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跨考中国地质大学构造地质学经验
构造地质学参考文献

构造地质学参考文献现阶段国内流行多个种版本的《构造地质学》教材:(1)朱志澄、宋鸿林主编,马杏垣、单文琅主审的《构造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2)徐开礼、朱志澄主编的《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出版;(3)朱志澄主编《构造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版,1999年第2版,2008年第三版(第三版是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类系列精品教材);(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构造地质学》,李忠权、刘顺主编,地质出版社,2010年第三版;(5)长安大学地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系列教材《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2011;(6)高职高专院校资源勘查类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2007。
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本课程计划选用朱志澄主编的《构造地质学》(2008年第三版)作为主导教材,同时辅以朱志澄主编的《构造地质学》(1999年第二版)和朱志澄、宋鸿林主编的《构造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徐开礼、朱志澄主编《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89年第2版)和地质系于在平等人主编的《构造地质学》CAI多媒体教材。
二、主要参考文献构造地质学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参考文献主要来自国内外有关期刊。
国内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构造地质学类期刊,构造地质学类的文献主要见于综合性的学术期刊。
国外关于构造地质学的英文期刊主要有两个:《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和《Tectonics》,这两个英文期刊上的文献基本能够反映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新进展,建议构造地质学学习者尽可能多地浏览这两个期刊。
这里列出部分参考文献。
邓洪菱,张长厚,李海龙,邹云。
褶皱相关断裂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自然科学进展,2009, 19(3): 285-296。
黄德志。
构造地质学实践教学与地质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4):65-67。
工程地质实习心得500字(汇总7篇)

工程地质实习心得500字(汇总7篇)写心得可以供应学习和工作的阅历,对他人有所启发和帮忙。
这里供应优秀的工程地质实习心得500字,便利大家写工程地质实习心得500字参考。
工程地质实习心得500字篇1一、实习内容:南望山南坡,北垭口南侧,地质大学北区西南角公路拐角处,地质大学北门南望山汽车站构造地质学习二、实习目的:学会把握使用地质罗盘仪和锤子的方法;把握测量岩层产状的方法,并学会认识简洁的地层,褶皱,断层,及其他地质现象,定点描述,勾画地质界线,做地质剖面图;辨认不同的岩石,观察其特征;学会用穿越法和追踪法测绘地质界线或断层。
从而使我们对工程地质勘探方法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为今后地质、岩土方面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联系实际,为今后的专业的学习以及到工地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习过程:早上7:30我们从学校出发,到达南望山南坡后,首先,学习和练习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详细的操作方法如下:测量走向:将仪器盖子开到极限位置,松开磁针锁制器,使磁针能自由旋转。
将一起下侧的棱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上下左右调整使圆水准泡居中(留意不要让罗盘长边下侧离开地质界面)。
此时,罗盘长编下侧既相当于走向线。
由于走向有两个方位,所以可读南针,也可读北针,刻度盘上的数值既为地址界面走向就是方位角的走向。
测量倾向:将一起上盖的背面紧贴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罗盘仪使水准泡居中。
此时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就是该界面的倾向。
(切记,此时只能读北针所指的刻度盘的数值,倾向只有一个方向)。
若倾角较小,也可用连接合页下下边的一起外壳短边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
调整水准泡居中,读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亦可。
测量倾角:将一起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且将罗盘仪侧边紧靠地质界面并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纽,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的倾角。
在实际测量中,假如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假如倾角较小(〈20?),为了提高精度,则首先要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测倾向和倾角。
地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构造地质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地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构造地质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
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红旗学院”,跻身于64所全国重点高校行列。
