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构造地质学Structural Geology第⼀节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尺度以及构造变形场1. 构造地质学的内涵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之⼀,主要研究组成类地⾏星(地球、⽔星、⽕星、⾦星)及其卫星的岩⽯、岩层以及岩体在⼒的作⽤下形成的各种变形(deformation)的构造样式(structural style)、组合型式(structural group patterns)和形成过程(process),以及作⽤⼒的⽅式(mechanism)和⽅向(direction);2.构造尺度(tectonic scale):主要指构造的规模1)巨型构造、⼤型构造、中型构造、⼩型构造、微型构造、超微构造2)显微构造学、构造地质学、⼤地构造学、板块构造学、全球构造学等构造地质学⼀般以露头-区域尺度上的中、⼩型构造为主要研究对象巨型构造(megatectonics):⼭系和区域性地貌的构造单元⼤型构造(macrostructure):区域构造单元中的次级构造单元如川东褶皱带中型构造(mesoscopic structure):⼀个地段上的褶皱和断层,在1:5万或更⼤⽐例尺上可见其全貌⼩型构造(minor structure):出露于露头和⼿标本上的构造微型构造(microstructure):偏光显微镜下显⽰的构造超微构造(ultrastructure):电⼦显微镜下显⽰的构造3.构造变形场(tectonic deformation field):某⼀主导构造应⼒作⽤形成的形变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
1) 伸展构造(extensional tectonics):⽔平拉伸形成的构造。
如裂⾕、地堑-地垒、盆岭构造、变质核杂岩等。
2)压缩构造(compressional tectonics):⽔平挤压形成的构造。
如褶皱、逆冲推覆构造等。
3)⾛滑构造(strike-slip tectonics):沿直⽴剪切⾯⽔平滑动、位移形成的构造。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1.绪论1.构造变形的场的基本类型:伸展构造,压缩构造,升降构造,走滑构造,滑动构造,旋转构造。
(伸、缩、升降、减、滑、旋)。
2.朱志澄将构造层次分为:表构造层次、浅构造层次、中构造层次、深构造层次。
其中表、浅构造层次为脆性破裂域,中深构造层次为塑形流变域。
2.沉积岩岩层构造1.构造的类型、成因、规模、和形态千差万别,但是从几何学看,基本可以归纳为: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
2.面状构造的三大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1)走向:1.走向线: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线.2.走向: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相差180°)(2)倾向:1.倾斜线: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线。
2.倾向:倾斜线(下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
(3)倾角: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角。
(4)视倾斜线: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
(5)视倾角(假倾角):视倾斜线与其在水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
(真倾角总是大于假倾角)3.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1)原生构造:沉积、成岩过程中所形成的构造。
(2)次生构造:成岩之后,遭受地质作用变化后的构造。
(3)层理:由于岩石成分、构造和颜色的突变或者渐变所显示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4.原生构造鉴定岩层的顶低面(1)递变层理(韵律层理、粒序层理)递变层理的特点是:在一个单层中,从底面到顶面粒度由粗到细。
(下粗上细)(2)层面暴露标志:泥裂、雨痕泥裂:在剖面上呈“V”字型,开口示顶、尖端示底。
雨痕:凹面示顶,凸面示底。
5.倾斜岩层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交切关系,并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在经过山脊和河谷时,均呈“V”字形态展布,即“V”字形法则。
相反相同(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露头线与等高线同向弯曲)相同相反(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岩层倾角>地面坡角,露头线与等高线反向弯曲。
)相同相同(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岩层倾角<地面坡角,露头线与等高线同向弯曲。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一、主应力与主应变。
★主应力:当物体受力而处于平衡状态时,经过该物体内部任意点总可以截取这样一具无穷小立方单元体,使其六个面上都惟独正应力的作用而无剪应力的作用。
在单元体中这六个面上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其性质可以是张应力也可以是压应力。
★主应变:在均匀变形条件下,经过变形物体内部任意点总是可以截取这样一具立方体,在其三个相互垂直的截面上都惟独线应变而无剪应变,即仅有伸长或缩短,而截面所夹的直角没有改变。
这三个相互垂直的截面上的线应变称为主应变。
二、倾伏角与侧伏角。
★倾伏角:指直线的倾斜角度,即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
★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这个面上的侧伏角。
三、节理系与节理组。
★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称为节理系。
