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版画的历史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对印版画教案ppt

对印版画教案ppt

展望对印版画在未来的发展与应用
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艺术和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对 印版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将会得到 更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未来,对印版画将不 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工艺技术,以适应时 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的变化。
应用领域
对印版画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平面设计 、包装设计、装饰艺术等。未来,随着数字 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印版画也可以与数字媒 体相结合,创造出更加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 式。同时,对印版画也可以在教育和文化交 流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
绘制图案与上色
绘制图案
在木板上使用铅笔或炭笔勾勒出所需图案。
上色
根据绘制好的图案,使用颜料进行涂色,确保颜色饱满、均匀。
印刷制作与成品展示
印刷制作
将涂好色的木板和纸张按照要求放置,通过按压或滚动的方式进行印刷。
成品展示
将印刷好的作品晾干,展示给学员欣赏,并引导学员进行交流和评价。
04 对印版画的艺术效果与技 巧
色彩搭配与运用
01
02
03
色彩对比
通过对比不同颜色,增强 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如冷 暖对比、明暗对比等。
色彩调和
将不同颜色进行调和,使 画面色彩和谐统一,如邻 近色、同类色等。
色彩情感
利用色彩表达情感,如红 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 静等。
图案设计与构图
图案选择
选择适合对印版画的图案, 如花卉、动物、风景等。
• 具体应用:在装饰画制作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对印版画技术和 材料,如丝网印刷、凸版印刷等。同时,还可以结合其他绘画技巧和材料,如 油画、水彩等,创造出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
• 拓展方向:在装饰画制作中,可以尝试将不同的对印版画技术进行组合和交叉 应用,创造出更加独特和新颖的艺术效果。同时,还可以探索新的印刷材料和 技巧,如使用特殊的纸张、油墨等,提高装饰画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三年级美术上册《对印版画》PPT教学课件

三年级美术上册《对印版画》PPT教学课件
学习成果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对印版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还 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水平。同时,也需要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 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和提高。
课后作业布置及要求
作业内容
请同学们在课后继续探索和研究对印版画的艺术特点和表 现技巧,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作一幅具有自己独 特风格的对印版画作品。
传播
版画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通过丝 绸之路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
对印版画制作材料及工具
01
02
03
材料
吹塑纸、油墨、滚筒、调 色盘、水粉颜料、水粉笔 、水桶、夹子等。
工具
刻刀、剪刀、胶水、橡皮 泥等。
其他辅助材料
砂纸、布条等用于打磨和 擦拭版面。
对印版画基本技法
上色
将调好的油墨或水粉颜料均匀地 涂在版面上,注意色彩的搭配和 层次。
对印版画的特点在于其印刷过程中产生的痕 迹和肌理,这些痕迹和肌理是板材处理过程 中自然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表现力。
对印版画的色彩丰富多变,可以通过不同的 油墨和调色技巧制作出各种颜色和效果,使 得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教学目标与要求
让学生了解对印版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对印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
色彩搭配与表现
讲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和搭配技巧,指导学生 运用色彩表现画面氛围和情感,提高作品的 艺术感染力。
作品展示与评价
作品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鼓励学 生互相欣赏、交流创作心得,提
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评价方法
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从主题表 现、技法运用、色彩搭配等方面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全面评价,肯 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需要

绘画版画PPT课件

绘画版画PPT课件
塑料板、石膏板、三合板、五合板。印刷材料:油性或水性材料。
2、凹版画:(俗称铜版画)因制版材料多为铜板而得 名。(在中国凹版画无论使用何种材料制版都称为铜版画)
可以表现出强烈的质感,使作品效果更为丰富和充实。
制凹版的材料有:金属铜板、锌板、铁板、塑料板等,及受到压 力不易变形不易碎裂的板材。印刷材料:凹版油墨印刷。
三 月 三 ( 臧 恒 望
李 洪 修 )
年画
热 爱 和 平 ( 李 平 凡 )
田间送饭(张漾兮)
我国传统的版画艺术
古老的雕版印刷:最早发明印刷术,秦汉时期的印
章已具备较高的雕刻水平。唐代出现印在经卷扉页上的木 刻图画。经宋元至明代,绘画技巧及雕版技巧水平已很高, 作品有《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清代的 《芥子园画谱》已能将中国书画的意趣很好的表现出来。
阿根廷版画

