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黏剂与涂料参考文献
第一章 胶黏剂及涂料

粘接:是借助胶粘剂通过表面作用将材料连接起来的一 种方法。 粘附:两个表面依靠化学力、物理力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力 结合在一起的状态(王恺,1999.英汉木材工业辞典. P4) Adhesion: The state in which two surface are held together by chemical or physicalforce or both, with the aid of an adhesive. 粘附/adhesion≠吸附/adherence 吸附/adherence: The state in which two surface are held together by interfacial force. Note—adherence can be achieved with or without the use of an adhesives. 用作胶粘剂的物质通常可分为:天然高分子物质和合成高分 子物质
预计2010年我国合成胶黏剂的需求量将达到 480万-500万吨。2004年中国大陆胶黏剂产量 总计379万吨 。
随着我国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的飞快发展,纳米材 料等新材料、新技术在胶黏剂工业中得到应用,今后 胶黏剂的性能将更加优异,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
1.4 胶黏剂组成
胶黏剂通常是由基料、固化剂、促进剂、填料、 增韧剂、稀释剂、偶联剂、稳定剂,防老剂、 增粘剂、增稠剂等配合而成。 基料又称粘料,是胶黏剂的主要成分。有天然 聚合物、合成聚合物及无机物三大类。
涂料与胶粘剂简介

1981.9 • 5. 姜英涛编著,涂料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 6. 李兰亭 编,胶粘剂与涂料,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2 • 7. 徐秉恺等编著,涂料使用手册,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应化及材料本科专业选修课
应化及材料本科专业选修课
课程基本情况
• 选修 • 32学时 • 2学分 • 考核方式:考试或课程论文 • 授课方式:讲述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应化及材料本科专业选修课
◆参考书目
• 1. 涂料工艺编委会编,涂料工艺.(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19.12
• 2. 倪玉德主编,涂料制造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材料科学与工 程出版中心,2019
•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掌握各种常用胶粘剂的合成原理,合 成工艺及影响胶粘剂质量的因素,掌握各种涂料性质、组 成及其应用技术,并能针对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 方法。同时也为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的技术与科研工作打 下必要的基础。
应化及材料本科专业选修课
• 胶粘剂和涂料是两种密不可分的材 料.从实质上讲,涂料本身就是一种对 单一被粘物进行黏结的胶粘剂,除黏结 作用(附着力)以外,其主要功能是对 被涂敷的物体起装饰和保护作用;而通 常所说的胶粘剂则应用于将两个被粘物 连接起来,其主要功能在于粘结.
和装饰作用。 • 保护包括耐磨、耐腐蚀、防潮、防氧化、
防锈蚀等方面;装饰包括对被涂物体表面 增加色彩、光泽以及各种图案花纹。
应化及材料本科专业选修课
• 胶粘剂的主要目的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同 质或异质的材料连接在一起,固化后具有足 够强度的物质。除了彩色或印花、印字胶粘 带或胶粘膜有装饰要求或效果以外,一般的 胶粘剂没有装饰的要求,也没有耐磨的要求。
粘胶剂与涂料绪论

• 从产品成本分析:用量10%左右的胶粘剂直接成本约占总成 本的20%左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皮革
其它
建筑 胶粘剂在不同应用领域所占比例示
意图
主要分布领域: ➢ 包装; ➢ 皮革; ➢ 建筑; ➢ 木材工业等。
胶粘剂的分类
按胶粘剂的固化方式分:
(1) 热固型:如脲醛树脂、酚醛树脂等
(2)热熔型:如棒状、粒状与带状的乙烯-醋酸乙烯热 熔胶。
(3)水基蒸发型、溶剂挥发型:如聚乙烯醇水溶液和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乳液型胶粘剂;氯丁橡胶胶粘剂。
(4)化学反应型:如α-氰基丙烯酸酯瞬干胶、丙烯酸 双酯厌氧胶和酚醛-丁腈胶等。
一定形状,且在常温下保持其形状不变的材料,习惯上也包括塑料的半成
品(如压塑粉等)
高
橡胶 是指常温下处于高弹态的高分子材料,又称高弹体。可分为天
分
然橡胶、合成橡胶
子
材
纤维 是指长/径比非常大,具有一维各向异性和一定柔韧性的纤细
料
材料。可分为天然纤维、化学纤维
胶粘剂
涂料 是一类呈流动状态,能在物体表面扩展形成薄层,并随时间延
➢ 秦永剑,硕士,实验师,课程实验辅导人。 ➢ 主要从事从事天然产物化学加工与利用方面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
授课内容(2学时)
❖ 胶粘剂与木材工业 ❖ 胶粘剂术语及胶粘剂组成与分类 ❖ 胶粘剂发展简史 ❖ 胶接优缺点 ❖ 课程知识体系 ❖ 涂料
胶粘剂与木材工业
木材与人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民居
• 从发展历史分析:胶粘剂从来就是行业发展里程碑和分水岭, 新型胶粘剂的出现总能引发行业变革与进步;
胶粘剂与涂料

三、溶剂
酮类溶剂(如,丙酮,环己酮)
对合成树脂溶解力强,几乎溶解所有的合成树脂。 丙酮:沸点56℃,闪点-16.5℃;清洗涂饰工具。 环己酮:沸点150-158℃,闪点47℃;常与醋酸丁酯配合使用。
醇类溶剂(如,乙醇,丁醇)
乙醇:沸点78.3℃,闪点14℃;对一般树脂溶解力很差, 能很好溶解虫胶。 能与水、蓖麻油完全互溶。 丁醇:沸点108℃,闪点28℃。 醇酸涂料的稀释剂,硝基涂料的助溶剂。
(二)染料
3,碱性染料:分子结构中带碱性基团。
在水溶液中能解离生成阳离子色素的染料,故划归为阳 离子染料类。碱性染料色彩鲜艳,分散度高,染色力强,适 合于木材深度染色。耐光色牢度差。可用于木材与涂层的着 色。
