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分析DOC

合集下载

有机分析习题

有机分析习题

《有机分析》习题2.物理常数的测定1、用毛细管法测熔点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固体试样的熔点敏锐是否能确证它是单纯化合物?两种化合物的熔点不下降是否能证明它们为同一化合物?为什么?2 、测定熔沸点时为什么要进行温度计外露段的校正?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进行此项校正?3 、液体试样的沸程很窄是否能确证它是纯化合物?为什么?4 、测定沸点和沸程时为何要进行气压的校正?如何校正?5 、液体密度的测定方法有几种?简述各种测定方法的原理。

6 、简述阿贝折光仪测定液体折光率的原理?折光仪用标准液或标准玻璃校正的目的是什么?7 、作为液体纯度的标志,为什么折光率比沸点更为可靠?8 、旋光性物质溶液的旋光度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9 、举例说明旋光性物质溶液的比旋光度与溶液的浓度、PH 值、温度和所用溶剂有关?10 、圆盘旋光仪中半荫片能提高测量的准确度,为什么?11 、如何判断被测物是左旋还是右旋?12 、测定硫脲熔点得如下数据:初熔全熔主温度计读数172.0 ℃174.0 ℃辅助温度计读数38 ℃40 ℃温度计刚露出塞外刻度值149 ℃求校正后的熔点 .13 .已知四氯化碳试剂( 1 )今用韦氏天平测某试样密度,得以下数据:骑码 1 2 3 4水中位置10 0 0 6试样中位置 5 9 8 0( 2 )测定沸程得如下数据;初步判断试样的级别?14、已知分析纯:邻二甲苯ρ=0.8590 ~0.8820;对二甲苯ρ=0.8590~0.8630;氯苯ρ=1.1050~1.1090,用韦氏天平测定两试样,得如下数据:(1)初步鉴定样1是邻二甲苯还是对二甲苯?(2)初步鉴定样2是否为分析纯氯苯?15、根据以下条件鉴定未知物是否为果糖?称取 2.50g 试样溶于50.0mL水中;用1dm旋光管于20℃时,测得旋光度为-4.65 °。

16 、已知葡萄糖的纯度为95.0% ,如果此试样可以使偏振光振动面偏转+11.5 °,则应称取多少克葡萄糖。

有机分析习题答案

有机分析习题答案

有机分析习题答案有机分析习题答案有机分析是化学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成分。

在学习有机分析的过程中,习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针对有机分析习题,给出一些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分析方法,通过质谱仪可以得到物质的质谱图。

以下是一道关于质谱分析的习题:习题:某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图如下所示,请推测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和结构。

解析:根据质谱图,可以得到分子离子峰(M+)的质荷比为m/z=120,表明分子式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0。

同时,质谱图中还有m/z=105的碎片峰,这可能是由于分子中存在一个甲基基团。

综合考虑,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可能为C8H10O。

二、核磁共振分析核磁共振(NMR)是另一种常用的有机分析方法,通过核磁共振仪可以得到物质的核磁共振谱。

以下是一道关于核磁共振分析的习题:习题:某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如下所示,请推测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和结构。

解析:根据核磁共振谱,可以得到化合物中氢的化学位移和积分峰的信息。

从谱图中可以看出,化学位移为δ=7.2 ppm的峰积分面积为2个质子,而δ=2.1 ppm的峰积分面积为3个质子。

综合考虑,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可能为C4H8。

三、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分析方法,通过红外光谱仪可以得到物质的红外光谱图。

以下是一道关于红外光谱分析的习题:习题:某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如下所示,请推测该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结构。

