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大赛

合集下载

农村秧歌比赛开幕词及开幕式致辞

农村秧歌比赛开幕词及开幕式致辞

农村秧歌比赛开幕词及开幕式致辞农村秧歌比赛开幕词及开幕式致辞秧歌,是中国民歌舞艺术中最广泛、最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农村秧歌比赛开幕词,仅供参考。

农村秧歌比赛开幕词【篇一】女士们、先生们、市民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仁怀市“创建文明城市健身秧歌”赛。

在大赛开幕之即,我谨代表仁怀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出席今天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光荣参加今天赛事活动的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参赛队员、领队、教练和工作人员致以亲切的问候!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本次大赛的市民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志们,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和谐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

多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

自启动创文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多年的.辛勤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环境变得更好了,群众的文明素质更高了,老百姓的认同感、归属感更强了,仁怀的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也得到了不断提升。

人民群众是创建的主体。

无论你的职业、职务,无论你的年龄、性别,也无论你的籍贯、住所,只要你和工作在这座城市,你就是创建大军中的一员,你就承担着一份沉甸甸的创建任务。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利益,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发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勇于争先的精神,通过扎实有效地工作,为把我市早日建成省级文明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同志们,本次“创文”秧歌赛,来自部分乡镇、社区的17支代表队共400多名队员,相信你们会高水平地发挥,展现出特色,体现出我市人民的精神风貌。

我们衷心希望,在组委会的领导下,在全体参赛队员、领队、教练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大赛一定会办成一个隆重、热烈、团结、和谐的比赛。

希望各参赛队比出风格、赛出水平,为推动我市“创文”工作向纵深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秧歌大赛获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农村秧歌比赛开幕词【篇二】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很高兴来到×××,与广大老年朋友们一起参加××××第×届老年健身秧歌比赛。

在上海唱“山歌”:要留住的不只是“乡愁”

在上海唱“山歌”:要留住的不只是“乡愁”

热点4案。

也许是“一根紫竹直苗苗”的江南小调,也许是“玫瑰玫瑰我爱你”的摇曳之音,抑或上海港码头工人的劳动号子,口耳相传的儿歌童谣,田间地头劳作时的田山歌,乃至哭丧哭嫁、乞讨叫卖的各种吟唱调……这些个性鲜明、风格各异的民间歌调,根文化遗产。

何为上海民歌?其意义和价值何在?保护传承状况怎样?如何向年轻人传播、推广?这是本期“热点”试图与大家分享的话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上海民歌,作为中国民间民族音乐,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或许可以成为我们讨论文化传承发展问题时的一只“麻雀”,一个具体而微的标本和切口。

名思义,指(崇明、横沙、长兴地区等)、东厢语音色彩区(川沙、南汇及奉贤东部地区等)、西厢语音色彩区(嘉定、青浦、金山、松江、宝山及奉贤西部地区等);根据体裁类型,又可分为劳动号子(以杨浦为代表,如上海港码头号子等)、田山歌(以青浦、金山、松江、奉贤等地为代表,如青浦、松江的吆卖山歌、落秧歌,金山的耘稻山歌、奉贤的大山歌等)、小山歌、小调、儿歌和吟唱调(如哭丧歌、哭嫁歌、乞讨歌、叫卖歌)等。

作为江南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的人文地域、风土人情赋予了上海民歌清丽柔婉、细腻平朴的特性,而上海五方杂处、兼包并蓄的城市文化也为上海民歌的传承发展涂抹上了属于青浦农村的妇女们到农田去割草,满载而归(摄于20世纪60年代)热点5自己的独特色彩。

著名民歌理论研究专家江明惇于20世纪80年代参与主编的《中国民族民间歌曲集成·上海卷》中,收录了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上海民歌800余首。

江明惇曾历任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也曾是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主席,对上海民间音乐的采集、整理、研究倾注过大量心血。

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奖励宜宾市第七届阳翰笙文艺奖获奖作品和单位的决定-宜府发[2007]36号

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奖励宜宾市第七届阳翰笙文艺奖获奖作品和单位的决定-宜府发[2007]36号

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奖励宜宾市第七届阳翰笙文艺奖获奖作品和单位的决定正文:---------------------------------------------------------------------------------------------------------------------------------------------------- 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奖励宜宾市第七届阳翰笙文艺奖获奖作品和单位的决定(宜府发〔2007〕3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按照《中共宜宾市委办公室、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申报全市第七届阳翰笙文艺奖参选作者作品的通知》(宜办〔2007〕40号)精神,市文联和市第七届阳翰笙文艺奖评审委员会认真组织市级文艺家协会和区县文联开展了第七届阳翰笙文艺奖作品申报、评选工作。

