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残检测样品前处理(气相)

合集下载

农残检测前处理

农残检测前处理

经验农残检测前处理中几种提取方法的总结第一部分固体、半固体样品的提取方法1.索氏提取法自动索式提取索氏提取法是一种经典萃取方法在当前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制备中仍有着广泛的应用图1。

美国环保署EPA将其作为萃取有机物的标准方法之一EPA3540C国标方法中也用使用索式提取法作为提取方法。

由于是经典的提取方法其它样品制备方法一般都与其对比用于评估方法的提取效率。

索氏提取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使用特殊的仪器设备、且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很多实验室都可以得以实现、使用成本较低。

主要的缺点是溶剂消耗量大、耗时也较长、需冷凝水等。

索氏提取中玻璃材质的脂肪提取器是比较容易损坏的玻璃器皿之一尤其是提取器外壁的虹吸回流管很容易破损在实验操作中应小心谨慎一些决定索氏提取效率的因素除了提取溶剂之外还有就是提取溶剂的回流次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提取时间一般实验室中使用的水浴锅温度分布不是很均匀、提取用的圆底烧瓶的瓶壁厚薄不一均会造成的回流速率的差异一般在实验中水浴的温度不能过高以防止暴沸造成目标物的损失在索氏提取中装样品一般都是用滤纸筒不宜使用金属的筛筒这会造成部分农药目标物的分解如Fe可能会造成某些有机氯农药分解。

此外应注意滤纸筒在装样之后与提取器的匹配尤其须注意纸筒不能堵塞虹吸回流管。

实验中所使用的索氏提取器不宜过大否则溶剂蒸气到达提取器之前由于环境空气的冷凝作用而减少特别是冬天等环境温度较低的时候从而减缓了提取效率使得提取耗时过长。

由于索氏提取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提取体系因此在提取操作中还应注意防止产生污染实验操作中最好将冷凝管顶端进行覆盖。

索氏提取管的清洗一般可以用铬酸洗液进行清洗去离子水可以在使用前多准备一些用正己烷萃取一下备用在清洗干净、烘干或者风干。

索氏提取中还有一种自动索氏提取法Automated Soxhlet Extraction MethodEPA3541也有标准方法。

相比与索氏提取自动索氏提取法具有提取时间较快、操作自动化、溶剂可以回收等有点。

蔬菜水果中多农残检测样品前处理方法

蔬菜水果中多农残检测样品前处理方法

蔬菜水果中多农残检测样品前处理方法摘要:近年来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问题逐步凸显,其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样品前处理是整个农药残留检测中关键的步骤。

本文就蔬菜水果农残检测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和适应条件,以期为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蔬菜水果;多农残检测;样品前处理方法近几年来,有关“农药超标”的新闻不断在报纸等各大新闻媒体出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农药残留的问题。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食物就是蔬菜水果,而蔬菜水果从上市到消费只有很短的时间,所以在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上就必须快速准确。

而样品前处理和仪器分析就属于农药残留检测的两个部分,而影响结果准确性和精密度的关键步骤就是样品前处理,它也是农残检测的重点研究对象[1]。

所以,本文对概述了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希望可以为蔬菜水果农药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一、振荡提取法对于附着于样品表面的农药或者非内吸性的农药的检测,可以采用振荡提取法,首先在提取溶剂中浸泡样品,通过振荡的方法加速农药扩散[2]。

这种方法是运用气相色谱法,对蔬菜水果中的有机磷以及氨基酸甲酯类多种农残同时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前期处理简单,低成本,方法可靠准确,对于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非常有效。

二、匀浆提取法在匀浆杯中放入样品,将提取溶剂倒入其中快速进行匀浆,通过过滤净化然后进行分析。

刘春华等人运用匀浆法提取了豇豆中的八种农药残留包括:氟虫腈、灭多威、啶虫脒、3-羟基克百威、克百威、多菌灵、吡虫啉、甲萘威等,在回收率方面可以高达百分之八十六到百分之一百零八,十分符合农残检测的标准。