4,分散性染料:不溶于水,可以借助表面活性剂分散在
水中。能溶解于丙酮、乙醇等。用于木材透明装饰调配着色 剂。
第二篇 涂料 胶粘剂与涂料
涂饰实例
什么是涂料?涂料=油漆?
涂料:涂于物体表面能形成具有保护、装饰或特 殊性能(如绝缘、防腐、标志等)的固态涂膜的一 类液体或固体材料之总称。
特征:涂饰过程中呈流动状态,可在物体表面扩 展形成薄层;随时间延续与加热及供给其他能量, 可在被涂饰面牢固粘附固化;形成具有特定性能的 连续皮膜。
一般很少使用一种成膜物质,常常是多种复合, 提高性能。
第一节 涂料的组成
二、着色物质
作为涂料的组成部分,调制着色剂,填孔 剂,腻子等着色材料 主要是颜料和染料。 颜料:是能够赋予涂料以颜色(色彩和装饰性) 及其他功能,不溶于分散介质、物理和化学性能基本 上不发生变化的微细粒状物。 染料:是能够使纤维或其他物质牢固着色的有机 物质,一般可以溶解于水或其他溶剂。
滑石粉
胶黏剂及涂料综述

胶黏剂及涂料综述生化研16 秦明星2160420103第一部分胶黏剂1. 概述人们使用胶黏剂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2000多年的秦朝人们就以糯米浆与石灰制成的灰浆用作长城基石的胶黏剂。
古埃及人从金合欢树中提取阿拉伯胶,从鸟蛋、动物骨骼中提取骨胶,从松树中收集松脂制成胶黏剂,还用白土与骨胶混合,再加上颜料,用于棺木的密封及涂饰。
早期的胶黏剂以天然物为主,且大多数是水溶性的。
但是20世纪以来,由于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天然胶黏剂无论在产量还是在品种上都不能满足需要,因而促使合成胶黏剂的不断发展。
最早使用的合成胶黏剂是酚醛树脂。
1909年美国科学家Bakeland经过大量的研究,使酚醛树脂实现了工业化,起始主要用于胶合板的制造。
高分子材料的出现和发展为胶黏剂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如脲醛树脂、丁腈橡胶、聚氨酯、环氧树脂、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树脂等高分子材料,为适应各个时期的需要,应运而生,并且反过来又促进了胶黏剂的发展。
1.1 胶黏剂的定义和分类胶黏剂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黏合作用将被粘物结合在一起的物质。
胶黏剂发展到今天,品种和产量都非常多,国外有2000多个牌号,国内也有2500个以上牌号。
20世纪初,由于各类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的研制成功,特别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聚合物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不饱和树脂、环氧树脂、氯丁橡胶等的投产和商品化,促使了近代胶黏剂和胶黏技术的迅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胶黏剂与胶接技术进展显著,新的性能优异的胶黏剂不断出现,且由于独特的胶黏技术,使其具有非凡的多功能,能够实现多重目的。
因此,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胶黏剂的分类方法很多,尚不统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按化学成分分类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它将胶黏剂分为有机胶黏剂和无机胶粘剂。
有机胶粘剂又分为合成胶粘剂和天然胶粘剂。
合成胶黏剂有树脂型、橡胶型、复合型等;天然胶黏剂有动物、植物、矿物、天然橡胶等。
无机胶黏剂按化学组分有磷酸盐、硅酸盐、硫酸盐、硼酸盐等多种。
胶粘剂与涂料之一绪论

1.2 全球人造板状况
人造板工业是高效利用森林资源的重要产业,是
保护生态环境资源、推进森林持续利用和发展的
重要战略手段。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
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生活需求偏好来看,人造板工
业仍将长期居于加工业中的新兴和朝阳产业地位。
0.2 全球人造板状况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人造板产量以年均7%的速度持续增 长,2007年产量超过2.8亿立方米。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 响,2008年人造板产量下挫6.36%,但随着新兴经济体、 特别是金砖四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逆市强劲发展,人 造板工业在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强劲拉动下,2009年全球
1.3 中国人造板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由于内需增加,近五年我国人造板出口量占全球人造板贸易总量的比 例,在2007年出现27.81%的峰值后有所下降,而出口额占全球比例则 持续上升,从2005年的8.88%提高到2009年的14.69%。由于中国进口 的人造板中价格偏低的刨花板居多,而出口的人造板以价格较高的胶 合板和纤维板为主,加之近两年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因此在出口 量略有下降的情况下,中国人造板出口额占全球总出口额比例仍保持 小幅上升。2009年全国出口人造板851.23万立方米,出口额36.27亿 美元,平均单价426.1 立方米,高于进口平均单价130多美元。五年 来,我国累计出口人造板5043.25万立方米(约占生产总量的10%),是 进口总量的2.77倍,出口额198.35亿美元,是进口总额的3.52倍。
1.3 中国人造板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中国人造板工业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下,经历了从引 进、消化吸收,到颠覆传统工艺、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 上世纪七十年代引进的意大利杨树品种和我国自行研制的
无卡轴旋切机,以及国内农村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为我国