解析:根据红外光谱图,可以得到化合物中各种官能团的吸收峰的信息。

从谱图中可以看出,有一个峰位于3300 cm-1处,这是羟基(-OH)的吸收峰,表明化合物中存在一个羟基官能团。

同时,还有一个峰位于1700 cm-1处,这是羰基(C=O)的吸收峰,表明化合物中存在一个酮官能团。

综合考虑,该有机化合物可能是一个酮。

有机化学分析

有机化学分析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①蒸馏、重结晶等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实验操作②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某些物理方法如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③确定有机化合物实验式、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的有关计算从天然资源中提取有机物成分或者是工业生产、实验室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不可能直接得到纯净物,因此,必须对所得到的产品进行分离提纯,如果要鉴定和研究未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必须得到更纯净的有机物。

1(1)分离、提纯(蒸馏、重结晶、升华、色谱分离);(2)元素分析(元素定性分析、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3)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质谱法)──确定分子式;(4)分子结构的鉴定(化学法、物理法)。

2一、分离、提纯1.蒸馏蒸馏是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的常用方法。

当液态有机物含有少量杂质,而且该有机物热稳定性较强,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时(一般约大于30ºC),就可以用蒸馏法提纯此液态有机物。

定义: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操作过程。

要求:含少量杂质,该有机物具有热稳定性,且与杂质沸点相差较大(大于30℃)。

所用仪器:铁架台(铁圈、铁夹)、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接受器等。

如图所示:特别注意:冷凝管的冷凝水是从下口进上口出。

蒸馏的注意事项1、注意仪器组装的顺序:“先下后上,由左至右”;2、不得直接加热蒸馏烧瓶,需垫石棉网;3、蒸馏烧瓶盛装的液体,最多不超过容积的1/3;不得将全部溶液蒸干;4、需使用沸石(防止暴沸);5、冷凝水水流方向应与蒸汽流方向相反(逆流:下进上出);6、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齐平,以测量馏出蒸气的温度;2.重结晶定义:重结晶是使固体物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状态析出的过程,是提纯、分离固体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重结晶常见的类型(1)冷却法:将热的饱和溶液慢慢冷却后析出晶体,此法适合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液。

(2)蒸发法:此法适合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溶液,如粗盐的提纯。

有机分析气相色谱分析法

有机分析气相色谱分析法

有机分析气相色谱分析法一、GC的原理GC是一种基于样品挥发性物质在固定相柱中传质的方法。

样品在高温下气化,进入气相色谱柱。

柱子中填充了一种固定相,用来分离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不同化合物在固定相上的亲和力不同,因此会按照相对亲和力的大小顺序通过柱子,最终达到分离的目的。

二、GC的仪器设备GC仪器主要由进样系统、色谱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进样系统用于将样品引入色谱柱。

色谱柱是分离化合物的关键,通常由玻璃制成,内部填充着固定相。

检测器用于检测化合物,并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数据处理系统用于记录和分析检测到的信号。

三、GC的操作步骤1.样品制备:将待分析的样品制备成气相可挥发的形式,例如通过溶解或萃取等方法。

2.进样:将样品注入进样器中,通过进样系统引入柱子中。

3.分离:样品在柱子中被分离,分离速度取决于化合物的挥发性和在固定相上吸附的亲和力大小。

4.检测:化合物通过柱子后,进入检测器。

根据检测器的原理,可以获得不同化合物的信号。

5.数据处理:将检测到的信号转化为峰,通过峰的面积和高度等参数来定量和分析化合物。

四、GC的应用领域1.环境分析:GC可用于检测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有机化合物,例如揮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农药残留等。

2.药物分析:GC可用于药物分析,如药物的质量控制和生物样品中药物的测定。

3.食品安全:GC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和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分析。

4.石油和化学工业:GC用于石油和化学工业中原料和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分析。

5.化妆品和香料:GC可用于检测和分析化妆品和香料中的挥发性成分。

综上所述,有机分析气相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和食品等领域的分析方法。

其原理简单、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且灵敏度高,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有机大米市场分析策划方案doc

