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风情旅游发展的策略及的案例共61页
“旅游+”策略在民俗旅游发展的应用——以朝鲜族民俗旅游为例

时不仅 能够领略到 当地独有 的朝 鲜族文 化 .还 能够欣 赏到宜 人 的 自然景观 。延边朝族 自治 州的 民俗旅 游将地 方 民俗 、历 史文化 和 自然风景有机地结合 到了一起 ,实现 了人 和 自然 的 和谐统一 ,最大程度 地保 证 了旅游 景点 的集 群 性 ,满足 了不 同层次 和不 同旅 游爱好者 的旅游需 求。
三 、“旅游+”在朝鲜 民俗旅游发展 中的具体策略 “旅 游+”在 民俗旅 游 中的应用不 同于传统旅 游单一 的产 品线 ,而是根据 民俗旅游地 区不同 的特 点进 行产 品设计 。以 朝鲜族产 品为例 ,延边朝鲜族 自治州 的旅游线 路可 以根据 多 种不 同的形式 进行 设计 ,如 针对 旅游景 点不 同的切人 点进行 类别设计 ,美食旅游线路 、歌舞文化旅 游线 路 、自然景 区旅游 线路 等多种旅 游线 路需 要根据 不 同 的景 点特 色 和旅 游爱好 者 的偏好进行 有针 对性 地制 定 。同时可 以有 旅游 者对 旅游 景点进行 自主安排 ,自行 安排 旅游 线路 设计 ,充 分 发挥 各个 旅游 景点 的最大旅游价值 。 (一 )饮食 文化 “旅游 +” 在饮 食方面 ,朝鲜族 在饮 食 上 口味 比较清 淡 ,其 中 以汤 和泡菜为主。泡菜也成为 了朝鲜 族 民族 文化 的代表 .朝鲜 族 人几 乎每顿饭都会 食用 泡菜 ,种类 也 十分 繁 多 ,其 中最 出名 的当属朝族贡菜和辣 白菜 ,同时这 些菜又能 和其他 食物进 行 创造 性的搭配 ,如辣 白菜 炒年 糕 、泡 菜酱 汤等 等 。而 汤作 为 朝族 人 日常饮 食 中必不 可 少 的一部 分 也 十分 多样 .如海 带 汤 、豆腐 汤、狗 肉汤 等 ,一般 在孩 子过 生 日的时候 ,家长 会 给 孩子做海带汤来给孩子们庆 祝生 日,保佑孩 子这 一年 生活顺 顺利利 。其 中“汤泡饭”是朝鲜族人 比较 青睐 的食物 。特别是 狗 肉汤 ,朝族人认为狗 肉能够强 身健体 、美 容养颜 .特 别是在 夏天食用具有更好 的效 果 ,目前 当地大 部分人 已经接受 了狗
民俗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

一、背景介绍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之一。
而民俗文化作为地方的独特资源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内涵,逐渐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如何将民俗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实现共赢发展,成为了当今旅游业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民俗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必要性1. 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精神印记,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和情感的表现。
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2. 拓展旅游业新业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将民俗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拓展旅游业的新业态。
3. 增强地方经济发展动力民俗文化代表了一个地区的特色和历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通过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强地方发展的动力。
三、成功案例分析以西安古城墙为例,西安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城墙是其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融合了大量的民俗文化元素,成为了民俗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成功案例。
1. 保护与修缮西安古城墙的保护与修缮,不仅仅是为了保存其原有的历史价值,更是为了为后人传承并发展民俗文化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 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在古城墙的基础之上,西安推出了多种多样的旅游产品,如夜游古城墙、文化节庆活动等,让游客在感受历史文化的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
3. 突出文化传承西安在古城墙的开发中,始终把传承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作为重要内容,通过举办民俗文化展示活动、文化体验活动等,让游客体验到更加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四、成功经验总结1. 保护为前提保护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是民俗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前提,只有保护好民俗文化资源的原貌,才能更好地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支撑。
2. 创新产品和活动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创新旅游产品和体验活动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推出新的产品和活动,才能更好地吸引游客,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民俗旅游策划方案

