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微课教学设计
初中南京条约的教案

教案:南京条约教学目标:1. 了解南京条约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 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1. 南京条约的背景和内容。
2. 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PPT或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2. 提问: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国签订了哪个条约?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和地点。
2. 讲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a.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 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c.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d.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与英国商定。
e. 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3. 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a. 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b. 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商品大规模倾销。
c. 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问: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南京条约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 提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南京条约?3. 强调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深入了解南京条约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写一篇短文。
2. 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保护国家利益。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介绍南京条约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华师大版第5册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1

华师大版第5册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1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鸦片走私的危害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和结局《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战后社会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分析说明:战前中英国情的基本态势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概括阐释:《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的影响。
归纳评判:鸦片战争对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林则徐等爱国将士的正义壮举,维护了民族尊严,反映了人民不畏侵略的反抗精神,值得后人尊崇。
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工业化强国侵略的史实,理解“落后容易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
增强历史责任感,确立积极进取的使命感、人生观。
二.教学要点:重点: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对战后社会的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学期要求:①端正思想:重视会考;②具体要求:预习:练习:笔记:参与;学习导论:第一单元:天朝危机的主要内容(组图):解说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激化,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第4课:洋务运动-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地:改革派)发起“自强”运动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学习导论:介绍鸦片(观图片)解说:鸦片,俗称大烟、烟土,来自罂粟。
罂粟,是一种一年生的栽培植物,它的花非常漂亮,用它的汁液提炼出来的东西就是鸦片。
还有海落英、吗啡等等。
鸦片在医学上是麻醉性的镇痛药。
在《圣经》和《荷马史诗》里,鸦片被描述成为“忘忧药”,上帝也使用它。
公元前两世纪的古希腊名医加仑(Galen),就记录了鸦片可以治疗的疾病:头痛、目眩、耳聋、癫痫等疾病。
鸦片会使吸食者在心理、生理上对鸦片产生很强的依赖性。
长期吸食会使体质,变得瘦弱不堪,面无血色,目光发直发呆,瞳孔缩小,失眠,对什么都无所谓。
华师大版第5册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

华师大版第5册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840-1842年)1.19世纪40年代以前的与世界<B>——鸦片战争的背景:(1):“康乾盛世”后,清王朝逐渐衰落,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英国:19世纪前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把作为侵略目标。
(3)英国走私鸦片的目的:为扭转贸易逆差(把中英正常贸易中的入超地位变为出超地位)鸦片走私对的危害:摧残身心健康;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4)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地点:广东虎门海滩领导人:林则徐意义: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2.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时间:1840年6月鸦片战争结束的时间和标志: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订立。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B>: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赔款洋银2100万元;③(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的关税,须“秉公议定则例”。
(这对后来民族工业发展最为不利)。
(3)《南京条约》和鸦片战争对社会的影响(六大变化)<C>:①(社会性质的变化)《南京条约》是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人民带来灾难,也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的恶例。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近代史开端。
②(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化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③(革命任务的变化)反帝反封建从此成为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④(革命阶段的变化)开始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⑤(社会经济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战前中英基本国情、虎门销烟、战争的爆发和结局、《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魏源的《海国图志》及“师夷制夷”主张的提出。
理解《南京条约》的对华危害及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技能:从图表等材料中汲取有效信息.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战前中英国情,尤其是贸易状况的分析,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进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探究历史背景的意识。
利用有关材料,通过对《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华危害的分析,尤其是五口通商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使学生认识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使学生初步养成释读史料,“论从史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林则徐等爱国将士维护民族尊严、积极抵抗外侮的正义壮举,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不畏侵略的反抗精神。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通过对战争及其影响的反思,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容易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
同时,对林则徐、魏源等积极开眼看世界的主张产生认同,感悟当下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增强民族振兴的使命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对战后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五口通商对战后中国社会变化的影响,魏源“师夷制夷”主张对近代中国思想变革所起的作用。
说明: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
中国社会从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中国的主权被蹂躏了,中国封建经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愈来愈严重的破坏和控制,中国社会开始转化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此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除了原有的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又加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也就是最主要的矛盾。
在另一方面,中国人民也肩负起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双重任务。
中国人民革命和一切反抗斗争都开始带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故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给战后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为重点。
五口通商便利了外国商品的输入以及对中国原料和农产品的掠夺,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促进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初中南京条约教案

