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故事之(张骞、文成公主、郑和)写作素材
丝绸之路十大历史人物故事

丝绸之路十大历史人物故事一、张骞: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张骞那可是个超级勇敢的家伙。
汉武帝的时候啊,想和西域各国建立联系,就派张骞出使西域。
这一路可不容易啊,张骞带着他的使团刚出玉门关,就被匈奴人给抓住了。
匈奴人把他们扣押了好多年,还想让张骞投降,给他娶老婆啥的。
但张骞心里一直想着自己的使命呢。
后来他找机会逃跑了,继续向西走,到了大宛、康居,最后到了大月氏。
虽然大月氏不想和汉朝一起打匈奴了,但张骞这一路可是把西域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
他回来的时候又被匈奴抓住,不过最后还是成功回到了汉朝。
他带回来的关于西域的消息,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二、班超:投笔从戎的西域英雄。
班超这人可牛了。
本来他是个文人,天天抄抄写写的。
有一天他突然就烦了,说:“大丈夫应该像张骞那样在边疆立功,哪能老在这抄书呢!”然后就投笔从戎了。
他到了西域,只带着很少的人。
有一次在鄯善国,匈奴使者也来了,鄯善王就有点摇摆不定了。
班超当机立断,带着手下的三十六个人,趁着夜色直接冲进匈奴使者的营地,把匈奴人打得屁滚尿流。
这一下就把鄯善王给镇住了,让鄯善国归附了汉朝。
班超在西域经营了好多年,他用智慧和勇气,让西域好多国家都和汉朝交好,让丝绸之路更加稳定繁荣。
三、甘英:西行探险的勇者。
甘英啊,他也是个有胆量的人。
那时候东汉和西域各国交往密切,甘英就受命出使大秦(也就是罗马帝国)。
他一路往西走,经过了好多地方。
走到安息(今伊朗)的时候,安息人不想让汉朝和罗马直接联系,就吓唬甘英说:“大海啊,大得很呢,要渡过去得好几个月,而且海上还有妖怪,会把船弄翻的。
”甘英一听,心里有点害怕,就没再往前走了。
虽然他没到达罗马,但他走得也够远的了,让汉朝对西边更远的地方有了更多的了解,也算是为丝绸之路的延伸做了探索。
四、玄奘:西天取经的高僧。
五、法显:东晋的取经先驱。
六、汉武帝:丝绸之路的背后推动者。
汉武帝那可是个有大志向的皇帝。
他在位的时候,汉朝国力强盛。
对张骞出使西域作文素材

对张骞出使西域作文素材
今天老师讲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我听得入了迷。
他骑着马狂奔,穿过艰难辛酸的旅程,穿过沙漠,越过高山,一路向西。
我恍若见到了他,见到了他坚定的目光,注意到了他额头冒汗,见到了他眼中对未知世界的渴望。
我想,他一定很坚强勇敢,也很有毅力。
他走了那么远,走了那么久,最终完成了使命。
他是想让汉朝和西域的国家友好相处,让汉朝的丝绸和西域的宝藏都能通过丝绸之路,可以到达彼此的国度。
我总觉得张骞真棒!他就像一颗种子,把友谊的种子播撒在极为遥远的西方,让两个国家有了联系的纽带。
长大之后我也想成为像张骞一样的人,去探索世界,去结交朋友,去把美好和幸福的东西分享给更多的人。
我还想对张骞说:“谢谢你,让我看到了世界之大,也让我明白了友谊如此宝贵。
”。
张骞出使西域的有关作文

张骞出使西域的有关作文
张骞出使西域的趣事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张骞的家伙,他可不像我们现代人,整天只知道玩手机、刷微博。
那时候,张骞可是个了不起的探险家呢!他听说西域那边有好多好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就决定去那儿瞧瞧。
张骞踏上了漫长的旅途,他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
终于有一天,他来到了一片陌生的土地,那里有蓝天白云,还有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
张骞看得眼花缭乱,简直就像看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在西域的日子里,张骞还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人。
有一次,他和一群当地的商人聊天,发现他们竟然用一种奇怪的货币来交易东西。
张骞好奇地问道:“你们怎么用那种奇怪
的东西来买东西呢?”那些商人笑着说:“那是因为我们觉得那是一种很好玩的游戏。
”张骞一听,哈哈大笑起来,他觉得这些商人真是有趣极了。
除了和商人聊天,张骞还学会了很多西域的语言和习俗。
有一次,他参加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那里的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跳着欢快的舞蹈。
张骞看得目瞪口呆,心想:“原来西域的人们这么热情洋溢啊!”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张骞终于回到了中原。
他的旅程虽然结束了,但他带回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他知道,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的精彩,那么的神秘。
从此以后,他更加努力地学习,希望能有一天再踏上西域的土地,去追寻更多的奇迹。
这就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一个充满冒险与发现的故事。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勇气和好奇心,就能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而且,别忘了,有时候,生活的乐趣就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里哦!。
让我感动的历史人物郑和作文