民俗旅游策划方案技术背景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俗特色和传统生活方式。
针对这一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开展民俗旅游,以推动本地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民俗旅游是旅游业中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以文化和生态为主导,旨在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传承和推广地方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的交流,增强旅游的吸引力。
项目目标•推广当地民间文化•提高游客参与度和满意度•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增强区域经济的活力策划方案活动内容本项目是一种面向广大游客的经典民俗旅行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景点探索本次活动将邀请当地民俗专家、导游等专业人士,开展民俗景点的探索和解说,包括名胜古迹、民俗村落、传统庙会等。
通过全方位地展示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让游客从精神上感受当地的魅力和风情。
民俗体验本次活动还将组织游客参与当地民俗文化的实际体验,比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参加当地节庆活动、品尝地方特色美食等。
通过参与,游客将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更能感受到民俗这一文化形式的动人之处。
互动活动为了加强本次活动的互动性,我们还将组织一些富有民俗特色的互动游戏和活动,如背篓比赛、鼓乐飞刀等,形式多样。
这些活动将吸引不同的游客,使大家在玩乐中更好地了解民俗文化。
活动流程本次活动的流程如下:时间活动内容第一天上午集合、签到、出发第一天下午民俗村探索、民俗手工体验第一天晚上地方美食品尝第二天上午名胜古迹参观、传统庙会第二天下午互动游戏、合影留念第二天晚上自由活动、解散活动宣传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本次活动,我们将通过以下渠道进行宣传:线上宣传通过当地旅游网站、携程、去哪儿等旅游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和相关图片,让更多人了解本次活动。
线下宣传通过在当地景点、旅游机构、商场等公共场合张贴海报、派发宣传资料等方式,扩大本次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活动预算本次活动的预算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活动组织费用包括专业人士的酬劳、活动器材的购买、交通与住宿费等,共计15万元。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案例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案例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案例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传承并具有独特性,以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礼仪、知识与实践技能等形式存在的文化表现。
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之一。
本文将通过深度评估和广度探讨,介绍几个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的成功案例,并分享我对这个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案例一:四川阿坝藏羌风情园阿坝藏羌风情园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中国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的典范案例之一。
这个风情园以藏羌文化和风格为主题,通过搭建藏式建筑、展示羌绣等手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相结合。
游客在风情园内可以欣赏到民族歌舞表演、品尝特色美食、参与手工艺制作等活动,从而深入了解藏族和羌族的历史与文化。
这种融合方式不仅促进了文化传承与传播,也为旅游业带来了独特的吸引力。
案例二:广西龙胜十里画廊广西龙胜十里画廊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的成功案例之一。
这个画廊沿着山脉蜿蜒而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幅壮族绣像壁画,呈现出了壮族古老的传统文化与风情。
游客在十里画廊内可以欣赏到绚丽多彩的绣像壁画,还可以体验到壮族民俗表演、品尝特色美食等。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播,这个画廊成功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并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案例三:山西平遥古城山西平遥古城是中国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的典型案例之一。
这座古城保存着多元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建筑、民俗风情、戏曲表演等。
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相结合,平遥古城成功地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游客可以在古城内欣赏到古老的建筑风貌、参与到民俗活动中、观赏到传统戏曲表演等,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个人观点和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方式,更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以长株潭地区为例摘要:随着世界旅游产业成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民俗风情旅游产品也以其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昂首进入旅游市场。
但是,由于旅游产业本身过于年轻,民俗风情旅游的钟爱者们忙于享受“异乡情调”或经营"万种风情",因此发展得极其不完全,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面对着先辈们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是只为了经济而进行“掠夺性开发”呢,还是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开发,利用和及时的抢救?关键词:民俗旅游长株潭地区可持续发展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
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
现在就以长株潭地区民俗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为例展开研究一:现状同任何事物一样,民俗旅游的发展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利与弊。
优点:1:充分利用富有其地域文化特色的现成建筑和设施春秋战国之际,湖南成为楚国的领地,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楚文化。
长沙做为湖南省会城市,在西汉时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诸侯国。
其地域上出土的马王堆汉墓珍品多达十万多件,是省博物馆现有藏品中及为宝贵的一部分。
创立于北宋末年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在保旧修旧的基础上对外开放,在长沙民俗旅游资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城长沙的标志--天心阁,在毁于大火之后,仍作为最早供市民休闲游览的公园。
2:建立独特的民俗旅游区株洲醴陵市的红色官窑是中国最具产品规模与实力的高温釉下彩瓷生产企业,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之一,对外展示,被誉为中国的"红色官窑".3:形成独具风味的饮食文化长沙坡子街火宫殿试一座宫殿式小吃店,,集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于一身,是独具特色的大众场所。
竹文化:湖南多竹且竹艺发达。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竹器就很有名气,长沙出土的古墓中,都有精致的竹席,这表明从古以来竹文化昌盛发达。
民俗旅游策划方案

