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化学反应及现象Word版
初中化学反应方程式(全)

1 / 3初中化学反应常见基本的化学方程式大全:(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 2====点燃2MgO (耀眼白光)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 2====点燃Fe 3O 4 (火光四射,黑色固体)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 2====加热2CuO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 2====点燃2Al 2O 3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O 2====点燃2H 2O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5O 2====点燃2P 2O 5 (大量白烟,会溶于水)護养訥筚巔歐峡蛺箧黃謝鯨烁铠绽區镳瀲钟阔謙盖壶錮開撟贸胜内尧码鯁贩温拨觏洼輟夾麗狭亿貴赛劊龄绩龌锴飲覯鶇辑吶镓悶骈锡攒鲣。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 2====点燃SO 2 (蓝紫色火焰,刺激性气味产生)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 2====点燃CO 2 (发出白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 2====点燃2CO (无色无味,有毒)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 2====点燃2CO 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2O 2====点燃CO 2+2H 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 2H 5OH+3O 2====点燃2CO 2+3H 2O(3)氧气的来源13、加热氯酸钾:2KClO 3 ﹦= 2KCl+ 3O 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 4====加热K 2MnO 4+MnO 2+O 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 1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H 2O 2=====MnO22H 2O+O 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3)脏賤闊矿俭谙旧慟欏闵獷滯诒僉乡猶渌謫凱渌禄樯岭瞩罂緞過鍘镄窑龊橫挟动评谬潑拢埡疇濾囁樣谅阈饨蠼堅债懨謁許囁试酝攙聪绩饽蟄。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
高中化学方程式及现象汇总

高中化学方程式及现象汇总1.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盐+水2.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3.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金属+非金属→盐4.金属与非金属卤素化合物反应:金属卤化物+非金属→盐5.金属与酸反应:金属+酸→盐+氢气6.金属与酸性氧化物反应:金属+酸性氧化物→盐+水7.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盐8.金属与非金属碱化物反应:金属+碱→盐+氢气9.金属与非金属氟化物反应:金属+氟化物→氟化金属10.金属与非金属硫化物反应:金属+硫化物→硫化金属11.金属与非金属氯化物反应:金属+氯化物→氯化金属12.金属与非金属溴化物反应:金属+溴化物→溴化金属13.金属与非金属碘化物反应:金属+碘化物→碘化金属14.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金属+非金属氧化物→氧化金属15.金属与酸化物反应:金属+酸化物→盐+氢气16.活性金属与水反应:金属+水→金属氢氧化物+氢气17.非活性金属与水反应:金属+水→金属氧化物+氢气18.金属与酸反应:金属+酸→盐+氢气19.氧化还原反应: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相应元素的氧化物20.氢氧化物与酸酐反应:氢氧化物+酸酐→盐+水21.碳酸与酸反应:碳酸+酸→盐+二氧化碳+水22.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金属氧化物+酸→盐+水23.金属氢氧化物与酸反应:金属氢氧化物+酸→盐+水24.盐酸与碱反应:盐酸+碱→盐+水25.铁与硫反应:铁+硫→硫化铁26.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氢氧化钠+硫酸→硫酸钠+水27.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氢氧化钠+盐酸→氯化钠+水28.硝酸与铜的反应:硝酸+铜→硝酸铜+氧气29.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反应:氯化氢+氢氧化钠→氯化钠+水30.气体的制备和反应:a)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b)金属与氧化物反应产生氧气c)酸与酸碱反应产生氢气d)金属与溶解氯化氧反应产生氯气这些方程式和现象只是化学中的一小部分,但对理解基本化学反应和现象非常重要。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焓变 Word版含解析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焓变[课标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物质的能量之间的关系。
3.了解定量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1.反应热是指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2.反应热可用量热计测量,计算公式:Q=-c(T2-T1)。
3.焓是用来描述物质具有的能量的物理量。
焓变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ΔH>0时为吸热反应,ΔH<0时为放热反应。
4.反应热与化学键能的关系:ΔH=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总和-反应产物成键放出的能量总和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符号:用Q表示,反应吸热时,Q为正值;反应放热时,Q为负值。
3.单位:kJ·mol-1或J·mol-1。
4.热化学:用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研究反应热的化学分支称为热化学。
[特别提醒](1)物理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不是反应热。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NH4NO3溶于水吸热、浓H2SO4稀释放热等。
(2)反应放热或吸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1.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通常情况下,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主要是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的转化②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热的数值不同③反应热通常用Q表示,反应放热时,Q为负值,反应吸热时,Q为正值A.只有③B.只有①②C.只有①③D.全部正确解析:选D通常情况下,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主要是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的转化,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热量的释放或吸收,故①正确。
