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语言技巧
演讲中的肢体语言调整技巧,塑造自信形象

演讲中的肢体语言调整技巧,塑造自信形象介绍在演讲中,除了言辞表达之外,肢体语言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
适当的肢体语言调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递信息,增强自信形象。
本文将介绍一些演讲中的肢体语言调整技巧,帮助你塑造更加自信的形象。
1. 姿势的调整姿势能够传递自信或者紧张的信息。
在演讲中,站立姿势应该是笔直挺拔、双脚并拢的,这样能够传达出你对演讲的掌控力和自信心。
另外,双手可以自然地放在两侧,或者用手势表达一些重要的内容,但要避免过多的手势,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2. 目光交流与听众进行直接的目光交流是演讲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通过与听众进行目光交流,可以增强说话者与听众之间的连结感,同时也表达出自信和诚意。
在演讲中,你可以通过扫视观众,将目光交流与众多听众进行分散、均匀的连接,这样能够在视觉上给人一种自信和专注的感觉。
3. 手势运用适当的手势运用可以增添演讲的生动性和表达的力度。
在演讲中,你可以用手势来强调某个观点或者关键词,这样能够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你的信息。
同时,手势也要注意不要太过夸张,以免给人造作或过度激动的感觉。
4. 身体语言的协调身体语言的协调是演讲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在演讲中,我们可以运用身体语言来配合言辞的表达,这能够增加演讲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例如,当你提到积极的事物时,可以微微倾身向前,这样能够传达出你的积极态度。
而当你提到消极的事物时,可以微微后退,传达出你的谨慎和警惕。
5. 注意身体的放松在演讲中,身心放松是非常重要的。
紧张和焦虑会影响我们的肢体语言,让我们看起来不自信。
因此,在演讲之前,可以进行一些身体放松的练习,如深呼吸、脱掉紧身衣物等,帮助放松身体和心理,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
结论适当调整肢体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信息,增强自信形象。
通过以上介绍的演讲中的肢体语言调整技巧,希望能够帮助你在演讲中塑造更加自信的形象。
记得要练习和反馈,通过不断地实践和调整,你会越来越自信和出色地进行演讲!。
演讲中的身体语言如何利用姿势和手势增强表达力

演讲中的身体语言如何利用姿势和手势增强表达力演讲是一种通过言语和身体语言传达信息的艺术形式。
除了选用恰当的词语和语调,身体语言在演讲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姿势和手势是身体语言的两个主要方面,它们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表达观点,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探讨演讲中如何利用姿势和手势来增强表达力。
一、有效的姿势姿势在演讲中扮演着突显自信和权威的角色。
一个演讲者的姿势要稳定而挺拔,展现自己的胸襟和气质。
首先,平稳的脚步和挺直的脊椎是保持良好姿势的基础。
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稍微向外展开,使得重心稳定且与地面呈均匀分布。
同时,背部挺直,肩膀放松,展示出自信和威严的形象。
其次,演讲者的手臂和手部动作也非常重要。
