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夜色温柔》中“美国梦”的破灭
爵士时代美国梦破灭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爵士时代美国梦破灭的马克思主义解读作者:王文丽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8年第07期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美国梦在本质上不过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一种意识形态。
由于阶级差异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存在,美国梦不可能为每个人提供均等的成功机会,因而不可避免地走向破灭。
资本主义社会美国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是爵士时代美国梦破灭的根本原因。
通过分析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夜色温柔》,给出美国梦在爵士时代破灭的马克思主义解读,或许可以为理解美国梦提供新的视角,并更深入理解美国历史和文化。
关键词:美国梦破灭爵士时代菲茨杰拉德马克思主义视角一.菲茨杰拉德与《夜色温柔》“爵士时代诗人”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二十年代的代表性作家,他对爵士时代美国梦的描绘和反思是其文学贡献的重要一笔。
作为美国梦的描绘者,菲茨杰拉德也是美国梦的追随者。
童年时代起他就意识到一个人不仅要拥有物质财富,更要追求高等社会地位,于是他开始写作,志在成为“至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Edmund Wilson, 54)。
服兵役期间他爱上了上流社会女孩泽尔达,但因为无法提供奢华生活被拒绝。
小说《天堂的这一边》发表后,菲茨杰拉德一举成名,财富随之而来,泽尔达很快与他结婚,他的爱情梦、财富梦和事业梦似乎成真。
但后来泽尔达健康和精神出现问题,菲茨杰拉德不得不花费很大精力照顾她,并更卖力地工作来维持奢华的生活。
由于压力过大以及婚姻的不和谐,菲茨杰拉德44岁就死于心脏病,他的美国梦也以失败告终,对于美国梦的追逐及梦想的破灭也因此成为他作品中的一项重要主题。
二.美国梦概述美国梦是美国文化和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形式和内涵。
1.美国梦的起源欧洲最早的殖民者来到美洲时,带来了美国梦的萌芽。
他们大多是逃避英国教会迫害的清教徒,身怀建立新家园的理想和决心,在美洲新大陆,他们有宗教信仰和行动自由,并且不论出身、贫富都有平等的生存权。
资源和空间的富余又为他们创建新家园提供了信心和积极性。
身份的错位与伦理的困境——《夜色温柔》中迪克的悲剧

关键 词 :菲茨杰拉德
《 夜色温柔》 伦理关 系
作者 简介 : 昕, 周 江汉大 学外国语 学院英语系副教授 , 主要 研究方 向为英语诗 歌、O世纪 美 国文 学和文 学翻译。本 文是 2
40 5 ,C i ) 3 06 hn .Hi s d n r t e nE g s ot ,2 t—etr m r a t au n t ayt nltn m i a s t yit e si nlh per 0hcnuyA e cn le tr adle r as i .E a : u e sl i i y i ir e ir r ao l
z o x @j u . d . n h u i h n e u c n
菲茨杰拉德 ( .Sot igr d 是 2 纪美 国文坛 F ct Ft ea ) 0世 z l “ 迷惘的一 代” 的杰 出代表 。他 那充 满名利 与颓废 以及浪 漫、 忧郁 而短暂的一生不仅为其小说提供 了最生 动的创作 素材 , 而且成为美 国战后 整个 “ 迷惘 的 一代 ” 悲惨 命 运 的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野下的菲茨杰拉德小说研究” 项目编号2 7 3 的部分成果。 【 0  ̄1 】
Ti :T e Trg d fDi k i e d ri t e Nih Ue h a e y o c n T n e h g t s
