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生态旅游规划

合集下载

生态旅游与乡村旅游规划方案

生态旅游与乡村旅游规划方案

生态旅游与乡村旅游规划方案第一章导言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方法 (3)第二章生态旅游与乡村旅游概述 (4)2.1 生态旅游概念与特点 (4)2.2 乡村旅游概念与特点 (4)2.3 生态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关系 (4)第三章目的地选择与评价 (5)3.1 目的地选择原则 (5)3.2 目的地评价体系 (5)3.3 目的地评价方法 (5)第四章规划目标与战略 (6)4.1 规划目标 (6)4.2 发展战略 (6)4.3 战略实施步骤 (6)第五章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7)5.1 产品开发原则 (7)5.1.1 符合生态保护原则 (7)5.1.2 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则 (7)5.1.3 突出地域特色原则 (7)5.2 产品类型与特点 (7)5.2.1 自然景观型 (7)5.2.2 民俗文化型 (8)5.2.3 农业体验型 (8)5.3 产品开发策略 (8)5.3.1 加强资源整合 (8)5.3.2 创新旅游产品体系 (8)5.3.3 提升服务质量 (8)5.3.4 加强宣传推广 (8)5.3.5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8)第六章乡村旅游产品开发 (8)6.1 产品开发原则 (8)6.1.1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8)6.1.2 注重特色与创新原则 (8)6.1.3 突出体验性原则 (9)6.1.4 强化市场导向原则 (9)6.2 产品类型与特点 (9)6.2.1 自然景观型 (9)6.2.2 历史文化型 (9)6.2.3 休闲度假型 (9)6.2.4 农业体验型 (9)6.3 产品开发策略 (9)6.3.1 优化产品结构 (9)6.3.2 创新产品内容 (9)6.3.3 拓展营销渠道 (9)6.3.4 建立品牌形象 (10)6.3.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0)6.3.6 培育专业人才 (10)第七章基础设施建设 (10)7.1 交通设施 (10)7.1.1 规划目标 (10)7.1.2 交通设施布局 (10)7.1.3 交通设施建设与管理 (10)7.2 住宿设施 (10)7.2.1 规划目标 (10)7.2.2 住宿设施布局 (10)7.2.3 住宿设施建设与管理 (11)7.3 公共服务设施 (11)7.3.1 规划目标 (11)7.3.2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11)7.3.3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管理 (11)第八章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1)8.1 生态保护措施 (11)8.2 生态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2)8.3 生态补偿机制 (12)第九章市场营销与推广 (13)9.1 市场分析 (13)9.2 营销策略 (13)9.3 推广渠道 (13)第十章政策与法规保障 (14)10.1 政策支持 (14)10.1.1 政策引导 (14)10.1.2 政策协调 (14)10.2 法规制定 (14)10.2.1 完善生态旅游与乡村旅游法规体系 (14)10.2.2 加强法规实施与监督 (14)10.3 政策与法规实施监督 (15)10.3.1 完善监督体系 (15)10.3.2 提升监督效能 (15)第一章导言1.1 研究背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休闲度假和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规划预案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规划预案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规划预案第一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述 (3)1.1 环境保护理念 (3)1.2 可持续发展战略 (3)1.3 旅游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关系 (4)第二章旅游景区环境现状评估 (4)2.1 生态环境状况 (4)2.1.1 自然环境概述 (4)2.1.2 生物多样性 (4)2.1.3 生态环境问题 (4)2.2 社会环境分析 (5)2.2.1 人口状况 (5)2.2.2 社会经济发展 (5)2.2.3 