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技巧题汇总(含解析)
初三数学解题技巧题集附答案

初三数学解题技巧题集附答案1. 解方程 x + 3 = 5。
解答:根据题目,我们要解的方程是 x + 3 = 5。
首先,我们可以将等式两边减去3,得到 x = 2。
所以,方程的解为 x = 2。
2. 求一个整数 x,使得 x 的两倍加上5等于17。
解答:我们可以表示这个题目为方程 2x + 5 = 17。
首先,我们可以将等式两边减去5,得到 2x = 12。
然后,再将等式两边除以2,得到 x = 6。
所以,这个整数 x 的值为 6。
3. 某物品原价为 120 元,现在打8折出售,求打折后的价格。
解答:首先,我们可以求出打折的数值,即 120 × 0.8 = 96 元。
打折后的价格为 96 元。
4. 三个数相加等于30,第一个数是第二个数的四倍,第三个数比第二个数多5,求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解答:设第二个数为 x,则第一个数为 4x,第三个数为 x + 5。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得到方程 4x + x + (x + 5) = 30。
整理得到 6x + 5 = 30。
然后,将等式两边减去5,得到 6x = 25。
最后,将等式两边除以6,得到 x = 25/6。
所以,第一个数为 4 * (25/6),第二个数为 25/6,第三个数为 25/6 + 5。
5. 两个数的比是2:3,它们的和为50,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解答:设两个数的比为 2x:3x,其中 x 为比例尺。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得到方程 2x + 3x = 50。
整理得到 5x = 50。
将等式两边除以5,得到 x = 10。
所以,两个数分别为 2 * 10 和 3 * 10,即 20 和 30。
6. 某数的三分之一是 12,求这个数。
解答:设这个数为 x。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得到方程 x/3 = 12。
将等式两边乘以 3,得到 x = 36。
所以,这个数为 36。
7.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60 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了多少小时可以行驶 600 公里?解答:设行驶的小时数为 x。
人教版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之分式方程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之分式方程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分式方程22111x x x -=--,解的情况是( ) A .x =1 B .x =2C .x =﹣1D .无解【答案】D 【解析】 【分析】观察式子确定最简公分母为(x+1)(x ﹣1),再进一步求解可得. 【详解】方程两边同乘以(x+1)(x ﹣1),得: x (x+1)﹣(x 2﹣1)=2, 解方程得:x =﹣1,检验:把x =﹣1代入x+1=0, 所以x =﹣1不是方程的解. 故选:D . 【点睛】此题考查分式方程的解,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2.某工厂现在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25个零件,现在生产600个零件所需时间与原计划生产450个零件所需时间相同.设原计划平均每天生产x 个零件,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 .60045025x x =- B .60045025x x =- C .60045025x x=+ D .60045025x x =+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计划平均每天生产x 个零件,现在每天生产(x+25)个,根据现在生产600个零件所需时间与原计划生产450个零件所需时间相同即可列出方程. 【详解】由题意得:现在每天生产(x+25)个,∴60045025x x =+,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正确理解题意是列方程的关键.3.如果关于x 的分式方程11222a x x-+=--有整数解,且关于x 的不等式组43(1)211(1)22x x x x a ≥-⎧⎪⎨-+<-⎪⎩有且只有四个整数解,那么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a 的和是( ) A .4 B .-2C .-3D .2【答案】A 【解析】 【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表示出整数方程的解,不等式组整理后,由解只有四个整数解,确定出a 的值,求出之和即可. 【详解】解:分式方程去分母得:1-a+2x-4=-1, 解得:22a x +=,且222a +≠,a 为偶数, 即2a ≠,a 为偶数,不等式组整理得:34x a x ≥-⎧⎪⎨⎪⎩<,由不等式组只有四个整数解,得到x=-3,-2,-1,0,可得0<4a≤1,即0<a≤4,即a=1,2,3,4, 经检验a=4, 则和为4, 故选:A . 【点睛】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4.如果关于x 的不等式(a +1)x >2的解集为x <-1,则a 的值是( ). A .a =3 B .a ≤-3C .a =-3D .a >3【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不等式的解集得出关于a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解:因为关于x 的不等式(a +1)x >2的解集为x <-1, 所以a+1<0,即a <-1,且21a +=-1,解得:a=-3. 经检验a=-3是原方程的根 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不等式的解集,当题中有两个未知字母时,应把关于某个字母的不等式中的字母当成未知数,求得解集,再根据解集进行判断,求得另一个字母的值.5.已知关于x 的分式方程211x k x x-=--的解为正数,则k 的取值范围为( ) A .20k -<< B .2k >-且1k ≠- C .2k >-D .2k <且1k ≠【答案】B 【解析】 【分析】先用k 表示x ,然后根据x 为正数列出不等式,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解:211x kx x-=--Q, 21x kx +∴=-, 2x k ∴=+,Q 该分式方程有解,21k ∴+≠, 1k ∴≠-, 0x Q >, 20k ∴+>, 2k ∴>-,2k ∴>-且1k ≠-,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式方程,熟练掌握分式方程是解题的关键.6.甲、乙二人做某种机械零件,甲每小时比乙多做6个,甲做90个所用的时间与做60个所用的时间相等.设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 .90606x x =- B .90606x x =+ C .90606x x=- D .90606x x=+ 【答案】A 【解析】解:设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则乙每小时做(x ﹣6)个零件,由题意得:90606x x =-.故选A .7.从4-,2-,1-,0,1,2,4,6这八个数中,随机抽一个数,记为a .若数a 使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40x a x a --+=有实数解.且关于y 的分式方程1311y a y y+-=--有整数解,则符合条件的a 的值的和是( ) A .6- B .4- C .2- D .2【答案】C 【解析】 【分析】由一元二次方程()22240x a x a --+=有实数解,确定a 的取值范围,由分式方程1311y a y y+-=--有整数解,确定a 的值即可判断. 【详解】方程()22240x a x a --+=有实数解,∴△=4(a −4)2−4a 2⩾0, 解得a ⩽2∴满足条件的a 的值为−4,−2,−1,0,1,2方程1311y a y y+-=-- 解得y=2a+2 ∵y 有整数解 ∴a=−4,0,2,4,6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a 的值为−4,0,2, 符合条件的a 的值的和是−2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据方程根的情况确定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以及分式方程解的定义:求出使分式方程中令等号左右两边相等且分母不等于0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叫分式方程的解.8.甲队修路120 m 与乙队修路100 m 所用天数相同,已知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 m ,设甲队每天修路xm.依题意,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 .120100x x 10=- B .120100x x 10=+ C .120100x 10x=- D .120100x 10x=+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甲队每天修路xm ,则乙队每天修(x -10)m ,因为甲、乙两队所用的天数相同,所以,120100 x x10=-.故选A.9.某一景点改造工程要限期完成,甲工程队独做可提前一天完成,乙工程队独做要误期6天,现由两工程队合做4天后,余下的由乙工程队独做,正好如期完成,若设工程期限为x天,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4116xx x+=+-B.416xx x=-+C.4116xx x+=--D.4116xx x+=-+【答案】D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工程期限为x天,结合题意得出甲每天完成总工程的11x-,而乙每天完成总工程的16x+,据此根据题意最终如期完成了工程进一步列出方程即可.【详解】∵工程期限为x天,∴甲每天完成总工程的11x-,乙每天完成总工程的16x+,∵由两工程队合做4天后,余下的由乙工程队独做,正好如期完成,∴可列方程为:4116xx x+=-+,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根据题意正确找出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10.张老师和李老师同时从学校出发,步行15千米去县城购买书籍,张老师比李老师每小时多走1千米,结果比李老师早到半小时,两位老师每小时各走多少千米?设李老师每小时走x千米,依题意,得到的方程是()A.1515112x x-=+B.1515112x x-=+C.1515112x x-=-D.1515112x x-=-【答案】B【解析】【分析】设小李每小时走x千米,则小张每小时走(x+1)千米,根据题意可得等量关系:小李所用时间-小张所用时间=半小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可.【详解】解:设小李每小时走x 千米,依题意得:1515112x x -=+ 故选B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1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某工程队承接了60万平方米的荒山绿化任务,为了迎接雨季的到来,实际工作时每天的工作效率比原计划提高了25%,结果提前30天完成了这一任务.设实际工作时每天绿化的面积为x 万平方米,则下面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A .606030(125%)x x -=+ B .606030(125%)x x-=+ C .60(125%)6030x x⨯+-=D .6060(125%)30x x⨯+-= 【答案】C 【解析】分析:设实际工作时每天绿化的面积为x 万平方米,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结合提前 30 天完成任务,即可得出关于x 的分式方程.详解:设实际工作时每天绿化的面积为x 万平方米,则原来每天绿化的面积为125%x+万平方米,依题意得:606030125%x x-=+,即()60125%6030x x⨯+-=. 故选C .点睛: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找到关键描述语,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若数k 使关于x 的不等式组301132x k x x +≤⎧⎪-⎨-≤⎪⎩只有4个整数解,且使关于y 的分式方程1k y -+1=1y ky ++的解为正数,则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k 的积为( )A .2B .0C .﹣3D .﹣6【答案】A 【解析】 【分析】解不等式组求得其解集,根据不等式组只有4个整数解得出k 的取值范围,解分式方程得出y=-2k+1,由方程的解为整数且分式有意义得出k 的取值范围,综合两者所求最终确定k 的范围,据此可得答案. 【详解】解:解不等式组301132x k x x +≤⎧⎪-⎨-≤⎪⎩得:﹣3≤x ≤﹣3k ,∵不等式组只有4个整数解, ∴0≤﹣3k<1, 解得:﹣3<k ≤0, 解分式方程1k y -+1=1y k y ++得:y =﹣2k +1,∵分式方程的解为正数, ∴﹣2k +1>0且﹣2k +1≠1, 解得:k <12且k ≠0, 综上,k 的取值范围为﹣3<k <0,则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k 的积为﹣2×(﹣1)=2,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式方程的解,有难度,注意分式方程中的解要满足分母不为0的情况.13.方程31144x x x --=--的解是( ) A .-3 B .3C .4D .-4【答案】B 【解析】 【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 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 【详解】去分母得:3-x-x+4=1, 解得:x=3,经检验x=3是分式方程的解. 故选:B . 【点睛】此题考查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14.如果关于x 的分式方程2ax 423x x 3++=--有正整数解,且关于y 的不等式组()3y 34yy a⎧-⎨≥⎩>无解,那么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a 的和是( ) A .﹣16 B .﹣15C .﹣6D .﹣4【答案】D 【解析】 【分析】先根据分式方程有正整数解确定出a 的值,再由不等式组无解确定出满足题意的a 的值,求出之和即可. 【详解】解:分式方程去分母得:2+ax ﹣2x+6=﹣4, 整理得:(a ﹣2)x =﹣12(a ﹣2≠0), 解得:x 12a 2=--, 由分式方程有正整数解,得到a =1,0,﹣1,﹣2,﹣4,﹣10, 当a =﹣2时,x =3,原分式方程无解, 所以a =1,0,﹣1,﹣4,﹣10,不等式组整理得:y<9y a -⎧⎨≥⎩,由不等式组无解,即a≥﹣9,∴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a 有1,0,﹣1,﹣4, ∴a =1,0,﹣1,﹣4,之和为﹣4, 故选:D . 【点睛】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5.衡阳市某生态示范园计划种植一批梨树,原计划总产值30万千克,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现决定改良梨树品种,改良后平均每亩产量是原来的1.5倍,总产量比原计划增加了6万千克,种植亩数减少了10亩,则原来平均每亩产量是多少万千克?设原来平均每亩产量为x 万千克,根据题意,列方程为( ) A .3036101.5x x-= B .3030101.5x x-= C .3630101.5x x -= D .3036101.5x x+=【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等量关系:原计划种植的亩数-改良后种植的亩数10=亩,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可.【详解】设原计划每亩平均产量x万千克,则改良后平均每亩产量为1.5x万千克,根据题意列方程为:3036101.5x x-=.