Ab t a t h e d s l so me to h me c n D e m f t e L s e e ain i welr p e e td i i g r l S T n e s t e s r c :T ii u i n n t e A r a r a o h o t G n rt s l e r s n e n F t e ad’ d r i h l f i o z e Ni h . D c tu ge o i r a ,b t tW i el e tn b e e h c l o r p mb e c e u p r ls n eh a y g t i k sr g l f rhs d e m d u a b t r b ae y t t ial c ru ta i n e o t p e a sa d t e v i s t y h y fh c h p y h lgc u d n i i p r o a i .De p t e s c a ,h s rc l e s n ,te p o s g p y h ar tD c v r S d p e — s c oo ia b r e n h s e s n l e l l f s i t o i l i t i a a o s h r mii s c iti i k Die ’ e rs eh o r n s so st r a e tn a s d b t ia a tr .I o l a e t ia e ain h p ,Dik’ l —t c d n i u s h m i i n i o g e t xe tc u e y e h c fc o s n c mpi t e hc r lt s s l c d l o i c S mu t eh a ie t y p t i n i i l t
爵士时代的精神危机_浅析_夜色温柔_的主题

温柔与残酷

温柔与残酷作者:成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0期摘要:菲茨杰拉德在《夜色温柔》中深刻的描绘了“迷茫的一代”美国梦幻灭后的悲哀。
主人公迪克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迪克的悲剧主要归于自身性格和社会环境两大因素。
关键词:悲剧;性格因素;社会环境;冲突[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1-0-021、迪克的悲剧命运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被称为镀金时代.用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
”他称这个时代为“爵士时代”。
菲茨杰拉德在《夜色温柔》里吟唱了一曲爵士时代的哀歌,一曲“美国梦”破灭的哀歌。
《夜色温柔》充分展现了浮华背后的空虚与无奈.在这里处处是聚餐、舞会、酗酒、作乐,菲茨杰拉德的大部分生活都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的。
迪克是菲茨杰拉德的化身,迪克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菲茨杰拉德对自己人生的写照。
迪克是“美国梦”的忠实信徒和狂热追随者。
他执著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和理想,一次参与精神病的病理研究时,他爱上了患有精神病的富家女尼克尔,并慷慨地把自己的精力献给她,爱护她照料她。
但是,在上流社会人眼中,善良是幼稚的可悲的,一旦他完成了医生、保姆和麻烦处理者的任务,便再也没有利用价值了。
2、迪克复杂的性格及其弱点迪克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性格中坚强、持之以恒、果敢等因素帮助他克服困难不断追求上进,完成自己的道德理想和事业目标。
当欧洲处于绵延的战火中时,迪克为了发展自己的学业和科学研究,冒着生命危险来到维也纳,在战争纷乱的艰苦条件下专心写书,坚持医学研究。
他敢于面对自己对精神病人尼克尔的爱情,和她结婚,和她一起承担沉重的精神压力,婚后继续追求独立的人格和价值,在照顾妻子的同时不忘自己的工作,尽量保持着经济上的独立,过着“苦行僧般的日子”。
“美国梦”的破灭——评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

第 5期
S IN E&T C N L GYI F MA I N CE C E H 0 O OR TO N
0外语论 ̄ kO
科技信息
‘ 国 梦 ” 破 灭 ‘ 美 的
评 菲 茨 杰拉 德 的 《 色温 柔》 夜
赵 峰
( 安徽 建筑 工业 学院外 语 系
【 摘
安徽
合肥
刚 刚 能 够 独立 生 活 之 际 , 背 弃 了他 。迪 克 为 他 的 善 良和 天 真 付 出 了 就 沉重的代价。