双手可自然下垂,演讲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手势配合,但不要过于夸张或者过于抽搐,以免分散听众的注意力。
重要的是,手臂要保持与身体的协调,避免crossed arms(交叉胸廓)等姿势,这会给人一种封闭和不友好的印象。
最后,演讲者的头部和眼神也是姿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头部要自然地直立,保持与身体的平衡,不要过分低垂或者过分仰头。
眼神要与听众进行接触,传递出自信和亲近的信息,同时也对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默契起到推动作用。
二、恰当的手势手势是演讲中最直接的身体语言表达方式。
恰当运用手势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加生动地展示观点,提升听众的参与感和理解力。
首先,手势应该与语言相匹配,即手势和词语的意义要一致。
例如,当演讲者强调某一观点时,可以用手指指向前方,以增强强调的效果。
其次,手势应该适度和自然。
过于夸张的手势会给人一种不真实和做作的感觉,而过于节制的手势又会使演讲显得呆板无趣。
因此,演讲者应该学会把握手势的节奏和力度,让它们自然地流动起来。
另外,手势的方向和形状也需要注意。
手势的方向应该与演讲者所描述或强调的对象相一致。
例如,当演讲者提到右边的时候,他的手势也应该向右边展示。
手势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来变化,例如,用手掌朝上可以表达邀请或接受的意思,而用手掌朝下则表示否定或拒绝。
演讲中的肢体语言如何利用身体表达更有力的讯息

演讲中的肢体语言如何利用身体表达更有力的讯息演讲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仅仅依靠口头表达已经不能满足听众的需求。
在演讲中,肢体语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身体动作、面部表情和姿势,演讲者可以传递更加生动、有说服力的讯息。
本文将探讨演讲中的肢体语言如何利用身体表达更有力的技巧。
一、姿势的运用在演讲中,身体的姿势是传递信息和引发共鸣的关键之一。
演讲者的站姿、坐姿可以传递出自信、专业或者亲和力等形象。
一个自信的姿态会让听众更加愿意相信演讲者所说的内容,因此,演讲者应该保持直立的姿势,收拢肩膀,放松肌肉,这样能给人一种自信而有气质的形象。
二、手势的运用手势是肢体语言中最直观的一部分,通过手势的运用,演讲者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意思,增强听众的注意力和理解力。
例如,当演讲者强调某个观点时,可以运用手指向前指引的手势,以示强调;当演讲者想要展示某种对比时,可以借助手势的对称性,用双手做出相应的动作。
然而,过度使用手势可能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因此演讲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把握手势的使用频率和力度,避免过多或者过激的手势。
三、面部表情的运用面部表情是演讲中传递情感的重要手段,它能够直接影响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和反应。
不同的面部表情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例如笑容代表友好和轻松,皱眉代表愤怒和担忧。
在演讲中,演讲者可以通过面部表情与观众建立情感上的联系。
当演讲者想要表达愉快的情感时,可以展示出宽厚的笑容;当演讲者想要表达严肃或者担忧的情感时,可以收敛面部表情,展示出适度的紧张。
四、身体动作的运用身体动作能够使演讲更加生动,增强演讲内容的可视化效果。
演讲者可以运用身体动作来模拟事物的动作或者展示某些过程。
