O 2OH-+Cl2↑+H2↑ 。
⑥化学方程式:Na2CO3+CO2+H2O 2NaHCO3 。
△
⑦化学方程式:2NaHCO3 Na2CO3+CO2↑+H2O 。
2
3
高温
①化学方程式: 2Al+Fe2O3 Al2O3+2Fe 。
②离子方程式: 2Al+2OH-+2H2O
19
考点二 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例4】 (2009·江苏,5)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
中
D
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
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C.MgO D解.电析解电M解gC饱l2和饱M和gC溶l2液溶,液可发制生得的金反属应镁为: MgCl2+2H2O 通电 Mg(OH)2↓+H2↑+Cl2↑,无法制得 金属镁。
27 g/mol 3
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1 mol×3=1 mol,则生成
3
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转移1 mol e-生成金属
的质量)为18 g/mol
21
A项生成Fe的摩尔电子质量为 56 g =18.67 g/mol,
3 mol
生成Mn的摩尔电子质量为 55 g =13.75 g/mol,根据
4 mol
(1
16
①
、②
、③
④
、⑤
(2)写出①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写出③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铁红的化学式为
;分别写出铁红和氧化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版)大单元2 第11讲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钠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二者的相 互转化
Na2CO3
NaHCO3
整合 必备知识
物质 主要用途
碳酸钠(Na2CO3,白色粉末)
碳酸氢钠(NaHCO3,白色晶体)
用于制玻璃、制肥皂、合 成洗涤剂、造纸、纺织、 石油、冶金等工业中
灭火器、治疗胃酸过多、发酵粉的主要成 分之一
整合 必备知识
易错辨析
1.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 2.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 ) √ 3.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可用作泡沫灭火器灭火( ) √ 4.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晶体析出( ) 5.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立即产生气泡( × ) 6.用酚酞溶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 ) 7.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 ) √ 8.相同温度下,溶解度:小苏打<苏打,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
提升 关键能力
一、Na2CO3、NaHCO3的转化与除杂
1.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除去杂质,并完成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内为杂质。 △
(1)Na2CO3(s)[NaHCO3] : _充__分__灼__烧__至__恒__重__ , _2_N__a_H_C_O__3_=_=_=_=_=_N_a_2_C_O__3+__H__2O__+__C_O__2↑__ 。 (2)NaHCO3(aq)[Na2CO3]:_通__入__足__量__C_O__2_,__N_a_2_C_O__3+__H__2O__+__C_O__2=_=_=_2_N__a_H_C__O_3_。 (3)Na2CO3(aq)[NaHCO3] :滴__加__适__量__N__a_O_H__溶__液__ , _N_a_H__C_O_3_+__N__aO__H_=_=_=__N_a_2_C_O_3_+__H__2O_ 。
高中金属化学方程式大全

高中金属化学方程式大全金属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如下:1.NaCl + Na2O → 2Na + Cl2O2.2Na + O2 → 2Na2O3.2Na + 2H2O → 2NaOH + H2↑4.Na2O + H2O → 2NaOH5.2Na2O2 + 2H2O → 4NaOH + O2↑6.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7.2NaOH + CO2 → Na2CO3 + H2O8.Na2CO3 + CO2 + H2O → 2NaHCO39.NaOH + HCl → NaCl + H2O10.Na2CO3 + Ca(OH)2 → 2NaOH + CaCO3↓11.2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12.Na2CO3 + H2SO4 → Na2SO4 + CO2↑ + H2O13.2NaCl + 2H2O (电解) → 2NaOH + H2↑ + Cl2↑ (电解) → 2OH- + H2↑ + Cl2↑14.NH3 + NaCl + H2O + CO2 → NaHCO3↓ + NH4Cl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部分。
