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的破灭及原因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美国梦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美国梦《<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美国梦》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深刻反映美国梦的经典之作。
故事背景设定在 20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那个时代被称为“爵士时代”,表面上充满了繁华与喧嚣,实则隐藏着无尽的空虚与迷茫。
小说的主人公盖茨比,出身贫寒,却怀揣着对财富和地位的极度渴望,不懈地追求着他心中的美国梦。
他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能够跨越社会阶层的鸿沟,赢得心爱的女人黛西的芳心。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不择手段地积累财富,甚至涉足非法生意。
盖茨比所追求的美国梦,首先体现在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上。
他举办奢华的派对,豪宅中夜夜笙歌,试图用财富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地位。
他以为拥有了财富,就能够融入上流社会,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然而,这种以物质为基础的梦想终究是虚幻的。
那些参加他派对的人,大多只是为了享受免费的美食和娱乐,对他本人并无真正的关心和尊重。
当他的财富来源被曝光,人们便迅速离他而去,他的所谓“朋友”也纷纷消失不见。
其次,盖茨比的美国梦还包含了对爱情的追求。
黛西是他心中的完美女神,象征着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黛西早已在金钱和虚荣的腐蚀下变得自私和冷漠。
当盖茨比终于拥有了足够的财富和地位,重新出现在黛西面前时,他发现她已经不再是他记忆中的那个纯洁善良的女孩。
黛西最终还是选择了她那有钱有势的丈夫汤姆,而盖茨比则成为了这场爱情游戏的牺牲品。
从更深层次来看,盖茨比的美国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在那个时代,社会阶层固化,贫富差距悬殊,机会并不平等。
出身贫寒的人想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命运,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阻碍。
而那些已经身处上流社会的人,却凭借着家族的财富和地位,轻而易举地享受着各种特权和荣耀。
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实,使得盖茨比的美国梦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此外,小说中所描绘的美国社会道德沦丧,人们追求享乐,物欲横流。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真正的爱情、友情和善良变得稀有而珍贵。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悲剧分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悲剧分析摘要: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文学著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掀起了文学界的研究狂澜,小说以盖茨比心中的“美国梦”为导线,讲述了盖茨比为改变命运、追逐名利和追求爱情的盲目、偏执与“了不起”。
本文对盖茨比悲惨命运及其“美国梦”破碎的原因开展探讨分析,揭示“爵士时代”背景下的现实生活,探讨作品的深层含义,进一步加深读者对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题的认识。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悲惨命运;盖茨比小说的论述视角是以尼克的口吻展开。
讲述了出身底层的盖茨比为改变出生、涌升上层社会不畏隐瞒出生、满口谎言,最后成为了一个孤独的偏执者和置于金钱堆砌的“富豪”。
盖茨比为了梦想拼尽全力跻身上层社会最终仍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失去自己“所爱”的黛西,最终以生命结束自己不切实际的梦想与追求,揭示了“美国梦”在“爵士时代”背景下终将破碎的本质,再现了美国20世纪“爵士时代”的现实生活现状和人们的道德品行。
一、盖茨比的形象盖茨比本是一个乡下穷小子,过着不富有却真实自由的生活。
在当时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下,盖茨比开始为利益所驱动,为了能跟自己的梦中情人黛西在一起,盖茨比隐瞒自己的出生,编凑不切实际的谎言,赢得了黛西的芳心。
可现实是残酷的,盖茨比因军队要求暂时离开了黛西,不久后便得知黛西嫁给了上层社会有钱有地位的汤姆。
黛西对感情的背叛让盖茨比对金钱和地位有了更加深层的执念,价值观也得到了一定的扭曲。
为了跻身上层社会,重获黛西的芳心,盖茨比靠贩卖私酒赚得了一大笔钱。
为了引起黛西的注意,隔着一条河住在黛西对面的盖茨比组织繁华的宴会,本以为靠金钱能够得到一切,却不知自己的真心和大笔的财富也无法让黛西真心诚意地相信自己,现实和梦想终究是一对矛盾对立体,盖茨比对爱情的执念和对黛西的真心最终却在威尔逊先生枪击声中得以断送。
黛西开车撞死了丈夫汤姆的情妇,在黛西惊慌失措之时,盖茨比为了为黛西抗下罪行,断送自己的性命却未曾换回黛西的一丝怜悯。
透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

种社 会 现实 面前 , 到前 所未 有 的冲击 。 民主 、 心 书里写 的那样 孝顺 父 亲 。他 的父 亲来 到纽 约 受 ‘ “ ,穿 自由 、 等 ’ 平 之类 的宏 大理 想逐 渐失 去其 圣 洁 的 参 加 葬 礼 时 ,看 上 去 一 副潦 倒 的 样 子 ” “ 一 蹩脚 的 旧外 套 ” 可 见 , 茨 比在 伦理道 。 盖 光 辉 ,不择手 段 的 巧取豪 夺慢 慢取 代 了锐 意进 件寒 酸 、