出 的 时代 即 从 一 战 结 束 到 经 济危 机 爆 发 这 1 0年 为 “ 士 乐 时 代 ” 因 2 “ 国 梦 ” 灭 爵 . 美 破 为这 1 是 美 国 历 史 上 最会 纵 乐 , 讲 绚 丽 的 时 代 , 个 时 代 的 人 都 0年 最 这 迪 克 所追 求 的并 为 之 奋 斗 一生 的 “ 国梦 ” 于 破 灭 。 所 追 求 的 美 终 他 做着 所 谓 的 “ 国梦 ” 《 美 。 夜色 温 柔 》 菲 茨 杰 拉 德 的 第 四 部 长 篇 小 说 , 是 梦 想 给 他 留下 的 只是 遥 远 的 回 忆和 沉 痛 的 反 思 。 多 年来 的努 力 给 他 十 描 写 的 是 一 个 出 身 低 微 但 却 才 华 出 众 的 青 年 如 何 对 富有 梦 幻 色 彩 的 带 来 只 是 身心 疲 惫 、 业 荒 芜 以 及 一事 无 成 。其 中既 有 其 个 人 的原 因 事 理想 的追 求 , 以及 如 何 遭 到失 败 、 的意 志 消 沉 、 废 的故 事 。他 的 失 变 颓 也有社会的因素。 败 就 在 于他 爱 上 一 个 不 该 爱 的女 人 , 他 一 步 步 走 向毁 灭 。 正 如 马 格 使 21 个 人 因 素 . 特・ 诺瑞 斯 所 说 的 。这 是 一 个关 于美 丽 、 有 、 力 无 穷 的 夫 妻 的 悲 惨 “ 富 魅 21 虚 荣 心 的驱 使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后 的美 国 为 青 年 人 提 供 了 金 .. 1 故 事 , 述 的是 他 们 之 间 注 定 失 败 的婚 姻 的消 亡 。读 者 可 以在 其 中看 讲 钱 和 享 乐 的条 件 和场 所 。 历 了一 战 , 们 开 始 厌 倦 战 争 , 图寻 求 一 经 人 试 到 菲 茨 杰拉 德 夫 妇 自己 在 与 酗 酒 、 贞 、 狂 和 在 精 神 病 院 苦 苦 抗 挣 不 疯 种 新 的 生 活方 式 上 流 社 会 的 富 人 们在 原 有 的基 础 上 希 望追 求 更 多 的 的写 照 。(moy19 : 6本 文通 过 分 析 作 品主 人 公迪 克 的“ 国梦 ” ”E r,9 1 2 ) 3 美 、 财 富 和 更 强 烈 的刺 激 。 贫 穷 的 人 则希 望通 过 采 取 某 些 手段 能 够 跻 身 而 探 讨 其 “ 国 梦 ” 灭 的 原 因 以及 揭示 其 “ 国梦 ” 破 灭 给 我 们 的 启 美 破 美 的 到 上 层 社 会 。 克 就是 生 活 在 这 种 环境 之 中 , 的 家 庭 一般 , 他 渴 望 迪 他 但 示 等 方 面 来 揭 示 当 时整 个 社 会 “ 国 梦 ” 破 灭 , 美 的 以及 人 的 良 知 的 泯 成 为 上 流 社 会 的 一分 子 , 在 很 大 程度 上 是 受 到虚 荣 心 的驱 使 。当 他 这 灭、 金钱 的腐 蚀 作 用 、 流 社 会 的 堕落 生 活 等 。 上 在 接 受 家 境 富裕 的尼 柯 尔 的 同 时 , 接 受 了富 人 世 界 。虽 然 一 开 始 他 也
坍塌的乌托邦——浅析《夜色温柔》中迪克的精神崩溃

- 251 -校园英语 / 文艺鉴赏坍塌的乌托邦——浅析《夜色温柔》中迪克的精神崩溃武汉东湖学院外语学院/李妍【摘要】《夜色温柔》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却反映了关于沉沦和失败的更大悲剧:迪克所努力追求的婚姻生活和看似诱人的上层社会如同泡沫般,一碰即破。
他心中的乌托邦最终全部坍塌。
这种看似得到却最终失去的结果,无疑是迪克也是“镀金一代”年轻人共同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夜色温柔 精神崩溃 幻灭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以“美国梦”的幻灭为主题而闻名于世。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又是其中的翘楚。
表面看来《夜色温柔》中的主人公精神病医生迪克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和尼科尔结婚,进入上流社会。
但却从更深层次里揭示了更大的幻灭和痛苦。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最有天赋的小说家,镀金一代,爵士时代最伟大的记录者,极度繁荣和最大幻灭的最好代言人”。
《夜色温柔》常常被看作是作者的半自传体小说,也使他去世前面世的最后一本小说。
小说的名字取自济慈非常有名的《夜莺颂》。
从表面看,这不过是一个以悲剧收场的,落俗套的三角恋的故事。
来自美国中西部的精神病医生迪克有着光明的前途,是个富有的绅士,在道德上近乎完美。
