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的饮食和心理护理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不适和心理上的负担。
因此,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帮助高血压患者处理负面情绪和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方法,以提供全面的照顾。
1.接受自己的情绪:高血压的确诊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安和焦虑。
在开始治疗和管理高血压之前,患者应该首先接受自己的情绪反应,并理解这些情绪是正常的。
这种接受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处理高血压带来的负面情绪。
2.建立支持系统:患有高血压的人常常需要面对许多挑战和困难。
因此,建立一个支持系统非常重要。
这个支持系统可以包括亲人、朋友、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等等。
通过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患者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3.学习放松技巧:放松技巧对于管理高血压的情绪和压力非常有效。
例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和冥想等技巧可以帮助患者释放压力,改善心理状态。
患者应该积极学习和练习这些技巧以提升自我护理的效果。
4.保持积极态度:积极的思维模式对于患有高血压的人非常重要。
建议患者尝试寻找积极的生活乐趣和目标,鼓励自己与他人保持积极的交流和互动。
正面思考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5.调整生活方式: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
患者应调整饮食习惯,减少食用高盐食物和高脂肪食品。
此外,适度的体育锻炼和良好的睡眠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患者可以在身心上获得更好的平衡和健康。
6.寻求专业帮助:在一些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可能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
如果患者感到无法应对或情绪持续低落,建议他们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平衡。
总结起来,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通过接受自己的情绪、建立支持系统、学习放松技巧、保持积极态度、调整生活方式和寻求专业帮助,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心理负担,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的发病风险。
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科学合理的护理至关重要。
良好的护理不仅能够帮助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高血压病人的护理要点。
一、病情观察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高血压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定期测量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一般来说,建议每天测量血压 2 4 次,测量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血压计,并确保测量方法正确。
同时,要关注病人是否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视力模糊、鼻出血等症状,以及这些症状的发生频率、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如果病人的血压突然升高或出现严重的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二、饮食护理饮食对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要控制盐的摄入量,每人每天不超过 6 克。
减少腌制食品、咸菜、味精等含钠高的食物的摄入。
其次,增加钾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香蕉、橙子、菠菜、芹菜等。
适量摄入蛋白质,选择低脂、高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
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
此外,还要控制饮食总量,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适当的体重。
三、运动护理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高血压病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
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剧烈运动。
一般来说,每周运动 3 5 次,每次 30 60 分钟。
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运动后要进行放松活动。
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观察。
四、心理护理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病人往往会因为长期的治疗和病情的反复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要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同时,可以指导病人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高血压患者护理计划

高血压患者护理计划背景介绍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合理的护理计划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目标1. 控制患者的血压,使其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2. 教育患者合理饮食,减少高盐、高脂的摄入。
3. 促使患者参与到适当的体育锻炼中,增强身体健康。
4. 帮助患者调节内心情绪,减少紧张和焦虑感。
5. 建立有效的患者与医生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患者病情。
护理措施1. 血压检测与记录- 患者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在血压监测表中。
- 患者要了解正常的血压范围,并注意观察自己的血压变化。
2. 饮食控制- 患者应尽量少吃高盐、高脂肪的食物,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 饮食要均衡,控制每餐的热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
- 建议患者咨询专业营养师,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3. 适当锻炼-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瑜伽等,能有效降低血压。
- 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和强度。
4. 心理护理-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理解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 鼓励患者参加心理疏导活动,如听音乐、读书、与亲友交流等,减轻压力和焦虑感。
5. 患者教育- 提供患者相关的知识和教育材料,让患者更好地了解高血压的知识和管理方法。
- 帮助患者制定个人化的治疗计划和自我管理方案。
定期评估定期评估患者的血压变化,了解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护理计划。
结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计划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病情以及个人需求。
有效的护理计划能够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各种并发症的风险。