液-液萃取法液-液萃取法的提取分离过程主要应用的是杂质与待测物在两个互不相溶体系中分配系数的不同来萃取的。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会用到特殊的仪器或者昂贵的设备;缺点是对大体积的容积用到得比较多,并且在振荡分配过程中对于溶剂的体积也要加以控制,非常浪费时间和精力,还非常容易产生误差。

关于气相色谱法在果蔬农药残留检测实验中的运用的技术总结

关于气相色谱法在果蔬农药残留检测实验中的运用的技术总结

关于气相色谱法在果蔬农药残留检测实验中的运用的技术总结摘要:农药是把双刃剑,可防虫治病除草,在保障和提高作物产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是农药的功,随之而来的是滥用农药导致的农残超标,农残超标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愈发重视。

我国政府针对不同种类农药毒性大小各异的特点,限制了蔬菜和水果中不同种类农药的最大限量,并且其限量标准越来越低,因而高效、快捷、准确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果蔬农药残留检测实验中运用技术目前气相色谱法是常用的农残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是利用惰性气体作流动相的色层分离分析方法。

汽化的试样被载气(流动相)带入色谱柱中,由于样品中不同的成分在固定相上移动的速度不同导致各组分从色谱柱中流出时间不同,组分之间彼此分离。

通过适当的鉴别和记录系统,制作出各组分流出色谱柱的时间和浓度的色谱图。

根据图中表明的出峰时间和顺序,可对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峰的高低和面积大小,可对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具有效能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分析速度快、应用广泛、操作简便等特点。

1 气相色谱检测农残常用条件。

1-1 样品制备方法样品制备时,小体积蔬菜和水果样品均匀混合后,按四分法缩分,用组织捣碎机或匀浆器处理后取250-500g保存待测;大体积蔬菜和水果切碎后,按四分法缩分,用组织捣碎机或匀浆器处理后取600-800g保存待测。

对含性质不稳定的农药残留样品,应立即进行测定。

样品需要较长时间保存的,应在低于-20℃条件下冷冻保存。

解冻后应立即分析。

取冷冻样本进行检测时,应不使水、冰晶于样本分离,分离严重时应重新匀浆。

1-2 前处理方法前处理中所使用的氯化钠在使用前应先在140℃的环境下烘烤4小时。

吸取10ml乙腈于烧杯中进行水浴时应严格控制水浴锅的温度在80℃,并缓缓通入氮气,同时避免待检样品被完全蒸干,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入氮气时应注意氮气流速,不能过快以免溶剂溅出。

基于气相色谱法对果蔬农残检测前处理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气相色谱法对果蔬农残检测前处理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气相色谱法对果蔬农残检测前处理影响因素分析果蔬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膳食来源,但由于农药的普遍使用,果蔬上常常会残留有农药残留物。

为了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对果蔬中农残进行检测显得非常重要。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果蔬农残检测方法,通过对样品的前处理过程进行优化,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在气相色谱法中,样品的前处理过程对农残的提取和净化起着重要的影响。

样品的提取方法会影响到农残的提取效率。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浸提法、超声波法和固相微萃取法等。

浸提法是一种简单常用的提取方法,通过样品在溶剂中浸泡,农残会从样品中溶解到溶剂中。

超声波法则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震荡作用,增加样品和溶剂之间的接触面积,加速农残的提取过程。

固相微萃取法是一种高效、灵敏度高的提取方法,通过固相微萃取柱吸附样品中的农残,在洗脱过程中将农残从固相载体上解吸出来。

不同的提取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样品和农残种类,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对于提高提取效率非常重要。