其中,金属钠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也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氢氧化钠还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碳酸钠还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反应,如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
这些反应在制造化学品、药品和其他工业产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进行小幅度改写:化学反应方程式:1.2 NaHCO3 + CO2 → Na2CO3 + H2O + CO2↑ + NH4+2.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HCO^- + OH^- → CO2^- + H2O)3.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HCO3^- + H^+ → CO2↑ + H2O)4.2 NaHCO3 + H2SO4 → Na2SO4 + 2 CO2↑ + 2 H2O (HCO3^- + H^+ → CO2↑ + H2O)金属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1.4Al + 3O2 → 2Al2O32.2Al + Fe2O3 → Al2O3 + 2Fe3.2Al + 6HCl → 2AlCl3 + 3H2↑(2Al + 6H+ → 2Al3+ +3H2↑)4.2Al2O3(熔融)→ 4Al + 3O2↑5.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Al2O3 + 6H → 2Al3+ + 3H2O)6.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Al2O3 + 2OH^- → 2AlO2^- + H2O)7.Al(OH)3 + 3HCl → AlCl3 + 3H2O(Al(OH)3 + 3H+ → Al3+ + 3H2O)8.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Al(OH)3 + OH^- → AlO2^- + 2H2O)9.AlCl3 + 3NH3·H2O → Al(OH)3↓ + 3NH4Cl(Al3+ +3NH3·H2O → Al(OH)3↓ + 3NH4+)10.AlCl3 + 3NaOH → Al(OH)3↓ + 3NaCl(Al3+ + 3OH^- → Al(OH)3↓)1.化学方程式4NaOH + Al → NaAlO2 + 2H2OAl3+ + 4OH- → AlO2- + 2H2ONaAlO2 + 4HCl → AlCl3 + NaCl + 2H2OAlO2- + 4H+ → Al3+ + 2H2ONaAlO2 + CO2 + 2H2O → Al(OH)3 ↓ + NaHCO3 或2NaAlO2 + CO2 + 3H2O → 2Al(OH)3 ↓ + Na2CO3Al3+ + 3H2O ≒ Al(OH)3(胶体)+ 3H+3NaAlO2 + AlCl3 + 6H2O → 4Al(OH)3 ↓ + 3NaCl2Al(OH)3 → Al2O3 + 3H2O2.金属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括号内写离子方程式)高温下:Fe(OH)2 → Fe3O4 + 2H2O3Fe + 4H2O(g) → Fe3O4 + 4H2(g)点燃:3Fe + 2O2 → Fe3O43Cl2 + 2Fe → 2FeCl3Fe + 2HCl → FeCl2 + H2↑Fe + 2HCl → FeCl2 + H2↑(Fe + 2H → Fe + H2S⒄;FeSO4)K3[Fe(CN)6] + Fe → Fe3[Fe(CN)6]2 + 3K+FeCl2 + Cu → Fe + CuCl2Fe(OH)3 → FeO + H2O吸氧:2Fe2+ + O2 → 2Fe3+CO + Al → Fe腐蚀:Fe3O4 → 2Fe2+ + Fe3+ + O2-2H+ + Cu + Fe → Fe2+ + Cu2+Fe + S → FeS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4Fe(OH)2 + O2 + 2H2O → 4Fe(OH)3Fe(OH)2 + H2SO4 → FeSO4 + 2H2OFe(OH)3 + 3HCl → FeCl3 + 3H2O2Fe(OH)3 → FeO + 3H2OFeSO4 + 2NaOH → Fe(OH)2 ↓ + Na2SO41.化学方程式需要使用上下标,例如Fe(OH)2.2.删除第5段,因为它只是列举了一些氧化剂和还原剂,没有具体的化学反应。
