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四 示意图、关联图和景观图分析型
怎么分析高中地理各类地图

怎么分析高中地理各类地图
高中地理是文科三大科目之一,在大学的很多专业都有广泛应用。
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这篇怎幺分析高中地理各类地图,供大家参考。
怎幺分析高中地理一般地图 地图对一般地图的分析,可概括四个步骤:(1)“有什幺”,地图主要展示哪些地理事物;(2)“在哪里”,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相对位置信息;(3)“为什幺”,地理事物分布及差异分布是何原因;(4)“有何关联”,各类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分布有何内在的因果关联。
(5)“怎样演变”,区域地理环境或地理事物的演变趋势如何。
怎幺分析高中地理地理关联示意图 地理示意图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分析其实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关联图的各构图部分都有对应的因果关系,析图的关键在地理原理、过程或规律的文字表述与关联图之间的互译,透析各组图部分的成图原理及因果推理,让整图“动”起来。
如果说地理关联图的分析有助于对地理原理、规律及过程的理解,那幺对于地理模式图的分析则是对地理原理、规律及过程的巧妙运用和理论实践。
模式图的成图前提都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在假设的理想条件下对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是一种高度概括的地理应用通式图。
因而,析图的关键在于对其所运用的原理或规律掌握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成图的假设前提,再把模式图放置于各种现实地理环境下加以修正或拓展,方能达到模式图的真正价值。
怎幺分析高中地理等值线地图 等值线地图的分析需注意区域底图和等值线的结合。
区域底图分析主要提取区域空间位置信息、区域自然及人文特点等,用于综合分析等值线分布原因和区域差异。
分析等值线本身,主要还是关注等值线的数值特点(如数值大小、数值递变规律、极值位置)和线的特。
高考地理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试题解题方法

高考地理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试题解题方法一、地理示意图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程、分布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
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建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前瞻性特征。
示意图具有将文字内容图形化、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内容简单化、静态内容动态化等功能,同时还具有重点突出、高度概括、清晰易懂的特点。
1.常见的地理示意图类别(1)地理原理示意图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
常见地理原理示意图及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如下表所示: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①识别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②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③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2)地理过程示意图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有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显示了岩浆、各类岩石等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揭示了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的关系。
解读此类图主要是通过读图来阐释、分析、判断、评价地理事物的发展演化过程及规律,并运用其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解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①了解图意,进行图文转换,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等环节,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②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变化或曲线变化规律,提取和推断其变化趋势。
③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图示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
(3)地理关联示意图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图像变化

教 材 中的作用是 强大和不 可替代 的。 《 全 日制 义务教 育
地 理课 程标 准( 2 0 1 1 年版 ) 》 明确要求 学生 “ 掌 握利用 图
像 等形式 表达地理 信息 的基本技 能 ,教 师要重 视地 理
图像 的利 用 ” 。新 版教材增 加 图像 的数量 和密 度 , 提 高
总 数 1 3 9 2 1 3 比 重% 2 4 . 1 7 3 3 . 1 3
示 意 图
总 数 9 6 1 0 0 比重 % 1 6 . 7 0 1 4 . 9 3
统 计 图表
总 数 9 1 8 1 比 重% 1 5 . 8 3 1 2 . 6 0
与老 教材 中图像 系统 与 文字 系统 相对 分 离 不 同 , 新 教材 的图像系 统与文 字系统没 有显著 界线 ,二者 间 转 化十分 自然 , 巧妙融 合成一个有机 整体 。 如七 ( 上) 图
2 . 5 “ 大陆 、 半岛、 岛屿 与海洋 ” , 教 材通 过文 字框 的形 式
组 合 图
总数 7 4 5 2 比重 % 1 2 . 8 7 8 . 0 9
其 他
总 数 5 1 4 9 比熏 % 8 . 8 7 7 . O 0
女项 目来源: 广 东省教 育研 究院教 育研 究课题 ( 项 目编号 G D J Y一 2 0 1 5 一 A — b 3 8 3 ) 研 究成果之一 。
版 初 中地理教材 图像 变化*
● 洪 家 兴 吴 毓 秀
人2 l 世纪 以后 , 以2 0 0 1 年 版《 全 日制 义务 教育 地 理 课程 标 准 ( 实验 稿 ) 》 和2 0 1 年 版 《 义 务教 育 地理课 程标 准》 为依据 , 人教 社分别 发行 了两 套 初 中地 理教 材( 下 文称“ 老教 材” 和“ 新教 材” ) 。图像
地理图片常见类型及判读分析