有机大米市场分析策划方案doc

篇一:×××有机大米品牌策划全案×××有机大米品牌策划全案策划是策划是解决顾客买的是什么?××卖的是什么?××大米是高端大米,那包装是否高档?××大米要做品牌大米,那品牌价值是什么?顾客消费需求不少,那品牌产品线是否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大米怎么卖,在哪里卖,我们是否有计划?××有机大米的营销症结在哪里?●自身分析:经初调查研究了解××有机大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品牌无明确定位:××有机大米品牌定位不清晰,没有提炼品牌核心价值,品牌的定位及建立牵系着以后公司及其商品的发展,缺乏独特的销售卖点(USP),产品形象含糊。

没有给消费者明确的利益点。

2.品牌文化不厚重××有机大米没有清晰的品牌文化,品牌文化是企业与顾客沟通的情感共鸣。

3.产品包装不够高档目前,××有机大米的包装形象上没有视觉冲击力,显现不出高档的品位。

4.商品线单一××有机大米在市场上仅推出了很少的几款包装商品,没有全面辐射到顾客的需求。

5.营销策稍不统一××有机大米没有规划清晰的统一营销策略,各营销点形成不了合力,在宣传上也缺少明确的主题和重点。

小结:××有机大米品牌营销要有独特的销售卖点(USP),即差异化卖点,才干标新立异,一鸣惊人。

在确立××有机大米的品牌战略、品牌定位、差异化卖点之前,先了解一下竞争对手在品牌上的定位。

他们是谁?他们是如何销售大米商品的?●竞品分析:1.北大荒大米依托北大荒品牌效应,借力北大荒品牌。

提出“北大荒米鲜天下”的品牌价值理念,打“鲜”的卖点。

江源金钻有机米北大荒富硒米北大荒鲜香米北大荒珍珠米北大荒精洁米北大荒家家乐2.响水大米:深挖历史文化,宣传长在石头上的大米,千年贡米,国家宴米的卖点。

有机反应机理分析

有机反应机理分析

有机反应机理分析一、有机化学反应概述1.有机化学反应的定义:有机化学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分子之间或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化学变化形成新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2.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根据反应特点和产物性质,有机化学反应可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3.有机化学反应的条件: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物浓度、催化剂、溶剂、光照等条件对有机化学反应的影响。

4.机理分析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是指反应过程中各个步骤的化学变化顺序和历程。

5.机理分析的方法:(1)经验规律法:根据实验结果和已知反应特点,推测反应机理。

(2)电子效应法:分析反应物和产物中原子或原子团的电子效应,推测反应过程。

(3)过渡态理论:认为有机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过渡态,通过计算过渡态的能量和结构,分析反应机理。

(4)动力学方法:通过实验测定反应速率,分析反应机理。

三、有机反应机理的具体分析1.合成反应机理:(1)加成反应机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与其他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形成新的化合物。

(2)缩合反应机理:两个或多个有机分子结合成一个分子,同时放出小分子,如水、醇等。

2.分解反应机理:(1)热分解反应机理:有机化合物在高温下分解成其他有机物或无机物。

(2)光解反应机理:有机化合物在光照条件下分解成其他有机物或无机物。

3.置换反应机理:(1)取代反应机理:有机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

(2)互变异构反应机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发生变化,生成异构体。

4.加成-消除反应机理:(1)加成-消除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与其他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同时消除小分子。

(2)归中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两个不饱和键结合成一个双键或三键,同时放出小分子。

有机反应机理分析是对有机化学反应过程中各个步骤的化学变化顺序和历程进行研究的方法。

通过分析有机反应机理,可以深入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为有机合成、材料科学、药物化学等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有机质谱法分析介绍

有机质谱法分析介绍

有机质谱法分析介绍有机质谱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的分析技术。

它通过将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气态离子,并在高真空环境下进行质量分析,从而得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信息。

本文将重点介绍有机质谱法的原理、仪器和应用。

一、原理有机质谱法的分析原理基于质荷比(m/z)的测量。

首先,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要经过一系列的预处理步骤,例如蒸馏、萃取、萃取/冷凝等方式,将其转化为气态。