钠及其化合物

一、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钠原子结构如下: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呈现很强的金属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作还原剂,具有强还原性。
二、钠的物理性质(1)银白色金属;(2)密度小,ρ(Na)=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3)熔点和沸点低,熔点97.81℃,沸点882.9℃;(4)硬度小,金属钠可用小刀切割;(5)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可简单概括成:银白色、质软、轻金属。
三、钠的化学性质1.钠与非金属反应与O2反应:缓慢氧化现象:新切的钠表面变暗剧烈氧化 2Na+O2Na2O2 现象:明亮的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与Cl2反应: 2Na+Cl22NaCl 现象: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与S反应: 2Na + SNa2S 现象:加热生成白色固体,研磨易爆炸2、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离子方程式:2Na + 2H2O=2Na+ + 2OH-+ H2↑实验现象现象解释①钠浮在水面上ρ(Na)<ρ(H2O)②熔化成小球(银白色、闪亮) 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③有嘶嘶声反应放热④钠球在水面迅速游动钠与水反应生成气体(H2)⑤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生成碱性物质NaOH[思考]钠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有哪些现象?如何解释?将一小块银白色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很快看到钠表面变暗,过一段时间又会逐渐变潮湿,再过一些时间又转变为白色固体,最后变成白色粉末。
这是因为金属钠在空气中发生了如下反应:变暗是因为:4Na+O2=2Na2O变潮湿是因为生成的NaOH易潮解:Na2O+H2O=2NaOH(如空气较潮湿,也有可能发生:2Na+2H2O=2NaOH+H2↑)转变为白色固体,最后又变成白色粉末的原因:2NaOH+CO2+9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十水合碳酸钠在干燥的空气中发生风化而失去结晶水)银白色金属钠3.钠与酸反应现象:比与水反应更剧烈,甚至爆炸。
学案——钠及其化合物

复习学案:钠及其化合物知识梳理:一钠1.结构:位置: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式:晶体类型:2.物理性质:色,质地,密度____,熔沸点_____,导电导热性____。
存放和取用:少量金属钠可保存在里,大量的金属钠则保存在铁筒中用石蜡密封。
取用时一般先用镊子把钠夹出来,并用滤纸把表面的煤油吸干,然后用小刀切下黄豆大小的一块再做有关实验。
3.化学性质:(1)跟单质的反应:(O2 Cl2S)①与氧气反应:Na+ O2(切面很快变___,Na2O加热时不稳定易转化成____)Na+ O2(_____火焰,生成__________固体)以上反应说明Na2O2比Na2O 。
②在氯气中燃烧:2Na+Cl2 =NaCl(现象:)③钠与硫混合研磨即生成Na2S(2)钠与氧化物反应(H2O)①钠投入水中并浮在水面上---- 。
②钠立即跟水反应,发出嘶嘶响声--- 。
③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上向各方向迅速游动---- 。
④反应后的水溶液使酚酞变红---- 。
方程式:(标电子转移)离子方程式: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改进装置:(3)钠与酸反应:Na + H+ ---实质是钠与氢离子直接反应,比与水的反应更激烈,极易爆炸,要特别小心。
(4)与盐溶液的反应与FeCl3溶液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钠与碳酸氢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铵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等反应的现象。
(5)钠与有机物(醇)的反应试描述钠与乙醇反应的现象及方程式:_总结对比钠与水和乙醇反应的现象:4、制备:活泼金属采用------二钠的重要化合物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2.硫酸钠和氯化钠(1)Na2SO4·10H2O,俗名:芒硝。
在玻璃、造纸、纺织、染色、制水玻璃等工业上广泛应用,医药上用作缓泻剂,其在自然界中主要分布在盐湖及海水中。