地理图片常见类型及判读分析一、地理平面图平面图是用来表现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空间结构及分布规律的最主要方式。
如反映我国的地形、河流、气候类型、农作物、纺织工业城市、铁路干线等各种地理要求素的专题地图,或反映某地区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因素综合影响地理环境的综合图。
利用平面图可以表现或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即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和土壤之间相互联系,如我国西北沙漠环境的形成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闭塞等条件密切相关。
也可以表现人文地理要求之间的关系,如我国棉纺织工业基地的形成与棉花产区有着密切的联系。
更可以反映自然条件与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如我国甘蔗制糖业与高温多雨气候之间的联系。
地图有助于说明某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如分布规律,如表现我国内河运输与沿海港口的水运图,或表现世界粮食,能源,铁矿等大宗物质的运输路线图。
用平面图无疑也是考查学生对空间概念、空间联系、空间规律等理解分析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解题时一般要注意:①填注地名时位置要到位准确,必要时用箭头指向;绘线时要注意起点、终点及走向的准确度,圈画范围时要尽可能采用闭合的曲线。
②要注意图示区域比较典型的地理问题及原因,展开联想和综合归纳。
例1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上勾绘出黄河上游两个主要农业用水区域,用字母A、B分别注明。
并指出,A是平原;B是平原。
(2)黄河上游干流沿岸工业、生活用水量大的城市有、、等。
(3)简答:近20年,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
[解析]本题主要是针对黄河流域用水紧张的现实来设计提问,现实性与地理性有机结合,第一问并不难,但不少考生不善于画图(闭合曲线)和标图(紧靠图示区域)而失分者极多。
如图所示。
第二问需展开联想、耗水量多,一般是指大的工业城市,但限定了“黄河上游”,那么主要是兰州、银川、石嘴山、包头、白银等。
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是三个问题,一是河床由于泥沙不断淤积进一步升高,汛期水患严重。
常见三大类基本地理图像图表的判读

常见三大类基本地理图像图表的判读【备考指南】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基本类型的图像日趋复杂,图中隐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对判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各类变式图表的出现(如统计图表的表现形式持续变化),更增大了图像的识读难度。
所以要注意培养以下水平:①理解数据与图形之间的关系的水平;②根据图表和数据解释说明相关概念的水平;③根据相关数据信息解释相关问题的水平。
复习中应注重图形的多角度转换,重视判读方法的使用和归纳,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1)以各种地理事物或地理要素的分布图以及地理事物景观图为载体表现信息,考查其分布规律及其与其他地理事物或要素的关系。
(2)以不同形式的地理原理图为载体,考查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的水平。
(3)以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表现信息,考查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及读图水平。
(4)以新颖图形、文字材料等表现信息,考查图文、图图转换水平,或无图考图。
精要例析热点突破一、地理分布图地理分布图在图像中所占比例大,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政治区域分布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自然要素分布图(如气候类型分布图、地形分布图、气温分布图、水系分布图、各种自然资源分布图等)、社会经济要素分布图(如铁路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工业基地分布图、中国虫神庙分布图等)、区域综合分布图(如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等)。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分布图的出现频率虽较少,但多与其他图形配合或以文考图的形式出现,复习过程中不可忽略。
1.分布图的类型按照地理事物在图形中分布的范围和形状,将分布图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点状地理分布图:点状地理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离散的点。
①表示分布地点:如我国水电站的分布(只表示其空间位置)。
②表示类别:用不同图例区分,如我国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③表示数量:用定位符号的大小来区分(或同时在符号旁边注明绝对数量)。
(2)线状地理分布图: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洋流、等值线等。
高考地理七大图表类问题分类精析

