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学校学生购火车票使用优惠卡的通知
火车学生票使用规则

火车学生票使用规则
1、在暑假6月1日至9月30日或者寒假12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内才会有学生票【疫情期间可能会延长】。
2、每学年购买学生票的次数(单程)最多只有4次,超过4次只能购买全价票,未用完次数不会累计到下一学年使用。
3、学生票优惠乘车区间需要在学校与家庭居住地之间。
4、学生票仅限于动车组列车的二等座、普通旅客列车的硬座。
5、每学年都需要进行一次资质核验才能使用学生票进站乘车。
6、没有学生火车票优惠卡,或者不能识别的,又或者是跟学生证记载不相同的,不可以购买学生票。
7、母亲或者父亲任意一方所住地和学校所在地在同一个城市的不可以购买学生票。
8、在复学、退学、休学、转学阶段的学生不可以购买学生票。
9、学生证购票乘车区间已经改了,但没加盖学校印章的不可以购买学生票。
10、在一定时间段内学生证没完成学校注册的不可以购买学生票。
火车学生票优惠规则

火车学生票优惠规则
火车学生票优惠规则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
1. 享受优惠的对象
持有有效学生证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中学、小学学生和在职研究生、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均可购买学生票。
购买国内火车学生票,需持有效学生证和身份证明。
购买国际列车学生票,还需持有效的出入境证件。
2. 优惠折扣比例
购买国内火车学生票,享受全价票的75%折扣优惠。
购买国际列车学生票,可享受10%的折扣优惠。
3. 购票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火车站售票窗口、12306网站或手机客户端购买学生票。
购票时需要出示有效的学生证和身份证明。
4. 限制条件
学生票只适用于学生个人乘坐,不得转让他人或用于商业用途。
同时,学生票的使用范围和具体优惠政策可能会根据铁路部门的规定而有所不同。
总之,火车学生票是为了方便学生出行而设立的优惠政策,但学生需要注意购票
规定和限制条件,以免违规使用。
关于高校学生统一订购乘火车使用优惠卡的通知

关于高校学生统一订购乘火车使用优惠卡的通知
各学院、系:
根据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学生购火车票使用优惠卡的通知》(粤教后勤[2003]7号文件精神,决定对学生往返家庭与学校区间乘坐火车时(只限寒、暑假使用),实行凭附有火车票优惠卡的学生证购票办法,现将有关办理事宜通知如下。
一、学生优惠卡是由教育部、铁道部监制。
优惠卡为“非接触式可
读写集成电路芯片”标签,运用先进技术对其内部进行信息存储并加密,采用纸封装特制,粘贴在学生证上使用。
二、凡2013级(石牌、大学城)校区的新生符合条件的需如实填
报,要求落实到人。
统计单位学生人数后,经院、系核实批准(单位盖公章)后,予以办理。
每位学生按文件规定收取本人制作工本费7 元整(见附表)。
三、由于订卡计划每年只能申办一次,请每位有需求的学生慎重考
虑购买。
四、其他年级的学生,如有错过以往订购或已经持有卡但发现已损
坏的火车优惠卡,可连同本次新生一起补报办理。
五、请各学院、系负责2013级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可指派一人)
在10月28日前,把已统计好的人数表格和应交收款报送本校区教务办,以便集中办理,多谢合作。
六、办理地点:
一、石牌校区行政楼二楼207室钟老师8521 2116
二、大学城校区行政楼三楼A 306室蓝老师3931 0193
教务处
2013年10月18日
2013级学生统一订购火车票优惠卡登记表
订卡单位:
教务处
2013年10月18日。
12306购买学生票最新规定