例如,在介绍某个产品的特点时,演讲者可以运用手臂的搭配动作,模拟产品的展示过程;在讲述一个发展历程时,演讲者可以通过步行或者走动来模拟过程的变化。
五、眼神交流的运用在演讲中,眼神交流是与听众建立连接和增强亲和力的重要方式。
教师的体态语言摘抄

教师的体态语言摘抄
1. 教师的微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可以传递温暖和友好,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 教师的身体姿势应该端庄大方,站立或坐立时要保持挺直的姿态,展示出自信和专业。
3. 教师的手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适当的手势可以强调重点、比划大小、指示方向等,使学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所学知识。
4. 教师的眼神交流可以建立与学生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尊重。
教师应该保持与学生的眼神接触,传递出信任和鼓励。
5. 教师的身体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走近学生、走动在教室中,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互动,调节课堂氛围。
6. 教师的面部表情要丰富而真诚,通过微笑、皱眉、瞪眼等表情来表达情感和态度,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7. 教师要注意体态语言的适度性,过于夸张或频繁的体态语言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体态语言修养,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演员工作中的肢体语言与动作表演技巧

演员工作中的肢体语言与动作表演技巧在演员工作中,肢体语言和动作表演技巧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通过熟练掌握这些技巧,演员可以更准确地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意图,从而提升演出的质量和观众的体验。
本文将探讨演员工作中的肢体语言与动作表演技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身体姿势和动作的重要性演员在舞台或摄像机前的姿势和动作直接影响到观众对角色的认知和理解。
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动作可以帮助演员塑造角色的特质和情感,增强角色的说服力和表达能力。
演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升身体姿势和动作的表演技巧:1. 体态与角色相符:演员应根据角色的特点和情感状态来选择合适的体态和姿势。
比如,如果角色是一个自信的领导者,演员可以保持笔直的身姿和稳定的步伐来展示角色的权威感。
2. 肢体语言的运用:通过利用肢体语言,演员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意图。
例如,为了表现角色的紧张或恐惧,演员可以选择紧握拳头、咬紧牙关等肢体动作来传达这种情感。
3. 动作的节奏和节制:演员需要在表演中掌握动作的节奏和节制。
过快或过慢的动作可能会让观众感到困惑或不自然。
因此,演员应该根据角色的情感和剧情需要来选择适当的动作节奏和力度。
二、眼神和面部表情的表演技巧眼神和面部表情是演员表演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直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以下是一些关于眼神和面部表情的表演技巧:1. 注重眼神的准确传达:演员可以通过调整眼神的方向和注视的对象来表达角色的专注、好奇或敌意等情感。