然后,气态化合物通过一定的方法(例如电子轰击、化学离子化等)转化为离子,并通过质谱仪分析。

在质谱仪中,离子首先被加速,并通过磁场进行质量的分离。

不同质量的离子在磁场作用下遵循不同的轨道,最后在检测器上形成不同的电流信号。

质谱仪会将这些电流信号转化为质量谱图,质谱图可以反映样品中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二、仪器有机质谱仪通常由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组成。

离子源是样品与离子化剂相互作用产生气态离子的地方。

常见的离子源包括电子轰击源、化学离子化源等。

电子轰击源是最常用的离子源,通过在真空环境中使用高能电子轰击样品,将样品分子击碎并产生离子。

化学离子化源则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将样品转化为离子。

质量分析器是对产生的离子进行质量分析的部分,其作用是根据离子的质量荷比,将不同质量的离子分离。

常见的质量分析器有四极杆质量分析器、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磁扇质量分析器等。

检测器是将质量分析器分离得到的离子转化为电信号的部分。

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离子倍增器、光电倍增管等,它们能够将离子信号转化为可以记录和分析的电信号。

三、应用有机质谱法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领域,有机质谱法可用于有机合成反应的过程监控和鉴定。

通过质谱图谱的对比分析,可以确定有机合成反应的产物和杂质的结构。

在生物化学领域,有机质谱法可用于分析生物样品中的代谢物、药物和蛋白质组。

通过分析质谱图,可以了解生物体内代谢物的种类和含量,揭示生物代谢途径的变化。

有机物分析测试手段

有机物分析测试手段

有机物分析测试手段有机物分析测试手段如下:1、外标法。

外标法是以待测成分的标准品作为对照物质,相对比较以求得目标物的含量。

用标准样品配制不同浓度的标样,在与待测样品完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我们会得到以下三个信息:(1)标准样品的量(已知);(2)标准样品的信号强度;(3)待测样品的信号强度(假设样品的响应=响应因子×浓度,从这三个信息即可算出待测样品的量)。

为了更加精确地测定未知量的样品,我们希望标准样品的信号强度与待测样品的信号强度尽量接近(以减少非线性响应的影响)。

因此常用的外标法会测量一系列已知量的标准样品,绘制一条工作曲线,再用拟合曲线的方法确定未知样的量。

2、内标法。

外标法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局限:(1)标样和待测样是独立进行实验的,实验间的偶然误差无法消除;(2)标样和待测样的基质(即除待分析物外的其他成分)不同,基质有可能会带来不同的影响,也会产生误差。

那么,如果把已知量的标准样品B直接加入待测样品A,就可以把标准样品和未知样品的测定在同一次实验和同样基质中完成,也就消除了两次实验和基质不同造成的误差,这就是内标法。

内标法是质谱分析中一种比较准确的定量方法,尤其在没有标准物对照时,此方法更显其优越性。

内标法是将一定重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到一定量的被分析样品混合物中,然后对含有内标物的样品进行质谱分析,分别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强度及相对校正因子,按一定公式和校正方法即可求出被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在内标法定量分析中,最理想的内标物既要和待测物相同(具有相同的响应系数)又要不同(仪器可以区分二者的信号),这对矛盾的集合体就是同位素内标。

由于不同同位素的化合物具有近似相同的物理化学性质,离子化时的响应通常也是相同的,而它们具有不同的质荷比m/z,即可在质谱中被区分出来。

因此同位素标准品是最理想的内标物。

另外,由于某些元素的天然同位素分布有一定的比例,当我们加入一定量的同位素内标时,可以把对信号绝对强度的测量转化为对信号相对比例的测量,从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分析陈华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药学系2009.10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有机分析分析对象:有机化合物;任务: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分子结构;定性鉴定、定量测定;分离与提纯;二.发展历史简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古代简单的物理性质测定,如比重。