美国版画




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版画(传统年画)印刷品
《十竹斋笺谱》插图
荣 宝 斋 水 印 木 刻 木 刻 插 图
凸版画 (木版画)
凹 版 画 铜 版 画
(
)
平版画
孔版画(丝网版画)
电脑版画
《 赶 街 头 》 郑 旭 套 色 版 画
《芥子园画谱》 水印木刻
夏 古 元 套 色 木 刻
4、孔版画:分为三大类方式;型染版画、誊写版画、丝网 版画。制版材料与方法:纸板、木板、金属薄板,蜡纸、打字纸、
尼龙丝网、涤纶丝网和不锈钢丝网等,制版方法:手绘或感光制版。 特点:技法简单、容易掌握、可塑性强、表现范围广,可以表现任 何平面绘画所涉及到的绘画效果。
5、综合版画与电脑版画:也称复合版画,可混合使用两 种或几种不同的版材制版、印刷,得到满意的效果。

水印版画八年级自编教材

水印版画八年级自编教材

水印版画八年级自编教材作者:李楠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36期教材分析:《水印版画》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材中呈现了水印版画的制作过程以及优秀水印版画作品,旨在引导学生在欣赏水印版画的基础上,感受其制作特点,了解文化内涵。

第一课时欣赏古今中外优秀水印版画作品,分析版画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和水印版画艺术的独特性、多样化,中国水印版画艺术拥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在技术上是一直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的。

了解木刻版画的工具材料,体验不同刻刀的效果。

教学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和师生互动赏析结合进行。

第二课时以版画制作的体验为主,掌握木刻和水印着色的方法步骤,教师讲解并示范,学生自主完成水印版画的作品。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基本的审美感知能力和求知欲望,具有一定的知识整合能力。

在动手实践教学过程中,艺术的魅力引发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跟图像逻辑分析能力,小组之间的可进行探索和合作学习。

水印版画的制作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耐力的过程。

水印版画的制作方法丰富多样,针对八年级学生,水印版画是一种成本低廉、容易掌握的版画种类,通过水印版画的制作方法体验其中的乐趣和魅力。

教学目标:1.对水印版画产生兴趣,并在了解相关知识后,能以更鲜明、强烈、简洁和概括的手法去表现生活、思想和情感。

2.给学生呈现相关图片以及资料,通过观察和思考,抛出系列问题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3.通过对水印版画的学习制作出一幅水印版画,可以在利用多种技法进行创作。

4.培养学生对版画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艺术反思与评价能力,通过对水印版画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水印版画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印版画艺术,难点:学习水印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和表现技法。

教学方法:重点:了解水印版画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印版画艺术,难点:学习水印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和表现技法。

版画课件

版画课件

版画制作技法
三:版画的分类


作为造型艺术的版画,是指 创作版画。版画由于版材性质、 版材的受墨部位与制版印刷的方 法不同,可归纳出有代表的凸版 版画、凹版版画、平版版画和孔 版版画四大类。
版画制作技法
• 凸版型版画:凸 版版画是指在制 版过程中,使版 面形式形成凹凸 两个部分。其中 凸面部分,在印 刷时可附着油墨 或颜料,呈现出 画面的图象,凹 面为画面空白部 分。其主要代表 为木刻和纸版画。
版 画
讲解人:廖雪梅 课时:1课时
• • • •
版 画 作 品 版 画 种 类 版 画 制 作 中 国 版 画 艺 术 发 展 简 史
版 画
一:版画的概念

版画制作技法
版画是绘画艺术之一。它以刀或笔 为工具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刻画,然后 涂上油墨或其它颜料,再转印到纸或纺 织品上(一张版可以有限地复制出多份 相同而不影响其艺术价值的原作)。它 是有单纯复制图画逐渐发展成一种由作 者自刻自印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版画制 作的每一道程序,都能反映出作者的表 现意图。
二:版画的发展简史