样品的净化方法对于农残的检测也非常关键。

由于样品中常常存在大量的杂质,这些杂质会干扰农残的检测结果。

常用的净化方法有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和凝胶渗透色谱等。

液-液萃取法是指将提取液和样品进行反复摇匀,使农残从水相中分配到有机相中。

固相萃取法是利用固相萃取柱将样品中的农残吸附,将杂质洗脱掉,从而实现农残的净化。

凝胶渗透色谱法则是通过将样品溶解在适当的缓冲液中,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柱将农残和杂质分离开来。

选择合适的净化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杂质,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前处理过程中的条件参数也会对果蔬农残检测的结果产生影响。

在浸提过程中,溶剂的种类和浸提时间的长短都会影响到农残的提取效率。

在固相萃取过程中,固相萃取柱的种类和样品的pH值都会影响到农残的吸附和洗脱效果。

对于不同样品和农残种类,需要对前处理过程中的条件参数进行优化。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果蔬农残检测方法,通过对样品的前处理过程进行优化,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1 引言现代农业大量地应用农药控制农作物生长期间的病虫害及杂草生长,广泛使用给环境和食品卫生和安全带来了隐患,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需要建立灵敏的农残分析技术。

农残检测技术的关键是样品前处理;指将食品中的农残样品最大限度地提取出来,并消除分析检测过程中的干扰物;过程主要包括样品制备,提取,分析,净化,浓缩等步骤。

[1]前处理决定着分析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随着农药的更新发展,需要分析的污染物种类越来越多,含量越来越低,这就对样品前处理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2]2 目前使用的较常见的预处理技术2.1索氏提取法农药残留(Soxhlet Extraction)索氏提取法是最早使用且常用的农药残留提取方法。

又名连续提取法。

利用溶剂回流和虹吸原理,使固体物质每一次都能为纯的溶剂所萃取,所以萃取效率较高。

萃取前应先将固体物质研磨细,以增加液体浸溶的面积。

然后将固体物质放在滤纸套内,放置于萃取室中。

如图安装仪器。

当溶剂加热沸腾后,蒸汽通过导气管上升,被冷凝为液体滴入提取器中。

当液面超过虹吸管最高处时,即发生虹吸现象,溶液回流入烧瓶,因此可萃取出溶于溶剂的部分物质。

就这样利用溶剂回流和虹吸作用,使固体中的可溶物富集到烧瓶内。

索氏提取法使用将近一百年,长期以来是分析家用来从样品基体中分离靶标分析物的主要技术,如沉积物中的持久保留的有机氯农药;向日葵等作物的农残分析;对于毒鼠强等吸附性强的农残分析等均可用SE完成。

但需时间过长,提取的干扰物较多。

目前使用较少[3]2.2超声波提取法(UE,Ultrasonic Extraction)亦称为超声波萃取(Ultrasonic Wave Extraction)、超声波提取(Ultrasound-as-sisted leaching),是利用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强烈空化效应、机械振动、扰动效应、高的加速度、乳化、扩散、击碎和搅拌作用等多级效应,增大物质分子运动频率和速度,增加溶剂穿透力,从而加速目标成分进入溶剂,促进提取。

水中农残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

水中农残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

水中农残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水中农残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除草剂、杀虫剂等农化产品残留在水体中的化学物质。

农残会对水体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水中农残的监测和分析。

水中农残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气相色谱质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是一种结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两种技术的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通过分离样品中的混合物,质谱则通过质谱峰谱图对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能够高效、准确地检测出水中农残的种类和含量。

水中农残的检测方法一般包括取样、前处理、分离和检测四个步骤。

首先,需要在水体中进行取样。

取样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其次,需要对取得的水样进行前处理。

前处理的目的是消除水样中的干扰物,提高农残的提取效果和检测灵敏度。

常见的前处理方法有固相萃取、液液萃取等。

然后,通过气相色谱对前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分离。

气相色谱将样品中的化合物按照其挥发性和亲水性进行分离,使得不同的化合物出现在不同的色谱峰上。

最后,利用质谱技术对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检测和定量。

质谱通过测量化合物的质谱峰谱图,可以对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相对含量进行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法在水中农残的检测中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它可以有效地区分和定量不同种类的农残,并且能够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残留物。