反应热定量描述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一般规定,吸热时Q为正值,放热时Q为负值,并且可通过实验测得,故②③也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可能发生颜色变化,有颜色变化的物质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碘升华时放出能量解析:选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光、电、热等能量可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电、热等能量,A项正确;有些物理变化也伴随着能量变化,如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B项错误;化学反应可能发生颜色变化,如H2+I2===2HI,2NO+O2===2NO2,但有颜色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活性炭使红墨水退色,C项错误;碘升华吸收能量,故D项错误。
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产生新的物质或物质特性发生改变的过程。
这些反应不仅在实验室中发生,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无论是烹饪食物、燃烧燃料还是造纸等,都有化学反应的存在。
本文将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
一、烹饪食物在烹饪食物的过程中,很多化学反应都发生了。
首先,当我们煮鸡蛋时,蛋白质会发生变性。
原本是透明的蛋白质会在高温下变得白色,这是由于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其次,当我们煮面条时,淀粉会吸收大量的水,发生水化反应,使面条变得柔软。
另外,当我们烤面包时,面团中的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包膨胀发酵。
二、燃烧燃料燃烧是最常见的化学反应之一。
当我们点燃蜡烛时,蜡烛中的蜡燃烧产生火焰。
这是一个氧化反应,蜡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同样地,当我们烧木材或煤炭时,也会产生火焰,这是由于木材或煤炭中的碳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燃烧可以提供大量的热能,被广泛应用于供暖和烹饪等方面。
三、草酸与钙草酸与钙的反应是常见的化学实验,但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类似的反应。
当我们吃柠檬时,柠檬中的柠檬酸会与钙离子反应形成草酸钙,从而产生酸味。
此外,草酸还是一种常见的清洁剂。
例如,在家庭清洁中,我们可以使用含有草酸的清洁剂来去除水垢,因为草酸能与钙离子反应,形成易溶解的草酸钙,从而去除水垢。
四、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例如,当我们洗头发时,可以使用含有酸性物质的洗发水来中和头发上的碱性物质,平衡头发的酸碱度。
此外,当我们使用切洋葱的刀具时,洋葱中的硫化物会与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反应,产生硫酸,导致刀具表面出现锈蚀。
这时候,我们可以使用柠檬汁来中和硫酸,从而防止刀具继续锈蚀。
五、漂白剂与染料的反应漂白剂和染料之间的反应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
当我们在洗衣服时,染料会与漂白剂中的臭氧反应,使染色的衣物变得更加白亮。
另外,当我们在美容院染发时,染发剂中的染料会与头发中的色素发生反应,从而改变头发的颜色。
2022届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4知识点复习 第三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Word版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一)水溶液1、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以下电离平衡2H2O H3O++OH-,ΔH>0 简写为:H2O H++OH-;ΔH>0。
25℃时,c(H+)=c(OH-)=10-7mol·L-1水的电离程度: 1.8×10-7%水的离子积:K W=c(H+)·c(OH-)=10-14(25℃ )理解K W时要留意:(1)K W与温度有关,由于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所以温度上升,有利于水的电离,K W增大。
如100℃时,K W =10-12。
(2)K W 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
不管哪种溶液均有如酸性溶液中{c(H+)酸+}·=K W碱性溶液中:{c(OH-)碱+} ·=K W(3)K W与c(H+)及c(OH-)的计算对于水溶液,要精确求算c(OH-)、c(H+)的大小,可依靠K W来计算。
对于中性溶液(或纯水),c(H+)=c(OH-)=。
而酸性溶液,若已知c(H+)、c(OH-)其中之一,另一种离子的浓度即可代入关系:K W=c(H+)c(OH-)求出。
应留意的是:在酸、碱性很弱的溶液中c(H+)和c(OH-)都很小,这时由水电离生成的c(H+)和c(OH-)与酸或碱供应的c(H+)或OH-的浓度较接近,因而不行忽视由水电离生成的c(H+)和c(OH-),应考虑水电离出来的c(H+)和OH-的浓度、并将总的离子浓度代入水的离子积常数关系式中进行求解。
(4)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1)酸、碱:抑制水的电离(pH之和为14的酸和碱的水溶液中水的电离被同等的抑制)(2)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3)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pH之和为14两种水解盐溶液中水的电离被同等的促进)2、溶液的酸碱性和pH(1)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与c(OH-)的相对大小。
(2)pH:①水溶液里的H+浓度的负对数叫做pH,即pH=-lgc(H+)。
中考化学高频考点必背(WORD版) (2)

高频考点必背一、初中化学重要人物及其成就拉瓦锡(法国)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建立质量守恒定律侯德榜(中国)发明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门捷列夫(俄国)首次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张青莲(中国)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道尔顿(英国)创立原子学说屠呦呦(中国)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二、化学用语1.元素名称及符号(1)前二十号元素(5个一组,记忆更方便)(2)补充元素9种【注意事项】书写元素符号时,元素符号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必须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第一个必须大写,第二个必须小写。