涂料与胶粘剂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涂料与胶粘剂》课程是高分子材料与科学工程专业工作技能层面选修课之一,分为涂料与胶粘剂两部分。
主要讲解涂料成膜的基本原理,涂料的基本成分及其作用,涂膜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各种常见的涂料的生产制备技术及其应用;胶粘剂的粘结基础及其影响因素,粘结性能检测,分类与配方设计,常见胶粘剂种类及其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涂料及胶粘剂的基础知识,熟悉各种常见涂料和胶粘剂的品种,配方组成与制备方法,性能特点与应用,了解影响涂膜性能及粘接性能的因素,掌握配方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思路,并能针对使用中出现的一般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2.设计思路:《涂料与胶粘剂》的授课主要以课堂讲述的形式为主,结合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科研小论文等形式进行学习。
理论内容主要分为两大模块:一个模块为涂料,主要讲解涂料的构成、制备、贮存、涂装、性能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常见的涂料的种类、生产技术、特点及其应用。
另一个模块为胶粘剂,主要讲解胶粘技术相关基本原理,胶粘剂的组成与分类;掌握配方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设计方法,常见胶粘剂的种类,生产技术与应用。
在授课过程中,对基本的、重要的知识内容深入展开,对易于理解的知识内容- 5 -以学生自学为主,对过于艰深或专业方向过窄的基本理论略讲。
强化知识体系与生产科研实践的联系,引入与理论内容紧密相关的生产、应用、科研“案例”和习题,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思维。
针对相关知识内容,适当介绍国内外相关的生产、应用情况、相关科研现状及科学前沿热点等,使学生真正将所学与现实的生产科研联系起来,并扩展其专业知识框架和科学视角。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工作技能层面选修课,是高分子材料设计与应用的重要方面。
丙烯酸类胶粘剂的研制【文献综述】

丙烯酸类胶粘剂的研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丙烯酸类胶粘剂的研制一、前言部分双丙酮丙烯酰胺是一种重要的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的乙烯基单体,其应用涉及到电子、印刷、采油、功能材料、精细化工、日用化工等领域。
该产品与胺类反应可以制得高档的专用环氧树脂固化剂,还可用于感光树脂及其添加剂,该产品与丙烯酰胺、丙烯酸和乙烯基一2一甲基咪唑共聚,可以得到性能极好的明胶替代品。
双丙酮丙烯酰胺的均聚物和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开发出多用途的树脂,目前添加双丙酮丙烯酰胺聚合物的发胶已成为欧美地区日化用品的主流,另外根据此特点还可以用于呼吸性和透气性漆膜、隐形眼镜、玻璃防雾剂、光学透镜和水溶性高分子介质、高吸水树脂等。
该技术是以丙酮和丙烯腈为原料,与浓硫酸反应生成5,6一二氢一6一羟基一4,4,6一三甲基一2一乙烯基一1,3(4H)一嗯嗪硫酸盐中间体,该中间体加入溶剂丙酮结晶、过滤,然后中间产物用氨水中和,并用有机溶剂甲苯萃取,蒸馏除去部分溶剂,经结晶、过滤,最后得产品双丙酮丙烯酰胺。
该项目解决了中间体硫酸盐的结晶提纯技术难题。
在本产品合成进程中,中央体的分离与提纯是影响收率的枢纽,经过大量的实验及筛选,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进一步中试供给了可靠的工艺参数。
在产品质量及反应收率等方面均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本工艺接纳丙酮为溶剂,分离效果好,纯度高,使中央产物收率提高至62%,高于现在国外文献报道程度(未见国内文献报道),且丙酮又为反应质料,易于回收利用,使产品总收率达到60%以上,跨越了文献目标(文献值54.5%)。
经检索该工艺属国内初创,综合手艺程度处于国内领先。
二、主题部分2O世纪6O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先后对水溶性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和应用,做了大量的研讨。
有关水溶性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和应用,共聚物组成和布局对其性能影响,以及交联反应机理等多有报道。
经由过程对单体的选用,份子量大小以及布局的控制,现已能出产出成膜性能与溶剂型热固性丙烯酸涂层树脂相当的水溶性丙烯酸涂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顾继友编著.胶接理论与胶接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美]K.L.密特,[法]A.皮兹编著,陈步宁,黎复华等译.粘接表面处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邹宽生主编.胶粘剂生产工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季佳主编.木材胶粘剂生产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5]刘安华编著.涂料技术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
[6]李和平主编.胶粘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
[7][美]爱德华M皮特里著.国外胶黏剂丛书——胶黏剂与密封胶工业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
[8]张在新主编.化工产品手册——胶黏剂(第四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
[9]李子东,李广宇,吉利,郝向杰编.胶黏剂助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
[10]唐星华,饶厚曾主编.胶黏剂生产技术问答.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