社会环境问题 (5)2.3 经济环境评估 (5)2.3.1 旅游业发展状况 (5)2.3.2 产业结构分析 (5)2.3.3 经济环境问题 (5)第三章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目标与指标 (5)3.1 环境保护目标 (6)3.2 环境保护指标体系 (6)3.3 指标权重与评估方法 (6)第四章旅游景区环境保护措施 (7)4.1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7)4.1.1 生物多样性保护 (7)4.1.2 森林植被保护 (7)4.1.3 水资源保护 (7)4.2 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7)4.2.1 大气污染治理 (7)4.2.2 水污染治理 (7)4.2.3 噪音污染治理 (7)4.3 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 (7)4.3.1 生态修复工程 (7)4.3.2 保护工程 (8)第五章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8)5.1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8)5.2 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8)5.3 社区参与与利益共享 (8)第六章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规划 (8)6.1 规划原则与目标 (8)6.1.1 规划原则 (8)6.1.2 规划目标 (9)6.2.1 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 (9)6.2.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9)6.3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规划 (9)6.3.1 旅游产品开发 (9)6.3.2 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10)6.3.3 人力资源开发 (10)6.3.4 文化传承与传播 (10)6.3.5 社区参与与发展 (10)第七章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政策法规 (10)7.1 国家级政策法规 (10)7.1.1 法律法规概述 (10)7.1.2 相关政策法规 (10)7.2 地方性政策法规 (11)7.2.1 法律法规概述 (11)7.2.2 相关政策法规 (11)7.3 旅游景区内部管理规定 (11)7.3.1 管理制度概述 (11)7.3.2 管理规定内容 (11)第八章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资金保障 (12)8.1 资金来源与渠道 (12)8.2 资金使用与管理 (12)8.3 资金审计与监督 (13)第九章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 (13)9.1 宣传教育体系 (13)9.1.1 组织架构 (13)9.1.2 实施主体 (13)9.1.3 实施对象 (13)9.1.4 实施目标 (13)9.1.5 保障措施 (14)9.2 宣传教育内容 (14)9.2.1 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 (14)9.2.2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知识 (14)9.2.3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理念 (14)9.2.4 景区特色与环保成果展示 (14)9.3 宣传教育方式 (14)9.3.1 传统媒体宣传 (14)9.3.2 网络媒体宣传 (14)9.3.3 线下活动 (14)9.3.4 宣传品制作 (14)9.3.5 环保志愿者行动 (14)9.3.6 教育培训 (15)第十章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监测与评估 (15)10.1 监测体系构建 (15)10.1.2 监测内容 (15)10.1.3 监测频率 (15)10.2 监测指标与方法 (15)10.2.1 监测指标 (15)10.2.2 监测方法 (15)10.3 评估结果应用与反馈 (16)10.3.1 评估结果应用 (16)10.3.2 反馈机制 (16)第一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述1.1 环境保护理念环境保护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及其他活动中,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