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16.关于x的方程2111axx x-=++的解为非正数,且关于x的不等式组22533a xx+⎧⎪+⎨⎪⎩„…无解,那么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a的和是()A.﹣19 B.﹣15 C.﹣13 D.﹣9【答案】C【解析】解:分式方程去分母得:ax﹣x﹣1=2,整理得:(a﹣1)x=3,由分式方程的解为非正数,得到31a-≤0,且31a-≠﹣1,解得:a<1且a≠﹣2.不等式组整理得:224axx-⎧≤⎪⎨⎪≥⎩,由不等式组无解,得到22a-<4,解得:a>﹣6,∴满足题意a的范围为﹣6<a<1,且a≠﹣2,即整数a的值为﹣5,﹣4,﹣3,﹣1,0,则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a的和是﹣13,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7.小明上月在某文具店正好用 20 元钱买了几本笔记本,本月再去买时,恰遇此文具店搞优惠酬宾活动,同样的笔记本,每本比上月便宜 1 元,结果小明只比上次多用了 4 元钱,却比上次多买了 2 本.若设他上月买了 x 本笔记本,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A.24x2+-20x=1 B.20x-24x2+=1C.24x-20x2+=1 D.20x2+-24x=1【答案】B试题解析:设他上月买了x 本笔记本,则这次买了(x+2)本, 根据题意得:2020412x x +-=+, 即:202412x x -=+. 故选B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18.某工厂现在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40台机器,现在生产600台机器所需的时间与原计划生产480台机器所用的时间相同,设原计划每天生产x 台机器,根据题意,下面列出的方程正确的是( )A .60048040x x =- B .60048040x x =+ C .60048040x x =+ D .60048040x x =-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意分别表达出原来生产480台机器所需时间和现在生产600台机器所需时间,然后根据两者相等即可列出方程,再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设原计划每天生产x 台机器,根据题意得:48060040x x =+. 故选B . 【点睛】读懂题意,用含x 的代数式表达出原来生产480台机器所需时间为480x天和现在生产600台机器所需时间为60040x +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从4-,1-,0,2,5,8这六个数中,随机抽一个数,记为a ,若数a 使关于x 的不等式组0331016x ax -⎧<⎪⎨⎪+≥⎩无解,且关于y 的分式方程2233y a y y -+=--有非负数解,则符合条件的a 的值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解析】【分析】由不等式组无解确定出a 的一个取值范围、由分式方程其解为非负数确定a 的一个取值范围,综上可确定a 的最终取值范围,根据其取值范围即可判定出满足题意的值.【详解】 解:0331016x a x -⎧<⎪⎨⎪+≥⎩①②解①得,x a <解②得,2x ≥∵不等式组无解∴2a ≤ ∵2233y a y y-+=-- ∴83a y -= ∵关于y 的分式方程2233y a y y -+=--有非负数解 ∴803a y -=≥且833a -≠ ∴8a ≤且a≠-1∴综上所述,2a ≤且1a ≠-∴符合条件的a 的值有4-、0、2共三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组)的解法、分式方程的解法,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a 的取值范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0.甲做480个零件与乙做36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相同,已知两人每天共做140个零件,若设甲每天做x 个零件,则可以列出方程为( )A .480360140x x =-B .480480140x x =-C .480360140x x +=D .360480140x x-= 【答案】A【解析】【分析】设甲每天做x 个零件,根据甲做480个零件与乙做36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相同,列出方程即可.【详解】解:设甲每天做x个零件,根据题意得:480360140x x=-,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找到关键描述语,找到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用到的等量关系为: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概率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概率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事件中,属于随机事件的是( ). A .凸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00︒ B .凸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C .四边形绕它的对角线交点旋转180︒能与它本身重合D .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都平行于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 【答案】C 【解析】 【分析】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根据随机事件的定义即可解答. 【详解】解:A 、凸n 多边形的内角和180(2)n =︒-,故不可能为500︒,所以凸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00︒是不可能事件;B 、所有凸多边形外角和为360︒,故凸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是必然事件;C 、四边形中,平行四边形绕它的对角线交点旋转180︒能与它本身重合,故四边形绕它的对角线交点旋转180︒能与它本身重合是随机事件;D 、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都平行于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即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故是必然事件.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解决本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2.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A .某彩票中奖率是1%,买100张一定会中奖B .长度分别是3,5,6cm cm cm 的三根木条能组成一个三角形C .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动画片D .2018年世界杯德国队一定能夺得冠军 【答案】B 【解析】 【分析】必然事件就是一定发生的事件,即发生的概率是1的事件. 【详解】A 、某彩票中奖率是1%,买100张一定会中奖,属于随机事件,不符合题意;B、由于6-5<3<5+6,所以长度分别是3cm,5cm,6cm的三根木条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属于必然事件,符合题意;C、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动画片,属于随机事件,不符合题意;D、2018年世界杯德国队可能夺得冠军,属于随机事件,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理解概念是解题关键.3.一个布袋里放有红色、黄色、黑色三种球,它们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红球、黄球、黑球的个数之比为5:3:1,则从布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是黄球的概率是()A.59B.13C.19D.38【答案】B【解析】分析:用黄球所占的份数除以所有份数的和即可求得是黄球的概率.详解:∵红球、黄球、黑球的个数之比为5:3:1,∴从布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是黄球的概率是31=5+3+13.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概率公式的应用.注意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4.根据规定,我市将垃圾分为了四类: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 现有投放这四类垃圾的垃圾桶各1个,若将用不透明垃圾袋分类打包好的两袋不同垃圾随机投进两个不同的垃圾桶,投放正确的概率是()A.16B.18C.112D.116【答案】C【解析】【分析】设投放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垃圾桶分别为:A,B,C,D,设可回收物、易腐垃圾分别为:a,b,画出树状图,根据概率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设投放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垃圾桶分别为:A,B,C,D,设可回收物、易腐垃圾分别为:a,b,∵将用不透明垃圾袋分类打包好的两袋不同垃圾随机投进两个不同的垃圾桶一共有12种可能,投放正确的只有一种可能,∴投放正确的概率是:1 12.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画树状图求简单事件的概率,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是解题的关键.5.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A.购买一张彩票,中奖B.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C.经过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D.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是180°【答案】D【解析】【分析】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的.【详解】A.购买一张彩票中奖,属于随机事件,不合题意;B.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属于随机事件,不合题意;C.经过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属于随机事件,不合题意;D.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是180°,属于必然事件,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必然事件,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6.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若抛掷95次都是正面朝上,则抛掷第100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A.小于12B.等于12C.大于12D.无法确定【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概率的意义分析即可.【详解】解:∵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是随机事件,正面朝上的概率是1 2∴抛掷第100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1 2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概率的意义,熟练掌握概率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7.从一副(54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一张,正好为K的概率为()A.227B.14C.154D.12【答案】A【解析】【分析】用K的扑克张数除以一副扑克的总张数即可求得概率.【详解】解:∵一副扑克共54张,有4张K,∴正好为K的概率为454=227,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概率的求法: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mn.8.动物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估计:某种动物活到20岁的概率为0.8,活到25岁的概率为0.5,活到30岁的概率为0.3,现在有一只20岁的动物,它活到30岁的概率是()A.35B.38C.58D.310【答案】B【解析】【分析】先设出所有动物的只数,根据动物活到各年龄阶段的概率求出相应的只数,再根据概率公式解答即可.【详解】解:设共有这种动物x只,则活到20岁的只数为0.8x,活到30岁的只数为0.3x,故现年20岁到这种动物活到30岁的概率为0.30.8xx=38.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概率的简单应用,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9.将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掷两次,则两次点数之和等于9的概率为()A.13B.16C.19D.112【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解:画树状图为:共有36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点数之和是9的结果数为4,所以其点数之和是9的概率=436=19.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求概率:通过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求出n,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的结果数目m,则事件A的概率P(A)=mn.10.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前2次都正面朝上,第3次正面朝上的概率()A.大于12B.等于12C.小于12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概率的意义解答即可.【详解】∵硬币由正面朝上和朝下两种情况,并且是等可能,∴第3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1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概率的意义,正确理解概率的含义并明确硬币只有正反两个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1.已知实数0a <,则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的是( ) A .0a ≥ B .10a +>C .10a -<D .210a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判断相应事件的类型即可. 【详解】解:A 、∵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0a ≥是必然事件,不符合题意;B 、∵0a <,∴1a +的值可能大于零,可能小于零,可能等于零是随机事件,符合题意;C 、∵0a <,∴a-1<-1<0是必然事件,故C 不符合题意;D 、∵21a +>0,∴210a +<是不可能事件,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随机事件,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12.