让我感动的历史人物郑和作文让我感动的历史人物郑和作文郑和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世界文明交流的先行者,一个世人皆知的名字,他的英名早已传遍了世界的千山万水。
他以博大的气概和伟大的英勇精神,带领明朝庞大的船队,载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历经千辛万苦七次出使西洋,共用了整整28年时间,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曾经到达过非洲的红海一带,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人数最多、行动范围最广的远洋航行活动。
他沿途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文明带到了落后的东南亚地区和非洲地区。
它的影响深远,使明朝与海外各国广泛建交,发展了多种形式的海外贸易,是中国外交史上历史性的突破,那里至今还保留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印记,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次没有侵略的远航,这可比哥伦布的远航强多了。
郑和这位海之骄子,奋斗在海上,成功在海上,最终也殉职在海上。
他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骄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每当我们面对着浩瀚的大海发出深切的呼唤时,总能想起郑和那载着文明的金碧辉煌的大船,浩浩荡荡地行驶在大海上的壮观景象。
他的`一切丰功伟绩流传千古、他的百折不挠、不畏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永远激励着世人。
“海强则国强,海静则国宁”。
郑和让一个和平、强大、雍容大度的礼仪之邦——中国从海洋中崛起。
也正是在郑和开拓进取精神指引下,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航海事业中,他是多么伟大啊!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应该向郑和学习,以他为榜样,学习他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勤奋学习、刻苦学习,掌握更多的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做时代的先锋人。
我还梦想着将来能做一名友好使者,把友谊、和平、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让我们成为中国骄子,树立世界之林!。
文成公主入藏作文素材

文成公主入藏作文素材
《说说文成公主入藏》
嘿,大家知道文成公主入藏这事儿吧!那可是一段超级有意思的历史呢!
咱就说文成公主吧,那可是个勇敢又厉害的女子。
想当年,她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去吐蕃的路,这一路上的艰辛可别提了。
就说有一次,文成公主他们在经过一片荒草地的时候,那草长得比人都高啊,走在里面都看不见路。
而且还有各种奇怪的虫子,在旁边嗡嗡地叫,时不时还会飞到人身上。
文成公主可一点都没害怕,她带着大家小心翼翼地往前走,还时不时地提醒大家要注意脚下,别一不小心就踩空了。
走了好久好久,终于走出了那片荒草地,大家都累得不行,文成公主也满脸疲惫,但她还是笑着鼓励大家继续前进。
就这样,文成公主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到了吐蕃。
在那里,她把中原的文化、技艺都带给了吐蕃人民,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教他们种地、养蚕、纺织,还把好多漂亮的东西也带来了。
吐蕃人民可喜欢她啦!
文成公主入藏这段历史啊,真的印证了那句话,勇敢的人总会创造奇迹。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勇敢地向前走,就一定能找
到属于自己的美好。
所以呀,咱们也得学学文成公主的勇敢和坚持哟!这就是我所知道的文成公主入藏的那些事儿,真的特别佩服她呀!。
标题介绍两位汉代新疆历史名人的作文

标题介绍两位汉代新疆历史名人的作文
哎呀呀,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两位汉代新疆的历史名人,他们的故事可有意思啦,嘿嘿。
第一位是张骞。
张骞是一位勇敢的探险家,他奉汉武帝的命令,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的贸易通道,也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他的勇气和毅力让我非常佩服,嘿呀!听老师说,张骞在出使西域
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完成了使命。
他的
故事让我明白了,只要有决心,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第二位是班超。
班超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将军,他在西域生活了很长时间,为了维护汉朝的统治,他带领军队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很多胜利。
他的故事让我知道了,智慧和勇气是战胜困难的关键。
我真希望自己也能像张骞和班超一样,勇敢、智慧,为国家做出贡献。
哈哈,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人物和相关事迹