一
再 出现在 德莱 塞 、 易斯 等作 家笔 下 , 刘 而菲 茨 挽 回曾经 失落 的爱情 。因此 , 以说 他 的“ 可 发财
仅 为他实 现 自 杰 拉德 对盖 茨 比美 国梦破 灭 的描写 更带 浓重 的 梦 ” 仅 是他通 往上 流社 会 的门票 , 悲 剧色 彩 。 了不 起 的盖茨 比》 ,美 国梦 ” 在《 中 “ 具 己 的“ 情梦 ” 爱 做好铺 垫 。 有 两个 特点 : 一是 盖 茨 比和玛特 尔 ・ 威尔逊 太太 盖茨 比将 黛西理 想化 ,后 者是 他 一切 美好
分发扬 了“ 国梦 ” 美 中积极 进取 的精 神。 然而 , 进
收 稿 日期 :0 9 01 5 2 0 - -0 5 4
然而 , 的人 生 轨迹在 十 他 人2 O世 纪 2 0年 代 ,美 国经 济处 于高度 发 展 的 可 以实 现 自己的 梦想 。 科 在他 的影 繁 荣时期 , 物质 生活 的巨大变化 背后 是精神 的极 七岁认 识 丹 ・ 迪那 年开 始 发生 变化 。
2 0年代现 实 主义 小说 的代表 作 。它以完 美的 艺 用 。这部作 品也 因此 被认 为是 一部 能深刻揭 露 术 形式 向读 者诉说 了 “ 爵士时 代 ”美 国梦 的破 2 0年代 “ 国梦” 质的 优秀作 品 。 美 实 灭 。小说 叙 述 了“ 国司空 见 惯 的社 会 现象 ”1 美 [ 2 在这一 层 面上 , 以盖 茨 比的悲 剧敲 响 了“ 国 它 美 梦” 的丧钟 , 揭露 了“ 爵士时代 ” 人们 醉生 梦死 的 “ 国梦 ” 为美 国理 想 和美 国精神具有 悠 美 作 中“ 民主 、 自由 、 等 ” 平 的理 想演 绎 到 了顶 峰 , 充 美 即一个 青年 的奋斗 悲剧 。但小 说并 没有 只停 留 久 的历史 和丰 富的 内涵 。早期移 民把 “ 国梦”
《了不起的盖茨比》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美国梦

《了不起的盖茨比》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美国梦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深刻反映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社会的经典之作。
这个时期,被称为“爵士时代”,是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且充满矛盾的阶段,而这部小说则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美国梦及其破灭。
20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繁荣。
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在这个背景下,美国梦的核心是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人们相信,只要通过努力和奋斗,就能够实现从贫困到富裕的跨越,获得成功和尊重。
小说中的主人公盖茨比,就是这样一个怀揣着美国梦的典型人物。
他出身贫寒,但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
他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摆脱贫困的出身,进入上流社会,赢得心爱的黛西的芳心。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不择手段地积累财富,举办奢华的派对,试图融入那个他梦寐以求的世界。
然而,盖茨比所追求的美国梦,从一开始就带有虚幻和脆弱的特质。
他所依赖的财富,大多来自于非法的生意活动,这种获取财富的方式本身就违背了道德和法律的原则。
而且,他将爱情和社会地位视为梦想的全部,忽略了人生中更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那个时代,社会阶层的固化和贫富差距的悬殊,使得美国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想。
上层社会的人们凭借着家族的背景和财富,牢牢占据着社会的主导地位,而像盖茨比这样的底层人物,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真正突破阶层的限制。
小说中,盖茨比虽然拥有了巨额的财富,但在上流社会的眼中,他始终是一个外来者,一个暴发户。
他们在他的派对上尽情享乐,却在背后对他嗤之以鼻。
当盖茨比遭遇困境时,没有人愿意伸出援手,他最终在孤独和绝望中死去。
黛西这个人物形象,也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美国梦的扭曲。
她代表了盖茨比所追求的一切——美丽、高贵、富有。
然而,她却是一个自私、浅薄、只看重金钱和地位的女人。
当盖茨比陷入困境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离开,回到了自己有钱有势的丈夫身边。
了不起的盖茨比赏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赏析《了不起的盖茨比》赏析《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出版的一部小说。
该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以主人公盖茨比的命运为线索,揭示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欲望、追求和堕落。
下面将从小说的主题、人物和象征意义等方面展开赏析。
一、主题《了不起的盖茨比》揭示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虚荣、浮华和道德堕落。
整个小说围绕着盖茨比和戴西之间的爱情展开,同时也展示了无数具有追求美好人生和破碎梦想的角色。
小说通过揭示盖茨比与他身边人物的人性弱点,无情地揭示了他们沉湎于物质享受、贪图虚荣和社会地位的现实。
二、人物描写1、盖茨比(Gatsby)盖茨比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富有而神秘的人物。
他通过与戴西的爱情以及通过投资酒业积累财富,试图回到过去并重新开始他与戴西的关系。
然而,他的梦想最终破灭,他所追求的美好生活只是华丽的表面。
2、戴西(Daisy)戴西是一个富有但空洞内心的女性。