在表演中,眼神应该与角色的台词和动作相呼应,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2. 细腻的面部表情:演员应该注意灵活运用面部肌肉,以表达角色的愤怒、喜悦、悲伤等情感。
通过微笑、皱眉、眯眼等面部表情的变化,演员可以增强角色的真实感和情感力度。
3. 注意面部表情的与角色情感的一致性:面部表情要与角色的情感状态相符合,保持一致性。
例如,如果角色是一个忧郁的人,演员应该避免频繁地展示笑容,以保持角色特质的一致性。
朗诵体态语

朗诵体态语
朗诵体态语主要包括身体动作和肢体语言两个方面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身体动作方面的技巧包括:
1. 肢体语言:配合演讲内容,做出的肢体动作。
2. 站姿:双脚并拢,身体保持正直,眼睛注视观众。
3. 移动:根据演说的内容,适当加入一些动作,但不要过分。
4. 走动:如果场地允许,可以走动一下,但不要走来走去。
5. 鞠躬:先站直,然后头部向下,再抬头,同时双手向内交叉,表示对观众的尊重。
肢体语言方面的技巧包括:
1. 手势:手势应该配合演讲内容,比如欢迎时可以鼓掌,表示重点时可以用手势强调。
2. 肘部:肘部应该保持自然,不要过于僵硬或弯曲。
3. 肩膀:肩膀应该放松,不要过于紧张或僵硬。
4. 背部:背部应该保持挺直,不要过于弯曲或驼背。
5. 腿部:腿部应该保持自然,不要过于僵硬或弯曲。
注意事项包括:
1. 不要用过多或不适当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
2. 不要用手触摸脸部或嘴唇。
3. 不要让手插在口袋里或抓住讲台。
4. 不要频繁地移动或改变姿势。
5. 不要使用过于夸张或过于复杂的肢体语言。
语言沟通的礼仪和技巧包括

语言沟通的礼仪和技巧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主要是凭借语言沟通的,语言交往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
语言交往包括听和说两个方面。
善于聆听,乐于交谈,就能使人与人在良好的心理气氛中顺利交往。
下面店铺整理了语言沟通的礼仪和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语言沟通的礼仪和技巧:听的技巧聆听他人讲话时要专心,要用心去听,而不是只用耳去听。
要暂时忘却自己的想法和成见,与讲话者一起去回顾体验,要通过目光接触、点头、赞许声等给予积极反馈,增强对方表达的自信心,使他乐于讲下去。
聆听时要耐心不要表现出任何不耐烦和不高兴的神情。
聆听时还要虚心,不要轻易打断他,要善于发现对方思想中的闪光点。
语言沟通的礼仪和技巧:目光技巧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目光接触,是人际交往间最能传神的非语言交往。
在交往中通过眼神的交流可以促进双方的沟通。
正视表示尊重,斜视表示轻蔑,双目炯炯会使听者精神振奋。
柔和、热诚的目光会流露出对别人的热情、赞许、鼓励和喜爱,目光东移西转,会让人感到是心不在焉。
交往中,适当的目光接触可以表达彼此的关注。
语言沟通的礼仪和技巧:说的技巧说是自我表达的最佳手段。
说是要给别人听的,所以要使别人对自己说的内容感兴趣,就得做到:一、说得明白,语言要简练、通俗、生动易懂。
二、还要善用敬语,对上级,要谦恭有礼,多用亲切友好的词语。
三、适当赞扬别人。
适时适度、发自内心地赞扬别人,可以造成融洽的交往气氛,强化人际吸引力。
但赞扬要真诚适度,不要乱戴高帽。
语言沟通的礼仪和技巧:体态技巧体态包括身体的动作、手势。
在人际交往中,人的举手投足都能传达特定的态度和含义。
身体略微倾向于对方,表示热情和感兴趣;微微欠身,表示谦恭有礼;身体侧转或背向对方,表示不屑一顾。