在区县文联和市级各文艺家协会初评的基础上,按照评选办法规定,评审委员会组织评委对初评作品进行了终评。

终评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经过认真审核,共评选出各类获奖作品194件。

其中:特等奖3名、一等奖24名、二等奖62名、三等奖105名。

同时,评选出组织奖10个。

经市政府同意,决定对获奖作品和单位予以表彰奖励。

附件:第七届阳翰笙文艺奖获奖作品和单位二OO七年五月二十二日附件第七届阳翰笙文艺奖获奖作品和单位特等奖(3件)1、《中国李庄(1940-1945)》(文献纪录片)作者:宋洪飞、张洁、李建章、刘瑞祥、陈凡获奖情况:获第五届四川巴蜀文艺奖2、《葛燎原色彩风景写生作品集》(专集)作者:葛燎原出版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3、《月光泪》(作曲)作者:秦运梁获奖情况:获《歌曲》刊物2006年词曲新作“晨钟奖”(中国音协)一等奖(24件)1、《考什么别考研》(长篇纪实)作者:何光涛出版社:花城出版社2、《“金沙江大裂变”四章》(报告文学)作者:左孝本发表刊物:选自《金沙江大裂变》(作家出版社)3、《竹筷小记》(散文)作者:陈明云发表刊物:收入2005年《四川文学50年作品选》4、《等你敲门》(抒情诗集)作者:庄剑出版社:作家出版社5、《檐下疏影》(诗集)作者:伍荣祥出版社:作家出版社6、隶书(对联)作者:杨帆获奖情况:获“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全国书法篆刻展”三等奖(中国书协)7、行书(立轴)作者:傅士河入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中国书协)8、楷书(中堂)作者:李代煊入展:纪念中国书协成立25周年会员优秀作品邀请展(中国书协)9、《江畔古镇》(水彩画)作者:张明生发表:2005年5月4日《人民日报》第三版10、《一往无前》(版画)作者:曹端明入选:第六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11、《小磨滩所见》(国画)作者:祝正峰入选:首届中国写意画作品展览(中国美协)12、《苗岭欢歌》(摄影)作者:牛牛获奖情况:获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一等奖(省文化厅)13、《求索》(摄影)作者:谭灿获奖情况:获第三届“残疾人在祖国环抱中”全国摄影大赛优秀奖(中国摄协)14、《金沙江大峡谷》(摄影)作者:金平入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摄影艺术展览15、《竹海吟》(作词、作曲)作者:周密、吴华、汪庆获奖情况:获四川省第四届旅发会MTV歌曲征集一等奖16、《西部放歌》(演唱)作者:回杰获奖情况:获第十二届全国推新人活动全国“十佳”称号17、《赵一曼》(现代舞剧)作者:唐山、王开杰、曾镇江、唐海、秦安政、张崇珍、周密、林华清展演:参加全国新剧目展演申报进入复选18、《打春牛》(民俗川剧)作者:李仕荣、谢红获奖情况:作为李庄参评“全国十佳魅力名镇”录制节目,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19、《空中花碟》(杂技创作)作者:刘明金、吴红获奖情况:获四川省文联第五届巴蜀文艺奖20、《神奇石海》(播音主持)作者:张作军获奖情况:获2006年度省优秀奖21、《三江田野(390期)》(电视栏目)作者:龙军、伍海涛、胡钰、祝秦获奖情况:获2006年度省优秀奖22、《聚焦茅盾文学奖》(文学评论专著)作者:毛克强出版社:中国作家出版社23、《八声甘州?咏梅》(词)作者:蔡逸入选:《“华夏杯”全球华人诗词大赛优秀作品选》24、《鹧鹄天二首》(词)作者:常青发表刊物:《文化月刊》诗词版(中国文化报)二等奖(62件)1、《犯戒》(长篇小说)作者:黄培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2、《岁月难忘》(报告文学)作者:孙红月发表刊物:《世纪之光》(成都出版社)3、《与我同行》(散文集)作者:杨角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4、《翠屏山中》(散文集)作者:马道荣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5、《竹韵菁华》(散文集)作者:胡力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6、《都市独语》(散文集)作者:汪庆出版社:作家出版社7、《结伴同行》(散文集)作者:周小航出版社:作家出版社8、《哦,泸沽湖》(散文)作者:朗麟发表刊物:《中国乡土地理》2005年9-10期9、《醉人橙花香》(散文)作者:董大华发表刊物:《散文百家》2005年第5期10、《那山那海》(诗集)作者:周小平出版社:作家出版社11、《小镇人物》(诗)作者:胡孝松发表刊物:《星星》2005年第12期12、《一个绿色的梦》(儿童文学)作者:潘寄华发表刊物:《纯真年华》(中国少儿出版社)13、隶书(中堂)作者:张兴明获奖情况:获“全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书画大展”优秀奖(中国书协)14、隶书(对联)作者:曾德宏获奖情况:获“中国第四届特奥会书法展览”优秀奖(中国书协)15、书法作者:吴厚强获奖情况:获“三晋杯”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展优秀奖16、行书(团扇)作者:王鸿入展: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览(中国书协)17、隶书(对联)作者:康泽英入展:全国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览18、《颜体起源说辨析》(论文)作者:王连富发表刊物:《书法研究》2006年第131期19、书法(条幅)作者:何钦礼入展: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中国书协)20、小楷(立幅)作者:曾伟入展: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中国书协)21、篆书(对联)作者:吕志秋入展:全国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览22、小篆(书法)作者:方茂林入展:全国公安民警书法大奖赛(中国书协、公安部)23、《墨竹》(国画)作者:丁常忠入选:全国主旋律作品征集活动(《人民日报》时代潮周刊)24、《乡场》(水彩画)作者:王正中获奖情况:获“四川省水彩水粉画作品展”优秀奖25、《咱们的武器敌人造》(国画)作者:XXX明入选:四川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美术大展26、《喻正元速写》(专著)作者:喻正元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27、《天池晚照》(国画)作者:吴良永入展:名城印象-中国名城名家国画展28、《基础速描教程》(著作)作者:罗小丹出版社: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9、《岁月悠悠》(水彩画)作者:葛伟杰入选:四川省水彩水粉画展(省美协)30、《巍巍川南红军魂》(国画)作者:钟国富入选:四川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美术大展31、《话秋收》(镂印版画)作者:曾友剑获奖情况:获“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展览二等奖32、《摩梭男孩》(摄影)作者:杨纪明获奖情况:获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三等奖(省文化厅)33、《掀起你的盖头来》(摄影)作者:张光金获奖情况:获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二等奖(省文化厅)34、《养鸭“皇后”》(摄影)作者:黄迅、张光金获奖情况:第三届“残疾人在祖国怀抱中”全国摄影大赛优秀奖(中国摄协)35、《锦绣河山》(摄影)作者:雷宇获奖情况:获2005年度“德天杯”反转片全国大赛入选奖(中国摄协)36、《凝》(摄影)作者:熊英获奖情况:获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三等奖(省文化厅)37、《旋转的笑声》(摄影)作者:曾朗获奖情况:获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三等奖(省文化厅)38、《我们的故事》(作词)作者:喻强发表刊物:《词刊》(中国音协2005年第10期)39、《崖魂》(作曲、作词)作者:罗建华、王建新获奖情况:获第七届“世界之春?