她是盖茨比过去的爱人,但最终她嫁给了一个财富和社会地位更高的人,而不是盖茨比。
她对虚荣和物质享受的追求使她迷失在现实的表象中,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3、汤姆(Tom)汤姆是戴西的丈夫,一个典型的富家子弟。
虽然他拥有社会地位和财富,但他的生活缺乏真正的意义。
他对自己的地位和财富感到骄傲,却对他人的感受毫不关心。
他的出轨和粗暴行为进一步凸显了他道德堕落的一面。
三、象征意义1、绿灯小说中的绿灯象征着盖茨比对过去回忆的执着和对梦想的追求。
绿灯位于戴西的家对面,他每天晚上都望着绿灯,象征着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戴西重逢的期望。
2、破败的“眼镜庄园”小说中“眼镜庄园”的破败象征着美国梦的崩塌。
眼镜庄园曾经是繁华富裕的,但现在已经荒废残破。
这一景象暗示着人们的追求和梦想难以实现,资本主义社会的虚假和腐化。
3、喧闹的派对和浮华的社交场所小说中的盛大派对和繁华社交场所象征着华丽和浮华的表象。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外文翻译_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悲剧根源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指导教师填表)研究所(教研室)主任签字: 2011 年1月6日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填表)院系:外国语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申请表(指导教师填表)院系:外国语学院研究所(教研室):英语系填表日期:2010年12月15日注:1.课题类型一栏填写:工程设计、硬件设计、论文或软件工程。
2.课题来源一栏填写:科研、生产或自拟。
3.本表一式两份,一份由院系保存,一份由研究所(教研室)保存。
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论文题目An analysis of Gatsby’s Tragic Roots in The Great Gatsby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悲剧根源姓名院系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指导教师2011 年 5月20日ABSTRACT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 was a Jazz Age novelist and short story writer who is considered to be among the greatest twentieth-century American writers. The Great Gatsby, one of the finest novel of Fitzgerald, is regarded as a brilliant piece of social commentary, offering a vivid peek into American life in the 1920s.In The Great Gatsby, Fitzgerald offers up commentary on a variety of themes — justice, power, greed, betrayal and the American dream, which many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analyzed. And this thesis mainly analyze The Great Gatsb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atsby’s tragic roots.This paper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PartⅠbriefly introduces F.Scott Fitzgerald and The Great Gatsby. PartⅡmainly describes Gatsby’s American dream.Part Ⅲoffers three factors to support the reasons of Gatsby’s tragic roots.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Gatsby’s tragic roots, the paper aims at making people understand this novel more deeply and contributing to building healthy values in today’s society.KEY WORDS: The Great Gatsby; American Dream; Tragic Roots摘要菲茨杰拉德是公认的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爵士时代的小说家。
美国梦的幻灭_了不起的盖茨比_中的象征意象分析_郭云飞

一
口
,
生 前 宾客 环 绕 的 他死 后 孑 然
。
身
,
富 贵 家 族 其本 人有 极 浓厚 的 血 统 自 豪感 他 始 终认为 人情 冷 暖践 踏着这 个 号称美 国 梦 的 舞 台
一
盖 茨 比的 个
个 人 的 本 质取 决 于 种 族
,
,
这
一
点 无论 从茶 余饭 后 所 人 梦 想 象 征 了 整 个 民 族 的 理 想 和 追 求 理 想 的 艰 难 历
大的 人 物 小说最后 当 尼 克 再次步 人盖 茨 比 以 前 所住 的豪 宅 眼 前 的所 有 已 物是 人非 这 最 终完 成 了
,
切 让 他怅然若 失 但 尼 克
。
一
个 梦 虽 没 有万 贯 家 财 却 也 是 美 国 梦 的 实现 尼 克代 表 的 是另 个 悲 目 着 所 毁 得 认 本 个 未来充 于 而 不 不承 尼 旦 又 剧 人 物 他 睹 自 己 希 望 的美 好结 局 却 无能 为 力 然 我们 克 是 满 对
。
一
般 的 高 朋 满 座 的 庄 园 在 神 像倒 塌之 际 所有 人却 作 鸟 兽 散
,
纯物 质女 孩 最 后 也仍 是
4
.
个纯物 质 的 女人 前 呼 后拥 的 狐朋 狗 友 在 主 人 落 难时 各奔 东 西