不同的手势也具有各种含义,比如摆手表示制止或否定;双手外摊表示无可奈何;双臂外展表示阻拦;拍脑袋表示自责或醒悟;竖起大拇指表示夸奖。
语言沟通的礼仪和技巧:声调技巧同一句话用不同的声调、在不同的场合说出来,可以表达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意思和情感。
姿态优美 自然大方—— 演讲肢体语言技巧

二、手势
手势是演讲中使用频率最 高的体态语,最富于表现 力的。
可听 可看 可悟
1.手 掌
手掌的运用主要包 括五种方式。
覆手式
即掌心向下,拇指张开, 其余手指微曲。 审慎的提醒手势,达到控 制场面的目的,也可表示 否认、反对等。
仰手式
掌心向上,拇指张开,其余微曲 手部抬高:赞美、申请祈求 手部放平:征求听众的意见
举拳式
2.拳头
握拳式
பைடு நூலகம்
包 手 式
3.手指
啄手式
包手式
伸指式
三、面部表情
眉、眼、嘴、面部肌肉
微笑训练从面呈“王”字开 始:展开眉头,眼角向两边 拉一横;腮向两边拉一横; 嘴角向两边拉一横,鼻子是 一竖,然后放松脸部肌肉。
用嘴咬一根筷子,眼睛盯着 一个点尽量不动坚持一分钟。
四、鞠躬礼
鞠躬是演讲中的基本礼仪。 演讲前后演讲者都应做好 鞠躬礼,是演讲者的基本 礼节。
01 头部动作 02 手势 03 面部表情 04 鞠躬
学习内容
一、头部动作
点头:同意 摇摆:否认 向前:同情 向后:惊吓
赞许 不满 期望 退让
认同 拒绝 倾听
头部端正:正常的态 度、自豪、威严、自信、 喜悦 头部向上:希望、祝 愿,祈祷 头部向下:害羞、谦 逊、自责、思考
演讲不能低头 没有自信
取得支持 手部降低:无可奈何
剪手式
掌心向下,同时向左右分开。
表示强烈的拒绝,演说者也可以 用这种手势排除自己话题中涉及 的枝节。
推手式
即指尖向上、并拢,掌心向外推 出。这种手势常表示排除众议, 一往无前的态势,显示出内心的 坚决和力量。
切手式
即手掌挺直全部展开,手指并拢, 像一把斧子飕飕地劈下,表示果 断、坚决、快刀斩乱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28
(三)手势忌禁 手势忌过于单调重复,幅度过大过快,更不可以在说话时,随意打响指、 拍桌子等。尤其与女士交流应注意手势运用的分寸,女士更应注重手势的优 雅性。 (四)不同区域的手势区别。 “OK”手势。 “V’形手势。 伸出食指。 三、交往的空间距离 指交谈者之间以空间距离所传递的信息,它是人际交往的一种特殊的体态 语言。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适度,对人是一种冒犯,心理学家 把人际交往的空间划分成四个区域。 (一)亲密区域。0~0.5米以内,只适于亲情关系。如亲人、夫妻、恋人 之间。 (二)个人区域。0.5米~1米之间,通常适于朋友关系。如同学、同事之 间。 (三)社交区域。1~3米左右,适用于礼节关系。如接待宾客,上下级谈 话,与人初次交往时等。 (四)公共区域。3米以外,是人们在较大的公共场合所保持的距离,如 公园散步、路上行进、讲演、集会等场合。 在交谈中,人与人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交谈才会轻松自如。
男士的基本站姿
身体立直,挺胸抬头、下颌微收、双目平 视、两膝并严,脚跟靠紧 ,脚掌分开呈 “V”字型,挺髋立腰,吸腹收臀,双手 置于身体两侧自然下垂。 或者两腿分开,两脚平行,不能超过肩宽, 双手在身后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贴在 臀部。
错误的站姿
1、两面三刀腿成八字形站立,弯腰驼背,腹部突 出,双手交叉于胸前,做打架状,这是所有立姿中 最不雅的一种。 2、双手插腰,弯着背部,腹部突出,厉害的,双 腿还能不停地抖动着,这是最轻浮的一种姿态。 3、站立的姿态木讷拘谨,欠自然,身体僵硬,两 腿立下似的并立着,这也是缺乏美感的立姿态。
表情技巧一般要求 1灵敏感 2鲜明 3真实 4分寸