已知一个口袋中装有六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小球上分别标有1,2,5,7,8,13六个数,搅匀后一次从中摸出一个小球,将小球上的数记为m ,则使得一次函数y =(﹣m+1)x+11﹣m 经过一、二、四象限且关于x 的分式方程8x x π-=3x+88xx -的解为整数的概率是( ) A .12B .13C .14D .23【答案】B 【解析】 【分析】求出使得一次函数y=(-m+1)x+11-m 经过一、二、四象限且关于x 的分式方程8xx π-=3x+88xx -的解为整数的数,然后直接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解:∵一次函数y =(﹣m+1)x+11﹣m 经过一、二、四象限,﹣m+1<0,11﹣m >0, ∴1<m <11,∴符合条件的有:2,5,7,8, 把分式方程m 8x x -=3x+88xx -去分母,整理得:3x 2﹣16x ﹣mx =0, 解得:x =0,或x =163π+, ∵x ≠8,∴163π+≠8, ∴m ≠8,∵分式方程8mx x -=3x+88xx -的解为整数, ∴m =2,5,∴使得一次函数y =(﹣m+1)x+11﹣m 经过一、二、四象限且关于x 的分式方程8mxx -=3x+88xx -的解为整数的整数有2,5, ∴使得一次函数y =(﹣m+1)x+11﹣m 经过一、二、四象限且关于x 的分式方程8mxx -=3x+88x x -的解为整数的概率为26=13;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概率公式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以及分式方程的解,熟练掌握是解题的关键.13.有三张正面分别写有数字﹣2,1,3的卡片,它们背面完全相同,现将这三张卡片背面朝上洗匀后随机抽取一张,以其正面数字作为a 的值,然后把这张放回去,再从三张卡片中随机抽一张,以其正面的数字作为b 的值,则点(a ,b )在第一象限的概率为( ) A .16B .13C .12D .49【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确定出总发生的可能数和符合条件的可能数,再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如下:一共有6种情况,在第二象限的点有(-1,1)(-1,2)共2个,以,P=21 = 6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第一象限点的坐标特征,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4.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A.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动画片B.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正面向上的次数为50C.车辆在下个路口将会遇到红灯D.在平面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是180【答案】D【解析】【分析】直接利用随机事件以及必然事件的定义分别判断得出答案.【详解】A、打开电视机正在插放动画片为随机事件,故此选项错误;B、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正面向上的次数为50为随机事件,故此选项错误;C、“车辆在下个路口将会遇到红灯”为随机事件,故此选项错误;D、在平面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是180°为必然事件,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随机事件以及必然事件,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15.由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每个转盘被分成如图所示的几个扇形、游戏者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如果一个转盘转出了红色,另一转盘转出了蓝色,游戏者就配成了紫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转盘转出蓝色的概率一样大B.如果A转盘转出了蓝色,那么B转盘转出蓝色的可能性变小了C.先转动A 转盘再转动B 转盘和同时转动两个转盘,游戏者配成紫色的概率不同D.游戏者配成紫色的概率为1 6【答案】D 【解析】A、A盘转出蓝色的概率为12、B盘转出蓝色的概率为13,此选项错误;B、如果A转盘转出了蓝色,那么B转盘转出蓝色的可能性不变,此选项错误;C、由于A、B两个转盘是相互独立的,先转动A 转盘再转动B 转盘和同时转动两个转盘,游戏者配成紫色的概率相同,此选项错误;D、画树状图如下:由于共有6种等可能结果,而出现红色和蓝色的只有1种,所以游戏者配成紫色的概率为16,故选D.16.某市公园的东、西、南、北方向上各有一个入口,周末佳佳和琪琪随机从一个入口进入该公园游玩,则佳佳和琪琪恰好从同一个入口进入该公园的概率是()A.12B.14C.16D.116【答案】B【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可求得佳佳和琪琪恰好从同一个入口进入该公园的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详解】画树状图如下:由树状图可知,共有16种等可能结果,其中佳佳和琪琪恰好从同一个入口进入该公园的有4种等可能结果,所以佳佳和琪琪恰好从同一个入口进入该公园的概率为41=164,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概率.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注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7.下列说法:①“明天降雨的概率是50%”表示明天有半天都在降雨; ②无理数是开方开不尽的数;③若a 为实数,则0a <是不可能事件; ④16的平方根是4±164=±;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C .3个D .4个【答案】A 【解析】 【分析】①根据概率的定义即可判断;②根据无理数的概念即可判断;③根据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即可判断;④根据平方根的表示方法即可判断. 【详解】①“明天降雨的概率是50%”表示明天有50%的可能会降雨,而不是半天都在降雨,故错误;②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只包含开方开不尽的数,故错误; ③若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可知0a ≥,所以0a <是不可能事件,故正确; ④16的平方根是4±,用式子表示是164±±,故错误; 综上,正确的只有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概率,无理数的概念,绝对值的非负性,平方根的形式,掌握概率,无理数的概念,绝对值的非负性,平方根的形式是解题的关键.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B.任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次,一定有5次正面向上C.如果有一组数据为5,3,6,4,2,那么它的中位数是6D.“用长分别为5cm、12cm、6cm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这一事件是不可能事件【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数据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中位数的计算方法,不可能事件的定义依次判断即可.【详解】A.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故该项错误;B. 任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次,不一定有5次正面向上,故该项错误;C. 一组数据为5,3,6,4,2,它的中位数是4,故该项错误;D. “用长分别为5cm、12cm、6cm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 这一事件是不可能事件,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矩形的判定定理,数据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中位数的计算方法,不可能事件的定义,综合掌握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19.下列事件中,属于不可能事件的是()A.某个数的绝对值大于0 B.某个数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C.任意一个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540° D.长分别为3,4,6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答案】C【解析】【分析】直接利用随机事件以及确定事件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详解】A、某个数的绝对值大于0,是随机事件,故此选项错误;B、某个数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是随机事件,故此选项错误;C、任意一个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540°,是不可能事件,故此选项正确;D、长分别为3,4,6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是必然事件,故此选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随机事件以及确定事件,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随机事件以及确定事件.20.下列说法:①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经过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是必然事件;③若甲组数据的方差是0.3,乙组数据的方差是0.1,则甲数据比乙组数据稳定;④圆内接正六边形的边长等于这个圆的半径,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去判断①;根据必然事件的定义去判断②;根据方差的意义去判断③;根据圆内接正多边形的相关角度去计算④.【详解】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也有可能是等腰梯形,①错误;必然事件是一定会发生的事件,遇到红灯是随机事件,②错误;方差越大越不稳定,越小越稳定,乙比甲更稳定,③错误;正六边形的边所对的圆心角是60 ,所以构成等边三角形,④结论正确.所以正确1个,答案选A.【点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熟悉平行四边形的常见判定;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等的区分;掌握方差的意义;会计算圆内接正多边形相关.。
初中数学各种题型解题技巧与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初中数学各种题型解题技巧与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选择题法大全方法一:排除选项法选择题因其答案是四选一,必然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排除法,从四个选项中排除掉易于判断是错误的答案,那么留下的一个自然就是正确的答案。
方法二:赋予特殊值法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选取某个符合条件的特殊值或作出特殊图形进行计算、推理的方法。
用特殊值法解题要注意所选取的值要符合条件,且易于计算。
方法三:通过猜想、测量的方法,直接观察或得出结果这类方法在近年来的初中题中常被运用于探索规律性的问题,此类题的主要解法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试验、猜想、试误验证、总结、归纳等过程使问题得解。
方法四:直接求解法有些选择题本身就是由一些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改编而来的,因此往往可采用直接法,直接由从题目的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或推理,直接求得结论,再与选择项对照来确定选择项。
我们在做解答题时大部分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例如:商场促销活动中,将标价为200元的商品,在打8折的基础上,再打8折销售,现该商品的售价是( )A 、160元 B、128元 C 、120元 D、 88元方法五:数形结合法解决与图形或图像有关的选择题,常常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时还要综合运用其他方法。
方法六:代入法将选择支代入题干或题代入选择支进行检验,然后作出判断。
方法七:观察法观察题干及选择支特点,区别各选择支差异及相互关系作出选择。
方法八:枚举法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如:把一张面值10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现有足够面值为2元,1元的人民币,换法有( )A.5种B.6种C.8种D.10种分析:如果设面值2元的人民币x张,1元的人民币y元,不难列出方程,此方程的非负整数解有6对,故选B。
方法九:待定系数法要求某个函数关系式,可先假设待定系数,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得待定系数,从而确定函数关系式,这种方法叫待定系数法。