此外,该方法还具有样品制备简单、分析时间短等优点。

因此,气相色谱质谱法被广泛应用于水中农残的监测和分析。

然而,气相色谱质谱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水中农残的种类繁多,检测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农残选择相应的分析条件。

其次,水样基质中的背景物质可能干扰农残的分离和检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行前处理步骤来去除干扰物。

此外,质谱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也对样品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这需要对仪器进行精确的校准和优化。

总之,水中农残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监测方法,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度。

农残检验原始记录

农残检验原始记录

实验原始记录无锡市马山牛奶有限公司品管部第 1 页(共1页)-农残含量测定本方法适用于原料乳中农残的检测,方法结合国标GB5009.12-2008毛细管柱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

1、原理:试样中有机氯农药组分经有机溶剂提取、凝胶色谱层析净化,用毛细管柱气象色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2、试剂与材料同国标GB5009.12-2008仪器名称:气象色谱仪;仪器型号:9790;检定有效期年月日检验日期:年月日样品名称:样品批号:g 称样量:样品来源:3样品前处理:(1)称取试样20g于200ml具塞三角瓶中,加入40ml丙酮,振摇30min。

(2)加入氯化钠6g,充分摇匀,再加入30ml石油醚,振摇30min。

(3)静置分层后,将有机相全部转移至100ml具塞三角瓶中经无水硫酸钠干燥。

(4)量取35ml于旋转蒸发瓶中,浓缩至1ml,加入2ml乙酸乙酯—环已烷(1+1)溶液再浓缩,如此重复3次,浓缩至1ml,供凝胶色谱层析净化使用,用乙酸乙酯—环已烷(1+1)溶液洗涤旋转蒸发瓶数次,将洗涤液合并至试管中,定容至10ml。

(5)将试样浓缩液经凝胶柱以乙酸乙酯—环已烷(1+1)溶液洗脱,弃去0ml~35ml流分,收集35~70ml流分。

(6)将其旋转蒸发浓缩至1ml,再经凝胶柱净化收集35~70ml流分,蒸发浓缩,用氮气吹除溶剂,用正己烷定容至1ml,留待GC分析4标准溶液的配制:混合标准储备液液①:α-666(40 mg/Kg)、β-666(100 mg/Kg)、γ-666(60 mg/Kg)、δ-666(60 mg/Kg);p,p’-DDE(80 mg/Kg)、p,p’-DDD(100 mg/Kg)、o,p’-DDT(100 mg/Kg)、p,p’-DDT(150 mg/Kg)。

从①取1ml至25ml容量瓶,用正己烷定容得②;再从②取1ml至50ml容量瓶,用正己烷定容得③。

农残检测前处理方法

农残检测前处理方法

13种农药残留检测常用前处理方法1。

振荡漂洗法将待测样品浸泡于提取溶剂中,若有必要可加以振荡以加速扩散,适用于附着在样品表面的农药以及叶类样品中的非内吸性农药。

2。

匀浆萃取法将一定量的样品置于匀浆杯中,加入提取剂,快速匀浆几分钟,然后过滤出提取溶剂净化后进行分析。

有时为了使样品更具代表性,需加大样品量,这时可先将大量样品匀浆,然后称取一定量的匀浆后的样品用萃取溶剂萃取.尤其适用于叶类及果实样品,简便、快速。

3.索氏提取法大多数农药是脂溶性的,所以一般采取提取脂肪的方法,将经分散而干燥的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提取使样品中的脂肪和农残进入溶剂中,再净化浓缩即可分析。