一些科学家发现,眉毛的不同状态有二十余种,可以传 递不同的情感。如竖眉表示愤怒,横眉表示轻蔑,锁眉表示 忧愁,皱眉表示为难,飞眉表示兴奋,展眉表示宽慰,扬眉 表示欢快,挤眉表示戏谑,低眉表示顺从等。 双眉平展:表示身心欢悦而平和。 眉梢微挑:表示询问和怀疑。 眉头紧皱:表示不满、为难、厌烦或者思索、考虑。 眉梢耷拉:代表无奈、遗憾、毫无兴趣或百无聊赖。 双眉向上斜立:表示气恼、愤怒和仇恨。 为了体现良好的形象和修养,平常交往中,双眉要经常 保持在自然平直的状态,不要随便皱眉,挑眉梢,改变眉的 位置。
站
姿
站姿的基本要领 1、头正,双目平视,嘴唇微闭,下颌微收, 面部平和自然。 2、双肩放松,稍向下沉,身体有向上的感觉, 呼吸自然。 3、躯干挺直,收腹,挺胸,立腰。 4、双臂放松,自然下垂于体侧,手指自然弯 曲。双手在背后交叉或体前交叉。 5、双腿并拢立直,膝、两脚跟靠紧,脚尖 分开呈60度,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中间。
目光的不良表达方式 (1)在别人讲话时闭眼,给人的印象是傲慢或表示 没有教养。 (2)盯住对方的某一部位“用力”地看,这是愤怒 的最直接表示,有时也暗含挑衅之意。 (3)浑身上下反复地打量别人,尤其是对陌生人, 特别是异性,这种眼神很容易被理解为有意寻衅 闹事。 (4)窥视别人,这是心中有鬼的表现。 (5)用眼角瞥人,这是一种公认的鄙视他人的目光。 (6)频繁地眨眼看人,反复地眨眼,看起来心神不 定,挤眉弄眼,失之于稳重,显得轻浮。 (7)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目光游离不定,让对方 觉得用心不专。
第二章体态语言技巧
体态,即人的身体姿态,又称仪态,是人 的头部、躯干、上肢、腿、足以及站姿、坐姿、 走姿、手势、表情等的总称。 体态语言又叫身体语言、态势语言或动作 语言,是通过体姿、手势、表情、眼神等非有 声语言因素传递信息的一种辅助形式,是口语 交际活动的辅助手段。
课堂演练
哑剧:让两个学生上台表演,内容是,朋 友敲门儿,主人开门。两人见面显得很热 情——点头、握手、请坐、倒茶、喝茶、 烫嘴、伸舌,主人表示不好意思,摸后脑 勺摇头
面部表情技巧:
பைடு நூலகம்
眼神技巧: 1眼神表达的时间 2目光投向 3目光视式 4控制对方眼神 5眼神表达态度
眼睛主要是通过视线接触的部位、时间和方式来表情达意的。 视线接触部位一般分三种: 1、关系亲密的区域:双眼到胸部或腹部的三角部位; 2、一般社交场合的区域:双眼到唇心之间的三角部位; 3、严肃庄重场合的区域:双眼以上部位。 视线接触时间:人们在交谈中,视线接触对方脸部的时间 约占谈话时间的30%~60%;超过者,可认为是对交谈本人比 谈话内容更感兴趣;不足者,则表示对谈话内容和对方都不 太感兴趣。每次目光接触的时间不要超过三秒钟。 视线接触方式: 眼睛正视:表示严肃、庄重、平和。 眼睛仰视:表示思索、盘算。 眼睛斜视:表示轻蔑、鄙视。眼睛俯视:表示羞涩、含蓄。 人际交往中一般多用正视、平视。
嘴巴的动作也是千变万化的, 微露牙齿的双唇:表示对对方的友善; 稍稍噘起的双唇:表示轻微的不高兴; 嘴唇闭拢:表示和谐宁静、端庄自然; 嘴唇半开:表示疑问、奇怪、惊讶; 嘴唇向上:表示善意、礼貌、喜悦; 嘴唇向下:表示痛苦悲伤、无可奈何; 嘴唇撅着:表示生气、不满意; 嘴唇紧绷:表示愤怒、对抗或决心已定; 紧闭双唇,嘴角微微后缩,表示严肃或专心致志; 嘴巴张开成O形,表示惊讶; 咂咂嘴,表示赞叹或惋惜。 努努嘴:表示怂恿或撺掇、嘲讽。 撇嘴:表示轻蔑或讨厌。 在社交活动中,谈话时上下唇应自然开合,尽量少努嘴和 撇嘴。站立、静坐或握手时, 嘴可以微闭,不要露出牙齿, 保持微笑状。
坐
正确的坐姿
姿
1、入坐时要轻要稳,走到座位前,转身后,轻稳地坐下。女子 入座时,若是裙装,应用手将裙稍稍拢一下;不要坐下后再站起 整理衣服。 2、坐在椅子上,上身保持站姿的基本姿势、双膝并拢,两脚平 行,鞋尖方向一致。 3、根据所坐椅子的高低调整坐姿,双脚可正放或侧放,并拢或 交叠,但必须切记:女士的双膝应并拢,任何时候都不能分开。 4、双手可自然弯曲放在膝盖或大腿上。如果坐在有扶手的沙发 上,男士可将双手分别搭在扶手上,而女士,最好只搭一边扶手, 以显示高雅。 5、坐在椅子上,一般坐满椅子的2/3。一般情况下,不要靠背, 休息时可轻轻靠背。 6、起立时,双脚往回收半步,用小腿的力量,将身体支起,不 要用双手撑着腿站起,要保持上身的直立状态。