第二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18世纪末:元素定性分析的开端——法国的拉瓦锡(Lvoisier A L)根据燃烧试验提出:从植物提取的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从动物提取的有机物含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1810:元素定量分析的开端——法国的盖吕萨克(Gay-Lussac J L)和泰纳(Thenard L J) 首次完成了碳、氢的定量分析(由气体方程计算);1814,瑞典的贝采利乌斯(Berzelius J J),改进了该试验(吸收气体,称量吸附剂质量变化)。

19世纪初:元素定量分析精确测定——德国的李比希(Liebig J F),完成了碳氢的精确测定。

1830:氮的定量测定——法国的杜马(Dunas J B A),创立了定量测定氮的气量法。

1883:测定氮含量的容量分析法——凯达尔。

到19世纪末,完成了主要元素的常量分析第三阶段:20世纪1912:元素分析的微量分析方法——奥地利普列格尔系统地发展了有机物质的微量分析方法;有机功能团的定性定量测定——进入20世纪以来,天然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有机工业生产及现代物理的迅速发展,积累了对各类有机化合物化学和物理性质的认识,从而逐步建立起有机功能团的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的兴起——从50~60年代兴起的仪器分析方法,几十年来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许多研究领域,基本上已取代传统的化学分析法,能够完成从混合物分离到元素定性分析、功能团定性定量分析到分子结构的测定等一系列完整的分析任务。

三.有机分析的方法(一)从分析手段来看,分为两大类,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法又分为用于分离提纯的色谱法(GC,LC),用于官能团定性定量检测的光谱法(UV,IR),用于分子式和分子结构测定的元素分析法、质谱法(MS)和波谱法(NMR,ESR)。

化学分析法:优点:1设备投入费用少;2简单易行;3对分析人员的理论知识素养要求不高缺点:1样品量大;2分析时间长,副反应多;3对已知有机物的分析检验可靠性高,对未知物的分析则比较困难应用领域:工业生产、环境分析、医药食品检验等应用领域采用较多,因为这些领域中涉及的有机物多是已知的有机物,已经建立起许多可靠的标准化学分析检验方法,有各种分析手册备查;仪器分析法:优点:1用量少;2方便快捷可靠;3信息量多缺点:1设备投入费用高;2对分析人员的理论知识素养要求较高,具有较强的解谱识谱能力;应用领域——科学研究中应用较多,因为科学研究中出现的许多较新的物质,还没有发展出相应的化学分析方法,采用仪器分析比较方便。

随着仪器分析的飞速发展,除少数大新设备费用昂贵外,许多分析设备的仪器投入费用已降到常规分析实验室均可装备的水平,因此,许多应用领域的标准常规分析也采用仪器分析,且这些分析方法均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

(二)从分析的任务来看,分为:定性分析:确定被测有机物质的组成定量分析:测定有机物的含量(元素定量分析、官能团定量分析)结构分析:确定被测有机物质的结构混合物的分离:(三)结合上面两种分类将有机分析方法作一简表如下:四.有机分析的特点1、有机分析不仅要求测定元素组成,更重要的是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2、溶剂的选择较苛刻3、分析时间长,副反应多4、在有机分析中,应该注意各种官能团的共性与其不同分子中的特殊性间的关系,应该考虑分子中各部分的相互影响5、混合物的分离在有机分析中非常重要6、有机物质在受热或较高温度下不稳定五.有机分析的步骤样品的类别:已知的:确定试样中是否含有某种化合物(官能团)或者确定某化合物的纯度与含量未知的:全新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未知物”:有机物质的鉴定步骤:首先了解样品的来源及分析目的,同时了解是否混合物(初步试验或TLC)1、物理性质的初步审察:物态、晶形、颜色、气味、进行灼烧试验2、物理常数的测定:熔点、沸点、折射率、比重、比旋光度等3、元素定性分析:确定含有哪些元素4、溶解度分组试验:初步判断样品的类型5、官能团的分类试验:判断试样中含有哪些官能团6、查阅文献和制备衍生物对于一个全新的化合物,要确定其结构,一般还需进行下列分析步骤:7、元素定量分析及分子量的测定:确定试样的分子式8、官能团定量分析:确定分子中某官能团的个数9、降解分析10、合成样品方法与步骤:见图。