人教版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之二元二次方程组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之二元二次方程组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解方程组:22694(1)23(2)x xy y x y ⎧-+=⎨-=⎩【答案】1151x y =⎧⎨=⎩或22135x y =⎧⎨=⎩ 【解析】【分析】先将①中的x 2 -6xy+9y 2分解因式为:(x-3y )2,则x-3y=±2,与②组合成两个方程组,解出即可【详解】解:由①,得(x ﹣3y )2=4,∴x ﹣3y =±2,∴原方程组可转化为:3323x y x y -=⎧⎨-=⎩ 或3-223x y x y -=⎧⎨-=⎩解得1151x y =⎧⎨=⎩或22135x y =⎧⎨=⎩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1151x y =⎧⎨=⎩或22135x y =⎧⎨=⎩ 【点睛】此题考查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2.解方程组:222321x y x xy y +=⎧⎨-+=⎩【答案】114313x y ⎧=⎪⎪⎨⎪=⎪⎩,222353x y ⎧=⎪⎪⎨⎪=⎪⎩ 【解析】【分析】由②得:2()1x y -=,即得1x y -=或1x y -=-,再同①联立方程组求解即可.【详解】222321x y x xy y +=⎧⎨-+=⎩①② 由②得:2()1x y -=,∴1x y -=或1x y -=-把上式同①联立方程组得:231x y x y +=⎧⎨-=⎩,231x y x y +=⎧⎨-=-⎩ 解得:114313x y ⎧=⎪⎪⎨⎪=⎪⎩,222353x y ⎧=⎪⎪⎨⎪=⎪⎩ ∴原方程组的解为114313x y ⎧=⎪⎪⎨⎪=⎪⎩,222353x y ⎧=⎪⎪⎨⎪=⎪⎩.3.解方程组:22120y x x xy y -=⎧⎨--=⎩. 【答案】21x y =-⎧⎨=-⎩,1212x y ⎧=-⎪⎪⎨⎪=⎪⎩. 【解析】【分析】先将第二个方程分解因式可得:x ﹣2y =0或x +y =0,分别与第一个方程组成新的方程组,解出即可.【详解】解:22120y x x x y -=⎧⎨--=⎩①② 由②得:(x ﹣2y )(x +y )=0x ﹣2y =0或x +y =0原方程组可化为11200y x y x x y x y -=-=⎧⎧⎨⎨-=+=⎩⎩, 解得原方程组的解为122112x x y y ⎧=-⎪=-⎧⎪⎨⎨=-⎩⎪=⎪⎩, ∴原方程组的解是为122112x x y y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二元二次方程组,解题思路是降次,可以利用代入法或分解因式,达到降次的目的.4.解方程组:2222295x xy y x y ⎧-+=⎨+=⎩. 【答案】1121x y =⎧⎨=-⎩,2212x y =⎧⎨=-⎩,3321x y =-⎧⎨=⎩,4412x y =-⎧⎨=⎩ 【解析】试题分析:变形方程组中的①,得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与组中的②联立得方程组,求解方程组即可.试题解析:解:2222295x xy y x y ⎧-+=⎨+=⎩①② 由①得:(x ﹣y )2=9所以x ﹣y =3③,x ﹣y =﹣3④③②与④②联立得:22223355x y x y x y x y -=-=-⎧⎧⎨⎨+=+=⎩⎩, 解方程组2235x y x y -=⎧⎨+=⎩,得:12122112x x y y ==⎧⎧⎨⎨=-=-⎩⎩,; 解方程组2235x y x y -=-⎧⎨+=⎩,得:34342112x x y y =-=-⎧⎧⎨⎨==⎩⎩,.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3124312422111122x x x x y y y y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由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通常采用变形组中的一个二次方程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用代入法求解.5.解方程组:222023x xy y x y ⎧--=⎨+=⎩. 【答案】原方程组的解为1233x y =⎧⎨=-⎩,226535x y ⎧=⎪⎪⎨⎪=⎪⎩. 【解析】分析:由①得出(x+y )(x-2y )=0,即可转化成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即可.详解:222023x xy y x y ⎧--⎨+⎩=①=②由①得:(x+y)(x-2y)=0,x+y=0,x-2y=0,即原方程组化为23x yx y+⎧⎨+⎩==,2023x yx y-⎧⎨+⎩==,解得:123 3x y =⎧⎨=-⎩,226535xy⎧=⎪⎪⎨⎪=⎪⎩,即原方程组的解为123 3x y =⎧⎨=-⎩,226535xy⎧=⎪⎪⎨⎪=⎪⎩.点睛:本题考查了解高次方程组,运用因式分解法把高次方程组转化成二次一次方程组是解此题的关键.6.已知113 2x y =⎧⎨=-⎩是方程组22x y mx y n⎧+=⎨+=⎩的一组解,求此方程组的另一组解.【答案】22-2 3x y =⎧⎨=⎩【解析】【分析】先将113 2x y =⎧⎨=-⎩代入方程组22x y mx y n⎧+=⎨+=⎩中求出m、n的值,然后再求方程组的另一组解.【详解】解:将113 2x y =⎧⎨=-⎩代入方程组22x y mx y n⎧+=⎨+=⎩中得:131mn=⎧⎨=⎩,则方程组变形为:22131x yx y⎧+=⎨+=⎩,由x+y=1得:x=1-y,将x=1-y代入方程x2+y2=13中可得:y2-y-6=0,即(y-3)(y+2)=0,解得y=3或y=-2,将y=3代入x+y=1中可得:x=-2;所以方程的另一组解为:22-2 3x y =⎧⎨=⎩.【点睛】用代入法解二元二次方程组是本题的考点,根据题意求出m和n的值是解题的关键.7.解方程组:2220334x y x y y -=⎧⎨+-=⎩. 【答案】21x y =⎧⎨=⎩或63x y =-⎧⎨=-⎩【解析】【分析】 由①可知x=2y ,代入②可得一个关于y 的一元二次方程,进行解答,求出y 值,再进一步求x 即可.【详解】解:2220......33 4......x y x y y -=⎧⎨+-=⎩①② , 由①得:2x y =………… ③将③代入②,化简整理,得:2340y y +-=,解得:13y y ==-或,将13y y ==-或代入①,得:21x y =⎧⎨=⎩或63x y =-⎧⎨=-⎩. 【点睛】考查了解方程组,解答此类题目一般用代入法比较简单,先消去一个未知数,再解关于另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把求得结果代入一个较简单的方程中即可.8.解方程组:224;20.x y x xy y +=⎧⎨+-=⎩【答案】121282,42x x y y ==⎧⎧⎨⎨=-=⎩⎩ 【解析】【分析】把2220x xy y +-=进行因式分解,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和4x y +=组成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即可.【详解】由②得:()()20x y x y +-=所以200x y x y +=-=或44200x y x y x y x y +=+=⎧⎧⎨⎨+=-=⎩⎩所以或, 121282,42x x y y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点睛】考查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把方程2220x xy y +-=进行因式分解,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9.(1)解方程组:22120x y x xy y -=⎧⎨--=⎩ (2)解方程组:51121526x y x y x y x y ⎧+=⎪+-⎪⎨⎪-=⎪+-⎩【答案】(1)21x y =⎧⎨=⎩或1212x y ⎧=⎪⎪⎨⎪=-⎪⎩;(2)1213x y ⎧=⎪⎪⎨⎪=⎪⎩【解析】【分析】(1)由1x y -=得1x y =+,将其代入2220x xy y --=求出y 的值,再根据y 的值分别求出对应的x 的值即可;(2)设1A x y =+,1B x y=-,方程组变形后求出A ,B 的值,然后得到关于x ,y 的方程组,再求出x ,y 即可.【详解】解:(1)由1x y -=得:1x y =+,将1x y =+代入2220x xy y --=得:()()221120y y y y +-+-=, 整理得:2201y y --=,解得:1y =或12y =-, 将1y =代入1x y -=得:2x =, 将12y =-代入1x y -=得:12x =, 故原方程组的解为:21x y =⎧⎨=⎩或1212x y ⎧=⎪⎪⎨⎪=-⎪⎩;(2)设1A x y =+,1B x y=-, 则原方程组变为:5121526A B A B +=⎧⎨-=⎩, 解得:656A B ⎧=⎪⎨⎪=⎩, ∴66516x y x y +=⎧⎪⎨-=⎪⎩, 解得:1213x y ⎧=⎪⎪⎨⎪=⎪⎩, 经检验,1213x y ⎧=⎪⎪⎨⎪=⎪⎩是方程组的解.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二元二次方程组以及解分式方程组,熟练掌握代入消元法以及换元法是解题的关键.10.解方程组:222(1)20(2)x y x xy y -=⎧⎨--=⎩【答案】121214,12x x y y ==⎧⎧⎨⎨=-=⎩⎩ 【解析】【分析】先由②得x +y =0或x−2y =0,再把原方程组可变形为:20x y x y -=⎧⎨+=⎩或220x y x y -=⎧⎨-=⎩,然后解这两个方程组即可.【详解】222(1)20(2)x y x xy y -=⎧⎨--=⎩, 由②得:(x +y )(x−2y )=0,x +y =0或x−2y =0,原方程组可变形为:20x y x y -=⎧⎨+=⎩或220x y x y -=⎧⎨-=⎩, 解得:12121412x x y y ==⎧⎧⎨⎨=-=⎩⎩,. 【点睛】此题考查了高次方程,关键是通过把原方程分解,由高次方程转化成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用到的知识点是消元法解方程组.11.解方程组:231437xy y y x ⎧-=⎨-=⎩①② 【答案】32x y =-⎧⎨=-⎩. 【解析】【分析】由②得出y=7+3x③,把③代入①得出3x(7+3x)-(7+3x)2=14,求出x ,把x=-3代入③求出y 即可.【详解】解:由②得:y=7+3x(3),把③代入①得:3x(7+3x)-(7+3x)2=14,解得:x=-3,把x=-3代入③得:y=-2,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32x y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高次方程组,能把高次方程组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是解此题的关键.12.解方程组:248x y x xy +=⎧⎨-=⎩.【答案】1113x y ⎧=+⎪⎨=⎪⎩2213x y ⎧=⎪⎨=+⎪⎩【解析】【分析】把4x y +=变形为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把变形后的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出x 的值,得方程组的解.【详解】解:248x y x xy +=⎧⎨-=⎩①② 由①得,4y x =﹣③ 把③代入①,得248x x x ﹣(﹣)=整理,得2240x x ﹣﹣=解得:1211x x ==,把1x =③,得1413y =﹣(把1x ③,得2413y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1113x y ⎧=⎪⎨=-⎪⎩2213x y ⎧=-⎪⎨=⎪⎩.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程组的解法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代入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3.解方程组: 222403260x y x xy x y ⎧-=⎨-+++=⎩. 【答案】1124x y =-⎧⎨=-⎩, 2236x y =-⎧⎨=-⎩ 【解析】【分析】由①得:2x ﹣y =0,2x +y =0,这样原方程组化成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求出每个方程组的解即可.【详解】 222403260x y x xy x y ⎧-=⎨-+++=⎩①② 由①得:2x ﹣y =0,2x +y =0,原方程组化为:①2203260x y x xy x y -=⎧⎨-+++=⎩,②2203260x y x xy x y +=⎧⎨-+++=⎩, 解方程组①得: 1124x y =-⎧⎨=-⎩, 2236x y =-⎧⎨=-⎩,方程组②无解,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1124x y =-⎧⎨=-⎩, 2236x y =-⎧⎨=-⎩. 【点睛】本题考查解二元二次方程组,难度不大,熟练掌握二元二次方程组求解是解题关键.14.(1)解方程组:221104100x y y ⎧+-=⎪-+= (2)(3)(2)(3)(10)(1)(3)(2)(12)x y x y x y x y +-=-+⎧⎨-+=++⎩【答案】(1)3x y ⎧=⎪⎨=⎪⎩139x y ⎧=⎪⎪⎨⎪=⎪⎩;(2)16x y =-⎧⎨=-⎩. 【解析】【分析】(1)将方程组的第二个方程移项、两边平方求出2x ,再代入第一个方程可求出y 的值,然后将y 的最代入第二个方程可求出x 的值,从而可得方程组的解;(2)将原方程组的两个方程通过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变形可得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再利用加减消元法求解即可.【详解】(1)221104100x y y ⎧+-=⎪-+=①②由②410y =-两边平方化简得:22(1042)x y -=,即2284050x y y -+=代入①得:2940390y y -+=,即(3)(913)0y y --= 解得:3y =或139y = 将3y =代入②12100-+=,解得:x =将139y =代入②1341009-⨯+=,解得:x =故原方程组的解为:3x y ⎧=⎪⎨=⎪⎩139x y ⎧=⎪⎪⎨⎪=⎪⎩; (2)(3)(2)(3)(10)(1)(3)(2)(12)x y x y x y x y +-=-+⎧⎨-+=++⎩去括号化简得:236103303312224xy x y xy x y xy x y xy x y -+-=+--⎧⎨+--=+++⎩,即2439x y x y -=⎧⎨+=-⎩①② +①②得:55x =-,解得:1x =-将1x =-代入①得:2(1)4y ⨯--=,解得:6y =-故原方程组的解为16x y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消元法解方程组,熟练掌握方程组的解法是解题关键.15.解方程组:2256012x xy y x y ⎧-+=⎨+=⎩ 【答案】1184x y =⎧⎨=⎩或2293x y =⎧⎨=⎩ 【解析】【分析】利用因式分解法求22560x xy y -+=,得到20x y -=或30x y -=,然后得到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别求出方程组的解即可.【详解】解:由(1)得20x y -=或30x y -=, 2012x y x y -=⎧⎨+=⎩或3012x y x y -=⎧⎨+=⎩, 解方程组得:1184x y =⎧⎨=⎩,2293x y =⎧⎨=⎩ , 则原方程组的解为 1184x y =⎧⎨=⎩和 2293x y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解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此题的关键在于利用因式分解法将第一个方程求解,然后得到新的方程组.也可以利用代入消元法进行求解.16.解方程组:22444{10x xy y x y -+=++=①②. 【答案】110{1x y ==-,2243{13x y =-=.【解析】试题分析:由①得出x ﹣2y=2或x ﹣2y=﹣2,原方程组转化成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即可.试题解析:由①得:x ﹣2y=2或x ﹣2y=﹣2.原方程可化为:22{1x y x y -=+=-,22{1x y x y -=-+=-. 解得,原方程的解是110{1x y ==-,2243{13x y =-=.考点:高次方程.17.△ABC 中,BC >AC ,CD 平分∠ACB 交于AB 于D ,E ,F 分别是AC ,BC 边上的两点,EF 交于CD 于H ,(1)如图1,若∠EFC=∠A ,求证:CE•CD=CH •BC ;(2)如图2,若BH 平分∠ABC ,CE=CF ,BF=3,AE=2,求EF 的长;(3)如图3,若CE≠CF ,∠CEF=∠B ,∠ACB=60°,CH=5,CE=43,求AC BC的值.【答案】(1)见解析;(2)26 ; (3)57. 【解析】【分析】(1)只要证明△ECH ∽△BCD ,可得EC BC =CH CD,即可推出CE•CD=CH•BC ; (2)如图2中,连接AH .只要证明△AEH ∽△HFB ,可得AE HF =EH FB ,推出FH 2=6,推出HE=HF=6,即可解决问题.(3)只要证明△ECF ∽△BCA ,求出CF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证明:如图1中,∵∠EFC+∠FEC+∠ECF=180°,∠A+∠B+∠ACB=180°,又∵∠EFC=∠A ,∠ECF=∠ACB ,∴∠CEF=∠B ,∵∠ECH=∠DCB ,∴△ECH ∽△BCD ,∴EC CH BC CD=,∴CE•CD=CH•BC.(2)解:如图2中,连接AH.∵BH、CH都是△ABC的角平分线,∴AH是△ABC的角平分线,∴∠BHC=180°﹣12(∠ABC+∠ACB)=180°﹣12(180°﹣∠BAC)=90°+12BAC=90°+∠HAE,∵CE=CF,∠HCE=∠HCF,∴CH⊥EF,HF=HE,∴∠CHF=90°,∵∠BHC=∠BHF+∠CHF=∠BHF+90°,∴∠HAE=∠BHF,∵∠CFE=∠CEF,∴∠AEH=∠BFH,∴△AEH∽△HFB,∴AE EH HF FB=,∴FH2=6,∴HE=HF=6,∴EF=26.(3)解:如图3中,作HM⊥AC于M,HN⊥BC于N.设HF=x,FN=y.∵∠HCM=∠HCN=30°,HC=5,∴HM=HN=52,53,∵3∴3322213EM HM+∵S△HCF:S△HCE=FH:EH=FC:EC,∴x13(53):3,又∵x2=y2+(52)2,解得y=14或2(舍弃), ∴∵∠CEF=∠B ,∠ECF=∠ACB ,∴△ECF ∽△BCA , ∴EC CF BC AC=,∴AC CF BC EC ===57.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二元二次方程组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构建方程组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18.某起重机厂四月份生产A 型起重机25台,B 型起重机若干台.从五月份起, A 型起重机月增长率相同,B 型起重机每月增加3台.已知五月份生产的A 型起重机是B 型起重机的2倍,六月份A 、 B 型起重机共生产54台.求四月份生产B 型起重机的台数和从五月份起A 型起重机的月增长率.