生态旅游开发环境评估与规划

生态旅游开发环境评估与规划

生态旅游开发环境评估与规划第一章:引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素质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生态旅游是当前旅游市场的一大发展趋势,它强调了旅游活动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同时也推动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生态旅游开发不仅需要考虑景区的美丽和多样性,还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并在规划和管理中采取环保措施,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

因此,生态旅游开发环境评估以及规划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生态旅游开发环境评估与规划的相关问题:第二章将介绍生态旅游开发环境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第三章将介绍生态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要点;第四章将重点探讨生态旅游开发环境评估与规划的实施策略和案例分析;最后,我们将从教育、宣传、监管等多方面提出生态旅游开发环境评估与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生态旅游开发环境评估2.1 生态旅游开发环境评估的基本概念生态旅游开发环境评估是指在对旅游开发项目进行立项前、开发过程中和运营管理期间,对其环境影响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价的过程。

通过环境评估,可以识别旅游开发项目的环境问题、评价其影响、提出环境管理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旅游业的可持续性。

2.2 生态旅游开发环境评估的方法生态旅游开发环境评估的方法包括:客观评价法、专家评估法、综合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

在环境评估中需要确定评估目标、选择评估指标、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出环境管理建议。

评估结果需要公示,并严格落实环境管理措施,确保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

第三章:生态旅游规划3.1 生态旅游规划概述生态旅游规划是指在全面了解区域自然环境、政策法规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制定可行的旅游开发规划,满足旅游客户的需求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以推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2 生态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要点生态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景区的选址和规划布局、景区的开发措施和投资预算、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等。

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重视区域的生态文明和文化保护。

第五章、旅游人口、容量及市场定位

第五章、旅游人口、容量及市场定位

第五章、旅游⼈⼝、容量及市场定位⼀、游⼈容量计算(⼀)、⽣态容量测算⽣态容量是在景区⽣态环境质量得以正常维持⽽不致退化的情况下所允许的最⼤旅游活动量。

其测算依据是规划⽤地的功能和本底性质。

从⽯⽵⼭风景名胜区的实际出发,确定其各类⽤地的⽣态容量和总⽣态容量(表 5.1)。

根据总⽣态容量测算的游⼈⽣态容量为375.5万⼈次/年。

表5.1 景区⽣态容量测算结果说明:⽯⽵⼭全年均适合开展旅游活动,考虑到⼤⾬、台风、意外事故等不可控制的因素,每年按200天计算⽣态容量。

(⼆)、游⼈容量测算游⼈容量是在景区⽣态容量的范围内,考虑游客⼼理承受能⼒和功能技术标准⽽允许的最多游客数量。

其测算⽅法有线路法、⾯积法和卡⼝法。

从⽯⽵⼭景区实际出发,主要采⽤线路法和⾯积法来测算,在确定各景区计算指标的基础上,测算整个景区内各旅游景区的游⼈容量为196万⼈次/年,结果如表5.2。

从表中看出,景区的⽇容量⼩于景区的⽣态容量,所以可以⽤这个容量作为控制景区游客⼈数的容量。

表5.2 景区游⼈容量测算结果说明:⽯⽵⼭全年均适合开展旅游活动,考虑到⼤⾬、台风、意外事故等不可控制的因素,每年按200天计算年游客容量。

⼆、客源市场预测与分析⽯⽵⼭风景名胜区作为福清市的主打景区、⼤福州旅游圈的南部发展龙头,它的开发已经对游客产⽣相当⼤的吸引⼒,有较好的景区开发经验,曾被评为“福建⼗佳省级风景名胜区”。

⽬前,⽯⽵⼭风景名胜区的客源市场还主要来⾃周边县市,仅在周边市场具有较⾼的知名度。

⽽随着福清市和⼤福州都市旅游圈的发展,⽯⽵⼭风景名胜区本⾝开发的深⼊,⽯⽵⼭风景名胜区游客量的增长将表现为:景区深度开发后会经历⼀个较短的⾼速增长期,随后增长率逐渐下降,游客量的增长趋于平缓。

对⽯⽵⼭风景名胜区的游客进⾏低、中、⾼三个⽅案预测:1、低⽅案到2006年末,⽯⽵⼭风景名胜区总游客量约55.7万⼈次,此前各年年平均增长率为3%;到2010年年末,⽯⽵⼭风景名胜区总游客量为67.8万⼈次,此前各年年平均增长率约为4%;2020年左右,⽯⽵⼭风景名胜区总游客量为91.1万⼈次,年平均增长率约为3%。