版画制作技法
我国的版画的由来,史前前期的彩陶 图纹、殷商的甲骨文、青铜器上的金文、 汉画像砖和秦代肖形是版画的雏形。 • 我国的唐代是木刻艺术的初创期,有 精美的日历画和佛像画。明清时期的书 籍插图和装帧以及民间的木版年画具有 很高的艺术水平。我国近代和当代版画 在鲁迅的倡导下有了极大的发展。在世 界的版画艺术中 有重要地位。
用圆珠笔或自制不同粗细的硬笔(竹笔),依照画稿的线条,在纸版 (或吹塑纸 版)上刻下凹痕,也可根据需要将局部点凹下去,滚上油墨,因 刻凹下去的点和线不着 墨,拓印后成为白色的点和线,产生阴刻的画面效果。 刻凹时用力要均匀、有力,但不要将纸版刻穿。

版画课件ppt

版画课件ppt
艺术流派
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版画流派,如金陵派、徽派 等,各自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技法创新
这一时期版画的技法更加丰富,出现了分版、拼 版等复杂技术。
文化背景
版画在明清时期受到文人画的深远影响,成为一 种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中国版画在现代的发展与变革
西方影响
随着西方艺术思潮的涌入,中国版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开始探 索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05 版画的鉴赏与收藏
CHAPTER
版画的鉴赏要点与方法
01
艺术价值
版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在鉴赏
时,应关注画面的构图、线条、色彩以及表现手法等,以全面评估其艺
术价值。
02
工艺特点
版画不同于其他绘画作品,其制作过程涉及制版、印刷等工艺。在鉴赏
时,应注意观察版画的印刷效果、制版技巧和工艺特点,以鉴别其真伪
预防。
避免污染
避免版画作品受到尘埃、烟尘和 油烟等污染,保持清洁卫生。定 期用干净的软布轻轻擦拭版画表
面,以保持清洁。
01
03
02 04
避免暴晒
避免版画作品长时间暴露在强烈 阳光下,以防暴晒导致褪色和纸 张老化。可将版画放置在避免阳 光直射的地方。
存放方式
合理安排版画作品的存放方式, 以避免因折叠、挤压或扭曲而造 成的损坏。可将版画放入画框或 画册中保存,确保平整无皱褶。
版画的艺术特点与价值
艺术特点
版画的艺术特点在于其复数性、间接 性和印痕美,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觉效 果和艺术价值。
价值
版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 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重价值,反映 了社会、文化和时代的发展与变化。
02 版画制作技术

江苏水印木刻版画的发展

江苏水印木刻版画的发展

艺术广角剧影月报江苏水印木刻版画的发展■孙浩版画是一门兼具艺术性与可复制性的绘画艺术,在中国已经有了千年的历史,从艺术的发展角度来看,版画可分为古代版画和现代版画。

通常我们把民国以前的版画称为古代版画;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鲁迅倡导、众多青年版画家响应,向欧洲现代版画技法学习而创作的版画,我们把它们叫做现代版画。

水印木刻版画的发展历程也是从古代单纯的复制与传播,逐渐迈向原创的过程。

一、江苏水印木刻版画的溯源中国版画的历史可以上溯到秦汉时期,而第一幅拥有明确纪年的水印木刻画则是刻于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扉画——“说法图”。

江苏自古就是版画艺术的重要基地,因此江苏的水印木刻版画发展历程值得深究。

江苏版画的源头至少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的徐州汉画像石,鲁迅曾言:“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石刻里面简洁厚朴的形象塑造给后世的版画创作带来了很多启示;到了唐代,江苏水印木刻随着中国画的兴起及佛道礼经的大量刊行得以发展;宋元期间又由佛经道典扩展到经、史、子、集和画谱等,举世闻名的《碛砂大藏经》就是在这一时期雕印的;发展到明末时期,出现了如“萝轩变古笺谱”、“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等诸多传世之作,至此,木刻版画已不再附属于书籍和文字的插图,一跃而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艺术作品。

这一时期不仅是中国版画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也是金陵版画成为江苏水印木刻版画杰出代表的时期。