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人物和相关事迹一、引言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和事迹。
本文将介绍张骞、班超、玄奘、郑和、甘英等历史人物在丝绸之路上的相关事迹,以展示他们对丝绸之路的重要贡献。
二、张骞张骞是汉朝时期的探险家和外交家,因两次出使西域而著名。
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138年,张骞成功到达了大月氏等西域国家,打开了中西交通的新篇章。
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119年,张骞成功返回长安,带来了大量西域的特产和信息,为汉朝与西域的交流和贸易奠定了基础。
三、班超班超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将领和外交家,曾率领使团前往西域各国进行外交活动。
他在西域期间,成功平定了西域各地的叛乱,稳定了当地局势,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
班超的事迹在《后汉书》等史书中均有记载。
四、玄奘玄奘是唐朝时期的著名佛教僧侣和翻译家,曾前往印度取经。
他在丝绸之路上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功抵达印度取得真经,并返回长安。
玄奘的事迹在《大唐西域记》等史书中均有记载,对中国佛教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郑和郑和是明朝时期的著名航海家和外交家,曾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他在丝绸之路上建立了许多海上贸易据点,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探险活动,扩大了中国的海外影响力。
六、甘英甘英是东汉时期的著名探险家和外交家,曾前往大秦(罗马帝国)进行外交活动。
他在丝绸之路上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抵达大秦并完成了外交使命。
甘英的事迹在《后汉书》等史书中均有记载,对中国与罗马帝国的交往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七、结论以上五位历史人物在丝绸之路上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和影响。
他们的事迹不仅展示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和重要性,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开放精神和文化自信。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这些历史人物的探索精神和开放思维,推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西安千古情张骞出使西域三年级作文