西安秦岭自然风景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

西安秦岭自然风景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

西安秦岭自然风景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生态旅游总体规划〔2000年—2020年〕西安市旅游事业管理局西安市林业局西安市方案委员会西北大学«规划»指导组:组长:李雪梅〔西安市旅游局局长)副组长:马乃喜〔西北大学教授〕袁治平〔西安市林业局副局长〕白湘霖〔西安市计委副主任〕«规划»编写组:主编:马乃喜编委:李雪梅袁治平白湘霖徐楠(西安市计委社会事业处副处长〕马小丽(西安市旅游局计财处副处长〕郝心华(西北大学副教授〕付休会(西安市林业局产业处副处长)薛刚(西安市旅游局计财处·硕士〕刘军民(西北大学、助教·硕士生)李景群(西北大学·硕士生)目录前言第一章西安市旅游业的开展 (6)一、西安市旅游业的开展 (6)二、西安市生态旅游业的兴起与开展趋向 (6)第二章西安秦岭自然景色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8)一、秦岭山地自然概略 (8)二、秦岭自然景色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与开发现状 (8)2.1 生态旅游资源概略 (8)2.2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9)三、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0)3.1 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10)3.2 制约生态旅游开展的主要要素 (11)第三章西安市旅游客源市场预测与环境容量 (12)一、旅游客源状况 (12)1.1 海外旅游者 (12)1.2 国际旅游者 (13)二、旅游客源市场开展趋向 (13)2.1 海外客源市场 (13)2.2 国际客源市场 (14)三、环境容量简析 (14)第四章生态旅游综合区划 (15)一、生态旅游综合区划的原那么 (15)1.1 突出中央特征与资源最正确组合原那么 (15)1.2 可继续开展原那么 (15)1.3 互补性原那么 (15)1.4 全体性原那么 (15)1.5 市场导向原那么 (15)二、生态旅游区的划分 (15)2.1 骊山古人文景观与森林生态旅游区 (16)2.2 辋川溶洞与王顺山森林生态旅游区 (16)2.3 终南山山崩奇观与佛教文明生态旅游区 (16)2.4 朱雀——太平森林生态旅游与疗养度假区 (17)2.5 楼观台道教文明与森林生态旅游区 (17)2.6 太白山自然生态迷信调查区 (18)第五章生态旅游开展总体规划与分区树立规划 (19)一、生态旅游开展总体规划 (19)1.1 生态旅游开展战略 (19)1.2 生态旅游总体开展方案 (19)二、分区树立规划与重点树立项目 (22)2.1 骊山分区树立规划 (22)2.2 辋川—王顺山分区树立规划 (23)2.3 终南山分区树立规划 (23)2.4 朱雀——太平分区树立规划 (23)2.5 楼观台分区树立规划 (23)2.6 太白山分区树立规划 (23)第六章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旅游路途、交通等规划 (24)一、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 (24)1.1 观光型 (24)1.2 度假型 (24)1.3 疗养型 (24)1.4 迷信调查型 (24)1.5 民俗风情与文明欣赏型 (24)二、西安秦岭自然景色区旅游路途规划 (24)三、交通规划 (25)3.1 2000年—2005年重点树立项目 (26)3.2 2006年—2020年重点树立项目 (26)四、通讯设备规划 (27)五、效劳设备规划 (27)5.1 效劳设备树立原那么 (27)5.2 效劳中心床位规划 (27)六、小商品规划 (28)6.1 旅游小商品的类型 (28)6.2 旅游小商品开发必需留意的效果 (29)第七章投资与效益评价 (30)一、投资预算 (30)二、效益简析 (30)第八章实施规划的保证条件 (32)一、生态维护简理 (32)二、环境容量管理 (32)三、行政管理 (32)四、企业管理 (32)五、实施规划的保证条件 (33)前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人类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回归自然〞成为旅游活动中的种新的追求;另一方面,维护生态环境责任感,使越来越多的游人将〝享用自然〞与〝维护自然〞结合起来,使旅游资源失掉可继续应用。

(完整)第五章《旅游法》

(完整)第五章《旅游法》

第五部分《旅游法》一、立法背景和框架(一)立法背景1982年国家旅游局曾着手起草旅游法。

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旅游法列入立法规划,1991年国务院有关部门起草出旅游法草案。

八届全国人大以来,社会上要求制定旅游法的呼声进一步提高。

十一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后,于2009年12月牵头组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等23个部门和有关专家成立旅游法起草组。

2012年年底,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旅游法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