但是江苏水印木刻版画继续发展至清朝以后,南京的影响力却逐渐衰微,与此同时,苏州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譬如《芥子园画谱》在苏州的复刻与刊印,成为清代彩印本的典范。

再之后,国家的战乱及西方印刷术的传入和推广,江苏水印套色木刻技艺日益凋零。

虽有晚清苏州桃花坞年画的短暂繁荣,但很快江苏水印木刻版画还是陷入了沉寂。

二、江苏水印木刻版画的复兴及特色在现代版画中,水印版画可以说是唯一的非舶来品。

20世纪30年代,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相继在上海、杭州、广州展开,江苏的南京、苏州、南通等地也纷纷涌现出一批版画创作家和木刻艺术团体。

奇镌版刻——水印木刻的发展历程

奇镌版刻——水印木刻的发展历程

奇镌版刻——水印木刻的发展历程作者:暂无来源:《收藏/拍卖》 2014年第9期木版水印,最早出现在中国,是最具中国文化传统的版画版种,是现今沿用中国古代饾版水印法的水印木版画艺术,其东传日本极大地影响了浮世绘版画的发展,后又对中国新兴木刻版画有影响。

水印木版画可以说是东方国家特有的艺术形式,20世纪80年代以前,全球只有中国和日本有水印木刻版画,西方各国只有油印版画,而没有水印版画。

在中国现代版画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新兴版画运动,该运动发展初期虽然多以油印黑白木刻创作,但事实上,1931年鲁迅在上海举办“暑期木刻讲习会”时,讲习会中的学员多用日本水印法制作水印木刻习作。

可以说中国现代水印版画肇端于1931年,和新兴版画是同时起步的。

只是水印木刻创作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被引起重视、普及及发展趋于繁荣,水印形式,也由单一的水印木刻发展为多版种形式的水印版画。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水印版画随着时代发展进入了艺术语境转型时期,水印创作步入了更高境界,作品更具现代感和时代气息。

“饾版”套色水印产生于明代万历年间,是指用许多散碎的小梨木或杜木板块刻多块小块印版,在潮湿生宣纸上用墨及中国画颜料套版印刷,印出有浓淡干湿变化的彩色木版画。

初期称“短版”,因其板块散碎,状如“饾饤”明中期称“饾版”,新中国成立后对饾版法复制中国画作品的木版画称为“木版水印”。

古代饾版水印的功能主要是印制画谱、笺谱及书籍彩色木刻插图,最早作品为万历三十四年由东海病鹤居士出资,新安黄一明雕版刊印的《风流绝畅图》,初期的饾版水印,多版套印,先印彩色版,后压印黑色线刻版,均为平涂色,套色较简单。

明代天启六年吴发祥刊行《罗轩变古笺谱》,天启七年胡正言刊行《十竹斋书画谱》,明崇祯十七年胡正言又刊行《十竹斋笺谱》,清代康熙四十年王槩等刊行《芥子园画传》,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用饾版法印制的笺谱和画谱。

古代饾版水印的画谱、笺谱,画幅都较小,多是大不盈尺,印版也不是很多,一套版,最多不过十版,印刷难度相对不是很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印版画的历史
水印版画是中国新兴版画的主要版种形式之一,其中水印木刻形式与新兴木刻几乎是同时期开场开展。

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一起来看看吧!
水印版画起源于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现藏英国伦敦博物馆的唐代成通九年公元868年刻的?金刚经?扉页画?说法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幅版画。

明末十七世纪开场出现水印套色版画,如?十竹斋笺谱?,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在彩色套印中已采用饾板\拱花的技法。

此时的水印版画艺术到达了精工巧丽、臻善致美的境界。

木刻年画在清初十七世纪的兴起,是以"南桃北杨"为最。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最早是线刻、笔绘,后改为刻版套色。