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
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
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
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
2006年9月,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
2017年9月,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
在数十万名毕业生中,有37人成为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
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逐步成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成为我国地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17个教学单位,42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工程硕士领域和MBA、MPA等11个类型的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
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继续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在读生10万余人。
现任党委书记马俊杰,校长邓军。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固体地球及表层物质结构构造、形成演化过程及规律,并为维持充足的能源、固体矿产、减轻地震等地质灾害和优化环境提供构造地质学依据的学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生物与地史学简答题复习

古生物与地史学复习一、填图二、问答1、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应具备什么样的保存条件?生物本身;数量多;具有硬体外部环境:迅速埋藏,免受机械破坏;迅速冷冻;还原环境;沉积物的粒度细2、如何区分原地埋藏与异地埋藏的化石?原地埋藏(autochthonomous burial):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分选性和定向性,生活于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常伴生在一起。
异地埋藏(heterochthonous burial):化石不同程度破碎,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且具有一定的定向性。
3、“虫筳”的演化趋势及阶段性?演化趋势大小:小—大形态:短轴—等轴—长轴旋壁:单层—三层—四层或具蜂巢层—具副隔壁隔壁:平直—褶皱旋脊:大—小演化的阶段性4试比较四射珊瑚与横板珊瑚?5、简述古代珊瑚的生态环境?类似现代礁相泻湖的珊瑚,最大水深小于50米,温度16~28度,水体清澈、动荡、富氧,阳光充沛、泥质少。
6画出菊石缝合线的类型并表明其繁盛时期?7、头足类的演化趋势?壳形:直-平选;壳饰:简单-复杂;隔壁颈:后伸-前伸;缝合线:鹦鹉螺式-无棱菊石式-棱菊石式-齿菊石式-菊石式8、举例说明性双形现象?由于性别的差异,同一物种不同性别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形态的现象。
如介形虫雄性个体:长、矮;雌性个体:短、高,后部膨大,具有卵囊9、介形虫的演化趋势?1)、铰合构造从一元型到四元型2)、闭肌痕数目由多到少,其分布由不规则到规则3)、边缘毛管带由窄变宽,边缘毛管由少变多,由简单到分叉10、比较腕足类与双壳类的壳体的形态、结构差异?双壳类腕足动物壳形分左、右壳,两壳大小相等,形态相似,每瓣壳前后不对称分背、腹壳,两壳大小不等,形态不同,但每瓣壳左右对称铰合构造发育发育壳子开合机制闭壳肌、韧带闭壳肌、开壳肌壳饰生长纹放射脊、生长纹、中褶、中槽11对比树形笔石与正笔石的形态结构差异12、简述叠层石的形成环境和条件生长于潮间带蓝藻藻丛的生长发育有一定数量的沉积颗粒提供给藻类吸附水底的底流不太强烈,水底物质的位置相对稳定生长速度大于剥蚀速度在生长过程中叠层石能被迅速加固13、简述植物演化的阶段性(1)菌类、藻类阶段:太古代——志留纪,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具维管束(2)裸蕨植物阶段:志留纪末期——中泥盆世,加里东运动使海洋面积缩小,陆地变大,植物开始登陆,开始出现了茎、叶的分化,出现维管束,但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地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地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
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红旗学院”,跻身于64所全国重点高校行列。
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
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
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
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
2006年9月,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
2017年9月,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
在数十万名毕业生中,有37人成为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
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逐步成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成为我国地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17个教学单位,42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工程硕士领域和MBA、MPA等11个类型的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