草案二审稿充分吸收了初审中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建议,进一步完善。

2013年4月25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二)《旅游法》框架(1)规定国家发展旅游事业的根本宗旨和原则;(2)规定政府主管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职能;(3)规定各类旅游企业的行为准则; (4)规定对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5)规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原则; (6)规定国际旅游原则;(7)规定一系列行业管理制度; (8)规定法律责任.二、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发展原则(一)立法目的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

(二)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组织到境外的游览、度假、休闲等形式的旅游活动以及为旅游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经营活动。

(三)立法原则第一个就是采取综合立法的原则。

5-1第二个就是注重旅游者权益的保障原则.第三个是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原则。

第四个是加强对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

(四)《旅游法》基本原则1、国家保护原则.2、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3、倡导健康文明环保旅游方式的原则4、旅游业和旅游经营者的经营原则.三、《旅游法》的基本内容、主要法律制度及相关法律责任(一)基本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旅游者第三章旅游规划和促进第四章旅游经营第五章旅游服务合同第六章旅游安全第七章旅游监督管理第八章旅游纠纷处理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二)主要法律制度5-21、旅游综合管理制度(1)国务院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2)确立了地方政府统筹协调旅游业发展和管理的职能;(3)整合投诉受理机构、投诉部门间转办、处理结果告知的旅游投诉统一受理制度.2、旅游者权益保护制度3、旅游促进和公共服务制度(1)对各级政府安排资金提出要求,并明确了资金用途;(2)规定政府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规定有利于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扶持政策;(3)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4)政府无偿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景区、线路、交通、气象、住宿等必要的信息和咨询服务;(5)建立统一的旅游形象宣传推广;(6)鼓励和支持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和培训。

生态规划作业例子

生态规划作业例子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发展规划第一章旅游区概况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以下简称滇西北旅游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延伸部分,横断山纵谷地带,是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包括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域。

地跨东经98°~101°31′,北纬24°40′~29°16′之间。

北面分别与西藏和四川相连,西面与缅甸毗邻,东连楚雄州,南接保山、临沧和思茅地区。

全区总面积8.92万平方公里第二章旅游资源概况及特色 2一、旅游资源概况滇西北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品质优良,特色突出,是云南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拥有众多世界级、国家级高品位旅游资源,计有世界自然遗产1处(三江并流)、世界文化遗产1处(丽江古城)、世界记忆遗产1项(丽江东巴古籍),分别占全省的100%;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国家森林公园4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个,分别占全省总数的30%、60%、31%、15.4%、25%。

在全省具有代表性和良好市场潜力的优选景区景点15个,占全省总数的65.2%。

二、旅游资源特色自然景观神奇壮丽:滇西北旅游区独特的地质构造,构成了世界一流的地质地貌遗迹区,世界最著名的动植物模式标本产地,世界级物种基因库,容纳了除沙漠和海洋以外的所有风景,雄、险、秀、奇、幽、奥等各类景观齐备。