中国民族民间歌曲演创高端选萃”中国民歌精品银奖40、《竹溪边》(词曲)作者:徐天层获奖情况:获2005年全国歌曲作品征集评比三等奖41、《浅论川南僰人民歌音调及调式特征》(论文)作者:黄晓惠、钟舸发表刊物:《中华文化论坛》(全国中文核心期刊)42、《凉风悠悠》(演唱)作者:王纯敏获奖情况:获第七届“世界之春?中国民族民间歌曲演创高端选萃”中国民歌演唱家金奖43、《织苗山》(舞蹈表演)作者:罗传兴、李静、詹旭、刘雪梅获奖情况:获2005年宜宾市第二届“酒都风情”舞蹈大赛一等奖44、《哪吒闹海》(舞蹈编导)作者:曾镇江、张崇珍、王开杰获奖情况:获2005年宜宾市第二届“酒都风情”舞蹈大赛一等奖45、《认爹》(方言小品表演、导演)作者:罗玉兰、吴彬文获奖情况:获“金南福”杯宜宾市第六届戏剧小品比赛表演、导演一等奖46、《下课》(方言小品导演、编剧)作者:李才斗、聂家芮获奖情况:获“金南福”杯宜宾市第六届戏剧小品比赛导演、编剧一等奖47、《撞车》(方言小品)作者:孙安平获奖情况:获四川省第三届戏剧小品作品比赛二等奖(省文化厅)48、《急病乱投医》(戏剧小品表演、导演)作者:郑毅、彭宜军获奖情况:获“金南福”杯宜宾市第六届戏剧小品比赛表演、导演一等奖49、《月光下》(杂技创作)作者:刘明金、张书才、吴红获奖情况:获宜宾市迎“两会”文艺调演一等奖50、《出水莲》(电视广告)作者:张洁、李月、阎冰、邓鸿获奖情况:在中国第23届“金鹰奖”四川省推选活动中获电视广告类优秀入选作品奖51、《宜宾市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电视综艺)作者:宋洪飞、赵健、李建章、谢礼获奖情况:在中国第23届“金鹰奖”四川省推选活动中获电视文艺节目类入选作品奖52、《向家坝水电站正式开工》(现场直播)作者:左聃、林晓燕、袁松、龙燕获奖情况:获2006年度省提名奖53、《锦绣宜宾》(音乐电视)作者:唐杨、卢川、赵杰获奖情况:获2006年度省提名奖54、《金江号子》(广播文艺类音乐节目)作者:杨平、周密获奖情况:获2005年省政府二等奖55、《诗与思》(诗歌理论专著)作者:蒋德均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56、《电视综艺晚会的基本特征与艺术追求》(论文)作者:郭五林发表刊物:《当代电视》2006年第10期(中国视协)57、《陆游梅花词饮酒词注析》(文学评论专著)作者:廖小勤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58、《苦雪辞》(古风)作者:侯晓林获奖情况:获“中国作家世纪论坛2006年年会交流评比”三等奖59、《喜庆北京申奥成功》(诗)作者:胡新枚入选:《全国优秀诗词选》(人民日报出版社)60、《登宜宾三江一览楼二首》(旧体诗)作者:马道荣发表刊物:《中华诗词》2006年第9期(中华诗词学会)61、《莺啼序一首》(词)作者:魏长青入选:《首届龙腾杯全球汉诗大赛金榜集》62、《对联21副》(对联)作者:曾忠入选:《中国对联作品集》三等奖(105件)1、《刘元传》(传记文学)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赏荷花》(散文)作者:冯野发表刊物:《国家地税》2006年第10期3、《西南半壁看今朝》(报告文学)作者:牧文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4、《揭“妃子笑”荔枝千古之谜》(报告文学)作者:廖时权发表:新华网四川频道5、《少帅总裁》(报告文学)作者:胡裕刚发表刊物:《四川日报》6、《英才壮志》(报告文学)作者:杨燕蓉发表刊物:《四川日报》7、《人生况味》(散文集)作者:戴宇威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8、《心泉叮咚》(散文集)作者:邓崇德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9、《昨夜雨淅沥》(散文集)作者:宜声出版社:作家出版社10、《不惑之惑》(散文集)作者:何盛龙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11、《梦里星光》(散文集)出版社:远方出版社12、《爱在花园》(散文集)作者:张学东出版社:作家出版社13、《万里长江第一镇-李庄》(散文集)作者:左照环发表刊物:《小城镇建设》2006年第9期(建设部)14、《蜀南雨景》(散文)作者:许察金发表刊物:《四川政协报》15、《季节有情》(散文)作者:曾宪章发表刊物:省《国土资源报》16、《红军从咱家乡过》(散文)作者:陈海龙发表刊物:《宜宾日报》17、《2006年春天的第一场雨》(散文)作者:陈琳娜发表刊物:《四川农机》2006年第一期18、《东楼驿站:风雨60年》(散文)作者:何虹江发表刊物:《四川日报》19、《十里酒城景如画》(散文)作者:张琴艳发表刊物:《散文选刊》2006年第12期20、《天上的外祖母》(散文)作者:卢文春发表刊物:《人民公安报》21、《我心目中的熊老先生》(散文)入选:“新世纪之声”征文活动22、《梦中玫瑰》(诗集)作者:蒋德均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23、《小丑与温柔》(诗集)作者:谢臣仁出版社:作家出版社24、《转动的水车》(诗)作者:王建新发表刊物:《星星》2006年第10期25、《水域之渴(外一首)》(诗)作者:洪波发表刊物:《星星》2005年第11期26、《倾听国歌?端午》(诗)作者:华诚发表刊物:《中国国土资源报》27、《大黑》(短篇小说)作者:刘玉彬发表刊物:《西藏文学》2005年9-10期28、《四姐妹泪写悲情大义》(纪实文学)作者:喻强发表刊物:《中国妇女报》29、《感情世界》(小小说集)作者:黄建国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30、《哈哈的故事》(儿童文学)作者:赖刚发表刊物:《东方少年》31、篆刻(书法)入展:四川省“谢无量杯”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32、书法作品(对联)作者:宋定端发表刊物:《中国书画报》33、书法作品(条幅)作者:王刚入展:四川省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34、行书(书法)作者:陈民辉入展: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书画展(省文化厅)35、行书(条幅)作者:胡纯良获奖情况:获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书画展三等奖36、行草(纸本立轴)作者:周华入展:四川省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37、行书(立轴)作者:陈川江入展:第二届四川省教师书法作品展(省文联、省书协)38、书法作品(对联)作者:刘家新入展:全国书法艺术大赛“冼夫人”奖39、篆书(对联)作者:罗咏虹入展:四川省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40、篆刻(书法)作者:钟国富入展:四川省“谢无量杯”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41、篆刻(书法)入展:四川省中学教师美术作品双年