。
,
甚至忘
一
汤 姆 种 族 主 义 的 捍卫 者
: ,
小 说 中 的汤 姆 出 身 于 恩 负 义地 反 咬
, ,
卫 自 己 的 面子 和 荣 誉不 择 手段 的 人 新 贵 美 国 的 东 部 和 西 部 也 象 征 了 不 同 的 道 德价 值观
简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悲剧成因【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英语简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悲剧成因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斯格特·菲茨杰拉德所写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短篇小说,被视为美国文学“爵士时代”的象征。
小说讲述了出身卑微的盖茨比为能进入美国上流社会,实现其“美国梦”,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积累财富,但最终以失败告终的故事。
对于这部作品,国内外争论的焦点也非常多。
有从女性形象分析,反应作者本人对美国20世纪20年代妇女及美国社会精神价值的严肃思考。
通过对黛西、乔丹、茱特尔三位女性性格、金钱观、爱情的描写,菲茨杰拉德成功刻画了那个时代美国社会中典型的女性形象,其外表虽然绚丽,但其本质是浅薄空虚的。
有分析作品中的“二元主角”现象,“二元主角”代表了梦想的两极:一个迷恋,一个清醒。
作者的矛盾态度也在两个主角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但目前研究的最多的是导致盖茨比的悲剧的原因。
有人从爱情、金钱角度分析,也有人将其归结于当时的消费特点,更多评论家将盖茨比的死亡悲剧、梦想的破灭归结于美国梦。
但基于这部小说的写作背景,以及故事本身的情节来看,盖茨比的悲剧成因远非是仅仅一个美国梦那么简单。
从社会和个人多角度分析更能全面解释盖茨比的悲剧,进而也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意图——批判美国社会中的“财阀野心”及其诱惑给人们带来的毁灭性代价。
因此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出发来分析盖茨比的悲剧。
一、变质的美国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盖茨比的梦幻并非真正的美国梦,他的梦与传统意义上的美国梦有本质上的差别。
二、“爵士时代”美国社会中存在的阶级关系。
以汤姆为代表的富人阶级和以盖茨比为代表的下层阶级的矛盾体现了这两个阶级的对立。
富人阶级始终瞧不起下层阶级出身的盖茨比,也暗示了盖茨比最终不可能成功的悲剧。
三、盖茨比的爱情理想主义。
盖茨比对于黛西近似女神的对待,明显地表现了他对理想的不遗余力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反偶像的偶像”乔治奥威尔 2 如何通过教师提问促进课堂互动 3 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和方法的研究 4 从《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看福克纳小说中贵族的没落 5 通过《紫色》中三位女性人物分析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 6 中西酒店文化比较及探讨 7 浅析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婚姻伦理观 8 《荆棘鸟》中主要女主人公爱情观比较 9 《达洛卫夫人》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 10 从迷茫的玛尔特的悲剧看女性存在的社会价值 11 目的论指导下《页岩》英译汉中的词类转译现象 12 译者主体性观照下的中文菜名英译 13 英汉网络缩略语对比研究 14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15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 16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 17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18 马斯洛需求理论视角下《嘉莉妹妹》主人公命运评析 19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 20 论《呼啸山庄》中两代人之间不同的爱情观 21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恋爱中的女人》中女性的形象 22 《冰与火之歌》的人文主义分析 23 汉英翻译中的多余词现象 24 中国英语初探 25 乔伊斯《都柏林人》中瘫痪主题分析 26 谈如何理解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27 论企业对员工过度压力的管理 28 寂静的声音——《送菜升降机》中的沉默 29 从《喜福会》看中国女性在美国的职业倾向 30 海明威的矛盾性格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31 从目的论看电影《音乐之声》中对白的汉译 32 论广告英语的人际沟通功能 3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4 从文化角度分析《穿普拉达的恶魔》所反映的职业观 35 分析狄更斯成长小说的主人公 36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37 凝视与对抗:《屋顶丽人》中的两性战争 38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39 浅析海明威《战地钟声》中的女性形象 40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英国相异的原因探索 41 解析女性主义在DH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人物塑造中的体现 42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杰克•伦敦《生火》 