画面效果更加强烈,并富有装饰性。

北方的杨柳青木刻年画,采取刻版、套色和彩绘的方法,既有版画刀味、版味,又有彩绘的笔触感。

同时,受杨柳青影响的山东潍坊民间木刻年画,亦采用水色套印,色彩鲜艳、透明,更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中国的水印版画和木刻年画对国外的版画,特别是日本版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八世纪中期,日本吸取中国水印套色方法,并受到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中的技法和题材影响,为日本的"浮世绘"的形成奠定了内容与形式的根底。

十九世纪后期的"浮世绘"又影响了欧洲的"印象派"艺术。

本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借鉴欧洲和日本版画艺术,结合中国实际经历,倡导新兴木刻运动,版画开场使用油性油墨,很快在中国普及和开展起来。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木刻版画反映了从土地改革、抗战、新中国时期、等中国的社会变
革。

五十年代初期,新兴起来的创作水印版画又继承发扬古老而深厚的传统,并从中国民族、民间以及国外现代艺术中吸取营养,形成了目前这种兼具传统风貌和时代精神而又有独特技法的艺术式样。

已渐为国内外美术界、艺术研究家和收藏家所瞩目。

中国现代水印版画艺术,主要是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重构造,长于运用干湿、浓淡、虚实的比照与谐调,去表现丰富多彩的物象,使画面水色淋漓具有装饰性的效果。

它的这种民族艺术风格,是其明显区别于其它国家版画种类的一个标志,"给世界文化宝库创造了珍贵的版画遗产"。

看完了以上的之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水印版画的艺术特色吧!
水印木刻的艺术特色
水印木刻在艺术上是刀与笔的结合,线与染的渗透,画与印互相转化,水的转化与纸生发而显滋润尔雅。

笔上采用工笔画的线,写意画的渲染。

材料上使用中国的纸、笔、墨、色等。

但它又不同于用笔画出来的中国画,它是通过刻制和印刷来表达自己的特点。

其艺术语言渗透着东方绘画的韵味,它的特殊艺术趣味、清新滋润、水味韵美、及艺术表现力是其他版种所不能代替的。

水印木刻的艺术特色主要表达在四个方面:水味、木味、刀味和印味。

水味顾名思义是指滋润,以其使用的材料媒介来彰显与发挥水的作用在印痕中产生湿润、渗化、浑染等变化,取得唯水印木刻独有的特殊艺术效果和艺术趣味。

木味主要表现在选材上。

材料的选用在于使版材适用于接近某种肌理的形
态,使作品也有了材料的特质。

如一般常用的木纹肌理表现水纹行云等的方法,使画面呈现出抽象的性质。

因为材料的肌理大都是非人工而成,所以产生的纹理给人一种天然有趣的妙想。

木刻版画以刀代笔,操刀向木所形成的刀痕效果即刀味。

它不仅在水印木刻中有所要求,也是整个版画中所不能缺少的。

刀味是版画中特有的,它的作用如同中国画的“骨法用笔〞,比较常见的有排刀法。

刀法集中表达在对线的刻画表现上,线的轻、重、粗、柔,回环折转,或绵绵不绝或紧劲有力,在作品中都有出色的表现。

与油印木刻版画里面明确、硬朗的刀痕效果不同,水印木刻版画创作把刀与水相结合,使得水印版画产生明快而又沉稳的艺术效果,这些都表达了水印木刻版画艺术的独特东方特质。

水印木刻中,“水〞的重要作用还反映到“印〞字上,如何用“水〞,怎样恰到好处地发挥水的作用,都离不开“印〞。

印味是从精神内涵和艺术语言上最能表达水印木刻东方绘画艺术和水墨韵味的特质。

水印木刻对拓印的特殊要求,与其他形式的版画对拓印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

作者必须严格把控板、纸、绘和水之间微妙的关系,还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干湿情况。

水印木刻的拓印技法,运用了我国传统木版水印的技法,吸收中国画水墨技巧在用水、用墨、用笔上的丰富经历,再融合现代创作版画的新意,加上版画家的个人创造,就产生了微妙无穷的效果。

水的痕迹是“水印木刻〞的“印味〞灵魂,也是魅力所在。

1.中国水印木刻版画
2.中国水印版画名人作品
3.水印木刻版画精品
4.关于水印版画图片
5.版画的开展历史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