【答案】四月份生产B 型起重机12台,从五月份起A 型起重机的月增长率为20%【解析】【分析】设四月份生产B 型起重机x 台,从五月份起A 型起重机的月增长率为y,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详解】解:设四月份生产B 型起重机x 台,从五月份起A 型起重机的月增长率为y.根据题意 ,可列方程组()()()()2251232513254y x y x ⎧+=+⎪⎨+++⨯=⎪⎩ 解得:x=12,y=0.2答:四月份生产B 型起重机12台,从五月份起A 型起重机的月增长率为20%.【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找准题中的等量关系.19.有一直立杆,它的上部被风吹折,杆顶着地处离杆脚20dm ,修好后又被风吹折,因新断处比前次低5dm ,故杆顶着地处比前次远10dm ,求此杆的高度.【答案】此竿高度为50dm【解析】【分析】由题中条件,作如下示意图,可设第一次折断时折断处距地面AB 的高为x dm ,余下部分BC 长为y dm ,进而再依据勾股定理建立方程组,进而求解即可.【详解】解:设第一次折断时,折断处距地面AB=x dm ,余下部分为BC 为ydm .由题意得22222220;(5)(5)30.y x y x ⎧=+⎨+=-+⎩ 解得 2129x y =⎧⎨=⎩此杆的高度为x+y=21+19=50 dm答:此竿高度为50d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简单的勾股定理的应用问题,能够熟练掌握.20.解方程组:222302x xy y x y ⎧--=⎨-=⎩【答案】1131x y =⎧⎨=⎩ 2211x y =⎧⎨=-⎩ 【解析】【分析】利用因式分解把方程①转化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再分别与方程②组成方程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222302x xy y x y ⎧--=⎨-=⎩①②, 由①得:x 3y 0-= 或 x y 0+=原方程组化为: 302x y x y -=⎧⎨-=⎩ 或02x y x y +=⎧⎨-=⎩解得:113 1x y =⎧⎨=⎩或2211xy=⎧⎨=-⎩∴原方程组的解为113 1x y =⎧⎨=⎩或2211xy=⎧⎨=-⎩【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掌握利用因式分解降次是解题关键.。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圆的技巧及练习题附解析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圆的技巧及练习题附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四边形ABCD为⊙O的内接四边形.延长AB与DC相交于点G,AO⊥CD,垂足为E,连接BD,∠GBC=50°,则∠DBC的度数为()A.50°B.60°C.80°D.9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得:∠GBC=∠ADC=50°,由垂径定理得:··=,则∠CM DMDBC=2∠EAD=80°.【详解】如图,∵四边形ABCD为⊙O的内接四边形,∴∠GBC=∠ADC=50°.∵AE⊥CD,∴∠AED=90°,∴∠EAD=90°﹣50°=40°,延长AE交⊙O于点M.∵AO⊥CD,∴··=,∴∠DBC=2∠EAD=80°.CM D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还考查了垂径定理的应用,属于基础题.2.如图,⊙O中,弦BC与半径OA相交于点D,连接AB,OC,若∠A=60°,∠ADC=85°,则∠C的度数是()A.25°B.27.5°C.30°D.35°【答案】D【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邻补角的关系得出∠B以及∠ODC度数,再利用圆周角定理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答案.详解:∵∠A=60°,∠ADC=85°,∴∠B=85°-60°=25°,∠CDO=95°,∴∠AOC=2∠B=50°,∴∠C=180°-95°-50°=35°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正确得出∠AOC度数是解题关键.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D⊥AD,以BD为直径作圆,交于AB于E,交CD于F,若BD=12,AD:AB=1: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123B.1536π-πC.30312π-D.48336π-π【答案】C【解析】【分析】易得AD长,利用相应的三角函数可求得∠ABD的度数,进而求得∠EOD的度数,那么一个阴影部分的面积=S△ABD-S扇形DOE-S△BOE,算出后乘2即可.【详解】连接OE,OF.∵BD=12,AD:AB=1:2,∴AD=43,AB=83,∠ABD=30°,∴S△ABD=33,S扇形=603616,63393 3602OEBSππ⨯==⨯=V∵两个阴影的面积相等,∴阴影面积=()224369330312ππ⨯--=- .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是理解阴影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减扇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4.如图,圆形铁片与直角三角尺、直尺紧靠在一起平放在桌面上.已知铁片的圆心为O ,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 落在直尺的10cm 处,铁片与直尺的唯一公共点A 落在直尺的14cm 处,铁片与三角尺的唯一公共点为B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圆形铁片的半径是4cmB .四边形AOBC 为正方形 C .弧AB 的长度为4πcmD .扇形OAB 的面积是4πcm 2【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 解:由题意得:BC ,AC 分别是⊙O 的切线,B ,A 为切点,∴OA ⊥CA ,OB ⊥BC ,又∵∠C=90°,OA=OB ,∴四边形AOBC 是正方形,∴OA=AC=4,故A ,B 正确;∴»AB 的长度为:904180π⨯=2π,故C 错误; S 扇形OAB =2904360π⨯=4π,故D 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切线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弧长的计算;扇形面积的计算.5.如图,AB 是⊙O 的直径,EF ,EB 是⊙O 的弦,且EF=EB ,EF 与AB 交于点C ,连接OF,若∠AOF=40°,则∠F的度数是()A.20°B.35°C.40°D.55°【答案】B【解析】【分析】连接FB,由邻补角定义可得∠FOB=140°,由圆周角定理求得∠FEB=7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OFB、∠EFB的度数,继而根据∠EFO=∠EBF-∠OFB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连接FB,则∠FOB=180°-∠AOF=180°-40°=140°,∴∠FEB=12∠FOB=70°,∵FO=BO,∴∠OFB=∠OBF=(180°-∠FOB)÷2=20°,∵EF=EB,∴∠EFB=∠EBF=(180°-∠FEB)÷2=55°,∴∠EFO=∠EBF-∠OFB=55°-20°=3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6.已知,如图,点C,D在⊙O上,直径AB=6cm,弦AC,BD相交于点E,若CE=BC,则阴影部分面积为()A.934π-B.9942π-C.39324π-D.3922π-【答案】B【解析】【分析】连接OD、OC,根据CE=BC,得出∠DBC=∠CEB=45°,进而得出∠DOC=90°,根据S阴影=S 扇形-S△ODC即可求得.【详解】连接OD、OC,∵AB是直径,∴∠ACB=90°,∵CE=BC,∴∠CBD=∠CEB=45°,∴∠COD =2∠DBC=90°,∴S阴影=S扇形−S△ODC=2903360π⋅⋅−12×3×3=94π−92.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扇形面积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扇形面积的计算.7.如图,点I为△ABC的内心,AB=4,AC=3,BC=2,将∠ACB平移使其顶点与I重合,则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A.4.5 B.4 C.3 D.2【答案】B【解析】【分析】连接AI、BI,因为三角形的内心是角平分线的交点,所以AI是∠CAB的平分线,由平行的性质和等角对等边可得:AD=DI,同理BE=EI,所以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就是边AB 的长.【详解】连接AI、BI,∵点I为△ABC的内心,∴AI平分∠CAB,∴∠CAI=∠BAI,由平移得:AC∥DI,∴∠CAI=∠AID,∴∠BAI=∠AID,∴AD=DI,同理可得:BE=EI,∴△DIE的周长=DE+DI+EI=DE+AD+BE=AB=4,即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心的定义、平移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心是角平分线的交点是关键.8.如图,小明随意向水平放置的大正方形内部区域抛一个小豆子,则小豆子落在小正方形内部及边界(阴影)区域的概率为()A.34B.13C.12D.14【答案】C【解析】【分析】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及大正方形的面积,这个比值就是所求的概率.【详解】解: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其面积为1.Q圆的直径正好是大正方形边长,22,∴大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22⨯=,则小球停在小正方形内部(阴影)区域的概率为12.故选:C.【点睛】概率=相应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本题实质是确定圆的内接正方形和外切正方形的边长比.设较小吧边长为单位1是在选择填空题中求比的常见方法.9.木杆AB斜靠在墙壁上,当木杆的上端A沿墙壁NO竖直下滑时,木杆的底端B也随之沿着射线OM方向滑动.下列图中用虚线画出木杆中点P随之下落的路线,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解:如右图,连接OP,由于OP是Rt△AOB斜边上的中线,所以OP=12AB,不管木杆如何滑动,它的长度不变,也就是OP是一个定值,点P就在以O为圆心的圆弧上,那么中点P下落的路线是一段弧线.故选D.10.已知某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 cm,母线长5 cm,则它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为()A.30 cm2B.15 cm2C.30π cm2D.15π cm2【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根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计算公式得:S=RLπ=15π故选D.11.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M,若CD=8 cm,MB=2 cm,则直径AB的长为()A.9 cm B.10 cm C.11 cm D.12 cm【答案】B【解析】【分析】由CD⊥AB,可得DM=4.设半径OD=Rcm,则可求得OM的长,连接OD,在直角三角形DMO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得OD的长,继而求得答案.【详解】解:连接OD,设⊙O半径OD为R,∵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M,∴DM=12CD=4cm,OM=R-2,在RT△OMD中,OD²=DM²+OM²即R²=4²+(R-2)²,解得:R=5,∴直径AB的长为:2×5=10cm.故选B.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以及勾股定理.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2.如图,7×5的网格中的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过点C作△ABC外接圆的切线,则该切线经过的格点个数是()A.1 B.2 C.3 D.4【答案】C【解析】【分析】作△ABC的外接圆,作出过点C的切线,两条图象法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如图⊙O即为所求,观察图象可知,过点C作△ABC外接圆的切线,则该切线经过的格点个数是3个,选:C.【点睛】考查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13.如图,将△ABC绕点C旋转60°得到△A′B′C′,已知AC=6,BC=4,则线段AB扫过的图形面积为()A.32πB.83πC.6πD.以上答案都不对【解析】【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线段AB 扫过的图形面积为一个环形,环形中的大圆半径是AC ,小圆半径是BC ,圆心角是60度,所以阴影面积=大扇形面积-小扇形面积.【详解】阴影面积=()603616103603π⨯-=π. 故选D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出,线段AB 扫过的图形面积为一个环形.14.如图,ABC V 是O e 的内接三角形,且AB AC =,56ABC ∠=︒,O e 的直径CD 交AB 于点E ,则AED ∠的度数为( )A .99︒B .100︒C .101°D .102︒【答案】D【解析】【分析】 连接OB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 ,从而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出∠BOC ,再根据OB=OC 得出∠OBC ,即可得到∠OBE ,再结合外角性质和对顶角即可得到∠AED 的度数.【详解】解:连接OB ,∵AB=AC ,∴∠ABC=∠ACB=56°,∴∠A=180°-56°-56°=68°=12∠BOC , ∴∠BOC=68°×2=136°,∵OB=OC ,∴∠OBC=∠OCB=(180°-136°)÷2=22°,∴∠OBE=∠EBC-∠OBC=56°-22°=34°,∴∠AED=∠BEC=∠BOC-∠OBE=136°-34°=10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外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OB,得到∠BOC的度数.15.如图,已知某圆锥轴截面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高线长均为10cm,则这个圆锥的侧面积为()A.50cm2B.50πcm2C.255cm2D.255πcm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圆锥的母线长,求出底面圆周长,根据扇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高线长均为10cm,∴等腰三角形的斜边长=22=55,即圆锥的母线长为55cm,圆锥底面圆半105径为5,∴这个圆锥的底面圆周长=2×π×5=10π,即为侧面展开扇形的弧长,圆锥的侧面积=1×10π×55=255πcm2,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楚圆锥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圆锥的底面周长等于圆锥的侧面扇形的弧长.16.如图,点A 、B 、C 、D 、E 、F 等分⊙O ,分别以点B 、D 、F 为圆心,AF 的长为半径画弧,形成美丽的“三叶轮”图案.已知⊙O 的半径为1,那么“三叶轮”图案的面积为( )A .π+33B .π-33C .33π+ D .33π-【答案】B【解析】【分析】连接OA 、OB 、AB ,作OH ⊥AB 于H ,根据正多边形的中心角的求法求出∠AOB ,根据扇形面积公式计算.