(2)NaCl3.氢氧化钠(1)物理性质:有很强的性,易(用作),溶于水时会,,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元素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详细的物质之间的转化,考前温习)

元素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一、钠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二、铝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三、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四、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五、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NaNa 2ONa 2CO 3NaOHNa 2O 2C 2H 5ONaNaClNaHCO 3O 2 常温O 2 点燃C 2H 5OHH 2O H 2OCO 2CO 2Ca(OH)2CO 2CO 2 、H 2O△HCl电解水 溶液NH 3、 CO 2 、H 2OHCl电解Al 2O 3AlAl(OH)3AlCl 3NaAlO 2O 2或Fe 2O 3,高温熔融电解 NaOH 溶液HCl 或Cl 2NaOHHCl△NH 3·H 2O HClNaOH 溶液 CO 2,H 2O Cl 2 HClOHClNaClO Ca(ClO)2FeCl 3 FeCl 2CuCl 2Br 2 I 2Fe Cu CuCl 2Fe 、CuFeFe光照 电解KI KINaBrNaOHNaOH Ca(OH)2 H 2CO 2、H 2ONaClNa 电解H 2OFeSSSO 2SO 3H 2SO 4CuSO 4 Na 2SO 3O 2O 2FeH 2ONaOH O 2Cu 或 CuO 等Cu 或CH +BaSO 4BaCl 2Na 2SO 4NaOHH 2O 、X 2(X =Cl 、Br 、I )Fe 3O 4 Fe FeCl 2 Fe(OH)Fe(OH)3 FeCl 3 Fe 2O 3O 2H 2或CO Al 或COO 2+NaOH HClCl 2 CuCl 2 HCl 或 Cl 2 Fe 或Cu NaOH HCl Δ六、氮气分子的结构与化学性质七、碳、硅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NaNa 2ONa 2CO 3NaOHNa 2O 2C 2H 5ONaNaClNaHCO 3O 2 常温O 2 点燃C 2H 5OHH 2O H 2OCO 2CO 2Ca(OH)2CO 2CO 2 、H 2O△HCl电解水 溶液NH 3、 CO 2 、H 2OHCl电解NH 3·H 2O NH 3 NH 4Cl N 2NONO 2HNO 3Cu(NO 3)2 H 2OCaOH2 O 2O 2 H 2OO 2CuHCl C 或CuCa(OH)2Cu 或CuON 2O 4 HCl NaOH H 2OH 2SiO 3 Na 2CO 3 NaHCO 3CO 2 CO C CO 2、H 2ONaOH 或加热 NaOHHCl NaOH O 2 O 2或CO 2O 2 C HCl 或加热Na 2SiO 3 H 2O SiO 2 加热Na 2SiO 3 HCl NaOH NaOH CaSiO 3 CaCl 2CaOSi O 2 SiF 4HFF 2或 HF。
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几种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知识结构•钠及其化合物eJi㈣N© c阳阳知识结构•铝及其化合物NaAlOA1QH'Al a O3Aia⑲H30(i争水)NaOH +H20HdNaOH©KA1(SO4)2 ・12H a0③cmHOVXNHs - H20XXNaOH © XNaHCOj⑮ NaA102(g>X CO2+H3O⑪④」F E2°$⑤Al --------------------------------、. 电解「冰晶石⑨紫色濬液知识结构•铁及其化合物@㉚③②C J Al J CO6⑧二 FeO AlKSCN / ㉘ 0H-Cl^ J Oj » B 吃 >红色濬液H +◎㉖H + @)0H-C U 3(OHLCO 3(绿)A®CuO+CO a +H a O Fe (OH )3 亡―@°^+H 2°(红褐)*灰绿*FHOH )2〔白)知识结构•铜及其化合物 Cu 2+ (蓝) HNO 3Fe :_ J (Cu (S );^CuO (^)③jWi 2SO 4S Cu^S (黒)CgO (红) A-CHOH 沁过)A11CuSO 4< 白)C U QH )」蓝)CuSO 4 ・ 5HiO (蓝)S02 +HQH 2SO4KBrC U C L*CHC13hClg 或___⑤Ca(C10)a 毬K HCI CO2 + H 30\,6*、小弹jNaOH3电解啊N 血\ \I-------- 光胆©几种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知识结构•氯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硫及其化合物SO⑧稀 H2SO4 H 3SAFeS *N 逵£0弐U 曲 沁H.0 EC© O T ,催"止A SO3 」LN 2 A p 2 目催④ OHJA II NH 4C1 : 一、NH HC1 ⑤ I +OH" +1知识结构•氮及其化合物AgNO.NH 4NO 3N ==±NaHOH I SO 4甘油CH 3ONO 3CHONO 2Cu,点燃②出,点燃或光呃删ClCH a - CH 2C1b FeClCa(OH)NaClCl s +Ag侬啟& A^Cl知识结构•碳及其化合物co3囂ICuO JJA—COi 二Ca(HCO 3)3ACaCO 3 + H a O⑬ Ca(OH)3+HQ点燃温高⑦aolc<3)A, H + NaOHCaCO 3Ca(OH)△ ” NaOHN 出吋⑲cs+HQ ’Ng知识结构•硅及其化合物CaSiONa0H+H 2O③7Si * HF⑤SiK.CaCOj/⑧/As)Ca 2+SiONaOH*Na 2SiO 3H 2S I O 3^C02 +H 30H 4SiO 4。