爱上他的女病人尼科尔成为他生活的转折点。
上层社会的富家女尼科尔有着隐秘,不堪回首的少女时代的往事。
她有严重的精神疾病。
迪克爱上了她,并立志治好她的病。
但是婚后她的病情反复发作,甚至还婚后出轨。
地位的悬殊,心理的失落等各种压力使迪克抛弃了原有的道德观念,与女演员罗斯玛丽陷入了情爱的纠葛。
小说的结尾,尼科尔离开了她,罗斯玛丽也注定无法和他再一起,他回到了家乡,开了一家小诊所,孑然一生。
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却反映了关于沉沦和失败的更大悲剧:迪克所努力追求的婚姻生活和看似诱人的上层社会如同泡沫般,一碰即破。
他心中的乌托邦最终全部坍塌。
这种看似得到却最终失去的结果,无疑是迪克也是“镀金一代”年轻人共同的悲剧命运。
一、社会和家庭的双重束缚迪克是典型的早期美国移民的后代,他的性情,以及不断追求成功的精神都有着那批拓荒者的影子。
《了不起盖茨比》和《夜色温柔》中叙述视角论文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中的叙述视角浅谈摘要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作品风格凝炼、语言精致、心理描写细致入微,而他的叙述视角技巧也有独到之处。
本文具体分析了菲茨杰拉德小说中叙述视角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场景设置的关系。
关键词:f·s·菲茨杰拉德叙述视角人物情节场景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f·s·菲茨杰拉德(1896-1940)是著名的现代美国作家,其一生中共创作了四部长篇小说《人间天堂》、《美丽与毁灭》、《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和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最后的一个巨头》,以及178个短篇小说。
他的作品“描绘了战后美国年轻的一代对于‘美国梦想’的幻灭所表现出的失落与悲哀,他被他同时代的人以及后人称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爵士乐时代’的‘桂冠诗人’,以及优秀的‘编年史家’。
”小说的叙述视角(narrative point of view)是根据作家写作意图所确定的叙述者及所选择的观察点和立足点,一直倍受文学理论界的重视。
1921年,卢伯克(percy lubbock)对叙事者以不同方式发挥作用的“视点”问题做了明确的阐述,认为“在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认为都要受到视点问题——叙述者所处的位置与故事的关系问题——的控制”。
菲茨杰拉德作为20世纪伟大作家的声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颇具匠心的叙述视角。
他的四部长篇小说的叙述视角技巧的发展经历了不断发展和成熟完善的过程,在创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时,他变革了传统的叙述视角,使用第一人称参与型的限制叙事者讲述主人公的故事,“其非个人化的视觉呈现,不仅是菲茨杰拉德骄人的成功,更是美国小说的里程碑”。
这部小说因此被t·s·艾略特称之为“美国小说自从亨利·詹姆斯以来的第一部”。
在此后出版的《夜色温柔》中,作者使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这种视角具有更大的叙述空间和自由度,可以让叙述者灵活地游走于被叙述者之间,在外部观察、内部观察和人物内省间不时转换,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尼柯尔的意识密码——《夜色温柔》女主人公的心理分析
清单,但她 也没有见到什么喜欢的就买。她只买了
人工花卉和几串彩珠,以及送给儿子的许多希腊和 罗马玩具兵 。第 二次购物清单比第一次的短得多, 清单的这种变化似乎能反映出她在康复,因为有节 制 的购物说 明她 能控制住 自己的行 为。
( )浴室 里 的尖 叫 四
作家通过书信 这一方式直接 钻进 了人物 内心
一
、
引 言
《 夜色温柔 》是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家菲茨杰拉德 的第 四部长篇小说,这部 小说主要是关于迪克理想沉
沦的故事,然而在某种程度上 ,小说也是描写尼柯尔 的故事 。尼柯 尔作为乱伦 的受害者 ,她的意识起初零