高考地理七大图表类问题分类精析地理图表即直观反映地理事物特点和联系的各类图像和表格,它可以把抽象难理解的文字表述内容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是地理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
通过地理图表来考查考生的地理知识和能力非常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这也是各级各类考试命题的有效形式和重要方向。
就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几乎达到题题有图的局面,所以,在备考复习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图表的总结、归纳。
【考纲解析】1. 高考对地理学习能力的考核主要表现为以下10种能力:①识记能力;②概括能力;③综合能力;④读图、析图、作图能力;⑤表述能力;⑥运用能力;⑦判断能力;⑧比较评价能力;⑨应试能力;⑩创新能力;其中,能力④是最具学科特色的能力。
2. 考纲的能力目标,在内容制定上是以考试要求为依据,按照解题的思维过程而制定的。
其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来源,往往来自于地理图表。
【命题热点】1.近年高考试题中,地理图表的比重逐年激增,因其强大的兼容性和广阔的覆盖面,成为高考题最为理想的切入点。
2.局部区域图、变式统计图、景观示意图、等值线图、表格图是考察地理能力目标的有效载体,也必将成为09高考命题的主要的信息呈现形式。
【命题方向】结合各地历年考题的关联情况,该类考题的呈现形式涉及:(1)地理统计图(2)等值线图(3)光照图(4)地理景观图(5)地理模式图(6)关联图(7)区域图【分类解析】I、统计图表按其表述形式,可以分为表格、坐标图(折线图、曲线图、柱状图、玫瑰图、三角坐标图)、结构图(扇形图、饼状图、柱状图、矩形结构图)【1.坐标图】坐标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表示两项或多项地理要素的数字信息图形。
它一般用柱状、曲线、折线、点等来表示相关的地理信息。
常见的坐标形式有:1.两维坐标:即直角坐标,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它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
运用图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运用图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有效教学是《地理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教学观念,即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为真正的主体,而教师是主导。
教师用较少的时间,根据教学实际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做到突出教学主干,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它蕴藏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同时地理图像又在每年的高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地理图像类型多种多样,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课堂有效性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运用生动直观图像,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非智力性因素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有了兴趣,学习才有动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大大提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地理图像具有形象、直观的特性,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将图、声、像有效结合,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地球的宇宙环境”课标目标是“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
导入新课时,可利用多媒体平台播放“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的模拟演示动画,然后点评“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升空是我国探索月球和外层空间的主要方式,以扩展和深化对地球与宇宙的认识。
从课堂反馈信息看,当前时事热点用多媒体图像展示,不但能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宇宙环境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又如,“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可以采用边讲边板书简图,即“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通过简图,学生对太阳光热如何保温的演化过程一目了然,记忆犹新。
实践发现简图、板图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不断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学习的激情将会持久。
有趣才能乐学,乐学才会高效。
生动形象的图像,可丰富地理知识,使枯燥的教材活龙活现,对呈现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加深印象,形成地理学习兴趣,学生思维会更加活跃,有利于地理双基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部分专题十第2讲地理图像的判读与应用