展42、隶书(对联)作者:李波入展:四川省“谢无量杯”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43、行草(条幅)作者:蔡阳生入展:四川省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44、篆书(四条屏)作者:黄国评入展:四川省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45、行书(单条)作者:杨仁江入展:四川省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46、楷书(书法)作者:林天勇入展:第二届四川省教师书法作品展(省文联、省书协)47、大篆(对联)作者:萧春霖入展:四川省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48、楷书(立轴)作者:郑昌军入展:第二届四川省教师书法作品展(省文联、省书协)49、《河畔新绿》(国画)作者:陕辉前发表刊物:《一代名家画册》(中国画报出版社)50、《双雄图》(国画)作者:唐献瑞发表刊物:《一代名家画册》(中国画报出版社)51、《藏民居》(水彩画)获奖情况:获“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展览三等奖52、《月照夫妻峰》(国画)作者:严徽敬发表刊物:《中华诗词》“书画集珍”首页(中国作协)53、《天光》(油画)作者:罗罔入展:四川省2006年新人新作展(省美协)54、《七月》(油画)作者:黄元平入选:四川省第三届青年美术作品展(省美协)55、《装饰人体》(装饰画)作者:何蓉获奖情况:获第三届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青年美术优秀奖56、《试谈对中小学生色彩知识培养的重要性》(论文)作者:廖羽获奖情况:获“中华教育科研论文、教案评优活动”二等奖57、《雄视》(国画)作者:李福明获奖情况: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华书画艺术展”二等奖58、《岁月》(水彩画)作者:李忠华获奖情况: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华当代艺术家作品展”三等奖59、《生命·运动·精神》(水粉宣传画)作者:邓元新入选:四川省体育美术作品展(省美协)60、《苗乡风情》(水彩画)作者:王效忠入选:四川省水彩、水粉画作品展(省美协)61、《吴荫父花鸟画辑》(专集)出版社:珠江文艺出版社62、《山水(5件)》(国画)作者:黄主民发表刊物:《红旗》画刊2006年第4期63、《竹之韵》(摄影)作者:范兴林发表刊物:《人像摄影》2005年第9期64、《吸引》(摄影)作者:粟林获奖情况:获第六届“新世纪之声”《爱我中华》征文活动摄影类银奖65、《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摄影)作者:赵蜀生入选:四川省第十二届摄影艺术展(省摄协)66、《云海日出》(摄影)作者:董志宇入选:影像西部-四川摄影艺术精品展(省摄协)67、《鼓手》(摄影)作者:张宾生入选: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68、《亲爱的,别晒黑了》(摄影)作者:段培根入选: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69、《齐驾并驱》(摄影)作者:李定国入选: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70、《烟云漫海》(摄影)作者:钟天富发表刊物:《中国摄影报》71、《蜘蛛的忠告》(摄影)入选: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72、《花季》(摄影)作者:冯小薇入选: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73、《响彻行云》(摄影)作者:郭道明入选: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74、《阴谋与爱情》(演唱)作者:钟文翰获奖情况:获第十二届推新人活动原创美声组全国优秀选手75、《愚公移山》(演唱)作者:雷雨获奖情况:获四川省首届声乐大赛业余组通俗唱法优秀奖76、《竹乡情》(作曲、作词)作者:程世一、周晓航、钱裕获奖情况:获“兴业杯”宜宾市第三届酒都风情优秀歌手大赛创作一等奖77、《这一方土地》(作词)作者:张学明入选:《首届全国新家园公益歌曲大赛入围、提名歌曲集》78、《为祖国干杯》(演唱)作者:徐婉获奖情况:获四川省第四届职工优秀歌手大奖赛最佳歌手奖79、《亲吻祖国》(演唱)作者:邓琼获奖情况:获“酒都风情”优秀歌手大赛一等奖80、《新农村奔小康》(歌词)作者:李德玉获奖情况:获第六届“新世纪之春”《爱我中华》征文活动(诗歌)类铜奖81、《鸭儿歌》(作词、作曲)入选:峨眉电影制片厂电视连续剧《单凤》选用82、《中国合唱指挥教学作品收录状况综述》(论文)作者:刘韧发表刊物:《宜宾学院学报》83、《同桌的回忆》(舞蹈编导、表演)作者:魏思林、胡芮嘉获奖情况:获四川省第二届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大赛宜宾赛区舞蹈项目初中组一等奖84、《读梁祝》(舞蹈表演)作者:刘俐挺获奖情况:获第十二届推新人大赛宜宾赛区舞蹈青年组十佳奖85、《美丽的小古丽》(舞蹈编导)作者:袁永辉获奖情况:获“北京2008”全国青少年儿童才艺展评活动幼儿组舞蹈三等奖86、《贤内助》(小品创作)作者:张肇东获奖情况:获四川省第三届戏剧小品作品比赛入围奖87、《拜师学艺》(戏剧小品创作)作者:聂亚男获奖情况:获四川省第三届戏剧小品作品比赛入围奖88、《宜宾市兴文县成功驯养野生大鲵4000条》(电视新闻短消息)作者:于泽峰、贾君平、杨显碧、李萍获奖情况:获2005年度省提名奖89、《稻田“托管”》(长消息)作者:张才勤、邬海冬、李萍、张作军获奖情况:获2005年度省提名奖90、《游蜀南竹海品竹珍美味》(电视新闻长消息)作者:曹钢、张才勤、李萍获奖情况:获2005年度省提名奖91、《酒都播报》(新闻栏目)作者:邬海冬、贺敏捷、龙菲菲、葛龙梅获奖情况:获2005年度省提名奖92、《蜡染人家》(电视专题)作者:郑俊杰、卢川、文驰、尤文杰获奖情况:获2006年度省提名奖93、《家有小熊的日子》(电视专题片)作者:XXX、阎冰、王晴、张作军获奖情况:获2006年度省提名奖94、《弃婴胡冬梅的故事》(纪录片)作者:向林、郑俊杰、李萍、凌晓红获奖情况:获2006年度省提名奖95、《从生活原型到艺术典型-论话剧<草莽英雄>的创作》(文学评论)作者:凌受勋发表刊物:《四川戏剧》2005年第3期96、《新颖别致的题记与小标题》(论文)作者:梁多亮入选:《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资料》97、《解析巴山剧作家张尚全》(论文)作者:张兴明入选:《四川戏剧》2006年第5期98、《还原作者本意的意象接受》(论文)作者:曾德宏发表刊物:《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99、《悲情愁绪的一种抒情模式》(论文)作者:周吉本发表刊物:《名家欣赏》2006年第4期100、《对联创作不能忽略思想性》(论文)作者:曾忠发表刊物:《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6年第7期101、《自洁》(绝句)作者:杨茂林入选:大型党建丛书《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本色》102、《满江红一首》(词)作者:黄志培入选:《新世纪新版世界名人录》103、《沁园春一首》词作者:官林树获奖情况:获首届“龙吟杯”全球华人诗词大赛特等奖104、《歌赵一曼烈士》(律诗)作者:刘承厚发表刊物:《天府诗苑》105、《九寨颂歌》(绝句)作者:李友钧入选:《红色诗选》组织工作奖(10个)南溪县文联江安县文联长宁县文联珙县文联宜宾市文联宜宾市作家协会宜宾市美术家协会宜宾市摄影家协会宜宾市电视艺术家协会宜宾市书法家协会——结束——。