“三江并流”世界奇观、雪峰冰川气势磅礴,大江峡谷雄伟深邃,森林草甸风光迷人,高原湖泊妩媚秀丽,丹霞泉华光彩照人,野生动植物珍稀名贵。

历史文化丰富深邃:滇西北旅游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大理名邦曾经是“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丽江古城和丽江东巴古籍是走向世界的文化遗产和记忆遗产,“茶马古道”和“西南丝绸古道”承载着弥足珍贵的“古道文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五章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五章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ppt课件
[答案] (1)自然旅游资源 科学价值 经济价值 美 学价值
(2)总量增加,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 客源地距离,生态观念
(3)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旅游的类型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生态旅游可分为森林旅游、 草原旅游、沙漠旅游、荒漠旅游、海洋旅游、湖泊旅游、 湿地旅游等,但并非一切进入自然生态系统的旅游都属于 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的最大特点是“保护旅游对象”,也就 是要保护生态环境。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2
thank
you!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3
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
传统旅游
生态旅游
利润最大化,享乐为 适宜的利润,以自然为基础
目标
基础
的享受
基础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 体会自然与原生文化的互动, 设施 一应俱全的娱乐设施 不要求基础设施的完备
传统旅游
生态旅游
服务 方面
标准化,程序化
个体化,特色化
受益 者
开发商和游客
开发商、游客、当地社区和 居民
一、旅游环境问题 1.图示法理解旅游者合理行为的意义
2.图示法理解旅游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二、生态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1)要选择有意义的区域开展旅游。有价值的自然区域 包括特殊生物学、生态价值或人文价值的区域。 (2)要有利于旅游区的保护,这是其出发点和归宿点。 (3)要有利于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的发展,使 当地人民增加收入及就业机会。 (4)要有利于提高广大公众的科学文化知识。生态旅游 必须把环境教育放在首位,要创造一切条件对旅游者进行 教育,通过旅游、观光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 化知识。
二、做个生态旅游者 1.生态旅游 (1)定义: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 当地人民生活 双重责任 的旅游活动。 (2)特点:认识自然、保护 生态环境 。 (3)功能: 观光 、度假、休闲、科考、 探险和科普教育等。 2.生态旅游的产生 是人类认识自然、重新审视自我行为 的必然结果,是经济 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包括:
道路——考虑保护环境和游客的旅游效益,宜建小道、栈道、马帮道 房屋——尽量少建、小建,且风格应与当地文化和环境协调;建材尽
量就地选取,尽量少用或不用工业用漆 水电——水源就地取用,电能尽量因地制宜搞小型水电站 通信——通信管线尽量埋于地下,掩于树丛中,避免视觉污染 卫生——废弃物注意分类收集,及时运到一个地方集中处理,杜绝就
生态农场 生态果园 生态菜地 生态鱼塘 工艺小作坊
16
3、生态旅游容量标准的制定
生态旅游规划的核心是保护大自然、保护地方文化。保护大自然的 核心又是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自然环境的原始风貌, 而维护、控制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就是确定生态旅游合理容量。
第五章 生态旅游规划
1
第一节 生态旅游规划概述
一、生态旅游规划的含义
指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将旅游发展目标、旅游开 发项目和产品、旅游活动和路线纳入生态旅游这一总体理念 中,并在空间上进行合理布局,目的在于推动生态旅游地环 境、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所进行的规划设计。
2
二、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
保护优先原则:将环境保护置于优先地位。 容量限制原则:控制游客规模和旅游建设规模(游客限量、旅游区
内无建筑或少建筑,即使建筑也要小规模而且尽量与环境相协调一致)。
分区规划原则:在自然保护区实施同心圆式的规划(旅游活动区
只能在核心区外围的非重点保护地带内)。
环境管理原则:实施严格的环境管理和监控(监测与控制生态旅
居民住宅区
功能区特点与用途
为旅游者游览的景观区域,由特色群落、古树名木、自然山 水组成,是公园开展各种旅游项目的主要部分
开展野营、露宿、野餐等活动用地,多为森林茂密、较为平 坦的地面,坡度一般在10C以下