[11][美]阿方萨斯V波丘斯著.国外胶黏剂丛书——粘接与胶黏剂技术导论(原著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
[12][乌克兰]R A法西罗夫斯基V N凯斯特尔曼著.国外胶黏剂丛书——聚合物的粘接作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
[13]曹京宜等编著.涂装表面预处理技术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
[14]赵敏主编.胶黏剂毒性与安全实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
[15]冯素兰,张昱斐编著.环保涂料丛书——粉末涂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
[16]杨玉昆,吕凤亭主编.压敏胶制品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
[17]徐祖顺,易昌凤,肖卫东.实用粘接技术丛书——织物用胶黏剂及粘接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
[18]林宣益.乳胶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
[19]张向宇.胶黏剂分析与测试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
[20]李健民,杨冬梅,许俊编著.实用粘接技术问答.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
[21]陆荣,黎冬冬,赵中.涂料生产实用技术问答丛书——乳胶漆生产实用技术问答.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6
[22][英]H.瓦尔森C.A.芬奇.合成聚合物乳液的应用(第1卷)(聚合物乳液基础及其在胶黏剂中的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
[23]石军,李建颖.热熔胶黏剂实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
[24]耿耀宗,赵风清.现代水性涂料配方与工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胶粘剂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的规定(HG/T3075-2003),热熔胶粘剂开放时间的测定(HG/T3716-2003).2004.4
[26]实用胶黏剂制备与应用丛书——电子电器用胶黏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
[27]《胶粘剂技术标准与规范》编写组.胶粘剂技术标准与规范.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
[28][美]约瑟夫S.阿姆斯托克.国外胶黏剂丛书——建筑胶黏剂及密封胶应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
[29][英]H.瓦尔森C.A.芬奇.合成聚合物乳液的应用(第2卷)(涂料中的乳液:乳胶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
[30]邱建辉,张继源,生楚君.胶黏剂实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
[31]陈平,王德中.合成树脂及应用丛书——环氧树脂及其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
[32]袁才登.实用胶黏剂制备与应用丛书——乳液胶黏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
[33]夏晓明,宋之聪.功能助剂(塑料涂料胶黏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
[34]张玉龙.胶黏剂配方精选(2000~2003).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
[35]叶楚平,李陵岚,王念贵.实用胶黏剂制备与应用丛书——天然胶黏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
[36]贺孝先,晏成栋,孙争光.实用胶黏剂制备与应用丛书——无机胶黏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0
[37]黄世强,孙争光,李盛彪.实用胶黏剂制备与应用丛书——环保胶黏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0
[38]胡高平,袁红英,肖卫东.实用粘接技术丛书——金属用胶粘剂及粘接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9
[39]罗来康.实用粘接技术丛书——粘接修理技术及应用实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9
[40]倪玉德.涂料制造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7
[41]李健民,秦莉,帅中意.实用粘接技术丛书——粘接密封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7
[42]魏邦柱.胶乳?乳液应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7
[43]王慎敏.精细化学品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丛书——胶黏剂合成、配方设计与配方实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6
[44]张玉龙,李长德,张振英,杜龙安.实用胶黏剂制备与应用丛书——淀粉胶黏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6
[45]张振英,张玉龙,李长德,杜龙安.实用胶黏剂制备与应用丛书——厌氧胶黏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5
[46]程时远,陈正国.胶黏剂生产与应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
[47]罗来康.实用粘接技术丛书——特种粘接技术及应用实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