分析对象是溶解度分组六、本课程讲授梗概第一章绪论第七章查阅文献与衍生物的制备第二章初步审查第八章有机混合物的分离第三章元素定性分析第九章元素定量分析第四章物理常数的测定第十章官能团定量分析第五章溶解度分组实验第十一章有机物中水分的检验和测定第六章官能团的检验——官能团定性分析第十二章仪器分析方法简介第二章初步审查物态审察:①可初步判断试样的纯度,个别可作出鉴定②可初步判断样品的大概相对分子质量和种类颜色审察:根据颜色的类别和深浅可大致判断化合物的种类和所含的官能团气味审察:可初步判断样品分子的种类①气味的强弱与分子的挥发性有关②不饱和烃的气味较饱和烃的气味强③芳香族化合物的气味常较脂肪族化合物的气味弱④某些同类物,有比较相似的气味有机酸或碱的盐均为固体碳水化合物和高分子化合物都是固体物态:气?固?液?晶形?酰胺同系物:从甲酰胺开始都是固体烃类:<C4气体;C5-C10液体;>C17固体单官能团含氧有机物:<C10液体,>C10固体生色基(含π键的基团),助色基(含孤对电子P的基团,)颜色:产生颜色的原因:杂质:金属离子有机染料重结晶除去。

氧化杂质加还原剂后重蒸或重结晶初步审查强弱与挥发性成正比强弱与不饱和度成正比气味芳香族气味较脂肪族弱酯类油果香味同系物气味相似胺类有氨臭味低级酚有苯酚味不可正对化合物猛吸!以防中毒!灼烧试验,注意观察:①是否熔化②有无升华现象③能否燃烧④火焰颜色⑤有无大量黑烟,产生的气体的气味⑥有无爆炸或火焰呈喷射状态⑦灼烧能否完全,是否留有残渣⑧残渣水溶液的酸碱性,水溶液加盐酸后,是否有气体产生有机物在灼烧试验时的表现:1、不熔化的化合物无熔点:如淀粉。

金属盐类熔点较高,有的难熔化2、易升华物:如樟脑、萘等3、不易着火燃烧:多卤代烃或某些金属盐4、焰色及黑烟:含碳多的烃或芳烃火焰暗红、有大量浓烟;一卤代物燃烧时,火焰带烟;低级烃类燃烧时,火焰明亮烟少;含氧化合物燃烧时,火焰带蓝色5、含氯、硫、氮的化合物燃烧时,烟中带HCl、SO2、NH3等的气味;糖类、蛋白质类有特殊的焦臭6、硝基化合物灼烧时带炸裂声,或使火焰喷射7、含金属的样品燃烧后留有氧化物残渣,水溶液成碱性,或留下碳酸盐、硫酸盐,水溶液酸化后,借焰色反应可以了解金属元素的种类易燃否?无机盐多卤代烃:不易燃火焰颜色:芳烃及高度不饱和烃:黄色、浓烟脂肪烃:黄色、烟少含氧化合物:无色或者带蓝色燃烧现象卤代烃:白色灼烧实验燃烧气味:卤代烃:刺激味糖类和淀粉:焦甜味蛋白质:臭味某些含氮硫的有机物:HCN,H2S放出是否放出气体?酸碱性?(小心气体毒性!)硝基、亚硝基、偶氮、叠氮化合物:N2↑爆炸有机酸盐(有机汞、砷、锑除外)有否残渣?金属有机化合物有残渣有机硅第三章元素定性分析元素定性分析的任务在于确定样品中含有哪些元素。