乱唐突,进 而逐渐好转 ,而在小说的最后 ,她不得不学会独立思考 ,她的思路 已变得像悦耳的钟声一样清 晰澄澈。菲茨杰拉德并未对女主人公显露 出同情,而 是态度超然地时而从 内部、时而从外部来描写尼柯尔
一
9—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夏
霖 :尼 柯 尔 的 意 识 密 码
迪克的记忆里,最初的 “ 尼柯尔宛如苏黎世湖边一
不想理会好朋友阿贝 ・ 诺思的麻烦事,出门撞见罗
斯 玛丽 后 又 一起 去采 购 。这 次她 没 有预 先 拟好 购 物
块石头下盛开的鲜花 ” 。 ’ 她和迪克偶遇之后 , 对他很有好感,于是在八个月的时间内和他通了五
的心理 状态 。那么尼柯尔患精神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
二 、 尼柯 尔生 病 的心 理 机 制
《 夜色温柔 》以华伦妇父女的乱伦 事件为核心,按照弗洛伊德的经典叙事结构 “ 因、结果 、谴责 ” 原
来叙述 故事。尼柯尔 因为和父亲的关系深受其害。根据 弗氏的心理分析理论 ,人的意识受人的欲望控制 。 而 “ 狄浦斯情节 ”指的是男孩在成长过程中渴望弑父娶母 ,一旦乱伦行 为成为事实,就会 在他心里 留下 俄 严重 的心理创伤 。女孩也会有类 似的欲 望,经历类似 的创伤 。尼柯 尔深爱她 的父 亲,当她的行 为铸成大错 后, 精神 失常了。 父亲 ” “ 一词成 了她后来生活的禁忌 , 过去的事情 已然尘封 , 痛苦和撕裂却一直伴随着她。
“美国梦”的幻灭
“美国梦”的幻灭摘要:《夜色温柔》是美国著名作家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晚年出版的一部重要小说。
作者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运用于文学创作,通过对一位精神病医生命运变迁的刻画,展现了爵士乐时代美国的浮华、大众的迷茫,以及梦想的幻灭。
本文将应用精神分析理论,通过对作者创作动机和主要人物形象的阐述,揭示小说的主题,即面对梦想幻灭时的迷茫,以及对此所应持有的人生价值取向。
关键词:梦想的幻灭精神分析心理结构厄勒克特拉情结一.引言《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发表于1934年即美国爵士乐时代的作品。
作者在小说中再现了弗洛伊德主义,讲述了作为精神病医生的迪克波折的一生,表现了“美国梦”幻灭的主题。
通过对主人公迪克、其妻子尼克尔等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分析,展现了美国历史上那段时代的喧嚣、梦想的幻灭和人性的复杂;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
对此,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视角,对菲茨杰拉德创作该部小说的动机以及作家与作品的关系,以及主要人物形象的心理和行为等进行分析,体现了“美国梦”的幻灭、人性的内心变化以及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二十世纪提出的心理分析理论,对文学作家及其作品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文学想象正是作家用来实现自己遭到压抑而无法实现的愿望,因此作家的创作本身与作品的诞生有着深刻的联系。
其次,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蕴含着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种力量的冲突和平衡。
本我遵行“享乐原则”并受到本能的驱使,满足人类内心的原始欲望和冲动。
自我则遵循“现实原则”,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要抑制本我的内心冲动。
二. 精神分析理论与作家文学创作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梦”正日益受到质疑,小说作者菲茨杰拉德不仅对当时中产阶级所谓的人生价值取向产生怀疑和动摇,同时妻子泽尔达的精神问题也使他感到痛苦。
小说中的精神病医生迪克是作者菲茨杰拉德的化身,而尼克尔则妻隐喻子泽尔达,因此亲身经历才使得小说基调伤感而深刻。
爵士时代美国梦破灭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爵士时代美国梦破灭的马克思主义解读□王文#<学教育2。