适用谷物及其制品、干果、脱水蔬菜、茶叶、干饲料等样品。

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

需要注意:提取时间长,消耗大量的溶剂必须考虑被测物的稳定性;含水量过高的水果蔬菜不宜作为分析对象。

4。

液-液萃取法向液体混合物中加入某种适当溶剂,利用组分溶解度的差异使溶质由原溶液转移到萃取剂的过程,向溶液试样加入非极性或水溶性的溶剂,用振荡等方法来辅助提取试样中的溶质.适合液态样品,或经过其他方法溶剂提取后的液态基质。

常用非极性的溶剂有正己烷、苯、乙酸乙酯;常用的水溶性溶剂有二氯甲烷、甲醇、乙、丙酮以及水。

注意: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和特殊仪器,操作简便;常用到大体积的溶剂,而在振荡分配过程中则要控制溶剂体积,费时费力,容易引起误差。

5。

超声波提取方法(超声波辅助萃取法,Ultrasonic extraction)超声波是一种高频率的声波,利用空化作用产生的能量,用溶剂将各类食品中残留农药提取出来.将样品放在超声波清洗机,利用超声波来促进提取适合液态样品,或经过其他方法溶剂提取后的液态基质.适用溶剂包括甲醇,乙醇,丙酮,二氯甲烷,苯等,简便,提取温度低、提取率高,提取时间短。

注意:超声波提取器功率较大,噪音比较大,对容器壁的厚薄及容器放置位置要求较高,目前仅在实验室内使用,难以应用到大规模生产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资料是我们为了方便我们的用户在网上搜集整理的,我们所做的就是让每一位朋友都能享受到资源共享。

农药残留检测与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资料来源,中国色谱网一、概述农药是当前农业生产用于防治病、虫、杂草对农作物危害不可缺少的物质,对促进农业增产有极重要的作用。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农药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已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

农药施用到农作物上以后,绝大部分因多种原因而转化,但作物内会残留有极少量的农药。

长时间摄食残留农药会影响人体的健康,这就是农药残留量问题的由来。

近年来,在茶叶、粮谷、蔬菜及水果种植中由于不少农户忽视农药的正确、合理使用,农药污染问题经常发生,农药残留量超标相当严重,并逐年加剧。

而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或地区,出于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和保护人们健康的需要,相继对进口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等卫生指标提出了愈来愈严格的要求。

鉴于此,为保障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有效控制农药在茶叶、粮谷、蔬菜和水果等生产中的合理使用和对其残留量进行监控,满足进出口贸易的需要,大力开展农药残留量检测技术以及相关的前处理技术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化学农药是一类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其用途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螨剂、杀鼠剂、杀线虫剂。

根据化学结构又可分为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取代氯苯氧基酸或酯除草剂,氨基甲酸酯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和有机杂环类杀菌剂、除草剂等。

农药残留量分析需要测定各种样品中ug/g、ng/g、甚至pg/g 量级的农药和/或代谢产物及降解产物。

其分析过程一般包括取样、样品处理(提取、净化和衍生化)和测量,根据农药种类和样品基质的不同,上述各个步骤的复杂性有所不同。

色谱方法常用于样品的净化和测量,以前较多采用填充柱气相色谱法(GC),现在则越来越多地使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尤其在定性分析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中,毛细管柱技术占绝对优势。

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氮磷检测器(NPD)是最常用的农药残留量分析的气相色谱检测器,质谱检测器(MSD)则是最通用和灵敏的检测器。

各种进样方式,如分流、不分流、冷柱上进样技术和程序升温汽化进样技术都已应用于农药残留物分析。

近年来,随着农药残留研究的不断深入,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日趋完善,并向简单、快速、灵敏、多残留、低成本、易推广的方向发展。

在检测技术方面,目前国际上已较多采用多残留检测技术和快速筛选检测技术传统的农残分析大多用来分析某一类农药的单一成分,多残留分析方法(Multi-Residue Analysis Method)不仅可以用于分析同一类农药中的不同成分,而且可以分析不同种类农药中的不同成分。

前者称为选择性多残留分析方法(Selective Multi-Residue Analysis Method),后者称为多类多残留分析方法(Multi-class,Multi-Residue Analysis Method)。