例如, 共轭“X”型剪节理算是属于一具节理系。
当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呈规律变化的一群节理,也可称为节理系,如放射状节理和同心圆状节理。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节理组: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 产状基本一致,且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称为节理组。
常见的节理组有雁列节理组。
四、角度不整合与平行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1、概念:上、下两套地层的岩层产状平行一致, 但上、下两套地层之间发生过沉积间断, 缺失了部分时代的地层。
2、特征: 不整合面代表沉积间断和侵蚀阶段, 是一具古剥蚀面,在这个面上常有含下伏地层岩石碎块的底砾岩, 有时还保存了古风化壳和古土壤, 平行不整合面有起伏, 也有平整的, 它反映了上覆新地层沉积之前的古地貌形态。
3、形成过程: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遭受剥蚀→再下降,再沉积。
4、意义:平行不整合代表一次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的构造运动。
它的形成是由于地壳在一段阶段处于上升, 而在上升的过程中地层又未发生褶皱和明显倾斜, 不过露出水面接受剥蚀而发生沉积间断; 经过一段阶段后, 又再次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从而使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一部分地层, 但彼此的岩层产状是基本平行一致的。
构造地质学复习要点

构造地质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构造地质学是一门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裾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构造尺度是按构造规模大小划分的级别。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分布和组合规律及其演化历史,进而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的方式、规律和动力来源。
2、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及进展研究步骤:野外地质观测、地质填图;模拟实验。
从以下几个方面:1.构造几何学研究包括形态、方位、产状、规模、级次、分布及组合规律等;2.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研究主要研究构造的形成环境与形成过程;运动学及动力学研究及构造演化的历史分析等.简述构造地质学的最新发展,如地幔热柱研究。
3、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理论意义:阐明地壳(岩石圈)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的规律及其动力来源;实践意义:在于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指导产生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本节重点: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第一节沉积岩的原生构造一、原生构造的基本概论层理是沉积岩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
它是通过岩石的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示出来的一种层状构造。
岩层则是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
岩层的顶、底面主要根据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如斜层理、粒级层理、波痕、干裂等来识别。
二、理解和识别原生构造研究意义三、如何运用原生构造确定岩层顶底面。
第二节岩层的产状、厚度及出露特征补充概念:地形、地形图、比例尺、等高线、等高线距、地质图、地质界线等一、水平岩层及其特征本节重点:如何运用原生构造确定岩层顶、底面。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一.绪论1构造尺度: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超微型。
2构造变形场根本类型伸展构造压缩构造升降构造走滑构造滑动构造旋转构造形成原因水平拉伸或垂上升起导致的水平拉升水平挤压岩石圈或地幔垂想运动顺直立剪切面水平滑动或位移重力失稳而导致的重力滑动陆块绕轴转动形成现象裂谷,地堑地垒,盆地构造皱褶,逆冲推覆高山和盆地的形成原因走滑断层和走滑断裂大型平缓正断层 3构造的层次划分:表层,浅层,中层和深层构造层次二.产状和沉积构造 1面状构造的产状:倾向,倾角〔倾向:垂直于岩层的走向线在倾斜面上做垂线〔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倾向线,倾向线从高向低所指的方向叫倾向。
倾角: 岩层的倾斜线及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就是岩层的倾角, 又称真倾角〕。
2线状构造的产状:倾伏角,侧伏角〔倾伏向: 某一线段在空间的沿倾斜方向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向下倾斜方位上的水平投影线所指示的方向,用方位角或象限角表示。
倾伏角:指直线的倾斜角度,即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
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该面上的侧伏角。
侧伏向:就是构成上述侧伏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