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继续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在读生10万余人。
现任党委书记马俊杰,校长邓军。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矿物学、岩石学和矿床学”是地球科学的基础学科,对研究地球的结构、物质组成及其演化,对于指导相关区域地质调查及各类矿产资源找寻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应用意义。
中国地质大学普通地质学

中国地质大学普通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普通地质学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岩石形成、地球表层地貌变化和地球历史演化的综合性科学。
其研究成果涉及到地震、矿产资源、地质灾害等诸多领域。
中国地质大学作为一个以地质学为主要学科的高校,其地质学教育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从地质学专业介绍、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以及未来发展等几个方面来全面展示中国地质大学普通地质学的现状。
一、地质学专业介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专业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学科,也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A类)和国家重点建设学科。
该专业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学科声誉和较强的师资力量。
其拥有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际矿物学协会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一批专家学者。
同时,地质学专业培养了大批学术、工程、管理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资源安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教育模式中国地质大学普通地质学教育模式具有特色,采用“理论学习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模式。
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还会进行大量的实习和实际操作。
例如,对于普通地质学专业,该校会组织学生前往长江、黄河、珠江等知名河流流域,以及一些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
该模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实战经验和掌握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中国地质大学普通地质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既注重基础课程的教学,又兼顾实践、实验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的设置。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理论课程:包括动力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原理等;2.实验课程:包括地球物理实验、矿物学与岩石学、地层学实验、构造地质学实验等;3.实践课程:包括地质野外实习、地质普查实习、矿产勘查实习等;4.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石油地质、矿物资源与环境等。
四、未来发展地质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科技支持和先进的研究手段。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3D技术等科技的发展,地质学研究将逐渐向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地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地质工程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地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地质工程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
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红旗学院”,跻身于64所全国重点高校行列。
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
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
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
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
2006年9月,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
2017年9月,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
在数十万名毕业生中,有37人成为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
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逐步成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成为我国地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17个教学单位,42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工程硕士领域和MBA、MPA等11个类型的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