这美瑞泰克有限公司中国代表处服务热线:86-22-87890415 86-22-87890416 传真:86-22-87890417方面,如英国中央科学实验室(CSL)开发了104种农药残留量同时检测的方法;德国科学研究协会开发了320种农药残留的多残留检测方法;美国FDA农药分析手册(PAM)的多残留方法可检测300多种农药;美国CDFA和荷兰卫生部都有较好的多残留同时检测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

这些方法,既可用于定量,又可进行确证。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和利用多残留分析方法,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国家标准。

如国家标准GB/T17331-1998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和GB/T17332-1998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测定等,均可同时测定不同类型中的20多种农药残留。

在我们的行业标准中SN/T0334-95多残留检测方法能同时检测22种农药残留量,秦皇岛局制定的《农产品中多种拟除虫菊酯残留量检验方法》已成为国际AOAC方法。

在我局技术中心目前开发或采用的检测茶叶、蔬菜等样品中有机氯、有机磷、菊酯类农药以及一些杂环类农药的方法和本次研讨会将要学习和讨论的方法也大都是多残留检测方法。

当然,我们现在的方法,在一次性检测农药的数量上和确证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方法还存在不小的距离。

在快速筛选检测技术方面,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有人利用薄层色谱酶抑制法测定有机磷农药等残留量,检测限量为毫克级;八十年代开始,农药的酶抑制和免疫检测技术作为快速筛选检测方法受到许多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

酶抑制、酶联免疫(ELISA)、放射免疫(RIA)、单克降抗体等技术由于可以避免假阴性,适宜于阳性率较低的大量样品检测,在农兽药残留检测中应用日益增多。

我国在近十多年来也相继开展了农药残留酶抑制法和免疫法快速筛选检测方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系统内有广东检验检疫局研制了农药残留速测卡,但总体上应用不多,方法的灵敏度不高,试剂不够稳定。

在样品前处理方面,现代色谱分析样品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就是使处理样品的过程要简单、处理速度快、使用装置要小、引进的误差要小、对欲测定组分的选择性和回收率要高目前,国际上较多使用固相萃取(SPE)、微波提取技术、凝胶层析(GPC)、加速溶剂提取(ASE)、基体分散固相萃取(MSPD)、超临界萃取(SFE)、固相微萃取技术。

而我国目前主要采用传统的溶剂萃取,液液分配,柱层析净化,前处理方法自动化程度低、提取净化的效率不高,速度慢,环境污染严重。

新开发的前处理技术其目的和结果就是要实现快速、有效、简单和自动化地完成分析样品制备过程。

下面就农药残留检测中采用的气相色谱检测技术和前处理技术的新发展向各位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二、检测技术1、GC/MS 和GC/MS/MS技术质谱技术问世于1910年。

传统的有四极质谱仪和飞行质谱仪。

近年来又出现了串联质谱仪(MS/MS)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等。

目前,GC/MS的发展方向是小型化(即美瑞泰克有限公司中国代表处服务热线:86-22-87890415 86-22-87890416 传真:86-22-87890417台式GC/MS)、自动化(仪器调试、控制、数据处理)、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

目前几种常见的离子源有电子轰击型离子源(EI)、化学电离源(CI源)、快原子轰击电离源(FAB源)、解析化学电离源(DCI)、大气压电离源(API源)等。

电子轰击型离子源(EI)是有机质谱应用最广的常规型离子源;化学电离源(CI源)又称软电离技术,可获得准分子离子峰,是EI源的一个补充;大气压电离源(API源)主要用作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1)GC/MS技术气相色谱测定农药残留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保留时间来判定待测组分。