碳氢不必鉴定,氧的鉴定待官能团鉴定结果出来以后再定必须将有机物分解,使元素转化为无机离子后再作鉴定。

钠熔法分解方法氧瓶燃烧法3.1钠熔法3.1.1 原理:有机物与金属钠一起加热熔融时,发生强烈的分解反应,结果有机物中的氮硫和卤素等转变为氰化钠、硫化钠、卤化钠和硫氰化钠等无机化合物:2S有机物(含C,H,O,N,S,X等)熔融等将钠熔以后的无机化合物,溶解于水中,作为鉴定试液,再分别鉴定各元素相应的无机离子。

若样品中同时存在氮和硫,钠熔时必须使用稍过量的金属钠,否则易生成硫氰化钠。

3.1.2 操作注意(1)佩戴安全眼镜(2)小试管的管口不能朝向有人的地方(3)操作步骤见试验23.1.3 元素的鉴定:(1)N的鉴定:——普鲁士蓝法,醋酸铜-联苯胺法,硫氰酸铁法普鲁士蓝法:6NaCN+FeSO4 PH=13 Na4Fe(CN)6+Na2SO43Na4Fe(CN)6+2Fe2(SO4)3 H+6Na2SO4+Fe4[Fe(CN)6]3试液中的氰离子在碱性条件下(pH13),首先与硫酸亚铁发生反应,生成黄绿色的亚铁氰化钠(黄血盐)。

待溶液酸化后,亚铁氰化钠与高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氰化铁(普鲁士蓝)沉淀(2)硫的鉴定:——硫化铅法,亚硝基铁氰化钠法硫化铅法:Na2S+Pb(Ac)2 H+ PbS (黑色)+2NaAc(3)硫和氮的同时鉴定:NaSCN+FeCl3 Fe(SCN)3(红色)+3NaCl注意:如果N和S的单独鉴定均呈正反应,则没有必要做本试验;如果N 和S的单独鉴定均呈负反应,则应做本试验。

因为钠熔时,如果钠用量少,则N和S以硫氰化铁的形式存在;钠过量,则N和S以硫化钠和氰化钠的形式存在。

(4)卤素的鉴定AgNO3+NaX HNO3 AgX +NaNO3新沉淀的卤化银为白色沉淀,溴化银为淡黄色沉淀,碘化银为深黄色。

氟化银不生成沉淀,不能检出。

氯溴碘的区分可利用新配氯水氧化溴离子和碘离子为游离溴和碘,它们分别在四氯化碳中显红色和紫色。

荧光黄试验鉴定溴。

茜素黄试验鉴定氟离子。

3.1.4 应用范围下列有机化合物不能用钠熔法进行元素定性:(1)低沸点或易挥发有机物(2)偶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易生成N2,不易生成CN—离子(3)硝基烷烃、叠氮化合物、重氮酯、多卤化合物,钠熔时易发生爆炸(4)氢化偶氮物、氨基化合物易生成NH33.2氧瓶燃烧法3.2.1 基本原理3, Na3PO4有机物(含C,H,O,N,S,P,X,B等)4, NaBO3在充满氧气的锥形瓶中,以铂丝为接触剂,进行燃烧分解,分解产物以碱液吸收。

根据分解产物的特性,用无机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定性鉴定。

3.2.2 操作注意事项(1)无灰定量滤纸及滤纸的折叠方法(2)锥形瓶倾斜时要小心(3)刚开始燃烧时,防止瓶塞冲出(4)燃烧必须完全3.2.3 元素定性鉴定(1)硫的鉴定___硫酸钡-高锰酸钾法,玫瑰红酸银法(2)氮的鉴定___二苯联苯胺法(3)卤素的鉴定__与钠熔法相同(4)磷的鉴定__磷钼酸铵法3.2.4 应用范围几乎能适用于绝大多数有机物中各杂元素的定性鉴定。

相比于钠熔法的优势(P24-25):能使有机化合物定量分解;操作简单;危险性小;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灵敏,而钠熔法由于挥发损失测定结果不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