中国最好听的十首民歌

中国最好听的十首民歌

中国最好听的十首民歌中国民歌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它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动人的旋律吸引着广大听众。

下面是中国最好听的十首民歌。

1.《茉莉花》《茉莉花》是中国最著名的民歌之一,它描绘了茉莉花的美丽和芬芳。

这首歌的旋律优美动人,歌词简单易懂,深受人们喜爱。

2.《小白杨》《小白杨》是一首流传广泛的民歌,歌词描绘了白杨树的坚韧和顽强。

这首歌的旋律激昂,歌词富有感染力,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豪情和追求。

3.《刘三姐》《刘三姐》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首著名民歌,歌词描绘了刘三姐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意志。

这首歌的旋律独特,歌词动人,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家乡和亲情的思念。

4.《敖包相会》《敖包相会》是中国蒙古族的代表性民歌,歌词描绘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这首歌的旋律悠扬动听,歌词真实感人,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

5.《牧民之歌》《牧民之歌》是中国内蒙古地区的一首著名民歌,歌词描绘了牧民们的生活和情感。

这首歌的旋律激昂壮美,歌词朴实感人,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自由和大草原的向往。

6.《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首民歌,歌词描绘了山丹丹花的美丽和生命的力量。

这首歌的旋律欢快动听,歌词简单朴实,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7.《送别》《送别》是中国古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后来被谱成民歌。

歌词描绘了离别的悲伤和思念之情。

这首歌的旋律悲壮凄美,歌词深情动人,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离别的感伤和思念。

8.《长城谣》《长城谣》是中国最著名的民歌之一,歌词描绘了中国长城的壮丽和辉煌。

这首歌的旋律庄重雄壮,歌词富有诗意,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历史和民族自豪感的表达。

9.《大海啊,故乡》《大海啊,故乡》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首民歌,歌词描绘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和回忆。

这首歌的旋律悠扬动人,歌词真挚感人,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

10.《阳光总在风雨后》《阳光总在风雨后》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民歌之一,歌词描绘了人们对希望和美好未来的追求。