往往因为样品提取和净化等原因,可能会出现许多杂质峰。

如果待测组分在保留时间内有一种或多种杂质峰出现,就可能被认为是待测组分,造成误判。

GC/MS法不仅根据样品中待测组分在图谱上的保留时间,更主要是根据在此保留时间内残留农药裂解的特征离子碎片,由质谱仪按其分子量和分子结构对农药准确定性,并以此作为定量的依据,从而克服了由于未净化掉的杂质峰与农药保留时间重叠而造成将杂质峰误判为农药的缺点。

GC/MS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已有许多成功的应用实例,在此不多作介绍。

但随着农药残留限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以及样品基质的影响,这种技术的应用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大家切记,GC/MS方法的灵敏度不是由标准溶液的信噪比提供的,而是由样品基质条件下的信噪比决定的。

(2)GC/MS/MS技术比一级质谱具有优势的是以离子阱为质量分析器的离子阱串联质谱仪具有与大质谱相当的功能,可提高灵敏度,可对复杂基体中微量待测物进行测定,对一级质谱无法区分的化合物可进行进一步的确认,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区分。

在分析领域,离子阱串联质谱已成为今后台式小型GC/MS的发展方向之一。

有机磷农药在各种农作物和环境样品中含量很低,目前利用GC/MS技术分析农作物和环境样品中的农药残留量越来越普遍,因为它能给出化合物的结构信息,有利于化合物的定性。

但因一般样品中(如蔬菜、水果、茶叶等)的背景干扰较大,导致样品预处理的周期较长,而且回收率较难保证。

而MS/MS技术的应用,为复杂样品中微量农药的定性、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分析韭菜中倍硫磷农药时,分别采用EI全扫描和MS/MS分析,在MS/MS 分析条件下,倍硫磷的信噪比相对于EI全扫描时提高了100多倍。

此外,利用MS/MS分析的另一大特点是可以将在色谱上不能完全分开的共流出物利用时间编程和多通道检测将其分开。

目前,GC/MS/MS已在环境分析、食品分析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该技术不仅适用于复杂基体混合物的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利用得到二级质谱结果进行定量。

这是因为在两个前后串联的质谱/质谱仪中,前级质谱主要用于担任分离工作,在样品被电离后,它只允许被分析的目标化合物的母离子或特征离子碎片通过,经过碰撞裂解后,再由第二级质谱分析裂解后产生的离子碎片,利用MS/MS可以同时得到较低的检测限和良好的结构鉴定信息(1个母离子和2个或更多的的子离子)。

与气相色谱检测器相比,传统的台式质谱仪(GC/MS)因灵敏度较低,其使用受到限制。

而据文献报道,GC/MS/MS可在与传统气相色谱检测器相似的灵敏度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原因是MS/MS在对离子检测前就排除了干扰,所以即使对复杂样本也可达到很高的灵敏度。

它不需要重复进样就能定性,比选择性美瑞泰克有限公司中国代表处服务热线:86-22-87890415 86-22-87890416 传真:86-22-87890417检测器有更高的可信性。

在用传统的质谱仪分析较“脏”的样品时,因大量干扰的存在而不选择低于100amu的离子。

因为许多样本的共存杂质含质量数低于100amu的离子;对检测器造成严重干扰,使被测物的碎片离子无法检出。

在MS/MS中,子离子图谱中只有来自母离子的碎片离子,因此,低质量离子不受干扰,对结构鉴定更加有用。

例如,建立乙酰甲胺磷分析方法时,即使质量数低至M/Z42,该离子由于不受干扰仍可作为定量分析离子。

检测技术的发展已对残留量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虽然传统中GC检测器可进行痕量分析并达到较低的检测限,但仍要求用MS作结构确证。

因此任何实验室测定残留量的能力都会受到MS方法灵敏度的限制。

选择离子检测(SIM)已被用于降低检测限。

但是,SIM所收集的离子信息并不如全扫描丰富,不能认为是一个等同的结构分析。

在大多数情况下,MS/MS的灵敏度相当于或低于GC选择性检测器的下限,并可在此水平上进行定量分析和真实的分子结构确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