选择地形较封闭、远离游览区、野营地和娱乐区,适宜野生 动物繁殖的地段开辟狩猎区
在一些占地面积较大的森林公园内可开辟服务于森林旅游需 要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工业的用地区域
风光旅游 度假旅游 科学考察旅游 科学普及旅游 观鸟旅游
探险旅游 乡村旅游 村寨旅游 野营和行车旅游 民族风情旅游
13
2、 生态旅游设施及基础设施的限制性规划设计
(1)生态旅游基本设施的规划设计
——这是保证旅游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在生态旅游区内 建设交通、住宿、餐饮、信息中心等生态旅游设施时,必须科学规划、 严格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对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家具和装饰等 都应与周围环境和地方文化相协调。
4
(1)自然保护区三区功能的生态旅游规划模式
按照自然保护区的圈层功能结构规划——
保护区
研究站 核心区
缓冲区 实验区
将核心区限定为绝对保护区,禁 止建设任何旅游设施。
在缓冲区,划定主要景观游览地, 向游客提供优良的自然环境和资源, 实行定点、定向游览活动。
在实验区,可设计一些比较集中的 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但应尽量限 制其对环境的影响。
游活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法律保护原则:对重要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制定法律法规(有
法可依,依法处理)。
3
三、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模式
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是生态旅游发展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 段,是达到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目的的重要途径。
主要是功能规划设计模式,包括: 自然保护区三区功能规划模式 观光农业旅游规划地域模式 森林公园功能分区规划模式
*可采摘的直销果园 *乡村工艺作坊 *乡村集市
*营造游客能深入 其中的乡村生活 空间,参加体验 并实现精神交流
*井冈山的农民客栈、 公社食堂
*让游客充分体验 劳动过程,并以 亲切的交易方式 回报乡村经济
*东菀年丰的动手果 园
*木兰川的“吱吱”
土布坊
7
(3)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模式
功能区名称
森 游览区 林 公 野营区 园 旅 狩猎区 游 功 旅游商品生产区 能 规 生态保护区 划 生产经营区 设 计 接待服务区 模 式 行政管理区
5
理想自然保护区旅游功能规划设计模式示意图
6
分区
观 光 观赏区 农 业 旅 游 功 示范区 能 规 划 设 休闲区 计 模 式
产品区
(2)观光农业旅游规划设计的地域模式
所当规划面 积 50%—60%
15%—25%
构成系统
*观赏型农田带、瓜 果园 *珍稀动物饲养场 *花卉苗圃 *农业科技示范 *生态农业示范 *科普示范(配研修 所)
地掩埋;建生态厕所(如九寨沟及国外流行的免水冲厕所)
14
(2)环境教育特殊设施的规划设计
为使游客在生态旅游活动中提高环境意识,生态旅游区需要设 计一些特殊教育设施。
游客服务中心 标牌系统 展览馆 陈列馆 影视厅
必需设施 根据需要
15
(3)一些娱乐生产部门的规划设计
为了展示当地的传统资源特 色,并使游客从获得愉悦体验, 一般在生态旅游区还设一些生产 小部门让游客参与活动或购物。
功能导向
例注
*使游客身临其境,*珠海的蝴蝶公园 感受真切的田园 *随州的银杏公园 风光和自然生机 *木兰川的五彩田园
*以浓缩的典型农 业模型,传授系 统的农业及农业 生态知识,得到 教益
*东菀年丰山庄的桑 基鱼塘 *苏州的农林大世界 *日本高效精细农业 *以色列节水农业
10%—15% 5%—10%
*农村居所 *乡村活动场所
五、生态旅游规划的内容
生态旅游产业规划是一个由多项内容构成的系统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9大方面:
(一)生态旅游业的性质与开发战略 (二)生态旅游活动范围及面积的圈定 (三)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条件评价 (四)生态旅游活动项目及特色规划设计 (五)对生态旅游设施及基础设施作出限制性规划 (六)生态旅游容量标准的制定 (七)生态旅游营销方案的制定 (八)导游培训规划 (九)生态旅游区的居民安排和规划
主要用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公园环境生态平衡
用于从事木材生产、加工等非旅游业的各种林业产业发展用 地
用于相对集中建设住宿、购物、娱乐、医疗等接待服务项目 及其配套设施
行政管理用地
用于建造职工住宅
8
四、生态旅游规划设计的程序
立项与调查阶段:
论证
9
评价与 规划阶段
评价
规划
10
实施与管理阶段:11121、 生态旅游活动项目及特色规划设计
生态旅游项目及特色规划设计是制定生态旅游规划的中心环节, 也是衡量规划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生态旅游活动项目设计必须根据规划区域内的资源特色及开发条 件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专题旅游活动项目,以吸引游客,提高生态旅游 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生态旅游活动项目设计类型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