12306购买学生票最新规定购买学生票的规定介绍:一、发售火车票学生票的基本条件:1、在普通高等学校(含经批准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高等学校),军事院校,中、小学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就读,没有工资收入的学生、研究生,家庭居住地和学校不在同一城市,自费回家或返校时,高等学校(为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统一考试录取入学、有教育部批准的学历教育资格的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指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有实施学历教育资格的公办、民办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凭附有火车票学生优惠卡的学生证,中学、小学生凭书面证明(证明须注明该学生家庭居住地,父母双方均不在学校所在地),每年在寒假(12月1日~3月31日)、暑假(6月1日~9月30日)期间可购买4次院校与家庭之间所在地车站的学生票。
2、普通大专院校,中、小学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是指符合政府教育部门所规定的年限、学期和课程等制度并经相应级别的教育机关注册的院校,不包括各类职工大学、电视大学、业余广播大学、函授学校。
“正规院校”是指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统一考试录取入学、有教育部批准的学历教育资格的学校,可发售学生票的民办大学是指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有学历教育资格的民办大学。
3、新生入学凭院校的录取通知书(需原件方有效),可买一次学生票;应届毕业生从院校回家,凭院校的书面证明可买一次学生票(不得凭派遣证)。
对凭证明购买学生票的,应在证明上加盖站名戳。
4、学生放假回家后,院校迁移或调整,也可凭学校证明和学生减价优待证,购买从家庭所在地到新院校所在地的学生票。
5、华侨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按照上述规定同样办理。
回家时发售至边境车站,不回家而去境内其他地方旅游观光或探亲访友时,一年可发售4次学生票,由学校所在地车站和返程站售票时各加盖一次站名戳以记录售票次数。
二、火车票学生票规定以下情况不能发售火车票学生票:1、学校所在地有学生的父或母其中一方时。
2、学生因休学、复学、转学、退学时。
做好学生火车优惠卡办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3级学生火车票优惠卡办理工作的通知
各系学工办:
为了维护铁路售票秩序,保护广大学生和国家的利益,打击制造和贩卖假学生证的违法行为,国家教育部、铁道部确定使用学生购票优惠卡购买优惠火车票。
为做好2013级学生火车票优惠卡的办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系辅导员统计好符合火车票优惠卡办理条件的2013级学生数据并做好审核工作,于2013年10月25日之前将《2013级学生申请火车票优惠卡情况登记表及汇总表》电子版发送到学生处尤析锦处,QQ:269169585,联系电话:86680072。
二、对于家庭所在地与本校不在同一处且须乘火车回家的学生才能申请办理优惠卡,家在不通火车的地区的学生(温州瓯海、龙湾、鹿城、文成、泰顺、洞头),不予办理优惠卡,请务必仔细审核。
三、学生处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向指定单位购买,并将学生信息统一交教务处导入学信网,学信网数据与铁道部相通,且一年只能导入一次。
因此逾期将不再办理新生火车优惠卡。
请各系务必通知到位,一次性做好统计审核工作。
四、各系发放时须通知班长收齐本班级火车票优惠卡学生的学生证,要求班长清点火车票优惠卡的数量,并现场粘贴在学生证指定位置上,同时发放使用说明,每位学生一份。
学生没有按要求当场粘贴火车票优惠卡或未按使用说明使用,造成损坏的,不予补办。
具体发放时间请等待后续通知。
五、火车票优惠卡只能在寒暑假期间使用,且每位学生每学年限额4次,购票时由火车站售票人员划减。
附件:2013级学生申请火车票优惠卡情况登记表及汇总表
学生处
2013年10月17日。
关于高校购买火车票优惠卡的请示

关于高校购买火车票优惠卡的请示尊敬的领导:我是某高校的XXX,今天很荣幸向您请示一个关于高校购买火车票优惠卡的问题。
我将在此信中详细阐述该问题,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和支持。
作为一所位于XX省的高校,我们的学生和教师们经常需要长途出行,尤其是参加学术会议、考察调研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然而,他们在购买火车票时往往面临预订困难、车票紧张和价格上涨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高校成员的出行便利性和舒适度,我们考虑购买火车票优惠卡,以获得更多的优惠。
首先,购买火车票优惠卡将为高校成员提供更多的购票途径和优先购票权。
目前,我们的学生和教师们在选择购买车票时,主要依赖线下售票窗口和在线购票平台。
然而,由于售票窗口人员有限,往往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候;而在线购票平台则可能面临网络拥堵和服务器崩溃的情况。
如果我们能够购买火车票优惠卡,就能够享受到优先购票的权益,快速便捷地购买到所需的车票,避免了等候和挤压等不便之处。
其次,购买火车票优惠卡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如今,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升级和运输成本的不断增加,火车票价格也水涨船高。
作为高校的学生和教师,他们的经济能力普遍较弱,购买火车票的费用会占据他们收入的一大部分。
因此,拥有一张火车票优惠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购票费用,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提高他们参与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最后,购买火车票优惠卡还可以增强高校品牌形象和学校文化。
火车票优惠卡不仅仅是一张普通的购票工具,它背后代表着高校对学生和教师的关心和关爱。
当高校成员使用火车票优惠卡时,他们会感受到高校的温暖和关怀,从而更加珍惜和爱护学校,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凝心力。
综上所述,购买火车票优惠卡对高校成员的出行便利性、经济效益以及校园文化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我们希望能获得您的支持,并正式向相关部门递交申请,争取购买火车票优惠卡的机会。
同时,我们也希望得到您的指导,为购买火车票优惠卡提供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
相信在您的亲自关心和支持下,该项工作一定能够顺利推进,并最终使高校成员享受到更多的出行优惠和便利。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学生购火车票使用优惠卡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学生购火车票使用优惠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3.01.03•【文号】教学厅[2003]1号•【施行日期】2003.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学生购火车票使用优惠卡的通知(教学厅[200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各铁路局: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部门对家庭和就读学校不在同一地点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回家往返乘坐火车实行硬座半价票优惠,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学生的关怀,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拥护。
但是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项优惠政策,伪造、贩卖、兜售假学生证购票的行为猖獗,这不仅干扰了铁路运营管理秩序,给国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也损害了广大学生的利益。
为打击不法分子的造假行为,遏止社会不良风气,保护国家和广大学生的利益,决定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经批准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高等学校,以下统称高等学校)学生往返家庭与学校区间乘坐火车时,实行凭附有火车票学生优惠卡的学生证购票办法。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火车票学生优惠卡(以下简称“优惠卡”)由教育部、铁道部监制。
优惠卡为“非接触式可读写集成电路芯片”标签,运用先进技术对其内部进行信息存储并加密,采用纸封装特制,粘贴在学生证上使用。
学生证仍由学校自行印制。
按铁路部门规定,胸买学生火车票的学生证须附印有“减价优待证”字样的另页,从2003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各高等学校使用的学生证须按此规范。
二、优惠卡的使用和管理1、学校发放优惠卡条件是:学生就读的学校有实施学历教育资格;学生家庭和学校不在同一地,可乘火车回家或返校;学生没有工资收入。
2、学校应在学生证中乘车栏目内如实填写学生乘车区间,证内乘车区间不填写或不具有乘车优惠条件的无效。
学生的父母不在同一地时,由学生选择其中一地填写在乘车区间栏内。
乘车优惠卡使用说明