西安千古情张骞出使西域三年级作文你好,我可以帮你写一篇关于西安千古情张骞出使西域的作文。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在这个话题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张骞是如何出使西域的,以及他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和挑战。
我们需要了解张骞是谁。
张骞是汉朝时期的一位著名使者,他曾经率领一支队伍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这个历史事件对于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可以谈谈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
据传说,张骞带着一些礼物和钱财,还有一些地图和指南针,开始了漫长而危险的旅程。
他穿越了沙漠、山脉和河流,经历了无数次危险和困难。
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到达了西域。
在西域,张骞见到了很多不同的人和文化。
他学习了当地的语言、风俗和习惯,并且带回了一些珍贵的物品和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中国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发生。
比如说,据说他曾经被一只大鹰追赶了好几天;还有一次他在河边休息时被蚊子咬得满身都是包。
这些故事听起来很有趣,也很能体现出张骞坚韧不拔的精神。
张骞出使西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
通过这个事件,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者需要更多帮助,请随时告诉我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名人故事之(张骞、文成公主、郑和)写作素材
张骞
张骞(qiān)是西汉时期的外交家。
自从张骞开辟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逐渐形成了从长安(今陕西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城、中亚、西亚至欧洲的路上交通道路,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张骞的一生与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形成关系密切。
回望历史,让我们一起去重温他肩负国家责任、不辱使命的光辉事迹吧。
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那里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匈奴甚至屡次侵犯汉王朝疆域。
汉武帝刘彻登基后,决心反击匈奴。
西域的大月氏曾屡遭匈奴的侵略,和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
汉武帝决定派出一位使者,前往大月氏传递友好的心意,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
在这之前,因为匈奴的阻挠,还没有使者去过西域,人们对于那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缺乏了解。
况且,大月氏人以游牧为生,经常迁徙,没有固定的居住地。
出使西域的艰难不言而喻,张骞勇敢地站出来,临危受命。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领一百多人的队伍,从长安出发,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
不幸的是,在途中他们被匈奴抓住了,匈奴的最高首领单(chán)于下令把张骞扣押起来。
在匈奴的威逼利诱面前,张骞威武不屈,“持汉节不失”,始终不忘使命。
十多年过去了,张骞终于找到机会,趁着匈奴人对他放松戒备,逃了出来。
张骞一-路西行,一路打听,最后得知大月氏人已经离开伊犁河谷,迁徙到了更远的地方。
张骞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了大月氏,却发现大月氏人已经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不再想复仇匈奴了。
张骞劝说大月氏人无效,只好动身返回家乡。
归途中,张骞又被匈奴人抓住,被扣留了一年多才得以脱逃,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长安。
回到长安后,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在西域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在这次远行中,张骞对西域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等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张骞率领三百多人的使团访问了乌孙、大宛等西域国家,西域各国也派出使臣回访。
汉朝与西域的交往频繁起来,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幕自此拉开。
张骞出使西域所开拓的丝绸之路,成为了中西方商业贸易的陆上交通要道。
启示
张骞离开家园,到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去完成国家使命,他的勇敢成就了中
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一丝绸之路。
对于个人来讲,“走出去”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与外界沟通,学习新知识,认识新朋友,接受新挑战,激发自己的潜能。
对于国家来说,“走出去”更是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发展:要具有国际化的视野,打破壁垒,知己知彼,与世界同步前行。
文成公主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公主,为了汉藏团结,与吐蕃的部族首领结婚,把中原文化带到西藏,成为连接中原与边疆、汉族与藏族友谊的纽带。
她就是唐代的文成公主。
唐代时,青藏高原上部族林立,其中有一个实力特别强大的部族,叫作吐蕃(bō)”。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唐太宗时,吐蕃赞普(吐蕃的最高统治者)名叫“松赞干布”,他既有胆识,又有才干,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族,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建立起统一、强大的奴隶制政权。
松赞干布敬慕唐朝的强大,希望与唐朝结为姻亲之好。
他派出使者携带厚礼,千里迢迢来到长安,向唐朝请求联姻。
最终,唐太宗同意把宗室之女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随和亲的队伍从长安出发,一路艰苦跋涉,终于抵达了吐蕃都城逻些。
文成公主从家乡带去很多嫁妆,包括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等,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
与她同去吐蕃的还有很多文吏、乐师、农耕能手、工匠等专业人员。
随公主远嫁的工匠,把中原地区的农具制造、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等生产技术传入吐蕃,他们不仅在逻些修建了小昭寺,参与修建了大昭寺,还帮助当地人学习汉人的农工手艺。
吐蕃的农业技术原来比较落后,土地不平整,不打畦(qí),水土容易流失。
汉族农业技术传入后,吐蕃人开始挖畦沟,田野间阡陌纵横,大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改善了吐蕃百姓的生活。
吐蕃人原以麦熟时节为一年的开始,文成公主教给吐蕃人使用唐朝的历法。
百姓们非常欢迎和爱戴这位远道而来的公主,把她看成是绿度母身)。
松赞干布还派遣贵族子弟到唐朝学习,并且命人创制吐蕃文字,改变了吐蕃刻木、结绳记事的习俗。
唐朝和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段历史佳话以戏剧、壁画、民歌等形式在汉藏地区广泛传播。
文成公主为汉藏两族的友谊做了许多事情,她和松赞干布的故事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千秋佳话。
启示
文成公主是和平的使者,也是汉藏人民亲如一家的象征。
她不仅为唐朝和吐
蕃带来了长期的团结、安定,也传播了中原文化,加速了吐番的文明进程。
她远赴吐蕃,努力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做出了贡献,所以人们至今怀念她、敬爱她。
通过文成公主的故事,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无私的大爱,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民族情怀。
在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只有兄弟姐妹之间多加交流沟通、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才能更好地共同建设和谐、繁荣的中华家园。
郑和
郑和是明代的航海家。
他奉命带领船队七次航海远行,访问过亚洲和非洲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历时近二十八年,在时间、空间和规模上都创造了历史之最。
郑和船队开辟了横渡印度洋直达非洲,以及通往阿拉伯各国的多条新航路,不仅在当时世界的航海活动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为中外文明的互联互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百里滇池,浩浩荡荡,不像湖泊,更像是大海。
郑和就出生在这美丽的滇池之滨云南昆阳州(今晋宁)。
为和本姓马,小字三保。
儿时的三保特别喜欢听父亲和祖父讲故事,长辈们讲述的奇闻趣事,让小三保非常神往。
他悄怍在心里立下志愿:长大以后也要像父辈那样,游历四方。
童年还没有过完,不幸就降临了。
三保十二岁那年明太祖朱元璋出兵云南,讨伐残余的元朝军事力量。
三作家因为在元朝时得势,此时就成了明军打击的对象。
他出父亲在战乱中身亡,他在流离中被明军掳去,送进皇宫当了太监。
后来,三保跟随燕王朱棣,屡建战功。
朱棣称帝是为明成祖。
明成祖十分器重三保,提拔他为内宫太监,赐他姓“郑”。
从此以后,三保就改名为“郑和”
为了扬国威、促进明朝和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明成祖朱棣决定派出船队下西洋(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访问沿途各国。
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有勇有谋的郑和。
经过精心的准备,1405年,郑和率领两万多人,第一次下西洋。
到1433年,在这二十八年间,郑和先后七次出使西洋,到访过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航行到红海沿岸和非洲的东海岸。
郑和秉持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理念,在同各国的交往中,展现大国风度,传播中华文明,加强了文化的交流,发展了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
随着郑和的远航,中国的精美瓷器、优质丝绸、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传到了很多国家。
同时,外国的香料、药材等特产也被带回到中国。
一些国家的使者还跟随郑和的船队来到中国,与明朝建立了外交和贸易联系。
郑和的远航,时间长,规模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启示
在少年时,郑和遭遇战乱和不幸,可是他没有因此消沉,仍然积极地直面人生,刻苦勤勉、自强不息,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伟大人物。
郑和船队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纵横驰骋,开辟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使我国和亚非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
郑和下西洋显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大国,敢于承担自己对世界的责任:播仁爱于友邦,为世界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