二、手姿
手姿,又叫手势。手姿是体语中最丰富、最具有表现力的传播媒介。 (一)规范的手势要求。 1.指示方向时应当是手掌自然伸直,掌心向上是对宾客,手指自然并拢(女士五 指并拢,男士拇指自然稍稍分开)手腕和小臂形成一直线。 2.与人交谈时,手势不宜过多,动作 不宜过大,速度快慢及时间的长短要根 据场景来控制。 3.手臂前伸时,上身鞠躬5—10度左右。 (二)社交中常用的几种手势 1.横摆式 见(图4-25) 这种手势用来指引较近的方向。大臂 自然垂直,小臂轻缓地向一旁摆出时 微弯曲,与腰间呈45度左右,另一手 下垂或背在体后,面带微笑,双脚并 拢或成右丁字步,同时加上礼貌用语, 如“请”“请进”等。 图4-25
微笑的运用及技巧
自然 真诚 合适
手势技巧
手势是指运用手指、手掌和手臂的动作变化 表情达意的一种体态语言。 手势的活动范围有上、中、下三个区域: 上区为肩部以上,多表现积极、振奋、肯 定、张扬等意义; 中区为肩部至腰部,表现坦诚、平静、和 气等叙述和说明的中性意义,一般不带浓厚的 感情色彩; 下区为腰部以下,多表现憎恶、鄙视、压抑、 否定等贬义。
手势的方向不同,意义也不一样: 向内向上的手势,意味着肯定、 赞同、号召、鼓励、希望、充满信 心; 向外向下的手势,意味着否定、 拒绝、制止、终止、摒弃、冷漠; 抬起两个手掌,掌心向上往内缩 是表示向我靠拢、注意我; 掌心向下往外推则意味着拒绝、 回避。
身姿技巧
身体姿态包括人的各种动静态姿势,如站 姿、坐姿、蹲姿、走姿、卧姿等。在口语 交际活动中,运用最多的是站姿和坐姿。
心理学家珍· 登布列顿 曾说:“假如一个顾客的 眼睛向下看,而脸转向旁 边,表示你被拒绝了;如 果他的嘴是放松的,没有 机械式的微笑,下颚向前, 他可能会考虑你的建议; 假如他注视达几秒钟,嘴 角乃至鼻子部位带着浅浅 的笑意,笑容放松,而且 看起来很热心,这个买卖 便成了。”
体态语言的技巧
体态语言包括面部表情、手势、身姿等几部分 中国俗语: “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 这脸 色指的就是面部表情,是眉目鼻嘴组成的三角区 和脸上肌肉,脸色等对于情感体验的反应动作, 它能较完整地反映人的基本情绪,如悲伤、恐惧、 兴奋、惊讶、厌烦、气愤、羞愧等 面部表情中使用最多的部位是眼睛、眉毛和嘴巴
2.直臂式 这种手势用来指示或引领较远方向。五指并拢伸直,手臂穿过腰 间线,屈肘由身前向前方指起,抬到约与肩同高时,再向要指示 的方向伸出前臂。身体微向指示方向倾。身体侧向宾客,眼睛要 看着手指引方向处,同时加上礼貌用语,如“小姐,请一直往前 走”,“先生,里边请”等。(见图4-26)
图4-26
朗读下列诗句,用眼神表现出括号 内的表情
我,常常望着天真的儿童,(微笑) 素不相识,我也抚抚那红润的小脸(亲切) 他们陌生的瞅着我,歪着头。(陌生) 像一群小鸟打量着一个恐龙蛋。(惊奇) 他们走了,走远了……(失望)
不同场合的目光运用
如果对对方的讲话感兴趣,就要用柔和友善的目光正视对方的 眼区,内心充溢着爱慕、 友善和敬意。 如果想要中断自己的话,可以有意识将目光稍微转向他处。 当对方说了幼稚或错误的话显得拘谨害羞时,不要马上转移自 己的视线,相反,要继续用柔和理解的目光注视对方,否则,被 别人误解为嘲笑他。 当双方缄默不语时,不要再看着对方,以免加剧尴尬局面,谈 得很投入时,不要东张西望,否则别人认为你已听得厌烦了。 当你被介绍与人认识时,眼睛要看着对方脸部。 有求于对方或者等待对方回答时,眼睛略朝下看,以示谦恭 和恳请。 进入上级的办公室,不要把目光落在桌上的文件。 走进陌生人的居室,也不要东张西望。 和长辈说话时,最好走近他,用尊敬的目光直视对方。 在上台讲话时,要先用目光环顾四周,以示对到会人的尊重。 在社交场合,最忌讳和别人眉来眼去和使用满不在乎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