3原生构造类型可表示表示地层的方向交错层理顶部被截切,下部收敛递变层理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到细波痕可以看做当时的顶部泥裂“v〞字形开口方向指示顶部雨痕凹坑可以指示顶部生物标识穹起纹层的凸出方向示顶 4软沉积变形〔沉积物还未充分固结成岩时发生的形变〕 5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产状一致时间上连续的两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平行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岩层产状平行一致, 但上、下两套地层之间发生过沉积间断, 缺失了局部时代的地层,接触面为古侵蚀面;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俩套地层间既缺失局部地层彼此产状又不相同,上覆地层底部常有底砾岩,底面常与不整合面根本平行。
三.应力分析和应变 1、概念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张应力:使物体受拉伸的正应力压应力:使物体受压缩的正应力剪应力;平行于截面dF上的力应变;指物体在该时刻的形态与某一早先的形态之间的差异剪应变;原来互相直交的俩条直线变形后所改变的角度。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101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1. 几何学:几何形态、组合形式2. 运动学:发展、演化、变形过程3. 动力学:形成机制、动力来源102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比较构造学方法:通过比较、鉴别、分类,找出共性、个性和变化规律,从而探讨成因机制。
2.构造解析方法:分解研究,综合分析。
3.地球动力学方法:在地球总体动力学背景下(包括重力、地幔对流,转动惯性力、星际引力等)研究构造变形的过程、成因机制。
4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1) 地质、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结合;(2) 数学、力学与计算机结合:数值模拟;(3) 物理与力学结合:物理模拟;(4) 综合考虑造山带与盆地系统:盆山耦合第二章201底层接触关系的类型及其地质意义1、整合(conformity):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一致、时代连续的接触关系,反映连续沉积。
2、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沉积间断(即地层缺失)的接触关系。
反映了地壳构造运动,即地壳经过下降、上升、再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演化过程,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1)平行不整合或假整合(disconformity):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一致,但有沉积间断。
(2)角度不整合(unconformity):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并有沉积间断。
不整合研究意义(1)认识地壳运动(2)地层学—地层划分和对比依据之一(3)了解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4)找矿意义—铁、锰、磷、铝土矿;热液型金属矿床;石油、天然气藏202有哪些原生构造标志可以确定沉积岩层的顶和底面?⒈斜层理:向底面收敛(与底面交角变小)2、递变层理•下粗上细,顶底面之间粒级突变。
•逆递变层理:下细上粗,但顶面与上一底面之间为粒级渐变。
3、波痕(对称波痕)•尖棱状波峰指示顶面方向4、层面暴露标志:泥裂、雨痕5、冲刷面•冲刷面附近常保留下伏地层的砾石6、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203倾斜岩层在地表露头的界线形态—“V”字形法则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但岩层倾角较小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但岩层倾角较大直立岩层的露头形态第三章301应力摩尔圆的地质意义:表示法线与主应力方向成α角度的任一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第四章重点第五章502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1、围压(静岩压力)•作用:增加岩石的韧性,提高岩石的强度极限和弹性极限。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构造地质学一、名词解释1、构造层(1)答案中出现“一套地层组合(或建造)及其组成的构造”。
(2)指出构造层由角度不整合限定。
2、隔槽式褶皱是由一系列平行线状延伸的紧闭向斜和开阔平缓背斜相间排列而成的一组褶皱。
简单的说就是向斜窄,背斜宽。
其背斜形状似箱子,又称箱状褶皱。
是过渡型活动区的一种典型的褶皱类型。
隔档式褶皱是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组合而成的一组褶皱。
四川盆地东部的一系列北北东向褶皱就是这类褶皱的典型实例。
3、糜棱岩(1)指出这是韧性剪切带内特征的动力变质岩。
(2)指出以下4个特点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全部特点。
4个特点:①与原岩相比,粒度显著减小;②具增强的面理和(或)线理;③发育于狭窄的强应变带内;④岩石中至少有一种主要的造岩矿物发生了明显的塑性变形。
4、地垒(1)指出是正断层的组合形式之一。
(2)指出两组倾向相背(或相反)的正断层构成的构造组合,或者画出地垒示意图。
5、逆冲双重构造(1)指出这是逆冲推覆构造带内的构造组合形式之一。
(2)由顶板逆冲断层、底板逆冲断层和夹于其间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夹块构成的构造组合。
二、应用题1、下面的三幅图都是地质图,请分别判断图中为层的性质(每图5分,共15分)。
2、下图是某地的三幅地质剖面图,请分别判断图中断层的性质(每图5分,共15分)。
(1)(a)图-逆断层,(b)图-正断层,(C)图-逆断层,每答对一个图得5分。