中国传统民歌作品

中国传统民歌作品

中国传统民歌作品
中国传统民歌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国传统民歌作品:
1. 《茉莉花》:这是一首流传广泛的江苏民歌,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简洁的歌词而著称。

2. 《沂蒙山小调》:这是一首山东民歌,以其朴实的歌词和欢快的旋律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3. 《康定情歌》:这是一首四川民歌,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闻名。

4. 《在那遥远的地方》:这是一首青海民歌,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浪漫的歌词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5. 《阿里山的姑娘》:这是一首台湾民歌,以其欢快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而著称。

6. 《小河淌水》:这是一首云南民歌,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闻名。

7. 《凤阳花鼓》:这是一首安徽民歌,以其欢快的旋律和幽默的歌词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这些只是中国传统民歌中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民歌还有很多其他的优秀作品,它们都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最具代表性地民族唱法十大歌唱家

我国最具代表性地民族唱法十大歌唱家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
2000 年荣获第八届 “西班牙毕尔巴鄂国际声乐比赛” 第一名; 2001 年荣获第四届 “波兰玛纽什科国际声乐比赛” 第二名并 同时获得最佳女高音和最受观众欢迎的歌唱家两项特别奖; 2002 年荣获堪称音乐界的“奥林匹克” ,世界上最重大音乐 赛事之一的第十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 代表作品: 《夜莺》 《春之声圆舞曲》 《思念》 《一杯美酒》 《苗岭的早晨》 影响力:★★★★
9、王宏伟
入选理由:擅长演唱中国西北民歌,音域宽广、音色独特, 高音区极具魅力 曲目数量: 80 余首 籍贯:河南省焦作市 主要成就: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
2000 年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获专业组民族唱 法金奖; 2002 年首届“中国唱片金碟奖” 最佳男民歌歌手奖; 2003 年 11 月荣获中国第四届“金唱片奖”最佳男演员奖; 2008 年 12 月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金色放歌”个人独唱 音乐会。 代表作品: 《西部放歌》 《西部情歌》 《中华情》 《故土情》 《口碑》 影响力:★★★★
精彩文档
影片《天云山传奇》 、《庐山恋》的配唱,荣获中国电影“金 鸡奖”、“百花奖”最佳音乐演唱奖;为芭蕾舞剧《白毛女》 中喜儿的伴唱,被文化部评为我国十大经典艺术作品之一。 代表作品: 《北风吹》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
《美丽的心灵》 《金梭和银梭》 《那就是我》 《永远和你在一道》 影响力:★★★★
4、彭丽媛
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唱法十大歌唱家民族唱法是由我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创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在演唱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演唱风格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语言生动感情质朴
实用标准
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唱法十大歌唱家
民族唱法是由我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创 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歌唱艺术。由于它产生于人民之中,继 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在演唱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演 唱风格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语言生动,感情质朴。近些年 来我国一些优秀的民歌手渐渐走出国门,将独具特色的民歌 介绍给世界各国人民,像《茉莉花》等已被世人所喜爱,真 实再现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不过我依旧留恋郭兰 英那带有浓郁山西口音的民歌,和彭丽媛那独特的具有民族 韵味的嗓音。

中国经典民歌精选400首

中国经典民歌精选400首

中国经典民歌精选400首关于举办2022民歌大奖赛的通知各村委会、乡直各单位: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保护文化遗产,挖掘艺术人才,促进某某民歌和发展,推进某某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某某特色文化大市、环县特色文化大县建设,经汇报县委、县政府同意,县文化广播影视出版局决定举办2022’某某东民歌大奖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参赛范围和对象凡户口在环县及常住环县的外来人员(半年及半年以上)均可报名参赛,不限年龄、身份和职业。

二、内容和形式1、演唱曲目必须是环县和某某民歌,包括传统民歌、根据传统民歌改编的民歌和新创作的歌曲(演唱环县、某某或用环县、某某音乐元素谱曲)。

演唱曲目选择可参考《某某地区民间歌曲选》(上、下集)、《环县民歌》(上、下集)、《某某东新创歌曲集》(某某东民间音乐研究所编辑),也可另外选择。

2、参赛歌手可以独唱、重唱、小合唱、歌伴舞等形式参赛,不分唱法(民族、美声、流行均可),演唱一首完整民歌,时间不超过5分钟。

重唱类(2-4人)、小合唱类(5人以上)、分不同声部。

三、比赛方法比赛分初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四个阶段进行,其中初赛、复赛在县上举行;半决赛、决赛在某某举行。

复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若干名,分别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

2、半决赛、决赛根据复赛成绩,确定6个曲目代表参加市文广局组织的“2022’某某东民歌大奖赛半决赛、决赛”,7月初上报参赛人员名单及曲目,8月份在某某举行比赛。

四、比赛费用初赛、复赛的组织及工作费用由县上承担,选手的化妆,服装及音乐伴奏自行解决,生活费用自理。

参加半决赛、决赛的选手(包括伴舞人员)县上除承担交通、住宿费外,适当给予生活补助,选手的化妆、服装、伴奏由县上负责。

民歌大赛比赛实施方案

民歌大赛比赛实施方案

民歌大赛比赛实施方案一、比赛背景。

民歌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音乐形式,它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和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为了弘扬民歌文化,激发人们对民歌的热爱,我们决定举办一场民歌大赛。

二、比赛目的。

1.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歌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民歌;2. 发掘和培养优秀的民歌演唱人才,为民歌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3. 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社会文化品位。