【详解】连接OA 、OB 、AB ,作OH ⊥AB 于H ,∵点A 、B 、C 、D 、E 、F 是⊙O 的等分点,∴∠AOB=60°,又OA=OB ,∴△AOB 是等边三角形,∴AB=OB=1,∠ABO=60°,∴2211()2-3 ∴“三叶轮”图案的面积=(2601360π⨯⨯-12×1×32)×6=π-332,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正多边形和圆、扇形面积的计算,掌握正多边形的中心角的求法、扇形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有一圆锥形粮堆,其侧面展开图是半径为6m 的半圆,粮堆母线AC 的中点P 处有一老鼠正在偷吃粮食,此时,小猫正在B 处,它要沿圆锥侧面到达P 处捕捉老鼠,则小猫所经过的最短路程长为( )A .3mB .33mC .35mD .4m【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 如图,由题意得:AP =3,AB =6,90.BAP ∠=o ∴在圆锥侧面展开图中223635.BP m =+=故小猫经过的最短距离是35.m故选C.18.如图,已知⊙O 上三点A ,B ,C ,半径OC=1,∠ABC=30°,切线PA 交OC 延长线于点P ,则PA 的长为( )A .2B 3C 2D .12【答案】B【解析】【分析】 连接OA ,由圆周角定理可求出∠AOC=60°,再根据∠AOC 的正切即可求出PA 的值.【详解】连接OA ,∵∠ABC=30°,∴∠AOC=60°,∵PA是圆的切线,∴∠PAO=90°,∵tan∠AOC =PA OA,∴PA= tan60°×1=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切线的性质及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根据圆周角定理可求出∠AOC=60°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正方形,点P是劣弧弧AB上任意一点(与点B不重合),则∠BPC的度数为()A.30°B.45°C.60°D.90°【答案】B【解析】分析:接OB,OC,根据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可知∠BOC=90°,再由圆周角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连接OB,OC,∵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OC=90°,∴∠BPC=12∠BOC=4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熟知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如图,在扇形OAB中,120AOB∠=︒,点P是弧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C、D分别是弦AP,BP的中点.若33CD=,则扇形AOB的面积为()A.12πB.2πC.4πD.24π【答案】A【解析】【分析】如图,作OH⊥AB于H.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AB的长,解直角三角形求出OB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作OH⊥AB于H.∵C、D分别是弦AP、BP的中点.∴CD是△APB的中位线,∴AB=2CD=63∵OH⊥AB,∴BH=AH=33∵OA=OB,∠AOB=120°,∴∠AOH=∠BOH=60°,在Rt△AOH中,sin∠AOH=AHAO,∴AO=336sin3AHAOH==∠,∴扇形AOB的面积为:2120612360ππ=g g,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扇形面积公式,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初中数学三角形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

初中数学三角形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是⊙O 的切线,连接OC 交⊙O 于点D ,连接BD ,∠C=40°.则∠ABD 的度数是( )A .30°B .25°C .20°D .15°【答案】B【解析】 试题分析:∵AC 为切线 ∴∠OAC=90° ∵∠C=40° ∴∠AOC=50°∵OB=OD ∴∠ABD=∠ODB ∵∠ABD+∠ODB=∠AOC=50° ∴∠ABD=∠ODB=25°. 考点:圆的基本性质.2.如图,OA =OB ,OC =OD ,∠O =50°,∠D =35°,则∠OAC 等于( )A .65°B .95°C .45°D .85°【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OA =OB ,OC =OD 证明△ODB ≌△OCA ,得到∠OAC=∠OBD ,再根据∠O =50°,∠D =35°即可得答案.【详解】解:OA =OB ,OC =OD ,在△ODB 和△OCA 中,OB OA BOD AOC OD OC =⎧⎪∠=∠⎨⎪=⎩∴△ODB ≌△OCA (SAS ),∠OAC=∠OBD=180°-50°-35°=95°,故B 为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2cm,3cm,5cm B.7cm,4cm,2cm C.3cm,4cm,8cm D.3cm,3cm,4cm 【答案】D【解析】【详解】A.因为2+3=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A错误;B.因为2+4<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B错误;C.因为3+4<8,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C错误;D.因为3+3>4,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D正确.故选D.4.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AE平分BAD交BC于点E,且∠ADC=60°,AB=12BC,连接OE.下列结论:①AE=CE;②S△ABC=AB•AC;③S△ABE=2S△AOE;④OE=14BC,成立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C=∠ADC=60°,∠BAD=120°,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ABE是等边三角形,然后推出AE=BE=12BC,再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进行推理即可.【详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ADC=60°,∠BAD=120°,∵AE 平分∠BAD ,∴∠BAE=∠EAD=60°∴△ABE 是等边三角形,∴AE=AB=BE ,∠AEB=60°,∵AB=12BC , ∴AE=BE=12BC , ∴AE=CE ,故①正确;∴∠EAC=∠ACE=30°∴∠BAC=90°,∴S △ABC =12AB•AC ,故②错误; ∵BE=EC ,∴E 为BC 中点,O 为AC 中点,∴S △ABE =S △ACE=2 S △AOE ,故③正确;∵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C=CO ,∵AE=CE ,∴EO ⊥AC ,∵∠ACE=30°,∴EO=12EC , ∵EC=12AB , ∴OE=14BC ,故④正确; 故正确的个数为3个,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证得△ABE 是等边三角形是解题关键.5.如图,四边形ABCD 和EFGH 都是正方形,点E H ,在ADCD ,边上,点F G ,在对角线AC 上,若6AB ,则EFGH 的面积是( )A.6 B.8 C.9 D.1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DAC=∠ACD=45°,由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推出△AEF与△DF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于是得到DE=22EH=22EF,EF=22AE,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在正方形ABCD中,∠D=90°,AD=CD=AB,∴∠DAC=∠DCA=45°,∵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EH=EF,∠AFE=∠FEH=90°,∴∠AEF=∠DEH=45°,∴AF=EF,DE=DH,∵在Rt△AEF中,AF2+EF2=AE2,∴AF=EF 2 AE,同理可得:DH=DE=22EH又∵EH=EF,∴DE 2EF22AE=12AE,∵AD=AB=6,∴DE=2,AE=4,∴EH2DE=2,∴EFGH的面积为EH2=(2)2=8,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图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6.如图,D 、E 分别是ABC V 边AB 、BC 上的点,2AD BD =,点E 为BC 中点,设ADF V 的面积为1S ,CEF △的面积为2S ,若ABC S =V 9,则12S S -=( )A .12B .1C .32D .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12S S -=ABE BCD S S -V V ,根据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及面积求解方法得到ABE S V ,BCD S △,故可求解.【详解】∵点E 为BC 中点∴ABE S V =12ABC S =V 4.5 ∵2AD BD = ∴BCD S △=13ABC S =V 3 ∵ABE BCD S S -V V =()()ADF CEF BEFD BEFD S S S S +-+V V 四边形四边形=ADF CEF S S -V V∴12S S -=4.5-3=32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面积求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中线的性质.7.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2倍少20度,则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是( ) A .140oB .20o 或80oC .44o 或80oD .140o 或44o 或80o【答案】D【解析】【分析】设另一个角是x ,表示出一个角是2x-20°,然后分①x 是顶角,2x-20°是底角,②x 是底角,2x-20°是顶角,③x 与2x-20°都是底角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设另一个角是x ,表示出一个角是2x-20°,①x 是顶角,2x-20°是底角时,x+2(2x-20°)=180°,解得x=44°,∴顶角是44°;②x 是底角,2x-20°是顶角时,2x+(2x-20°)=180°,解得x=50°,∴顶角是2×50°-20°=80°;③x 与2x-20°都是底角时,x=2x-20°,解得x=20°,∴顶角是180°-20°×2=140°;综上所述,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是44°或80°或140°.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难点在于分情况讨论,特别是这两个角都是底角的情况容易漏掉而导致出错.8.如图,90ACB ∠=︒,AC CD =,过D 作AB 的垂线,交AB 的延长线于E ,若2AB DE =,则BAC ∠的度数为( )A .45°B .30°C .22.5°D .15°【答案】C【解析】【分析】 连接AD ,延长AC 、DE 交于M ,求出∠CAB=∠CDM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CB ≌△DCM ,求出AB=DM ,求出AD=AM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即可.【详解】解:连接AD ,延长AC 、DE 交于M ,∵∠ACB=90°,AC=CD ,∴∠DAC=∠ADC=45°,∵∠ACB=90°,DE ⊥AB ,∴∠DEB=90°=∠ACB=∠DCM ,∵∠ABC=∠DBE ,∴∠CAB=∠CDM ,在△ACB 和△DCM 中CAB CDM AC CDACB DCM ∠=∠⎧⎪=⎨⎪∠=∠⎩∴△ACB ≌△DCM (ASA ),∴AB=DM ,∵AB=2DE ,∴DM=2DE ,∴DE=EM ,∵DE ⊥AB ,∴AD=AM , 114522.522BAC DAE DAC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能根据全等求出AB=DM 是解此题的关键.9.把一副三角板如图(1)放置,其中∠ACB =∠DEC =90°,∠A =45°,∠D =30°,斜边AB =4,CD =5.把三角板DCE 绕着点C 顺时针旋转15°得到△D 1CE 1(如图2),此时AB 与CD 1交于点O ,则线段AD 1的长度为( )A 13B 5C .22D .4【答案】A【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易知:∠CAB=45°,∠ACD=30°.若旋转角度为15°,则∠ACO=30°+15°=45°.∴∠AOC=180°-∠ACO-∠CAO=90°.在等腰Rt △ABC 中,AB=4,则AO=OC=2.在Rt △AOD 1中,OD 1=CD 1-OC=3,由勾股定理得:AD 1=13.故选A.考点: 1.旋转;2.勾股定理.10.如图,在ABC ∆中,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BC 于点E .ABC ∆的周长为19,ACE ∆的周长为13,则AB 的长为( )A .3B .6C .12D .16【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AE=BE ,∵△ACE 的周长=AC+AE+CE=AC+BC=13,△ABC 的周长=AC+BC+AB=19,∴AB=△ABC 的周长-△ACE 的周长=19-13=6,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其所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11.如图,在ABC V 中,分别以点A 和点B 为圆心,以相同的长(大于12AB )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 和点N ,作直线MN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连接CD .已知CDE △的面积比CDB △的面积小4,则ADE V 的面积为( )A.4B.3C.2D.1【答案】A【解析】【分析】由作图步骤可知直线MN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根据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可得S△CDA=S△CDB,根据△CDE的面积比△CDB的面积小4即可得答案.【详解】由作图步骤可知直线MN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CD为AB边中线,∴S△CDA=S△CDB,∵△CDE的面积比△CDB的面积小4,∴S△ADE=S△CDA-S△CDE=S△CDB-S△CDE=4.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尺规作图——垂直平分线的画法及三角形中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熟练掌握三角形中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2.如图,经过直线AB外一点C作这条直线的垂线,作法如下:(1)任意取一点K,使点K和点C在AB的两旁.(2)以点C为圆心,CK长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D和E.(3)分别以点D和点E为圆心,大于12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F.(4)作直线CF.则直线CF就是所求作的垂线.根据以上尺规作图过程,若将这些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其中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的为()A.△CDF B.△CDK C.△CDE D.△DEF【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作图过程和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进行分析即可.