乘车优惠卡使用说明各位辅导员:临近放假,不少学生需要对乘车优惠卡进行“充值”或修改乘车区间。
在工作中发现,很多同学对乘车优惠卡的使用不了解,现进行相关说明,望大家在班上进行宣传说明。
1、乘车优惠卡用于学生往返于学校与家庭之间。
每年可以优惠购买4张火车票。
四年制本科生共16次,三年制研究生共12次,两年制研究生共8次。
2、当可购票次数为0时优惠卡必须“充值”才能继续使用。
无论卡中是否有剩余乘车次数,每充值一次,可购票次数都变为4次。
即购票次数不是在原有购票次数上累计,而是对原有购票次数的覆盖。
因此,当购票次数不为0时,请大家慎重考虑是否“充值”。
建议:可购票次数为2、3、4时不“充值”;可购票次数为1时,可以先行购票,再来“充值”,以免造成优惠次数的浪费。
即使购买新的优惠卡,也不是每一张优惠卡都可以购买16次的,因为要录入学制及目前学年信息。
(必须录入信息含: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入学时间、学制、目前学年)3、关于乘车区间,目前起点站,即或武汉或武昌或汉口,无法修改。
关于家庭住址,以学生证上学工部或研工部盖章处为准。
若因家庭地址变更,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可以修改乘车区间。
步骤为:①辅导员处开具证明②法学院学办(文治616)或研工办(文治515)盖章③学工部学生管理办公室(文潭楼210)或研究生管理办公室文添楼104办理、盖章④法学院“学生证购票防伪识别器”管理员处(文治308)修改4、学院仅能对完好无损的乘车优惠卡进行“充值”或乘车区间的修改,若优惠卡损失,请去学生管理办公室购买新的优惠卡。
本科生前往文潭210,研究生前往研究生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文添楼104。
顺祝新年快乐,工作顺利,合家幸福!法学院“学生证购票防伪识别器”管理员郝新春2014年1月2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校学生购火车票使用优惠卡的通知
各学院、系:
根据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学生购火车票使用优惠卡的通知》(粤教后勤[2003] 7号)文件精神,决定对学生往返家庭与学校区间乘坐火车时(只限寒、暑假使用),实行凭附有火车票优惠卡的学生证购票办法,现将有关办理事宜通知如下。
一、 学生优惠卡由教育部、铁道部监制。
优惠卡为“非接触
式可读写集成电路芯片”标签,运用先进技术对其内部
进行信息存储并加密,采用纸封装特制,粘贴在学生证
上使用。
二、凡2011级新生符合条件如实填报,要求落实到人,经院、
系核实批准(盖章)后,予以办理。
每位学生按文件规定收
取制做工本费7元整(见附表)。
三、请各学院、系负责2011级学生工作辅导员(可指派一人)
在10月15日前把统计人数表和应交款上报教务科,以便集
体办理,多谢合作。
教务处
2011.10.9
2011级学生统一购火车票优惠卡登记表
订购单位:
学生姓名学生家庭住址7元学生姓名学生家庭住址7元
(此表可复制)教务处
20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