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继续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在读生10万余人。
现任党委书记马俊杰,校长邓军。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地质工程专业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地质环境条件,并分析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形式,进而研究认识、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的一门科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
构造地质学_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构造地质学_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下列哪些产状要素可以完全确定岩层面的产状?答案:倾向和倾角2.线理在所在层面上的侧伏角是指答案:线理与所在平面走向线的锐夹角3.当我们要准确描述在一个物体在倾斜面的相对滑动方向时,可以使用()产状要素来描述答案:侧伏向和侧伏角4.地层的面向向下代表地层答案:倒转5.叠层石穹状纹层的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岩层的答案:顶面6.当一个地区长期处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沉积物一层层地连续堆积而没有沉积间断。
这样一套套产状一致、时代连续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为答案:整合接触7.Unconformity 正确的中文表达为答案:不整合8.描述粘性材料的应力与应变速率之间的比例系数η 称为答案:粘度9.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关系,断层类型可划分为答案: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10.可以准确指示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是答案:断层面上擦痕线理的产状11.按照安德森断层理论,逆断层发育的有利条件是答案:水平挤压12.背形向斜是指答案:地层向上弯曲,核部地层新,两翼地层老的褶皱13.经历两期或多期褶皱构造变形的地区,后期褶皱变形会在早期褶皱构造基础上叠加,称为答案:重褶皱14.下面褶皱作用为答案:被动褶皱作用15.根据下图中寄生褶皱样式,恢复褶皱构造样式答案:倒转背斜16.“韧性剪切带”正确的英文表达为答案:Ductile shear zone17.地表出露韧性变形岩石,其可能经历了哪种构造运动答案:隆升运动18.铅笔构造通常发育于答案:泥质岩中19.砂岩和灰岩中因压溶作用而形成的面理称为答案:压溶劈理20.地堑在空间上位于正断层的答案:上盘21.均匀形变的特点答案:连续介质中任意取向直线上的质点,形变前后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各点的应变相等形变前的圆(或者球)形变后变成椭圆(或者椭球)形变前后平行线保持平行22.应力的单位有答案:kbarPaMPa23.面理构造的产状要素有答案:走向倾角倾向24.当岩层直立时,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答案:岩层倾角等于90°在平面地质图上,地质界线总是一条直线,不受地形的影响在水平地表面上,真实厚度等于露头宽度岩层厚度等于岩层底面与顶面的水平距离25.要准确测量岩层面的倾角,必需的正确操作为答案:调整罗盘的圆柱形气泡居中使罗盘整体保持铅直状态使罗盘的侧边与岩层面的走向线垂直26.上下两套地层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古风化壳,则两套地层之间可能的接触关系是答案:角度不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27.剪节理的特点答案:节理面光滑、平直,有时可见擦痕、摩擦镜面砾岩中的剪节理可切穿砾石,而不改变其方向剪节理产状稳定,延伸较远,如被矿脉充填,则矿脉的厚度、产状也较稳定28.在断层运动过程中,会形成一些指示断层运动学方向的伴生构造,主要有答案:擦痕牵引褶皱分支断裂阶步29.断层野外识别的地貌标志有答案:断层陡坎断层三角面水平错断的山脊串珠状湖泊洼地30.下面有关地震带与活动断层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答案:大多数强震的极震区和等震线的延长方向与当地断层走向一致在许多活动断层上都发现了古地震及其重要现象,重复的时间在几百年至上万年绝大多数强震震中分布于活动断层带内31.下面褶皱可以描述为答案:相似褶皱顶厚褶皱32.平卧褶皱的特点有答案:地层发生倒转枢纽水平轴面水平33.平行褶皱的特征有答案:等倾线与岩层面切线垂直等倾线长度不变岩层厚度处处相等34.褶皱的初始主波长与( )有关答案:强硬层与基质的粘度比强硬层的初始厚度35.弯滑褶皱作用的变形表现为答案:平行层理的简单剪切岩层滑动界面上发育与滑动方向一致的擦痕线理变形前后,岩层厚度不变主伸展轴与层面斜交36.侏罗山式褶皱的代表性样式为答案:隔槽式褶皱隔档式褶皱37.下列哪些是韧性剪切带内常见的构造答案:云母鱼旋转碎斑38.下图中韧性剪切带内的典型运动学标志为答案:指示右行剪切旋转碎斑39.下列哪些属于原生面理答案:岩浆面理层理40.逆冲推覆构造的台阶式结构发育一般是受控于一套强弱相间的地层,其中答案:断坪往往产出于软弱层断坡往往产出于强硬层41.当我们用罗盘测量岩层面倾角的时候,要使罗盘的圆柱形气泡居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科生跨考中国地质大学构造地质学经验
拟录取名单终于出了,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下来,学硕,公费,现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之路,希望对12年的童鞋们有所帮助。
我是非应届毕业生,已经工作半年了,也干着自己比较喜欢的工作,但家人们都觉得对一个女孩来说不够稳定。
于是说让我考研,专业他们也帮我定了--构造地质学。
你说我一个文科生学这干啥,啥都不懂。
他们安慰我说这个好就业,分到国企就更好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不用考数学。
我纠结了很久,我真的是啥也不懂啊。
最后拧不过,想说就试试吧。
然后就是开始准备买书,地球科学概论,构造地质学。
书是买来了,可关键导师愿不愿意収跨专业的文科生。
然后想办法联系了一位导师,国庆时见了一面,导师也表态说只要考上了我们肯定是要收的,这下也就没啥后顾之忧了,专心准备考试。