03 高中化学无机方程式归纳汇总(金属部分)20200927.DOC

高中化学无机方程式归纳汇总(金属部分)一、钠及其化合物1、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2、方程式再书写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序号 反应条件化学反应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1 钠在常温下被空气氧化 4Na +O 2===2Na 2O2 钠在加热时被空气氧化 2Na +O 2△Na 2O 23 氧化钠与氧气加热生成过氧化钠 2Na 2O +O 2△2Na 2O 24 钠与硫混合研磨生成Na 2S 2Na +S===Na 2S5 钠在氯气中燃烧 2Na +Cl 2=====点燃2NaCl 6 钠与氢气加热生成NaH 2Na +H 2△2NaH7 钠与水的反应 2Na +2H 2O===2NaOH +H 2↑ 8 钠与盐酸的反应 2Na +2HCl===2NaCl +H 2↑9 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2Na +2H 2O +CuSO 4===Na 2SO 4+Cu(OH)2↓+H 2↑ 10 钠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 6Na +6H 2O +2FeCl 3===6NaCl +2Fe(OH)3↓+3H 2↑ 11 钠与氯化铵溶液的反应 2Na +2NH 4Cl===2NaCl +2NH 3↑+H 2↑ 12 钠与熔融的四氯化钛的反应 4Na +TiCl 4(熔融)=====高温4NaCl +Ti 13 钠与熔融的氯化钾反应(工业制钾) Na +KCl=====高温NaCl +K↑14 钠与乙醇的反应 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15 钠与苯酚的反应OH2→+Na 22ONa↑+2H16 钠与乙酸的反应 2Na +CH 3COOH ―→2CH 3COONa +H 2↑ 17 工业制备金属钠 2NaCl(熔融)=====电解2Na +Cl 2↑ 18 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Na 2O +H 2O===2NaOH 19 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Na 2O +CO 2===Na 2CO 3 20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Na 2O +2HCl===2NaCl +H 2O2、方程式再书写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序号 反应条件化学反应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1 Mg 与O 2反应 2Mg +O 2=====点燃2MgO 2 Mg 与Cl 2反应 Mg +Cl 2=====点燃MgCl 2 3 Mg 与N 2反应 3Mg +N 2=====点燃Mg 3N 2 4 Mg 3N 2 与水反应 Mg 3N 2+6H 2O 3Mg(OH)2+2NH 3↑5 Mg 与S 反应 Mg +S MgS6 Mg 与H 2O 反应 Mg +2H 2OMg(OH)2+H 2↑7 Mg 与稀盐酸的反应 Mg +2HCl===MgCl 2+H 2↑ Mg +2H +===Mg 2++H 2↑ 8 Mg 与CO 2反应 2Mg +CO 2=====点燃2MgO +C9 Mg 与CuSO 4溶液反应 Mg +CuSO 4===MgSO 4+Cu Mg +Cu 2+Mg 2++Cu10 MgO 与水能缓慢反应 MgO +H 2O===Mg(OH)2 11 能与酸反应MgO +2H +===Mg 2++H 2O 12 煅烧碳酸镁(工业制备镁) MgCO 3高温MgO +CO 2↑13 Mg(OH)2能与酸反应 Mg(OH)2+2H +===Mg 2++2H 2O 14 Mg(OH)2受热分解 Mg(OH)2MgO +H 2O15 MgCO 3与水反应MgCO 3+H 2OMg(OH)2+CO 2↑16 将NaOH 溶液滴入MgCl 2溶液中 Mg 2++2OH —===Mg(OH)2↓17 将氨水滴入MgSO 4溶液中 Mg 2++2NH 3·H 2O===Mg(OH)2↓+2NH 4+ 18 电解熔融的MgCl 2制备镁MgCl 2(熔融)=====电解Mg +Cl 2↑2、方程式再书写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序号反应条件化学反应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1铝常温时与氧气反应 4Al +3O 2===2Al 2O 3 