【详解】由作图过程可得:CD=CD,DF=EF,CD=CK所以,是等腰三角形的有△CDK,△CDE,△DEF;△CDF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故选:A【点睛】考核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是关键.13.如图,已知AE=AD,AB=AC,EC=DB,下列结论:①∠C=∠B;②∠D=∠E;③∠EAD=∠BAC;④∠B=∠E;其中错误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只有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解:因为AE=AD,AB=AC,EC=DB;所以△ABD≌△ACE(SSS);所以∠C=∠B,∠D=∠E,∠EAC=∠DAB;所以∠EAC-∠DAC=∠DAB-∠DAC;得∠EAD=∠CAB.所以错误的结论是④,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根据已知条件利用SS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14.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从P1,P2,P3,P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则点P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要使△ABP与△ABC全等,必须使点P到AB的距离等于点C到AB的距离,即3个单位长度,所以点P的位置可以是P1,P2,P4三个,故选C.15.△ABC中,AB=AC,∠A=36°,∠ABC和∠ACB的平分线BE、CD交于点F,则共有等腰三角形( )A.7个B.8个C.9个D.10个【答案】B【解析】∵等腰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只要能判断出有两个角相等就行了,将原图各角标上后显示如左下:因此,所有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只要判断出有哪几个三角形就可以了.如右上图,三角形有如下几个:①,②,③;①+②,③+②,①+④,③+④;①+②+③+④;共计8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求得各角的度数,掌握等角对等边与等边对等角定理的应用.16.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 )A.30°B.45°C.36°D.72°【答案】A【解析】∵AB=AC,BD=BC=AD,∴∠ABC=∠C=∠BDC,∠A=∠ABD,又∵∠BDC=∠A+∠ABD,∴∠BDC=∠C=∠ABC=2∠A,∵∠A+∠ABC+∠C=180°,∴∠A+2∠A+2∠A=180°,即5∠A=180°,∴∠A=36°.故选A.17.等腰三角形有一个是50°,它的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A.25°B.40°C.25°或40°D.50°【答案】C【解析】∵等腰三角形有一个是50°∴有两种可能①是三个角为50°、50°、80°;②是三个角为50°、65°、65°分情况说明如下:①当三个角为50°、50°、80°时,根据图①,可得其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DAB=40°;②当三个角为50°、65°、65°,根据图②,可得其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DAB=25°故故选:C① ②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18.如图,AA',BB'表示两根长度相同的木条,若O是AA',BB'的中点,经测量AB=9 cm,则容器的内径A'B'为()A.8 cm B.9 cm C.10 cm D.11 cm【答案】B【解析】解:由题意知:OA=OA′,∠AOB=∠A′OB′,OB=OB′,∴△AOB≌△A′OB′,∴A′B′=AB=9c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设计三角形全等,巧妙地借助两个三角形全等,寻找所求线段与已知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19.如图,已知AB=AE,AC=AD,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AED的是()A.BC=ED B.∠BAD=∠EACC.∠B=∠E D.∠BAC=∠EAD【答案】C【解析】解:A.∵AB=AE,AC=AD,BC=ED,∴△ABC≌△AED(SSS),故A不符合题意;B.∵∠BAD=∠EAC,∴∠BAC=∠EAD.∵AB=AE,∠BAC=∠EAD ,AC=AD,∴△ABC≌△AED(SAS),故B不符合题意;C.不能判定△ABC≌△AED,故C符合题意.D.∵AB=AE,∠BAC=∠EAD,AC=AD,∴△ABC≌△AED(SAS),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0.如图,已知A ,D,B,E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D = BE, AC = DF,补充下列其中一个条件后,不一定能得到△ABC≌△DEF 的是()A.BC = EF B.AC//DF C.∠C = ∠F D.∠BAC = ∠EDF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逐项判断即可.【详解】∵BE=CF,∴BE+EC=EC+CF,即BC=EF,且AC = DF,∴当BC = EF时,满足SSS,可以判定△ABC≌△DEF;当AC//DF时,∠A=∠EDF,满足SAS,可以判定△ABC≌△DEF;当∠C = ∠F时,为SSA,不能判定△ABC≌△DEF;当∠BAC = ∠EDF时,满足SAS,可以判定△ABC≌△DEF,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即SSS、SAS、ASA、AAS和HL.。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直线AC∥BD,AO、BO分别是∠BAC、∠ABD的平分线,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BAO与∠CAO相等B.∠BAC与∠ABD互补C.∠BAO与∠ABO互余D.∠ABO与∠DBO不等【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解:已知AC//BD,根据平行线的的性质可得∠BAC+∠ABD=180°,选项B正确;因AO、BO分别是∠BAC、∠ABD的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AO=∠CAO, ∠ABO=∠DBO,选项A正确,选项D不正确;由∠BAC+∠ABD=180°,∠BAO=∠CAO, ∠ABO=∠DBO即可得∠BAO+∠ABO=90°,选项A正确,故选D.2.如图,是某个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视图),这个几何体的表面能展开成下面的哪个平面图形?()A.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三视图可判断这个几何体的形状;再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详解】解:根据三视图可判断这个几何体是圆柱;D 选项平面图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折叠后,能围成的几何体是圆柱.A 选项平面图折叠后是一个圆锥;B 选项平面图折叠后是一个正方体;C 选项平面图折叠后是一个三棱柱.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及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熟记常见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3.将一副三角板如下图放置,使点A 落在DE 上,若BC DE ,则AFC ∠的度数为( )A .90°B .75°C .105°D .120°【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0E B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AFC ∠的度数.【详解】∵//BC DE∴30E BCE ==︒∠∠∴453075AFC B BCE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角度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为一直棱柱,其底面是三边长为5、12、13的直角三角形.若下列选项中的图形均由三个矩形与两个直角三角形组合而成,且其中一个为如图的直棱柱的展开图,则根据图形中标示的边长与直角记号判断,此展开图为何?( )A.B.C.D.【答案】D【解析】分析: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底面是三角形,据此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选项中,展开图下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2,不合题意;B选项中,展开图上下两个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不能与其它棱完全重合,不合题意;C选项中,展开图下方的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不能与其它棱完全重合,不合题意;D选项中,展开图能折叠成一个三棱柱,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5.如图,B是线段AD的中点,C是线段BD上一点,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BC=AB-CD B.BC=12(AD-CD) C.BC=12AD-CD D.BC=AC-BD【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B是线段AD的中点,∴AB=BD=12 AD,A、BC=BD-CD=AB-CD,故本选项正确;B、BC=BD-CD=12AD-CD,故本选项错误;C、BC=BD-CD=12AD-CD,故本选项正确;D、BC=AC-AB=AC-BD,故本选项正确.故选B.6.下列语句正确的是()A .近似数0.010精确到百分位B .|x-y |=|y-x |C .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D .若线段AP=BP ,则P 一定是AB 中点【答案】B【解析】【分析】A 中,近似数精确位数是看小数点后最后一位;B 中,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C 中,互补性质的考查;D 中,点P 若不在直线AB 上则不成立【详解】A 中,小数点最后一位是千分位,故精确到千分位,错误;B 中,x -y 与y -x 互为相反数,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正确;C 中,若两个角都是直角,也互补,错误;D 中,若点P 不在AB 这条直线上,则不成立,错误故选:B【点睛】概念的考查,此类题型,若能够举出反例来,则这个选项是错误的7.如果圆柱的母线长为5cm ,底面半径为2cm ,那么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 ) A .10cm 2B .10πcm 2C .20cm 2D .20πcm 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详解】根据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可得π×2×2×5=20πcm 2,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柱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圆柱侧面积公式.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4AB =,7AD =,ABC ∠的平分线BE 交AD 于点E ,则DE 的长是( )A .4B .3C .3.5D .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EB EBC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推出AEB ABE ∠=∠,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4AB AE ==,即可求出DE 的长.【详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AEB EBC ∠=∠∵BE 是ABC ∠的平分线∴ABE EBC ∠=∠∴AEB ABE ∠=∠∴4AB AE ==∴743DE AD AE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线段长问题,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角对等边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AB ∥CD ,EF 平分∠GED ,∠1=50°,则∠2=( )A .50°B .60°C .65°D .70°【答案】C【解析】【分析】 由平行线性质和角平分线定理即可求.【详解】∵AB ∥CD∴∠GEC=∠1=50°∵EF 平分∠GED∴∠2=∠GEF=12∠GED=12(180°-∠GEC)=65° 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行线性质和角平分线定理,解题关键是熟记角平分线定理.10.如图将两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叠在一起,DOB ∠与DOA ∠的比是2:11,则∠的度数为()BOCA.45︒B.60︒C.70︒D.40︒【答案】C【解析】【分析】设∠DOB=2x,则∠DOA=11x,可推导得到∠AOB=9x=90°,从而得到角度大小【详解】∵∠DOB与∠DOA的比是2:11∴设∠DOB=2x,则∠DOA=11x∴∠AOB=9x∵∠AOB=90°∴x=10°∴∠BOD=20°∴∠COB=7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角度的推导,解题关键是引入方程思想,将角度推导转化为计算的过程,以便简化推导11.如图,快艇从P处向正北航行到A处时,向左转50°航行到B处,再向右转80°继续航行,此时的航行方向为()A.北偏东30°B.北偏东80°C.北偏西30°D.北偏西5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如图,AP∥BC,∴∠2=∠1=50°,∵∠EBF=80°=∠2+∠3,∴∠3=∠EBF ﹣∠2=80°﹣50°=30°,∴此时的航行方向为北偏东3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向角,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是解题关键.12.下列图形中,不是三棱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利用棱柱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A 、B 、C 中间三个长方形能围成三棱柱的侧面,上、下两个三角形围成三棱柱的上、下两底面,故均能围成三棱柱,均是三棱柱的表面展开图.D 围成三棱柱时,两个三角形重合为同一底面,而另一底面没有.故D 不能围成三棱柱.故选D .13.如图,直线 a ∥b ∥c ,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直线 b 上,若∠1=30°,则∠2 等于( )A .40°B .60°C .50°D .70°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1324==∠∠,∠∠,再根据直角三角板的性质得341290+=+=︒∠∠∠∠,即可求出∠2的度数.【详解】∵a ∥b ∥c∴1324==∠∠,∠∠∵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直线 b 上∴341290+=+=︒∠∠∠∠∵∠1=30°∴290160=︒-=︒∠∠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和三角板的角度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三角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已知直线m ∥n ,将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ABC =30°),并且顶点A ,C 分别落在直线m ,n 上,若∠1=38°,则∠2的度数是( )A .20°B .22°C .28°D .38°【答案】B【解析】【分析】 过C 作CD ∥直线m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出∠2的度数.