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爾關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美国梦在本质上不过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一种意识形态。
由于阶级差异和生 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存在,美国梦不可能为每个人提供均等的成功机会,因而不可避免地走向破灭。
资本主义社会 美国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是爵士时代美国梦破灭的根本原因。
通过分析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夜 ,美国梦在爵士时代破灭的马克思主义 ,可以为 美国梦提供的,深入 美国历史和文化。
关键词:美国梦破灭爵士时代菲茨杰拉德马克思主义菲茨杰拉德与《夜色温柔》“爵士时代诗人”菲茨杰拉德 是美国20世纪二十年代的代表性 作家,他对爵士时代美国梦的描 绘和反思是其文学贡献的重要一 笔。
作为美国梦的描绘者,菲茨杰 拉德也是美国梦的追随者。
童年 时代起他就意识到一个人不仅要 拥有物质财富,更要追求高等社 会地位,于是他开始写作,志在成 为“至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Edmund Wilson,54)。
服兵役期 间他爱上了上社会,为拒绝。
小说《天的这一表 ,菲茨杰拉德一成,财富随 之 ,他 ,他的爱梦、财富梦和 梦 •成 。
和,菲茨杰拉德不不大 ,更地工作 的。
于大 的不和 ,菲茨杰拉德44岁就于,他的 美国梦也 ,对于美国梦的追 梦的也成为他作 的一 重要 。
二.美国梦概述美国梦是美国文化和社会的 一个重要 ,不 有不 的和 。
1.美国梦的起最 的者 到美 时,了美国梦的。
他大是 国会的^,家的和决,在美 大陆,他有宗教信仰和行动自由,且不论 贫富都有平等的生存权。
资和空间的富余又为他创家 :了信和积极性。
艰苦也培养了他勤奋和坚毅的格,激励他创造和竞争,这赋予美国梦各种积极的格,包括自 平等、创造、乐观、勤奋、竞争、坚等。
这个时期的美国梦对于美国的创 挥了重要的作用。
2.美国独立期间美国梦的发展15世纪 启蒙运动传到了美,赋予了美国梦新的 ,如自和平等等观念,为美国摆脱英国 者 了强大的论武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中心主题:“注定要破灭的美国梦”。
小说的主人公迪克是悲剧性的人物,其悲剧的实质是理想主义陷入道德堕落,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的矛盾,他的理想破灭和个人失败是“美国梦”破灭的戏剧化表现。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说主人公迪克命运变迁的探讨,表达对残酷社会现实的控诉和对在这个现实社会中为了理想而生却无法摆脱理想破灭的人类命运的悲恸的感悟,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美国梦”的破灭。
【关键词】迪克;美国梦;破灭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
它作为美国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多数美国人所推崇。
它使人们相信:在美国这块土地上,机会均等,只要努力奋斗,就会获得成功。
在《夜色温柔》中菲茨杰拉德表达了他对人类注定失败的深思,对个人堕落的深深痛楚,对“美国梦”破灭的极度绝望。
从小说主人公迪克的身上我们能够解读作者菲茨杰拉德对于这样一个混乱世界的看法。
迪克从拥有美好前程的年轻心理医生开始,经历了为了理想而不断努力付出的过程,直到他最后的崩溃及梦想的破灭。
一、美好前程
当迪克初到苏黎世时他26岁,对于一个男人来讲这是生命的黄金时期。
更为重要的是他有着光明的前途。
迪克拥有反应敏捷的头脑,超乎寻常的灵敏性,以及适当的理性和行为准则。
即使是在混乱的战争时期,迪克就像一名隐士一样远离摧毁人们生活、世界观及道德规范的这场灾难。
他似乎以坚定的信念作为支撑,在自己平静的世界里攀登学术的高峰,追求成功。
迪克被塑造成了典型的美国人,作为美国早期殖民者的后代,迪克继承了他们的气质和拼搏进取的精神。
像早期的美国人一样,迪克也有着在他出生的这片新大陆上依靠坚定的信念和不断的努力实现成功和追求幸福的美好梦想。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坚信信念的力量,尤其是植根于美国人心中的追寻梦想的信念的力量最终能够超越外部混乱的庸俗和局限。