铝在氧气中燃烧 4Al +3O 22Al 2O 32 铝在氯气中燃烧 2Al +3Cl 2=====点燃2AlCl 3 3 铝与硫粉共热 2Al +3SAl 2S 34 铝与稀盐酸反应 2Al +6HCl===2AlCl 3+3H 2↑5 铝与氢氧化钠反应 2Al +2H 2O +2NaOH===2NaAlO 2+3H 2↑6 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Al +3CuSO 4===Al 2(SO 4)3+3Cu7 铝与稀硝酸反应 Al +4HNO 3(稀)===Al(NO 3)3+NO↑+3H 2O 8铝与浓硝酸共热Al +6HNO 3(浓)Al(NO 3)3+3NO 2↑+3H 2O9铝与氧化铁反应(铝热反应) 2Al +Fe 2O 3=====高温Al 2O 3+2Fe 铝与二氧化锰反应 4Al+3MnO 2=====高温3Mn+2Al 2O 3铝与五氧化二钒反应 10Al +3V 2O 5=====高温5Al 2O 3+6V 铝与三氧化二铬反应 2Al +Cr 2O 3=====高温Al 2O 3+2Cr 8 工业制备铝 2Al 2O 3=====电解Na 3AlF 64Al +3O 2↑ 9 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Al 2O 3+6HCl===2AlCl 3+3H 2O 10 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 Al 2O 3+2NaOH===2NaAlO 2+H 2O 11 氢氧化铝受热分解 2Al(OH)3Al 2O 3+3H 2O 12 氢氧化铝酸式电离 Al(OH)3H ++AlO 2—+H 2O 13 氢氧化铝碱式电离 Al(OH)3Al 3++3OH -14氢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Al(OH)3+3HCl===AlCl 3+3H 2O四、铁及其化合物1、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2、方程式再书写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序号 反应条件化学反应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1 铁在纯氧中燃烧 3Fe +2O 2=====点燃Fe 3O 4 2 铁在氯气中燃烧 2Fe +3Cl 2=====点燃2FeCl 33 铁与溴反应 2Fe +3Br 2=====点燃2FeBr 34 铁与硫共热 Fe +S FeS5 铁与碘单质反应 Fe +I 2===FeI 26 铁与水蒸气反应 3Fe +4H 2O(g)=====高温Fe 3O 4+4H 2 7 铁与稀硫酸反应 Fe +H 2SO 4===FeSO 4+H 2↑8 少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 Fe(少量)+4HNO 3(稀)===Fe(NO 3)3+NO↑+2H 2O 9 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 3Fe(过量)+8HNO 3(稀)===3Fe(NO 3)2+2NO↑+4H 2O 10 铁与硫酸铜反应 Fe +CuSO 4===FeSO 4+Cu 11 铁与氯化铁反应 Fe +2FeCl 3===3FeCl 2 12 氧化亚铁与稀盐酸反应 FeO +2HCl===FeCl 2+H 2O13 氧化亚铁与稀硝酸反应 3FeO +10HNO 3===3Fe(NO 3)3+NO↑+5H 2O 14 氧化亚铁与氢碘酸反应 FeO +2HI===FeI 2+H 2O 15 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 Fe 2O 3+6HCl===2FeCl 3+3H 2O 16 氧化铁与稀硝酸反应 Fe 2O 3+6HNO 3===2Fe(NO 3)3+3H 2O 17 氧化铁与氢碘酸反应 Fe 2O 3+6HI===2FeI 2+I 2+3H 2O 18 四氧化三铁与稀盐酸反应 Fe 3O 4+8HCl===FeCl 2+2FeCl 3+4H 2O 19 四氧化三铁与稀硝酸反应 3Fe 3O 4+28HNO 3===9Fe(NO 3)3+NO↑+14H 2O 20 四氧化三铁与氢碘酸反应 Fe 3O 4+8HI===3FeI 2+I 2+4H 2O 21氢氧化亚铁与稀盐酸反应Fe(OH)2+2HCl===FeCl 2+H 2O22 氢氧化亚铁与稀硝酸反应 3Fe(OH)2+10HNO 3===3Fe(NO 3)3+NO↑+8H 2O 23 氢氧化亚铁与氢碘酸反应 Fe(OH)2+2HI===FeI 2+H 2O 24 氢氧化亚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4Fe(OH)2+O 2+2H 2O===4Fe(OH)3 25 氢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 Fe(OH)3+3HCl===FeCl 3+3H 2O 26 氢氧化铁与稀硝酸反应 Fe(OH)3+3HNO 3===Fe(NO 3)3+3H 2O 27 氢氧化铁与氢碘酸反应 2Fe(OH)3+6HI===2FeI 2+I 2+6H 2O 28 氢氧化铁受热分解 2Fe(OH)3=====△Fe 2O 3+3H 2O 29 氢氧化铁制备 Fe 3++3OH -===Fe(OH)3↓Fe 3++3NH 3·H 