目录
解析:(1)本题考查地质现象(窝崩)的成因。从题干中提取关 键信息“河岸受到水流强烈作用”,判断窝崩发生的主要自 然原因是流水侵蚀。(2)本题考查地貌景观图的判读和地貌的
成因。A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冰斗与角峰;B是流水侵蚀形成
的沟壑;C是风蚀蘑菇;D是河流泥沙沉积形成的冲积扇。
答案:(1)A (2)B源自目录【技法归纳】(1)柱状图和水平条形图判读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柱状图以横轴表示时间、地点或事物类别,以纵轴表示数量, 根据柱的高度可以比较事物的数量变化。将两个或两个以上 指标所表示的柱状图合并,可构成复合柱状图。水平条形图
是柱状图的横排形式,它以纵轴表示时间、地点或事物类别,
以横轴表示数量,根据条形的长度可以看出数量变化。
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和相互影响的结构体系。
目录
(3)面状地理分布图
面状地理分布图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
等地理事物。①表示分布范围:在地图中用封闭的界线,
或一种图例表示某种呈面状分布事物的范围。②表示类别:
在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内,用不同的颜色或图例,在
各个范围内用不同图形加以区分类别。③表示数量:常用 散点法(点数多少)、等值线法。读面状地理分布图,要明 确事物的地理范围。
目录
(2)线状地理分布图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 洋流、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 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读线状地理分布图要注意 事物的起止点、事物的沿途变化和事物的走向。注重同一空 间不同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
B.Ⅱ型 D.Ⅳ型
(2)关于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65~2005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型四示意图、关联图和景观图分析型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流层大气热量都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都属于短波辐射
C.地面热量收入=太阳辐射47+大气逆辐射106
D.大气不能吸收潜热输送和湍流输送传递的能量
2.如果其它条件相同,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的原因是()
①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比晴天弱
②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晴天少
③夜晚大气逆辐射比晴天强
④夜晚地面辐射比晴天强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1.C 2.B
解析第1题,对流层大气热量都直接来自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分别属于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地面热量收入=太阳辐射47+大气逆辐射106;地面辐射通过潜热输送和湍流输送形式将能量传递给大气。
第2题,阴天云量大,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比晴天强;由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多,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晴天少;夜晚大气逆辐射比晴天强;由于阴天白天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夜晚地面辐射比晴天少。
下图是“某天气系统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地的风向为()
A.东南风B.西南风
C.西北风D.东北风
4.该天气系统()
A.是冷锋过境B.是暖锋过境
C.形成梅雨天气D.①地将迎来降水
答案 3.C 4.A
解析第3题,从图中空气运动状况可以看出①地的风推动锋面移动,根据方向定位为西北风。
第4题,根据图中冷空气运动方向判断应为北半球的冷锋。
下面为是“某流域等流时线图”(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
此图以小时为单位)及两组“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流域内,下列结论可以确定的是()
A.地势起伏越大,等流时线数值越小
B.f1地段水能资源最丰富
C.f3地段植被覆盖最好
D.f4地段流速最快
6.有关该流域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是a′b′c′d′a′
B.人类对b环节影响很小
C.人类对c环节影响最大
D.d的数量大小与a无关
答案 5.D 6.B
解析第5题,等流时线密集,说明汇流速度慢,坡度越缓,f1处坡度最缓,f4处坡度最陡,流速最快。
等流时线的数值大小除了受坡度影响外,还和距河口的距离有关,植被覆盖情况虽然影响流速,但影响不大。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越靠近海洋,数值越小,说明流域内的水最终流向海洋;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a表示海水蒸发,b表示水汽输送,c表示大气降水,d表示径流,在各个环节中,人类影响最大的是径流,对水汽输送影响很小,各环节相互关联。
下图是“地质循环示意图”(a、c、d表示三大类岩石)。
读图回答7~8题。
7.b物质最可能是()
A.岩浆的喷发物B.风化作用的产物
C.沉积形成的岩石D.裸露在地表的岩石
8.图中b到d的过程()
A.均在地表进行B.岩石性质发生改变
C.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D.物质进入软流层
答案7.D8.B
解析第7题,结合图示信息知,a为岩浆岩,c为沉积岩,b则是二者受地壳抬升形成的裸露在地表的岩石。
第8题,结合图示分析,d为变质岩,那么b到d的过程中,岩石性质发生了改变。
下图示意“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国1950~2050年(预测)老龄化人口(≥65岁)比重变化”。
读图回答9~11题。
9.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国分别对应图中的曲线序号是()
A.②①③B.①②③
C.①③②D.②③①
10.图中中国老龄化进程中,有一段时期的老龄化人口比重增长较快,其原因很可能是() A.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B.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死亡率降低
C.20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20世纪50和60年代人口的快速增长
11.为缓解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国家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
该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现阶段的影响有()
A.青壮年负担加重
B.劳动力数量增多,价格降低
C.教育、卫生压力减轻
D.加重就业压力
答案9.C10.D11.A
解析第9题,结合所学知识,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出现时间早、水平高;我国老龄化出现时间较晚,但增速快;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相对较低。
据此判断其对应关系。
第10题,20世纪50和60年代我国人口出生率高,这一时期出生的人口到2010年前后陆续进入老年人行列,从而使我国有一段时期的老龄化人口比重增长较快。
第11题,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青壮年将承受养老和抚育的双重压力,负担加重。
读“北美洲五大湖附近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2.若乙地大量种植玉米,则沿岸湖泊对该地玉米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A.夏季降水增多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D.冬季气温增高
答案A
解析乙地玉米夏播秋收,冬季气候对其生产影响很小。
夏季湖泊蒸发量大,沿岸降水丰富,利于玉米生产。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出行对时间因素考虑逐渐增多,且时间因素可能成为选择交通方式的主导因素。
读“三种交通运输方式从门到门所需时间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高铁对航空运输冲击最大,二者争夺客源的旅行距离最接近于()
A.1 000 km B.1 400 km
C.200 km D.300 km
14.三种交通方式相比,机场的位置往往距离居民区最远,这主要是考虑了()
A.水体污染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大气污染D.噪声污染
答案13.A14.D
解析第13题,时间因素成为选择交通方式的主导因素,乘客更倾向于选择速度快、耗时短的交通运输方式;据图知高铁和航空在1 000 km处所用时间相同,说明在该距离竞争最激烈。
第14题,飞机起降会产生很大噪音,为了减小对居民的影响,机场应远离居民点。
下图为“某电厂循环经济示意图”。
读图完成15~16题。
15.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A.砖瓦厂B.钢铁厂
C.玻璃厂D.化工厂
16.该电厂的生产模式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A.减弱噪声B.减少酸雨
C.保持水土D.绿化环境
答案15.A16.B
解析第15题,读图知,H厂是以石膏板材厂的废渣做原料进行生产,可将废渣作为生产砖瓦的原料。
第16题,火电厂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图示电厂实施了原料的脱硫处理,故直接导致向环境中排放的酸性气体减少,可减轻酸雨危害。
“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这句民谣描写的是我国某地区独特的聚落景观。
下图为我国四地聚落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17~18题。
17.甲~丁四地中,与该民谣所描写的景观相符合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8.当前,该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暴雨洪涝B.水土流失
C.荒漠化D.沙尘暴
答案17.C18.B
解析第17题,民谣中描述的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地窨院。
第18题,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