2.离子名称及符号(1)常见的离子氢离子:H+钠离子:Na+钾离子:K+钙离子:Ca2+镁离子:Mg2+铜离子:Cu2+亚铁离子:Fe2+铁离子:Fe3+铝离子:Al3+氯离子:Cl-(2)常见的原子团氢氧根离子:OH-碳酸根离子:CO2-3硫酸根离子:SO2-4硝酸根离子:NO-3碳酸氢根离子:HCO-3铵根离子:NH+43.化学式的书写(1)固态非金属单质硅:Si磷:P硫:S碘:I2碳:C硼:B(2)气态非金属单质氢气:H2氮气:N2氧气:O2氦气:He(3)金属氧化物氧化镁:MgO氧化铜:CuO氧化汞:HgO氧化钙:CaO氧化铝:Al2O3二氧化锰:MnO2氧化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4)非金属氧化物水:H2O 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五氧化二磷:P2O5过氧化氢:H2O2(5)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6)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镁:Mg(OH)2氢氧化铜:Cu(OH)2氢氧化铁:Fe(OH)3氨水:NH3·H2O(7)盐氯化盐氯化钠:NaCl 氯化钾:KCl 氯化银:AgCl氯化铵:NH4Cl 氯化钙:CaCl2氯化钡:BaCl2氯化铜:CuCl2氯化亚铁:FeCl2氯化铁:FeCl3氯化铝:AlCl3硫酸盐硫酸钠:Na2SO4硫酸钡:BaSO4硫酸铜:CuSO4硫酸亚铁:FeSO4硫酸镁:MgSO4碳酸(氢)盐碳酸钠:Na2CO3碳酸钙:CaCO3碳酸钾:K2CO3碳酸钡:BaCO3碳酸氢钠:NaHCO3硝酸盐硝酸银:AgNO3硝酸钡:Ba(NO3)2硝酸铵:NH4NO3硝酸铁:Fe(NO3)3其他盐高锰酸钾:KMnO4锰酸钾:K2MnO4(8)有机物甲烷:CH4乙醇:C2H5OH4.化合价的标注5.化学式的意义及相关计算(1)化学式的意义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以C2H5OH为例)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表示乙醇这种物质)b.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乙醇分子)b.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的构成[表示一个乙醇分子由9个原子(或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以Fe为例)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表示铁这种物质)b.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铁由铁元素组成) 微观意义: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原子 (表示一个铁原子) (2)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以C 2H 5OH 为例 ①计算相对分子质量C 2H 5OH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1=46 ②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C 2H 5OH 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6∶1 ③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 2H 5OH 中,m C :m H :m O =(12×2)∶(1×6)∶(16×1)=12∶3∶8 ④计算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如:求C 2H 5OH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碳的相对原子质量×碳的原子个数C 2H 5OH 的相对分子质量×100%=12×246×100% ≈52.2%⑤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如100 g C 2H 5OH 中碳元素的质量=100 g ×52.2%=52.2 g 6.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1)符号前数字的含义:n M①M 为元素符号,一般表示n 个M 原子②M 为化学式,除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外,一般表示n 个M 分子 ③M 为离子符号,一般表示n 个M 离子 如:2H 中的“2”表示2个氢原子; 8H 2O 中的“8”表示8个水分子; 2Fe 3+中的“2”表示2个铁离子。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整理(word版)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多变12、分解反应:1变多3、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4、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有气体、沉淀或水)。
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的燃烧:2MgO 点燃O 2Mg 2+(2)铁在氧气中燃烧:432O Fe 点燃2O 3Fe +(3)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 ΔO 2Cu 2+(4)铝在空气中燃烧:322O 2Al 点燃3O 4Al +(5)氢气在空气中燃烧:O 2H 点燃O 2H 222+(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522O 2P 点燃5O 4P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22SO 点燃O S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22CO 点燃O C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 点燃O 2C 2+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222CO 点燃O 2CO +(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氧化反应):O 2H CO 点燃2O CH 2224++(3)酒精在空气中燃烧(氧化反应):O 3H 2CO 点燃3O OH H C 22252++二、几个分解反应1、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22222O 02H MnO O 2H2、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2233O 2KCl ΔMnO 2KClO 3、加热高锰酸钾:↑++22424O MnO MnO 2K Δ2KMnO4、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22O O 2H 通电O 2H5、碳酸不稳定而分解:↑+===2232CO O H CO H6、高温煅烧大理石或石灰石:↑+23CO CaO 高温CaCO三、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几个反应1、几种单质的还原性(置换反应)(1)氢气还原氧化铜:O H Cu ΔCuO H 22++(2)木炭还原氧化铜:↑++2CO 2Cu 高温2CuO C(3)焦炭还原氧化铁:↑++2323CO 4Fe 高温O 2Fe 3C2、化合物的还原性(氧化还原反应)(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2CO Cu ΔCuO CO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2323CO 2Fe 高温O Fe 3CO ++(3)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2434CO 3Fe 高温O Fe 4CO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1、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1)锌和稀硫酸:↑+==+2442H ZnSO SO H Zn(2)铁和稀硫酸:↑+==+2442H FeSO SO H Fe(3)镁和稀硫酸:↑+==+2442H MgSO SO H