三、比赛时间和地点。

本次民歌大赛将于2023年5月在北京音乐厅举行,具体比赛时间为5月10日至5月15日。

四、参赛对象。

1. 本次比赛面向全国范围内的民歌爱好者和专业演唱者,不限制年龄、性别和职业;2. 参赛者需具备良好的民歌演唱技巧和表现力,能够自由选择民歌曲目进行演唱。

五、报名方式和条件。

1. 参赛者需通过官方网站或线下报名处进行报名,报名时间为2023年3月1日至4月1日;2. 参赛者需提交个人简历、演唱视频和报名费用,经过初审合格者方可参加复赛;3. 参赛者需保证所演唱的民歌曲目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涉及侵权行为。

六、比赛流程。

1. 初赛,参赛者需准备一首民歌曲目进行现场演唱,由评委进行评分,初赛成绩排名前50名者晋级复赛;2. 复赛,参赛者需准备两首不同风格的民歌曲目进行现场演唱,由评委进行评分,复赛成绩排名前20名者晋级决赛;3. 决赛,决赛将采取现场直播的形式进行,参赛者需准备三首不同风格的民歌曲目进行现场演唱,由评委和现场观众进行评分,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七、评审标准。

1. 演唱技巧,音准、节奏、音色、气息控制等;2. 表现力,情感表达、舞台表现、形象气质等;3. 曲目选择,曲目难度、曲风把握、个性演绎等。

八、奖项设置。

1. 一等奖,奖金10万元、奖杯一座、荣誉证书;2. 二等奖,奖金5万元、奖杯一座、荣誉证书;3. 三等奖,奖金2万元、奖杯一座、荣誉证书;4. 优秀奖,奖金1000元、荣誉证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CTV首届《中国民歌大赛》策划方案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宣传语弘扬传统文化发展中国文艺感受律动音乐聆听中国民歌中国是一个民歌的大国,民歌资源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分布的地域广阔,同时民歌与当地民众的生息延传以及人文历史紧密相融。

据专家统计,各地已采集到的民歌,总数量已经超过三十万首。

藉此,《中国民歌大赛》的立意是在通过民歌的角度展现具有民歌风貌的中国大文化形态,并使《中国民歌大赛》成为中央电视台的常规赛事,每两年举办一届,从而弘扬中华名族优秀文化、打造中央电视台精品品牌节目。

自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2004年3月29日开播以来,其频道中的《民族·中国》栏目截至道2006年3月,该栏目已按照中国版图录制了34歌地域、地区近两千位原生态歌手和4000多首具有浓郁特色的中国民歌,并还涉及了社会各界的多方位专家讲述与民歌有关的故事以及学术问题,及影响力和广泛性得到了社会各界与业界的关注与认同。

在两年的时间里,《民歌·中国》培育了一支了解中国民歌、热爱中国民歌、具有丰富民间音乐理论知识、民族学知识、熟知中国民族流传分布状况、电视业务素质高、团结、敬业、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队伍,这也为《中国民歌大赛》推出奠定了坚实而广泛的基础。

随着中国民歌文化的发展和随之体现出的珍贵价值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由此《中国民歌大赛》的适时推出也将成为向国际展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窗口。

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中国民歌大赛》的举办是中国文艺类节目中最具有开创性的大赛,这是中央电视台所推出的各项赛事中最能体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价值的大赛,它的产生也将成为中央电视台赛事节目中有一个新的品牌。

《中国民歌大赛》是以中国民歌“歌种版图”概念全景展示中国民歌艺术,这不仅为中国民歌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良好栔机,也为中国民歌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和平台。

通过比赛将系列化开拓中国民歌艺术视野,系列化介绍中国民族、民间的原生态民歌艺术,并大力推动中国民歌的发展。

《中国民歌大赛》将成为中央电视台赛事的一大品牌,没两年举办一届,本次首届《中国民歌大赛》将在以下三点上作出贡献:第一、挖掘中国原生态民歌的丰富资源,时期具有宏大规模的版图概念感与突出地域特色传统文化感;第二、推动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包装原生态民歌。

使其以创新的形式体现民族感和时代感;第三、发挥大众媒体广泛传播的优势,积极发动全民共同参与。

为保护本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努力。

此次大赛将通过现代化的电视手段,加强参与感、加强可视感。

更有声、有色、有形地去体现我们自己民族的民歌文化。

我们的指导思想------专业性普及性可视性参与性大赛章程一、组织机构1、组委会(组成人员名单待定)2、评委团由大赛组委会聘请全国内有声望的民歌及名族民间文化研究专家、著名民间歌手以及热爱观众组成本次大赛不同阶段的评委团。

评委团在组委会的领导下,负责大赛的初选、复赛和决赛的评选工作。

评委会人员组成:评委团设主席1人,副主席2人,评为若干名,名单待定。

3、大赛办公室大赛办公室是组委会领导下的办事机构,负责大赛的行政事务、组织协调事务、以及其他相关日常性事务。

二、比赛方式1、按照当前中国民族分布以及流传的现状,按照民族音乐学术上的分类,大赛一原生态民歌和新民歌两个大类进行比赛(原声民歌以及新民歌的定义详见附录一);1、原生民歌类:按照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方式,按照民间歌曲流传的本质特征,并结合电视台节目特点,原声民歌类别可以分为以下五个组别比赛:A、独唱组别:本组别参赛歌手人数最广、类别最为丰富,各地大量的有代表性的民歌种类将会是这个组别的亮点,如蒙古族的长调、短调;藏族的山歌、拉伊;甘青宁新四省区的花儿;陕北的信天游、晋陕蒙的漫瀚调、彝族的高腔调、南方的客家山歌、朝鲜族的民谣、安徽的山歌挣颈红、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河北的渔号子、中原地区的小调、东山省的小调民歌、劳动号子、苗族的飞歌、裕固族、鄂温克族的牧歌等等等等;B、对唱组别;参赛歌手的人数限定在2人至8人。