43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幽默的比较 44 An Interpretation to The Characters in Nella Larsen’s Novel—Passing 45 A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46 相似的母爱,不同的表达——对比研究《黑孩子》和《宠儿》中的母亲形象 47 世纪以来英汉委婉语的语义变迁 48 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分析《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小海鸥的成长危机 49 《追风筝的人》翻译中的美学体现 50 新经济原则在商品买卖会话中的运用 51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 52 生存与对话—浅析《非笑之事》 53 地方名胜古迹汉译英翻译研究 54 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自然主义 55 An Analysis of Female Images in The Thorn Birds 56 On Nonequivalence of “Ren Min” in Chinese Legal Texts to “Peo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mparison 57 对《驯悍记》中泼妇凯萨琳娜的简略分析 58 浅析希腊罗马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59 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 60 On the Translating Strategi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Seen from the Translation of E.B.White’s Charlotte’s Web 61 土耳其咖啡与中国工夫茶的对比 62 论营销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履行 63 从麦当劳看美国快餐文化 64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研究 65 从《实习医生格蕾》浅析美剧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和趋势 66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反叛和自我救赎 67 《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中的归化和异化分析 68 从《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分析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手法 69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矛盾性——从传记角度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童话集》 70 英语谚语的民族性及其艺术特色 71 论《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批评思想 72 《彼得潘》中彼得潘形象分析 73 归化与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融合应用——评《红楼梦》两英译本中的习语 74 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对比英汉女性称谓语 75 中国民族主义的新表现:“中国威胁论”——构建民族认同的一种手段 76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Gratitude Expressions 77 论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78 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 79 性别差异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 80 旅游标语英语翻译标准研究 81 中医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过去与现在 8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83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84 商务英语合同的词汇特征 85 浪漫和现实冲突下的宿命论思想——赏析欧·亨利的《命运之路》 86 浅析《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87 论英语委婉语的构成与翻译 88 谈网络英语缩略语的构词特点及用法 89 从目的论角度看企业推介材料的中译英技巧-以家具产品介绍为例 90 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91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透析王尔德的艺术人生观 92 英汉典故及文化内涵的比较分析 93 浅析商务谈判中的恭维语应用 94 从语言角度分析《功夫熊猫》中中西文化的交融 95 中西方文化中家庭观念差异研究——以电影《推手》为例 96 A Study of Angel Clare’s Multiple Personaliti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97 浅谈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98 On C-E Translation of Company Profi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99 英汉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对比 