Mg(4)铝和稀硫酸:↑+==+234242H )(SO Al SO 3H 2Al(5)锌和稀盐酸:↑+==+22H ZnCl 2HCl Zn(6)铁和稀盐酸:↑+==+22H FeCl 2HCl Fe(7)镁和稀盐酸:↑+==+22H MgCl 2HCl Mg(8)铝和稀盐酸:↑+==+233H 2AlCl 6HCl 2Al2、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置换反应)(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44FeSO Cu CuSO Fe +==+(2)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3Cu )(SO Al 3CuSO 2Al 3424+==+(3)铜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2Ag )Cu(NO 2AgNO Cu 233+==+3、某些金属氧化物+酸→盐+水(复分解反应)(1)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O H CO Na CO 2NaOH 2322+==+(2)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O H SO Na SO 2NaOH 2423+==+(3)熟石灰在空气中变质:O H CaCO CO Ca(OH)2322+↓==+5、酸+碱→盐+水(复分解反应)(1)盐酸和烧碱(火碱)起反应:O H NaCl NaOH HCl 2+==+(2)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O 2H CaCl Ca(OH)2HCl 222+==+(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O 3H AlCl Al(OH)3HCl 233+==+(4)硫酸与烧碱反应:O H SO Na 2NaOH SO H 24242+==+6、酸+部分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1)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2223CO O H CaCl 2HCl CaCO(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2232CO O H NaCl 2HCl CO Na(3)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223CO O H NaCl HCl NaHCO(4)硝酸银与稀盐酸反应:33HNO AgCl HCl AgNO +↓==+(5)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2HCl BaSO BaCl SO H 4242+↓==+7、碱+部分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1)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424Cu(OH)SO Na CuSO 2NaOH (2)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2NaOH CaCO CO Na Ca(OH)3322+↓==+ (3)熟石灰与氯化铵混合研磨:O 2H 2NH CaCl Cl 2NH Ca(OH)23242+↑+==+8、盐+部分盐→两种新盐(复分解反应)(1)氯化钠溶液和硝酸盐溶液反应:33NaNO AgCl AgNO NaCl +↓==+(2)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2NaCl BaSO BaCl SO Na 4242+↓==+五、其他反应1、碳还原二氧化碳:2CO 高温CO C 2+2、二氧化碳溶于水中:3222CO H O H CO ==+3、生石灰溶于水:22Ca(OH)O H CaO ==+ 放热4、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缓慢氧化:O 6H 6CO 酶6O O H C 22261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化学反应及现象综合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Ca(OH)2 + CO2 = CaCO3↓ + H2O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Mg + O2 = 2MgO
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镁可做照明弹;(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
2H2O = 2H2↑ + O2↑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相关知识点:(1)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4)电源为直流电
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
CaO + H2O = Ca(OH)2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4)发出大量的热
5.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
2KClO3MnO2催化2KCl + 3O2↑
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
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2H2O2 MnO2催化2H2O + O2↑
共同知识点:(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下方,收集好后要正放在桌面上;(2)实验结束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避免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3)加热时试管要略向下倾斜,避免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4)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再收集;(5)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满,伸入瓶中检验是否是氧气。
6.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充分燃烧:C + O2 = CO2
不充分燃烧:2C + O2 = 2CO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7.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S + O2 = SO2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体。
相关知识点:(1)应后的产物可用紫色的石蕊来检验(紫色变成红色);(2)在集气瓶底部事先放少量水或碱溶液(NaOH)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8.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3Fe + 2O2 = Fe3O4
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相关知识点:(1)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在铁丝下方挂一根点燃的火柴是为了引燃铁丝;(3)等火柴快燃尽在伸入集气瓶中,太早,火柴消耗氧气,铁丝不能完全燃烧;太晚,不能引燃;(4)事先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细沙,避免灼热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9.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4P + 5O2 = 2P2O5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并放热