民俗旅游策划方案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旅游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
传统的景点游览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民俗旅游通过让游客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和民间艺术等,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因此,构建一个有效的民俗旅游策划方案很有必要。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民俗旅游策划方案,以帮助旅游从业人员和民俗旅游爱好者更好地规划、组织和管理民俗旅游活动。
策划步骤第一步:了解当地文化在策划民俗旅游活动之前,必须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习俗。
这需要对当地的历史、传统、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研究和了解。
可以从书籍、杂志、互联网、博物馆、文化中心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
第二步:选定主题选取民俗旅游的主题是成功策划的关键。
主题应该与当地文化和习俗相关联。
例如,可选取家庭生活、婚礼、寿宴、传统节日等。
此外,主题可以选取一些较为新颖的民俗文化体验,例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学习当地特色舞蹈等。
第三步:确定活动内容在确定主题之后,就需要策划民俗旅游的具体内容。
活动的内容应当涵盖了解当地文化、参与民俗活动的体验以及休闲娱乐三个方面。
例如,在了解当地文化方面,可以提供导游和文化讲解;在参与民俗活动方面,可以安排游客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学习当地特色舞蹈等活动;在休闲娱乐方面,可以安排游客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游览名胜古迹等。
第四步:确定场所应当选择能够展现当地民俗文化的场所来进行活动。
城市较大的文化中心、博物馆、公园、展览馆等都可以作为活动场所。
城市中的社区和农村地区的自然景观、村庄和民俗文化遗产等都可以作为民俗旅游的场所。
第五步:确定时间确定民俗旅游活动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活动的日期应该考虑到节假日、天气、季节和旅游旺季等因素。
在协商好时间之后,要将活动的时间宣传出去,以便更多人可以参与。
第六步:制定预算和收费策略每个民俗旅游活动的预算和收费策略都是不同的。
预算的部分应包括场所租用费、设备和材料费、人员费用、促销费用等。
通过财务分析,确定收费策略,以便能够平衡预算和盈利。
民俗旅游案例分析

谢谢观看
休闲牧场案例
飞牛牧场产品
奶制品零食
牛奶护肤品
乡村风味牛奶餐
纪念品
休闲牧场案例Leabharlann 飞牛牧场产品销售牛奶屋
新鲜奶制品
牧场工房
纪念品 乡村客栈
花坊
玻璃花坊 经典商品
牧场生活 概念店
日用品
礼物坊
温馨小礼物
红砖屋
普通商店
休闲牧场案例
飞牛牧场产品销售渠道
实 体
牧场内6个主题商店 全台湾10个百货商店
网 络
案例3——韩国民俗村
中国民俗文化村
特色3:无须跋山涉水,即可 感受各民族风土人情 特色4:三大国际性特色表演: 《东方霓裳》、《金戈王朝》、 《龙凤舞中华》
中国民俗文化村——民族风情
中国民俗文化村通过民族风情表演、民间手工艺展示、
定期举办大型民间节庆活动,如春节大庙会、泼水节、 迷情聊斋夜等,多角度、多侧面展示出我国各民族原 汁原味、丰富多彩的民风民情和民俗文化,让游客充
分感受中华民族的灵魂和魅力。
庄严神圣浴佛祈福典礼
疯狂奇趣爆笑玩水夺标
童趣梦幻开心儿童玩水池
惊喜湿身互动泼水小分队
独特风情原生态傣族歌舞
动感high歌夜场乐队狂欢
案例2——台湾飞牛牧场
飞牛=蝴蝶+奶牛 是牧场两大体验主题
1
农业经营体验区
• 牧野风情区 • 飞牛广场—大草坪亲子活动区
2
休闲活动区
• 客服务中心区 • 有机蔬菜展示区 • 农民研习训练区
飞牛牧场是以乳牛养殖为主的休闲农场,
前身为中部青年酪农村,是台湾中部首屈 一指的休闲牧场。
3
农业景观及自然生态区
• 蝴蝶中心 • 休闲农场研究发展及计划保留区
“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战略

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战略作者宋艮言咎祥威[提要]在旅游+”背景下,民俗文化旅游需要关注产品创意、旅游服务、保护力度、投资主体、品牌营销等问题。
本文基于旅游+”视角,从区域规划、文化创意、信息平台、人才培育、产品开发、品牌塑造以及生态发展等方面探索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策略,以期为新时期民俗文化旅游提供一定的战略指导。
关键词:旅游+” ;民俗文化;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6年4月19日一、引言旅游产业,是实现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旅游+”把旅游业的要素渗入、融进其他相关产业和领域,带动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的共同进步,并因此形成更加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新型业态、新型发展模式和新型产业结构体系。
总之,旅游+”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2015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会议上,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在《开明开放开拓迎接中国旅游+”新时代》中明确指出旅游+”的概念,呼吁旅游工作者以融合的理念重新构建中国旅游的发展格局。
即把旅游作为一个平台,来整合其他社会资源,把旅游产业作为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主体;把“旅游+”作为工具来构建新业态下旅游新路径;将“旅游+”作为手段用来推动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民俗事物在20世纪80 年代就已经作为一种现代的旅游活动发展起来。
30 多年来,学者们相继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民俗文化的见解和认识。
在《中国旅游百科全书》中,认为民俗文化旅游是集观赏、考察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于一体的活动。
当然,这里所说的民俗文化旅游是民俗、文化和旅游三者的融合,是民俗文化与旅游+ ”的融合,也是民俗与文化旅游的一体化发展。
将民俗、文化和旅游三者共同作为旅游吸引物,有助于从不同方面激发旅游者的动机,从而使旅游者产生想要旅游的冲动。
当前,文化旅游已成为新业态下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民俗文化作为一个民族悠久文化的沉淀,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由于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的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