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将有助于患者全面管理和控制高血压疾病。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除了药物治疗和健康生活方式外,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一、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血压的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
紧张、焦虑和压力等情绪波动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1、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2、鼓励患者进行放松练习,如深呼吸、冥想和瑜伽等。
3、避免刺激患者,让他们处于安静、舒适的环境中。
4、鼓励患者参加有益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等,以放松身心。
二、饮食护理饮食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应该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和脂肪,鼓励他们多吃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
患者应该控制饮酒量,避免吸烟。
三、运动护理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并增强身体素质。
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应该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但是,对于一些严重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剧烈的运动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因此应该避免剧烈运动。
四、用药护理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血压,因此用药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应该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包括用药时间和剂量等。
应该鼓励患者定期检查血压,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五、睡眠护理睡眠质量对血压的控制也有重要影响。
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应该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并鼓励他们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应该提醒患者避免在睡前饮用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应该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用药护理和睡眠护理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指导及心理护理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指导及心理护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需要长期积极的治疗和护理。
除了药物治疗,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针对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建议。
一、饮食指导1. 控制盐的摄入量。
盐在饮食中的作用是增加口感和延长保质期,但盐会增加体内钠离子的含量,导致血容量增加,引起血压上升。
因此高血压患者需要控制摄入盐量,每日盐的摄入量应该控制在5克以下。
2. 避免摄入高热能的食物。
高热能的食物容易导致肥胖,肥胖也是引起高血压的一大风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应该控制总的能量摄入,避免过多的摄入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
3.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高血压患者可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膳食纤维可以有效地降低血脂,降低血糖和胆固醇水平,对于保持心血管健康有很大作用。
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包括全麦面包、燕麦片、水果和蔬菜等。
4. 控制饮酒量。
饮酒可以增加血压,尤其是过量饮酒。
高血压患者需要控制饮酒量,最好不要饮酒或者少量饮酒。
二、心理护理1. 紧张和焦虑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需要保持心情平静。
可以通过放松训练、瑜伽和冥想等方法来缓解精神压力。
2. 高血压患者需要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乐观的心态。
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兴趣爱好、参与社交活动等方式来缓解精神压力,增加生活情趣。
3. 高血压患者需要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和规律的饮食。
这可以帮助患者保持身心健康,减少血压波动的风险。
4. 医生和家人的支持和关心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针对患者的个性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建议。
家人需要理解和支持患者,并与患者一起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共同应对疾病的挑战。
总之,高血压患者需要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等多方面的支持。
只有全面的治疗和护理才能帮助患者减轻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高血压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可能导致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病、脑卒中、肾病等等。
因此,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一些护理,以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高血压护理的要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高血压的护理要点1. 饮食方面:高血压患者需要遵守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原则,避免食用含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盐的食品。
应适当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饮食上应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锻炼时需要适量补充碳水化合物,以保证营养均衡。
2. 运动方面:高血压患者应该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快步走、游泳等,每周至少3次,每次30-45分钟。
此外,他们应该避免剧烈运动和夜间活动,以免影响睡眠。
3. 控制体重:高血压患者应该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的情况。
4. 控制情绪:高血压患者需要避免压力和紧张的情绪,以免影响血压的稳定。
5. 不吸烟和不喝酒:高血压患者应该戒烟并不要过量地饮酒,这有助于保持血压稳定。
6. 定期检测血压: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血压,保持血压稳定,尤其是在药物调整后需要定期复查。
7. 遵医嘱服药:高血压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指示定期服用药物,以控制血压,不要擅自中断或调整用药剂量。
二、需要注意的事项1. 避免饮食过重:高血压患者需要避免食用过多的油炸、烤肉等高热量食品,以免引起肥胖和导致血压升高。
2. 控制钠盐摄入:高血压患者需要限制摄入钠盐的量,控制在每天6克以下。
3. 避免暴饮暴食:高血压患者需要避免暴饮暴食,以免诱发高血压的急性发作。
4. 接受心理帮助:对于有心理问题的高血压患者,需要接受心理辅导和支持。
5. 饮食均衡:高血压患者需要保证营养的均衡,饮食要丰富多样,以免导致营养不良。
6. 不过度劳累:高血压患者需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睡眠的充足。
7. 保持心情愉悦:高血压患者需要保持心情愉悦,不要过于紧张和焦虑,要学会放松和调节情绪。
8. 定期检查: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肾功能和眼底,防止发生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简述高血压的护理问题