初中南京条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 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南京条约的签订背景和过程。
2. 学生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提问学生: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哪个条约?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南京条约的签订背景和过程。
a.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是在江宁府静海寺和英军旗舰汗华囇号上签订的。
2. 讲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a.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 开放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
c. 赔偿英国战争赔款。
d. 割让九龙半岛和新界给英国。
3. 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a.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加剧了国家贫弱和人民疾苦。
c. 南京条约的签订引发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更加严重的民族危机。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2. 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提问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南京条约?3. 强调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鼓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相关展览,加深对南京条约的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南京条约》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南京条约》优质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针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南京条约》进行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南京条约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教案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避免法律复杂性,并突出LLM的专业知识。
教学目标1. 了解南京条约的历史背景。
2. 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签订国。
3. 理解___对中国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能够评价南京条约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教学准备1. 课件:包含南京条约的历史背景、条约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等内容。
2. 学生手册:包含南京条约的简要介绍和相关问题。
3. 条约文本:南京条约的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例如鸦片战争等。
- 提问学生对南京条约是否有所了解,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信息。
讲授(15分钟)1. 通过课件和教师讲解,介绍南京条约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重点讲解条约内容中的有关中国割让香港、赔款以及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条款。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___对中国的影响,例如对国家独立、领土完整等方面的影响。
拓展(15分钟)1. 提供南京条约的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让学生自行阅读并理解条约的具体内容。
2. 鼓励学生就南京条约的合理性和公平性进行思辨和讨论,引导他们了解条约背后的权力关系和历史背景。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 学生通过小结和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学生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和观点是否准确、合理。
3. 学生小结:检查学生对南京条约的理解和评价。
教学扩展1. 邀请相关专家或老师进行讲座,介绍南京条约的更多历史背景和细节。
2.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辩论的形式深入研究南京条约的背景和影响。
微课南京条约

一、概念 二、内容 三、反思
•一、概念 时间
后果
《南京条约》
双方
内容
原因
鸦片战争前的英国
鸦片战争前中国
《南京条约》时间是__1_8_4__2__年,
中国因为_鸦__片__战__争__失__败__与英方代表在__南__京____签订的条 约,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屈辱)。
4、开口:通商口岸
控制长江的 咽喉要道盛源自名茶 “大红袍”茶叶出口 的老港口
丝绸出口 的老港口
二、主要内容: 1、割地——香港岛
1、 割地 香港岛
英 国
“进一步扩张的极其重要的基地”
清 朝
“香港小岛只是弹丸之地”
——李育民《中外不平等条约史话》
发展的、动态的观念 PK 停滞、保守的观念
2、 赔款 2100万银元
相当于清政府全年1/2的财政收入
3、 协定 关税
中英进出口货物的关税,
中国需同英国商定。“每价百两, 征税五两”(值百抽五)
(完整版)《南京条约》教案

第一课: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微型课教案讲课人:杨云韬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教学法分析《南京条约》的影响;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英《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难点:认识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三、学情分析:1.初二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2.学生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化”等专业词语不易理解,教师讲述过多,可能会感到乏味。
四、教学具准备:地图册、历史史料、教材、教案。
五、导入新课:为了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虽然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抗英英雄,例如:关天培、陈化成等,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等种种原因,这场战争最终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所以今天我们将进入本课的最后一个内容———《南京条约》。
六、新课讲授:1.时间:1842年8月2.内容:⑴割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受到破坏)⑵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增加财政负担)⑶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有利于打开中国市场)⑷英商税款须中英商定(关税主权受到破坏,财政收入减少)3.《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到控制和压迫的国家。
)(半封建社会———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然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⑵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七、练习巩固:中国自鸦片战争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此说法理解正确的是:(B)A、中国一半领土成为列强的殖民地,一半领土还保持着封建王朝的统治B、一方面中国丧失了部分而非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另一方面保存了封建制度,但受到资本主义的强烈冲击C、中国在政治上仍是封建统治,而在经济上则受到资本主义的控制D、中国完全被英国打败,受其统治了八、本课小结:1.认识了解《南京条约》签订的背景2.熟知《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3.理解《南京条约》的签订对我国深远的历史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学会多角度、客观的看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比较中英思想差异。
难点:如何认识《南京条约》。
教学过程
一、简介《南京条约》签订的背景,总结南京条约的概念。
二、回到历史的现场,感受《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氛围
三、带着疑问,重点分析《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比较中英双方看待问题的差异性,体会到:
发展的、动态的观念PK静止、保守的观念
利益至上观念PK礼仪至上观念
全球观念PK天朝上国观念
四、得到反思:《南京条约》带给中国人的应该不仅仅是痛苦的丧权辱国的回忆,而是要学会客观的、多元的看待历史的产物,学会以开放的眼光、谦虚的态度去顺应历史的潮流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以多元的、客观的态度引领学生去体会《南京条约》,让学生能跳出课本和传统的观念的束缚,以新视角看历史事件,学生兴趣浓厚,但本课学习时间比较短,要求学生的历史基础比较扎实,需要课后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二、《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分析——从回到现场、中英思想对比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南京条约背后隐藏的中英思想的差异性(训练阅读分析能力、比较差异的能力等)
三、《南京条约》给我们的反思:学会“论从史出”的研究方法,多角度看问题。
教学设眼光、谦虚的态度与世界同行的重要性。
附件2:
**中学历史教学能手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授课教师姓名
微课名称
《南京条约》
知识点来源
□学科:历史□年级:高一□教材版本:岳麓
□所属章节:第四单元第12课鸦片战争
录制工具和方法
Powerpoint、屏幕录像专家软件麦克风格式转换软件
设计思路
一、《南京条约》背景资料简介——得到南京条约的概念(训练获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