2O===Fe(OH)3↓+3NH 4+ 30 氢氧化亚铁制备 Fe 2++2OH -===Fe(OH)2↓ Fe 2++2NH 3·H 2O===Fe(OH)2↓+2NH 4+ 31 氯化铁与硫氰化钾反应 Fe 3++3SCN -===Fe(SCN)3 (血红色溶液) 32 氯化铁与苯酚反应 Fe 3++6C 6H 5OH[Fe(C 6H 5O)6]3-+6H +33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2Fe 2++Cl 2===2Fe 3++2Cl -34 向亚铁离子的溶液中加溴水 2Fe 2++Br 2===2Fe 3++2Br -35 亚铁离子与稀硝酸的反应 3Fe 2++NO 3-+4H +===3Fe 3++NO↑+2H 2O 36 亚铁离子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5Fe 2++MnO 4-+8H +===5Fe 3++Mn 2++4H 2O 37 亚铁离子与双氧水的反应 2Fe 2++H 2O 2+2H +===2Fe 3++2H 2O38 亚铁离子检验(铁氰化钾)3Fe 2++2[Fe(CN)6]3-===Fe 3[Fe(CN)6]2↓ (蓝色沉淀) 39 硫酸亚铁与碳酸氢铵制备碳酸亚铁沉淀FeSO 4+2NH 4HCO 3===FeCO 3↓+(NH 4)2SO 4+CO 2↑+H 2O 40 向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 2Fe 3++H 2S===2Fe 2++2H ++S↓ 41 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 2Fe 3++S 2-===2Fe 2++S↓42 向氯化铁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 2Fe 3++SO 2+2H 2O===2Fe 2++SO 42-+4H + 43 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亚硫酸钠溶液 2Fe 3++SO 32-+H 2O===2Fe 2++SO 42-+2H + 44 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碘化钾溶液 2Fe 3++2I -===2Fe 2++I 2 45 氯化铁水解呈酸性Fe 3++3H 2OFe(OH)3+3H +46 氯化铁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双水解 2Fe 3++3CO 32—+3H 2O===2Fe(OH)3↓+3CO 2↑ 47氯化铁与碳酸氢钠双水解Fe 3++3HCO 3—===Fe(OH)3↓+3CO 2↑五、铜及其重要化合物1、铜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2、方程式再书写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序号 反应条件化学反应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1 铜与氧气反应 2Cu +O 22CuO2 铜与硫粉共热 Cu +Cl 2=====点燃CuCl 23 铜生锈原理 2Cu +O 2+CO 2+H 2O===Cu 2(OH)2CO 34 铜与浓硫酸共热 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5 铜与浓硝酸反应 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6 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 +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7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Cu +2AgNO 3===Cu(NO 3)2+2Ag8 铜片溶于氯化铁溶液 Cu +2FeCl 3===CuCl 2+2FeCl 29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CuO +H 2SO 4===CuSO 4+H 2O 10 氧化铜与氢气加热CuO +H 2Cu +H 2O11 氧化亚铜与稀硫酸(歧化反应) Cu 2O +H 2SO 4===CuSO 4+Cu +H 2O 12 氧化亚铜与氢气共热 Cu 2O +H 22Cu +H 2O13 氧化亚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 2O +14HNO 3(稀)===6Cu(NO 3)2+2NO↑+7H 2O 14 氢氧化铜受热分解 4CuO=====高温2Cu 2O +O 2↑15 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 Cu(OH)2+H 2SO 4===CuSO 4+2H 2O 16 氢氧化铜与乙醛反应 CH 3CHO +2Cu(OH)2+NaOH CH 3COONa +Cu 2O↓+3H 2O17 碱式碳酸受热分解 Cu 2(OH)2CO 32CuO +H 2O +CO 2↑ 18胆矾受热分解CuSO 4·5H 2OCuSO 4+5H 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