简述高血压的护理问题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是指在动脉血管中血液流过时,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过高而造成的一种疾病。
长期患有高血压可以增加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加强高血压的护理十分重要。
下面简单介绍高血压的护理问题。
1.饮食高血压患者应该注意控制饮食,减少钠摄入,避免食用高盐食物,如腌制食品、咸菜等。
同时,患者应该多摄入富含钾、镁和钙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另外,患者还应该限制饮酒和咖啡因的摄入。
2.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对于高血压患者十分重要。
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控制体重,降低血压。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慢跑等,每周至少运动3-5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3.生活方式高血压患者应该注意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吸烟和酗酒等都会增加患者的血压,患者应该尽量避免这些不良习惯。
4.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药物治疗,坚持按时按量服药。
同时,患者需要定期复诊,检查血压,以调整用药剂量和方案。
5.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往往会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患者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包括学习放松技巧、进行心理咨询等。
家人和社区护理人员也需要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6.康复护理高血压患者在控制血压稳定后,仍然需要进行康复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包括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特殊需求进行康复训练,如心脏康复训练、运动康复训练等。
7.定期检查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和身体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定期检查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的血压变化和身体状况,发现和处理问题。
8.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和家属需要接受健康教育,了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控制的方法。
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正确理解疾病,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并协助患者做出正确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总之,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
患者需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复诊和检查,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药物治疗,并接受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
护理学中的高血压病人护理技巧

护理学中的高血压病人护理技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对于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项在护理学中应用的高血压病人护理技巧,着重于促进病人的康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 心理护理高血压病人除了面临身体健康的困扰,还可能受到心理上的影响。
作为护士,应该注重对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
与病人进行积极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担忧和疑虑,给予他们安慰和支持。
此外,护士还可以通过提供相关教育和咨询,帮助病人了解高血压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增强他们对康复的信心。
2. 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对于高血压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士应该做好饮食指导工作,帮助病人制定适合他们的饮食计划。
这包括限制盐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等。
此外,护士还可以根据病情给予其他特殊的饮食建议,并监测病人的饮食情况,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执行饮食计划。
3. 运动护理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高血压病人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护士可以引导病人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在引导运动时,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并密切观察病人的运动反应。
同时,护士还应提醒病人注意运动的安全性,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疲劳。
4. 药物管理高血压病人通常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来控制血压。
护士在进行药物管理时应特别谨慎,确保病人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监测病人的用药情况和药物反应。
护士还应对常见的高血压药物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能够给予病人相关的指导和解释。
5. 定期随访高血压病人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护士应帮助病人建立健康档案,记录病情的变化和治疗的效果。
定期随访还包括监测血压、检查身体状况、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等。
通过定期随访,护士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高血压病人的问题,保证他们的康复效果。
总结起来,护理学中的高血压病人护理技巧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药物管理和定期随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病人的饮食和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转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方法在住院期间对患者饮食和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护理措施。
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建立护患关系。
亲切而又耐心的解释并尽可能地解决患者存在的思想问题,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鼓励患者自觉配合各种治疗。
结果患者由最初对疾病认识不足出现异常到引导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结论良好的护理指导对防止血压升高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护理;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131-02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不如西方国家高,但却呈上升趋势。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和流行存在地区、城乡和民族差别,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患病率较高。
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约1.6亿,与1991年比较,患病率上升31%。