100 情感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理论和实践 101 英汉灾难性新闻导语写作手法初探 102 浅析“苹果”广告中的文化因素 103 英汉歌词衔接手段的对比及翻译 104 商标语的翻译 105 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 106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作品的三个男性形象分析 107 《无名的裘德》主人公人物形象浅析 108 《奥罗拉•李》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109 《理智与情感》中埃莉诺的性格简析 110 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 111 Analysis of the New Female Scarlett in Gone with the Wind 112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 113 从《洛丽塔》看美国世纪中期的消费文化 114 An Analysis of the Gothic Horrors in A Rose for Emily 115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116 高中英语写作作业的反馈及实施效果 117 Women in the Roaring Twent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Great Gatsby and The Sun Also Rises 118 The Functions of Landscape Description in Tess of D’Urbervilles 119 中国公司简介的英译技巧 120 The Dilemma of Career Woman in The Millstone 121 英汉被动意义表达比较研究 122 现代英语情歌中的隐语研究 123 目的论视角下《麦琪的礼物》的译本评析 124 “面子”文化与中西方为人处世观 125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 126 英汉颜色词隐喻的认知比较与研究 127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 128 从模因论视角看年度流行语“给力”( 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29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130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 Reflect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31 目的论在英语儿歌翻译中的应用 132 《哈利波特》的原型——亚瑟王传奇 133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 134 威廉布莱克的《经验之歌》中主题的多面性 135 中英基本颜色词比较和翻译 136 解析《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必然性 137 从生态主义观解读《愤怒的葡萄》 138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 139 英汉动物谚语中动物形象的意义及翻译 140 论杰伊·盖茨比的悲剧 141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幽默翻译 142 中美商务礼仪的文化差异--以餐桌礼仪为例 143 译者的身份 144 顺句驱动原则下英汉同声传译中英语非动词转换为汉语动词的研究 145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146 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 147 A Portrait of Martin Eden as a Nietzschean 148 觉醒的女性意识:《嘉莉妹妹》中女性主义分析 149 《月下独酌》两种英文译本之对比研究 150 “邪恶的心灵”——剖析希斯克厉夫复仇的心理动机 151 关于中美大学生消费观异同的文化分析 152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人物个性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153 归化和异化策略在《红楼梦》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应用 154 从跨文化角度看导游词翻译的词汇空缺现象 155 The Determining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Heathcliff’s Character 156 初中英语教师提问策略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 157 从礼貌原则角度分析电影《暮光之城》中的对白 158 谈归化与异化翻译的融合--以谚语翻译为例 159 从文化角度探析品牌名称的翻译方法 160 An Analysis of Jane Eyre’s Contradictory Character 161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新词的翻译 162 论斯嘉丽对南方的背叛 163 试论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的异同——商务英语书面语的特点 164 中美教育的比较及对比 165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法 166 浅析《理智与情感》中简奥斯汀的婚姻观 167 关联理论关照下文化缺省现象及其翻译应对策略 168 《嘉莉妹妹》中赫斯特伍德人生悲剧 169 论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170 希望失落的机械天堂——析《加算器》中的人性失落主题