对唱在中国各民族的民歌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形态。

如土家族的穿号子、纳西族的哦热热、怒族的哦得得、东三省的二人转小帽、晋陕蒙冀的二人台、西北各穆斯林民族当中流行的宴曲、维吾尔族的莱派尔等,这些将会成为大赛的亮点;C、多声部合唱或重唱组别:参赛歌手的人数限定在20人以内。

中国56个民族当中,拥有多声部民歌的就有29个,有限民族甚至全部都有声部形态。

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以往由于人们的认识不足,对外展示的机会非常少,因此,本组别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除了人们都比较熟悉的侗族大歌之外,苗族的游方歌、台湾高山族阿美人的多声部民歌、泰雅人的多声部民歌、傈傈族的多声部民歌、羌族的多声部民歌、毛南族、藏族、壮族等民族、地区的多声部民歌等,将会首次在中央电视台亮相。

这些将会是本次比赛绝佳的亮点;D、弹唱组别;人数限定在20人以内。

弹唱在中国的民间音乐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能够被纳视屏幕上向人们呈现前所未见、前所未听的民间艺术;E、史诗与说唱组别在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中,通过口头文化传承历史、传播文明史相当重要的途径,流传在各个民族当中的史诗,史诗蕴藏极为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如藏族的《格萨尔传》、蒙古族的《江格尔》《格斯尔可汗传》、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苗族的《苗族古歌》彝族的《阿细的先基》、傣族的《干帕路弄》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粹的部分。

说唱民歌、叙事民歌在民间也具有非常广泛的流传基础,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如达斡尔族的乌春、甘肃河西走廊的宝眷、青海的贤孝、鼓子词、蒙古族的乌里格尔等。

2、新民歌类本类别涵盖了当代广泛流传的民歌改编作品以及广泛流传在民间的,以老百姓为创作主体,在民间歌曲基础上进行的创作歌曲等内容,比赛不分组进行。

3、原生民歌类参赛歌手需同时准备两手自选曲目,所选歌曲应为当地流传的原生性及民歌,且须注重歌曲的代表性及民族风格的多样性;4、新民歌类参赛歌手需同时准备两手自选曲目,所选曲目必须为原生民歌的改编形式或者在创作,办事这种改编、创作必须体现出对原生态民歌的传承。

5、参赛歌手所选曲目每一首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叙事与史诗类别不超过10分钟。

6、关于伴奏:1)选手参赛一律采取现场伴奏形式,本民族乐队、特色乐器演奏者从当地邀请。

2)大赛鼓励使用原生态演唱伴奏形式,同时允许选手参赛曲目中一首(仅一首)使用伴奏带。

六、参赛民歌作品的界定本次大赛对于歌手选唱的民歌做出以下界定:1、原生民歌类:在当地流传,并且被当地人民所认可的传统民歌,此类作品以各地县级以上文化部门编纂的《民歌集成》为基本依据;2、新民歌类:根据原生性民歌改编、编曲的民族。

如容中甲(藏族)《康定溜溜城》、黑骏马乐团(蒙古族)《嘎达梅林》、哈拉玛组合(藏族)《在一起》、卞瑛花(朝鲜族)《鸟打铃》、赵大地(陕北)《东方红》等;(根据民族风格创作的歌曲经专家团的评定后列入选唱曲目)七、参赛条件1、原生民歌类1)凡中国公民、海外华人,不分民族、年龄、性别、地区均可报名参赛。

(根据广电总局的要求,参加各类比赛选手年龄须为18岁以上,但是考虑到民歌的传承,大量的18岁以上歌手是中国民歌传承的主力军这一实际情况,大赛组委会将根据实际报名情况,向总局单独申报18岁以下歌手的参赛)2)用本民族语言或本地方言演唱。

3)忠实于本地(本民族)传统的音乐和演唱风格,提倡演唱风格的独特性和原生性。

3、新民歌类凡中国公民、海外华人、不分名族、性别、地区、年龄(18岁以上)均可报名参赛,但要求所有参赛的改编民歌必须是在民歌基础上改编、编曲,并且提供确定可查的原生民歌本源(曲谱、声像资料等)。

八、报名方法1、参赛个人直接打电话和通过邮寄、方式向大赛办公司索取报名表或者网络下载报名表、或参赛者直接向大赛办公室报名,一律不收报名费。

2、报名条件:1)填写清楚的报名表2)省份证明的复印件一种(省份证、学生证、现役军人证、户口薄和港澳台有效身份证明)3)近期免冠二寸照片两张和生活照(全身)一张4)推荐单位或街道办事机构的介绍信5)参加原生民歌组比赛的选手,须交卡式家用录音带(CD、大1/2VHS、DV录像带或VCD、DVD光盘)一盒,内录报名参赛者本人演唱的民歌曲目两首,每首歌长度短于2分钟。

不长于5分钟,并附完整的歌词、曲谱。

6)参加新民歌组比赛的选手,须交本人一首参赛曲目表演(或录制好的参赛曲目音乐电视录像带)的大大1/2VHS、DV录像带(或VCD、DVD光盘一张,或专业betacam、dvcpro、digital、betacam 录像带一盘)。

7)参赛选手参赛作品的介质提倡使用DV录像带格式,并须随报名表、报名作品附上汉语歌词大意。

九、比赛方法大赛分为初选、复赛、决赛三阶段进行。

1)初选根据报名参赛选手的录音、录像带,通过初选选评出参加决赛的选手200名(组),各组别选手所占名额,视报名参赛情况,有组委会确定。

2)复赛-----歌王选拔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