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在班级中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阳县教育科学20XX年专项课题“农村

小学生文明礼仪在班级中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

云阳县红狮镇双梅小学课题组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在班级中养成教育研究》系云阳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XX年度专项课题(课题批准号11—036)。该课题自20XX年4月开题至今,研究历时一年,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实践与研究,在大量活动开展的背景下,我校学生的文明礼仪程度达到了预期研究目的,完成了本课题的研究任务。现作结题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特别指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实施素质教育,文明行为的教育应该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之一。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大事。让学生接受文明交际礼仪的启蒙教育,全面系统地养成文明礼仪风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他人,懂得自爱、他爱,提高共处、生存的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在国内外对孩子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有着不同程度的研究,但主要是广泛的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文明规范的一种研究,而在小学生在班级中,如何利用班级的主阵地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卫生、道德、文明礼貌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进行系统的研究还处于薄弱的领地,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家长多数文化水平较低,道德修养也不尽人意。在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文明礼仪教育相对薄弱。从而导致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课堂上,总有学生会插嘴;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课间常有学盛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学生大多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心日子,惟我独尊,自我中心,在家中缺少礼教,对长辈不够尊重,使性子,有的甚至和父母顶嘴,对父母出言不逊,对爷爷奶奶更是有恃无恐。还表现为语言不文明、不讲卫生、不守纪律……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与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加上我县文明礼仪进课堂活动已在我县的良好效果,国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推进我校“文明礼仪进课堂”和学校德

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所以我校课题组经过集体的研究,决定选题为《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班级养成教育研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小学生文明礼仪

小学生文明礼仪是指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是通过学校课堂这个主阵地的教育,是让小学生亲身感知、实践,逐步培养小学生文明的言行举止和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使他们进行友好和谐的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促进小学生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

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使受教育者的行为符合现代文明社会的公共生活准则,克服无知、粗野、愚昧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关怀一生的教育;是素质教

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础性层面。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课题研究的目标

1、要体现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指导本校的工作。

2、通过研究和实践,使少年儿童通过真实的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能力,最后形成并表现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研究的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本课题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使小学生良好班级文明礼仪行为得以养成。

1.农村小学生班级文明礼仪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小学生一日生活环节中的研究

3、文明礼仪教育融入课程学习中的研究

4、文明礼仪教育过程中家校教育的互动和一致性的研究

5、班级文明礼仪行为养成的成因及对策个案研究

四、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我们以双梅小学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包括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文化成绩等不同层次,结合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家长情况,确立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的方法与策略。

五、研究的思路、方法与过程

课题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将采用实践——分析——总结——重构——实践这一研究思路,在教学实践中边思考、边分析、边总结、边调整,把“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一教育观念渗透在教育教学中,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使少年儿童通过真实的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能力,最后形成并表现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采用此方法比较准确地了解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有关研究资料,确定本课题研究的方向。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小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现状及在研究的各研究阶段出现的交往行为变化情况,为了解各阶段研究,调整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3、行动研究法:我们将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寻找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促进学生现代文明意识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4、个案研究法:要对每个班级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偏常的小学生的社会条件、教育与家庭的影响、活动情况及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的小学生行为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面观察了解,建立交往合作行为偏常小学生的个人档案,做好详尽的记录,以有利于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找出交往合作行为变化发展的规律。

5、经验总结法:在广泛实践积累的基础下,运用相关的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按阶段进行课题研究回顾、整理分析,总结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课题成果。

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1年2—5月,成立课题组,收集有关资料,撰写课题评审书,为课题研究做准备,撰写开题报告,准备开题。

2、实施阶段:2011年6月—2012年4月,从一个个调查报告中发现

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因素,学校开展一系列体验教育活动,践行行为规范养

成教育,检验学生文明行为的形成。撰写文明礼仪教育班级活动课例及阶段小结、教师论文。

3、总结结题阶段:2012年4—6月,

这一阶段课题成员在探索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策略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特色的文明礼仪教育途径。同时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实践文明礼仪。课题组整理资料,完成研究成果集,形成课题结题报告。

六、操作过程和具体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