迪克的理想主义不仅表现在他对于成功的追求上,而且表现在他对于人类的信心上—人类永恒的高尚道德情操,战胜邪恶的不可征服的力量,无私的爱的奉献等。
作为一个牧师的儿子,迪克的这种理想主义深受父亲的影响—他自己的父亲抑或是数世纪前的“父亲们”。
事实上,真正存在于他父亲身上的是被传承下来的美国精神,是前人在这片土地上为他们的幸福、自由和爱奋斗的精神。
与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已经荡然无存的充满了狂暴的外部世界不同,迪克在萝丝玛丽的心目中还是完美无缺的。
对于她来讲,迪克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性格。
作为一个有雄心的男人,他坚定地追求成功。
另一方面,他也对其他人表现出他的友善及绅士风度。
透过迪克我们触摸到了一个既刚毅又温柔的男人。
也正是因为对于自己理想的坚持使得他在早期的学习中取得了诸多的成就。
毋庸置疑,此时我们从迪克身上看到的是他的朝气蓬勃、自信以及他事业上看上去无需置疑的好运。
像他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理想主义者,他拥有很多与生俱来的才能,他继承了美国人的天性—实现远大理想的雄心壮志。
二、梦想破灭
当尼科尔爱上他的时候,迪克就不得不在成为伟大的心理医生和做一个普通的男人之间进行选择。
对于迪克,一个理想主义者来讲,他“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做一个勇敢的人和一个聪明的人,但这一切做起来相当难。
他也想着要被人爱,如果他值得为人爱的话。
”[1]所以他接受了被尼科尔所爱要承担的责任,并且逐渐地被这个残酷的世界带给他的曾遭受过极大打击的、格格不入的人们所洗脑。
他给这些人温暖,为这些破碎的灵魂做一切他能够做的事情。
在这个残酷的世界,在这些令人愉快而又冰冷的夜里,他渐渐地用尽了他的能量和
热情,他自己也陷入了堕落的深渊。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迪克的婚姻中,他即作为医生又作为丈夫的痛苦都源于他的理想主义。
迪克坚持不使用尼科尔的钱,他想尽办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挣钱以使自己和从前一样。
尽管他竭尽全力按照他的祖先们曾经欣赏的方式活着,但是渐渐地它却发现“这样做是困难的—一次又一次,他们发现有必要在一起商讨尼科尔的钱派何种用处。
”[2]所以,渐渐地他陷入了在他生命中无处不在的物质陷阱—“尼科尔想要拥有他,想要他永远保持原状,他稍有懒散,自然便给予鼓励,这样,他就渐渐地被汹涌而来的钱与物的洪流淹没了。
”[3]但是被空虚的奢侈生活以及事业上的毫无建树的忧虑所困扰的他感觉到“他的职业道德要消解在碌碌无为的生活中了”。
[4]并且他被尼科尔的病所累,逐渐丢失了他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乐于助人的活力。
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了腐败、艰难、绝望和思想贫乏的世界里,迪克和其他理想主义者一样注定了要失败。
如此黑暗、腐败,充满混乱的世界超出了理想主义者的接受和控制范围。
“幸运的迪克”倒下了,他给与别人温暖与希望,但从未从别人那里索求什么,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他最初的理想被磨灭了。
在这个残酷又黑暗的世界里,他所有的热情都被用尽,而且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再鼓舞他。
作为生活在毫无希望的世界中的唯一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理想和追求看上去是如此的荒谬。
他心中仅存的是对充斥着阴暗、伪善的混乱世界的厌恶。
理想不能够再继续,而使祖先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奇迹的梦想也不能够再被拥有。
在这样的黑夜中,没有梦想存在,所有有梦的人终要走向死亡。
在这样一个“绝好的”夜晚,迪克—美国精神的代表性人物,继承了祖先性格和本色的人,最后一个忠于在这片土地上传承了几代人的信念的人,在他与外部世界不断的斗争中堕落了。
他追求成功与爱情的失败是实现“美国梦”的失败,他最终的腐败更是“美国梦”破灭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