相关知识点:可用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0.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H2 + O2 = 2H2O
现象: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热,有水珠生成
相关知识点:(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1.木炭还原氧化铜(置换反应)
C + 2CuO = 2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放热
相关知识点:(1)把木炭粉和氧化铜铺放进试管,使受热面积大,反应快;(2)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为了检验是否产生CO2;(3)在酒精灯上加网罩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4)先撤出导气管防止石灰水倒流炸裂试管;(5)试管冷却后在把粉末倒出,防止灼热的铜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CuO;(6)C是还原剂,CuO是氧化剂
12.氢气还原氧化铜(置换反应)
H2 + CuO = Cu + H2O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同时试管口有水滴生成
相关知识点:(1)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氢气,目的是赶走试管内的空气;(2)实验结束后,应先拿走酒精灯,后撤走氢气导管,目的是防止新生成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又生成氧化铜。
1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现象:白色固体溶解,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1)碳酸钙是一种白色难溶的固体,利用它能溶解在盐酸中的特性,可以用盐酸来除去某物质中混有的碳酸钙;(2)不能用浓盐酸是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混入CO2中。
使CO2不纯;(3)不能用稀硫酸是因为碳酸钙和硫酸反映,产生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固体表面,使反应停止;(4)不能用碳酸钙粉末是因为反应物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太快。
14.工业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分解反应)
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 = CaO + CO2↑
相关知识点:CaO俗名为生石灰
15.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CO + O2 = 2CO2↑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
相关知识点:(1)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 CuO = 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粉末,生成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一氧化碳是还原剂,氧化铜是氧化剂
1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 + 2O2 = CO2↑+ 2H2O
现象:火焰明亮呈浅蓝色
相关知识点:甲烷是天然气(或沼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很好的燃料。
18.工业制造盐酸(化合反应)
H2 + Cl2 = 2HCl
相关知识点:该反应说明了在特殊条件下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19.实验室制取氢气(置换反应)
Zn + H2SO4 = ZnSO4 + H2↑
相关知识点:(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20.木炭和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化合反应)
C + CO2 = 2CO↑
相关知识点:(1)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21.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化合反应)
CO2 + H2O = H2CO3
现象:生成了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碳酸。
22.碳酸不稳定分解(分解反应)
H2CO3 = H2O + CO2↑
相关知识点:(1)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酸,受热易分解;(2)分解时,二氧化碳从溶液中逸出,使红色石蕊溶液变成紫色。
23.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Al2(SO4)3 + 6NaHCO3 = 3Na2SO4 + 2Al(OH)3↓ + 6CO2↑
灭火原理: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
24.金属和水的反应(置换反应)
①2K + 2H2O = KOH + H2↑
②3Fe + 4H2O = Fe3O4 + 4H2↑
25.水与非金属的反应(置换反应)
C + H2O = CO + H2↑
26.水与氧化物的反应(化合反应)
①SO3 + H2O = H2SO4
②Na2O + H2O = 2NaOH
27.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分解反应)
NH4HCO3 = NH3↑ + H2O + CO2↑
28.用盐酸来清除铁锈(复分解反应)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29.铁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现象: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铁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
30.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复分解反应)
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
现象:产生蓝色沉淀
31.二氧化硫与烧碱溶液反应
SO2 + 2NaOH = Na2SO3 + H2O
32.点燃酒精
C2H5OH + 2O2 = 2CO2↑+ 3H2O
33.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复分解反应)NaCl + AgNO3 = NaNO3 + AgCl↓
34.稀硫酸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
H2SO4 + Ba(NO3)2 = BaSO4↓ + 2HNO3
35.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复分解反应)
2NH4Cl + Ca(OH)2 = 2NH3↑ + 2H2O + CaCl2
36.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复分解反应)
Na2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现象:固体溶解,产生气泡
相关知识点:碳酸钠俗名为纯碱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