【详解】解:过C 作CD ∥直线m ,∵∠ABC =30°,∠BAC =90°,∴∠ACB =60°,∵直线m ∥n ,∴CD ∥直线m ∥直线n ,∴∠1=∠ACD ,∠2=∠BCD ,∵∠1=38°,∴∠ACD =38°,∴∠2=∠BCD =60°﹣38°=22°,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计算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如果α∠和β∠互余,下列表β∠的补角的式子中:①180°-β∠,②90°+α∠,③2α∠+β∠,④2β∠+α∠,正确的有(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互余的两角之和为90°,进行判断即可.【详解】∠β的补角=180°﹣∠β,故①正确;∵∠α和∠β互余,∴∠β=90°-∠α,∴∠β的补角=180°﹣∠β=180°﹣(90°-∠α)=90°+α∠,故②正确;∵∠α和∠β互余,∠α+∠β=90°,∴∠β的补角=180°﹣∠β=2(∠α+∠β)﹣∠β=2∠α+∠β,故③正确;∵∠α+∠β=90°,∴2∠β+∠α=90°+∠β,不是∠β的补角,故④错误.故正确的有①②③.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互余的两角之和为90°,互补的两角之和为180°.16.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COD=28°,则∠AOB 的度数为( )A .152°B .148°C .136°D .144°【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三角板的性质得90AOD BOC ∠=∠=︒,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62AOC BOD ==︒∠∠,即可求出∠AOB 的度数.【详解】∵这是一副三角板∴90AOD BOC ∠=∠=︒∵28COD =︒∠∴62AOC BOD ==︒∠∠∴62+28+62=152AOB AOC COD BOD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度数问题,掌握三角板的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某河的同侧有A ,B 两个工厂,它们垂直于河边的小路的长度分别为2AC km =,3BD km =,这两条小路相距5km .现要在河边建立一个抽水站,把水送到A ,B 两个工厂去,若使供水管最短,抽水站应建立的位置为( )A .距C 点1km 处B .距C 点2km 处 C .距C 点3km 处D .CD 的中点处【答案】B【解析】【分析】 作出点A 关于江边的对称点E ,连接EB 交CD 于P ,则PA PB PE PB EB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供水站在点P 处时,供水管路最短.再利用三角形相似即可解决问题.【详解】作出点A 关于江边的对称点E ,连接EB 交CD 于P ,则PA PB PE PB EB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供水站在点P 处时,供水管路最短.根据PCE PDB ∆∆,设PC x =,则5PD x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PC CE PD BD =,即253x x =-, 解得2x =.故供水站应建在距C 点2千米处.故选:B .【点睛】本题为最短路径问题,作对称找出点P,利用三角形相似是解题关键.18.如图,△ABC的角平分线CD、BE相交于F,∠A=90°,EG∥BC,且CG⊥EG于G,下列结论:①∠CEG=2∠DCB;②∠ADC=∠GCD;③CA平分∠BCG;④∠DFB=12∠CGE.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直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依次判断即可得出答案.【详解】①∵EG∥BC,∴∠CEG=∠ACB,又∵CD是△ABC的角平分线,∴∠CEG=∠ACB=2∠DCB,故正确;②∵∠A=90°,∴∠ADC+∠ACD=90°,∵CD平分∠ACB,∴∠ACD=∠BCD,∴∠ADC+∠BCD=90°.∵EG∥BC,且CG⊥EG,∴∠GCB=90°,即∠GCD+∠BCD=90°,∴∠ADC=∠GCD,故正确;③条件不足,无法证明CA平分∠BCG,故错误;④∵∠EBC+∠ACB=∠AEB,∠DCB+∠ABC=∠ADC,∴∠AEB+∠ADC=90°+12(∠ABC+∠ACB)=135°,∴∠DFE=360°-135°-90°=135°,∴∠DFB=45°=12∠CGE ,,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多边形内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9.某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如图是它的一种展开图,那么在原正方体中,与“国”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 )A .厉B .害C .了D .我 【答案】D【解析】 分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作答. 详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的”与“害”是相对面,“了”与“厉”是相对面,“我”与“国”是相对面.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20.如图,已知ABC ∆的周长是21,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于D ,且4OD =,则ABC ∆的面积是( )A .25米B .84米C .42米D .21米【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点O 到AB 、AC 、BC 的距离为4,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连接OA∵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于D ,且4OD =∴点O 到AB 、AC 、BC 的距离为4∴ABC AOC OBC ABO S S S S =++△△△△ ()142AB BC AC =⨯⨯++ 14212=⨯⨯ 42=(米)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问题,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技巧题汇总可以拥有!!!应该拥有!!!你会学会这些技巧的!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
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
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一、基本方法——看增幅(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
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
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
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
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
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
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100212-。
第n个数是n1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
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给出的数:0,3,8,15,24,……。
序列号:1,2,3,4,5,……。
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
因此,第n项是2n-1,第100项是2100—1(二)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或2n 、3n 有关。
例如:1,9,25,49,(81),(121),的第n 项为( 2)12(-n ),1,2,3,4,5.。
,从中可以看出n=2时,正好是2×2-1的平方,n=3时,正好是2×3-1的平方,以此类推。
(三)看例题:A : 2、9、28、65.....增幅是7、19、37....,增幅的增幅是12、18 答案与3有关且是n 的3次幂,即:n 3+1B :2、4、8、16.......增幅是2、4、8.. .....答案与2的乘方有关即:n2(四)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用(一)、(二)、(三)技巧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
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
例:2、5、10、17、26……,同时减去2后得到新数列: 0、3、8、15、24……,序列号:1、2、3、4、5,从顺序号中可以看出当n=1时,得1*1-1得0,当n=2时,2*2-1得3,3*3-1=8,以此类推,得到第n 个数为12-n 。
再看原数列是同时减2得到的新数列,则在12-n 的基础上加2,得到原数列第n 项12+n(五)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加上,或乘以,或除以第一位数,成为新数列,然后,在再找出规律,并恢复到原来。
例 : 4,16,36,64,?,144,196,… ?(第一百个数)同除以4后可得新数列:1、4、9、16…,很显然是位置数的平方,得到新数列第n 项即n 2,原数列是同除以4得到的新数列,所以求出新数列n 的公式后再乘以4即,4 n 2,则求出第一百个数为4*1002=40000(六)同技巧(四)、(五)一样,有的可对每位数同加、或减、或乘、或除同一数(一般为1、2、3)。
当然,同时加、或减的可能性大一些,同时乘、或除的不太常见。
(七)观察一下,能否把一个数列的奇数位置与偶数位置分开成为两个数列,再分别找规律。
三、基本步骤1、 先看增幅是否相等,如相等,用基本方法(一)解题。
2、 如不相等,综合运用技巧(一)、(二)、(三)找规律3、 如不行,就运用技巧(四)、(五)、(六),变换成新数列,然后运用技巧(一)、(二)、(三)找出新数列的规律4、 最后,如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则用用基本方法(二)解题 四、练习题例1:一道初中数学找规律题 0,3,8,15,24,······ 2,5,10,17,26,····· 0,6,16,30,48······ (1)第一组有什么规律?答: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是位置数的平方减一。
(2)第二、三组分别跟第一组有什么关系?答:第一组是位置数平方减一,那么第二组每项对应减去第一组每项,从中可以看出都等于2,说明第二组的每项都比第一组的每项多2,则第二组第n 项是:位置数平方减1加2,得位置数平方加1即12+n 。
第三组可以看出正好是第一组每项数的2倍,则第三组第n 项是:()122-⨯n (3)取每组的第7个数,求这三个数的和?答:用上述三组数的第n 项公式可以求出,第一组第七个数是7的平方减一得48,第二组第七个数是7的平方加一得50,第三组第七个数是2乘以括号7的平方减一得96,48+50+96=194 2、观察下面两行数2,4,8,16,32,64, ...(1) 5,7,11,19,35,67...(2)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取每行第十个数,求得他们的和。
(要求写出最后的计算结果和详细解题过程。
) 解:第一组可以看出是2n,第二组可以看出是第一组的每项都加3,即2n+3, 则第一组第十个数是210=1024,第二组第十个数是210+3得1027,两项相加得2051。
3、白黑白黑黑白黑黑黑白黑黑黑黑白黑黑黑黑黑 排列的珠子,前2002个中有几个是黑的? 解:从数列中可以看出规律即:1,1,1,2,1,3,1,4,1,5,…….,每二项中后项减前项为0,1,2,3,4,5……,正好是等差数列,并且数列中偶项位置全部为黑色珠子,因此得出2002除以2得1001,即前2002个中有1001个是黑色的。
4、2213-=8 2235-=162257-=24 ……用含有N 的代数式表示规律解:被减数是不包含1的奇数的平方,减数是包括1的奇数的平方,差是8的倍数,奇数项第n 个项为2n-1,而被减数正是比减数多2,则被减数为2n-1+2,得2n+1,则用含有n 的代数式表示为:()()221212--+n n =8n 。
写出两个连续自然数的平方差为888的等式解:通过上述代数式得出,平方差为888即8n=8X111,得出n=111,代入公式: (222+1)2-(222-1)2=888五、对于数表1、先看行的规律,然后,以列为单位用数列找规律方法找规律2、看看有没有一个数是上面两数或下面两数的和或差 六、数字推理基本类型按数字之间的关系,可将数字推理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和差关系。
又分为等差、移动求和或差两种。
(1)等差关系。
12,20,30,42,( 56 )127,112,97,82,( 67 )3,4,7,12,( 19 ),28(2)移动求和或差。
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或差。
1,2,3,5,( 8 ),13 A.9 B.11 C.8 D.7选C 。
1 +2=3,2+ 3=5,3+ 5=8,5+ 8=13 0,1,1,2,4,7,13,( 24) A.22 B.23 C.24 D.25选C 。
注意此题为前三项之和等于下一项。
一般考试中不会变态到要你求前四项之和,所以个人感觉这属于移动求和或差中最难的。
5,3,2,1,1,(0 )A.-3B.-2C.0D.2 选C 。
前两项相减得到第三项。
2.乘除关系。
又分为等比、移动求积或商两种(1)等比,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一个常数或一个等差数列。
8,12,18,27,(40.5)后项与前项之比为1.5。
6,6,9,18,45,(135)后项与前项之比为等差数列,分别为1,1.5,2,2.5,3 (2)移动求积或商关系。
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积或商。
2,5,10,50,(500) 100,50,2,25,(2/25)3,4,6,12,36,(216) 从第三项起,第三项为前两项之积除以2 1,7,8,57,(457)第三项为前两项之积加 1 3.平方关系1,4,9,16,25,(36),49 为位置数的平方。
66,83,102,123,(146) ,看数很大,其实是不难的,66可以看作64+2,83可以看作81+2,102可以看作100+2,123可以看作121+2,以此类推,可以看出是8,9,10,11,12的平方加24.立方关系1,8,27,(81),125 位置数的立方。
3,10,29,(83),127 位置数的立方加 2 0,1,2,9,(730) 后项为前项的立方加1 5.分数数列。
关键是把分子和分母看作两个不同的数列,有的还需进行简单的通分,则可得出答案21 34 49 516 625 (736)分子为等比即位置数的平方,分母为等差数列,则第n 项代数式为:21+n n2/3 1/2 2/5 1/3 (1/4) 将1/2化为2/4,1/3化为2/6,可得到如下数列:2/3, 2/4, 2/5, 2/6,2/7, 2/8 …….可知下一个为2/9,如果求第n 项代数式即:22+n ,分解后得:21+-n n6.、质数数列2,3,5,(7),11 质数数列4,6,10,14,22,(26) 每项除以2得到质数数列20,22,25,30,37,(48) 后项与前项相减得质数数列。
7.、双重数列。
又分为三种:(1)每两项为一组,如1,3,3,9,5,15,7,(21)第一与第二,第三与第四等每两项后项与前项之比为3 2,5,7,10,9,12,10,(13)每两项中后项减前项之差为31/7,14,1/21,42,1/36,72,1/52,(104 )两项为一组,每组的后项等于前项倒数*2(2)两个数列相隔,其中一个数列可能无任何规律,但只要把握有规律变化的数列就可得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