[48]黄发荣,焦杨声.合成树脂及应用丛书——酚醛树脂及其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
[49]肖卫东等.制鞋与纺织品用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
[50]向明.实用胶粘剂制备与应用丛书——热熔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0
[51]唐星华.实用胶粘剂制备与应用丛书——木材用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0
[52]向明.实用胶粘剂制备与应用丛书——胶粘剂基础与配方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0
[53]张爱清.实用胶粘剂制备与应用丛书——压敏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9
[54]贺曼罗.新型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问答丛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8——建筑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8
[55]李东光.脲醛树脂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8
[56]程时远.新领域精细化工丛书——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7
[57]黄世强.实用胶粘剂制备与应用丛书——特种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
[58]肖卫东.实用胶粘剂制备与应用丛书——密封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
[59]李盛彪.实用胶粘剂制备与应用丛书——胶粘剂选用与粘接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
[60]王孟钟.胶粘剂应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
[61]徐峰.工业涂料与涂装技术丛书——建筑涂料与涂装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
[62]周学良.精细化工产品手册——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
[63]李绍雄.合成树脂及应用丛书——聚氨酯树脂及其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
[64]饶厚曾.实用胶粘剂制备与应用丛书——建筑用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
[65][美]威克斯.有机涂料科学和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3
[66]曹京宜.实用涂装基础及技巧.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3
[67]编委会编写.涂料工艺(上、下)(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
[68]付大海.油漆工技巧问答.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
[69]张立武.实用胶粘剂制备与应用丛书——水基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
[70]马庆麟.涂料工业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9
[71]曹云来.密封胶——技术、配方、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9
[72]刘登良.工业涂料与涂装技术丛书——塑料橡胶涂料与涂装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9
[73]翟海潮.实用胶粘剂配方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8
[74]贺曼罗.建筑结构胶粘剂与施工应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8
[75]张开.粘合与密封材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6
[76]李绍雄.聚氨酯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4
[77]王庆元.胶粘剂用户小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4
[78]adhesives technology handbook
[79]A.Pizzi.Wood Adhesive,Chemistry&Technology.Marcel Dekker,New York,1973
[80][苏]Ю.г.多罗宁等著,李庆章译.木材工业用合成树脂.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81]李兰亭主编.胶粘剂与涂料(第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82]李金林主编.胶粘剂技术与应用手册.北京:宇航出版社,1991
[83]关长参编著.木材胶粘剂(合成胶粘剂丛书第四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84]李兰亭主编,乌竹香副主编.木材加工材料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2
[8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木材胶粘剂及其树脂检验方法(GB/T14074.1~14074.18-93)
[86]陈根座编著.胶粘剂应用手册——胶接设计与胶粘剂.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
[87]翟怀凤,李东光编著.实用木材粘合剂生产与检验.北京:金盾出版社,1995
[88]王恺主编.木材工业实用大全(胶粘剂卷).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89]南仁植编著.粉末涂料与涂装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