除了40%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饮食,精神应激呵肥胖这些后天因素约占据了60%。
高血压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
是常见的代谢失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积极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所以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饮食和心里护理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饮食方面指导
1.1 合理饮食限制钠盐摄入,每日应减少至5g,血压可下降
10/5mmhg,忌用过咸食品或腌制食品,提倡科学烹饪方法与食用新鲜食品。
控制能量,应选用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素饮食,限制摄入动物脂肪、内脏、鱼子等食物,补充适量蛋白质,如蛋类、鱼类。
钾和钙的合理摄入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治。
增加粗纤维食物摄入,预防便秘,通过膳食营养治疗往往可以减少药物治疗的剂量,理想控制血压,从而减少和预防高血压的并发症。
1.2 戒烟因为烟草中所含的剧毒物质尼古丁能刺激心脏呵肾上
腺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是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吸烟对血脂代谢也有影响,由于对降压药的敏感性降低,抗高血压治疗不易获得满意效果,甚至不得不加大剂量。
1.3 限酒乙醇可使细胞比积和黏度增加,血流缓慢而促成血栓形成。
临床研究证实饮酒量和血压之间有着直接的量效关系,但长期大量饮酒,酒精摄入量 20g/d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所以酒量每天控制在白酒50-100ml、啤酒300ml以内,对已有高血压危象倾向的患者及有家族使者和超体质量者君应坚决戒酒。
1.4 控制体重体重应维持在标准体重的5%左右,体重增加意味着心脏负荷加重,对高血压十分不利。
控制体重主要在于适当控制热量的摄入,避免高碳水化合物与高脂肪食品过量摄入。
一日三餐七分饱,睡前可适当加点心。
帮助超体重患者计算出每天所需热量几三餐比例、主副食搭配、饮食种类以免饥饿影响睡眠,切忌暴饮
暴食。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加热量的消耗,控制患者的体重。
减肥应饮食、运动以及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科学减肥。
2 心理方面指导
2.1 心理指导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对待已出现的症状进行解释。
让患者解除由疾病伴随而来的不愉快情绪和各种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2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敬患者、爱护患者、耐心宣讲住院规则、周围环境、作息时间。
部分患者的隐私要保密、解除思想负担,使患者感觉到住院如在家里一样。
视患者为亲人、朋友,从而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理解,对患者不论身份、文化水平、社会地位高低均应同等对待。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治疗成功的保证。
2.3 创造良好环境病房舒适、环境幽雅,给患者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病房要求清洁、整齐、舒适、美观、空气清新,尽量做到轻重患者分开,以免互相干扰。
恢复期患者病房可配电视或收音机以分散患者注意力,使患者感到生活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里,增强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念,使患者早日恢复。
3 护理对策
3.1 积极治疗原发病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针对病因采取治疗措施,遵照医嘱合理服用降压药。
定期测量血压,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或稍高水平。
但不宜降的过快、过低。
有高血脂或糖尿病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调脂或降糖药物治疗。
目前,降压药物
的应用仍为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
因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病程长、发展较慢,需长期服药,因此,在服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3.2 保持良好心态、克服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如果患者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大喜大怒等不良心理,会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使病情加重。
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改变急躁脾气,学会沉着冷静,自我控制情绪,不让各种强烈的精神刺激引起剧烈的情绪波动。
总之,健康的心理对防止高血压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而平衡的情绪有助于维护血压稳定。
3.3 坚持锻炼高血压患者不宜进行剧烈活动,以免血压突然升高而加重心脏负担,应开展适合自身活动的项目,如体操、太极拳、散步、慢跑等。
根据患者的体力、病情、心功能情况量力而行,适当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4 合理饮食原则上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宜,少食多餐、多吃水果及蔬菜。
尤其芹菜、卷心菜、白菜等以及豆制品。
由于钠盐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故饮食不宜太咸,尽量少吃咸菜、酱菜、咸鱼、咸肉等,大米含钠较面粉少,故吃米饭较面粉为佳。
牛奶富含蛋白质,而胆固醇与钠盐含量并不多,可适当饮用。
应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
3.5 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便秘也是高血压患者的大敌,预防便秘除日常多吃粗粮和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外,还适量饮水,如出现便秘,应早晚各饮一杯蜂蜜水以润滑肠道,刺激肠蠕动,以利排便。
上厕所应注意大便不宜过分用力,以免引起血压升高,病情加重,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必要时可服用一些缓泻剂。
家属与之密切配合,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孤独之情绪。
护士应教会患者家属一些基本护理常识,以便科学地协助患者康复。
4 讨论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需要终生服药控制血压,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加强饮食和心理护理,从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病人能否坚持治疗,除个人信念、意志外,还与家人、朋友等的支持密不可分。
因此既要对病人进行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其积极配合,又不能忽视对家属的健康宣教,并重视其督导、支持作用,帮助高血压病人掌握知识,树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促进健康呵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以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祝惠民.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夏泉源.内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蔡雄鑫.护理心理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胡容.对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41-843.
[5]李洁琼,李亚茹,伍宏艳.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行为干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