3、下面的两幅图都是某地的构造图,已知地面基本水平,请分别判断图中断层的性质(每图(1)(a)图-左行平移断层,(b)图-右行平移断层,每答对一个图得5分。
(2)如果仅回答平移断层得1分,每答一个平移断层得1分。
三、问答题断层的野外识别标志有哪些?(1)地貌标志、构造标志、地层标志、岩浆活动和矿化标志、岩相和厚度突变带。
(2)对每一种标志作以简单解释。
客观题考试试卷问题1单选(2分)平面上纵向长度与横向宽度之比大于10的褶皱称为o线性褶皱匏式背斜构造盆地等轴褶皱等斜褶皱问题2单选(2分)直立倾伏褶皱是轴面近直立、近水平的褶皱。
构造地质学复习

绪论1.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其主要研究内容:(1)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分布和组合形式;(2)地质构造的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形成时间、先后顺序与演变规律;(3)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的方式、规律和动力来源。
2.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形变、变位,从而形成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3.构造尺度:是指地质构造的规模。
4. 构造层次:在同一次构造变形中,由于在地壳不同深度,因温度、压力不同而引起岩石物性的变化。
5.构造旋回:从和缓地壳运动到剧烈地壳运动算作一个旋回,叫构造旋回或构造运动期。
6.构造世代:主要是指不同旋回或不同构造幕中形成的构造顺序。
7.构造序列:不同时期的构造群按其发育的顺序构成一个完整的系列,即构造序列。
8.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构造演化历史的研究。
第二章1.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在沉积物堆积与成岩过程中产生的构造。
例如:层理构造、层面构造、同生结核、叠层石等。
2.岩层:由两个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定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沉积岩层)3.岩层厚度:顶、底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4.层理:是沉积岩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它是沉积物沉积时由于介质的流动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
5.层理的要素:纹层(细层)、层系。
层系组6.层理的三种基本类型:平行、波状、斜层理。
7.层理的识别标志:成分、结构、颜色、原生层面构造。
8.确定原生岩层顶底面的原生构造:(1)斜层理:收敛指示底面:斜层理由一组或多组与层面或层系界面斜交的细层组成。
(2)递变层理:下粗上细:也叫粒序层理,其特点是在一个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逐渐变细。
(3)古生物化石标志:保存在层岩中的古动物、植物化石,除了根据其种属确定地层的地质时代外,还可以根据某些化石在岩层内的埋藏保存状况和生长状态鉴定岩层的顶、底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嵌入不整合、超覆不整合,非整合各指什么?
4、何为古潜山?
5、哪些标志可用于确定不整合的存在?
6、怎样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7、与不整合有关的油气圈闭有哪些基本类型?
第三章
一、
1、什么是内力?其与外力有何关系?
2、什么是应力?分为几种?怎样确定其正负?
二、
1、什么叫变形?什么叫应变?
2、褶皱有哪些基本要素?各表示什么?
3、线状构造的产状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4、倾伏角、倾伏方向、侧伏角,侧伏方向各指什么?
5、何为褶皱的波长和波幅?
6、何为闭合背斜?闭合度和闭合面积各指什么?
7、怎样估算闭合构造型?
2、里卡德的分类有何特点?
四、
1、断层标志主要有哪些?
2、走向断层的位移性质与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有何关系?
3、褶曲、不整合造成的地层重复或缺失与断层有何区别?
4、什么是擦痕、阶步,摩擦镜面?有何意义?
5、构造岩通常分为哪些种类?各有何特征?
6、汉伯林怎样解释逆牵引构造的成因?
7、利用派生构造的力学性质和方位怎样判断主干断层的错动方向?五、
二、
1、什么是岩层产状三要素?
2、何为视倾角、视倾向?真倾角与视倾角如何换算?
3、“V”字形法则的内容和应用条件是什么?
三、
1、哪些标志可用于判断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真厚度,铅直厚度、视厚度三者有何不同?
3、如何求取岩层的厚度、埋藏深度和露头宽度?
四、
1、整合与不整合反映在地壳运动性质上有何不同?
1、哪些现象可用于确定断层的位移性质?
2、何为断层效应?
3、水平岩层有何断层效应?
4、倾斜岩层有何断层效应?
六、
1、何为生长断层?有何特性?
2、通常用哪些方法研究生长断层?
3、试述生长断层的成因。
第七章
一、
1、大地构造学概念;
2、大地构造学分那几个发展阶段;3、中国大地构造学研究的主要成就;第一节地球内部构造1、地球内部的力学分层;2、陆壳和洋壳的差异;二、1、大陆漂移说的基本内容及证据;2、海底扩张说提出的背景及其基本内容,得到哪些验证;3、磁异常条带的概念及其意义。三、1、板块的定义;2、板块构造理论的要点;3、板块划分的两种方案;4、板块扩张引起的相关作用;5、贝尼奥夫带的概念,板块俯冲的证据及其后果;6、转换断层及其特征;7、板块的刚性;8、欧拉定律,旋转轴和旋转角速度的求法;9、Wilson旋回及其对大陆构造分析的意义;10、无震海岭,热点,地幔柱的概念;11、三种地幔对流模式,与板块运动相关的八种力。四、1、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大地构造环境的理论依据;2、火山岩岩石系列的概念、类型及其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3、蛇绿岩的组层及其大地构造含义;4、变质相的概念、类型及其分布;《构造地质学》第6页共7页
3、断距和滑距各有哪些类型?各指什么?