我总共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准备考试,有童鞋肯定说这个时间太短,我是有原因的:首先,我觉得政治学不学都考的差不多,我们从小被熏陶,只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都能得个五六十分(够线了),如果想得高分那还得好好看。
我就是最后过了一遍书(考试大纲),下载了一些培训机构的最后预测四套题(其实也不准),只是买个心理安慰。
最后我也就考了个及格分。
第二,我英语不差,所以也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在上面,主要是做题,做了历年真题和出的八套题(很好用),考试的时候状态不好,自己预测就40几分,不过最后出来还好及格了。
如果你的英语过了六级,平时合理安排时间多做一些练习题应该没问题。
如果英语基础有点差的话,可能就要下大工夫了,在四月份准备考研的时候就要开始做题了,很有必要做分开的强化练习,如完型填空,阅读,翻译,作文,排序,每一个都要花时间,每天积累一点,可能有时效果不好,很打击自信心,但一定要坚持,坚持这么几个月下来一定会有效果的。
一定要重视英语,很多朋友可能都是单科英语没过线而被刷,那样就非常可惜了。
所以practice makes perfect! 还有一点就是我不是应届生,不用上课,做毕业设计什么的。
每天的时间都自由安排的。
最后,我的重心就落在了两门专业课上了,我首先看的是地球科学概论,很基础的课程,很多东西觉得以前地理课上都有讲,能看的进去。
就看了一遍了解了这门课的框架,第二遍再看的时候就得有目的性了,怎么样有目的性呢?当然是找到历年真题。
然后就参照着笔记真题看完了第二遍,勾画出重点,解答方法。
其实两门课记忆的东西特别多,就是要理解记忆,地概算是好拿高分的。
学习难度不算大。
相信自己没问题。
最让我头疼的就是构造地质学了,我就随便拿起来一番,都不想再多看一眼,里面有很多图,涉及力学,运动学什么的,我一文科生咋学的会嘛,都想打退堂鼓了,姐不干了,但说归说,还是不想让家人失望,硬着头皮首先把真题的出处找到,那有些问答题,就是找到了地方也没找到要怎么答,先不管了,找到地方再说。
然后开始看书,看了好几天才看完一遍,也没太懂,有点映像的就是背斜,向斜,断层(以前地理课学过一点)。
想着这样下去不行的,就跑到优酷上找找相关视频,别说,还真有。
但是要密码的,不过有的能看,好心网友给了密码。
在我考试之前,都有好些没看到,但现在大都能看到了,看了视频还是很有帮助的,然后再在网上找了些ppt。
然后又接着看了两遍书,知道在讲什么东西了,知道重
点了,但有些真题的答案我还是找不到(真题是没有答案的)。
最后好多问题还是在网上找到了答案(网络有时候真是个好东西啊)。
那是西北大学网站上的构造地质学的答疑区,有老师专门负责答疑,太人性化了,在此表示感谢。
好,接下来还是记忆了,我所剩的时间也不多了,在这个节骨眼上即使不懂也得记得啊,就下功夫记忆了。
其实到现在我还是不懂弗林flin指数, 变质核杂岩的概念也是硬背的,哎,惭愧啊。
地大真题的参考价值非常大,但你也要把握一些规律,比如有很多题如相对地质年代,河流的侵蚀作用,浅海和湖泊的沉积作用等多年考查的肯定是重点,而像一些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冰川的形成啊历年只出现过一次的一般就不会再考,这就需要掌握重点后善于把握一些易考点,这有点投机取巧,大家还是认认真真吃透书本,不管怎么考都不会糊的。
最后呢大家偶尔也可以到一些论坛里看看大家分享的经验或资料。
我的时间还是有点短,尤其是构造地质学,没吃透,我每天看六小时左右的书,晚上不看,周末也不看,心还是有点静不下来。
所以大家在学校准备考试还是有很多优势的,受外界干扰的因素相对较小,请一定好好把握哦。
因为二战的话压力会更大。
我就这样去参加考试了,最担心构造,一拿到卷子,有图,当然不会做啦,不过幸好只有十分,名词解释没有像往年一样给两个备选,今年没有。
劈理的折射和弯曲当时也不会答。
最后就是焦急的等待结果了,3月4号成绩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了,两门专业课不高,都110多,不过总分倒是够了,朋友说这分肯定能上公费了,心里有点暗喜了,立即给导师联系,就只让好好准备复试也没多说啥了。
3月15号开始准备复试了,把初试的两门课再温故了一遍,就开始准备加试科目了,普通地质学和岩石学。
我最担心岩石学了,初试没考,没学过,翻开书,全是那么小的字,也是无从下手,不过还是耐心的看了,又在百度文库里找到了一些地大的历年试题,看完以后感觉还不错,结构很清晰,就三大岩类。
但也不知道问道题怎么答,就主要看名词解释了。
看完了以后还是没等到面试通知,心里也开始焦急了,加试具体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论坛里大家也很焦急,在家人劝说下再给老师打电话,他也说不知道,好好准备,等通知吧。
听了这么一说心里还是没底,等啊等啊,石油大学都出复试通知了,地大还没点动静,等啊等啊,在忐忑中过完了清明,后来听一个朋友说地大复试科目是王根厚老师编的综合地质学,这又才赶紧买书,这下通知出了11,12号领体检表。
我只有赶紧把综合地质学看了一遍,不过幸好里面内容也就是构造地质学,地概和岩石学。
14号对我来说是最关键的日子了,早上面试,焦急的在考场外等着老师唤名字,听前面的同学说要让认石头,我这下急了,我哪会啊,又没实习过,也没办法了。
我进去以后老师压根就没让用英文自我介绍,就问了几个你为什么要考地质学啊,什么事地质学啊,就胡诌了一些,然后让认石头了,我拿着石头真想把自己砸晕就啥也不用说了,老师说算了,没实习过,又让读了一段英文,翻译了一下(感觉很糟)。
好了,出考场。
面试就这样结束了,真糟糕,跨专业的童鞋们一定要好好看岩石学,我们要比本专业的更努力,才有机会跟他们一起站到复试的考场上。
还没完呢,下午两点到六点加试,两门一起,还比较顺利。
晚上七点到九点专业课笔试,综合地质学,很多题在初试复习时都见过,只是多了一些岩石学试题,几个名词解释,还有三大岩石野外识别和区别,所以好好看书,巩固初试的知识,复试应该就没问题的。
至于外语听力也没什么好说的,带上耳机进考场一听就行了,不用太紧张。
总之,对于跨专业考构造要慎重,难度比较大,还感觉跟人家本专业的抢饭碗。
所以下定决心,就要很认真的走。
你一样可以做的很好~。
虽然考上了,但以后的路还很艰难,要
补很多本科阶段的课程以及实习,不管怎样,一定要努力走下去,跨专业怎么了,只要我们努力,就可以变得专业。
相信自己,加油~!
最后想给跨专业的考生几点建议:
1)联系导师,无论是打电话,发邮件还是别的方式,让导师知道有你这么个人,有意愿收你。
不然等到复试时再找导师就比较麻烦了。
2)平衡复习,知道自己的弱点,比如英语差点,就多花点心思,不要总分过线,单科不过,也进不了复试,非常可惜。
3)专业课理解加记忆。
背东西,文科生比较在行,但要注意理解,比如岩石学,你理论知识记住了,但岩石不会认,那也是白搭。
所以注重实践,加深理解。
4)面试没有想象中的难,但也并不能说是走过场,还是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
5)慎重选择,坚定信念,就一定考入理想的大学。
2012,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