二、
1、按形态、力学成因和组合关系,断层可分为哪些类型?各有何特征?
2、什么叫推覆构造、构造窗,飞来峰?
3、怎样判断平移断层的左旋和右旋?
4、什么是枢纽断层?
三、
1、安德生提出了哪三种地壳中可能的应力分布情况?
2、试述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
3、张节理和剪节理各有哪些主要特征?
4、纵弯褶皱作用可形成哪些类型的节理?各有何特征?
5、横弯褶皱作用可形成哪些类型的节理?
6、节理与断层有何关系?
7、背斜的哪些部位往往是节理分布的密集带?
8、岩石的力学性质怎样影响节理的发育程度?
第六章
一、
1、什么叫断层、断层面、断层线、断盘?
2、什么是相当点、相当层?
3、据形态,褶皱可分成哪些基本类型?
三、
1、褶皱构造有哪些基本的形态类型?
2、形成平行状褶皱、雁行状褶皱、帚状褶皱的构造应力场各具有何种性质?四、
1、褶皱形成机制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何特征?
2、弯滑褶皱作用与弯流褶皱作用有何区别?
3、纵弯褶皱作用与横弯褶皱作用有何不同?
4.在压扁作用下,褶皱的岩层发生哪些变化?
9、岩石的破裂方式有哪两种?
10、为什么剪裂角小于90°?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11、外界因素怎样影响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岩石的变形?
四、
1、何为构造应力场?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2、在理想情况下,变形图像与应力网络有何对应关系?
3、边界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第四章
一、
1、什么是褶皱、背斜、向斜?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作业题
第一章
1、何为地质构造?
2、什么是构造地质学?共有哪些任务和基本研究方法?
3、什么是石油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地质勘查中的位置如何?
第二章
一、
1、岩层,地层、层理三者有何区别?
2、在垂向剖面中和地质图上海侵层位与海退层位有何表现?
3、什么是原始倾斜?
4、何为穿时现象?
5、水平岩层有何特征?
五、
1、哪些主要的因素,怎样影响着褶皱作用?
六、
1、露头区褶皱的研究有哪些主要内容?
2、从属小褶皱有何基本特点?
3、覆盖区褶皱的研究主要应用哪些资料?
七、
1、何为生长背斜?有何特征?
2、通常从哪些方面研究生长背斜?
3、生长背斜与油气聚集有何关系?
第五章
一、
1、何为节理?有何基本特征?
2、节理怎样被分类?构造节理可分为哪些类型?
5、双变质带。6、经典厚度法的基本原理;7、构造拗陷曲线及构造拗陷分析的基本方法;8、构造运动面;9、构造旋回的概念,中国主要的构造旋回;10、走滑断层,构造逸脱;11、变质核杂岩;12、板块刚体水平运动的主要研究方法。五、1、中国地势基本特征;2、简述古生代以来中国大地构造阶段演化;3、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及其最基本特征;4、华北地台的分布范围、基本特征及主要构造演化阶段;5、扬子地台的基本特征;6、塔里木地台的基本特征;第八章一、1、盆地的概念;2、大地构造从哪几个方面对沉积作用起控制作用;3、盆地沉降的主要机制;4、盆地的大地构造研究内容。5、盆地的分类原则(举例说明);6、根据板块构造位置盆地分类的主要类型及特点;7、中国的主要沉积盆地及其特点;8、世界主要含油气区的分布概况。《构造地质学》第7页共7页
2、线应变与扭应变的正负值是怎样规定的?
3、泊松效应指什么?
4、应变椭球体指什么?
三、
1、何为弹性、塑性?
2、岩石变形方式有哪几种?
3、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有何特征?各包括哪几种变形方式?
4、什么是递进变形?
5、岩石变形可分为几个阶段?
6、弹性变形有何特征?
7、何为松弛?何为蠕变?
8、塑性变形有哪些基本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